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苹果手机iPhone X的发布,一种新的手机解锁姿势——Face ID,也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于是大家纷纷对未来手机解锁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示好奇。想要了解下一代的解锁技术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新的惊喜与体验。但是在展望未来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手机解锁”的历史与由来,通过历次“解锁”技术的发展趋势,来探寻其演进轨迹,从而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推测出下一代解锁技术的真实样貌。
在经历过无数的曝光消息之后,三星Note8终于正式发布了,虽然和曝光内容相差无几,但是众多的用户可以一睹真容,感受真机带来的震撼才是最让人兴奋的。
从终端市场来看,据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企业级虹膜识别终端出货量1070万台,预计到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6160万台,复合年均增速为19.1%,对应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6.77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4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19.7%。其中,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13.5亿美元。
据外媒(ZDNet)报道,三星为最新旗舰智能手机配备虹膜识别技术,声称能提供“更安全的加密保障”。不过德国著名的白帽黑客组织“混沌计算机俱乐部”(CC
据报道,三星的Galaxy S8配备了虹膜扫描功能,但目前只能用来解锁手机。不过有韩国媒体报道称,三星还希望将功能用于金融交易验证。据《韩国先驱报》称,该国信用卡公司实际上非常希望将虹膜扫描用于支付验证,因为它们认为这比密码和指纹验证更安全。不出意料的话,三星信用卡公司(Samsung Card Co)可能会第一个在其支付应用中部署该功能,其他信用卡公司预计将紧随其后。
明年是苹果进入手机市场十周年,库克正准备推出一款全新惊艳的新手机(外界称之为iPhone 8)。据行业最新传言,这款手机可能会效仿微软和三星电子,推出虹膜扫描识别功能。微软在过去推出的Lumia旗舰手机中,曾经推出
报告显示,虹膜识别技术将在未来10—15年迅速普及,并占全球生物特征识别16%的市场份额,虹膜识别产品总产值也将达到35亿美元。毕竟无需赘言,在智能手机之外,未来整个IOT产业的崛起理论上都可被视作虹膜技术普及的基石。
基于虹膜的身份识别解决方案领域的市场领导者 EyeLock LLC 今天宣布推出在60厘米范围内验证身份的新技术,而不受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日光的影响。该技术可安装在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以及汽车、医疗保健和其它网络边
在虹膜识别尚未普及之前,我们很难断言这项技术是否会取代指纹识别。因此我们在这里不妨预测下,虹膜识别距离取代指纹识别,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又或者,虹膜识别只是刹那烟火?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苹果目前似乎正在研发全新的虹膜设备解锁技术,并希望将其在未来两年内应用到全新iPhone中,同时彻底取代现有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台湾电子时报日前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消息称,苹果极有可能在2
即将在8月2日登场亮相的三星Galaxy Note 7在延续Note 5、继承S7 edge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新的功能点,比如虹膜识别、6GB运行内存、Type-C接口、全新触摸屏技术Y-OCTA等。
指纹识别已经是如今中高端手机的标配,但是看起来,虹膜识别马上就要普及了。其实,配备虹膜识别的手机已经不少,第一个是富士通的Arrows NX F-04G,还有微软的Lumia 950系列,但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另外nubia的
据外媒报道,当下,用指纹扫描技术解锁移动设备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而虹膜和面部识别解锁技术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不过下一个重大的生物解锁方案也许是来自我们的头骨。日前,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萨尔大学、普朗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OSRAM(欧司朗光电)SFH 4786S 红外 LED(IRED)的虹膜识别解决方案。这款全新IRED的厚度为1.6 mm,能轻而易举的实现更纤薄的虹膜识别系统。其自身出光方向略带倾角,因此无需增添任何
好莱坞科幻大片中,中情局或者其他神秘部门角色在进入某个重要场所或开启某个神秘保险箱之前,扫描视网膜进行身份验证成为了经典的场景。近年来,虹膜识别因其具备的多种优势而日益受到人们追捧。
在Windows 10中,微软引入虹膜识别为主的生物识别技术来代替密码;微软旗下旗舰手机Lumia 950和Lumia 950 XL都搭载了基于Windows Hello的虹膜识别功能。在应用中,微软应该可以说是虹膜识别的力推者。
这或许是一个看脸的社会:明星们齐刷刷地去整容院割割眼皮,削削脸,丰丰胸,打打美白针,然后再齐刷刷地否认自己曾整过容,真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啊。对于明星整容这件事fans们虽心知肚明,但也装傻充愣,打起马虎眼
东芝公司今日宣布推出“T4KE1”,这款 210万像素近红外线BSI CMOS图像传感器支持在移动设备上进行虹膜识别的。样品发货即日启动。 近年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在内的移动设备已采用了用户身份验证系统来保护访问和信息安全。虽然密码输入仍然是最常见的用户身份验证方式,但是指纹识别也得到广泛应用。虹膜识别有望提供一个更好、更安全的解决方案,因为其提供高级别的保护,且不存在密码遗失或滥用风险。东芝推出的虹膜识别近红外线CMOS图像传感器将满足这一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苹果在iPhone 5S引入指纹识别功能之后,Anrdroid阵营开始大面积跟风,如今指纹识别几乎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不过,指纹识别虽好,但是要抵挡无孔不入的黑客仍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不少厂商开始积极布局
万物互联是一把双刃剑,在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个人数据和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得到。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而虹膜识别技术也许能为物联网的数据安全上一把锁。 物联网时代,IRIS+无限可能大众对虹膜的认识可能更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