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国媒体28日的报道,海力士(HYnix)与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合资兴建的江苏无锡半导体厂,将在明年4月着手量产。 韩国业界相关人员27日指出,据传海力士最快将在明年第一季底,最迟将在明年第二季初启用无锡厂。无锡厂将以生产DRAM为主,NAND型闪存则将视市场需求弹性生产。 无锡厂区达16万平方米,海力士计划投入2兆韩元以上兴建一座八吋晶圆厂与一座12吋晶圆厂。明年4月将启用的为8吋晶圆厂,将采用90纳米制程月产4万片(以八吋为基准)DRAM。
昨天,中科院计算所向外界宣布将推出“凤芯2号”芯片,以应对MPEG标准(目前国际通行的图像通信压缩标准)所带来的专利危机。目前,后者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DVD、IPTV、数字机顶盒等行业。 “凤芯2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视音频编解码芯片,同时支持AVS 及H.264 中外两大IPTV标准。该标准一旦推行,可顺利解决数字电视视音解码系列产品短缺的问题,并可节省大量因使用MPEG标准所花费的专利费用。 意在IPTV 据了解,“凤芯2号”的研发投入超过数千万元人民币,它的推出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AVS标准芯片支持匮乏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包括AVS、MPEG4 及H.264三种,其中AVS为我国自主研发。 负责“凤芯2号”产业化的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总经理徐敏亮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凤芯2号”将主要用于IPTV和IP机顶盒领域。“目前,已经有数家宁波企业使用了该芯片,并将推出产品。”徐敏亮告诉记者。 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攀建平指出,MPEG从中国收走了大量专利费,最高的时候,一台DVD就达到19美元,而数字电视时代到来以后,这部分专利费会更高,将直接影响我国产业发展。 目前IPTV已成为广大厂商争夺的市场,而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则是IPTV系列标准中的核心部分。 产业链格局初现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AVS标准已经研发了三年,前一年半主要是在中科院计算所进行研发,后来才转到中科院计算所的下属分支机构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进行产业化,并得到宁波市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攀建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已经有包括微软、海尔等100多家中外厂商参与到AVS产业链中,并希望在今年成为国家标准。 攀建平告诉记者,AVS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开放的标准,“凤芯2号”将按国际规范操作专利池,国内外的任何企业都可以参加,但无论这些企业拿进来多少专利,以后的总授权费用都控制在1元人民币之内。 “这样可以避免无线安全标准WAPI推行不畅的情况。”他说。 对于以后的发展,攀建平称,“凤芯2号”将走类似曙光、龙芯公司这样的方向,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将公司孵化出来,进行产业化运作。
昨天,标准拥有者——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阜国”)总裁郝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就与NME合作之事,北京阜国今日将召开说明会,对外公布具体事宜。 北京阜国重要股东之一——江苏新科电子集团公司销售中心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樊文建称,包括新科在内的北京阜国数名大股东代表和北京阜国目前管理层今日都会参加说明会。 同时,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600637.SH,下称“广电信息”)投资管理部负责人赵先生和中国电子技术集团公司某负责人也都表示知晓此事,但拒绝透露进一步信息。二者分别是北京阜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 另一方面,包括公司第三大股东——北京火马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不少股东却表示,目前对此仍旧不知情。 “此次股权转让一定会成功,因为超过半数股权的大股东都同意了,其他小股东如果不同意也无效,不过,其他小股东可以拥有优先认股权”。樊文建说。 有人士指出,尽管北京阜国69.09%的股权为NME公司持有,但北京阜国同时对NME公司持股40%,加上北京阜国股权结构中剩下的29.91%股权,相当于中国企业持有北京阜国57.55%股权。“控股方其实仍然为中国14家企业。” “无论如何,NME都是北京阜国第一大股东”,向记者报料的知情人士认为,北京阜国曾从原国家经贸委获得过123.5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支持,“所以,出让股权的决策不是单独企业自身的事情”。
中国第三大芯片设计厂商珠海炬力本周三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上市交易首日股价报收于8美元,同首次公开招股(IPO)发行价持平。 珠海炬力的IPO承销商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上市交易代码为“ACTS”。珠海炬力通过IPO共发售9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其中600万股来自于珠海炬力公司,300万股来自于现有股东;股票发行价为8美元,处于指导价8美元到9美元的下限,低于最初确定的IPO发行价9.5美元到11.5美元。 珠海炬力通过IPO共融资7200万美元。今年前九个月,珠海炬力的净利润为537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985万美元。珠海炬力是今年第二家赴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公司,其上市轨迹同中星微类似。本月初,中星微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同样低于最初确定的价格区间,而且上市交易首日就跌破发行价。 在吸引投资者方面,珠海炬力和中星微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障碍。中星微此前披露公司存在着无法迅速解决的会计问题,而珠海炬力则面临着美国竞争对手Sigmatel公司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珠海炬力CEO叶南宏本周三表示,他并不认为同Sigmatel公司的法律纠纷导致投资者对珠海炬力失去兴趣,由于具有低成本和高利润率的优势,中国芯片厂商最终将获得美国投资者的青睐。他说:“当投资者看到我们高利润率和低成本时,他们将感到震惊。”
