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材料:将积极扩展日本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事业

    全球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大厂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AMAT)执行长暨总裁Michael Splinter 2日接受专访时表示,该公司将积极扩展日本市场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事业规模。   Michael执行长指出,该公司将会和电机、材料厂商及电力公司紧密合作,且为了促进绿色能源的普及,该公司也寄望能够协助日本太阳能电池厂商于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及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上贡献一份心力。  

    半导体 太阳能电池 BSP MICHAEL 半导体

  • 世界首个商用硅基CMOS光子半导体制造工艺投产

    世界领先的硅基CMOS光子集成厂商Luxtera今天宣布,经过与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多年的密切合作,利用后者的制造资源,实现了世界首个商用级硅基CMOS光子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投产。 CMOS光子  Luxtera  硅基CMOS  光子集成   世界领先的硅基CMOS光子集成厂商Luxtera今天宣布,经过与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多年的密切合作,利用后者的制造资源,实现了世界首个商用级硅基CMOS光子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投产。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合作,双方将各自的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将飞思卡尔位于德州Austin工厂里的SOI CMOS半导体制造工艺,与Luxtera的光子电路技术整合到一条现有130 nm电子制造工艺中,这一新的工艺让人们确信CMOS制造工艺可以用来研制和制造低成本的电光集成电路(EPIC)——这将帮助CMOS光子技术赶在其他竞争技术之前进入主流市场。硅基CMOS光子技术被业界广泛认为是下一代数据网络、计算机、多核心处理器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的关键技术。   硅基CMOS光子技术可以让设计师将光学和电子元件集成到单一CMOS芯片中,这种工艺集成了标准的晶体管(应用到数字和模拟电路中)和无源纳米光子光结构,以及对有源光子器件的单片集成,并可以直接与光纤连接。这一新的工艺将可以用来生产多用途的集成型单芯片收发器。这些基于CMOS光子技术的收发器相比传统技术制造的收发器性能提升很多,如可靠性更好,功耗更低,尺寸更小等。   飞思卡尔高级副总裁 Vivek Mohindra表示,“硅基CMOS光子生产工艺的问世再一次显示了我们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先思想,Luxtera是一家研制COMS光子集成技术的领先厂商,通过与他们合作,我们已经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这种先进制造工艺的半导体公司,这让我们大大领先竞争对手。这种将光学和电子元件单片集成的CMOS芯片可以进行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满足商用和消费市场需求。”

    半导体 光子 制造工艺 硅基 CMOS

  • 淡马锡考虑将特许半导体股份转售ATIC

    5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投资公司淡马锡正考虑将其所持特许半导体(Chartered Semiconductor)全部股份以大约23.5亿新加坡元(16.2亿美元)的价格售予ATIC(阿布扎比先进技术投资公司)。   ATIC对特许半导体的估价为每股2.50新元。   根据新加坡证券交易所4月16日的一份文件,淡马锡持有特许半导体62.33%的股份。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淡马锡在考虑该收购要约。ATIC的出价看起来比较有吸引力。”   特许半导体表示已经收到了来自ATIC的收购要约。   特许半导体表示:“本公司积极与各方讨论商业机会或战略方向事宜,以便最大化所有股东的价值。不过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谈判一定会达成具有决定性或约束力的协议。”   ATIC对此拒绝发表评论。   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过去一年来,淡马锡一直在寻求出售特许半导体的机会。”   2008年10月,在AMD分拆出芯片制造部门后,ATIC同AMD联合组建了一家名为Globalfoundries的合资公司。ATIC投入21亿美元,持有Globalfoundries 65.8%的股份。Globalfoundries是一家芯片代工商,同特许半导体有竞争关系。   DBS Vickers分析师Ai Teng Tan表示ATIC获得特许半导体股份对双方都有好处。   她说:“现在Globalfoundries仅在德国德累斯顿有一处制造基地,特许半导体可为Globalfoundries提供亚洲基地。此外,Globalfoundries还可获得特许半导体庞大的客户群。”   她表示特许半导体也可从ATIC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

