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虽然受到了疫情和缺芯的影响,但依旧表现出不错的产销数据。毋庸置疑,新能源已经成为了当下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作为电动车的驱动“心脏”,动力电池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当电动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电池技术的发展革新同样需要提上日程。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超出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逐月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市场爆发原因应该说是技术进步、产品丰富、政策给力的结果。从技术方面来看,电动车电池技术持续改进和成本下降,电池系统的结构设计持续创新,比如刀片电池、C2P等大规模应用,磷酸铁锂电池大规模装备轿车;电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引入对客户的吸引;电动车的操控性能的优越等等表现,征服了终端消费者。
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现处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时期,在产量、动力电池、续航里程、安全性能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在汽车芯片领域,中国起步较晚,正处在产业化初期阶段,设计与生产能力不足,与国际领先水平尚有差距。
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和未来政策再次成为本次发布会的焦点之一。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去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预计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工信部将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应对“充电难”问题。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已在逐步缓解,但目前仍然还有一定的缺口。不过,他预计,我国汽车芯片供应形势将会持续向好。
过去,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经历了很多的冲击和挑战,汽车芯片问题变成了主机厂都放在嘴边的话题。过去三个季度,特别是三季度八月份和九月份,整个行业的产销量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原因不是没有市场、没有技术,而是因为出现了芯片的供应的问题。目前,汽车芯片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甚至有可能成为制约产业快速提升的一个瓶颈环节。
人工智能技术来势汹汹,与各行各业进行着种种结合,汽车行业如今成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各大高科技公司纷纷入局智能汽车产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汽车领域掀起了一场场技术革命,这也给汽车厂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乌克兰氖气的供应将极有可能受到限制,就算短期内不会立刻影响全球芯片生产,但国际氖气价格上涨,从而引发芯片的涨价则是可以预见的。
十五年前iPhone的诞生,为智能手机行业照亮了前路,此后的十年中,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带来了“万物皆可智能”的互联网时代。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穿戴,再到智能出行和智能家居……从前科幻大片中对未来场景的描绘,随着互联网的更迭逐一兑现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而随着以特斯拉等为代表的科技属性车企的发展,“智能汽车”也逐步在生活里开始普及,这一趋势的出现也吸引了百度、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入局。
2021年,全球知名车企纷纷宣布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投资力度。国内新增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企业超800家。锂电及氢能发展迅猛。
此次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着实出乎了人们的意料,随着事态不断的演变下俄罗斯军队已兵临基辅城下,美国与欧盟也纷纷宣布了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俄乌战争的战火虽没有殃及其他国家,却对全球的各大产业以及相关供应链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股市纷纷大跌。对此俄乌冲突会不会对汽车行业造成影响呢?最终会不会导致汽车价格上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汽车芯片问题就成了我们社会舆论的一个高频词。工信部一直高度关注这项工作,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应对举措。牵头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加强整车、零部件和芯片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实施汽车《公告》管理便企服务措施,促进替代产品装车应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汽车芯片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这些手段措施来提升芯片供给能力,努力维护汽车行业平稳运行。
随着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的迅猛发展,新能源车已经成为节能交通工具的最佳选择。国际能源发展与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各大车企都纷纷加入节能队列。新能源车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整个产业发展转型的关键。
众所周知,最近两年的新能源车一定是全球的核心重点之一,新能源车当前的主要形式有两种,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但目前说到新能源车,多数人的反应应该是电车,这说明一个情况,当前的电动汽车成为了新能源车的主流,事实上全球当前力推的也正是电动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结合,即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运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车与人、路、云等信息共享互换,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在汽车行业大变局中,具备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三大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顺应行业变革趋势,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及各整车厂重点发力方向。
2021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进入2022年,有关部门再次表达了对于这一产业在宏观层面的大力支持。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日趋成熟,但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自动驾驶,想要真正达到L5级别需要人车路的高度协同,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