PMC-Sierra公司今天宣布,该公司已与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KKR)和Silver Lake Partners签署最终协议,以4.25亿美元左右现金收购安捷伦科技的存储半导体业务。该存储半导体业务是安捷伦科技半导体产品事业部(SPG)的一部分,KKR和Silver Lake Partners目前正处于对其的收购当中。 收购此项业务将极大加强PMC-Sierra在存储半导体市场的地位,并将使其成为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企业存储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安捷伦的存储半导体业务在光纤通道协议控制器领域长期处于技术领先,例如其Tachyon产品线、正在开发的下一代可支持光纤通道与SAS/SATA/iSCSI存储系统的多协议控制器,以及其它存储相关产品。交易完成后,此项收购将有望立刻为PMC-Sierra带来实际增长。 PMC-Sierra收购的业务目前属于安捷伦半导体事业部的I/O解决方案部门,约有240名员工,在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Roseville及新加坡拥有设计中心。PMC的收购有望在2006年1月最终完成,紧随较早前宣布的KKR和Silver Lake Partners收购安捷伦SPG交易预期结束时间2005年12月1日之后。
北京阜国果真将公司控股权出卖给NME,则意味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国家高清推荐标准EVD被英国公司持有,而对此,北京阜国各股东都表示不知情 本报记者 梁振鹏 发自北京 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唯一国家高清推荐标准,EVD标准所有权即将由外国人买走? 昨日(11月29日),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报料:EVD标准的拥有者——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阜国”)已经相当低调地与英国国际数字存储领域巨头N e w M e d i u m E n t e r p r i s e s(下称“NME”)签署“股权交换协议”。 根据该协议,NME将通过公司约40%的股权及850万美元资金换取北京阜国69.09%的股权。 随后,记者从网址为“www.nmeinc.com”的NME 公司英文网站上核实了此协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阜国副总裁李海也对此予以确认,公司总裁郝杰则表示另有隐情。而令人费解的是,北京阜国各股东方都称对此并不知情。 今年2月23日,在与中国另外两大红光高清标准——HDV、HVD激烈争斗两年之后,简称EVD的《高密度激光视盘系统技术规范》被信息产业部颁布为中国电子行业推荐性标准。 EVD被英国人买走? NME透露出的信息对此笔交易言之凿凿。 公司网站公布的交易细节显示,交易完成后,NME将与北京阜国成立合资公司——NME-World。此后,合资公司将于明年年初,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预计筹资1000万美元。 据悉,公司已经敲定纽约地区投资银行Spencer Clarke 来负责公司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上市工作。 NME同时认为,两公司交换股权能够强化各自技术实力,从而在2006年前推出更多的红光高清晰度设备与显示器。NME称,交易完成后,将会把其拥有的高清晰度技术与EVD标准合二为一。 就此,李海也进一步介绍称,与NME的合作将大大增强EVD标准的技术性能。 他表示,采用NME光盘存储技术的EVD光盘不仅在播放时间上会明显加长,在对比度、色彩还原精确度、亮度等方面都会得到改善。 北京阜国研发部一位负责人也透露,这种情况下,急于在光盘容量上寻求突破的EVD一直都在寻求与国际存储巨头之间的合作。 而与李海的态度迥异,北京阜国总裁郝杰却对“股权交换协议”矢口否认。 他解释称,NME今后只是拥有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 NME -W orld 的69.09%的股权,而不是拥有北京阜国这么多的股权。“应该是NME网站上写错了,才导致大家的误解。”他说。 股东不知情 “北京阜国任何经营管理者都没有提前通知我,如果没有股东们的签字同意,北京阜国只要敢和NME公司开展股权交换,那就违反了中国公司法。” 北京阜国第三大股东——北京火马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为民从记者处获悉“股权交换”一事后,显得非常气愤。任为民的另外一个身份是HDV标准拥有者——北京凯诚高清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阜国拥有14家股东,它们分别是上广电公司、中国电子技术集团公司、北京火马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新科公司、夏新公司、金正公司、步步高公司、熊猫公司、先科公司、中国电子技术集团公司等。其中,前3者分别是北京阜国的第一、第二、第三大股东。 记者对上广电、新科等其他股东进行采访时,这些公司的负责人都表示北京阜国没有向他们通知此事。 李海就此解释称,目前只是签署了协议,还没有正式实施,“北京阜国经营者会就此与股东们多方面协商。” 北京阜国卖身救急? “此举可以有效解决北京阜国目前‘资金急缺’的困境。” 向记者报料的知情人士认为,北京阜国之所以签下此笔交易,是为了缓解目前公司面临的资金困境。“如果再不筹集到充足资金,EVD标准根本已经无力推广下去。”该知情人士如是担心。 一直以来,EVD都面临与国内另外两大高清标准——HDV、HVD的激烈竞争,而获得推荐标准资格后,EVD标准也并没有在市场上顺利普及,“目前也仅新科和上广电在做EVD碟机”。另一方面,日本两大蓝光高清标准对EVD更是个巨大的威胁,比如,夏新与长虹就在不久前转投到了东芝HD-DVD阵营。 而通过出卖公司控股权,北京阜国可以先从NME拿到850万美元现金,再通过计划中的上市融资,筹到1000万美元。 李海则解释称,与NME的交易除了有技术互补方面的考虑外,还可以加速EVD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他认为,由于很多国际化大公司都为国际资本共同拥有,北京阜国也致力于将EVD推广为国际通行高清标准,“与NME合作将会使得这一进程大大加快”。
