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以来,中国IC设计业一直保持50%左右的平均高增长率,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2007年年会上获悉,2007年中国IC设计业的增长率预计为14%左右。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王芹生表示,“尽管我国与世界Fabless销售额占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总额均为20%,但就绝对值而言,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业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国大陆IC设计全行业的销售总额小于Qualcomm一个公司的销售额,这就是差距所在。” 大公司格局初步形成 2006年中国大陆IC设计业总销售额为234亿元,王芹生预计,2007年的销售额为267亿元,销售额大于5000万元的企业有近50家,营销总额为182亿元,约占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业营销总额的68%。可见,中国大陆IC设计业已初步形成大公司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预计2007年中国Fabless销售额前10名公司(数据来源:IC设计分会) 目前,全球排名第一位的IC设计公司销售额为40亿美元,我国台湾最大IC设计公司的销售额是16亿美元,而我们大陆设计公司最高销售额为1.6亿美元。 200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王芹生说,“应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同时又是极其灵活的、体现个性和时尚需求的市场,集成电路设计承担着历史发展的重任。” 目前IC设计业大公司的格局,对国内Foundry业的支撑作用也已显现。据IC设计分会2007年1月~6月统计,设计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片量已占集成电路加工企业产能的30%~50%(各企业加工量不等),占加工企业产能的最高比例达到了90%以上。其中,设计公司在200mm(8英寸)生产线上总计投片52.86万片,占已实现总产量(或产能)171.15万片的30.9%;在其余生产线上总计投片11.99万片,占已实现总产量(或产能)的68.7%。 自有IP为IC设计领先公司竞争的重要手段 尽管2007年IC设计业增速放缓但平均利润率仍保持在12%左右,在IC产品大幅降价、人民币升值及较高税率的背景下仍能保持盈利水平不下降(据了解人民币升值1%,电子产业利润就要下降8%),这就是中国IC设计公司的最大进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自有IP的增多。王芹生在其主题报告中列举了大量自主创新的成功案例: 上海智多微电子推出了NX200智能手机平台,给原有的SoC(System on Chip)赋予了Solution on Chip的新涵义;福州瑞芯目前拥有8个自主知识产权IP,如Flash、LCD控制器,并自成立当年起即获赢利。 在传统存储器领域中,芯技佳易(Giga Device)公司以独特的专利技术与集成电路生产工艺技术紧密结合进行了创新设计,推出了小面积、低功耗的SRAM、DRAM、FLASH IP模块的嵌入服务,为许多设计公司和Foundry提供了共赢的机遇,开辟了新的应用市场。 杭州士兰利用SoC设计技术正在开发蓝光DVD有关芯片,并开发了高速、多通道的视频监控系统,将自主开发的8位MCU和24位DSP应用于超低功耗的移动电视,利用自建的设计与工艺平台开发了诸如AC/DC-DC/AC高端电源管理芯片、功率LED驱动芯片等。 北京多思公司利用自主创新的MISC技术,完成了可重组逻辑结构的芯片设计和投片;清华同方公司和复旦微电子的RFID产品分别拿到了北京2008奥运会和上海特奥会的“入场券”;深圳国微的嵌入式CPU,两次成功引入风险投资2900万美元,开发了数字电视机卡分离芯片和信道芯片,前者已有60万块芯片销往欧洲市场。 杭州国芯和苏州国芯分别利用Motorola公司的C-Core开发了DVB-C和DVB-S的应用产品,销售数量分别达到100万片和600万片。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中,深圳海思在基带高速数据芯片的设计中与TI合作更多地参与了65纳米制造工艺的整合,创造了“合竞”、“共赢”的新商业模式。成都华微公司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与无锡上华公司的工艺进行了密切结合。 理性调整下的机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说,今年上半年我国IC设计业在一些企业继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有一些龙头企业的赢利水平下降,这在产业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波动是正常现象,企业要以赢利为中心不能要求年年超高速增长。这几年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是SIM卡和身份证卡的拉动,所以我们需要开拓新的增长点。珠海炬力董事长李湘伟也坦承,由于MP3市场需求趋缓,公司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台湾创意电子执行长表示,半导体工艺技术已接近极限,业界都在期待材料技术上的突破。目前国际上采用90纳米技术已是主流,65纳米的项目也有100多个,少数公司已切入45纳米技术,而中国本土公司目前90纳米和65纳米的项目还非常少见,所以中国设计公司要与全球领先公司合作,大幅度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王芹生也指出了目前国内IC设计业存在的问题,由于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跟不上市场迅速变化的要求,拿不出更多的新产品去开拓市场,仅凭一些“吃老本”的产品来维系企业的生存,因而低档产品雷同的现象屡见不鲜,价格战成了唯一的、也是最低层次的竞争手段。王芹生给国内IC设计业指出的方向是,立足本土优势领域,如政府采购、IC卡、多媒体、动漫文化、新型能源等;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把规模做大;树立本土技术、产品和应用标准,抢占市场先机。 其实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IC设计业进入理性调整期对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公司竞争力却是个机会,像智多微电子收购恒基伟业软件团队、珠海炬力收购上海钜泉、士兰微电子收购ESS等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情况,在产业高速发展期是较难实现的。 过高的税收也是影响中国IC设计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2007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8个行业的最新所得税率,其中餐饮业为8%~ 25%,批发零售业为4%~15%,而作为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集成电路产业所得税却高达25%~33%。王芹生表示,“我们希望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应享受不高于上述两个行业的所得税率。因此,我们希望‘新的18号文件’能够尽快出台,而且所有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能够从新文件发布之日起即享受新一轮政策的优惠待遇。”
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史上,2008年是承载了最多辉煌的年份,60年前,第一只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从此人类步入了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50年前,第一块集成电路在TI公司诞生,从此我们进入了微电子时代,40年前,仙童公司出走的“8叛逆”中的诺依斯、摩尔和葛罗夫创立了Intel公司,来自仙童公司的另一位员工C.Sporck 则创立了AMD,他们的创业引发了自硅谷席卷全球的高科技创业热潮!30年前(1978年2月16日),芝加哥的Ward Christiansen和Randy Seuss开发出第一个计算机的公告牌系统,成为普及Internet的启明星,人类从此进入互联网时代。。。。。。2008年也是承载了中国人梦想最多的年份,3G、奥运、移动视频、GPS、高清电视、RFID。。。数不清的高科技梦想要在2008实现,“一年之计在于春”值此2008岁首,让我们一起激扬文字共同展望2008年最值得期待的十大半导体技术! 一、802.11n 关注指数:★★★★★ 虽然802.11n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标准发布,但供应商们已经按捺不住对它的青睐,很多供应商已经开始交付802.11n的产品。思科和Meru的802.11n产品吞吐率为每秒达100 到200Mb,有些配置可达到600Mb,比802.11g提供的54Mb/s快得多。 思科移动解决方案总监Ben Gibson表示:“对802.11n来说,2008将成为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它将会为人们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连通性。”WorldWide Technologies无线业务经理Ryan Rose对Gibson的观点表示赞同,并表示,一旦802.11n标准被批准,“它将会使人们对无线技术的认识发生彻底的变革”。 NXP的802.11n解决方案演示了PC和机顶盒之间同时传输3部HDTV影片的效果,其流畅的质量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家庭联网的雏形。Burton集团高级分析师Paul DeBeasi表示,下一年,人们将会看到采用非11g标准的11n膝上型电脑和笔记本。届时,大多数的公司将会准备升级他们的无线局域网,11n应用将全面展开。 二、认知无线电技术 关注指数:★★★★☆ 经过2007年紧锣密鼓的筹备,认知无线电标准起草组织者日前向电子工程专辑独家透露:IEEE802.22标准第1版本已初步完成,顺利进入到第1版本的“收官”阶段;一方面,IEEE802.22标准本身还会被进一步更新及完善;另一方面,基于IEEE802.22标准的实验性平台(产品)会在一两年内被推出。