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利浦否认关闭50家工厂 更多生产线将迁中国

     与一贯坚持传统的荷兰人不同,飞利浦总裁兼CEO柯慈雷决定对公司进行一次大手术。   8月29号,柯慈雷在柏林做了IFA(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展会的第一场演讲,在他的演讲中,柯慈雷阐述了飞利浦必须变革的利益,由于新公司的不断出现,价格战的愈演愈烈和市场的低迷,飞利浦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做生意”,他领导下的飞利浦“必须进行商业模式的根本变革”。   而此时,飞利浦正处在“在近期内关闭全球50家工厂”的传言中,8月23号,荷兰一家地方报纸《NRC商报》报道说,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飞利浦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1/3的工厂,但是柯慈雷在此后否认了这种说法,称自己在接受该报两位编辑Mark Houben和Erik Van Der Walle的采访时并没有说过这句话,只是表示公司在寻求降低成本的办法。   “而降低成本的办法之一,飞利浦会把更多的生产转移到中国。”8月26日,柯慈雷在飞利浦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总部大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游戏规则改变   在业界人士看来,柯慈雷决定对飞利浦的商业模式进行大规模的变革有点迫不得已的味道。   2000年9月1日,柯慈雷正式担任飞利浦执行总裁,此前,他已经在飞利浦工作了26年。2000年,飞利浦公司的业绩之佳创下了历史纪录,实现销售额407亿美元,净利润34亿美元。   但是好景不长,从2001年开始,受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飞利浦的业绩有如过山车一样从高峰跌入低谷,2001年,公司净亏损9.76亿美元,而销售额则几乎下降20%。   2002年,飞利浦的亏损局面进一步加剧?年亏损32.06亿欧元,年营业额为318.2亿欧元,减少2%,仅仅2002年第四季度就亏损15亿欧元。   在柯慈雷看来,市场竞争的步伐改变了:“真正的革新者在研发方面投入越来越多,但能够享用其研发成果的时间却越来越短,因为一些靠模仿别人的厂商追赶的速度越来越快。”   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柯慈雷能做的就是大幅度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在过去的5年内,飞利浦一共出售了120家工厂,同时员工数目也从22万减少到近17万。飞利浦甚至关闭了它的电子元器件部,而在1999年1月1日到2000年9月1日期间,柯慈雷还曾担任该部总裁。   “飞利浦要做的是注重财务方面的管理,希望可以降低成本。”柯慈雷不得不痛下杀手。   这种降低成本的举措显然也起到了效果,2003年第二季度公司盈利达到4730万美元,也结束了连续7个季度的亏损局面,“消费电子部门的成本已经开始降低,医疗产品部门也可以在今年达到目的”,柯慈雷面有喜色。   但是在柯慈雷看来,单纯依靠降低成本的举措还是很难让飞利浦达到自己的赢利目的。飞利浦的问题还在于飞利浦长久以来的运作机制。   在成立以后的100多年时间内,飞利浦一直是一家以技术研发为先导的公司,它也一直是一个卓越的发明者,从60年代的盒式录音带,80年代初的磁盘,到今天的CD、DVD,并且依靠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从创新技术转换到产品的循环速度越来越快,向整个行业发起了挑战”,柯慈雷认为,“我们享受我们创新果实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而要摆脱这些困扰,就必须把飞利浦公司转变成为以市场为先导的公司。这也正是飞利浦的一些竞争对手比如索尼、三星的成功之道。   2003年1月1日,安德里亚·拉格内第(Ander Ragnetti)从意大利电信空降到飞利浦,成为飞利浦公司第一位首席营销官。   安德里亚·拉格内第上任后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在飞利浦内部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并培训了3000名员工,在它的带来下,飞利浦管理层的人员必须定期去拜访客户。“我希望在2004年到2007年这三年内达到自己的目标”安德里亚。拉格内第雄心勃勃。   下注中国市场   但是在柯慈雷眼里,就算是飞利浦成功地转变成为一家以市场为先导的公司,飞利浦还是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亚洲市场非常重要”。曾经于1996年到1999年在台北担任台湾飞利浦总裁,在这里,他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但是现在他看到“整个亚洲市场在复苏,销售量上升很快”,而中国市场显然是“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   也正是这种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柯慈雷甚至能清楚地说出大多数飞利浦在华工厂的一些具体情况。   但是在此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飞利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相当有限,这才有当年在欧洲发起彩电反倾销的事件,以至于事后有媒体评价说,飞利浦得到了欧洲彩电市场,但是差一点毁了在中国市场的形象。   但是在今年美国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诉讼中,飞利浦一点插手的想法都没有。   “是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改变了飞利浦原来的想法。”飞利浦家庭小电器部CEO方思瀚如此表示,“亚太区会得到我全部的注意力。”在他看来,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将为飞利浦的未来提供增长的空间。而现在,亚太地区在飞利浦小家电部门的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还只有14%。   而飞利浦照明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hen Van Deursen也对记者表示,近期将在上海建立一个照明研发实验室。而安德里亚·拉格内第也透露说飞利浦公司将把公司的一些商业决策中心转移到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   也正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10月24日,柯慈雷将带飞利浦公司的集团管理委员会的其他16位成员到上海召开董事会,在飞利浦公司,董事会每个季度举行一次这样的会议。   “在三到四年内飞利浦在中国的销售额将翻一番。”柯慈雷告诉记者。如果这个目标得以实现,中国市场就将在飞利浦内部成为与欧美市场同样重要的一大支柱。

