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意法半导体(ST)于9月中旬发布Cortex-M4核心的32位元MCU系列STM32F4,成为首家导入Cortex-M4MCU量产的半导体厂后,德州仪器(TI)亦不甘示弱,于9月底发表业界首款65奈米(nm)Cortex-M4F核心MCU,凭藉先进制程提供低耗电量、高性能及支援更大记忆体的优势,积极插旗Cortex-M4MCU市场。德州仪器(TI)MCU/DSPS产品亚洲区市场开发行销经理萧志盛表示,德州仪器透过65奈米先进制程,已开发出目前Cortex-M4核心市场待机电流最低仅1.6微安培(μA)以下的32位元MCU,尤其有助于延长可携式应用的电池续航力,对于拓展可携式装置市场将游刃有余。德州仪器MCU/DSPS产品亚洲区市场开发行销经理萧志盛表示,德州仪器Stellaris系列单价以下杀至1.5美元,预期将吸引更多客户的青睐。不仅是可携式装置应用,德州仪器Stellaris亦积极抢攻工业自动化、体感控制、人机介面(HMI)、健康与保健等市场。萧志盛透露,拜中国大陆物联网(IoT)热潮所赐,将带动一维(1D)和二维(2D)条码的市场规模急速扩张,亦将是Stellaris系列产品竞逐的市场商机。现阶段一维条码市场渗透率仍独占鳌头,不过随着中国大陆物联网崛起,预期二维条码应用将更趋多元。值得注意的是,有别于意法半导体STM32F4标榜处理器最高运算效能达168MHz,德州仪器的Stellaris最高工作频率系锁定80MHz,因而将瓜分目前主流工作频率同为80MHz的Cortex-M3核心32位元MCU版图。对此,萧志盛不讳言,搭配浮点运算功能的Cortex-M4FMCU系列,主要系瞄准市场需求最大的80MHz应用领域,预期将会分食既有Cortex-M3的市场大饼,其中,可携式装置将会是取代效应最显著的应用领域。德州仪器StellarisCortex-M4F单价已降至1.5美元,将加速压缩高阶8位元MCU的生存空间,萧志盛指出,不仅StellarisCortex-M4F,德州仪器旗下多达四十款MCU单价已下探至1.5美元,随着其他MCU供应商竞相推出低价格的32位元MCU,预期32位元MCU的市场价格战将会更趋激烈。为简化设计并缩短产品上市时程,德州仪器亦提供免费的StellarisWare软体让使用者下载,可烧录至快闪记忆体,该款简单易用的软体可广泛运用,包括数百个案例工程、应用和周边程式库和开放原始码堆叠。至于已内建唯读存储记忆体(ROM)的装置,为节省快闪记忆体容量,德州仪器可预先将该软体安装至ROM。五种常用整合式开发环境(IDE)支援Stellaris的MCU套件在10分钟内启动设计,开发人员能简易地调整设计。萧志盛强调,高达70%工程师挑选处理器首重软体支援,尤其若未有完整软体支援,中小型客户不敢贸然采用新款MCU,因此德州仪器在硬体上市前,相关支援软体必定到位,以降低客户开发门槛。
市场研究机构ICInsights的最新McClean报告指出,尽管2011年整体半导体市场成长率可能仅有个位数字,但预期仍将有数家晶片供应商的表现会特别杰出;其中高通(Qualcomm)受惠于预测将成长73%的智慧型手机市场,其2011年半导体业务销售额可望有33%的成长率。另一方面,记忆体供应商尔必达(Elpida)的年度营收可能会衰退39%(以日圆计算,其衰退幅度可能高达近50%)。整体看来,全球前二十大半导体供应商的2011年营收总计将比2010年成长6%,优于整体半导体产业2%的2011年成长率预测值。在ICInsights公布的2011年全球前二十大半导体供应商初步排行榜中,英特尔(Intel)仍稳居龙头位置;该公司在收购了英飞凌(Infineon)的无线IC业务之后,估计2011年营收规模将比排名第二大半导体供应商的三星(Samsung)高出47%;两者之间的差距幅度在2010年为24%。此外Nvidia受惠于绘图处理器与通讯处理器业务之健康成长,预期2011年将可挤进全球二十大半导体供应商排行榜,占据第十八名位置;尔必达则可能会因为受到DRAM市场崩盘冲击,退步六个名次,由第十三名变成第十九名(该公司2011年第三季亏损6.29亿美元)。 ICInsights新公布的2011年全球前二十大半导体供应商排行榜(预测)ICInsights指出,不同于2010年,记忆体供应商恐怕无法保住排行榜前几名的位置;实际上,估计2011年半导体销售额成长率最高的前七大晶片厂商,都是非记忆体供应商(分别为高通、英飞凌、英特尔、Sony、富士通、Nvidia与台积电)。此外,由于排行榜上厂商营收都是以美元计算,2011年度美元走弱的趋势,是让Sony、富士通(Fujitsu)`、台积电(TSMC)等厂商的营收成长率达到两位数字的原因之一。在全球前二十大半导体供应商排行榜中的五家记忆体大厂(三星、Toshiba、Hynix、Micron与Elpida)中,预期将只有三星与东芝(Toshiba)的2011年营收呈现成长;此外在全球前二十大半导体供应商中,估计只有11家的2011年度营收成长率表现,优于整体半导体产业2%的预测成长率。