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硅材料是半导体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材料。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建立在占半导体材料95%的硅材料基础上的。随着近几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地位的日益凸现,国内半导体产业水涨船高,实现了高速发展。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半导体硅材料行业(主要指多晶硅和单晶硅)在下游市场的驱动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国内硅材料产业整体水平低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多晶硅产量不足世界总产量的0.4% 多晶硅是生产单晶硅的原料。目前中国多晶硅产量不到世界总量的0.4%,而中国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因此所需多晶硅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先进的生产技术由美、日、德等国所垄断,目前世界生产多晶硅最先进的国家是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其产量的总和占世界多晶硅总产量的90%以上。 目前国内年需多晶硅1000余吨,而现有生产能力仅100吨左右,规模太小,工艺落后,市场缺口很大,每年都花去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主要市场,多晶硅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国家为此专门将多晶硅材料列入当前重点鼓励发展和重点鼓励外商投资发展的产业、产品,全力扶持硅材料工业发展。2004年中国半导体用多晶硅的需求量为1017.2吨,增长率为19.2%。 中国多晶硅工业虽起步不晚,但发展缓慢。生产、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生产规模小,物耗、能耗高,产品成本高,质量难以保证,和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再加上生产的电耗与物耗普遍高于国际标准,这使得中国的多晶硅厂家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国内多晶硅生产厂家的数量不断减少,现在国内仅有四川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河南洛阳单晶硅厂两家企业能够生产多晶硅及直拉单晶硅和小直径区熔单晶硅。2004年中国多晶硅的产量为105吨。 中国多晶硅的生产方法,前几年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西门子法,最近采用中国自己改良的技术与引进俄罗斯的多晶硅生产技术相结合。例如四川省在峨嵋半导体材料厂的基础上拟投资11.92亿元,引进消化吸收俄罗斯多晶硅技术,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即便如此,中国多晶硅的生产仍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随着芯片产业迅猛发展,缺口将越来越大。为满足国内外多晶硅市场的要求,适应芯片产业发展的需求,引进世界一流技术,发展中国多晶硅产业,已成为国内IC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单晶硅产量稳步增长 单晶硅是半导体器件生产的关键性基材。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拥有已投产的12英寸生产线1条,8英寸生产线9条,6英寸生产线6条。2004年中国IC制造业实现了超高速增长,在下游市场的拉动下,2004年单晶硅棒的市场需求量为2811.5吨,增长率高达178.5%。同时抛光硅片的市场需求量达到了68198.3万平方英寸,实现了133.5%的增长。市场对6英寸和8英寸硅片的需求增长非常强劲,成为抛光硅片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近年来,中国单晶硅产量明显稳步增长,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国际上对低档和廉价硅材料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是近年来中国各方面发展迅速,各类信息家电和通信产品需求旺盛,因此半导体器件和硅材料的市场需求量都很大。为了满足这种巨大的需求,国内外厂家纷纷在中国建立和准备建立晶片及IC生产线。北京拟在最近的10年建设20座0.25微米以下的8英寸IC加工生产线;上海将在未来15年内投资700亿-750亿元建设10条以上高水平的IC生产线;另外,浙江和深圳也都在积极筹备半导体产业基地。在硅单晶拉制和硅片加工方面,我国建立了直径100mm-150mm的硅片生产线。目前世界硅片的主流产品是直径200mm-300mm,中国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中国的有研硅股和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有200mm直拉硅单晶的生产能力,浙大海纳在宁波投资建立了200mm直拉硅单晶生产厂。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2003年中国半导体用单晶硅的产量是495吨,2004年的产量为590吨。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对抛光硅片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抛光硅片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国内8英寸生产线用硅片几乎全部进口,大部分的6英寸硅片也需要进口。单晶硅产业的发展依靠国外的事实不能长期下去,为了改变这样的境地,国内企业应走"产、学、研"之路,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因为国内很多的技术成果掌握在科研单位里,通过将这些技术成果产业化,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获得客户认可,进而切入国内6英寸和8英寸材料市场,改变依靠从国外进口硅片的现状。
新浪科技讯 11月3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凤芯2号芯片今日下午在中科院计算所开放日活动现场正式对外发布,新浪科技进行独家现场直播,凤芯2号芯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视音频编解码芯片,同时支持AVS及H.264中外两大IPTV标准。 凤芯2号芯片是基于凤芯1号芯片开发而成,内嵌龙芯32bitCPU主控解码全过程。凤芯2号验证芯片采用了自主研究的多标准可配置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完全兼容AVS1.0、H.264/AVC main profile标准。 凤芯2号FPGA验证系统 业内人士认为,凤芯2号的问世将能够弥补国产AVS标准支持芯片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将加剧包括MPEG4、H.264等在内的三大视音频编解码标准的竞争。 AVS第一款芯片 在凤芯发布现场,中科院计算所宣布,国产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将向公众免费开放IP核,据悉,此次AVS开放的IP核支持AVS高清解码,包括SDRAM Controller等模块,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任何厂商都可以基于此开放IP核研发芯片,乃至DVD、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
