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退税替代方案年底出炉

      联合调查组张江疾行:   “18号文”替代方案年底出炉   本报记者 杨琳桦 上海报道     最近一个月以来,一个由国家相关部委联合组成的调查组低调走访了上海张江高科的各大半导体厂商。   据华虹NEC一位人士透露,该调查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大半导体厂商对“十一五计划”的看法,尤其是希望各厂商提出具体涉及半导体行业的相关建议。该人士称,如果不出意外,有关部门可能在今年年底出台新的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他们来的时候,我正好在国外,我请我们的副总转达了我的想法。”10月29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中芯国际总裁兼执行长张汝京透露,他的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对国营和民营芯片厂商的支持方式问题;政府对具备研发能力的芯片厂商的扶持问题;高科技人才的减税问题。   就在此前一天,中芯国际(纽约交易所:SMI;香港联交所:981)公布了其亏损额2610万美元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此之前,台湾当局以“非法投资”为名宣布对张汝京开出1000万台币的罚单。   接踵而至的负面消息并没有让张汝京感到压力。“我们采用了国际顶级折旧方式,亏损主要在前5年的设备折旧。实际上,我们的财务结构很健康。”张汝京这样解释中芯国际连续亏损的原因。   至于台湾当局的处罚,张汝京也第一次做出了正面回应:“他们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告诉我,让我妥协算了。但是,我绝对不会妥协。”   国营、民营的路径差别   “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要分两条路:一个是国营,一个是民营。”张汝京说,“如果都走国营,很容易受到国外的相关限制。”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受“中国威胁论”影响,部分美国人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心存芥蒂,要求对中国实行“N-2”政策。也就是说,如果要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必须减两代才行,“但是,对中国的民营芯片企业,基本N就是N,几乎没有减。”   对此,一位资深芯片业内人士也认为:“如果采购方是一个国营企业,个别反华人士会有很多借口阻拦它的发展,比如,担心国营企业会进行武器研究等。但如果是一个民营企业,他们就很难找出理由反对,一些支持我们的人也能提出比较强硬的理由,因为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军方不会用他们的设备,他们会强调美国政府应该一视同仁。”   中芯国际另一高层告诉本报记者,即使是完全靠海外资金和自有资金发展起来的中芯国际,在购买美国应用材料公司12英寸生产线设备时也曾受美国政府的刁难。为此,张汝京不得不在美国住了两个多月,专门与美国商务部进行谈判。   他还透露,为了获得65纳米的技术,张汝京亦曾多次赴华盛顿与美国国务院、商务部、能源部和国防部商谈。结果,尽管其它三个部门表示同意,但美国国防部仍表示存有顾虑要赴大陆考察。   “2005年2月,在美国国防部调查完台积电并未涉及武器研究后,即赴大陆考察中芯国际。两个星期后,他们给了中芯国际关于65纳米机器设备的出口许可证。”他说。   他表示,虽然中芯国际是国内唯一一家获美国政府同意可以共同开发90纳米的芯片公司,但依然不能进行该技术的转移,“而要在日本获得相关出口许可证则更为困难。”   “中芯国际为此付出了很多资金。”该人士说,“在台湾地区和新加坡,与美国和日本合作不仅完全不受限制,而且能同时进行技术转移。”   对于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同遭遇,张汝京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一般而言,半导体制造企业分成两类,一类是做专业代工的Foundry模式,如台积电、中芯国际等;第二类是IDM模式,即包括设计、综合制造、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上各环节都做的企业,典型代表是三星和英特尔。民营公司更适合做Foundry模式;而国营的半导体公司则更适合走IDM,也就是一个整机的方向。”   张进一步解释,由于做代工需要上下游的大力配合,民营企业受海外限制相对较少,更容易获得上下游产业链的众多客户支持;而国营企业半导体厂商走不太受上下游牵动的IDM模式更容易成功。   研发投入替换退税   “对于一些具备研发能力的芯片公司,我希望政府能多给一些研发经费。”这是张汝京的第二个建议。   此前,为力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吸引国际大厂设厂,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尤以“18号文件”最为重要,并引发了众多争论。   由于18号文件涉及了退税政策,最终在2004年10月1日被宣布暂停执行。   但在此后,相关部门积极展开了对“18号文件替代方案”的制定。上述华虹NEC人士透露,替代方案的重点在于财政补贴,目前已确认由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发改委共同出资成立“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与开发专项基金”。   除基金补助外,该人士透露,国家对半导体企业的后续支持还包括放宽所得税的限度以及给予贷款贴息,“最终是以3项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取代原有退税方案”。   但具体到这项基金的使用方式、能提供给各家半导体公司多少金额的补助等细项,至今都还没明朗化。   对此,张汝京的思路是:“如果是以研发经费的名义为各家半导体企业提供扶持,并不违背WTO的不公平竞争原则。”   但是,业内的普遍疑问是,如果政府给一些具备研发能力的芯片公司更多资金支持,其它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芯片公司可能会有意见。   “政府也在探讨相对的公平方式。”华虹NEC人士表示,如果大家都吃大锅饭,资金均摊,很可能会导致扶持没有效果。所以,可能的方案是先拿出一部分资金给具备研发能力的芯片公司,剩余资金再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让一部分人更有效地先用这部分资金。   “留住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对发展半导体产业也很重要。”张汝京向调查组转达的第三项内容即关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政策。   张汝京表示,“我们希望政府能给高科技人才多一些减税。比如,是否可以在他们股票的所得上免去税收,如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对此是完全免税的。”    “在半导体制造这个领域,高端人才的争夺一向十分激烈。”华虹NEC人士介绍,此前,因为薪资等方面的原因,曾有中芯国际上百名工程师群迁新加坡的现象发生。   “如果没有一个明文规定,会损失一些一流的好手。”张汝京说。

