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尔董事长:难以预计半导体市场何时复苏

    英特尔董事长表示,预计各国政府采取的刺激计划将起到提振经济的作用,但难以预计半导体市场何时将实现复苏。   综合外电4月8日报道,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董事长Craig Barrett 8日表示,他预计各国政府采取的刺激计划将在未来6到18个月中开始起到提振全球经济的作用,但难以预计半导体市场何时将实现复苏。   09年1月份,英特尔公布08年第四财政季度净利润下降90% ,主要受一笔10亿美元的冲减拖累,但该公司拒绝就第一财季的业绩前景给出正式预期,显示出当前这场经济危机的深度难以预计。  

    半导体 英特尔 半导体市场 BSP Intel

  • 经济学人:曾经镀金的半导体业 为何陷入景气危机?

    早在全球经济放缓之前,半导体业就已出现问题,衰退只是凸显出问题核心、以及结构与管理层的变革。   4月1日,营运陷入困境的德国DRAM厂Qimonda(奇梦达)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德国境内的德勒斯登厂停止生产,所有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唯一的希望是等待投资人收购。   同位于德勒斯登的另一家大型晶圆厂,名称则从AMD改为Globalfoundries。美国微处理器制造商AMD 去年决定分拆晶圆制造业务,另设一家新公司,并将多数股权卖给阿布达政府管理的投资基金。有人担心,德勒斯登厂最终将移转至波斯湾。   Qimonda与Globalfoundries只是产业丕变的显例,半导体业变得越来越少垂直整合,而且有集中化的趋势,重心也从西方世界逐渐偏移。   即便探底的迹象看似浮现─亚洲晶片业者股价大涨,反映近来需求展望好转─半导体仍处于50年来最严重的景气寒冬。专家预测若正确,2009年全球半导体营收将再次衰退,到2010年才会复苏。   根据 iSuppli调查,今年全球半导体营收预估下滑逾20%至2050亿美元,类似其余观察家的预测。   要了解芯片产业为何重创,一个原因是IC的演化,让所有人造产品都包含至少一个植入式芯片,就像AMD创办人Jerry Sanders曾经形容--芯片为“半导体业的石油”。   换个轴线来看,就芯片厂商越来越倚赖总体经济健康的事实。   此外,半导体业本身的特殊结构亦为个中原因。为了加以解释,顾问公司VLSI Research执行长Dan Hutcheson将晶片业譬喻为农业-即经过长久耕耘 (预先投资)后,才有可能收成。   也就是说,半导体厂就像农民一样,常有过度供给的倾向,尤其像无明显差异的产品如存储器(冬麦也是)。即使价格低于成本,晶圆厂还是动个不停,为得只是不要损失庞大的预先投资并弥补可变成本。   其次, Hutcheson说,晶片厂就像陷入了所谓的“制程迷思”,不断因竞争而部署新制程,提高了产出却对价格造成压力。   最后,为了诸多理由(如增加就业、实行产业政策)而进一步加深这种内在倾向的政府,其实也要负担责任,尤其是亚洲政府。