【赛迪网讯】11月30日消息 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时称,5年内对IT专业人士的需求将下降40%左右。 据Gartner的分析师们称,企业将越来越看重那些“IT多面手”,这些雇员不仅要拥有IT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在处理各种不同的工作时透露出一定的商业敏感性。 “今天IT专业人士的长期价值将取决于他们对垂直行业和跨行业流程的理解和操控程度,”Gartner的一位分析师说。 据Gartner称,将笔记本电脑的所有权由公司转向员工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至2008年,10%的公司将采取经济补贴的政策来管理对员工拥有的电脑的使用。 此外,Gartner还预计,投入到适应管理规定上的开支增长速度将以两倍于IT开支增长速度。 为了适应美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的管理规定,企业或许将被迫从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IT预算中抽出一部分资金。Gartner警告称,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是,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一些计划——如对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所能得到的资源将大为减少。
2005年11月30日,国家AVS工作组长高文向新浪科技表示,“中央电视台用MPEG2无可厚非”。针对此前媒体对中央电视台使用国外的MPEG2标准而未使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VS的质疑,高文在2005国际计算机创新大会上向新浪科技作出如上表态。 高文称,MPEG2已经是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标准,经历了多年考验,已经非常成熟。尽管MPEG2的压缩性能不如AVS,但是AVS是新出的标准,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在一些方面仍然不是很成熟。” 高文同时表示,MPEG2是上一代标准,而AVS是下一代标准,如果现在使用MPEG2,将来升级换代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张小姐,城市白领,高薪阶层,一天忙下来,大脑内存被工作占得满满的,而生活记忆等于零,经常在霓虹灿烂的回家路上抽空想一想晚饭要吃什么。这个时候,她通常会借助手机来与家中的冰箱相连接,并由此确认冰箱中还有什么食物,而什么食物已经吃光需要重新添置。这不,今天晚上,她就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制作印尼虾仁炒饭中必须的虾仁家里已经没有了,正好路边有家超市,她便一头钻了进去。 张小姐并不是一个擅长厨艺的人,但是她可以借助冰箱门上显示的联网菜单来为自己制定最科学和健康的食谱——哪种食物的脂肪含量高,哪种肉类适合制作什么样的菜肴,都可以清晰地从菜单中显示出来。对于像张小姐这样的城市上班族来说这一切是再方便不过了。 11月16日,一系列类似的数字家庭生活场景在2005年中国泛网论坛上由拥有“MCU世界第一”美誉的瑞萨科技等厂商模拟展出。由瑞萨科技生产的μ-芯片在此次论坛上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它是由日立制作所开发的无线标识用超小型非接触式IC芯片,其大小为400μm×400μm,该芯片早在生产阶段就被注入了128位的只读数据。一片小小的看似灰尘大小的μ-芯片,成就了家庭网络化革命。 继“泛网”概念提出以来,此次泛网论坛的主题聚焦于数字家庭,从概念到应用,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泛网时代数字家庭的美好蓝图。 数字家庭脱颖而出,打造未来泛网先锋 家庭联网、信息共享,每一种家电都可以由此变得更加人性化,成为家庭生活中与人互动起来的元素:在未来家庭,基于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将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无线产品将在未来家庭中成为首选,出于隐藏主机、简化和美观家庭空间的目的,家庭中交互式的显示设备将会采用压缩形式,这一切将在实现泛网应用的过程中,推动数字家庭的脱颖而出。 因此,在泛网概念的推广中,数字家庭成为整个产业链中最先实现突破的一个环节。据CCID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数字家庭市场存在着150亿元以上的新生规模,预计在5年内将达到800万的人均规模,在2007年将达到168亿元的数字家庭市场价值,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超过300亿。以上数据展示给人们一个潜力巨大的未来数字家庭市场。 然而,在国内目前的数字家庭市场中,除了语音、数据、视频等方面涉及到一些初步应用外,几乎没有真正的基于泛网概念的数字家庭应用。而制约数字家庭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所在,也正是泛网理念从概念到应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首先,标准的融合与统一,关系到解决网络基础架构,及产品设备之间的互相兼容与互联互通;其次,泛网产业的深入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基础运营环境,该产业链上的众多环节都需要树立起相互开放的姿态,以打造健康、更具营运价值的产业链结构;第三,厂商将通过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延伸产业链上的企业价值。其中,标准问题是关键。据闪联组织成员、联想研究院SDU总监刘清涛先生介绍,闪联标准已经是国家、行业的推荐标准,下一步,通过中日韩三方的研发与合作,将率先形成一个统一的亚洲标准,进而最终迈向国际标准。 标准问题的解决,必将推动泛网概念下数字家庭的发展。此外,家用电器商品最贴近普通消费者,因此其产品走向也最受到关注,从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快、要求高的角度来分析,该领域也更难适时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作为构建数字家庭中的关键因素,数码家电市场对广大家电厂商在新产品的开发及成本控制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缩短开发周期及降低成本的要求,需要不断提供优于其他公司的新产品。由此可见,除了标准问题以外,存在于产品自身的研发问题也制约着数字家庭的发展。这些都需要获得整个泛网产业链的高度关注。 置身泛网产业链,共促泛网生机 在这次泛网论坛的入场处,每一位入场者的眼球都情不自禁地被μ-芯片的现场演示所吸引:放置在桌面上的肉、虾及胡萝卜等,轻轻扫过内置了μ-芯片的装置,一旁虚拟的冰箱门上的屏幕立即显示出相关信息——该种食物在冰箱中的储存情况以及使用状况。这就是泛网时代厨房革命中的一个典型场景。作为μ-芯片的研发与生产厂商瑞萨科技,则因此成为论坛的焦点。