    半导体 IC BSP 半导体

  • 欧洲多晶硅大厂REC决定将产能降低35%

    随着日本德山(Tokuyama)、美国MEMC及Hemlock、德国Wacker等国际大厂,新投产的多晶硅(polysilicon)产能将自第二季度后陆续开出,加上中国国内厂商的持续扩产,让已面临供给过剩的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半导体及太阳能用硅晶圆价格也再度面临价格压力。   有销售商透露,12寸半导体硅晶圆本季恐再跌10%至90美元,6寸太阳能硅晶圆(硅片)则下看3.5美元。   欧盟及日本政府实施上网电价补助(Feed-in Tariff),过去两年太阳能电池需求强劲,加上2007至2008年适逢半导体市场景气循环高峰,多晶硅需求一夜间爆增,也出现严重供不应求情况,每公斤多晶硅现货价还在去年第三季创下450美元历史天价。   去年第四季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太阳能及半导体市场需求急缩,多晶硅价格也如自由落体大跌,有厂商表示,去年第四季每公斤多晶硅跌到150美元,半导体12寸硅晶圆每片价格也跌至120美元。只是多晶硅材料过去两年成为爆利行业,国际大厂2007年已积极扩产,今年第二季有新产能陆续开出,让企业对多晶硅价格前景悲观,价格仍有下跌空间。   有专家指出,日本德山新开3,000顿多晶硅已在本季开始量产,MEMC今年将增加3,000顿产能,Hemlock今年则会如期开出7,000顿新产能。另外,德国多晶硅大厂兴建中的10,000顿产能也在下半年开出,加上中国多晶硅厂去年大扩产,年产能将由去年4,500顿增加至今年底10,000顿,多晶硅市场供给过剩压力将更加严重。   第一季结算下来,半导体12寸硅晶圆每片价格下跌20%来到100美元,第二季随着半导体厂需求回升,再跌10%至90美元,由于各大半导体厂的库存在年中就会降至安全水位以下,预期第三季价格可望持平在90美元。   至于太阳能用多晶硅每公斤价格第一季重跌40%至90美元后,5月中下旬现货价已再跌至65美元,跌幅约达28%。由于市场供给量持续开出,但需求面未见恢复,所以业内预测第三季可能再跌23%至50美元(实际上目前国内则有个别厂商爆出50美元的报道),年底有可能跌到40至45美元的多晶硅厂现金成本后,才会出现止跌迹象。

    半导体 多晶硅 硅晶圆 CK BSP

  • 福布斯:AMD并非芯片产业的通用汽车

    《福布斯》杂志日前发表文章,认为AMD推出6核Opteron处理器表明该公司的生存战出现了转机,该公司并不是芯片产业的通用汽车,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身处困境的AMD周一推出了一款6核Opteron,同时,汽车大厂通用申请破产。两家公司的产品都面临严峻的市场危机。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PC销售额下滑13%。而同期全球汽车销售额下滑20%。通用面临着丰田等厂商的激烈竞争,后者人工成本较低,而AMD也饱经英特尔的打压,后者产品种类更多、价格更低廉。   通用已申请破产,当地时间周一(北京时间周二)将宣布关闭旗下17家工厂和销售中心。而两年前,AMD开始调整业务模式,首次暗示将剥离旗下工厂。AMD的策略在今年三月成为现实,当时该公司以8.25亿美元的现金价完成了剥离旗下加工厂的交易,同时撇清了高达11亿美元的债务。   自那以后,AMD的股价翻了一番多,从当时的每股2.06美元上涨至周一的4.73美元,该公司CEO德克·梅尔(Dirk Meyer)上月表示,由于剥离了旗下加工厂,该公司的核心芯片业务将在今年底再次盈利。   如今,AMD追求的战略是少依赖生产,多倚重设计。随着英特尔砸下数十亿美元用于缩小半导体体积,AMD也正在为芯片增添更多的核。AMD周一推出了6核Opteron处理器,此前代号“Istanbul”。AMD称该款处理器的性能每瓦特比上代产品最多提升34%,并且与英特尔同类产品不同的是,该款处理器可以安装在使用上代4核产品的所有机器上。   AMD推新款处理器是该公司保持对英特尔竞争态势的一部分,AMD希望提供低价可替代产品抗击英特尔。随着各家厂商,如戴尔、惠普、IBM、Sun和Crag等都将提供适用该款处理器的服务器,AMD的情况看起来不错。如同AMD所有的处理器一样,该款产品兼容x86指令。   以处理器核数量计算,AMD与英特尔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后者推出了6核至强处理器。IDC执行副总裁克劳福德-德尔·皮莱特(Crawford Del Prete)认为,AMD最大的挑战在于必须保证有能支持越来越多数量核心的应用程序。尽管这是一个棘手问题,但它的确能给英特尔一击。  

