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闪联内部证实,闪联数字社区项目再获新突破,将携手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ial Certification Authority,英文简称CFCA)杀入电子支付领域。 据闪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产业发展,未来的支付系统将不再局限于银行、网络,还将普及到电视、手机及其他终端设备上,非常需要一套安全的支付认证系统。 “CFCA是中国金融领域最权威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它的加盟将为闪联数字社区支付系统提供安全认证技术支撑。”上述闪联人士这样表示。 CFCA一位高管也指出,数字社区的发展要求电子支付渠道由银行向手机、电视等所有能够联网的终端设备拓展,这将对支付的安全提出新的要求。CFCA加入闪联将使用户可通过闪联设备进行支付,获得高安全认证。 据悉,闪联在数字家庭领域的布局一直走“务实”路线。2006年,闪联提出了“先局部,后整体”的应用理念。今年年初,在被建设部采纳成为国家标准后,闪联顺利从数字家庭走向数字社区。此次携手CFCA,可以理解为闪联“从终端到内容”的一次突破。
2006年,据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的分析,对于25家顶级IC供应商来说,是“贫富差距大比拼”的一年。去年,25家顶级芯片公司当中,有6家的销售收入增长高于35%,与此同时,1/3的公司平均增长率不到9%。 2006年,DRAM市场呈强势发展,增长率为32%,据IC Insights消息,现代半导体公司、奇梦达公司和Elpida存储器公司销售猛增。与此同时,索尼公司—很大程度上因内部把公司的Playstation 3游戏控制台销售收入转移过来——2006年销售收入猛增37%。 AMD公司的芯片销售收入劲增44%,据IC Insights消息,大部分归功于市场份额的增长。AMD在去年中兼并了图形芯片供应商ATI Technologies公司,也在该公司销售收入猛增中发挥了作用。然而,AMD的规模依然只有其竞争对手英特尔公司的1/6,IC Insights指出,2007年随着前ATI的业务计入其全年销售收入,AMD有望名列10大顶级IC供应商之中。 Broadcom公司(加州Irvine)2006年的IC销售收入增长37%,从而确信该公司在网络、宽带、移动和无线产品市场中的强势地位。IC Insights指出,从2001年到2006年,Broadcom实现了年均31%的强劲增长。 据IC Insights透露,在2006年的25家顶级供应商当中,9家公司的总部在美国;8家公司的总部在日本;总部在欧洲的有4家,在台湾和韩国的分别有两家。25家顶级半导体供应商中,包括两家纯代工厂——TSMC和UMC,以及三家无晶圆公司—Qualcomm、Broadcom和Nvidia公司。 在2006年的25家顶级IC供应商当中,除了Nvidia之外,所有都达到了至少30亿美元的销售额。IC Insights指出,这个门槛大约就是建造一个300mm晶圆厂所需要的投资额。 英特尔公司拖累前10名公司的销售额? 英特尔公司在2006年的销售收入下降了9%,但是,依然轻易地维持第一名的桂冠,IC Insights表示,它实现了的销售收入大约比第二名—三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高64%。英特尔公司在2005年大约以两倍的行业增长率成长,但是,在2006年它却是前25家排名IC公司中销售额下滑最大的。正是因为英特尔销售额的大幅度滑坡,前10名芯片公司2006年的销售额仅仅增长了6%,与此同时,前25名IC公司的销售额却整体增长了11%,比行业平均增长率高两个点以上,IC Insights表示。 NXP半导体公司—前菲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芯片单位—进入了前10名的位置,IC Insights指出,而2005年它排名第11位;NEC公司从2005年的第10名下滑到今年的第12名。在前25名供应商当中,2006年名落孙山十有八九是日本公司。在排名中向后滑的另外两家公司分别是Micron Technology公司和英飞凌公司。 英飞凌及从其分出的奇梦达公司2006年每家都实现了5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IC Insights表示。如果两者的销售额相加,两公司105亿美元的销售额足以排名第4位,IC Insights分析说。因为英飞凌依然大约控股奇梦达85%,IC Insights表示,一些人士相信两家公司的销售额数字应该仍然合并在一起计算。 IC Insights公司的2006年25家顶级IC供应商排名是其顶级50家半导体供应商排名的一部分,IC Insights表示,它将在McClean Report即将到来的3月份更新予以披露。