    半导体 飞利浦 AN 照明 CE

  • 威盛第二季度净亏11亿 亏损已持续三个季度

    【eNews消息】由于费用提高,再加上来自英特尔及其它竞争对手的竞争对其市场份额的蚕蚀,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芯片集制造商威盛电子公司出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亏损。   威盛在一个声明中说,在结束于6月30日的这三个月,该公司净亏损额为11亿新台币(  3200万美元),而一年前同期是盈利4640万新台币。据早些时候报道称,该公司的销售下降了大约四分之一,从53亿新台币下降至40亿新台币。   威盛的费用在它同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之间的许可权争议于4月份解决之后提高了。位于台北的该公司非营业性的费用在第二季度增长了几乎一半达到10亿新台币,而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只有6.15亿新台币。台北CLSA亚太市场分析师郑明凯说:“非营业性费用比第一季度高,原因是许可权费用提高了。”郑称,许可权方面的支付对于威盛来说将不是一次性的。   英特尔4月4日同威盛电子在五个国家解决了11个诉讼争议。这两个公司没有透露该争议解决协议中有关具体的涉及经济支付问题的内容,但签署的协议规定两个公司彼此向对方许可产品权期限是10年。   此外,分析师早些时候称,威盛电子第二季度的销售市场有一部分被英特尔和台湾的竞争对手夺去,因为它们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些新产品。 【eNews消息】由于费用提高,再加上来自英特尔及其它竞争对手的竞争对其市场份额的蚕蚀,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芯片集制造商威盛电子公司出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亏损。   威盛在一个声明中说,在结束于6月30日的这三个月,该公司净亏损额为11亿新台币(  3200万美元),而一年前同期是盈利4640万新台币。据早些时候报道称,该公司的销售下降了大约四分之一,从53亿新台币下降至40亿新台币。   威盛的费用在它同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之间的许可权争议于4月份解决之后提高了。位于台北的该公司非营业性的费用在第二季度增长了几乎一半达到10亿新台币,而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只有6.15亿新台币。台北CLSA亚太市场分析师郑明凯说:“非营业性费用比第一季度高,原因是许可权费用提高了。”郑称,许可权方面的支付对于威盛来说将不是一次性的。   英特尔4月4日同威盛电子在五个国家解决了11个诉讼争议。这两个公司没有透露该争议解决协议中有关具体的涉及经济支付问题的内容,但签署的协议规定两个公司彼此向对方许可产品权期限是10年。   此外,分析师早些时候称,威盛电子第二季度的销售市场有一部分被英特尔和台湾的竞争对手夺去,因为它们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些新产品。 【eNews消息】由于费用提高,再加上来自英特尔及其它竞争对手的竞争对其市场份额的蚕蚀,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芯片集制造商威盛电子公司出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亏损。   威盛在一个声明中说,在结束于6月30日的这三个月,该公司净亏损额为11亿新台币(  3200万美元),而一年前同期是盈利4640万新台币。据早些时候报道称,该公司的销售下降了大约四分之一,从53亿新台币下降至40亿新台币。   威盛的费用在它同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之间的许可权争议于4月份解决之后提高了。位于台北的该公司非营业性的费用在第二季度增长了几乎一半达到10亿新台币,而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只有6.15亿新台币。台北CLSA亚太市场分析师郑明凯说:“非营业性费用比第一季度高,原因是许可权费用提高了。”郑称,许可权方面的支付对于威盛来说将不是一次性的。   英特尔4月4日同威盛电子在五个国家解决了11个诉讼争议。这两个公司没有透露该争议解决协议中有关具体的涉及经济支付问题的内容,但签署的协议规定两个公司彼此向对方许可产品权期限是10年。   此外,分析师早些时候称,威盛电子第二季度的销售市场有一部分被英特尔和台湾的竞争对手夺去,因为它们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些新产品。 