    半导体 AMD 芯片产业 福布斯 通用汽车

  • 日本多个跨国研发中心"入中" 华人学者面临漂流

    据悉,德州仪器已经是第七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撤离日本。近年来,跨国研发中心“脱日入中”的现象日益明显。2004年,德国拜耳集团京都中央研究所率先撤离日本;2006年,美国默克集团在爱知县冈崎市和琦玉县熊谷市的研究所也关闭,都选择中国设立研发中心。2007年,位于神户市的德国拜耳集团研究所、位于筑波市的英国制药集团葛兰素史克(GSK)研究所也先后撤离日本,转向中国。2008年,位于爱知县武丰町的美国药业巨头辉瑞公司(PFIZER)研发中心、在筑波市的瑞士制药商诺华公司(Novartis)研究所也相继关闭,这些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   2009年,已经发表撤离日本的跨国研发中心有两家:一家是6月底即将关闭的德州仪器公司(TI) “筑波技术中心”,另一家也是位于筑波的美国默克集团研究所。德州仪器公司(TI)成立于1930年,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提供创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模拟(Analog)技术。七十多年来,德州仪器公司一直坚持锐意创新,如第一款集成电路,第一颗商用DSP,第一款单芯片手机等都是从德州仪器诞生的。   1991年在日本筑波设立的(TI) “筑波技术中心”,是德州仪器公司在海外的首家研发中心。去年以来,受金融海啸影响,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全球半导体市场急剧恶化,德州仪器公司也深受其害。为了缩减与开发关联的人头费及研发设备费用,(TI)“筑波技术中心”宣布关闭,研发中心有可能迁回美国或者转向印度。在该中心的100名研究开发人员中,有3名华人研究者已经移动到德州仪器公司在东京的日本本部,今后的去向还是未知数。   据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流域圈环境管理项目主任王勤学博士介绍,受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撤离日本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有许多在筑波的华人研究者开始随风漂流。国际制药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相继撤离,导致一大批华人研究者走上了不安定的漂流之路。 据了解,这些跨国研发中心撤离日本时,亦十分爱惜人才。华人研究者首选去跨国公司母国的研究所,其次选择到日本的同类研究所,其三才选择去第三国,或者返回中国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不过王勤学说,在他结识的众多华人研究者中,选择海归的人还不多见,选择留在日本继续漂流的居多。   一位姓孙的年轻博士后表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招收研究者,都是契约制,到哪儿都一样,做研究已经没有国界,哪里需要就漂流到哪里。华人研究者到哪儿都是漂流,大家只是各取所需,至于何时落叶归根,等上十年八年再说。   位于茨城县的筑波市是日本科学城,被誉为日本的“硅谷”。统计显示,2004年底,有151个国家的3958名海外研究学者在筑波市从事研究工作,其中,中国人研究学者为1126人,占外国人学者的28.4%,在筑波的研究群中独占鳌头。总面积达28400公顷的“筑波研究学园都市”,也是日本著名的大学城、最大的研究开发基地,内有国立教育、研究机构46所,研究及辅助人员12222名。   截止2008年1月1日,在这个人口只有19万8503人的小城市中,外国人为7088人,中国人达2347人。其中大部分是在筑波各研究机构工作的中国人研究者和家属,以及在比邻的筑波大学学习和工作的中国留学人员及家属等——这些中国人在筑波,组成了富有特色的群体。但是,随着该市的跨国研发中心纷纷撤离或者关闭,中国人研究群体到底飘向何处,正成为在日华人社会关注的焦点。