他为率先打造泛网概念下的数字家庭提供了怎样的技术与策略准备,将怎样与整个泛网产业链和谐互动,促进泛网应用萌动生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后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少驹先生以及相关企业及机构代表在论坛上的演讲,使人们充分感受到泛网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为实现泛网概念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他们共同将泛网从概念推向成功应用的决心。作为泛网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的芯片厂商,张少驹先生表示:“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瑞萨来讲,在迎来科技发展成熟期的泛网时代,将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与合作伙伴一起着眼安心、舒适、快乐、人性化的数字家庭开发设计。” 由于推动泛网概念的普及,以及未来泛网应用的良性发展,要依靠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各个环节的企业、厂商与机构的互动联合、开放性合作,中国泛网组织及其论坛为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这次以“推动泛网理念,共筑泛网时代”为主题的论坛,针对影响数字家庭市场发展的几个关键性制约因素,特别邀请了标准组织代表(如闪联、AVS标准组织)、家电厂商(如长虹、海信)、网络设备厂商(如世平集团)、芯片厂商(如瑞萨)、电信运营商(如网通研究院)、内容服务商(如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各方代表,一起就泛网时代数字家庭市场发展的解决之道进行了高峰对话与广泛探讨。借助该平台,整个泛网产业链相互之间获得了更多的了解与认知,并基于泛网理念及其应用方向在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达成了共识:继不久前瑞萨科技与长春一汽启明公司之间达成合作关系以后,瑞萨还将与更多的国内同类厂商展开更广泛的合作共促泛网应用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泛网产业链正在沿着一个良性、健康的道路发展,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正处于一个融通的过程。 而针对数字家庭的实现,以及存在于数字家庭发展中的系列问题,闪联等组织牵头推动标准的统一,长虹、海信等家电厂商则在家电产品方面努力完成变革,电信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在实现数字家庭方面也在做着积极的配合,同时,瑞萨科技通过不断开发和提供领先的半导体产品,凭借其系统工程技术和细致周到的支持,与中国厂商一起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数码家电产品,以共同打造中国的数字家庭。 由此,2005中国泛网论坛让人们看到了一条正在和谐共进、不断融通的泛网产业链,每个环节与每个环节之间都如同齿轮一般紧紧啮合在一起,这根链条,这支和谐的大军将会共同致力于开发最适合中国市场的数码家电产品与解决方案,以最终实现数字家庭,实现中国泛网从概念到应用的升华。
2005年,台湾IC设计公司在MP3控制芯片市场表现失常,目前全球不足5%的MP3采用了台系MP3控制芯片。 但是日前一家台系IC设计公司的高层告诉记者,2006年将是台系公司在MP3控制芯片市场逆转的一个机会。该人士表示,2006年全球MP3市场仍持增长状态,未来控制芯片将由USB1.1界面向USB2.0界面转移,台湾IC设计公司需要拿出USB2.0界面的单芯片解决方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目前SigamTel和珠海炬力所主导的整合USB 2.0、音效芯片及电源保护IC的MP3单芯片解决方案价格大约在4美元左右,不过该人士预测,一旦台系厂商推出性能相近的解决方案,均价将会滑落到3美元左右。 同时该人士还指出,整合影音功能将是未来MP3市场的发展方向,IC设计公司也要在这一市场有所准备。
国内IC(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星微公司美国时间15日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至此,中星微、珠海炬力和华虹NEC等IC企业在海外上市的传闻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受国内半导体产业规模、企业规模和美国等国家的产业政策影响,国内IC企业新一轮海外上市的潮流难以形成。 IC设计企业受惠国内市场 中星微是一家数码相机和移动电话多媒体芯片设计商,其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共发售87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每股发行价为10美元,共计融资8700万美元。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星微成功在美国上市得益于国内快速发展的手机和数码产品市场。 根据IDC公司的调查数据,数码相机外设设备芯片的需求量从2002年的990万片增长到2004年的1800万片,到2008年有望达到3010万片。而手机具有多媒体功能已经成为市场趋势,照相手机芯片有望从2004年的32400万片增长到72300万片,照相手机占总手机市场的份额将从47%增长到81%。根据IDC的统计,全球多媒体手机芯片销售收入将从2004年的28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740亿美元。多媒体手机芯片的销售收入由占手机芯片总收入的47%提升到81%。 目前数码相机产品和手机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制造,除了国际企业在中国设立OEM代工厂外,国内也出现了一大批手机和数码相机生产制造商,比如波导、CECW等。 中星微通过向这些企业提供手机芯片获得收益。2004年中星微的销售收入为5,030万美元,200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从2004年上半年的2,410万美元上升至4,040万美元。 另一家申请在美国上市的IC设计企业珠海炬力,是一家MP3播放机芯片设计商。受国内近两年MP3市场快速增长的影响,该公司销售收入出现大幅度提升。2005年前9个月珠海炬力销售额达1.09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37%。 国内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这些企业的成功,吸引了投资者对国内IC设计业的投资兴趣。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吸引了4.2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占流向中国大陆风险投资总额的1/3,预计未来还将迅速增长。 