    半导体 电子 英特尔 芯片制造商 BSP

  • 据说中芯国际将为北京新工厂购10亿美元设备

    ChinaByte 8月28日消息,据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sgroupsLLP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预计为其北京新厂,订购总值达10亿美元的晶圆制造设备,意味着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持续加温。   Susquehanna分析师Kevin Vassily上周在拜会了中国芯片制造商后表示,现阶段,半导体制造业与制造设备购买支出在短暂的低潮后,正全速迈向高峰期。    Vassily认为,因2003年间中国半导体设备购买支出受限,因此预计2004年的支出展望将较乐观,但也强调目前大部分的半导体制造业者依然是处于未获利的情况。   此外,Vassily表示,中芯国际将为其位于北京的4厂(Fab 4)订购超过10亿美元的制造设备,而中芯国际今年3月表示,最快在今年底前,就能完成北京新厂12寸晶圆试产线的配置。   Vassily还指出,中芯国际获得东芝的SRAM业务订单,预计每月将生产1-1.5万片的晶圆,且可能会因此而为上海厂的制造设备追加订购。现阶段,中芯国际在上海拥有2座8吋晶圆制造厂,并且已从东芝方面取得次微米技术的授权。

    半导体 中芯国际 东芝 晶圆制造 AN

  • 三星电子明年半导体投入将翻番至70亿美元

    【eNews消息】据台湾DRAM制造商引用三星高层一位官员所说的话称,三星电子2004年对其半导体企业的资本支出将达到70亿美元,而今年只有35亿美元。该公司还打算明年把其闪存片产能在今年基础上提高三至四倍。   据说这个消息是三星内存业务分部总裁Hwang Chang-Gyu,在本周初访问台湾时接见台湾一些公司时所透露的。三星的台湾官员称三星2003年在其内存企业投入的资金为30亿美元,但对其它的一些数字却拒绝加以证实。   台湾当地的一些电脑内存片制造商预计,闪存片价格在明年第一季度生产提高后同比将会下降40%,所以三星的收入在下一年将不会随着其闪存生产的提高而增加。

    半导体 半导体 内存 三星电子 AN

  • 台积电明年初完成上海晶圆厂设备安装任务

    【eNews消息】据消息来源称,台积电预计明年初将完成其在上海的松江工业园区的晶圆片工厂的设备安装任务。   台积电配备在其大陆晶圆片工厂的一些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目前正在该公司12英寸晶圆片工厂中培训。这些人员将于10月份领先到大陆进行设备安装。   据消息来源称,台积电设在大陆的该晶圆片工厂最初每月的产能预计是12000片晶圆片,所采用的是0.25-0.35微米制造工艺。   但台积电发言人Tzeng Jinn-Haw对该报道却予以了否认。他说,预计这一新的晶圆片工厂明年底才开始小批量发货,这也是和公司先前预计的一样。

    半导体 晶圆 台积电 制造工艺 晶圆厂

  • 意法半导体将关闭在法国一工厂并裁员数百人

     法国两家报纸周一报导,全球第四大芯片厂商意法半导体(STM)今年稍晚将关闭在法国雷恩的工厂,并削减近500名编制内员工。   该公司7月表示,根据重组计划将会把至少一半以上,采用六英寸晶圆技术的欧洲和美国旧生产线,转为效率更高的八英寸晶圆技术的生产线,或考虑移至新加坡。    《法国回声报》报道,雷恩的工厂所使用的即是六英寸晶圆技术。   该报称,工厂关闭将削减465个全职职位以及110个临时职位。而另一家报纸La Tribune所报导的数字则略有出入。然而,两份报纸都称引述自上周意法半导体雇员收到的内部电子邮件。   目前还无法从该公司任何人员取得相关评论。

    半导体 晶圆 意法半导体 STM BSP

  • 佳能8.5亿美元砸向半导体研发 图谋行业老大

    新浪科技讯 美国东部时间8月25日(北京时间8月26日)消息,日本佳能公司计划在半导体生产设备上投资1000亿日元(8.5亿美元)。佳能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成为全球行业中的领头羊。   佳能公司这一次的投资,是未来三年的预算。目前在这个行业中,ASML和尼康是市场的领军公司,这两家公司正在投诉对方,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佳能想利用这一时机,发展自己的市场。   在日本,佳能公司是少数几家高科技赢利公司之一,今年佳能收入增长依然强劲。今年上半年,佳能公司纯利润为1270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5%。佳能公司预计今年将成为第四个丰收年。佳能公司目前在数码相机、复印机和打印机上,做得很火。   佳能公司这一次投资将主要用于研发。公司目前已经有了一家研发中心。佳能公司这一次投资将会在日本的东北部,再建造一家研发中心。这个中心与以前的研发中心毗邻。   Lehman Brothers公司的分析家Scott Foster称,尼康与ASML之间的矛盾,让佳能公司渔翁得利。佳能公司趁机发展自己。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年内,佳能公司在研发中心就投入了1000亿日元的资金。   Foster称,佳能有机会成为行业的老大,但是这主要取决于它最近生产的产品。佳能公司研发了一种高级集成电路扫描仪。这款扫描仪将成为ASML产品的最有力的竞争者。这款产品将成为佳能公司未来产品的中流砥柱。佳能公司在2001年,曾经是这个市场的老大。但是2003年,公司失去了这个位置。   佳能公司的光学设备部,包括半导体设备,2002年的收入为3678亿日元。预计今年,佳能公司的收入将达到4154亿日元。今年第一季度,佳能公司光学部赢利达到18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公司亏损44亿日元。(明月编译)