欧洲债务危机与补贴政策缩减,让太阳能产业乌云罩顶;反观美国、日本及中国大陆等地,则因太阳能政策利多消息的加持,需求显著成长,包括太阳能设备、矽晶圆、电池与验证实验室等业者,已快速将发展重心转移至北美及亚洲市场。现阶段受到欧洲补贴政策削减的短暂影响,2012年的景气已为产业界关注的话题,为协助台湾供应链厂商掌握市场需求脉动,以擘画发展蓝图,2011年台湾国际太阳光电论坛即邀请茂迪、新日光、福聚、保利协鑫、旺能、Solzrbuzz等超过二十家太阳光电产业业者及市调机构,针对市场前景、产业未来定位、创新技术趋势等进行探讨。除此之外,在中国大陆太阳能厂商竞相扩产之下,与台湾太阳能业者的激战将一触即发,台湾太阳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挑战与契机,亦将是本次执行长(CEO)论坛深入剖析的关键议题。即便2011年上半年受德国、义大利等主要太阳能市场补贴调降冲击,全球太阳能市场需求成长趋缓,不过市调机构iSuppli预估,2011年全球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大型太阳能发电站安装量仍将维持成长。有鉴于此,2011年台湾国际太阳光电论坛暨展会首次推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专区并搭配已连续第3年规画的“高聚光太阳能(HCPV)”专区。DSSC具备制程简易、成本低廉优势,已吸引国内外业者争相投入商品开发;HCPV则拥有高转换效率、节省电池材料、降低发电成本等特性,成为全球太阳能建厂的新选择,本届两大专区皆展出供应链厂商旗下最新的产品与技术,包括长兴化工、台湾永光化学、台湾染敏光电、亿芳能源、禧通科技、绿源科技等,让参观者藉此展会获得两大技术最新进展的资讯。此外,观察太阳能电池制造重心已移转至亚洲,尤其台湾已跃居全球第二大太阳能电池制造重镇,为提供全球电厂和模组场采购太阳能电池的平台,本次展会亦首次展出“太阳能电池/模组/系统”专区,此汇集超过八十家国内外大厂,于会场中展示各家最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美/日/大陆领头冲太阳能需求先蹲后跳欧洲债务危机与补贴政策下修,无疑对欧洲太阳能市场造成不小震荡,然受惠于北美、日本及中国大陆市场快速成长,2012年太阳能需求可望呈现弹跳性成长,成为继德国、义大利等欧洲国家之后,太阳能群雄争相插旗的新兴版图。新日光能源董事长林坤禧表示,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转换效率高达19%的单晶电池,以相同的生产设备而言制造成本更低,高性价比优势将可望赢得更多客户青睐。新日光能源董事长林坤禧(图1)表示,太阳能产业最坏的时机已过,预估除欧盟国家之外,太阳能市场需求将在北美、日本和中国大陆陆续引爆,2011年新日光能源的北美与日本市场营收贡献比重将由2010年仅达8%,大幅攀升至33%,预期2012年北美及日本地区的营收仍持续向上增长。2011年受到德国、义大利等主要太阳能市场补贴政策调整冲击,全球太阳能市场需求成长趋缓,再加上欧洲与北美债务危机影响,导致太阳能产业景气雪上加霜,尽管如此,看好北美、日本及中国大陆市场前景,不少厂商对2012年太阳能景气仍抱持乐观态度。林坤禧分析,目前北美政府的挑战来自于找出短期内能刺激经济成长而中期能降低预算赤字的方案。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已证明能够创造当地就业机会且能降低未来对进口能源依赖,成为能源安全的一部分,成为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支持的重点项目。另外,同样是先进国家的日本,其太阳能装置不及德国的六分之一,且日本是唯一遭受核子弹灾难的国家,深谙核能的风险,再加上日本在太阳能领域已拥有尖端的技术,未来成长深具潜力。精密董事长陈思铭预估,2012年义大利与德国市场各约有4GW的需求,其中德国将网更小系统发展,将对于提高技术与转换效率的需求更趋殷切。有成精密董事长陈思铭(图2)亦认为,2012年太阳能市场将持续成长,其中,主要的成长动能将来自于新兴市场需求涌现,而德国与义大利太阳能系统建置仅各达4GW,预计2012年德国、义大利及北美仍将是三大主力市场,然至2013年,市场产值将不再高度集中于欧洲。着眼于北美、日本与中国大陆后势看俏,太阳能厂商亦加码投资布局。林坤禧指出,尽管2011年太阳能市场景气低迷,但新日光能源仍加码展开太阳能产品研发,以迎接2012年随即而来的大量需求。侧重于欧洲太阳能生产设备开发的有成精密,也将营运触角延伸至欧洲以外的市场。陈思铭强调,太阳能产业瞬息万变,因此未来产业将不会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的局面,为积极拓展市占,有成精密将积极部署更绵密的全球通路,以增强全球营运竞争力。随着北美、日本与中国大陆市场兴起,可望激励太阳能市场自发性需求。林坤禧分析,2012年电价高的地区已逐渐达到太阳能与市电同价(GridParity)目标,预计至2014年屋顶型太阳能将会引爆自发性建置需求;至于太阳能电厂的竞争对手为成本更低廉的天然气,因此2014年仍不会掀起自发性的需求。同样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太阳能电池与模组价格持续下探,导致太阳能电池与模组制造商面临最严峻的生存考验,亟待上游供应商共同解套。力抗跌价损失昱辉阳光来台设立据点为进一步降低客户跌价损失的疑虑,全球前三大太阳能矽晶圆厂昱辉阳光(Renesola)宣布将于2011年底前,于台湾北部地区设置据点,藉由该据点就近快速供货给如茂迪等台湾太阳能电池模组厂商。图3昱辉阳光销售部副总裁黄颂德指出,昱辉阳光明年仍会持续扩产,并在5年之内成为全球第一矽晶片供应商。