    半导体 晶片 AMD BSP

  • 贝瑞特今日开启第15次访华之旅

    2009年春季IDF将于今天(4月8日)在北京开幕,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博士将在上午的主论坛以《鼓舞心志的创新》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并将参加下午的农村信息化论坛。这是贝瑞特博士第15次访华,也是他作为董事长最后一次访华。从1994年作为英特尔COO陪同格鲁夫首次访华至今,16年间他15次访华;贝瑞特博士的访华路线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特尔中国战略的变迁。1994年前,中国仅仅是英特尔的一个产品销售地;从1995年起英特尔开始大力扶持中国本土IT企业,推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2000年后英特尔的中国战略再次升级,不仅要把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带到中国,还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包括在上海、成都、大连等地建厂;从2006年开始贝瑞特访华的主战场不再是工厂和合作伙伴,而是转向了农村和学校,表明英特尔的中国战略已经超出了生意的范畴,而是致力于做好中国的“企业公民”。   第一乐章:培植本土IT企业   1994年,作为英特尔的COO,贝瑞特陪同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第一次访华。当时的中国IT产业才刚刚起步,产业技术比国际水平落后两年多,联想集团等国内IT企业多数以代理国外产品为主。但在当时的电子一条街考察时,看到攒机柜台前人头攒动的场景,格鲁夫和贝瑞特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的IT市场潜力无穷。回去之后,格鲁夫马上制定一个中国计划:直接向中关村供货,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   英特尔的中国战略第一次发生了转变,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销售地。英特尔要在中国发展壮大,就必须与“中国IT产业共同发展”,在中国市场扮演一个默默的长期耕耘者、推动者和见证者的角色。此前,英特尔的中国策略基本上是投石问路。虽然早在1985年就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只聘用了一名总经理,外加一个秘书和一名司机。   这次政策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英特尔与和当时还比较弱小的联想正式建立合作关系,从技术上刻意扶持联想。1995年,贝瑞特第二次来到中国,英特尔把最先进的技术产品带往中国,为联想提供了最新奔腾处理器,直接催生了后来颠覆PC市场格局的“万元奔腾之战”。   1997年,贝瑞特晋升为英特尔总裁后第三次来到中国,1998年作为英特尔公司的CEO再次访华,并深入成都的电脑卖场实地考察。看到火爆的成都电脑市场,他知道在中国这种新兴市场,无法照搬欧美等成熟发达国家的已有市场模式,只有根据中国国民的实际购买力以及自身环境加以调整,才能与市场和产业共同成长。因此,英特尔必须要在中国推动电脑普及,把IT产业的蛋糕做大。这一年,大量价廉物美的赛扬处理器涌入中国市场,让中国人拥有一台电脑的成本直线下降一大半。   贝瑞特2002年造访联想集团   2003年8月28日,贝瑞特第八次访华时,宣布英特尔与联想集团在北京成立“联想—英特尔未来技术研究中心”。 这个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英特尔与联想在中国开发面向通信和计算融合的产品的合作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基于产业标准合作开发新的技术,将有助于联想实现提供世界级的产品和海外扩展目标,融入全球信息产品市场,成为高科技的联想和国际化的联想。现在,英特尔与TCL、方正等中国重量级IT企业都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持续发展。   第二乐章:紧跟中国改革战略  扩大对华投资   在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中,英特尔是比较融洽的一家。20年多英特尔公司遭遇的公关危机极少,这从英特尔的投资策略中就可以窥见一斑。贝瑞特认为,英特尔在中国的目标是融入中国经济图景,和中国经济共赢共发展。为此,英特尔在中国的每一个投资行动,几乎都与中国政府的区域发展策略翩翩起舞,处处踩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鼓点。   1990年,中国正式提出了“浦东大开发”,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里程碑。1994年,当时主管英特尔工厂和制造的贝瑞特第一次访华时,就参与和主持了在上海投资6900万美元建设第一个封装测试工厂的重大决策。不到两年时间就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吸引了以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为代表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入驻,并迅速聚集起60多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配套服务的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2002年5月9日,贝瑞特第七次访华时,在上海主持了CPU封装工厂开工仪式,同时宣布斥资扩建在浦东的工厂,使该厂具备测试和封装奔腾4微处理器的能力。   2000年,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2001年英特尔就开始派员到成都考察。2003年 8月,贝瑞特第八次访华,第一站选在成都。贝瑞特与四川省政府签署了一项重要的投资计划:英特尔宣布投资3.75亿美元在成都高新区修建一座芯片测试封装厂,这创造了西部地区最大的外商单期投资记录。在签约仪式上,贝瑞特直言:“西部是中国政府急于开发的地方,那西部就将是我们的选择。”   2004年,贝瑞特第九次访华,参加了英特尔成都芯片测试封装厂的奠基仪式。2005年,贝瑞特第十次访华,这也是他第一次以英特尔董事长的身份访华。他与四川省省长张中伟等领导共同出席了中国大陆的第二家芯片封测工厂的开幕式,并宣布将在成都追加投资修建英特尔全球第七家芯片封装厂。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贝瑞特博士将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厂第390,002颗芯片组送到成都市市长葛洪林的手里,作为英特尔赠送给成都市政府的礼物。如今,成都已经成为西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地。   贝瑞特出席成都封装测试厂奠基仪式   2003年,中国政府的重点开始转向“振兴东北”。2004年4月,贝瑞特第九次访华,除了与东软签署合作协议外,还重点考察了东北的投资环境,走访辽宁,为后来英特尔在投资大连建厂奠定了基础。2004年11月,贝瑞特再次访华,并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并进一步考察了东北的投资环境。2007年9月,贝瑞特前往大连,与国家发改委、信产部、辽宁省、大连市领导共同出席了英特尔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的工厂奠基仪式。英特尔此举,不仅创造了在中国最大的单笔外商投资,还把整个产业链都搬到了大连,为环渤海地区IT产业发展和工业化改造奠定了基础。[!--empirenews.page--]   第三乐章 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共创未来   我们检验一个跨国公司的最终标准,不是它在中国赚了多少钱,而是它为中国做了什么,尤其是为中国的未来做了什么。如果让贝瑞特回答这个问题,他会说:“中国的未来在于教育,世界的未来也在于教育。”   贝瑞特曾经当过大学教授,是一个教育理论家和思想家。在成为英特尔的CEO之后,他透过IT产业的未来看到了世界的信息化未来,深刻为世界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个未来而困扰。于是,他为英特尔提出了一个伟大使命:填平数字鸿沟。也许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使命,因此也是毫无意义的空话。但是,贝瑞特在这15年中,始终甘之如饴,在中国这个农村人口达8亿的国度,不打折扣地履行他“普及科技教育,推动信息化”的承诺,并一次比一次更深入中国,让英特尔靠近并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2003年8月,贝瑞特访问北京,与教育部部长周济正式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致力于推动和促进中国教育的信息化进展。