另外,IEEE SCC41(IEEE P1900)中有关认知无线电及动态频谱管理技术的标准也在顺利进行中 “网络开放”已经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必然的趋势,“网络开放”所依赖的核心技术脱离不了认知无线电的框架及其技术支持,这已经为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埋下伏笔。美国FCC即将在1月份进行700MHz黄金频段的拍卖,而Google竟然被预测是最可能的赢家,虽然Google虽然不做认知无线电,但是Google在无线移动通信及网络方面的理念及目标是网络向第3家甚至多家开放(Network Openness);尽管目前Google还做不到“网络开放”所期待的完全动态频谱管理(DSA/DSM),但现阶段,初步的网络优化还是没问题的。所以,Google已经对认知无线电张网以待!在欧洲,欧盟今年即将正式开始的几个跨国第7框架的大项目都要做认知无线电,相关频谱开放也已提上日程。我们的近邻日本也对认知无线电高度重视并有和欧洲相抗衡的成果。 2008年将是认知无线电技术厚积薄发的一年,这一改变人类未来无线生活的新技术将注定要吸引众多目光! 三、45nm/32 nm工艺技术 关注指数:★★★★ 摩尔定律虽然准确预测了集成电路的未来发展,但却给IC制造者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因为不断开发先进的工艺技术是实现这个定律的不二选择。在半导体工艺从90nm、65nm乃至45nm、32nm迈进的时候,新的挑战,新的困难不断困扰着产业,当然,这些挑战也在同时证明着人的智慧、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 现在,Intel、TSMC、ARM、Altera、AMD、松下等都公布了45nm乃至32nm产品开发计划,虽然半导体工艺技术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但是,2008,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材料与新的光刻技术能把45nm和32nm的精彩呈现给我们! 四、嵌入式多核技术 关注指数:★★★★ 2007年PC 处理器领域的多核风暴以Intel大获全胜而AMD被烧的伤痕累累而告终,虽然首先开掘了多核金矿,但AMD终究敌不过财大气粗的Intel,2008年,志得意满的Intel又将多核风暴刮向哪里?嵌入式领域已经引起这位半导体巨头的瞩目,移动互联设备(MID)是Intel进军嵌入式领域的有效平台,Intel打算在2009年推出Moorestown平台,它包含了双核Silverthorne处理器和Poulsbo单芯片芯片组。这些芯片可以与WiMax、Wi-Fi或3G手机服务模块相匹配,从而为希望在设备中加入无线支持的厂商提供了选择。在嵌入式领域,ARM已经率先推出Cortex-A9系列产品,该系列有两个、三个乃至四个内核集群的产品,能提供超过8,000Dhrystone Mips(DMIPS)的对称多处理(SMP)性能。而TI也宣布将推出多核DSP,提升数字信号处理性能。风河公司的CTO则在12月的风河开发商大会上宣布了嵌入式多核的开发工具支持计划,一场嵌入式多核技术风暴已经在成形,2008年,我们拭目以待! 五、Wimax 关注指数:★★★ 2007年10月19日,ITU投票通过Wimax正式成为3G标准之一,这一由Intel主导的无线技术苦熬多年终于修成正果,目前,中国北京、天津、武汉等地都已经在建Wimax基站,包括Intel、ADI、Atmel、SyChip、SEQUANS Communications、GCT、富士通在内的多家公司都推出了支持Wimax的芯片或收发器产品,安捷伦科技、安立公司等推出不了支持Wimax的测试工具,预计随着中国奥运会盛大开幕,Wimax应用也将进入收获的季节。 六、超低功耗蓝牙 关注指数:★★★ 经过10多年的发展,蓝牙终于在最近两年迎来了收获期,不过,蓝牙的功耗和速率是影响其应用的软肋,随着运动和保健市场的兴起,蓝牙技术需要更低功耗和更高传输速率,2007年6中旬,蓝牙技术联盟和诺基亚共同宣布,致力于推广诺基亚开发的极低耗电量无线技术Wibree的组织Wibree论坛并入蓝牙技术联盟旗下,Wibree将作为一项超低功耗蓝牙技术成为蓝牙规格的一部分。蓝牙SIG (Bluetooth Speical Interests Group) 表示,超低功耗型的ULP (Ultra Low Power) 蓝牙标准和高速蓝牙标准将会2008年年初正式出台。一些半导体公司如Nordic等已经宣布要在2008年第1季度推出ULP篮牙芯片,可以预计,08年将是超低功耗篮牙勃发的一年,另外,集成UWB技术的高速蓝牙规格(Bluetooth3.0),预计2008年底推出也将推动高速篮牙的发展。高速版的蓝牙仍将采用UWB技术,最大速率为480Mbps。 七、RFID 关注指数:★★★ 2007年的RFID技术没有迎来预期中的井喷应用,究其原因,芯片成本较高和市场还没有培育成熟是主要因素,进入2008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增加以及奥运盛会的召开,RFID终于将开始走热,首先以NXP、TI为首的半导体厂商开始力推RFID方案,其次,在终端应用,全球第一零售巨头沃尔玛将在东莞建立工厂生产带有RFID芯片的纸箱,这说明RFID终于在零售业进入实质发展阶段。而三星等公司推出的RFID阅读器芯片则有助于让手机具备可以阅读RFID信息的功能,这将有利于RFID的应用普及。可以预见,从2008开始,RFID技术将开启一个巨大的新兴半导体市场。 八、MEMS技术 关注指数:★★☆ 以加工微米/纳米结构和系统为目的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是微电子技术的微型化革命,它的制造工艺包括:光刻、刻蚀、淀积、外延生长、扩散、离子注入、测试、监测与封装。MEMS将电子系统和外部世界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不仅可以感受运动、光、声、热、磁等自然界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子系统可以认识的电信号,而且还可以通过电子系统控制这些信号,进而发出指令,控制执行部件完成所需要的操作。MEMS曾经被产业赋予厚望,但由于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拖累,MEMS技术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火爆,不过,我们注意到2007年,MEMS器件已经逐步商业化应用,富士通就已经在销售集成了ADI的三轴MEMS加速计的手机,诺基亚也推出了一款具有闪信功能的手机外壳,可以在空中“喷写”信息,并通过倾斜和移动手机来玩动作游戏。Fujitsu的LifeBook Q2010笔记本电脑则选用了Akustica公司的AKU2000 MEMS片上麦克风。Freescale则推出了基于MEMS技术的TPMS方案。2007年,微型传感器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和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MEMS技术的应用热潮即将展开! 九、SoC 设计中的验证技术 关注指数:★★ 继低功耗设计之后,SoC设计中的验证技术已经成为众多EDA巨头关注的技术热点。因为随着SoC上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功能需要被验证。来自市场的实时压力也促使设计者必须找到一种能够执行所须验证的方法,因为实现验证要几乎占去整个芯片设计工作的2/3,验证实际上已经能成为IC设计中继功耗问题后的又一个难题。它也成为加速芯片面市的关键因素!2007年,EDA产业巨头Synopsys、Cadence、Mentor等相继推出提升验证效率的工具,预计2008年,这一难题有实质性改观! 十、可重构技术 关注指数:★☆ 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实时电路可重构(Reconfiguration of circuitry at runtime)技术,由于受到硬件等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逐渐成形并成为研究热点。目前,随着半导体器件功能的日益完善,尤其是可编程器件的迅速发展,这种近乎妄想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商用。2007年,美国国防先进技术研究计划署(Darpa)启动的“多形态计算架构(PCA)”项目,是军方自主式武器装备计划的一部分,其核心就是采用“可重构计算结构”,目前可重构技术主要着眼于汽车电子、信息技术、高性能机器人的应用,未来,随着半导体器件性能提升和价格降低,这一先进技术也将步入消费电子等领域。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在园区建设体系创新上再有新举措,海淀区委常委、海淀区政府副区长于军日前宣布,全国首家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正式在海淀园成立并投入建设和运作,具体项目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平台将面向海淀园区内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电子开放实验室”以及“科技租赁”等创新模式搭建高效率、低成本的科研基础条件共享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包括电子测试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科学仪器设备、专用软件开发平台和引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和网络设备等产品在内的中短期综合使用服务,满足园区内各种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科研、中试、生产各个阶段对于科研条件和研发设备的迫切需求。 科技租赁平台的日常运营运用市场化机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集成”)具体负责。东方集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电子测试仪器综合服务商,在全国建有12个分支机构和技术服务支持中心。随着中关村海淀园科技租赁平台的建立,东方集成将针对园区内企业和技术应用特点,再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针对性增加相关的科技仪器设备库存,支持园区内具备自有知识产权企业的发展,如针对TD-SCDMA的我国自有3G标准的相关测试仪器设备,同时将在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加速器内设置实验室和运营基础设施。 海淀园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拟分三个战略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依托东方集成全球可调用的仪器设备库存以及本地化库存即刻展开面向区内上万家高科技企业的科研仪器设备综合服务,同时在年内设立电子测试开放实验室,无偿向中小型企业提供短期测试和开发试验环境。