    半导体 研发中心 德州仪器公司 BSP

  • WSTS:09年全球半导体规模1947亿美元 同比减21%

    去年11月WSTS曾预测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减小2.2%,此次又大幅调低了预期。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WSTS认为家电、电脑及汽车电子的需求将持续低迷。200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减小2.8%,为2486亿美元。预计自1984年开始此项统计以来将首次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鉴于各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将显现成效,WSTS预测2010年和2011年的市场规模将分别增长7.3%和8.9%。WSTS日本协商会副会长草间贵宏表示:“今年1至3月市场非常低迷,但今后每季度将逐渐缓慢回升。”   2009年日本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减小35.5%,约为32,407亿日元(约合2314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创下史上最大降幅。

    半导体 半导体市场 ST BSP 半导体

  • 美光专注内存业务 出售影像处理子公司Aptina

    美国内存芯片大厂Micron Technology Inc.采取进一步行动专注于核心业务,周二宣布分拆旗下影像处理技术子公司AptinaImaging,并出售大部分股权予2私募基金公司Riverwood Capital及TPG Capital(德州太平洋集团)。   据国外媒体报道,该分拆行动,显示美光努力弥补核心业务——内存芯片——销售锐减的冲击。不过美光可能因此蒙受巨额损失,也更加证实首席执行官Steve Appleton为了核心芯片业务避险而采取的多元化政策失利。   Aptina Imaging专门生产相机、手机及其它数字产品的影像传感器(image sensor)。美光表示,公司仍将持有分拆后企业35%的股份,但未透露详细交易金额。   美光并透露,这项交易将使公司列记约1亿美元损失。Aptina上个会计年度(至去年8月底截止)总营收6.5亿美元。  

