12月29日 日媒称,人口日益老龄化,对具体帮助的需求日益增多,但缺乏提供帮助的资金和看护人。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认为,它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在东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该公司的最新款类人机器人T-HR3由一名人类操作员遥控。
2019首届全球百强科创大赛,无论是在聚焦领域上,还是在投资力度上,均比同类赛事略高一筹。
据英国媒体12月24日报道,日本时装巨头优衣库(Uniqlo)与工业机器人创业公司牧今(Mujin)合作,接近完成工厂全线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改造。最令人称奇的是,工业机器人居然能娴熟地将时装成品折叠打包。 优衣库生产线全线
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首位。如今,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行业。行业竞争加剧,品牌集中度也持续上升。
近日,据外媒报道,科普期刊《科学美国人》与世界经济论坛组织领先技术专家组成的国际指导小组,评选出2019年的“十大新兴技术”。 1.环境:生物塑料可以解决严重污染问题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仅201
众所周知,北京作为全国科创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对机器人的应用形成迫切需求,在公共安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社会民生领域也对机器人有巨大需求。但北京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布局分散、产品应用范围和深度不足、关键核心零部件与整机及产业布局协同发展不协调不协同等问题。
时至今日,机器人并没有完全偏离最初的概念:如今的机器人是可以进行编程的。它们需要感知自身的环境,以确保所做的事情和被设定要做的事情是一致的。而且,它们需要在自身的环境中移动。过去50-60年来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在复杂性、速度以及应用这些基本概念的领域方面有所增加。
研究表明,机器人的设计正在趋于越发复杂化,但尚未有能够模拟人类打字的机器人面市。英国IDC近期刚发布的仿真机器人正是全球首款可通过手指关节敲击键盘打字的仿真机器人。
近段时间,深圳市欢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欢创科技”)正式宣布已经完成了A+轮近5000万元融资。欢创科技表示,该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产线建设和加速海外战略布局上。
11月19日,JDD-2019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在北京举办。在活动现场,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携最新研发的两款智能设备—;—;配送机器人4.0和室内移动通用平台亮相,并表示,“相比以往,
今年11月9日,在郑州隆重举行了以“感知世界,智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传感器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郑州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并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导。本次大会吸引力300多家中外企业代表参加。
2015年7月28日,阳光保险集团张维功董事长高瞻远瞩,推出“一身四翼”战略,“一身”是指保险主业,“四翼”是指“数据阳光、金融阳光、健康阳光、海外阳光”。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数据阳光。
5G技术正在渗入生产领域。近日,随着《山东省5G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名单公示》,5G的产业方向备受关注。从山东首家5G物流园区——“济南零点国际商贸物流港”获悉,5G与物流产业融合的探索刚刚起步,随着落地应用场景增多,传统物流园区将迎来升级,消费者为“便利”购物的支出有望进一步降低。
在刚刚结束的双11大促中,极智嘉在72小时内总共发货811万单。这在中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少数能以物流机器人实现如此大规模发货的成功案例。这也是我们憧憬的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掌握的AI机器人技术,帮助物流行业实现技术变革。
11月21日,在北京正式举行了“世界5G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为“5G改变世界5G创造未来”。其中,京东集团副总裁肖军受邀出席了本次大会,并且发表了名为《以智能科技为导向的“5G+智慧交通”》的主题演讲。
近日,记者从浙江省政府新闻办相关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12月6日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为期3天的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据相关部门透露,预计参观本次博览会的人数达到了5万人。
从三千多年前《列子·汤问》记载的偃师造人,到春秋时期,鲁班利用竹子和木料制造的木鸟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在西方,古希腊人用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作为动力发明能够工作,会自己开门、可以借助
近日,全球知名智能机器人公司极智嘉 (Geek+)首次公开了双十一期间的订单数据,此次双十一大促,是继极智嘉公布“CARE战略”后的迎来的首次挑战。截止至2019年11月13日,极智嘉智能仓共计完成发货811万单(同比
进入第21届高交会罗湖科学技术展览团的现场,纤细的导诊机器人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该机器人是易普森智慧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带来的。该导诊机器人不仅能够进行智能咨询,而且还提供疾病导诊等服务。
在“创新驱动”“健康中国”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大力实施的历史背景下,锻造好国产手术机器人这一国之重器意义重大。为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十余年中,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朱晒红教授团队及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团队等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一条医工结合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