盈利能力成海外上市最大障碍 与设计企业相比,IC制造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尽管我国IC市场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80%以上的产品,而且中国半导体市场近几年都表现优异,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是唯一没有受半导体行业周期影响的市场。但在海外上市成功的半导体企业仍然屈指可数,其原因就是企业的利润不足以支持上市的要求。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半导体制造产业是一个全球性产业,纯粹的代工企业只有在生产规模上做到世界前四强才能有生存的机会。目前,半导体代工企业的前四强分别是台积电、台联电、中芯国际和新加坡特许,这四家企业中最小的新加坡特许每月的流片量也在10万左右,而国内除中芯国际能够达到这个要求外,第二大的华虹NEC每月只有4万片生产能力,而宏力甚至只有几千片的生产能力。这样的生产规模既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很难引起海外投资者的兴趣。 半导体制造产业目前还以强者恒强的趋势发展。资料显示,在芯片制造领域,2004年中芯国际的销售额为10亿美元左右,离它的竞争对手台积电76亿美元和台联电39亿美元的销售额还有较大距离。 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莫大康认为,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商仍面临着缺少产能竞赛所需的资金、先进设备和技术进口受限制,以及先进工艺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等挑战。其中,无法获得关键设备和材料是中国芯片制造商面临的最大难题。上述原因就足以解释为什么华虹NEC、宏力等企业迟迟没有在海外上市成功。 市场走缓将影响国内企业 尽管中芯国际、无锡上华和中星微为代表的国内IC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但受到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影响,国内其他IC企业要形成新的上市潮流还有待时日。 以IC设计产业为例,2004年按销售额排名第10位的美国IC设计公司Conexa n t 销售收入为9.15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4年中国IC设计产业大约9.8亿美元的总销售额。而且,国内9.8亿美元由400多家IC设计公司贡献,每家的销售额还不足250万美元。莫大康认为,经营规模弱小和技术相对落后,制约了国内IC设计企业从海外资本市场获取更多的支持。 而且,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延续2004年下半年的走低态势,国内半导体产业也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 根据赛迪顾问最近的数据,第三季度受全球半导体环境整体不景气的影响,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增长趋缓,第三季度实现销售额945.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5%。与上季度相比,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环比仅增长0.8%,计算机类与消费类市场规模与二季度相比基本持平。 调研机构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电子研究部有关报告就指出,国内IC企业急于到海外上市的目的在于套现。该研究机构认为,由于国内手机和MP3市场都已开始出现饱和,国内手机制造商和MP3制造商的库存积压增大,市场销售份额逐渐下降,上游芯片提供商终将会受到影响,预计这种影响会在2006年出现。该研究机构认为,这是IC设计企业为什么要赶在2005年到海外上市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中星微每股10美元的价格低于此前的11至13美元的指导范围。中星微原计划在纳斯达克募集1亿美元资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星微的市场表现和业界对市场的消极预期会减缓国内IC企业的海外上市之路。
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纳斯达克,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共发售87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共融资8700万美元。针对中星微上市首日即跌破每股10美元的发行价,国内有媒体称其“流血上市”,刚刚从美国归来的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 本报记者 曾铭 李佳师 时 间:2005年11月23日 地 点:北京 中星微电子公司 对话人: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 邓中翰 中国电子报常务副总编辑 刘东 “我们没有流血” 记者:中星微顺利在纳斯达克上市,意义何在? 邓中翰:中星微连续九个季度赢利,账上也不缺钱。对公司而言,我们上市的首要目的是让全球的商业合作伙伴和客户认可中星微,打开国际市场。其次,进一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国际的技术和人才。第三,使我们早期的投资能够套现。第四,能够让员工的期权转成现实的股票和货币。 对产业而言,首先,表明信息产业部的首次风险投资获得了成功。其次,中星微的多媒体芯片已经占据全球60%的市场,并大量打入索尼、三星等一线品牌,体现中国核心技术的进步。第三,信息产业部也开拓了一种全新的电子基金的管理方式,脱离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通过风险投资实现了扶持产业的目的。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们的上市历程。 邓中翰:10月31日起的三个星期内,我们做了98场投资者见面会,从新加坡到我国香港,从伦敦到纽约,从波士顿到费城、休斯顿、旧金山。14号晚上定价,承销商将股票买走,分配给投资者,15日开始交易。17日晚我们参加了纳斯达克闭市的敲钟庆典。 记者:对于中星微上市第一天跌破发行价,你怎么看? 邓中翰:如何定发行价会有各方面的考虑。从企业和老股东(含信息产业部)的利益出发,希望发行价定得高,这样同样的股份稀释能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但过高的发行价又会影响到新投资者的积极性。我们认为,上市后的股价当天涨跌在20%的幅度以内都属正常。我们的股票现在已经回升,接近了发行价。 记者:发行价低于指导价,又是什么原因呢? 邓中翰:我们定指导价的时候当然要给证券承销商压力,希望股价定得高一些。 记者:中星微上市后的股本结构是怎样的? 邓中翰:公司高管持股26%左右,员工持股20%左右,其余是新老投资者。 记者:新老股东包括哪些? 邓中翰:包括信息产业部,保尔太平洋,GA Partner的基金,以及富士通等企业的策略投资。 记者:信息产业部的股份有多少? 邓中翰:大概百分之十。信息产业部是第一轮投资,最原始的股份。