    半导体 半导体 研发中心 佳能 ASML

  • 飞利浦获得索尼记忆棒技术许可

    飞利浦电子集团宣布将采用索尼记忆棒(Memory Stick)技术,用于其针对多媒体应用的Nexperia可编程片上芯片(SoC)和系统解决方案。     在具有先进图像处理能力的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中加入记忆棒技术,使消费者在处理存储在记忆棒中的内容时享受到超强的性能和附加技巧。对飞利浦的亚洲客户来说,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的软件可编程性使亚洲消费电子制造商能够在保证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新性能或增强型性能,生产出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     通过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将该存储技术引入其他消费产品如数字电视和液晶显示(LCD)电视中,消费者将能够通过家庭里不同的应用产品,轻松享受他们各自的多媒体内容。例如,通过基于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的电视,消费者将能够直接通过他们的电视打开不同的文件格式。他们能够观看静态图像(JPEG)和动态图像(MPEG),同时收听MP3等音频文件。     此外,Nexperia强大的处理能力将使消费者能够从电视屏幕上的动态视频中捕捉静态图象,并将它们压缩和以JPEG格式存储在记忆棒中,以备在其他设备中使用,如数码相机和PDA等。     通过在下一代Nexperia设备中集成记忆棒控制器逻辑,飞利浦使Nexperia设备和记忆棒设备直接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整体系统性能。用户依仗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卓越、灵活的软件编程性,能够增加性能,改变图像用户界面的外观和感觉,从而使自己的最终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     使用便捷、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记忆棒技术,致力于刻录不同格式的数字内容,并在众多产品中互相分享和交换。记忆棒已推出有多款产品,其中包括Memory Stick Duo记忆棒、MagicGate Memory Stick记忆棒、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等。     MagicGate Memory Stick记忆棒存储量达到128MB,在设备和媒体之间能够提供鉴别功能,并具有内容加密功能,因此可同时用于保护版权的内容和个人数据。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是新一代记忆棒格式,可以满足未来宽带时代的需求,具有高达32GB的理论存储量(256MB、512MB和IGB存储量的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已在全球范围内有售),它达到了高性能的一个新层次,如对高清晰度动态图像的实时刻录功能。集成了记忆棒技术的Nexperia系统解决方案将在2004年第二季度推出。

    半导体 索尼 BSP XPERIA 飞利浦

  • 商业周刊:电子代工利润趋微 台湾厂商求变

    ChinaByte 8月25日消息 据统计,美日品牌电脑厂商释出代工产能,上半年我国台湾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增长23%,共达到1070万台;然而代工价格却反向滑落10%,降到666美元。景气欠佳、物价下跌,代工产业进入微利时代其实不让人意外,然而近期代工价格跌势却明显加速,台湾厂商生存空间备受挤压,最新一期英文《商业周刊》也特别对此情况加以报导。    代工利润快速变薄,其中一项原因在于全球电脑产业的整合。去年惠普完成康柏合并,与戴尔合计可拿下逾半美国PC市场,Gateway、Fujitsu Siemens(富士通西门子)、NEC等二线品牌市占率不断下滑。尽管PC需求已有复苏,但厂商仍无法拉高售价,惠普及戴尔只好回头向代工协力厂施压。   广达(2382)就深受其害。全球卖出的NB有1/4出自广达工厂,客户名单包括惠普、戴尔两强,今年第2季其营收增加近一倍。照理说,有此成绩,广达应该相当满意才是,可是NB逐渐变成低成本一般商品,广达毛利率两年间由15%降到5%。   中华信评估计2003年全年其营收将增长70%,但实际利润顶多比去年增加10%。董事长林百里因此考虑拿掉公司名称中的电脑两字。“我们必须走出PC框框,……否则毛利率会继续下滑。”   多元发展正是台湾代工厂商想到的第一条出路。《商业周刊》指出,目前品牌电视机主要仍在自家工厂组装,且许多关键零组件与PC互通,因此成了代工厂商跨出PC领域的第一志愿:既可为传统消费电器公司做电视机代工,也可以替想转进新市场的PC厂商代劳。   神达电脑董事长苗丰强表示,“数字电视各种零组件我们没有不熟的。”更重要的是,数字电视这块市场仍有相当高的毛利率。   广达董事长林百里也说道,IT人多半都想进入家庭娱乐市场,由于这些人已习惯PC产业割喉本质,相信在这块市场也能适应得很好。该公司下半年就要开始为某大品牌生产23、26寸LCD电视机,零售价格最高将标在1500美元。林百里预估,4年后笔记本电脑占广达营收比重将由2002年的95%降到50%。   然而《商业周刊》指出,台厂在高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上少有经验,而低阶市场则须面临大陆产品低价竞争,亦是隐忧。   除了转移阵地,也有台湾代工厂商选择发展自有品牌。华硕推出MyPal,英业达也有OKWAP系列,而技嘉则开发出自家的笔记本电脑,期能藉此摆脱看美国大厂脸色的宿命。   可是这条路的风险犹大于转进新市场。发展自有品牌曾让神达、宏基吃足苦头,前者于1990年代初期退出,后者也在美国踼到了铁板。   宏基董事长施振荣表示,为人代工和发展自有品牌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转型的难度极高。宏基壮志未酬,其他台湾厂商是否有机会成功?施振荣的回答是:“No Way!(不可能)”   美林亚洲科技产业研究部门主管Tien Yu Sieh显然也持保留态度,理由是台湾电子厂商似乎无法靠自己增长到足以与国际大厂抗衡的地步。“制造业可以全心削减成本、再降成本、继续压低成本。不过若是要卖产品,如何才能撙节开支又不影响到品牌,实在不容易把握。”   既然如此,台厂为何还是勇于尝试?理由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机会。   首先,目前尚无单一供应商能够主宰smartphone或无线PDA市场。神达6月开始贩售Mio智能手机,勇闯移 动电话市场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戴尔不在手机市场,惠普也不在手机市场。”   再者,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是中国大陆,而两岸只有一水之隔。明基既卖MP3播放机,也做数码相机、背投电视,但有宏基北美经验为鉴,该公司北美营收只占全体销售额的10%,中国大陆则占4成。(完)