根据合作协议,这份教育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培训50万名中小学教师,帮助教师学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2005年12月,贝瑞特第十一次访华,除了参加英特尔在中国大陆的第二家芯片封测工厂的开幕式,还参加了“英特尔志愿者爱心教育工程”启动仪式。按照该计划,英特尔的员工可以任意选择所在社区周围的学校,以志愿者身份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英特尔每位员工只要在一所学校提供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英特尔基金会就会为该学校提供 75 美元的资助。   随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贝瑞特的目光又转向了中国广袤的农村,尤其农村的教育事业。2006年10月30日,贝瑞特第十二次访华,在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石井尾村的打谷场上宣布了英特尔的“世界起步走”战略,即在未来五年内在全球投资超过10亿美元,以改善教育并推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遂溪是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县,该县蔗农已经开始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调整种植比例和收获时间;在岭北镇调丰小学,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可以让教师轻松地用电脑演示课件,彻底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成为可能。截止2007年底,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已经为中国培养了超过100万名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教学方式的教师,直接影响到一亿名中国孩子。   2006年10月贝瑞特在湛江宣布世界齐步走战略   2007年9月,贝瑞特第十三次访华,再次深入中国农村。除了与河南省签订了一项农村电脑计划,为当地捐赠电脑,建立“农村信息工作站”外,贝瑞特还特意到鄢陵县西明义小学看望孩子们。在西明义小学,孩子们画了一副腊梅画送给贝瑞特夫妇;而鄢陵县一位参加了英特尔教师培训计划的美术老师,则送给贝瑞特一幅贝瑞特自己的肖像油画。两份以外的礼物,让贝瑞特夫妇笑得合不拢嘴。贝瑞特得到的这幅油画肖像,是2003年他和教育部部长周济签署的合作协议的结晶。   贝瑞特夫人和鄢陵县西明义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在汶川地震后一个多月,贝瑞特再次来到了孩子们身边,他是第一个到达地震灾区的跨国公司董事长!2008年6月23日,贝瑞特博士千里迢迢奔赴四川地震灾区,考察了位于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彭州市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并与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一起出席了“英特尔i世界计划”启动仪式,帮助受灾学生重返校园。彭州市龙门山镇距离震中汶川不足20公里,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为祝愿灾区的孩子早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贝瑞特博士还向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赠送了马蹄钉。贝瑞特博士说,在美国西部马蹄钉是幸运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活力,马蹄钉是象征好运的礼物,祝福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师生一起顺利。   2009年4月8日,贝瑞特将启动他的第十五次访华之旅,也是作为董事长最后一次访华。据悉,他除了在IDF主论坛发表演讲外,还将参加下午的农村信息化分论坛,与中央党校等部门的农村问题专家共同探讨如何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贝瑞特访华实录:   1994年,贝瑞特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此时的他是英特尔的首席运营官。在这一年,英特尔和后来的长期占据了国内PC市场翘楚的联想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开始在中国投资,在上海浦东建立了第一个芯片封装测试厂。 1995年,贝瑞特第二次来到中国,这次中国之行,使得英特尔对华策略发生了转变。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生产地和销售地。英特尔开始把最为先进的技术产品带往中国,并且努力扶持中国IT产业的发展,与众多的微机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而这一切,为在2000年,中国成为英特尔第二大市场奠定了基础。 1997年,贝瑞特第三次来到中国,此时的他已经晋升为英特尔的总裁,并且得到了格鲁夫的暗示,将接替其出任英特尔的CEO。 1998年,贝瑞特作为英特尔公司的CEO,再次造访中国。这一年的英特尔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新品滞销、竞争对手奋起直追、政府的垄断指控。“到中国去看看吧。”贝瑞特将自己送到了成都,在这里他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欢迎,这也坚定了其战略转移的信心。 1999年,身为CEO的贝瑞特第五次访华。这一次,他选择了北京。在北京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贝瑞特表示,英特尔在面临产能和市场需求冲突时,将会选择继续扩大自身产能而拒绝代工。 2000年,贝瑞特再次来到北京。不过,和往年不同的是,贝瑞特并没有宣扬自己的芯片产品和投资计划。而是,开始在中国宣扬英特尔的“电子商务"理论,提出了开放性模式,用于实践则体现在模块化理论。英特尔只是提供芯片和相应的架构。也正是这个举措,使得英特尔开始逐渐摆脱AMD、SUN(促销产品 主营产品)等公司的纠缠,从而一骑绝尘。 2002年,贝瑞特第七次访华。这一年是英特尔在华投资爆发的一年。英特尔宣布斥资扩建在浦东的工厂,使该厂具备测试和封装奔腾4微处理器的能力。次年,首个“国产”奔4处理器顺利交付使用。随后,贝瑞特还出席了“2002年成都数字化西部”活动开幕式并致贺词。[!--empirenews.page--] 2003年, 贝瑞特第八次访华。8月27日,英特尔宣布投资3.75亿美元在成都高新区修建一座芯片测试封装厂,这也创造了西部地区最大的外商单期投资记录。次日,贝瑞特访问北京,与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正式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致力于推动和促进中国教育的信息化进展。同一天,英特尔公司还与联想集团共同宣布在北京成立“联想—英特尔未来技术研究中心”。 2004年4月,第九次访华。这一次无论是英特尔还是贝瑞特都显得很低调,对外表示只是“例行公事”。除了与东软签署合作协议外,还考察了东北的投资环境。同时,巧妙的回避了,在中国无线局域网标准WAPI冲击国际标准的表态难题。 2004年11月,第十次访华,再次考察东北的投资环境。 2004年11月,贝瑞特再次 2005年,贝瑞特第11次访华,出席了中国大陆的第二家芯片封测工厂的开幕式,宣布将在成都追加投次修建英特尔全球第七家芯片封装厂。英特尔还启动了“英特尔志愿者爱心教育工程”,鼓励英特尔员工选择所在社区周围的学校,以志愿者身份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2006年,贝瑞特用实践饯行了自己的宣言,深入中国偏远农村地区广东湛江市石井尾村进行访问,宣布英特尔公司为响应中国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号召而推出一项新计划,即在未来五年内在全球投资超过10亿美元,以改善教育并推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   2007年9月,深入河南省鄢陵县农村考察,与河南省签订了一项农村电脑计划;然后到大连参加大连芯片厂奠基仪式。   2008年6月22日,第14次访华,深入四川万县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考察,并宣布了英特尔的i世界计划。