    半导体 半导体 中芯国际 BSP NEC

  • PMC-Serria 收购Agilent存储业务部

    PMC-Sierra近日收购了Agilent科技存储半导体业务部,总价值4.5亿美元,将采用现金方式支付。  PMC-Sierra从投资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和Silver Lake Partners手中购买到Agilent的部分半导体产品库存。  PMC-Sierra相信,这一举措,将对其在半导体市场的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PMC-Sierra正运营着Agilent半导体的I/O解决方案,雇佣了近240名员工;在Santa Clara、Roseville、Calif.和Singapore均建立了设计中心。  收购将于2006年1月结束。 

    半导体 SE AGILENT PMC BSP

  • 中芯国际06年推出65纳米样片 年底前试产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日前公布了200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第三季度中芯国际的销售额达3.1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10.9%。毛利率由第二季度的2.3%增至第三季的8.2%。与第二季净亏损4,040万美元相比,第三季的净亏损减少至2,610万美元。同时,中芯国际第三季度的月产能增长至14.3万片8英寸等值晶圆,产能利用率由第二季的87%升至第三季的92%。     中芯国际总裁兼CEO张汝京表示:“当我们专注于执行我们的计划时,在第三季我们看到来自于先进主流技术的客户们之大量订单。我们增加的收益第一次有超过90%主要源自0.18微米及其以下技术的尖端工艺。”     中国本地IC设计公司的发展,为中芯国际带来了商机。张汝京指出:“我们同时也新增了25个设计定案产品,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大陆的客户,三分之一的工艺是使用0.13微米的技术。当我们着力于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我们成功地为重庆重邮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了世界第一个用于TD-SCDMA 0.13微米芯片。”     而在90纳米方面,中芯国际将于2005年底前开始商用化的试产。张汝京还表示:“我们北京的研发部门已经在90纳米技术的研发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客户已经对本公司生产他们90纳米产品的能力表示满意。我们通过验证的产品已超越客户的既定目标也达到产业平均水准。我们预计在第四季末前开始试产,之后将尽速开始量产。”     张汝京还透露说:“已与客户达成协议,共同开65纳米工艺,预期于2006年底前完成工程样片的制造。”中芯国际在先进工艺的开发速度上让业界震惊,因为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TSMC)和联电(UMC)最近才宣布推出65纳米样片。在发布财报随后的电话会议上,张汝京指出,将集中为少数有较高产量需求的客户提供65纳米代工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张汝京表示:“在本季度中,本公司增加一个前五大无厂房新客户,也同时和另一个前五大无厂房公司开始合作。”根据全球无厂半导体协会(FSA)发布的2004年和2005年第二季度全球无厂半导体公司排名,前5位的厂商包括高通、Broadcom、ATI、NVIDIA和SanDisk。我们猜想其中一家和中芯国际合作的无厂公司可能是SanDisk,因为自从苹果推出采用NAND闪存的iPod nano以来,闪存供应面临短缺。     张汝京的发言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张汝京表示:“我们也将使用Saifun授权的90纳米逻辑工艺技术来生产2G NAND闪存产品。我们亦与Elpida达成协议将北京4厂的DRAM工艺自100纳米转移到90纳米。”当然,也存另一种可能性,即中芯国际为英飞凌生产闪存,因为英飞凌和中芯国际合作紧密,而且英飞凌和Saifun的关系也十分亲密。     张汝京还表示:“我们在成都的测试封装项目正如期进行中,将在第四季度开始试产,如此,我们便可以提供中国大陆全方位的制造服务,此外,基于内存和覆晶逻辑产品封装厂的短缺,我们希冀可以开始量产来服务我们的客户。”