“明明是销往内地的芯片,却需要先出口再进口,这对我们还比较弱小的芯片企业意味着什么?”3月7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在“2007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上的一席话,引起台下上百位芯片业内人士的共鸣。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规模接近5000亿元,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而同期我国大陆“国货复进口”芯片87.4亿块,金额高达85亿美金。 “这是个怪现象,大大的怪现象。”一些芯片业界人士感叹。 “国货复进口”之怪 根据《十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监测报告》的定义,国货复进口是指在中国生产制造,并已实际出口离境的原产于中国的货物,在未进行加工改变货物状态的情况下,因某些原因需要重新中转复运进境。 对芯片设计企业来说,“国货复进口”,就是先将设计好的芯片成品或半成品先出口再进口的过程。 “在国内芯片设计业,这是个普遍现象。”上述芯片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国内IC设计企业的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的比例都非常大,但这些在向海外销售的芯片中,有一大部分其实是回流到内地的。 “就拿展讯通信来说,去年的销售额超过 1亿美金,其中就有约3亿元人民币的芯片先出口再进口。”该人士说。 再比如国内较为知名的IC设计公司中星微电子(Nasdaq: VIMC)和珠海炬力(Nasdaq:ACTS),这两家公司的海外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都在50%以上,但进一步观察便会发现,两家公司生产的芯片,分别应用于PC摄像头和MP3,这些产品的最终生产地实际上都在中国。也就是说,所谓出口的芯片,大部分以原材料名义再次流回国内。 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芯片行业的国货复进口逐年上升,2006年的85亿美金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避税之法 俞忠钰称,“国货复进口”存在的原因之一,与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有关。 一位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人解释道,由于芯片并不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芯片设计公司的客户都是一些诸如PC、MP3、手机等消费电子品牌厂家,所以有些实行全球统一采购的跨国公司,会要求统一出口芯片,然后以原料进口形式回到国内再进行生产。 不过,造成“国货复进口”额增长迅速的更大原因,还在于我国的现行产业税收政策。 “说白了就是避税。”上述业界人士表示,国内目前对芯片产品的内销需要征收17%的增值税,而对芯片出口实行17%的出口退税政策。17%的增值税让不少芯片设计企业寻找变通之法——通过出口享受的出口退税,抵消部分增值税,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展讯通信的一位内部人士认为,基于发展半导体产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这一产业时都给予非常大的优惠政策,尤其在税收方面,比如新加坡只征收3%的增值税,中国台湾是10%,韩国是5%。 事实上,对于鼓励芯片业发展,国家并非不无考虑。2000年由国务院公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业内称“18号文件”)就规定,视同于软件公司的芯片设计公司,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不过,这一优惠条款在2005年终止以后,芯片产品就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 没有优惠的增值税政策,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只好采用“国货复进口”的迂回政策。分析人士认为,高额“国货复进口”数字背后的实质,是产业发展需求与现行税收政策的矛盾。 IC设计业受压 事实上,“国货复进口”这一方法在给企业减轻财务压力的同时,却给企业经营增加了巨大难度。 鼎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先出口后进口的方式,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方面,产品销售难以实现在境内报表,而“复进口”的产品也很容易产生商标产权方面的纠纷;另一方面,由于当下的海关通关、物流等配套制度仍只能适应传统产业,造成了芯片交货周期过长等问题,对发展客户带来很大影响。此外,外汇政策的变动也带来不可控性。 “很多人都在寻找变通方法。”