第二阶段拟由中关村海淀园区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针对园区内符合产业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科技租赁方式来解决科研条件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租赁费用补贴,从而鼓励企业复用和共享公共技术环境和条件,大幅提高区内企业科研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减小企业创业风险,进一步发挥园区创新软环境体系的优势和作用。第三阶段将立足在前两个阶段取得的成果上从量变到质变,在园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以科技租赁平台为核心建立园区内跨行业、跨部门的仪器设备公共技术交流共享大平台,重点解决园区内众多科研设备数据库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使用者信用担保、使用交付和配送以及仪器设备共享流通使用中技术支持和维修维护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在区内关键科研条件和设备跨企业、跨部门进行复用和共享,提高目前大量存量科学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率,提升整个社会投资效益,降低各个企业的风险,完善园区内中小企业发展的软环境。 此次科技租赁平台模式的建立,在全国尚属首次,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和北京海关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业界专家表示,如果说中国电子制造产业从微不足道发展到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是它的第一次革命的话,那么通过电子制程的技术创新实现从“最大”到“最强”的跨越,则很可能是它的第二次革命。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平均年增幅超过24%,到2007年末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5.6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但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只“大”不“强”的事实也一直困扰着产业的发展。日前,第一届中国电子制程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专家就“电子制程”对于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由“大”变“强”,乃至全面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做了深入探讨。 有助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 众所周知,几年前国内手机品牌在迅速崛起,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50%。但是,后来却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其主要原因出在了质量问题上。直到近年来,随着电子制程技术的不断改进,国产手机的质量水平才大为提高,市场又开始重新繁荣起来。同样的问题在国产MP3产品上却没有得到解决,其行业平均翻修率依然高达35%以上,这不仅导致了消费者的极大不满,还因此将整个MP3产业拖进了死胡同。 以上出现的质量事故其实都和同一个问题密切相关——— 电子制造的工艺流程,即“电子制程”。据深圳市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伟明介绍,一只手机里面有2000多个电子元器件,如果没有科学严谨的工艺流程作保证,产品的质量问题就很可能堆积如山。许伟明表示,如果我们将电子产品的制造流程系统化、集成化、标准化和数据化,产品质量和产能都将大大提高。 据赛迪顾问调查报告显示,科学的电子制程方案可将电子产品制造效率平均提高20%,降低生产成本10%,同时还可以避免95%的质量事故的发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罗文强调,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处在成熟期的后期,产业的发展为电子制程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的电子制程行业将保持在20%的增速,到2010年整个市场将达到9890亿元。电子制程行业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事实上,通过制造流程的优化来提高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在国外早有先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业就掀起了一场“制程技术革命”,工业界在进行产品设计的同时,开始强化产品制造流程设计,专设的工艺部门不但对每道工序进行规范,并对每道工序使用的辅助材料和电子工具进行设计,从而开创了有名的“精益制造”。 无独有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李海大学的艾柯卡研究所共同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它综合了各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的优点,能系统全面地满足高效、低成本、高质量、多品种、迅速及时、动态适应、极高柔性的生产管理目标要求。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殿甫表示,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一直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来争夺国际市场,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中国制造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如果现在不在制造流程工艺上进行一场革命,如果不牢牢抓住“电子制程”所能创造的巨大竞争优势,那么“中国制造”的由大变强很可能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王秉科强调,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和产业结构性的矛盾非常突出,从整体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多数处在加工和制造阶段,电子制程技术能够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对提高行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子制程能够提升电子产品的品质,提高我国电子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我国电子制程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非常重要。 推广应用有待加强 正如手机、MP3领域的状况一样,国内电子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普遍令人担忧。有统计表明,目前国内数十万家电子制造企业中采用了科学的电子制程的企业不足5%。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企业主还没有意识到电子制程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生产品质量,从而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国内电子制造产业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地方是中小企业普遍缺席电子制程。在新亚电子制程的数万家企业客户中,像IBM、三星电子、飞利浦、佳能、DELL、诺基亚、伟创力集团、赛意法半导体、长城股份、TCL集团、创维集团、华为、中兴通讯、富士康、联想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竟占了80%以上份额。 富士康科技集团IDPBG事业群HDPG事业次群R&D课长温玉章表示,国内大部分上了一定规模的电子企业都已经开始重视电子制程的改造。但是更多的企业是靠自己摸索,这样做存在一个效率和成本的问题。比方说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1000个难题,如果完全自己摸索就可能犯几千次错误,但如果和经验十分丰富的电子制程服务商合作,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中国电子制程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限制了中国电子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 安捷伦有关人士也认为,中国电子制程技术近年来获得了不小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里面,他们的产品要走向国际,就需要提供国际一流的质量。而国际一流的质量需要国际一流的电子制程技术为之服务,所以中国电子制程技术的发展起源于中国的国际性企业。随着全球化的日趋深入,电子制程技术在中国必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外的8英寸二手生产设备为中国IC制造企业带来了加速发展的契机,但国内企业一定要避免盲目扩充产能。本土设备制造商也应该主动出击,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近年来,全球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产能持续增长。据业内专家透露,2007年全球12英寸生产线产能增长20%,而且在2008年还将维持增长的趋势,DRAM、Flash等产品的生产将由8英寸生产线陆续转至12英寸生产线。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一部分8英寸生产线将面临停产,专家预计有相当数量的8英寸二手生产设备将向中国内地转移。在此大环境之下,中国的IC制造企业能否把握机遇,趁势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扩大产能?