    半导体 美光 内存 影像 APTINA

  • LED路灯照明渐入佳境 与太阳能结合难成热点

    尽管在实际的应用中,太阳能LED路灯从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推广,但在技术角度,几年前它曾经是业界一项非常热门的技术,并且也有产品、甚至比较大规模的示范工程出现。但随着LED技术相对更快速的进步和性价比的提高,太阳能LED路灯因其在设计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理想中的“竞争优势”被渐渐抵消,而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都渐入佳境的LED路灯照明则更多地开始独立发展,与太阳能的结合应用不再是其技术研究和产业推广的热点。   太阳能与LED互相需要   对曾经的热点,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从理想主义的技术角度,这的确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技术,它给我们描绘的应用前景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一次性投资,长寿命、低维护成本的LED灯具没有电缆铺设的成本、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像栽树一样方便没有电费开支永不枯竭的能源无污染等等。   除了理想,实际上,太阳能与半导体照明这两项热点技术,各自也的确都有与对方一拍即合、互相需要的理由:   对太阳能技术而言,照明应用并非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也不是最能体现应用优势的领域,但就其作为能源的表现形式来说,照明最直观、最容易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而在当前水平下,太阳能技术作为能源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不容回避,特别在单体的照明应用中,如不使用LED技术、又按照常规体积比设计太阳能照明系统,往往要面对其转换的电能不足以供应灯具耗电的尴尬。在这个意义上,LED因其在同等视觉效应下的低能耗优势、工作中的直流免逆变优势等,成为配合太阳能照明应用的首选。   而对LED技术来说,进入通用照明市场是其终极目标,这其中因产品性能特点,路灯应用又是其最重要的突破口。但在路灯的应用中,几年前的大功率LED成本非常昂贵,即使有省电、长寿命、安全性高、无污染等技术上的优势,都不足以抵消与常规路灯在性价比上的巨大劣势,其推广只能建立在“示范应用”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卖的是“概念”而不是产品,没有办法走市场化的路线。而与太阳能的结合应用似乎是一个突破口:首先,与太阳能结合尽管一次性投资成本更高,但在概念上作为“卖点”的意义更突出,而且本身太阳能的示范推广有这一块市场需求;其次,在与太阳能的结合使用中,LED技术对比其他照明技术更有优势,不仅实际应用缺陷无法回避。但在实际的研究与应用中,太阳能LED路灯所固有的缺陷无法回避也很难克服:   首当其冲的是这套以“节能环保”为主要卖点的系统中,其本身有很大的资源配置浪费的问题。因为路灯产品有强制性的标准要求,这其中包括“缺电率”指标,它不允许像景观照明产品一样可以遇到阴雨天就不工作。这样一来,从技术设计角度,对能源的收集和储备必须以最不理想的气候条件(日照时间短的季节、连续阴雨天等)为基础,这样一来,在大部分的使用条件下,大部分的能源配置(太阳能电池)和蓄电装置是被闲置的,不仅是系统成本必然居高不下,而且与系统本身所要表现的节能和综合利用主题也是背道而驰的。   除此之外,一些看似在技术上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实际的应用中也需要用比较高的成本投入来解决,包括:第一,集中管理的问题,如果不使用电气线路,就很难实现对路灯来说比较重要的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但如再配置电气线路,则不仅增加成本,产品在“卖点”上的意义又削弱了;第二,太阳能电池寿命、蓄电池寿命以及其他的控制元器件寿命往往都低于LED寿命的问题,这就带来要实现整个系统的长寿命其实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也同样会产生比较高的维护成本;第三,因系统使用直流蓄电池,非常容易被盗,所以防盗也是系统的大问题。另外还有一般安装高度比较高的太阳能电池的重量问题带来对灯杆设计的防风能力提高也会带来成本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LED产品成本不断降低,使用市供电力的LED路灯的性价比正在不断提高,结合其寿命、节电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在剥离了高成本的太阳能系统后,其一次性投资成本已经可以降到市场化应用能够接受的程度。配合其在“节能”产品概念上的优势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推动,应用的步伐已经开始从“示范推广”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推广”,后续随着技术的进步、标准的完善,广泛应用的前景正日渐清晰。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独立的LED路灯照明已渐入佳境,但与太阳能的结合应用已经不再是热点。   当然,说这项技术不再是热点,也并非是说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发展前景。一方面,太阳能LED照明在一些特定场合(海岛、景区山顶、偏远地点等)的应用优势仍然明显,包括示范应用也有积极意义,所以技术研究依然很有意义;另一方面,在景观照明(庭院灯、草坪灯等)方面以及今后可能推广的太阳能系统区域网内集中采供电应用等方面,其技术和市场都很有发展前景。  

    半导体 太阳能 照明 LED路灯 BSP

  • 特许半导体称阿布扎比ATIC并未提出收购股份要约

    新加坡微芯片厂商特许半导体周五称,阿布扎比Advance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ATIC)并未向该国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控股发出要约、收购淡马锡在特许半导体的控股权。   新加坡Business Times周五报导称,阿布扎比ATIC向淡马锡发出收购特许半导体近60%股权的要约,出价为每股2.40-2.60坡元。以此计算,特许半导体身价将达24.5亿坡元(17.2亿美元)。  

    半导体 IC BSP 半导体

  • 全球20大半导体厂商排行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20大半导体制造商排行榜中的公司排名发生了一些变化,该公司预计身处全球经济衰退中的半导体制造商第二季度波动性会更大。   IC Insights数据显示,除了英特尔和三星电子依旧排名第1和第2以外,其余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制造商排名都发生了变化。   日本东芝,第一季度芯片销售额刚刚超过20亿美元,取代德州仪器公司跃至第3位。德州仪器公司下滑至第4位。意法半导体从第6位上升至第5位。   令人惊讶的是,代工巨头台积电排名从第4位跌至第10位。IC Insights表示,台积电业务连续两个季度遭到打击,预计第二季度销售额约为22亿美元,将环比增长89%。   去年,高通是唯一一家挤进前10名的fabless芯片制造商,今年一季度,高通的排名从2008年的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   联发科技从去年的第二十五位上升到了第二十位,其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比2008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6%。IC Insights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失业经济”推动了数字电视集成电路的销售。   AMD今年一季度名次上升3位,从12位上升至第9位。IC Insights公司指出,AMD公司是少数几个第二季度销售预期低于第一季度的芯片制造商之一,未来能否保持在前10名还是个问题。    