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珂对记者表示,比如在上海和苏州,当地政府帮助企业建立虚拟保税区,产品不需要真正流通到境外便可完成出口转进口,“然而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上文提及的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人称,目前,业界把希望寄托于两部法令的出台:一是提交正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企业所得税法》,如果“两税合并”得以顺利执行,那么外资芯片设计公司将不再享受“特别优惠”的所得税待遇,而是和国内芯片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二是鼓励产业发展的“18号文”修改法案,“如果在税收、投资等政策上确实惠及企业,中国半导体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21世纪经济报道)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稽核人员要求采取更严格的资产减损会计准则后,富士通母公司可能出现17亿美元的年度亏损,而非出现获利。 富士通发表声明称,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报道指出,富士通在本月结束的会计年度将出现母公司亏损2,000亿日元(17亿美元),先前该公司预计为获利550亿日元。 该报称,富士通计划减其英国一资讯服务部门的价值。但报道也指出,富士通将无须大幅修正合并获利预计,因该部门获利情况已经计算进去。
ZiLOG日前宣布:任命英特尔(Intel)公司前任副总裁、Flash产品部门总经理Darin Billerbeck先生为ZiLOG公司新任总裁兼最高执行官。现年47 岁的Billerbeck先生,曾于英特尔工作14年,他接替ZiLOG 董事兼临时CEO Robin Abrams女士担任此职位。Abrams女士自去年9月份起接替离职的James Thorburn先生担任ZiLOG公司临时CEO,今后将继续担任ZiLOG董事会成员。 ZiLOG是Z80微处理器的发明者,从2002年开始踏上战略改革成功之路。公司先是成功进行了首次股票公开发行(IPO),之后不断快速扩大产品内容。尤其在嵌入式闪存领域的投入,使ZiLOG公司的传统嵌入式系统得到持续的实质性发展,从一个微处理器芯片制造公司转变成为一个以芯片设计为主的无芯圆(fabless)公司。今任命Billerbeck先生为ZiLOG公司新任总裁兼CEO,冀其带领公司迈向下一阶段的成长,也就是藉由其在嵌入式设计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上的领先地位来专注于拓展市场占有率并提高销售额。 “Darin在英特尔多年的工作经历,为ZiLOG带来了丰富的国际性大公司的管理经验,尤其是他在技术战略方面的领导能力和以杰出执行绩效来带动销售增长的能力,更是令人印象深刻”Abrams女士表示。“我们公司员工及管理部门经过辛勤地努力,已为公司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商业基础,也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坚信Darin的能力,他可以带领公司继续向前发展;他的专长和经验—尤其是在闪存领域的领导能力,更是无价的资源。” “ZiLOG是一个著名品牌,这些年来因其设计工程师们为本行业所作的贡献而广受尊重。”Billerbeck先生总结道:“ZiLOG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从硅谷的先驱者到现今嵌入式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一流供应商。公司的文化多元、技术多样,有利于我们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期待领导这家公司。我们将实行扩大销售额并推动科技创新的战略。这些目标的实现构建于公司原有在技术、历史和文化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持续积极地将我们的产品蓝图和客户以及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来满足各界需求”。另外,Billerbeck先生表示放弃英特尔工作选择ZiLOG,是因为ZiLOG可以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带来巨大的挑战,可以更有效的发挥他多年积累的市场经验和策略。 Billerbeck先生曾透露其在ZiLOG任职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为ZiLOG在世界各地找到商机,在8-Bit MCU上采用如65nm的新的制成技术,来开发ZiLOG新的产品,使8-Bit MCU具有更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在加入ZiLOG之前,Billerbeck先生曾于英特尔公司服务14年,在行动通讯领域闪存产品部门担任多项高阶管理职务。