昱辉阳光销售部副总裁黄颂德(图3)表示,由于台湾市场的营收占该公司整体营收近三分之一,为昱辉阳光最主要的海外市场,因此,为强化海外布局并巩固客户订单,设立据点是相当重要的市场战略。未来将先于台湾设立据点,日后再逐步按此模式于各个太阳能产业重点发展的地区增设据点,扩大海外市场合作契机。黄颂德进一步指出,初步估计,台湾新据点的矽晶圆存货量,约为目前该公司月产能40百万瓦(MW)的30%,并将视市场需求调整据点存货量,藉由据点囤货的方式快速供货给客户,使客户免于承受因矽晶圆价格快速下跌所导致的跌价损失风险。至于该据点进驻台湾的形式,子公司或发货仓库皆有可能,且一定会赶在年底前设立完成。[!--empirenews.page--]然而,全球太阳能产业因受到欧债与全球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普遍低落,黄颂德认为,虽然矽晶圆在第四季的价格也会一样持续下探,且明年上半年的景气目前看来也不乐观,但只要有竞争力强的产品以及不断创新的研发力支持,即可在太阳能市场上屹立不摇。昱辉阳光技术部副总裁郑志东接续表示,为使多晶矽能提升更多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进一步使客户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昱辉阳光自行研发的类单晶(Mono-like)可从过往16.5%的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17.5~18.2%以上,此种新款的类单晶矽晶圆,因为拥有单晶矽的转换效率与多晶矽的低电力耗损等优势,因此只要市场需求有所成长,不排除让类单晶产能全开。据了解,此款Virtus类单晶矽晶圆除转换效率提高外,相较于单晶矽,光致衰减(LID)也显著降低,其模组封装耗损(CTMPowerLoss)也较单晶矽低,且具有更多的发电面积,进而降低太阳能系统总体投资,缩短投资回报的时间。因此,尽管目前太阳能矽晶圆价格“跌跌不休”,昱辉阳光对于自己的矽晶圆产品线仍具信心,并表示明年将持续扩产多晶矽,在年底时,多晶矽产能可达3,500吨,明年将再加码5,000吨,使明年整体多晶矽产能达8,500吨,2013年则计划达到12,000吨规模。根据iSuppli预估,2011年台湾和中国大陆合并太阳能电池产量将占全球80%以上,地位举足轻重,早已是厂商群起攻之的市场,正紧锣密鼓地展开技术与市场布局。其中,测试仪器商亦开始加码于中国大陆与台湾设置测试中心,以积极插旗亚洲市场。瞄准两岸市场UL广布太阳能测试中心为协助大中华区的太阳能厂商进行相关产品认证与测试,全球产品安全测试与认证机构美商优力(UL),正积极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建置光电测试中心,并与当地的产、学界进行测试合作与技术交流,期进一步提升太阳能模组、电池等相关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度。图4UL全球能源暨燃料系统总监EvelynM.Butler强调,透过认证检测等方式,可提升太阳能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并有助企业声誉向上提升。UL全球能源暨燃料系统总监EvelynM.Butler(图4)表示,在中国大陆政府加码太阳能补助计划,与全球对绿能需求的成长等双重因素推升之下,太阳能相关产品安全标准也正快速发展,尤其是可靠度及耐久性,更太阳能产品必须具备的关键条件。由于太阳能产品动辄20年的运行安全需求,且无法避免户外自然环境和气候的严苛考验,从材料、零组件到供电系统等各个环节都须确保长时间使用下的可靠度与安全,因此透由认证机构的协助,可减少产品后期的失误、降低长时间营运与维护成本,并建立正向的企业声誉。Butler进一步指出,为因应此一需求,UL在中国大陆与台湾皆有所布局。UL在中国苏州已打造太阳能光电测试中心,并致力与中国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十八所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共同推进可再生能源及其电力传输方面的技术研究;在台湾方面,亦与经济部合作建立前瞻能源安全研发中心、与台湾财团法人电信技术中心启动绿色通讯实验室,以及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推动太阳能相关产品的安全研发;此外,并在成功大学建立第一所美国境外的太阳能光电防火实验室,可大幅节省厂商将产品运至美国送验的时间与成本。另一方面,UL除公正协力厂商的检测工作之外,并与产官学界沟通,也在世界各地与国际性组织和地区性夥伴合作,催生产品安全标准及推动两大体系标准--UL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整合。以太阳能相关产品来说,UL的标准在于强调安全细节,而IEC则着重要求产品性能,在市场全球化下,两者统一为一套全球通用的太阳能检测及认证系统亦备受期待,这都将有助太阳能产业的贸易发展和国际市场流通,亦有助于推动产业的蓬勃发展。Butler认为,由于目前中国大陆太阳能厂商的产品价格竞争力相当强势,且成本较低,因此这同时将有助带动全球太阳能装置安装量提升,并促使现有太阳能模组安全标准UL1703不断的被修正以趋近完善,而周边产品如接线盒、连接器与电线等标准亦受到重视,共同协助把关太阳能产业的产品安全。