    半导体 电脑 联想 英特尔 BSP

  • 分析师:芯片公司股价上涨并非行业复苏前兆

    据国外媒体报道,分析师们认为,虽然最近几周顶级芯片公司的股价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上涨,不过没有证据显示芯片市场已经触底反弹。   德州仪器在3月9日就表示,1月和2月的订单已经开始增加,此后台积电、三星和海力士也都发布了一些积极信号。但德州仪器也指出,在订单略微增加的同时,芯片需求依然在下降,没有看到复苏的迹象。而海力士的DRAM芯片价格上涨,主要是减产导致。   Gartner的分析师乔恩·艾伦森(Jon Erensen)认为,我们看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很长时间以来这是第一次,但这并非是持续性复苏的开始。艾伦森和其他分析师都表示,出现积极信号主要是因芯片买家降低了存货,而非需求上升。   不过,芯片公司的股价却是上涨了不少。3月9日以来,意法半导体股价上涨了36%,英飞凌股价涨了约一倍,德州仪器股价涨了13%,高通股价涨了23%,英特尔股价涨了26%,海力士股价涨了74%。   iSuppli的高级分析师戴尔·福特(Dale Ford)表示,这是预期中的小幅反弹,由于2009年的前景不明,很多公司都采取最悲观的态度,对市场低迷的感觉更为灵敏,市场依然很糟,但不是这些公司想象的那么糟。   芯片行业历来都存在从短缺到过剩的周期,但这次面临的挑战非减产所能解决,因为全球的消费者都在削减开支。在欧洲,尽管各国政府都在大幅降低利率,并采取空前的刺激增长措施,但消费者需求依然低迷。因本币疲软导致价格上涨,新兴市场也开始下滑。   需求依然疲软   艾伦森表示,人们开始变得非常谨慎,他们不买东西,如果买也是挑最便宜的。芯片行业的重要市场如PC和手机市场,2009年的前景也是暗淡无光。PC销售预计将下降12%,新兴市场更是首次萎缩,而手机销售预计下降10%。   First Global的分析师在3月26日的报告中称,我们相信宏观经济的恶化对芯片行业的影响将持续到年底,全球GDP的减速将导致更大范围的需求疲软。行业分析师认为,半导体市场今年的销售可能下降20%以上。   芯片行业的希望可能来自DRAM市场的强制性整合,一些分析师认为,由于现金短缺和价格下降,一些DRAM厂商的设备利用率将维持在50%以下。规模达200亿美元的DRAM行业最近2年遭受最严重的下滑,所有主要生产商都出现亏损。   1月德国芯片商奇梦达申请了破产保护,台湾也在努力拯救陷入困境的芯片行业。三星公司美国内存营销副总裁吉姆·埃里奥特(Jim Elliott)预计,在去年大幅削减产量后,全球内存芯片市场将出现供应短缺。但他认为,这是过去疲软的影响,而非未来增长的前兆。

