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设计和验证 5G 系统,第 3 部分

    设计 5G 系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支持其强大功能所需的技术使它们比其前辈复杂得多。由于需要与基于早期 4G、3G 和 2G 标准的设备进行向后兼容性/互操作性,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而且,与旧标准不同,5G 规范必须支持智能手机、自动驾驶汽车和物联网设备使用的各种算法和服务模型。更复杂的是,这些设备中的许多设备在基于云的应用程序和 AI/ML 算法中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

  • 如何设计和验证 5G 系统,第 2 部分

    直到最近,毫米波的使用受到限制,因为它们难以管理并且电子设备不足以处理它们。它主要局限于射电天文学和卫星通信。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将毫米波推向移动通信的最前沿,取代了因 4G 移动通信的广泛采用而饱和的厘米波频谱,这一切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变化。

  • 如何设计和验证 5G 系统,第 1 部分

    从 1980 年代开始,移动行业一直在以每十年更新一个新标准的速度升级无线技术。80 年代推出的第一代 (1G) 手机虽然当时不被称为 1G,但基于模拟技术,仅支持质量较差的语音通信。

  • 使用智能电池管理方案管理无线移动电池

    移动电话、个人可穿戴设备以及我们家中的许多无线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无拘无束世界的便利是有代价的:不断关注和管理为其供电的可充电电池。

  • 弹性电网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根据国际能源署对能源和公用事业部门的一项调查,过去五年全球用电量继续以每年 3.5% 的速度持续增长。 2020 年,前 12 个国家的表观消费量估计为 16 吉瓦时,其中中国、美国和印度占总量的 60%。尽管由于大流行导致的封锁,2020 年的消费率下降了 5%,但在“V 型”复苏和被压抑的需求的推动下,预计今年将出现反弹。

  • 依靠技术和智能工程,使我们的电动成为流行趋势第二部分

    电动汽车的电气化之路并非没有坑洼。基础设施、高功率和标准正在减缓进展。

  •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利用电磁场

    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他启发了埃隆马斯克的著名电动汽车 (EV) 品牌,他在一个世纪前就预见到了无线电力传输的潜力。今天的电气工程师正在使特斯拉的愿景得以体现。感应充电,也称为无线充电,涉及通过电磁场在两个物体之间传输能量。这个概念在 1970 年代中期经过改进并应用于几个小型应用程序,正在消费者手机和电动汽车中卷土重来。

  •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介绍第一部分

    “无线充电器”。“电动汽车”。两个被广泛讨论的概念。将它们放在一个句子中,例如“让我将电动汽车连接到无线充电器?” 没那么多。

  •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介绍第二部分

    发射器和接收器谐振器线圈的设计和形状对系统性能具有关键影响。对于静态充电,发射器线圈采用扁平垫的形式,其中包含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和用于引导磁场的铁氧体层,以及用于屏蔽的铝层。

  • MIPI 规范:实现低功耗消费物联网

    消费物联网 (CIoT) 市场——涵盖从可穿戴健康追踪器、智能手表、儿童玩具和婴儿监视器,到烟雾探测器、门锁、智能电视和扬声器、家庭自动化和电器(仅举几例)——的所有领域——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大幅增长。

  • 磁感应无线充电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第二部分

    安全机制是电动汽车应用中无线充电商业化的另一个关键。MI 和 MR 技术都通过线圈传输电磁能量。当金属物体吸收电磁能时,会产生加热反应。如果检测到传输线圈上有金属异物,安全机构将停止电力传输。技术难点是如何检测线圈上的金属异物,如何在送电前检测线圈上的金属异物,以及如何在送电过程中检测两个线圈之间的金属异物侵入。

  • 磁感应无线充电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第三部分

    MI感应范围窄,能量只在线圈导体周围有良好的感应。在CLC结构中,线圈的两端在与电容器的连接处振幅最大,因此具有最大的电磁能量接收和发射能力。线圈的两端为反相信号。在螺旋绕线方式中,最外层和最内层线圈为反相信号,最外层和最内层线圈之间的信号最弱。

  • 迎接机器状态监测的新星

    传统上,要真正了解压缩机、齿轮箱和泵的运行情况,我们必须前往工厂车间。我们的耳朵,然后是探头,最后是采集振动波形的数据收集器,以评估机器的状况。这个过程每月或一次或季度发生一次,使用受培训和可用性的难以找到的劳动力,通常在不安全的环境中。

  • 华为造车到底啥态度?为何众多车厂对与华为合作充满了警惕?

    近年来,华为在美国的持续加码制裁制裁之下,使得华为的智能手机及电信业务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原本营收占过半的智能手机业务大幅下滑,华为也被迫在2020年底出售了荣耀。在此背景之下,华为近两年来开始不断加大对于“受禁令影响较小”的汽车领域的投入,希望汽车业务能够成为华为新的增长引擎。相对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终端市场的动辄上亿台的庞大的出货量来说,汽车市场虽然出货量有限,但是单价却远高于智能手机,且拥有足够高的毛利率。华为进入汽车市场以来,一直都在明确强调自己不会“造车”,而是利用华为的技术来赋能电动汽车厂商,布局也主要集中在与智能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上。

  • 与华为合作,但亏损近17亿,亏损逾17亿,赛力斯后续该怎么办?

    华为在车界目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赛力斯(原小康股份),从 2021 年 3 月官宣合作至今,双方不断优化合作模式,似乎已经找到了造车的感觉。赛力斯集团 7 月生产了 13163 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 247.31%,今年累积生产 60877 辆,同比增长 253.40%。销量明显跑赢大盘。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