    半导体 半导体厂商 IC INSIGHT BSP

  • 旧金山将建美国最大的城市太阳能发电项目

    旧金山监事会近日通过一项新的计划,即在旧金山市最大的水库上修建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列阵,有25000块控电板,发电量可达5兆瓦。这一太阳能工程建成后,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太阳能发电项目。   旧金山提出的这一计划可将该市的太阳能发电量提高到7万兆瓦,主要应用在公共机构中,如学校和政府大楼等。   旧金山市市长盖温-纽索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旧金山市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绿色经济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单凭这一项目将会使旧金山市的太阳能产量扩大三倍之多。建设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光伏发电系统,有助于整个国家走向一个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美好未来 。   根据协议,由旧金山市政府和当地一家太阳能公司——Recurrent Energy共同承担建设及维护费用。   这一项目将于今年夏天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完成并投入使用。  

    半导体 太阳能发电 电量 CURRENT BSP

  • SanDisk CEO:摩尔定律将在五年内碰壁

    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共同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推出的。摩尔定律称,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将增加一倍。   SanDisk首席执行官Eli Harari说,闪存容量在19年里增加了14倍,超过了摩尔定律的增长速度。但是,这个容量只能再增加两倍多。他说,摩尔定律将在五年之内碰壁,不再是一个合法的定律。   Harari说,这个限制是由于每个芯片单元上的电子数量。芯片单元是芯片上存储信息的地方。以前,每个芯片单元上有数百万个电子。但是,现在只有几百个。Harari指出,你不能少于1个电子。   每一年都有人说摩尔定律很快就灭亡。在2007年,摩尔本人说,摩尔定律将在10至15年内自然死亡。  

    半导体 芯片 摩尔定律 CE SANDISK

  • 半导体史上晶圆设备厂最惨现象证明

    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是半导体设备产业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衰退;而其中自动测试设备、检测设备(Inspection)、微影设备与晶圆清洗设备等产品领域的状况,是惨上加惨。但种种现象显示,晶圆厂自动化设备(Fabautomation)才是最惨的……   这些晶圆厂自动化设备包括前端模块(front-endmodules,FEMs)、分类机(sorters)、传送盒(loadports)以及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automatedmaterialhandlingsystems,AMHS)等。这些设备领域状况凄惨的证据如下:   1.领导级晶圆厂自动化设备供货商Asyst最近声请破产,并正寻找买主;该产业已经面临无止尽的亏损跟裁员。   2.另一家供货商BrooksAutomation也面临亏损与裁员。该公司最近一期财报显示该公司09年第二季营收为3,730万美元,与08年同期的1.477亿美元相较,下滑幅度达74.7%;与第一季的7,340亿美元相较也减少了49.2%。该公司第二季净损达1.525亿美元。   3.日本业者Daifuku的状况稍为好一些,该公司第三季营收成长了12.9%,不过利润缩水了30.1%;Daifuku的产品非常多元化,不过我确定其无尘室设备的表现最糟。   4.另一家日本晶圆厂自动化设备供货商MurataMachinery的状况也类似,同样面临窘境。   晶圆厂自动化设备的问题在于,这类订单并没有群聚性,当一家晶圆制造商打算整顿某座厂房的晶圆自动化设备,才会订购相关系统并装机;这类订单是完整的,且很少是金额大、又包括后续订单的。FEM可能情况稍有不同,但也不会是大笔生意。   这为何是个问题?首先,晶圆设备产业的每个领域需要至少三家或实力相当的供货商,且每家供货商能相互竞争激励创新,推出优良又价格合理的产品。但目前的困难在于,晶圆厂自动化设备领域停滞不前、缺乏创新,而且仅存两家或是更少的供货商有正常财务状况。   换句话说,晶圆厂自动化设备产业已经出现危机;等到芯片制造商重新开始建造晶圆厂,恐怕没有厂商能提供最新、最先进的AMHS系统。   对我来说,状况很不明朗;该如何解决呢?芯片制造商也许得帮忙投资,以协助他们的晶圆厂自动化设备供货商伙伴脱困。如果不这么做,让那些设备供货商一个个落得破产,下一代的自动化晶圆厂也会成为泡影。