    半导体 芯片 信号 BSP

  • 价格谈不拢 IBM洽购SUN濒临破裂

    据国外媒体报道,周日,有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由于两家在收购价格上没法达成一致,IBM董事会决定撤回对Sun 约7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IBM有着一个100人左右的律师队伍对收购Sun的潜在问题进行严格评估,包括从反垄断的担心到Sun与员工及IBM竞争对手签订的合同。    有内幕人士透露,IBM在仔细检查Sun与高管、高级工程人员以及经理们签定的“变更控制”合同的时候,IBM认为对高级工程人员的支出比原来预期的高很多。因此,IBM根据这些“变更控制”合同调低了对Sun的收购股价,从原来的9.55美元每股调低到9.40美元每股。周六,IBM将该要约给了Sun。   消息人士透露,Sun董事会对9.40美元每股的要约犹豫不决,不过并没有完全拒绝,只是希望能有某些担保。IBM董事会觉得附加条件“繁重”。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在对交易价格和条件平衡不下的情况下,两家的谈判告崩。周日,IBM董事会决定撤回收购要约。   至于撤回要约是否是IBM进行价格谈判采取的策略还不得而知。虽然收购要约已经撤下了两家的谈判桌,但如果Sun股价大跌并在投资者的压力下,双方可能会重新坐下来进行讨价还价。周五,Sun股价收于8.49美元。3月17日,在传出IBM要收购Sun的前一天,Sun股价仅3.49美元每股。   对于IBM撤回收购要约,Sun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成为问题。自去年开始,Sun管理层就已经和多家潜在买家进行接触。在和IBM的交易谈判中,两家都有排外性的协议。现在,IBM撤回收购要约,也就意味着Sun可以和别的买家进行谈判,包括IBM的竞争对手惠普和思科。 

    半导体 IBM 思科 控制 BSP

  • 2009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30.4%

    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称,2009年2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收入为141.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0.4%。这种下降趋势在未来几个月还将继续下去。   2月份全球半导体的销售收入比1月份下降了7.6%。今年1月全球半导体的销售收入是153.4亿美元。1月份通常是半导体销售的淡季。 美国市场2月份的半导体销售收入是25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4.9%。日本、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下降更多。   半导体行业协会总裁George Scalise在声明中称,芯片行业正在进行历史上最深刻的修正。他说,现在说半导体销售下降已经触底还为时过早。但是,有些迹象表明半导体销售下降的速度与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相比是“温和的”。   Scalise称,芯片厂商已近通过减产和降低库存等措施对经济衰退做出反应。他还指出,全球最大的两家芯片代工厂商最近报告称,他们的工厂的利用率已经稍微有所改善,尽管这个产能利用率远远低于去年的水平。   Scalise说,未来几个季度的芯片需求可能会低于2008年。半导体行业协会预计,这种需求将随着经济改善而逐步增长。  

    半导体 半导体 半导体行业 SE BSP

  • 200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收入2550亿美元 减少5.4%

    市调机构Gartner最新统计指出,2008年全球半导体总营收为2550亿美元,较前年减少145亿美元或5.4%。考虑经济持续疲软及2008年第4季下滑之趋势,2009年半导体营收的衰退幅度有可能加剧。Gartner 2008年统计中的前10大半导体公司,仅有三家营收超越2007年,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是其中之一。高通(Qualcomm)去年半导体营收攀升15%至65亿美元,排名从第11名跃升至第8。日本NEC营收则增长3.2%至57.7亿美元,2008全年排名第 10。STMi营收增长3.1%至102.7亿美元,排名上升一位至第5,挤掉英飞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AG,不含奇梦达Qimonda)。以内存为业务重心的芯片厂,所受影响最深。韩国三星(Samsung)虽维持第 2名,但营收较前年衰退15%至173.9亿美元。英特尔蝉连2008年冠军,营收仅小降0.5%至338.1亿美元。Gartner分析师Peter Middleton表示:“与上半年的稳定表现相比,随着总体经济转差,半导体业者2008下半年的营收表现也开始走下坡,第 4季更达到了衰退高峰。”他强调,芯片市场严重受经济所冲击,业界大幅整合的趋势将开始浮现。

    半导体 STM GARTNER 半导体市场

  • Foundry率先走出低谷?