从1999年到2007年,他是英特尔副总裁兼闪存产品部门总经理,负责管理总额20亿美元的营业单位以及全球7000名员工。在这个职位,他负责开发和建置英特尔闪存和无线通讯部门的发展策略和商业计划。 他从1995年到1997年担任英特尔闪存产品部门营运主任,并负责监督封装测试技术;从1997年到1999年担任该部门的设计工程主任。他拥有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我现在不能透露细节,但飞利浦在中国很快有新的大型投资项目。”昨日借飞利浦简红盛典首度移步亚洲香港举行之际,飞利浦消费电子全球总裁兼CEO浦鲁迪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以此回应“飞利浦对华投资有所削弱”的传闻。 “消费电子这一次不是卖而是买” 此间的背景是,在今年3月初飞利浦完成旗下手机业务整体打包出售给中国电子集团之后,飞利浦消费电子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 一方面飞利浦正在全力向医疗保健业务转型,近两年已经陆续将半导体、手机、显示器业务打包出售,目前仍在寻找LG飞利浦液晶面板的全部股权的买家。用飞利浦全球CEO柯兹雷的解释是,要引领飞利浦摆脱受市场波动剧烈影响,对投资者回报不够稳定的产业。而据此理解,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显然属于可能被抛售的利润不稳定产业。 但另一方面,作为飞利浦的起家产业,传统消费电子业务至今仍然占到飞利浦全球总营收的40%左右。像在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提到飞利浦就会联想到彩电、音响、小家电等。因此包括飞利浦内部人士都有猜测“向医疗保健业务转型的飞利浦迟早要抛弃消费电子”时,浦鲁迪的回应是,“(飞利浦)要一下子全部抛弃消费电子,简直是疯了。” 浦鲁迪向记者表示,飞利浦消费电子在全球市场的业务仍然很成功,目前仍然占到集团总收入的四成,因此消费电子未来仍将是飞利浦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飞利浦对旗下消费电子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现状感到满意。浦鲁迪向记者坦言,配合集团整体业务围绕医疗保健时尚生活等核心领导的转型,消费电子业务结构正在酝酿着非常重大的变化,“不久你们也会看到我们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重大并购投资投入。这一次不是卖,而是买。” 浦鲁迪向本报记者透露,未来飞利浦消费电子将主要集中在四大业务领域发展,即平板电视、视听音响、家庭网络,以及相关上游配套元器件生产。“调整将是全球性的,而中国市场显然是战略重点市场。” 对华投资只会强化不会削弱 浦鲁迪同时首度解释了选择中国电子集团作为手机接盘伙伴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飞利浦手机的市场和知名度主要在亚洲市场,而不是欧美市场,所以倾向于在亚洲市场寻找合作伙伴。而飞利浦早先就已经与中国电子集团有相当长时间的制造研发合作,因此选择了中国合作伙伴。 “事实上也证明,我们的合作是成功的。”浦鲁迪同时坚信,飞利浦将手机业务转让给中国电子集团,不会重蹈陷入困境的“明基-西门子”、“TCL阿尔卡特”手机并购覆辙,“我们只是转让我们的业务和品牌许可,不会有太多的风险。” 至于外界认为,飞利浦先后将主要制造基地在中国的手机、显示器等消费电子业务转让,从而导致飞利浦在华消费电子业务正在萎缩的结论。浦鲁迪特别澄清,手机出售可能对飞利浦中国业务造成了减值,但飞利浦自始至终都将中国市场当作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看待。“飞利浦正在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包括医疗,照明、能源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我们对中国的投资只会加强不可能削弱。” 飞利浦内部的一份报告同时显示,相比其他地区,去年通过中国本土研发的成果,最多被飞利浦选用以投放到全球市场,位列第一位的是中国本土对节能领域的研发。”
中国的数字机顶盒制造商与MPEG-2专利权所有者就尚未缴付的版税问题出现冲突,估计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这一讨价还价的争论还会愈演愈烈。 随着中国机顶盒制造商逐步提高产量,MPEG授权机构(MPEG LA)日前警告这些制造商要支付每台2.50美元的专利费,否则就面临法律起诉。中国的许多公司对这一数字感到担忧,称这样做会把他们的大部分利润都洗劫一空。他们提议每台机顶盒的版税降至30美分。 MPEG LA无意对此讨价还价。“我们不会厚此薄彼地对全球的任何一个地区作出让步, 尤其是因为这些产品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并且其产地来自四面八方,” MPEG LA总裁Larry Horn表示。 MPEG LA计划在未来几周内与中国的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进行会谈。