Butler认为,目前中国大陆太阳能业者的产品价格竞争力相当强势,且成本较低,有助带动全球太阳能装置安装量的提升,一旦安装量攀升后,用户对于太阳能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要求也会越来越严苛,进而使现有太阳能模组安全标准UL1703不断趋近完善,甚至相关的周边产品,如接线盒、连接器与电线等标准亦将受到重视,有助进一步提升整体太阳能产品的安全性。产业咸认,将审慎乐观看待2011年第四季至2012年的产业景气,德国和欧洲仍为2011年的重点市场,尤其德国拥有完整的下游产业链与有竞争力的安装产业支撑,以及系统价格已大幅下降之下,应可持续刺激需求。其他包括日本的新能源政策、北美欧巴马的政策推波助澜之下、中国大陆十二五计划及印度政府的国家太阳能计划也将带动日本、北美、中国大陆与印度太阳能市场需求上扬。另一方面,在福聚太阳能成功量产多晶矽后,将使台湾太阳能产业链更趋完整,预期台湾太阳能产业将会快马加鞭展开与上下游供应链及国际大厂策略结盟,以拓展通路和销售的完整性。此外,研发技术的投资仍是不可或缺,如新日光将会持续加码研发投资,以拉大与竞争对手在技术与品质的差距,站稳市场一席之地。
包括 KLA-Tencor 、 Novellus Systems 与 Teradyne 等半导体设备大厂陆续在近日公布最新一季财报结果,其销售业绩一如预期呈现衰退,而且他们也估计下一季业绩将衰退更多;这些厂商的收入来源集中在晶圆代工厂对32纳米与28纳米制程节点的投资。 在此同时, EDA 供货商 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第三季财报结果则是表现亮眼,该公司表示第四季业绩将会再度出现成长。不过Cadence一反近日半导体产业界常态的成长表现,可能有部分原因是来自于会计计算方法与授权合约,这些因素通常会让EDA业者的业绩表现比其它半导体业者、资本设备供货商来得稳定。 KLA-Tencor 截止于9月30日的 2011年第三季营收为7.96亿美元,较前一季减少11%,但较去年同期成长17%;不过根据Yahoo Finance,该公司第三季业绩比分析师预估的7.92亿美元高了一些。KLA-Tencor总裁暨执行长Rich Wallace 表示,由于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加上半导体产业的正常循环,让客户缩减订单或是延迟产能扩充计画,该公司估计本季新订单与上季相较减少了43%,金额来到4.86亿美元。 Wallace表示,KLA已看到客户对 28纳米制程设备的强劲需求,目前芯片制造商正在进行相关投资,以克服该节点的良率挑战;而KLA也积极因应来自多家晶圆代工业者对先进制程节点设备的需求。Wallace表示,来自晶圆代工厂的订单占据KLA第三季新订单的57%,该公司预期来自晶圆代工业者的需求将会持续到第四季,主要是为因应28纳米制程的量产。 KLA预期该公司第四季业绩将减少18~25%,来到6~6.5亿美元;不过当季订单可出现25%~45%的成长。KLA也预期2012年第一季将恢复营收成长。KLA的第四季财报预估与分析师所估计的7.1亿美元有所落差;Wallace表示,该公司对于内存供货商将在短期内增加产能投资抱持希望:“我们确实看到内存产业的希望,但还没有看到太多行动;在这个节骨眼上,厂商谈投资都是说的比做的多。” 市场研究机构Barclays Capital分析师Christopher Muse则表示,他与分析师同仁们对于晶圆代工厂增加资本支出的幅度都感到惊讶;但也补充指出,他看好来自晶圆代工厂的28纳米与32纳米技术投资商机,会是产业萧条期的一大亮点。 另一家半导体设备业者Novellus截止于9月24日的新一季财报结果为3.067亿美元,较上一季减少12%,较去年同期减少17%。该公司第三季订单金额减少至2.269亿美元,较上一季衰退27%;当季出货金额则为3.016亿美元,较第二季减少16.1%。Novellus董事长暨执行长Richard Hill表示,全球市场的动荡也影响到资本密集厂商的投资,但该公司仍对市场的科技产品基本需求抱持乐观,认为这将让该公司安然度过萧条时期。 自动测试设备(ATE)供货商Teradyne的第三季业绩为3.44亿美元,较上一季减少30%,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该公司第三季订单金额2.4亿美元,其中有1.96亿美元来自半导体测试部门,4,400万美元来自系统测试业务部门。 Teradyne总裁暨执行长Mike Bradley表示:“本季半导体测试订单与相关业务营收,随着产业趋势走软,但我们仍看到来自行动设备市场由电源管理芯片、影像传感器芯片、手机处理器等带动的、相对强劲的成长。”该公司预期第四季业绩将会再次衰退,来到2.7~3亿美元,此数字与分析师的估计大致相符。 EDA供货商Cadence的第三季业绩为2.9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成长23%,高于分析师所估计的2.85亿美元。不过Cadence与其它EDA供货商所认列的营收,是以合约周期来看,并非是该期间的销售;因此EDA厂商的营收表现周期通常会比其它半导体厂商迟几个月。 Cadence总裁暨执行长Lip-Bu Tan表示:「来自多个市场的热络设计活动,持续驱动对于我们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之需求。」该公司预期第四季业绩将再成长至2.95亿至3.05亿美元;至于 2011全年度,则估计总营收在11.35亿美元至11.45亿美元之间。