    最近,几家晶圆代工企业纷纷传出利好消息,台积电第二季度出货量有望较第1季增加70%,联电则有机会翻番。新加坡特许(Chartered)第1季出货减少30%,第2季可望成长45~50%,产能利用率将达30~40%;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第1季出货量下滑约50%,而第2季出货量预计将成长50~55%,第3季再增加约10%。种种迹象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息──Foundry正在一步步走出低谷。据Digitimes消息,由于PC尤其是绘图芯片、LCD相关IC如驱动芯片的带动,台积电第2季保守出货量可望较第1季增加35~40%,而第3季出货可能再增加8~10%,而产能利用率可能将从目前的50%左右攀升至60%,甚至到70%。联电方面,第1季出货量减少约30~35%,第2季出货量保守预估至少成长约70%,更有乐观者指出,联电第2季出货量將较第1季倍增,产能利用率也将达60%,而联电第3季可能还有约8~10%成长空间。产业复苏似乎已初露端倪,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由于受金融危机和产业周期性影响,在过去的半年里,MOS晶圆的产能正在减少。据Future Horizons三月份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较第三季度产能总体下降了1.7%,从每星期相当于2145k片200mm晶圆下降到2108k,“产能扩张的持续放缓将在2009年继续延续。”Future Horizons总裁兼CEO Malcolm Penn表示,“由于市场需求的低迷,在2009年的上半年产能过剩是不可避免的,但产能利用率已到谷底。”Malcolm Penn警告:“一旦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复苏开始加速,产能将不能满足需要,2009年产能扩张的投资估计在200亿美金,仅是2000年投资的三分之一,届时Fab产能不足将不可避免。”担心产能不足也许为时过早,特别是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更应该考虑的是:一旦产业复苏,我们现有的Fab凭借什么才能抢到源源不断的订单,使产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近几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C消费市场,但庞大的订单又有多少落到中国自己的Fab去生产?尽管这几年大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改变微乎其微。中国的Fab只有在产业低迷时加强研发、提高工艺水平、练好内功,才能在产业复苏时抢得先机。

    半导体 联电 FAB FOUNDRY FUTURE

  • 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严重危机

    iSuppli公司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把中国半导体产业置于险境。最近10年,中国政府一直努力发展国内经济,以获得经济独立性。而发展技术性较强的半导体产业,则被视为中国获得长期国内经济与技术独立性的关键。中国政府通过向计划在国内扩大制造业务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有一段时间,中国企业纷纷利用利润来扩大生产,并增雇工人。中国政府的计划是,中国企业与工人最终要满足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而且制造业引擎要由国内驱动。但不幸的是,这个计划遇到了挫折。在内需还没达到可与外需匹敌的程度的时候,全球销售就一蹶不振了。科技产业,具体而言就是半导体制造业,一度被中国政府视为经济增长的一大支柱,现在已成为财政负担。半导体产业在产能与技术方面的投资,没有实现预期中的财务回报。图2所示为iSuppli公司对于2001-2013年中国半导体工厂产能的逐年预测,包括晶圆代工与集成设备制造商(IDM)在内。  另外,对于企业会关闭其它地区的产能,纷纷转向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的中国制造业的估计过于乐观,这也加重了中国面临的困难。由于目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遇到了严峻挑战:如何在半导体产业崩溃之前重组整个产业。展望未来 2011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会是什么样子?芯片供应商是否会合并,需求缺乏是否会导致企业停业?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发展速度曾傲视全球,而上述问题只是其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一部分。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于全球经济形势。在消费者感到能够再度放心地花钱之前,半导体需求将保持低迷。由于中国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独到的技术,太多同样的产能在追逐同样的市场机会,所以处于劣势。中国的工厂产能利用率目前处于纪录低点,企业的现金流根本无法实现损益两平。图3所示为iSuppli公司对于2000-2013年中国晶圆与工厂产能利用率的预测。 企业越大,问题越大?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是:如果拥有类似技术的供应商合并,是否只会产生面临更大现金流问题的较大公司而已?乍看起来,这是最可能再现的结果。但是,有一个副作用将明显影响中国的企业格局:公司越大,生存的可能性越大。2012年以前不会复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混乱局面将持续多久?虽然这个问题难以预测,但通过观察中国半导体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可以略见端倪。iSuppli公司预计2012年以前中国制造业不会出现复苏。由于需求严重下滑,现金流为负的实力较弱的公司,不太可能撑过两年。iSuppli公司预计,第一宗合并案将在2009年第二季度敲定。这将暗示,时间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经受住目前困境考验的关键。iSuppli公司预测,到2010年下半年,规模变小但实力变强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将会浮现。