而中国的设备制造企业又能否直面海外二手设备的挑战,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 二手设备为IC制造业提供机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IC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的8英寸、12英寸生产线纷纷在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安营扎寨,并且进而在中西部城市落子布局。形成这一格局的原因固然有政策激励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投资者的诱惑。 中芯国际副总裁谢志峰坦言:“从目前的情势看,全球8英寸生产线的整体产能不会再增加了,但发达国家高端企业的8英寸二手生产线可能会向其他地方转移。这些二手线如果转移到中国内地对本土IC制造业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尽管目前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已经前进到45纳米,但基于0.13微米、0.18微米技术的产品依旧有很大的市场空间,8英寸生产线在中国内地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华虹NEC副总裁赖磊平对此表示赞同,他同时也认为,由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企业接手海外旧设备将是有利的,但如果是初创的公司来运营这些二手生产线则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益。 就运营二手生产线而言,现有的企业显然比初创公司更知道该“怎么做”,但“做什么”却是所有有意接手这些二手设备的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高级顾问莫大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储器的生产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技术,在存储器生产领域,12英寸生产线的性价比已经超过8英寸线,因此这些8英寸二手线即便转移到中国,也不可能通过生产存储器赢利,于是中国企业就面临产品定位的问题。“比如茂德在重庆投资建设8英寸生产线,但并不用于生产存储器。茂德专门投入资金收购了一家设计CMOS传感器的Fabless公司,重庆8英寸生产线的产品即定位于此。”莫大康用实例说明选准产品的必要性。 由此可见,尽管海外二手设备的转移对中国IC制造业的确是一个机遇,但本土企业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市场前景和自身实力,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 设备选购应切合企业实际 那么,二手设备是否的确能为资金短缺的本土企业降低成本呢?面对记者的疑问,莫大康表示,那些认为“缺钱就买二手设备”的观点其实是走入了误区。低价格无疑是二手设备最明显的优势,但价格决不是企业选购设备的唯一标准。同样型号的旧设备,由于其使用时间不同,使用状况各异,其价值就会存在差异。所以是否购买二手设备以及选择什么样的二手设备就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决定“买什么”最重要的因素是“做什么”,国外很多大公司也经常购买二手设备,这决不是因为他们资金短缺,而是因为在新产品研发阶段或产业策略不明确的时候,使用二手设备的确能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莫大康告诉本报记者,企业在购买二手设备时还必须考虑自身的维修能力,因为在二手设备出现故障以后,如果请原设备制造厂的工程师来进行维修,其费用是每人每小时100美元-150美元,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因此企业在选购设备的时候必须对设备状况和自身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二手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否能满足芯片制造企业的需求?上海微高精密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建瑞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二手设备经过翻新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其使用寿命;从国外8英寸生产线的情况来看,其使用时间还不算很长;另外,如果将半导体设备降档使用,其实际使用寿命还可能超出它的设计使用寿命。 本土设备制造商直面挑战 海外二手8英寸生产线将为中国集成电路业提供发展的机遇,同时,只要本土芯片制造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慎重选择设备,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风险。然而,对于正处在发展中的本土设备制造商而言,海外二手设备或许是一个不速之客。 针对这个问题,程建瑞的观点让记者耳目一新,他告诉本报记者:“从短期来看,海外二手设备向中国内地转移,会对中国本土的设备制造行业有一定的驱动作用。因为目前本土设备制造企业在8英寸设备领域还涉足较少,内地企业对8英寸设备的使用和用户对工艺需求的理解还不是很深。8英寸二手设备的引入,可以给国内企业提供一个直观的、近距离的感受机会,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他认为,目前国内的设备制造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设备翻新、维修的业务,抓住这个机会积极介入二手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翻新、改造,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开拓出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本土企业研发新设备积累宝贵的经验。“但是从长远来讲,国内企业可能会始终面临跟海外二手设备竞争的局面,这对本土设备制造企业的确是不利的。”程建瑞同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朱贻玮则建议本土设备制造企业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整机,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二手设备的引入必将增大备品备件的需求量,这就给本土厂家带来了新的商机。莫大康则表示二手设备肯定会对国内设备制造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本土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维修服务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减少了初期投资,降低了风险。目前,这样的初创公司在中国内地正在快速成长,这些公司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优秀人才,对我国的IC制造企业而言,不妨将其视为设备维修团队的潜在资源。
全印制电子技术吸引诸多公司蜂拥而至 PCB行业要改变当前由于采用减成法所造成的高材料消耗,高废液量等顽症,全加成法是业界企盼已久的技术,喷墨打印印制电路板技术的出现,梦想有可能成为现实。 常规应用热风整平技术的PCB生产过程一般要很多道工序,而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只需六道左右工序:CAD布图→钻孔→前处理→喷墨印制→固化。 除了工序短以外,还有以下主要优点:不用掩模,十分灵活;几乎无三废;线条精细;可适用于硬板和挠性基体;可用卷到卷生产方式;可能高度自动化;多喷头并行动作可得高生产能力;可用于三维封装;可实现有源和无源等功能件的集成。 同时由于金属纳米材料的低熔点,使得金属线条固化温度有望低至200℃-300℃。报告中提到阻焊剂喷墨打印的例子,用的机器有15个打印头和256喷嘴,打印一块18英寸×24英寸的面积的阻焊剂不到60秒。 如今台式打印机墨液体积已达到皮升,频率可达40000次/秒,打印速度大于35页/分,这类机器价格已大幅下降,所有这些使打印印制电路成为可能。 由于可以喷墨打印各种无机、有机材料,因此各种电子功能结构材料可以通过打印集成于电路板之中。除了电极以外还可打印制作晶体管、电感、电容、电阻、电池等功能组件,从而使印制电子电路可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加工工艺-全印制电子技术,可用于显示器(OLED,e-Paper电致变色)、信号板、RFID(标签及天线)传感器、电脑存储器、光电池等方面。 正由于这种新工艺的优越性和日益接近产业化的背景,由IDTechEX公司举办的国际交流会不断,2007年9月刚在日本东京举办了亚洲全印制电子技术会议。2007年11月12日-15日在美国加州又举行了全印制电子技术大师论坛交流展示会,从会上传来的信息看出,国际上诸多大公司均涉足这个领域,日本的三菱、索尼、德国的BASF、韩国三星都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展示和报告。2008年4月8日-9日又将在德国德累斯顿将举行欧洲全印制电子技术交流会。正是由于这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可使包括印制电路制造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的工艺技术,提供了极为诱人的应用前景,国际跨国公司才会蜂拥而至,这里蕴藏着极大的商机。 我国已着手全印制电子技术研发工作 全印制电子技术由于可提供非常价廉、灵活、一次性电子电路的潜力,这项技术不仅能提升某些传统行业,如PCB行业生产技术水平,而且还有可能开辟一大片新的应用领域和新的市场。国外厂商已经在电子标签、OLED等光电元件上取得了应用,例如首张用印制技术生产可移动彩色显示屏已成功用于15000张情人卡上,这种显示屏每平方厘米的价格可望降到3美分。IDTechEx公司发布信息称,2016年采用全印制电子技术的RFID的世界市场将达百亿美元。 Printed Electronics或Printable Electronics的术语出现仅有几年时间,有人译作印刷电子和可印刷电子技术,有专家建议用全印制电子来描述这一新技术。当然,印制技术不仅是喷墨打印技术,也包括传统的丝网印刷等其他印刷术。 实际上,全印制电子技术是与IT行业的很多分支是密切相关的和交叉的,要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快、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PCB行业中大量采用,还需要在非贵金属纳米导电墨水的制备,高效精密的喷墨打印设备等方面进行大量工作。 据我们了解,我国仅在少数高校,如复旦大学有教授在从事喷墨打印制作导电图形和化学电池的研究外,还没有引起政府领导和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全印制电子技术已不再是实验室的展品,而是即将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我国著名PCB专家姚守仁教授级高工早在2007年初即已呼吁要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中国印制电路协会(CPCA)领导层已开始着手整合高校、研究所、企业的力量组建全印制电子分会,2007年12月初CPCA秘书长王龙基亲临复旦大学与10余位教授、厂长等人员讨论筹建工作,希望在不久将来会对这项工程有实质性的推动。