中国光伏大厂天合光能(TrinaSolar)董事长兼执行长高纪凡最近在接受《彭博社》访问时指出,未来几年,全球主要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恐怕大部分都会消失。因为产品价格大跌侵蚀获利,较弱的业者将被迫出局。高纪凡指出,这10年是太阳能业的合并及收购时期。而从现在起至2015年将是第一阶段,大约2/3的业者会被淘汰。事实上,今年在美国已有Solyndra等3家太阳能企业倒闭;业界巨擘FirstSolar及英利也带头下砍营收与获利预估,反映出市场需求下滑和业界竞争加剧。而美国太阳能模板大厂SunPower及德国的Roth&Rau,也双双同意被收购。高受访时预估,到了2020年,太阳能业的三大子产业─伏光面板、晶锭晶圆以及多晶硅原物料,恐怕各将仅存5家企业。不过他上周在新加坡一场记者会上表示,整体而言这样发展后,产业会更稳定并持久。高受访时进一步补充,能在太阳能业存活的企业,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经济规模及快速创新能力。「不过,也需要非常强劲的财务表现,以及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21ic讯 由Analog Devices, Inc. (ADI) 赞助的2011 ADI 中国大学创新设计竞赛(UDC-University Design Competition)颁奖典礼于今日在上海复旦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国的决赛选手与行业技术专家、以及 ADI 国内外高管等齐聚一堂,多项涉及工业自动化控制、汽车电子、娱乐消费等基于 MEMS 应用领域的创新作品成为本次盛典的亮点。最终,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队凭借基于 DSP 的两轮动作模仿小车摘得最佳创意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设计的基于 DSP 的 Z 源逆变风力发电系统、华中科技大学设计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以及武汉纺织大学设计的全方位太阳辐照度测量和分析系统分别斩获一等奖。另外,本届大赛特设的指纹识别以及二维条形码扫描比赛项目由湖南大学参赛队获得,题目为基于 BF592的 QR 码扫描器。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邹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张华强、湖南大学的黎福海、重庆大学的周建林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陆熊分别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 ADI 公司共为本届大赛提供了134种器件总计3000多片样片供参赛队使用设计。与往年相比,本次大赛入围作品更具实用性,应用前景更广,使比赛更具价值。在中国3C 产品、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的带动下,中国 MEMS 传感器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为让广大学子深刻了解未来市场对 MEMS 的需求及 MEMS 技术趋势,ADI 在颁奖当天还举行了 MEMS 技术培训课程。与此同时,ADI 还面向 UDC 参赛选手和复旦大学的学生举办了校园招聘宣讲会,在传递 ADI 人才理念的同时,现场进行公司招聘。 ADI 公司亚洲区副总裁郑永晖先生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中心向创造中心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整个产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他们是中国半导体行业转型的源动力。ADI 作为中国半导体生态系统中的一员,肩负着助力中国半导体行业转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责任。因此,ADI 始终秉持着支持创新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协助中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力求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工程实践素质能力的专业人才,ADI 自2006年开始陆续在各大高校举办基于 ADI 产品及解决方案平台的“ADI 中国大学创新设计竞赛”。迄今为止,该项赛事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共吸引了全国百余所高校的万名大学生和老师的参与。每届大赛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行业内最新的技术趋势,学以致用,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该项大赛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可以实现创新想法的空间。 ADI 会一如既往地为有志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学子们提供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为中国电子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新生力量,进而促进整个行业更好地发展。