    半导体 晶圆 自动化设备 晶圆厂 半导体

  • 英特尔垄断:无法拒绝的报酬

    毫无疑问,英特尔(Intel)在处理器这个领域里是不折不扣的巨无霸。它的竞争对手们正试图用通过打击垄断的渠道阻止仍在不断壮大的英特尔。本月初,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被欧盟以垄断的名义课以重罚。   在电脑处理器市场,英特尔的份额约为80%,相比较之下,其他的那些公司显然无法望其项背,以前以技术领先整个IT行业的英特尔公司现在更是把低端电脑领域,诸如上网本牢牢把握住,AMD、威盛和Nvidia等越来越弱的竞争对手,正在失去着生存空间,成为正慢慢消失的公司。   英特尔不仅仅是因为技术上的优势压倒这些竞争对手,它在销售渠道上的强势地位也正在让对手失去竞争力。   英特尔垄断?   5月13日,欧盟以垄断课以英特尔高达10.6亿欧元 (约合14.5亿美元)的罚款,这是反垄断案中数额最大的一笔罚金。   欧盟委员会表示,英特尔滥用其垄断地位,试图将AMD阻挡于市场之外,这种行为违反了欧盟的竞争法律。   该委员会指出,英特尔向宏鸉、戴尔、惠普、联想以及NEC等电脑厂商提供折扣,要求这些厂商从英特尔购买所需的全部或绝大部分x86处理器,并向这些厂商付费以推迟或取消基于AMD处理器的产品型号。   作为全球最大的处理器厂商,英特尔尽管在产品和技术上领先于竞争对手,但是在为人处事上还是有些霸道——通过返点牢牢控制着电脑厂商的处理器采购,而这也是英特尔常常被控诉垄断的焦点所在。   主要的原告,当然是英特尔的主要竞争对手AMD,AMD一直在抱怨英特尔的市场垄断行为阻碍了其发展。   IT业内资深人士、大参考创办人李易表示,英特尔在中国给电脑厂商广告返点、市场赞助活动已是业内的“公开秘密”,也是构成电脑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而对于敏感的恶性竞争,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表示:“英特尔从未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   对此,AMD给予了激烈的反击。AMD认为,这个官司的焦点不在于价格或折扣,而是市场的排斥。   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王晓晔认为,虽然英特尔在中国的份额明显偏大,占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但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违法,关键得看英特尔是否有滥用市场支配的行为,比如搭售行为或强制交易行为、捆绑销售、拒绝交易、价格歧视等。   宏鸉、戴尔、惠普、联想均表示处理器由全球统一采购,而不能够单方面透露与英特尔的合作细节。   无法拒绝的报酬   在英特尔与电脑厂商的合作协议中,并没有书面文字明确要求不允许电脑厂商采用AMD的处理器。但是“市场基金返款”却让电脑厂商主动放弃了选择权。   “市场基金返款”是英特尔IIP(IntelInsideProgram联合市场推广和商标授权计划)的产物,据英特尔内部人士透露,英特尔在全球的OEM渠道分为三类,即OEM(国际性OEM厂商)、LOEM(国家级OEM厂商)和COEM(区域性OEM品牌)。根据级别和提货量,英特尔提供市场基金返款。   在财务上看不见英特尔给电脑厂商返点,返点掩盖在市场推广中,电脑厂商每个季度都有任务量,完成任务量,英特尔以广告支持的方式返点,但是厂商并不能直接拿到这笔钱,而是以广告的名义向英特尔申请报销,报销额度基于实际销售而产生的返点。当然,广告要符合英特尔的标准。   虽然AMD也学习这样做,但是不及英特尔有一套完整的体制。“AMD并没有好的对策,毕竟英特尔财大气粗,尽管AMD是唯一能在市场上与英特尔抗衡的对手,但是,相比之下,AMD还是家小公司。”AMD中国区一位负责产品的经理说。   广告业者分析称,英特尔的这种广告模式令消费者忽视了电脑品牌,而电脑厂商完全被英特尔捆绑了。   中国惠普一位产品经理告诉记者,英特尔赛扬处理器对应AMD闪龙处理器,处理器厂商广告扶持力度为25%;英特尔迅驰处理器对应AMD炫龙处理器,处理器厂商广告扶持力度为50%。   在利益的漩涡里,英特尔给惠普、戴尔等厂商提供了新的利润来源,这无疑是一种诱惑。