应该说六七年前,信息产业部第一次运用风险投资的方式建立了中星微公司,到今天中星微顺利在纳斯达克上市,率先实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信息产业部也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平台。 记者:信息产业部的资本怎样实现到海外上市? 邓中翰:信息产业部专门成立了盈富泰克(Infotech)公司,在国外进行股份的管理。这次他们也很高兴成功地收回了国有资产的投资,可以继续投资国内的信息产业。 “中国半导体产业需要证明自己” 记者:从你们的上市过程看,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是否有足够的信心? 邓中翰:美国的一些投资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确实信心不足。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采访我时,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知识产权?”我的回答是,作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中星微的芯片都是自主开发的,拥有500多项专利,包括几十项美国专利,没有在知识产权方面出现过任何问题。而在珠海炬力定价之前,Sigmatel的CEO在福布斯上对其知识产权问题大加指责,可见美国人对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怀疑很深。另外,他们还对中星微的财务制度表示疑问,因为我们之前使用的是中国的财务制度。总之,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还戴着有色眼镜,看法还是片面的,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IC设计企业,我们还需要时间去证明自己,我们任重而道远。 记者:那你们是如何去消除他们的不信任感的? 邓中翰:我们唯有通过不断地实现商业计划来取得资本市场的信任,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财务手段的透明等等。 记者:中国还有很多设计公司希望能在海外上市,对于怎样去说服投资者,你们能提出一些建议么? 邓中翰:我们接触到的投资者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对半导体技术和中国都不太了解的,第二种是对技术比较了解的,还有一种是对中国比较了解的。 对中国比较了解的投资者,会问的问题包括信息产业部希望建立中国的标准是不是很狭隘?我的回答是正是由于中国缺乏核心技术,所以需要全球化的芯片公司,从中国市场开始做起,将中国的标准推向全球,形成全球化的标准。另外有投资者问目前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下滑,而中星微大量的客户是波导、联想等国产手机厂商,会不会受到影响?我的回答是国产手机此前的成功在于低端手机的成功,而想往高端发展则受到核心技术的限制,正是需要出现中星微这样的本土芯片公司,国产手机才有机会把具有数码相机、音乐铃声等功能的中高端手机做好。所以对于本土芯片公司和本土市场的配合,目前正是最好的时机。他们也问我们的人才从何而来?我回答说中星微把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对于技术比较了解的投资者会问我们的竞争对手和产品方向。我用事实告诉他们,我们在很多市场上打败了竞争对手,在PC摄像头市场占有60%的市场;Sigmatel等公司一直想进入手机市场却未成功,而我们进入了手机市场。今年9月,我们的手机用MP3播放器的出货量已经达到130万枚。 我们定位于多媒体芯片市场,走了一条比较特殊的道路,并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但在回答这类对半导体产业和技术比较了解的投资者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中国公司是否能够通过核心技术创新达到持续发展表示出一定的保留态度。总之,芯片设计企业必须在技术上过硬。 “中国IC设计企业暂时不会形成海外上市的热潮” 记者:中国想上市的设计公司很多,但是达到纳斯达克要求的似乎不多。你认为在中星微上市之后,中国IC设计企业会形成海外IPO的热潮么? 邓中翰:现在,半导体企业上市的门槛越来越高了。5年来,美国上市的半导体设计企业不过10家左右。虽然中国的企业在迅速成长,但外国资本会认为中国的设计企业大多在做低端的东西。另外,美国404法案对公司上市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财务透明等方面,起码增加5%的成本,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种压力。而且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仍然不是特别了解,目前只有我们一家成功上市,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记者:中星微准备上市已经很久了,为什么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上市? 邓中翰:所有的券商都希望我们早上市,但我们要按照公司的发展来控制进程。上市之后对公司的压力很大,包括业绩等等。公司还是要按照自己的商业计划进行运作。中星微已经连续九个季度赢利,又是一个实业公司,应该说我们早就达到上市的要求了。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的扶持下,包括去年我们对董事会进行重组,美国前证监会主席、美国的工程院院士等都进入了董事会,并吸纳了新的股东,包括我们对财务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些都需要时间。 记者:作为一家中国的IC设计公司,除了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外,中星微有没有考虑在别的地方上市? 邓中翰:目前还没有考虑。 记者:作为一家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IC设计公司,中星微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中国上市? 邓中翰:首先,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认定半导体企业的模式,而在美国很容易找到成熟的投资者,半导体企业容易得到认可。第二,从我们的目标大客户,如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的角度看,更希望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另外,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无法实现期权、收购国外人才和技术、老股东的退出等等。 记者:请以中星微为例,谈谈海外上市是否是国内半导体企业融资的最佳渠道? 邓中翰:上市并不仅仅是为了融资,我们其实并不缺钱。我们上市主要是为了让老的股东退出,让员工的期权得以实现,并打造一个收购国际技术和人才的平台,招揽客户等等。 一个好的半导体企业在国内已经享有了很好的成本优势,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产品。