10月31日,奥地利微电子在深圳成立办事处。这是继北京、上海、苏州之后,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开设的第4家办事处。奥地利微电子市场销售部高级副总裁EricJanson表示,迅速增长的亚洲将成为未来重点关注地区,而中国是奥地利微电子的主要市场,预计2011年中国区销售收入增长率将达到35%以上。奥地利微电子中国区总经理张建臣表示,深圳办事处成立后,将增加销售量及用户支持,以便加大中国区的业务发展。尽管欧洲存在债务危机,但是Janson认为,该危机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相信欧盟等组织有能力解决。只有欧元汇率出现大的波动,才会影响到公司业绩。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公司未来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奥地利微电子是电源管理、传感器及传感器接口和移动娱乐等领域的模拟芯片设计和制造商,服务于消费通讯、工业医疗和汽车等行业。2010年,奥地利微电子收购了智能光感应器提供商TAOS公司,将LED驱动器和光感应器相结合,形成自身的又一独特优势。
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出口可能面临空前危机。美国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强硬表态:中国能源公司的贸易行为存在“问题”,其支持美国光伏公司要求政府向中国的光伏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诉求。奥巴马是在接受波特兰电视台KGW采访时做出上述表态的,他称,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的许多竞争性贸易行为存在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这次“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比去年的301调查严重得多,“这次没处可说理”。(注:2010年10月15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了主要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美国贸易法“301条款”调查。)李俊峰称,一旦美国最终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作为全球光伏第一大应用市场的欧盟很可能跟进,届时出口型为主的中国光伏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欧洲则是最大的光伏需求地。根据solarbuzz的数据,2010年,欧洲市场占到了全球光伏运用80%的比重。
据IHS iSuppli公司的研究报告,2010年工业电子半导体市场强劲增长,德州仪器成为其中无可争议的霸主。此前两年,该市场受到经济衰退的打压。 德州仪器在工业电子半导体的六个子领域中都跻身前五,其2010年工业电子半导体营业收入为17.9亿美元,市场份额是6.5%。总部在美国达拉斯的德州仪器认为,有几个因素帮助其排名第一,包括在全球各地建立了稳固据点;工业电子市场几乎所有领域都有不错的能见度,包括自动化、医疗、能源与军事等;在模拟、微控制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拥有强大的产品线。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了对国家半导体的收购,预计将进一步增强德州仪器的领先地位,这将在2011年年底的排名榜上体现出来。 总体来看,工业电子半导体领域中2010年有五家厂商的营业收入在10亿至20亿美元之间,10大供应商的合计营业收入为114.5亿美元,几乎占274.6亿美元总体市场的42%,如表1所示。属于工业电子范畴的半导体包括分立元件、光学元件、传感器和激励器,微控制器,以及统治模拟、微型元件、逻辑和记忆体等领域的集成电路。 工业电子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覆盖多种应用,包括制造与流程自动化、测试与测量、医疗电子、建筑与家庭控制、能源产生与分配、军用与民用航空。继2008年基本持平和2009年萎缩之后,工业电子半导体营业收入在2010年劲增35%。