    半导体 惠普 电子 戴尔 宏基

  • 凌阳陈阳成谈进入大陆抢占商机

    凌阳科技公司总经理陈阳成近日谈及加速台湾IC产业发展的关键,可由几个层面来思考。凌阳进入IC设计行业已经有13年,产业不断地在变化,如在玩具中加入语音功能等,但是台湾一直缺乏科技产业的串联。     一般百姓喜欢买日本产品,例如新力的东西,因为日本的工业设计能力相当强,台湾产业过去过于"重硬轻软",父母认为孩子玩电动玩具会变坏,这样的观念要花很大工夫才能转变过来。     大陆是未来能与美国进行规模比较的市场,台湾和大陆的语言和文化都很相近,比其它国家的产品有竞争优势。     所有的品牌在大陆都能平起平坐,再加上大陆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求新求变的心态,对于台湾来说,是相当大的机会,台湾可望在大陆主导流行潮流。不过陈阳成也谈到,台湾IC产业的优势,也是自己的劣势,台湾产业分工洗,效率高,但是相对整合也困难。

    半导体 工业设计 IC设计 BSP IC产业

  • 飞利浦断腕求生存 150家工厂将关闭三分之一

    唐千编译   【eNews消息】阿姆斯特丹8月23日消息,据荷兰一家报纸周六报道称,作为正在实施的降低费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制造商飞利浦公司打算将其现有150家工厂关闭或摆脱掉三分之一。    飞利浦CEO Gerard Kleisterlee在一个接见中对媒体NRC Handelsblad说:“我们希望继续生产只有我们才有的产品,这些产品能够让我们占有竞争优势。”   一度实施扩张政策的这家消费电子巨头,已经将其工厂数量从5年前的270个缩减到目前的数字。自从Kleisterlee在2001年掌舵飞利浦以来,飞利浦的员工数量已经被裁减了5万人,员工总数降至17万人。   上个月这家欧洲最大的照明器材生产商和欧洲第三大芯片生产商称,通过实施缩减措施,它预计到2005年在其消费电子分部每年将会节约4亿欧元费用。这个数字是在计划的到今年底节约10亿欧元费用之外。   由于遭受全球性的经济低迷,并且遭遇了半导体需求的下降和亚洲新老竞争对手的剧烈竞争,飞利浦在2001年的亏损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并且去年依然在亏损。   面对剧烈的竞争和利润率的下降,飞利浦已经将其消费电子产品的大多数外包给Jabil Circuit等代工厂商,并把主要财力用于研究、设计和营销。   Kleisterlee称,他将把注意力放在处于迅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希望在5年内把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翻番。飞利浦目前在中国的销售占其总销售的十分之一。