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揭开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新纪元。1958年德州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成功地开发出全球第一颗集成电路。半个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大大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现在,芯片、微处理器、存储器等集成电路产品,已不再是技术名词,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东西;专业内常用的摩尔定律、晶圆代工线(Foundry)、无制造线集成电路企业(Fabless)、集成器件制造模式(IDM)等已成为社会经济学界日常讨论的内容。当今集成电路技术已进入纳米技术时代,2007年45纳米技术进入量产,按照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2018年前后将达到16纳米。近几年集成电路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系统芯片(SoC)、浸液式光刻和下一代光刻技术、轻晶圆厂模式(Fab-lite)、超级工厂(Megafab)等,反映出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和改革开放后的摸索发展。2000年以来,在庞大的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和国务院18号文件的激励下,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进入高速成长期。从2000年到2007年,集成电路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是同期全球最高的;技术水平提高较快,设计和制造技术从0.35微米提高到90纳米,跃升了四代,65纳米也开始导入生产,设计开发和制造了多类先进集成电路产品;FBP平面凸点式封装和MCP多芯片封装等先进的封装技术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自主开发的8英寸100纳米等离子刻蚀机和大角度离子注入机进入生产线使用。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和LED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国内外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2007年预计将达到1300亿元。 我国半导体产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造装备和技术主要依靠引进,自主核心技术缺少,专利和IP受人制约。其次,国内集成电路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档芯片主要依赖进口。2006年,我国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进口额过千亿美元,高于石油和石油制品进口,进出口贸易逆差达800亿美元。2007年,根据海关1-11月统计,进出口额增长迅速,预计贸易逆差还要扩大。按销售额来说,近几年国产集成电路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到20%。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制造技术和装备的更新换代;如何加速集成电路产品开发创新,提高国产集成电路国内市场占有率,这两个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当前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近几年全国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市场需求旺盛;“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在组织实施,随着“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两个专项的启动实施,将大大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业界已经聚集和成长起来一批企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他们在产业成长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产业和把握市场时要立足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成电路产业是有非常强的全球化特征的产业,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和交流,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协调发展产业链,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途径。 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领域始终充满着巨大的活力和诱人的变化,在严峻的挑战中总是有新的机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了解世界,研究分析国外正在研发的新技术和正在进行的新变革,努力学习国外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的先进经验。这次协会工作人员将案头积累的资料和了解的新情况,经过梳理分析,编写出版《发展和变化中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意欲将这样一个产业的新发展和正在经历的变化描绘出来,提供给大家参考。我以为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也希望,借此报告的出版能在业界引发更多的研究和讨论。
2007年上半年全球电子元器件产业增长缓慢,但下半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也受全球市场影响出现一定回落,但增长水平仍高于全球。西南证券分析师窦昊明预计,2008年全球市场将继续回暖,全年增长7%左右,国内市场增速则有望超过30%。窦昊明认为,2007年电子元器件的走势表现为先强后弱。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 国内数据显示,由于整机行业需求增长速度放缓,元器件行业产量增速下滑较大,收入增速也有所下滑,电子器件和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分别为19.9%和26.9%,但均超过19.8%的行业平均水平。 总体判断,2008年全球电子元器件市场的增幅将远高于2007年,大体在9.1%附近。而2009年则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调整。在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消费者信心下降的预期下,作为外向型产业,国内电子产业将可能面临出口放缓的风险。
欧洲的环保总是走在全世界的前面。比如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与迟迟不肯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美国来比,欧洲的形象显得格外高大。中国也往往向欧洲看齐,如中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欧洲标准。 众所周知,欧盟与电子行业相关的环保法规是欧盟RoHS,即限制某些有害物质使用的指令。该指令已于2006年7月1日生效,目前限制的范围包括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据派睿电子的法律顾问吴军先生介绍,欧盟RoHS所限制的物质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在08年底或09年初有可能列入砷、铍、DEHP和双酚A等。所有制造商必须遵循这个指令,除非他们主动证明在他们的产品中有害物质的使用是不可替代的,或替代品的危害更大。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要想获得豁免非常耗时和困难。而且,欧洲的故事还没有完结。希望打入欧洲市场的电子产品供应商还需要考虑更为苛刻的挪威RoHS,它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是18种,而不是欧盟的6种。因为多数厂商不会为挪威单独生产符合其要求的产品,所以它们往往就按照挪威的标准生产所有销往欧洲的产品。 毫无疑问,环保需要代价。这也许是中国没有完全效仿欧盟的原因。中国RoHS即《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划定的有毒物质范围和欧盟RoHS相同,但实际执行非常谨慎,要考虑替代技术的成熟度和经济上的可行性,采取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自我声明、明确标识,实行后市场管理;第二步是产生重点管理目录,对目录中的产品实行3C认证,进行市场准入管理。据吴军介绍,2008年底也许会象征性推出一个含有一两个产品的目录,但该法规实质性的约束力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显然,环保需要代价。执行RoHS对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会造成一定冲击。例如,无铅焊接需要更高的温度,而高温会对焊点周围的元器件产生影响,因此印刷电路板就需要重新设计来避免这种影响。既然目前中国的RoHS法规没有强制性,多数厂商仍然采用传统器件是很自然的事。 