2008和2009年,该市场和许多其它市场一样,遭受经济衰退的打击。虽然今年下半年该市场增长速度明显回落,但2011年全年仍可实现正增长,而且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直到2017年。 2010年排名第二的是意大利-法国合资企业意法半导体,工业电子半导体营业收入为15.9亿美元,市场份额为5.8%。虽然德州仪器在几个子领域排名很高,但未能在任何一个子领域夺得第一的位置。相比之下,意法半导体在制造流程与自动化等领域保持第一,而且在医疗领域排名第一。 去年排名第三的是德国厂商英飞凌,营业收入是14.2亿美元,市场份额为5.2%。它是能源领域中的头号半导体供应商。 英特尔排名第四,营业收入为12.1亿美元,市场份额为4.4%。工业电子在这家芯片巨头404.0亿美元的整体半导体营业收入中仅占3%。 仅跟英特尔之后的也是一家美国厂商——总部在美国麻省的Analog Devices Inc.,2010年营业收入为11.9亿美元,市场份额为4.3%。 10大厂商中的其它几家是,日本瑞萨电子排名第六,日本东芝排名第七,荷兰恩智浦排名第八,美国美信集成产品排名第九,日本三菱排名第10。
北京时间11月3日下午消息,高通周三称,由于智能机、移动设备需求持续强劲,他们预计其2012财年营收将呈现双位数增长。高通第四财季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高通目前为多款移动设备制造芯片,这其中就包括苹果最新款iPhone4S,该手机上月发售后创下了销量新纪录,这将有助于提升了高通过去一个季度的业绩表现。高通CEO保罗·雅各布斯(PaulJacobs)周三表示,他预计智能机和平板电脑需求依旧强劲,高通将从新兴国家的数据网络技术扩展中获益。高通预计其全财年营收在180亿-190亿美元,同比增长20%-27%,每股收益同比增长7%-13%。对于本季度和圣诞购物季,高通预计营收将增长30%-42%。而竞争对手博通和德州仪器(微博)都在上月发布预警称,由于本季度需求疲软,其营收将可能出现下滑。在第四财季里,高通实现了总营收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实现净利润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合摊薄后每股收益0.62美元,同比增长17%。高通股价周三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报收于52.18美元,在随后的盘后交易中上涨9%。
北京时间11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AMD周四公布了一项计划,在全球PC市场受挫的情况之下,为了在2012年节省2亿美元左右的运营成本,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10%的员工,同时还将精减公司内部的业务程序。这一裁员也将是首席执行官洛里·里德(RoryRead)上任以来采取的最重大措施之一。在最近一次统计中,AMD的员工总数量为12,019人。AMD在声明中称,这一裁员计划将于2012年第一季度完成。节省的成本将有助于支持该公司明年加大研发,并向低耗能芯片领域、新兴市场以及云计算领域等相关的业务拓展。在周四的美国盘后交易期间,AMD股价一度再涨3美分,达到5.76美元;在当日常规交易期间,AMD股价上涨0.27美元,报收于5.73美元,涨幅为4.95%。
21ic讯 CSA集团今天正式宣布收购emitel(宜美德)。宜美德总部位于德国Strasskirchen,在土耳其以及中国的香港和深圳设有办公室,可为众多行业提供咨询、测试、认证、项目及实验室管理服务,这些行业包括汽车、IT、通讯、家电和多媒体。在电磁兼容(EMC)、安全、无线电和环境测试领域,宜美德是德国领先实验室之一。公司定位为高度专业、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提供商。 CSA集团欧洲副总裁Magali Depras女士表示:“收购宜美德为CSA在测试和认证服务及项目和实验室管理服务方面带来了成熟和高度认可的专知,也为我们在欧洲市场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设施。” 宜美德是CSA拓展欧洲市场而收购的第四家公司,前面收购的三家公司分别为位于瑞士Gebenstorf的私有产品测试公司INTRATest,主要专注于医疗设备和实验室设备;位于德国慕尼黑附近的mikes-testingpartners,可以为所有行业分支认证电气和电子设备及系统;以及英国的SIRA测试认证公司及三个附属公司,它是合规性评估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专注于易爆环境安全设备的测试。 CSA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sh Sahi先生表示:“在欧洲进行的四次收购是CSA在欧洲业务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我们对欧洲客户的强大承诺。” 宜美德公司CEO Dieter Fröhlich先生表示:“并购为我们提供了持续的加速增长潜能,并加强了我们在德国的市场领导地位。