    半导体 半导体产业 中国半导体 ISUPPLI BSP

  • 三星支付7000万美元和解飞索诉其内存专利侵权案

    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近日同意向飞索半导体支付7000万美元,以和解后者诉其专利侵犯案,两家公司目前已通过授权及契约进行了专利许可。 飞索CEO约翰·奇斯伯特(John Kispert)表示,“与三星达成和解是三星进一步推行(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中的一个里程碑”,并称这将增加飞索的现金储备。   以生产内存芯片为主的飞索半导体在上个月申请了破产保护,称市场环境变化过大导致其无法偿还所负担的债务。与三星的和解还需等候破产法庭的审批。 飞索半导体是AMD与富士通的合资公司,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前,飞索表示将在全球8900名雇员里裁掉3000名。近两年由于产量过剩,全球的内存芯片厂商一直以较低的成品价格在市场上苦苦挣扎。 飞索去年11月状告三星内存芯片侵犯其专利权,要求美国禁止进口使用了三星内存芯片的部分热销产品,包括苹果iPod和黑莓智能手机。   与三星和解专利侵犯案消息传出后,本周二飞索股价盘后交易价从收盘时的14美分上涨至23美分,涨幅达63%。2009年飞索股价共下挫了29%。

    半导体 三星 内存 内存芯片 专利侵权

  • 奇梦达将出售弗吉尼亚州半导体厂

    北京时间4月3日晚间消息,奇梦达北美公司(Qimonda North America Corp)正在为弗吉尼亚州Sandston的一座半导体厂寻找买主。   该公司周四晚间表示,已任命了一个顾问团队,负责与潜在的竞购者进行谈判。该顾问团队由高力国际 (Colliers International) 旗下部门ATREG、Emerald Technology Valuations LLC,以及Gordon Brothers Commercial & Industrial组成。   如果找不到战略性买家,Sandston工厂的工具系列和无尘室制造设施将被分开出售。   奇梦达北美公司2月初已宣布,将关闭Sandston工厂,并裁员1500人。其母公司,德国芯片制造商奇梦达集团(Qimonda AG)已于1月份宣布破产。  

    半导体 半导体 奇梦达 AN BSP

  • 海力士半导体股东就该公司发行权利股计划达成共识

    韩国外换银行表示,海力士半导体公司的股东就该公司融资计划达成共识,但还未做出最终决定。   综合外电4月9日报道,韩国外换银行(Korea Exchange Bank)9日表示,海力士半导体公司(Hynix Semiconductor)的大股东们将允许这家世界第二大存储芯片厂商通过发行权利股融资7,000亿韩圆。   韩国外换银行发言人Park Yong-jin表示,包括海力士半导体前债权人在内的股东同意进行融资计划,但还未做出任何最终的决定。   韩国外换银行是海力士半导体公司的大股东和前债权人。  

    半导体 半导体 海力士 EXCHANGE BSP

  • 徐小田:中国IC行业下滑主因在于“不成熟”