然而,有些器件供应商在中国市场依然要遵循严格的欧盟标准。总部设在英国的小批量、现货分销商派睿电子就是这样。它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所有商品都符合欧盟RoHS。该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王嘉慧女士解释说,派睿这样做表明它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 公司的社会责任概念我们已经不很陌生。我们接触的很多国际公司都会突出强调其作为公民企业对环保、社区以及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如果一个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十分看中,那么具有较高社会责任的公司就会得到回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漠不关心,那么具有高度社会责任的公司有可能会付出惨重代价。 派睿的“绿色”方针其实成本很高。虽然该公司拥有库存量巨大的优势,但也有成本高的劣势。目前派睿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还是从国外采购(该公司有计划加大本地采购力度以降低成本),成本本来就比较高,再加上现货库存的费用、正规公司管理的费用,所以与本土众多小经销商相比,派睿销售的元器件器件单位成本又有增加。在此基础上,全部销售RoHS协从的产品使得其元器件价格更显昂贵。 一般的看法是,中国市场是一个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市场。但因为派睿针对的是小批量订货,也许除价格以外的服务、口碑等更为重要。就目前的情况看,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顺利,已经在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和成都五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因为该公司备有大量现货库存,可以实现翌日到货(从上海发货)或5日内到货(海外配送),所以是一个非常可靠的订货渠道,适合对价格不敏感、对时间和元器件质量敏感的用于开发或试产的小批量订货。 从在中国成立的那天起,作为公益行动的一部分,派睿就在不断宣传RoHS法规知识。该公司建立了一个网站(网址是http://chinarohs.info/)帮助中国的电子行业人士来了解相关的信息。一个外国公司,如此看重中国的无公害事业,把它和自己的成长联系在一起,这与某些国外公司在法治不健全国家爆出“贿赂门”丑闻相比,是非常可贵的。这样的社会良知是否能得到中国社会的认可,也是对中国社会良知的一种检验。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专电 拥有“火眼金睛”也许不再是孙悟空的“专利”。美国科学家正在利用纳米技术,开发一种能拉近并分析远处目标的电子隐形眼镜。 据“科学现场”网站18日报道,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哈维·何近日在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办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宣布,研究人员首次成功 地把一个电路和照明体植入普通隐形眼镜中。 植入隐形眼镜的电路由几毫微米薄的金属制成。1毫微米即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实验中,兔子戴这种眼镜超过20分钟,眼睛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参与研究的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学家巴巴克·帕尔维兹说,尽管刚取得初步成果,但这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潜水员和飞行员能利用这种眼镜确定方向和速度,游戏玩家能在“眼皮底下”打游戏,视力受损者也可能因此“重获视觉”。 “人们或许能发现种种以前无法想象的应用,”帕尔维兹说,“我们的目标是展示这种基础技术,确保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科学家在兔子眼睛上佩戴电子隐形眼镜进行试验 美研发电子隐形眼镜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富士通计划在今春对其业务进行拆分,将其半导体业务剥离,成立一个单独的半导体商务部门。 富士通称,通过分拆半导体业务,可以增强该集团的芯片业务,使公司的芯片业务获得更大的灵活性,提高运营效率。而分拆后的母公司,将一心专注于信息系统服务产品开发。 预计正式分拆行动将在数日内举行。 作为拆分计划的一部分,富士通计划将先进芯片生产业务从东京西部的akiruno迁移到三重县Kuwana地区。 最近以来,多家厂商开始对半导体业务进行整合,其中包括成立联盟,以促进半导体业务在技术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比如东芝公司和NEC电子公司已经决定扩大其半导体合作项目,而索尼公司已出售了其先进的半导体芯片制造部门。 富士通2006年销售收入为5.1万亿日元,其中来自芯片业务的收入为470亿日元,在总收入的比例不到10%。但在2006年,由于竞争对手之间竞争加剧、迫使富士通产品价格一路下调,使整个芯片业务陷入了赤字。 富士通希望通过拆分半导体业务,把它变成一个单独的公司,以增强该部门的赢利能力。 富士通预计2008财年其芯片业务将恢复赢利。 即使拆分、关闭芯片业务后,富士通仍将进行信息系统服务器等半导体产品的综合开发。
对集成电路的预测竞赛正式开始于这周,将会有许多市场研究者发布他们各种各样的预言。 就像往常一样,对2008年的展望,这些专家也会众说纷纭。对于产业来说,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IC市场在经历了相对乏味的2007年后,2008年将会上升,但是今年的投资额预计将降低10%甚至更多。 对于2008年的IC市场增长率的预测满天飞,从6.2%到12%都有。 那么这些预言家的理论,谁对谁错呢?这真的很重要么?无论如何,以下即为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预言: SemicoResearch:12% ICInsights:10% SIA(半导体产业协会):7.7% iSuppli:7.5% VLSIResearch:7.5% Gartner:6.2% 现在来看看坏消息:不要期望明年设备市场兴旺。以下为2008年设备方面的投资预测: ICInsights:-10% iSuppli:-10.6% Gartner:-13.2% 对IC产业上涨最大胆的预言来自SemicoResearch,该公司总裁JimFeldhan认为,经历了“修整”的2007年,2008年看上去是半导体市场扩张的一年,“2008年库存问题将得到控制,低库存会带来稳定的ASPs(平均销售价格)。”他还列举了对2008年产业的几个驱动因素,包括PC到了升级期、美国市场转向数字广播、iPhone的持续设计等。 ICInsights总裁BillMcClean认为,2008年芯片的平均销售价格仅仅会下滑1%,而2007年的下滑速率高达6%。他同时预测2008年的IC市场将增长10%,而这个数字在2007年为5%,2008年IC出货量增长率高达12%,而2007年为11%。谈到IC供应商和整体经济形势,ICInsights列举了2008年值得关注的几个事件:美国总统选举、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Vista系统和美国转向数字电视标准。 VLSIResearchInc和iSuppliCorp公司都认为2008年IC市场将增长7.5%。iSuppli的分析师DaleFord认为,2008年,DRAM市场的增长率为0.2%,处理器为9.8%,模拟器件为7.4%,闪存为18.9%。相比之下,2007年DRAM市场下跌了3.9%,处理器增长了1.9%,模拟器增长了4.7%,闪存增长5.1%。 投资不景气 投资前景则不容乐观,2008年对于晶圆设备制造商是消沉的一年,但情况不会糟到可怕的2001年那个地步。 ICInsights的调查折射出,投资将比2007年下降10%,预计达506亿美元。iSuppli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认为2008年投资下降10.6%。 根据Gartner的调研数据,2007年的投资为591亿美元,相比2006年增长4.9%;而2008年将会出现负增长,下跌13.2%,为513亿美元。 VLSIResearch预测,2008年的IC设备市场投资相比2007年会下降2.8%,将达到619亿美元。
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起步较晚,近几年时间一直高速发展,保持30-50%高速增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设计分会统计2007年年增长只有12%,远低于前几年的快速增长。 2008年相信对于超过500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的大多数将更加艰难,几年来对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连续投资2008年到达收获盘整期,上市的上市,重组的重组,清盘的清盘,一些成功把握市场脉搏的公司会继中星微、珠海炬力、上海展讯后进入资本市场,更多的公司则可能面临被收购甚至清盘的命运。 超过五百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可能比全世界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总和还要多,应当说500家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带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因为中国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大力支持,许多公司的成立源于政府资金的扶植,同样有许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每年都依赖从政府获得资助生存,这类公司在500家中占据了相当比例,相信只要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植依然存在,这类公司还会活得很好,不过由于体制原因,这类公司对产业的作用相对也较弱。 