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 “数字多媒体市场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记者:请介绍一下上市之后中星微的发展方向? 邓中翰:将来我们还是会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把技术做好。目前我们市场的增长性很好,去年我们的销售额为500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4000万美元。我们认为,数字多媒体是一个新生的高速增长的市场,会逐渐进入各个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广阔。3C融合就是数字多媒体,是与内容有关的,将娱乐、教育、信息等各种应用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数字多媒体的概念。基于我们的数字多媒体芯片的技术平台,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在各个领域,我们会继续在这个领域里开拓,形成产品系列。 记者:回顾这6年的成长经历,你认为中星微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邓中翰:从公司的投资角度看,信息产业部采取了风险投资的机制,授权管理团队来运作,脱离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顺利上市,实现了当初的目标。从产品角度看,我们切入了数字多媒体这个市场热点。从人才角度看,我们把美国的优秀人才和本土的优秀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非常好的管理团队。从知识产权角度看,我们申请了500多项专利,每年还在持续地发布新的专利。在和政府的结合方面,我们把信息产业部的投资和国外投资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市场方面,我们先在国外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后回头在国内市场上扩展。和软件厂商以及整机厂商的合作也很重要,比如中星微和微软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公司成长过程中需要各方面资源的融合贯通。 记者:对中国IC设计产业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邓中翰:从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经验来看,一个产业是否有影响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几个有影响力的企业,比如台湾对台积电的支持,比如韩国对三星和LG的支持。数量并不等于质量,政府应该下大力气支持一些优质的企业。至于支持的方式,比如美国通过一些基金来支持企业,比如一些大的项目的考虑、税收政策的制定,比如标准的制定要以企业为主导等等。 相关链接 关于中星微电子公司 中星微电子是在信息产业部的提议和支持下,由多位硅谷博士企业家在北京中关村成立的。 中星微电子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并成功地将“星光系列”芯片产品推向了国内外市场,应用于电脑、宽带、移动通信、信息家电等高速发展的技术领域。其产品已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 为了开拓巨大的多媒体通信市场,中星微电子已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微软等结成策略联盟,并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商务部的多项重大项目。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中星微电子正积极参与研究制定中国移动及宽带多媒体VXP应用标准。 中星微电子总部设在北京,在硅谷、上海、深圳和香港设有分部。 中星微电子获得的成绩与荣誉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2005年3月28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2004年度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并位居榜首。 ·“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星微电子获得“2004中国通信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十强”荣誉称号。 ·中星微电子获得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十周年优秀创业奖。 ·中星微电子获得“2004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奖”。 ·2003年9月30日,中央组织部等六大部委授予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博士“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5年5月,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博士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星光中国芯”核心研发者、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博士获得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报等授予的“中国半导体企业领军人物”称号。
安富利公司 (AVNET) 最大的业务部门安富利电子元件部今天宣布,在《信息周刊》发布的全中国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最出色的100家企业名单中排名第11位。《信息周刊》中国商业科技100强采用与“《信息周刊》500强”(InformationWeek 500) 相同的调查方法和流程,过去的17年中,“《信息周刊》500强”一直关注着美国最具创新意识的企业的科技实践经验。最新出炉的《信息周刊》中国商业科技100强榜单是以企业在商业科技战略、投入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实践为依据。 《信息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贺寅宇表示:“《信息周刊》中国商业科技100强榜单关注的是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评选在IT方面投入最大的公司。我们的调查的范围也延伸到包括企业合理制定IT战略、指定IT投入、进行IT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并对企业运用IT来影响企业业务以及在有限的预算下,追求最大投入产出比的能力也做了深入的分析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