    虽然脚步放缓还是处于情理之中,但是自2000以来一直都保持着较高增长率的中国IC产业在2008年出现轻微的下滑还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外。针对这种情况,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不久前在上海出席IC China 2009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其原因还在于“不成熟”。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苏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集成电路博览会暨高峰论坛(IC China 2009)”将于2009年10月22~24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除了第一次与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eMEX)同期举办,第一次设立“太阳能光伏展区”外,还在2008年第一次携手中美半导体协会举办了“中美半导体节能技术、产品与应用合作论坛”后继续举办第二次会议,届时还将发布“中国半导体节能技术、产品及应用白皮书”。由于全球半导体行业遭遇重创,年轻的中国半导体产业也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阻力和困难,因此本次发布会的主要问题有围绕着这一问题而展开。徐小田表示,中国IC产业前几年的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投资所拉动的。虽然今年也有一些公司表现不错,比如瑞萨科技将MCU封装业务转移到中国,无锡海力士加大投资规模等。“但我认为还是局部现象。”他强调,即使上述局部现象,也只是在中国发生。“就全球来看,我们还没有看到上升的势头。”就目前来看,中国本土的大多数IC企业从事的基本上都是代工。无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皆是如此。“中国IC设计业还不是很成熟。虽然前几年涌现出来几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但很多都是昙花一现。”另外,一些企业缺乏创新,产品结构单一,严重依赖政府采购的现象也比较严重。“IC卡、身份证这些产品一旦不采购,就有公司业绩开始下滑。”徐小田指出。徐小田表示,全球半导体行业遭受重创,就连Intel这样如此成熟的公司都宣布关闭位于上海浦东的封测厂,而在存储器领域,许多供应商也在想方设法纾缓资金。“而我们全部IC设计企业的营收总额也比不上排名全球第10的国际半导体公司,应对危机的能力更是可想而知。”危机下本土IC设计公司如何克服“不成熟”弊端进而求得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徐小田强调,这不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公司能够解决的。“应当提倡稳定和共赢,而不是你死我活的低价竞争。”他说。“在半导体产业方面,中国政府、协会、企业的经验都很少。”徐小田说,“我认为企业不仅要研究产品,更要研究自己的生存环境。”多年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等着国家给政策,所谓的“靠天吃饭”。“但是没有什么企业能股积极主动的进行市场研究,并通过所得数据来对政府政策给出建议。”徐小田建议,“企业应该多进行一些经济研究,了解国内外政策差距,以此来真正促成有利于本土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

    半导体 半导体产业 半导体行业 中国半导体 IC

  • Gartner: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业营收大降

    据国外媒体报道,Gartner周三表示,受经济衰退持续影响, 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业营收由去年同期的655亿美元大幅降至452亿美元。Gartner还预计09年全球半导体业营收将显著下降。  Gartner分析师保罗·米德莱顿(Paul Middleton)认为,全球半导体业营收将于09年中期触底,并将于2010年第二季度需求回升时开始出现可持续增长。  Gartner指出,09年全球半导体业营收同比将下滑24.1%,至1945亿美元,可能创01年网络泡沫破裂以来最高降幅。

    半导体 GARTNER

  • 英特尔贝瑞特:摩尔定律还会有效15年

    在昨天举行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的“领袖”贝瑞特亲自到场。这是贝瑞特第15次也是退休前最后一次访华,这位超级IT航母的掌舵者给全球金融困境下的IT业支招:技术创新是克服危机的唯一办法,危机当前,“没什么比投资人才和好的创意更重要。”贝瑞特同时指出,摩尔定律将在未来15年内继续有效。贝瑞特认为,危机当前,“没什么比投资人才和好的创意更重要。”  应对危机要做三件事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作为行业风向标的英特尔技术峰会被赋予特别的意义。已经63岁的贝瑞特首先登台演讲,题目是《鼓舞心志的创新》。他认为,应对当前的经济状态,有三件事情至关重要:投入教育,培养聪明的人;把聪明的点子带到市场;创建一个好的创新投资环境。而对企业来说,“不能通过省钱来面对危机,而是要以投资的方式渡过难关”。  英特尔昨天还公布了新的产品路线图, 并发布了国内首款平板学生电脑。贝瑞特表示,摩尔定律将在未来15年内继续有效,英特尔不断创新的理念未来也不会改变。     希望6到18个月内经济恢复  今年1月,英特尔宣布,公司董事会主席贝瑞特将在今年5月退休。他昨天并没有透露退休后的计划,但是强调仍将投身教育。  贝瑞特自加入英特尔以来,已经与英特尔一道经历和克服了大大小小近十场经济和产业危机。在他眼中,战胜危机的唯一策略,就是创新,再创新。实际上,跟很多大型跨国公司一样,这家全球最大的电脑芯片商也正面临最艰难的时节,并做出一系列的调整方案。包括不久前宣布撤销在上海的制造工厂,将产能转移到成都。  贝瑞特表示,中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革新能力越来越强,在这个衰退的金融环境里,中国公司应该通过技术革新来渡过这次危机。他希望在未来6到18个月里能够看到全球经济恢复。  扮演中国“农业信息化大使”  农村市场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到农村去”是英特尔今年以来的重要战略方向,贝瑞特此番访华颇多“农业信息化大使”的意味。在其访华行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安排,那就是主持“2009信息技术推动新农村建设产业论坛”。  “要用技术解决农民、农村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而不是兜售产品。”贝瑞特指出。信息技术推动新农村建设包含四个重要环节:为农民提供电脑,宽带网络,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以及为农民学习使用电脑提供培训。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电脑下乡,而英特尔试图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据了解,目前中国有超过130万教师和1亿学生从英特尔的教育计划中获益。贝瑞特还号召中国政府、产业和社会力量形成一个体系,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半导体 摩尔定律 信息技术 英特尔 BSP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