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通过VC投资同样占据较大比重,近几年很多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一般都得到了各种风险投资的大力扶植,像上海展讯就是通过VC的扶植直到NADAQ上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也应当看到虽然海归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却往往缺乏对大陆市场的充分了解,很多公司开发的产品往往在市场上缺乏销路,所谓重组盘整指的主要是这部分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基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即使产生震荡整理,依然难阻未来的高速发展,近几年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公司纷纷在国内成立研究开发中心,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的推进和人才培养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成为集成电路研发基地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从另一个侧面也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不过这类公司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营业收入虽然很难带来较大贡献,但是,对加强整体的竞争力的贡献却是毋庸置疑的。 与VC投资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投资集成电路产业VC一般都会要求有较快的投资回报期,毕竟作为较传统的产业,两三年时间已经足够创业者带领企业走向成功,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中星微、珠海炬力、上海展讯的上市已经带来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成功起步,目前正在酝酿上市的公司也超过十家,像瑞芯微、深圳芯邦等众多公司已经在所处领域取得业界领先的市场地位,不能说不是这些年政府大力扶植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成绩不代表没有缺憾,在肯定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众多的集成电路公司在走向毁灭,公司主导产品没有销路,核心骨干离职,资金链断裂等等都会引起集成电路公司的动荡,与互联网公司相似的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最大的资产是人,人员的动荡对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经营不善的公司被收购反倒是完美的结局,否则投资商往往会人财两空。 不同于电子制造业,集成电路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产品生命周期一般较短,能有3-5年已经非常不错,前几年中国集成电路公司的高速发展建立在一批颇具特色企业的兴起,2007年开始的盘整也意味着公司高速发展之后盘整阶段的到来,如何在一款产品成功后保证公司的长久发展,是每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公司必须要考虑和面对的,一招鲜很难保证公司长久的竞争力,这是一道任何公司都要面对的门槛,也是走向一流集成电路公司必须经历的炼狱。 很多业内人士都预言未来十年华人肯定会出现Intel这一级别的集成电路企业,就目前来看由于台湾企业起步较早,像联发科已经进入世界Fabless的前十,大陆企业目前规模较小,不过基于大陆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基地的优势,相信一定会有企业经历炼狱走向成功,2008年的盘整肯定会带动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也会加速中国本土集成电路巨无霸的产生。
多通道读写磁带技术可以大大地扩展传统磁带数据存储的能力,Imation公司在周五的信息存储行业协会举行的磁带项目季度技术回顾会议上提出了该项技术。 这项新的技术在每英寸传统磁性微粒(Magnetic Particulate,MP)磁带上多达10000个磁道(10ktpi),它使用了低成本的感光材料。 “为了保持向后兼容的能力,设计者通过在录放磁头上使用相同的伺服格式和磁道跨度来将磁带格式一代代保留下来” Imation公司的Subodh Kulkarni在报道中介绍说。“如果不在磁带磁道写入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的低成本感官材料会受到限制。”Kulkarni 是Imation公司的全球商业事务部和研发、制造部门副总裁。 Imation’s Systems Laboratory 的科学家,持有六项专利的Denis Langlois,在信息存储行业协会会议上递交了论文,并指出这项新技术建立在基于增幅的伺服系统上,除了有可以录放的多层磁阻阵列,还可以连接磁带上的磁道和薄薄的感光片记录头。 Imation公司,在数据存储方面的磁技术、光存储技术、闪存和可移动硬盘技术方面有着很长的历史,该公司称,新技术在传统LTO-4磁带上有存储1.6Tbytes数据容量的能力。 在该公司为其存储方面的专业技术进行推广之际,该公司同时在本周的消费电子展上展开进军消费电子市场的运动。 该公司表示它计划从传统的计算机磁带供应商的角色向消费电子提高商转换。 在CES上,它推出了其数字图象框架,DVD播放器和其他最近收购的Memorex division旗下的消费电子产品。
热门“关键词”曾经是搜索引擎的专业术语――根据检索量、点击量的准则,对所有检索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即为热门关键词。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热门关键词已经成为热点的代名词,回眸2007年,半导体产业有哪些热门“关键词”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 iphone 关键词详解: iphone:惊艳2007年 2007年里最轰动业界的电子产品是什么?iPhone当之无愧!早在上市之前,iPhone就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和猜测,苹果公司惯用的半遮半掩的宣传手法更是将这种猜测推像了顶点。苹果公司凭借iPod在便携播放领域的巨大优势首次进军手机领域,人们迫不及待的推断这款新产品所拥有的功能、形状,甚至上市日期也成为猜测的焦点。 随着苹果公司很简单的关于iPhone的广告“Coming June 29”的出现,一切谜底就在那一天揭晓了。有些苹果迷为了在第一时间能买到一部iPhone,不惜带着帐篷提前一二天就在苹果专卖店外面安寨搭营、风雨无阻的排队等候,在现在产品供应如此丰富的社会里,这样子去等待买一个产品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但苹果公司的魅力就是如此的让人着迷和疯狂! iPhone看起来更像一件艺术品,最让人惊艳的是它的全触摸屏设计,没有任何的按钮。这这一大胆创新使无数的手机公司纷纷模仿,推出大屏幕的手机产品,尽管触摸屏在老早以前就在手机里应用了,但似乎到这时候才引起重视。除了电话功能之外,iPhone还可以当作是一部超级豪华版的iPod来听音乐,也可以当做一个掌上电脑来上网冲浪、浏览图片等。 第一个星期的销售量就突破了50万,iPhone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同时苹果公司的iPhone在一个国家只指定在一个移动运营商捆绑出售的,这样苹果公司还能从移动运营商那里收取提成,这在以前也是绝无仅有的。iPhone这样的产品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在08年,我们希望市场上不只是出现很多“类iPhone”的产品出现,而是有更多的创新“iPhone”被设计出来! 二、 绿色设计 关键词详解: 绿色设计,永恒的主题! 2007年3月1日,号称中国RoHS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7月1日欧盟RoHS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正式生效后的本土环保条例,有关“绿色设计”的话题甚嚣尘上,再次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制造业的关注的焦点。 当RoHS计划刚刚在制定时,似乎对采用高科技的OEM设备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事实已被证明并非如此。印刷电路板(PCB)上来自焊料的非常少量的铅成为了问题,而且半导体芯片内部的更加微量的铅也成为了问题。那些时刻准备转向下一代技术的半导体供应商迅速对非RoHS元件发出停产通知。 现在看来,解决的途径非常简单,要么制造停产前购买的非RoHS芯片,并一个一个器件地来对付有关认证;要么用符合要求和有可能更强性能的元件进行“绿色设计”。两种方法在成本、风险和潜在利益方面是不言而喻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及时进行“绿色设计”将是OEM厂商最明智的选择。 符合环保标准将贯穿设计过程中的多个重要环节,在概念、开发、原型、样产以及量产的各个阶段,设计者必须时刻进行相关检测。为了减少风险,工程师需要在概念阶段就列出符合性数据。与传统设计流程不同的是,新的设计流程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在寻找符合条件的绿色元器件库方面,需要得到供应商的支持;在证明符合有关指令方面,需要得到认证机构的支持;在产品的可制造性方面,需要得到制造商的支持。这些都是设计工程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在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后,设计者还必须把所设计产品的需求反映到设计参数中去。除了综合考虑产品的外形、装配、功能、成本和可销售性,器件的尺寸、性能、电气参数和功能,现在还必须增加有关环境兼容性方面的新要求。 2007年,“绿色设计”已然成为全球电子设计最为热门的词汇之一;2008年,它将不再仅仅作为业界的口号而存在,更多的OEM以及电子系统设计厂商蜂拥而至,势必会将“绿色设计”进行到底! 三、 “手雷门” 关键词详解: 手机变“手雷”,谁该为安全事故埋单? 或许2006年的笔记本电脑电池爆炸事件还不足以引起所有人的重视,而2007年的手机电池爆炸事件却“不折不扣”的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恐慌。毕竟,手机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它的安全性能,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让我们来看看2007年手机爆炸事故的“回放”吧: 6月,甘肃一名电焊工在工作时因摩托罗拉手机爆炸导致死亡;8月,诺基亚在全球范围内召回4600万手机电池,这些电池在充电时可能由于短路而产生过热现象,并导致电池变形。