实际上,AMD拉拢电脑厂商的做法大同小异,但是输于财力薄弱。   AMD内部流传的一封博客中写道:欧盟委员会只不过在迫使英特尔停止支付所谓的“回扣”,而是有条件的“忠诚款”。正如唐科莱昂在《教父》中所说,“我要他们无法拒绝我支付的报酬。”   那么,如果电脑厂商和经销商对英特尔不够“忠诚”,会怎么样呢?   曾对英特尔控诉的中国经销商广州市汇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夏成告诉本报,尽管英特尔没有明确条文指出不允许采用竞争对手的处理器,但是合作模式让经销商自动封锁了对其他处理器的采购。   譬如,一台处理器进货价格是100美元,经销商在销售处理器时,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却以低于100美元价格出售,据称一般为99或98美元。这实际上形成了价格倒挂局面。由于有返点,倒挂幅度只需控制在3%-5%之内,经销商仍然盈利,只不过是将利润来源由终端差价销售转向了英特尔的广告报销。也就是说,一些经销商甚至将自己的本钱事先打入英特尔,而待英特尔广告报销来一并回收本钱和利润。[!--empirenews.page--]   “这是一个潜规则。”吴夏成说,这样,钱在英特尔手里,经销商心知肚明,一经采用AMD,赖以生存并押在英特尔的返点就泡汤了。   很多年前,七喜电脑的一份财报曾披露,其净利润和英特尔返回的广告费用相当,足见英特尔的广告返点对英特尔的重要程度。   在中国,海尔电脑是唯一一家全部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电脑厂商,海尔电脑副总裁方纯松表示,海尔看重英特尔的产品性能和市场引导地位,而不是英特尔的市场扶持。目前,海尔电脑基本保证自身盈利,而不是依靠英特尔的广告返点盈利。   谁来阻止英特尔?   可以说,目前英特尔在电脑处理器领域里也把握着技术上的进步。众所周知,在一个技术引导的产业里,垄断者的最大危害不是导致了它的商业对手们一个个倒下,而是它会阻碍这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当年,AMD率先发布了双核处理器(DualCoreProcessor),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这让英特尔一度处于被动之中。其实英特尔的相关技术当时已经成熟。当时有业内人士透露,英特尔在当时的奔腾系列产品卖得较好的时候,并不急于推出新技术产品,AMD打破了它的计划。   在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在2003年AMD没有在Opteron和 Athlon64位处理器中推出X86-64位指令集,英特尔可能会迫使全球IT业采用它独有且昂贵的安腾处理器。这是英特尔受到不多的几次重创之一。   在市场上,一般它的那些竞争对手产品的价格比它要低。但是,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还是几乎全部内置了英特尔的处理器。   本报记者在AMD内部一位人士的博客中看到,“我曾经听见有人争辩说,如果AMD有更好的产品早就取胜了,这就大错特错了。竞争监管机构已经第三次证实,英特尔公司利用协迫手段来排挤AMD的产品,使得AMD的产品,即使极具竞争力,也难以在正常的市场上大量普及。”   在全球电脑产业已经形成几大公司的背景下,英特尔的市场控制力也正在变得更强。很显然它的竞争对手们的日子却正在变得更为艰难。它们与英特尔相比,已经难以奋起相争了,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PC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之时,他们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AMD的CEO梅尔无不忧虑地说:“设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技术都来自一个地方,情况会怎么样?”    

    半导体 英特尔 AMD OEM BSP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