Horn说,尽管授权费没有商议的余地, MPEG LA对已欠资金的支付期限做出了调整空间。他没有说到解决方案可能达成的具体时间。 此举涉及的资金很高。中国不仅是数字机顶盒的主要出口商,而且也是地面和有线数字电视领域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ABI Research在本周发布了一份报告,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生产出7,500万有线数字机顶盒和900万IP电视机顶而位列世界第一。 “亚太地区付费电视产业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在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中,潜在消费者的基础是巨大的,但是却仍有相对低的付费电视和数字电视市场占有率,”ABI的宽带研究分析师Serene Fong说。 Fong认为,中国在用户增长的速度上将会首屈一指。像上海和广州这些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富足,人们会在电视和视频服务上有更多的开支。从技术上讲,消费者可以在传统的模拟电视上连上数字机顶盒,观看数字广播节目以及开通互动服务。 中国的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已经逼进1,300万用户。“我们认为这一市场有可能在今年增加一倍,”意法半导体大中华区总裁Bob Krysiak表示。 广播通常采用MPEG2技术,高清晰广播在中国不算普及,因此MPEG-4/H.264还未被广泛地部署。 长期以来,中国的系统制造商就抵制像MPEG LA这样的授权机构,以及由像苹果和Sun Microsystems这样的专利持有人组成的联盟,因为他们都要求按照每个系统2.50美元来支付版税。 “由于中国公司确实采用了他们的机顶盒技术,MPEG2组织进行收费是符合情理的,尽管他们收费过高。” 中国领先消费电子制造商之一康佳数字网络部的经理Bai Huang说。据MPEG LA称,康佳只在最近签了一份授权协议。
新浪科技讯 美国东部时间3月15日(北京时间3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珠海炬力(Nasdaq:ACTS)今天下调了2007年第一季度业绩预期。 基于当前的初步数据,珠海炬力预计2007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900万美元到320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完全摊薄收益0.14美元到0.17美元。在此之前,珠海炬力预计第一季度营收为3400万美元到370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完全摊薄收益0.15美元到0.19美元。珠海炬力下调第一季度业绩预期,还因为NAND闪存芯片的价格下跌幅度超过此前的预期。 路透财经调查显示,分析师预计珠海炬力第一季度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17美分,其中未计入特殊项目,营收为3600万美元。当日,珠海炬力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上涨0.09美元,报收7.09美元,涨幅为1.29%。受下调业绩预期的影响,珠海炬力股价在纳斯达克盘后交易中下跌0.59美元,跌至6.50美元,跌幅为8.32%。过去52周,珠海炬力的最高股价为12.24美元,最低股价为6.81美元。
日前,德州仪器 (TI)宣布任命谢兵为 TI 负责中国业务的总裁,全面负责管理TI在华日常业务运营及销售与市场发展。 谢兵于 1999 年加入 TI,时任华北区销售经理,在北京负责华北地区的销售业务。2002 年,他被调往加拿大温哥华,担任 TI 北美销售部技术销售代表。2005 年,谢兵调任至上海,出任华北区副总经理。任职期间,他成功带领销售团队,通过与本地客户的紧密合作,有利巩固了 TI 的市场地位。 TI 亚洲区总裁程天纵表示:“谢兵是首位本土成长起来负责中国事务的总裁,他的上任无疑将进一步加强TI对中国市场的承诺。谢兵在国际化运作与本地化实施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是一位历经考验的企业领导者。我坚信他不仅对中国市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同时拥有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极大热情。” 谢兵将接任已在华任职10年的郭江龙先生。郭先生在TI已工作28 年,过去10 年间,他一直负责 TI在华工作,在构建本地团队、发展 TI 在华业务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郭先生于去年年底返回台湾,并将于3月自 TI 退休。 “能够负责 TI 在华业务,我对此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到未来工作任重而道远。” 