此后,诺基亚手机又相继曝出多起电池爆炸事件,并致用户受伤;11月底,韩国一男子被怀疑因LG手机电池爆炸而丧生,尽管最后证实死因是出于车祸,但仍让人胆战心惊。此外,三星、长虹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均发生了手机电池爆炸事件。 事实上,让手机变“手雷”的罪魁祸首是手机电池。虽说保证电池安全性能本是电池生产厂商的职责,但是作为使用手机电池的手机供应商,对产品进行危险预估、质量监控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到目前为止,“手雷门”事故原因已经查实:与笔记本电脑电池爆炸事故一样,短路、过热是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该如何“善后”?相信2008年,电池厂商、手机厂商以及相关质检机构都有许多功课要做。 四、 65nm 关键词详解: CPU、FPGA、存储器当先锋,65nm应用爆发 摩尔定律预示着半导体工艺节点不断进步,90nm宣布半导体进入纳米时代,而2007年则是65nm芯片集中爆发的年份,在PC领域,英特尔和AMD的65nm CPU已经全面进入主流市场,其双核65nm CPU芯片更是大行其道,在后续跟进的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采用65nm工艺的产品正逐渐进入我们的设计。 经过持续的工艺技术积累,台积电和联电等晶圆代工厂的65nm工艺在2007年已经相当成熟,广大无晶圆和轻晶圆厂商也就顺理成章的步入了65nm产品线。除开CPU,率先进入65nm工艺节点的就要数FPGA和存储器了。年中赛灵思和Altera公司的一系列65nm FPGA产品相继宣布量产,在各个应用领域掀起突破。赛灵思的Virtex-5系列一推出便瞄准了高速率串行通信等应用,并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FPGA向65nm工艺转移体现了摩尔定律对密度和性能的预测,在ASIC日益受到交货时间短、批量小等压力的今天,低功耗、低成本FPGA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另一个集中爆发的领域是存储器,存储器受到功耗和尺寸两方面的严格限制,进入65nm也成为必然的市场需求。 在多媒体处理器、手机基带芯片等领域,不少半导体厂商已经推出了65nm产品,虽然并没有大规模铺开,但其功耗、尺寸和性能优势已经凸显,随着成本的下降,大规模应用只是时间问题。 五、 45nm 关键词详解: 45nm点燃新一轮工艺竞赛 随着英特尔在2007年11月11日发布首款采用high-k工艺的45nm Yorkfield核心的Core 2 Extreme QX9650处理器量产,2007年关于45nm的热论也就宣布告一段落。摩尔定律似乎还在起作用,半导体工艺技术面临的考验则更加严峻起来。 45nm节点被称为IC设计的分水岭,在这一节点,半导体材料特性、光刻技术已经接近极限, EDA工具也要面临更高层次抽象、创新平台、DFM、多电源域等诸多新挑战。英特尔一直走在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前端,早在2007年初英特尔就披露了其45纳米工艺技术细节,新工艺将采用high-k材料制作晶体管闸极电介质,晶体管闸极电极也将采用全新的金属材料组合来制作。各大半导体代工厂商也正在积极进行54nm的工艺开发和产品试制,台积电的45nm产品已经于近日量产,其中高通公司日前已经宣布使用台积电45nm工艺技术制造的3G芯片完成首次呼叫,台积电还计划在2008年推出45nm嵌入式存储器、通用高性能产品以及RF派生产品。台联电以及IBM技术联盟同样参与45nm竞赛,作为TSMC在45nm工艺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台联电以及IBM技术联盟与TSMC之间并没有太大差距。 45nm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代工客户接纳45nm的速度。事实上,对IC制造而言,仅IC设计一项的成本就在2,000到5,000万美元之间。考虑到光掩膜成本,90nm节点的“一套掩膜组”所需的费用在50到80万美元,65nm节点则需150万美元。在45nm,光掩膜成本要比65nm高出一倍。45nm才刚刚起步,后续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六、 变形金刚 关键词详解: 变形金刚:窥视蕴藏的技术与商机 07年度大热门电影《变形金刚》确实引发我们不少思考。汇聚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反映最具想象力的未来科技,简直就是对后现代世界的全面反映。对于处在电子行业的我们来说,看到的则是更加实实在在的技术。 是什么造就了这部成功的电影?除去故事情节和商业运作的因素,如果没有成熟的3D软件设计和全球范围的同步上映,就没有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和一浪高过一浪的观看热潮。3D设计软件不仅仅可以完成电脑动画制作,也是先进电子产品公司的创新热点之一。苹果以工业设计独占鳌头的创新之路已经为后来者提了醒:不要小看工业设计,这才是体现人类智慧的地方。汤姆逊也借着这一影片展现了自己的实力:通过旗下Technicolor数字影院业务,汤姆逊成为了世界上首家通过卫星将一部电影在美国与全球影院实现同步上映的公司。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最直接的印象就是一些能够随心所欲变化的机器人。机器人玩具市场的热潮就由此而起——这就是商机。当然,这其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不可忽视。这一技术融合电子学、机械学、计算机和控制工程等多领域知识,影片中有关节的机器手和自行驾驶的汽车,都折射出当今最为引人注目的应用。 七、 Wimax 关键词详解: Wimax:守得云开见月明 “Wimax被列为全球3G标准”是2007年业内的一件大事。WiMax去年10月成为IMT-2000家族的一名正式成员,与WCDMA、CDMA2000以及我国的TD-SCDMA并列,成为全球第四大3G标准。世界无线通讯大会上,最终议定分配给WiMAX的全球性统一无线电频段:2.3~2.4GHz和3.4~3.6GHz频段都被划分为IMT无线电频率波段。 Wimax被列为全球3G标准被论为“是IT与CT融合成大的ICT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对于Wimax成为3G标准,爱立信、高通等WCDMA和CDMA2000阵营的核心利益代表者自然持反对意见,而由于Wimax同TD-SCDMA一样均使用了TDD技术,如果WiMax成为3G技术,在频谱资源方面就会对TD-SCDMA构成冲击,所以中国方面也持反对意见。然而Wimax已然成为3G标准,随着而来的市场的竞争,频谱的竞争,TD-SCDMA又将如何面对?我们拭目以待。 与此同时,Wimax技术的商用步伐一刻也没有变缓,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最近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将有大量WiMAX用户:到2012年将有9,500万以上使用CPE设备,几乎有2亿使用移动设备。作为先商用继而被批准成为标准的Wimax,未来必将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八、 4G 关键词详解: 3G尚未上马,4G甚嚣尘上 由于对3G的表现失望,2007年,产业热论的话题变成了4G,什么是4G?虽然无线4G技术的官方定义还需要到2008/2009年ITU才能发布,但各种技术和标准已然甚嚣尘上。有人认为LTE、UWB就是4G,有人称4G应该是3G与WLAN的结合体,还有人拿WiMax来说事…… 4G最终意味着它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就目前的无线技术发展来看,业界尚未有对此明确的认识。 当前,全球占统治地位的移动通信技术是GSM/EDGE和HSPA、EV-DO手机,有人估计4G技术很有可能在2010-2012年中期开始进入市场,到2012年占主导地位。现在讨论4G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谁来为4G的巨大投资埋单?现在提出4G是否真的有意义? 展望4G发展前景,我们仍受制于各式各样的标准和技术,不论是爱立信支持的LTE、高通偏好的UWB还是英特尔青睐的WiMax,在ITU没有正式公布4G定义之前都不能称之为4G。在市场没有准备好之前,还是脚踏实地,多点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吧! 九、 黑手机 关键词详解: 黑手机:讨论黑不黑没有意义,走上“漂白”之路才是正道 2007年10月,国务院宣布取消手机生产核准制(俗称手机牌照制度),和这个事件直接有关系的是中国从此不再有“黑手机”之说了,不过,曾经在国内市场傲视群雄的黑手机毕竟在中国手机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也促使很多根正苗红的手机商反思自己的设计策略,促使系统厂商思索如何提升设计能力,也让很多外国厂商重新思索了产业合作的策略,从这点来所,黑手机并非带来的全是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手机制造商而言与其抱怨黑手机的冲击,不如练好内功,做好研发;而对于OEM商而言,在资金壮大拥有研发实力之后,开发品牌手机才是日后要走的正道。 十、 WII 关键词详解: Wii:走“平民化”路线稳居游戏机市场老大宝座 2007年,游戏机领域是Wii独霸天下,Wii是任天堂在06年12月2日推出的新一代视频游戏机,采用三轴动作信号处理技术,通过控制器的动作感应就能直接操控游戏,屏幕上的动作都非常逼真,使玩家身临其境,带来真正的互动游戏体验。所以这款游戏集不仅深受主流游戏玩家的青睐,还受到了女性、年龄较大的人群和小孩子等新用户的欢迎。甚至有些消费者将Wii专门买回来,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能在室内锻炼身体的一种好方法。 07年的视频游戏机市场Wii、索尼的PS3和微软的Xbox 360三国争雄,硝烟弥漫。但Wii凭借低廉的价格、简单容易上手的操作方式和非常丰富的游戏内容取得了巨大成功,销售量远远高于PS3和Xbox 360,长期居于销售量的冠军宝座。正如任天堂美国公司总裁ReggieFils-Aime所说,他们能获得如此巨大成功,走平民化的低价策略和易操作性功不可没,相比而言,微软的Xbox 360和索尼的PS3却是走高端游戏机路线,把自己封在“箱子”里面,远离了消费者。 Wii是如此的受消费者青睐,以至于在去年的很多时候都是供不应求,“很多消费者哪怕是无数次在零售店门前排过长队,也还是一无所获”。08年Wii的当务之急是要适当提高产能,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同时由于现在的Wii控制器都只对应专门的一个游戏,比如说玩网球需要用到这个控制器,但玩棒球的时候却只能换到另外的专门的控制器。如果任天堂能研制出适用各种游戏的“万能”控制器,那就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