    半导体 ST TE BSP 飞利浦

  • Converge电子分销巨头抢滩中国 市场酝酿巨变

    “他们会把全世界的竞争带到中国来。”深圳某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这样评价肯沃(converge)在上海建立全资子公司。   8月15日,肯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的独资分公司正式运营。其在深圳、北京的办事处也在筹建中。2002年在全球十大独立分销商中,肯沃的年销售额3.04亿美元,排名第二。目前,这十大独立分销商中已经有七家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   “由于越来越多的IT生产企业把生产搬到大陆来做,我们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会在大陆建自己的办事处。”Smith&Accociates(2002年排名第四)亚太区业务发展主管刘仲泰说。   “国际电子分销商的近期动作显然和我国逐渐放开进出口经营权有关。今年以来,各地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的一大动作是建立自己的仓库,而外资也开始在中国排兵布阵,只等政策一放开,就会放手拼抢国内的分销市场,国内企业将无法抵挡这些国际巨头。”业内人士一致认为。   外资涌入   所谓独立分销商(非授权分销商)是指那些能够供应任意品牌的电子元器件,而无须与任何特定原厂制造商结成联盟或其他关系的供应商。这类分销商通过自己的渠道可以接触到全球供应链中的库存——包括来自元器件原厂、OEM/CEM多余库存以及其他分销商的库存。   独立分销商游离于IT产业供应链之外,它主要收购在生产和流通渠道中产生的库存、积压以及停产的产品,再将这些产品在客户需要时按当时的市场价卖给客户。买、卖之间的差价便是独立分销商的利润来源。   独立分销商存在的这个市场空间被称为中间市场。中间市场是元器件流通的中间枢纽,它把供应商、分销商和OEM三者相互连接起来,可以有效平衡和缓解供需矛盾。在市场起伏中,起着缓冲器的作用。   “说白了,独立分销商就是贸易公司。只不过他们交易的是电子元器件罢了。”ACG(2002年全球排名第三)驻北京办事处的人士这样认为。   “大型独立分销商大举进入中国的背景是从2000年以来电子行业的持续低迷,尤其是美国。”深圳驰创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晓斌说。   但同时,全世界将近三分之二的IT生产企业已经或正在落户长三角,台湾几大PC代工企业——广达、英业达、仁宝把生产基地选在了上海、昆山等地,芯片制造厂商也在跟进。   独立分销商既向这些IT生产企业提供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从企业手中购买多余的库存。于是,随着大型IT生产企业的落户,国际独立分销巨头也逐草而居。   “国际独立分销商直截了当在中国成立分公司开展业务,带来了正规的途径,它有实力把全世界的货都运到中国来,也就是把全世界的竞争带进中国。”夏晓斌认为。   另外,7月1日起,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试行给予区内企业进出口经营权。   根据入世承诺,中方在外贸合资公司中的绝对控制权保持到2003年12月11日。对外商全部开放进出口经营权的期限是2004年12月11日。   “到那时,我们会在中国建立自己的仓库,开展自己的物流服务,中国的业务要占到亚太区的60%以上。”肯沃中国区总经理卓海说。   市场洗牌   上海科技京城一楼大厅是个电子元器件现货市场。每个摊位的平均面积大约5-6平方米,一个摊位就是一家分销商。这里永远人声鼎沸,“就像农贸市场。”去过的人都这么说。这就是国内电子分销市场的现状。   根据《国际电子商情》今年初对国内市场分销企业的一次调查,有效回复调查问卷的254家分销商在2002年的销售总额413亿元人民币,平均年销售额超过1.6亿元人民币。调查显示,48%的分销商声称自己是授权分销商,而完全没有授权代理品牌的独立分销商仅占16%,其它36%的分销商则是既有授权品牌又经营非授权品牌的混合型分销商。而从授权品牌的数量上来看,大约7成分销商拥有的授权品牌数都在5个以下。   可见,对中国市场上大部分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客户基础,他们很难获得内容丰富的代理产品线。   而且他们更多地处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现货市场,比如各大电子城。   “一般说来,电子城内的商户主要进货有四个渠道。第一,是凭借他们的关系网络,从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在中国的工厂里获得;第二,在一些大型OEM厂商周期性清理库存时以超低价格买下元器件;第三,一些元器件制造商质检不合格的产品,通过一定的手段流到市场上,不过这类产品一般只是被一些小型玩具、礼品制造商买去使用;第四类则是非法的渠道,是从旧的PCB板上或者其他途径获得的已经使用过的旧元器件,但随着行业发展和采购商素质的提高,这类器件已经基本绝迹了。”深圳市都会电子城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义曾经说过。   所以目前国内的分销商不仅上游元器件供应不稳定,下游的买家也不固定,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以及产品质量起伏不定。   全球十大独立分销商拥有遍布全球的客户网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比如排名世界第一的ce Consumer在2002年的销售额高达3.4亿美元,第二名肯沃在全球拥有大约6300家客户。他们普遍有二十年左右的市场经验,具有专业的市场产品价格分析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独立分销商难以短期内模仿这些国际巨头业务模式,也没有实力和他们竞争。   “所以肯沃直接建分公司开进中国后,对生产企业而言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会减少很多,对国内从事这部分业务的分销商会有很大打击。”深圳驰创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晓斌认为。“因为国际巨头有品牌,可以提供稳定的服务,保证所提供元器件的质量。肯沃等的进入,对艾睿(arrow)、安富利Avnet?这样世界顶级代理分销商的业务也会有一定冲击,因为客户可选择的机会更多了。”   没有品牌、规模较小、鱼龙混杂的国内电子元器件中间市场被称为灰色地带。目前从事电子元进出口贸易的是由原国营进出口公司裂变而成的民营小型进出口公司。由于规模小、数量庞杂,很难确知这部分进出口公司的具体数字以及所占市场份额。   而被刘义认为逐渐退出市场的非法渠道流入市场的元器件,有些业内人士却认为仍然占了很大场份额。正是这部分元器件的经销商能够以超低价格占领市场。但由于这些货源不正当的经销商和新进入的国际分销商不在同一个竞争层面,国际巨头的入侵反而不会触动这块真正的灰色地带。首先受到冲击的倒是那些经营正品、争取大客户的经销商。   最后等待   但洋品牌的日子也没有想象中轻松。   “肯沃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公司还可以,但如何把保税区内的货物拿到区外来卖呢?他能收人民币吗?ACG不是不想成立自己的分公司,而是政策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第一,北京没有保税区,在保税区外是不允许建立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的。第二,建分公司也有一定的注册资金的要求。”ACG(2002年排名第三)驻北京办事处的有关人士称。   保税区内可以设立外商独资贸易公司,在保税区注册独资贸易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是20万美元。分公司可以开展实际的业务,而办事处只能做售后服务、市场调查等,不可以和内地的客户做买卖。   如何把掌握的电子元器件卖给国内客户也让国际分销商大伤脑筋。   “我们的确不能把货物卖给保税区外的境内企业,我们是通过上海成套设备进出口公司做这部分业务的。这的确给我们的业务带来了影响。”肯沃中国区总经理卓海承认。   而一家货代告诉记者,进出口公司可以为肯沃接受人民币业务并开具增值税发票。这样做当然会减少肯沃的利润。   由于国内的跨国IT生产企业一般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肯沃等为其提供全球货源还是相当顺畅。   最大的问题是,国际分销商并不能顺畅地取得国内IT生产企业的库存。而由于国内特殊的税收政策,IT生产企业的库存又恰恰远高于世界其他地方。   IT制造企业(EMS、OEM、ODM工厂)应客户订单要求会采购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作为库存?这些料件在保税状态下进口。   但由于市场形势波动,客户有时会取消订单等,导致库存积压(为了保证生产,厂商往往多备原材料)。对于多余的库存,企业有三种处置方式:按照海关要求就地销毁;原价退回;交给独立分销商或贸易公司卖到国内或国际市场。   电子元器件出厂价与库存处理价相差较大。比如,IT生产企业花10元钱买来元器件,一两个月后市场价格也许就只有一两元了。   由于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国内的外贸公司把这部分多余的库存按照市场价销售。而且由于这部分原材料是免征关税进口的,销售之前要按原价补缴17%的增值税。就是说为了按照一两元的市场价卖出库存,要先交1.7元的增值税。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贝尔的库存曾达到过上千万美元,旭电也有几百万美元。   跨国生产企业通常的应对措施是在全球的分公司之间调配物料。“保税区生产型企业的进出口权放开之后,我们会直接和独立分销商接触,考虑把多余的库存处理给他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一家大型EMS工厂的人士说。但目前,国内生产企业通过国际独立分销商处理物料库存的情况并不多,以后他们从中得到的利益有望更多。   “国际独立分销商的变通办法是购买退到香港、新加坡等的退货,其实就是把货物转口香港一下,交到肯沃等分销商手中。”某货代告诉记者。   “所以由于政策的限制,外资涌入对分销市场的影响是个渐变的过程。”深圳驰创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晓斌认为。