谢兵谈到,“TI 在中国已走过 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把创新的 DSP与模拟技术带给客户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系统知识及技术支持。” 谢兵的职业生涯始于 1987 年,时任惠普北京分公司销售工程师。他本科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后获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克莱姆森大学 (Clemson University) 国际商业方向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使自身成为同行业中的常青树,利尔达将目光停留在了“一站式”专业服务。2006年,利尔达新增Catalyst、ROHM、Rainsun 3条代理产品线,使得利尔达已逐步发展成”专业的嵌入式系统半导体代理商”。 目前,利尔达公司主要代理分销产品线有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MSP430系列超低功耗单片机、TMS470 32位ARM微控制器、C2000、Chipcon RF芯片、HPA等半导体产品;日本ROHM公司的全线LSI半导体产品、分立式半导体、无源元件;SIPEX电源管理芯片、白光LED驱动芯片、接口芯片、光存储芯片;CATALYST的存储器、混合信号电路、DPP数字可编程电位器、IO口扩展等产品;台湾RAINSUN的贴片天线、吸波材料;以色列Quadravox公司的AQ430开发软件,以及美国MSI公司的高精度传感器等。 利尔达在为电子元器件采购商提供“一站式”产品销售服务的同时,也将全力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技术、产品“一站式”专业服务。利尔达现场展出的RFID DEMO、touch key DEMO、温控仪、EZ430 USB型开发工具、血糖仪、GPS、TMS470 DEMO、烟雾探测器、苹果机DEMO、运动检测DEMO、心电仪DEMO等均引起了观展者的极大兴趣,为企业寻找市场、研发工工程开发产品指明了方向。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Cypress)近日宣布,PSoC® 混合信号阵列已被SignalONE Safety®公司选中,用在其获奖的语音烟雾警报(Vocal Smoke Alarm)系统中。PSoC解决方案集灵活多变与可编程两种特点于一身,拥有感知烟雾水平、启动一系列警报唤醒居民并引导其转移至安全地点等关键探测器功能。 儿科专家们发现,与传统的警报相比,儿童更倾向于对较为熟悉的语音做出反应。当探测到烟雾产生时,SignalOne将使用警报音播放事先录制的信息和逃离指示。PSoC CY8C24423A器件有一项正在申请专利的功能,能够测量出音量录制水平以确保回放时音量足够大。PsoC同时还对系统电源进行监控,并在需要更换电池时发出警告光。该器件每隔30秒间隙使电池进入休眠状态,从而使电池寿命得到延长。 SignalONE Safety公司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Bruce Black表示:“SignalONE Safety致力于为改善家庭安全提供创新产品。PSoC解决方案的易用性和灵活性能够为我们的语音烟雾警报系统所需的各类动态功能提供支持。PSoC可提供客户定制的性能和集成,同时能够缩短设计时间,降低BOM成本。” 赛普拉斯公司消费电子与计算机事业部营销副总裁Scott Harmel则表示:“SignalONE选择赛普拉斯公司作为其语音烟雾警报产品的合作伙伴,是对PSoC器件可靠性和灵活性的最好证明。PSoC独特的架构是需要对多种关键功能加以监测和控制的应用的完美选择。”
英飞凌可能成为Hindustan半导体制造公司(HSMC)筹建的印度半导体制造厂的技术伙伴。HSMC公司是由美国加州投资公司Edgewood的任事股东Devendra Verma投资成立的。 Verma是HSMC公司的董事长。尽管他拒绝提及关于这个42亿美元投资项目的金资及技术伙伴,但可靠的消息来源暗示英飞凌最可能是该项目的技术伙伴。预计本月稍晚的时候会发表正式声明。 上述拟建工厂将专注于四种产品——用于手机、直接入户电视机顶盒、汽车及智能卡的芯片组。第一条生产线投资额将达10亿美元,计划采用90纳米和130纳米工艺及200mm晶圆。 Verma表示:“我们一年多以来一直在与政府合作,我们将在3月28日发表声明和宣布我们的技术伙伴。其后我们将立即提交申请,4~5周后我们就会落实工厂的地点。” Verma在评论印度市场的潜力时表示:“以诺基亚为例。它每年生产大约5,000万部手机,如果芯片组的平均成本按20美元计算,则市场规模最低达10亿美元。而这只是我们正在谈判的一家公司。还有汽车及直接入户芯片组,如果把将用于这些产品的芯片组全加起来,则印度市场的潜力巨大。”