能得到世界领先的测试机构的支持,辅以我们的强大客户导向,将为我们提供极大的竞争优势,为客户带来更广泛范围的服务,并帮助其直接进入美国和加拿大市场。” 宜美德可在研发的早期阶段便为客户提供支持,如模拟和优化产品的EMC性能。凭借其实验室管理项目,宜美德可在客户工厂进行协调、执行和操作。其尖端的EMC测试设备可为任何类型的放射和防干扰测量提供测试服务。独立的设备和整合的测试仪器确保宜美德提供从ANSI到ZV的完备、高效的EMC服务。 宜美德还可帮助客户满足汽车合规性需求,包括在实验室进行汽车零部件、整车甚至摩托车的技术测试,以及通过应用和项目管理获取E1认证——由德国的KBA认可,或者替代性的E13认证——由SNCH(卢森堡国家认证认可机构)认可。该服务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汽车,包括混合和电动汽车。 此外,宜美德还可应汽车行业(工业标准)的需求进行特殊的测量,如汽车干扰脉冲、带状线测试和ESD测量。宜美德在汽车、EMC、无线电、环境和安全测试方面得到完全认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3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物理学家发现,碳化硅中包含的晶格缺陷可以在量子力学水平被操控作为一种室温下的量子比特来使用,这一发现使碳化硅有望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探索超快计算、纳米传感等量子物理领域。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在传统半导体电子设备中,晶格缺陷是一种瑕疵,它们会把电子“陷落”固定在特殊晶格位上。但研究小组却发现,在碳化硅中,被晶格缺陷“陷落”的电子能以某种方式初始化它们的量子态,通过一种光与微波辐射结合的方式,能对其进行精确操控和测量。这意味着,每个晶格缺陷都符合量子比特的要求,作为一种量子力学模拟晶体管来使用。 “我们期待把这些不完美的瑕疵变得完美而实用,而不是让晶体变得完美有序,把这些瑕疵作为未来量子技术的基础。”论文作者、该校自旋电子及量子计算中心主管、物理学教授大卫·奥斯卡洛姆介绍说,大部分材料的晶格缺陷都没这种属性,这和材料的原子结构及半导体的电子特征密切相关。目前已知的唯一拥有相同特征的系统是钻石中的氮晶格空位中心(nitrogen-vacancy center),由氮原子取代了碳原子及邻近晶格空位导致,也能在室温下用作量子比特,而其他物质的量子态要求接近绝对零度。但氮晶格空位中心的钻石很难生长,给制造集成电路带来很大困难。 相比之下,商业中用的高质量碳化硅晶体直径能达到几英寸,很容易用在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光电设备和电动机械设备中。研究人员指出,碳化硅晶格缺陷适用于红外光,其能量和目前整个现代电讯网络所用的光很接近。未来的集成量子设备有着精密的电子和光学线路,这些独特的性质让碳化硅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候选材料。 “我们的梦想是能自由设计量子机械设备。就像城市工程师能按照载荷能力、跨度设计桥梁一样,希望有一天量子工程师能按照量子纠缠度、与环境相互作用度等规格指标来设计量子电器设备。”论文领导作者、奥斯卡罗姆实验室研究生威廉姆·凯尔说。 相较于自己“非此即彼”的亲戚比特,量子比特就像那只半死半活的“薛定谔猫”,多了一种“既此又彼”的叠加态。而这点不同也标志了量子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在运算方式及运算能力上的截然区别。不过,量子技术要想得到真正广泛的应用,还必须改变它对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严苛要求,从“接近绝对零度”到“室温”的变化,无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进步。这一来自晶格缺陷的进步也再次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人待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日前表示,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加快减速,第三季度全球芯片销售额下降1.7%。多家芯片制造商已报告第三季度订单下降,并将原因归咎于客户对全球经济走向的谨慎态度。 今年一季度,全球芯片销售额增长8.6%,第二季度增长0.5%。SIA表示,第三季度芯片销售额降幅最大的是正在从地震和海啸中恢复的日本市场,达9.3%。美洲市场销售额下降3.7%。第三季度的月均销售额为257.6亿美元,但9月销售额好于平均。SIA总裁Brian Toohey表示:“虽然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导致今年剩余时间的能见度有限,但近来正向指标以及欧美市场的动向令人鼓舞。”
11月08日消息,彩虹电子(0.51,0.01,2.00%,实时行情)公布,黯然宣布董事长、执行董事邢道钦于11月6日辞世。公司在其他董事及管理层的带领下各项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