    半导体 电子 电子元器件 AC GE

  • 十大厂商都在数字相机中采用了TI的DSP技术

    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业界排名前10位的消费类全自动数码相机制造商都在其产品中集成了TI的信号处理产品,其中超过 70% 的 OEM 厂商使用的是TI模拟产品,50% 是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的数字媒体平台集成到其各自产品的架构中。业界分析公司IDC 列出了排名前十位的OEM 厂商:佳能、富士、惠普、柯达、尼康、奥林巴斯、松下、三星、索尼以及东芝。     此外,TI 还公布了其2003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情况。数据显示:通过对传统专用集成电路 (ASIC) 市场的不断渗透,TI的数码相机解决方案部门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一倍。自2000年宣布推出其第一代基于DSP的数字媒体产品以来,TI已向市场提供了1, 000万套产品,预计今年年底此数字将增至2, 000万套以上。同时,TI还向现有以及潜在的客户郑重承诺,将于2004年推出新一代信号处理产品。     IDC数字图像解决方案与服务部门的高级调研分析师Chris Chute说:“全球数码相机市场在2002年增长了65%,是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中最强势的支柱商品之一。据IDC预测,今后五年内,数码相机的销量将继续呈强劲的增长态势。TI已成为数码相机价值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角度来说,包括数码相机制造商在内的众消费类电子产品OEM 厂商均依赖ASIC技术为其产品提供功能特色与优势。现在,通过将其知识产权 (IP) 实施到软件而非传统的ASIC硬件中,相机 OEM 厂商不仅可以加速产品面市时间,而且还能提供更多特色产品。     TI负责数码相机解决方案的业务经理Dave Pahl说:“相机 OEM 厂商在推出新产品系列以满足多个目标市场的需求,以及极大提高相机图像质量和性能方面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TI可编程解决方案不仅为制造商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而且降低了开发支持多平台新产品的成本,因此不再需要ASIC。”     可编程 DSP 平台产品系列包括 TMS320DM310、TMS320DM270、TMS320DSC25、TMS320DSC24 以及 TMS320DSC21。