Premier Farnell集团日前宣布为中国的电子设计工程师,带来其全新的最快次日到货、“一站式”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服务新理念。该集团旗下的本地独资公司Premier Electronics(派睿电子)在3月13日-14日举行的2007国际集成电路研讨会暨展览会(IIC)上闪亮登场,全新的中国业务将于4月份正式运营。 Premier Farnell所带来的革命性采购服务新理念极具创新性,它将在上海本地为国内的电子工程师提供超过20,000种全球最畅销的电子设计产品的现货库存,并提供最快次日到货的服务;同时,该集团还可通过其100,000余种的海外现货库存,为电子工程师提供5天之内的送货上门服务,将为广大的电子设计工程师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效、快捷的采购和设计新体验。 随着中国电子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计工程师们面临着研发项目多、开发周期短、时间紧迫等挑战。特别是在最初的研发和设计阶段,他们需要的元器件种类繁多而数量又很少,急需找到一家可以满足其所有需求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Premier Farnell充分地了解到了电子设计工程师的迫切需求,将全力打造其全新的本土品牌派睿电子,为他们提供不设最小订购量或最小订购额、汇聚来自世界顶尖品牌的几万种最新产品、并于1-5天送货到手中的“一站式”的元器件采购服务方案。 同时,Premier Farnell还将通过今年年初推出的网络资讯平台,为中国的电子设计工程师提供免费的、全面的有关欧盟RoHS和中国RoHS的相关信息资讯,全力帮助他们顺利迎接已经到来的绿色设计新潮流。 目前,派睿电子的新业务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很快,中国广大的电子工程师就可通过派睿电子本地专业的客服中心、全新的包括了35,000种畅销和绿色电子设计产品的中文产品目录及具有中文搜索引擎的网站亲身体验到最新技术及产品咨询、下单、采购等一站式快捷高效服务。
昨天,京东方A股和B股同时发布公告称,由于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为实现公司整体经营扭亏目标,公司、公司大股东及有关方,正打算共同对公司大尺寸TFT-LCD业务进行结构性重组调整。 京东方A和京东方B从昨天起交易停牌,直至公司披露重组事项后恢复交易。 就京东方即将展开的业务重组,有消息人士昨日称,重组整合的具体方案还没有最后定,但因为京东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异常波动,故申请提前停牌。 京东方是目前国内TFT-LCD产业的标志性企业之一,不过自2005年5月公司的第五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以来,京东方一直深陷亏损的泥潭之中。 数据显示,2005年京东方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62亿元,净亏损15.87亿元。而公司2006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06年1月至9月期间,公司的净亏损更是达到16.26亿元。目前,京东方2006年年度报告尚未出台,但公司已经发布公告确认2006年经营业绩累计将继续亏损,只是因TFT-LCD市场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公司无法准确预测2006年经营亏损情况。 不过,一个利好消息是,为大力发展国内TFT-LCD产业,国家已经考虑对国内的TFT-LCD产业进行整合。2006年12月27日,京东方公告称,公司将与国内另外两家TFT-LCD企业上广电和龙腾光电合并,共同组建新的公司作为各方TFT-LCD业务的统一平台。有消息称,在这一合并案中,国务院国资委将持股36%占据主导地位,预计2007年6月底前完成整合。
“明明是销往内地的芯片,却需要先出口再进口,这对我们还比较弱小的芯片企业意味着什么?”3月7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在“2007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上的一席话,引起台下上百位芯片业内人士的共鸣。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规模接近5000亿元,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而同期我国大陆“国货复进口”芯片87.4亿块,金额高达85亿美金。 “这是个怪现象,大大的怪现象。”一些芯片业界人士感叹。 “国货复进口”之怪 根据《十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监测报告》的定义,"国货复进口"是指在中国生产制造,并已实际出口离境的原产于中国的货物,在未进行加工改变货物状态的情况下,因某些原因需要重新中转复运进境。 对芯片设计企业来说,“国货复进口”,就是先将设计好的芯片成品或半成品先出口再进口的过程。 “在国内芯片设计业,这是个普遍现象。”