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两年来,VR和AI两个产业都很热门,也吸引许多人相继投入于这两个行业,但也有人觉得它们终将成为泡沫,茁壮机会不多。然而,从工业4.0的角度看,这两项技术都是工业4.0所需要的两项要素。因为工业4.0的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思维体系里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愿景,不但依赖AI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也仰赖VR技术和产品来支撑。
日本食品制造业面临严重人力不足,为了改善此问题,制造业者纷纷推出高性能机器人,不仅大型业者加入市场,中小企业也提供技术独树一格的产品。具备日本职人技术的精密食品机器人,可望在全球市场掀起风潮。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改变,使得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等疾病得到广泛的关注。肠镜检查成为了结肠和其他肠道疾病诊断的标准诊断方式。最近一项发布在消化道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2017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结肠镜检查方式——磁控胶囊机器人。
透过AI协助作业人员以肉眼检查,可大幅减少一半的工作量,也能使产品质量更为均一,进一步往物联网迈进。
当地时间周六,在全美州长协会上,马斯克表示:“人类的工作岗位肯定会不断减少,未来机器人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要优于我们,我指的是所有人。是的,我也无计可施,在我看来,这是最恐怖的事。”
继Amazon推出无人商店之后,阿里巴巴也推出了实验性的“淘咖啡”无人零售店。虽然这些都是技术上的进步,但对于购买体验、以及“身份认证”方面也有些影响。
半导体市场仍在不断扩大。 全球的销售额在2017年有望创出历史新高,突破40万亿日元。 随着社会的IT化和机器人产业的扩大,半导体的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张,需求将继续走高。 但汽车销售增长乏力等「暂歇」信号已开始闪现。
在科技变革浪潮中,机器人产业成为各国关注与竞争角逐的焦点。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制造2025的攻坚期,智能制造被列为推动新一代新兴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而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在科技变革浪潮中,机器人产业成为各国关注与竞争角逐的焦点。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制造2025的攻坚期,智能制造被列为推动新一代新兴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而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全球IP硅智财授权领导厂商ARM日前宣布,根据ARM委托第三方针对全球近4,000名消费者进行的独立调查显示,仅少数受访者认为AI(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导致机器人大肆盛行,取代人类就业。
澳大利亚墨尔本迪金大学的智能系统研究所(IISRI),近日研发出一款具有触感的医疗机器人。即使身处远至一千公里外的医生,也可通过它为病人照超声波,省去医生及病人长途跋涉的时间,长远更可以舒缓医护人员不足的压力。
据路透社报道,美敦力微创治疗业务集团负责人Bryan Hanson近日表示,美敦力将在2019财年之前推出手术机器人,第一台手术机器人将在在印度市场上市。
国际机器人协会(IFR)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成长14%,达29万台。IFR也预测,尽管整个亚洲市场迎来工业机器人的爆发式增长,但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销量的40%主要在中国市场。
早在 2014 年,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接受英国 BBC 采访时就曾预言:“全面性的开发人工智能有一天可能会导致人类灭亡!”,今年 4 月在北京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霍金的远程视讯演讲又再度提到 AI 发展议题,他忧心地表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人类将不可能与之竞争”。
在上周举行的全球开发商大会(WWDC)中,Apple发表了相当多的软硬件设计;其中有一部分跟增强现实(AR)与机器学习(ML)的概念相关。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Apple的芯片设计能力、以及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潜在关系。
最近,国外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关于道德选择的数字模型,而这种模型未来将会被使用到机器人身上。科学家们表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就会像人类一样在生死关头最初最正确的选择。
多年来,工业机器人并不能监测他们周围的环境。随着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的传感器引入到机器人上,他们现在能“感觉”到他们正在处理什么、能“看”到他们在做什么或谁在他们周围。然而,跟视觉系统相比,力感测就没那么受欢迎了,尽管它跟视觉一样有用,甚至有时候用处更大。
根据ARM委托第三方针对全球近4000名消费者进行的独立调查显示,仅少数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导致机器人盛行,取代人类就业。
每当提及企业大规模机器换人的潮流,将抢夺工人饭碗时,便会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争议。的确,部分机械工人必将被机器所取代,这也是全球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但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变得不再重要?
据报道,福特汽车公司近日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致力研究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