    半导体 相机 BSP DSP技术

  • 全球半导体投资不足 明年供应可能短缺

    ChinaByte8月12日消息 半导体产业历经3年来不景气,业者低度投资已成常态。但产业人士表示,许多科技公司大幅裁减半导体生产设备的支出,如果明年需求强劲回升,恐会引发全面的供应短缺。   不过,目前大部份晶圆制造商只关心亏损扩大、获利微薄和营收低度成长等问题,对此警讯似乎无暇它顾。即使有少数先知先觉的企业高层注意到此趋势,但在全球景气低迷和政治局势不安的情况下,他们也很难说服董事会增加投资。   顾问公司Design Chain Associates LLC总裁Michael Kirschner表示:“我们一再表示,如果对科技业资本支出漠不关心,一旦供给吃紧将反受其害。部份OEM厂就持这种态度,他们静观其变,当所有人开始争抢产能时,他们只能被动回应。”   VLSI Research分析师Risto Puhakka也指出:“我们的研究显示,产能供给即将出现短缺,届时零组件价格就会上涨。”   Puhakka强调,这次不景气的确重创零组件供应商,在价格上涨之前,很多公司可能都不愿提高产能。Needham & Co.估计,2002年半导体资本支出仅有281亿美元,比较2001年的407亿美元衰退31%,距2000年高峰605亿美元只剩一半不到,但Needham预期2004年将回升至353亿美元。   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ic Marketing Associates总裁George Burns表示:“这是很熟悉的景象。半导体产业本来就不擅预测复苏的时机,但现在高阶制程产能确已紧俏,如果景气快速翻扬,可能会供不应求。”   事实上,市场已出现转机的讯号。半导体公司在公布第2季财报时大多证实单位出货增加。上周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指出0.15微米以下制程的产能利用率已升至95%,0.18微米也在85%以上,0.25微米升至80%以上。   SIA分析师Doug Andrey表示:“自高阶制程以降,产能利用率均已上升。等到景气如2000年一样达到高峰时,所有制程的产能利用率都会超过90%。”   产业分析师表示,DRAM、闪存和部份处理器因具有高波动性和大量生产的特性,相关制造商通常会率先提高产能达到满载。   Strategic Marketing总裁Burns指出:“我们预期DRAM、晶圆代工和处理器等晶圆厂将有扩充产能的动作。预定在今年推出新案或重新启动的DRAM计划包括三星的12厂、Hynix的B1厂、力晶的3厂和美光的维吉尼亚或犹他厂,全都是12寸晶圆厂。”   在晶圆代工方面,市场不景气时,包括摩托罗拉和国家半导体等大厂采取类似IC设计公司的策略,将多数产能委由晶圆代工厂处理以降低风险。   半导体制造商对晶圆代工厂依赖日深,使得最大代工厂台积电可能也有设备投资不足的问题。Needham分析师Cristina Osmena表示:“除了台积电及Inotera Memory(Infineon和南亚科合资公司)拥有充沛的资金来支应资本支出外,其他像力晶和茂德都缺乏扩充产能的资金,而需向资本市场求援。”   不过,晶圆代工厂高层反驳表示,他们的支出计划足以因应市场短期和未来的需求。Chartered Semiconductor全球销售服务副总Kevin Meyers表示:“我们的投资必须赶在客户的需求之前,想要维持竞争力和产品均价,就得投资12寸晶圆厂,否则就会沦于生产大宗商品芯片(commdity chip)”。(完)

    半导体 半导体 晶圆代工 微米 TE

  • 中国已成第三大半导体市场 年均增长超30%

    中新社天津八月九日电 (记者 孙志民)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在此间说,在近两年世界半导体市场严重萧条的情况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年均增长超过百分之三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市场。   俞忠钰是在八日举行的摩托罗拉强芯(天津)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开业典礼上说这番话的。   据俞忠钰介绍,近几年来,中国IT产业迅速发展。去年中国IT制造业销售额达一万四千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超过七千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八点五。中国IT制造业产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IT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世界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庞大的中国市场、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相对低廉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成本,推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外商投资热潮,年均投资额超过二十亿美元。   俞忠钰说,天津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IT产业迅速发展的地区之一,现已成为中国手机、显示器、电子元器件、光通信产品、IC卡及机具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独特的区域环境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使天津具有发展半导体产业,特别是半导体设计业的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

    半导体 半导体市场 半导体产业 中国半导体 IC卡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