上述芯片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国内IC设计企业的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的比例都非常大,但这些在向海外销售的芯片中,有一大部分其实是回流到内地的。 “就拿展讯通信来说,去年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金,其中就有约3亿元人民币的芯片先出口再进口。”该人士说。 再比如国内较为知名的IC设计公司中星微电子(Nasdaq: VIMC)和珠海炬力(Nasdaq:ACTS),这两家公司的海外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都在50%以上,但进一步观察便会发现,两家公司生产的芯片,分别应用于PC摄像头和MP3,这些产品的最终生产地实际上都在中国。也就是说,所谓出口的芯片,大部分以原材料名义再次流回国内。 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芯片行业的"国货复进口"逐年上升,2006年的85亿美金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避税之法 俞忠钰称,“国货复进口”存在的原因之一,与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有关。 一位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人解释道,由于芯片并不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芯片设计公司的客户都是一些诸如PC、MP3、手机等消费电子品牌厂家,所以有些实行全球统一采购的跨国公司,会要求统一出口芯片,然后以原料进口形式回到国内再进行生产。 不过,造成“国货复进口”额增长迅速的更大原因,还在于我国的现行产业税收政策。 “说白了就是避税。”上述业界人士表示,国内目前对芯片产品的内销需要征收17%的增值税,而对芯片出口实行17%的出口退税政策。17%的增值税让不少芯片设计企业寻找变通之法——通过出口享受的出口退税,抵消部分增值税,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展讯通信的一位内部人士认为,基于发展半导体产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这一产业时都给予非常大的优惠政策,尤其在税收方面,比如新加坡只征收3%的增值税,中国台湾是10%,韩国是5%。 事实上,对于鼓励芯片业发展,国家并非不无考虑。2000年由国务院公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业内称“18号文件”)就规定,视同于软件公司的芯片设计公司,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不过,这一优惠条款在2005年终止以后,芯片产品就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 没有优惠的增值税政策,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只好采用“国货复进口”的迂回政策。分析人士认为,高额“国货复进口”数字背后的实质,是产业发展需求与现行税收政策的矛盾。 IC设计业受压 事实上,“国货复进口”这一方法在给企业减轻财务压力的同时,却给企业经营增加了巨大难度。 鼎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先出口后进口的方式,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方面,产品销售难以实现在境内报表,而“复进口”的产品也很容易产生商标产权方面的纠纷;另一方面,由于当下的海关通关、物流等配套制度仍只能适应传统产业,造成了芯片交货周期过长等问题,对发展客户带来很大影响。此外,外汇政策的变动也带来不可控性。 “很多人都在寻找变通方法。”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珂对记者表示,比如在上海和苏州,当地政府帮助企业建立虚拟保税区,产品不需要真正流通到境外便可完成出口转进口,“然而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上文提及的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人称,目前,业界把希望寄托于两部法令的出台:一是提交正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企业所得税法》,如果“两税合并”得以顺利执行,那么外资芯片设计公司将不再享受“特别优惠”的所得税待遇,而是和国内芯片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二是鼓励产业发展的“18号文”修改法案,“如果在税收、投资等政策上确实惠及企业,中国半导体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