    半导体 英飞凌 微米 中芯国际 BSP

  • 传闻华虹NEC和宏力合并 格局谋变

      一向热热闹闹的国内半导体制造行业,近两个月来却出现了罕有的寂静。屈指算来,能够挑起业内人士兴奋神经的,只有上个月初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聘请王宁国担任CEO的消息。此消息甫一宣布,立时便引得议论纷纷。   就在人们拭目以待,静观王宁国将如何操盘华虹的时候,却再无华虹集团和王宁国的消息了。距离王宁国赴任已有两月,人们心头的疑云也随之渐浓:由王宁国挂帅的华虹到底将走向何方?   最近,据接近王宁国和华虹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当前的这种平静正是所谓的“静水流深”,它恰恰意味着大变局正在酝酿当中。   华虹、宏力合二为一?   在大家翘首等待王宁国动作的时候,一个传言在业内不胫而走:华虹NEC与上海宏力半导体将可能进行产业整合。对此,本刊记者曾询问宏力方面,但并未获得证实。   不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珂告诉《互联网周刊》:“宏力和华虹正在商谈合并的事情,有可能华虹会合并宏力。目前双方还处于一个意向的阶段。” 业内资深观察家、《半导体国际》中国报道主编姚钢的说法则更加直接:“从内部掌握的消息来看,华虹和宏力两家企业很有可能在政府的捏合下,成为一家。”   合并的传闻似乎并未让业界感到意外。有关人士称,其实早在2003年,就有力量试图推动这两家半导体制造企业进行整合,但后来却因故无疾而终。   这一次酝酿合并的消息传出后,人们立刻将目光盯在了上海宏力半导体和华虹NEC身上。长期以来,这两家公司都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标兵而十分引人注目。   华虹NEC是华虹集团旗下最为重要的子公司,主要从事芯片的加工和制造。它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为了推进业界著名的“909工程”而专门成立的企业。1999年,华虹NEC二期工程完成,拥有了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8英寸生产线。一时间,该公司成为了国内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一面大旗。   而宏力半导体的建设规划则延后至了2000年。而且,由于受到当时突然而至的世界半导体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宏力还放缓了工厂的建设进度,直到2003年才正式投产。   半导体制造业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固定投资数额十分巨大。由于华虹NEC是国家“909工程”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它的建设费用几乎都来源于政府。而宏力半导体则注册于英属开曼群岛,并且吸引了一些社会资本进入,例如美国超捷半导体等。不过,据姚钢介绍,宏力更多的资金支持还是来自于政府。   正因为两家都存在着政府资金的支持,这也就成为合并可能性的一个基础。合并传言的另一个背景则是两家公司均业绩不佳。自2000年半导体市场陷入不景气周期之后,华虹NEC的业绩便显著下滑,逐渐失去了国内半导体业标杆企业的位置。宏力也同样受困于行业周期下行。姚钢指出:“由于碰到了产业低谷期,宏力的策略是等到产业重新起来以后再去建厂。当初他们估计半导体产业走出低谷期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但没想到2002年以后情况便开始逐渐改变了。”   如果把宏力面对产业低谷所采取的策略与几乎和它同时成立的中芯国际相比较,结果颇为耐人寻味。与宏力避开产业低谷的做法正好相反,中芯国际的策略是充分利用产业不景气期,加快投资建厂、加快扩张。到2004年,它已经在上海、北京和天津拥有了七座工厂,其中北京还建设了一条世界上最为先进的12英寸生产线。这样一来,中芯国际在产业布局和技术方面大大地超过了华虹NEC和宏力半导体等竞争对手。   在姚钢看来,正是宏力一开始的判断错误导致了它后来一步出错、步步出错,最终远远落在了中芯国际的后面,从而失去了和中芯国际一较高下的机会:“当初国家投资全力以赴支持宏力,而中芯国际则完全是靠海外的资金再加上一些自有资金发展起来的。但是,政府也需要一面旗帜,谁走在前面,它就会先支持谁,并以走在前面的企业来代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水平。”   “在Foundry(指代工)市场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是半导体制造领域一条公认的箴言。姚钢认为,面对国内市场上已经遥遥领先的中芯国际,华虹NEC和宏力半导体几乎没有什么机会。    不过,虽然在代工领域已经落于对手,但形势的发展还是为华虹NEC和宏力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华虹集团希望上马先进的12英寸生产线,两家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必要变得非常迫切。   作出这一判断的根据在于投资建设12英寸生产线需要巨大的资金。据初步估计,建成一条12英寸生产线,总共大约需要20亿美元。而与宏力的合并,能够让华虹NEC节约部分资金。   事实上,宏力虽然在厂房的建设上延误了时机,最终仅建成了一条8英寸的生产线,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的两座厂房均是其后按照12英寸规格的机型设计和建设的。这种 “小脚穿大鞋”的情况,给了华虹NEC与之合并、并利用其厂房上12英寸生产线的可能性。“这至少可以节约5亿美元。”姚钢分析说。   华虹棋局   在这个极有可能的合并背后,华虹集团(以下简称华虹)正在摆一盘规模庞大的棋局。   华虹上马12英寸生产线似乎理由充分。有消息称,国内第二代身份证的芯片订单将会交给华虹等四家厂商来生产,据估计这个市场将高达二百多亿元人民币。有分析师指出,要想在芯片制造领域获得大的发展,上12英寸生产线是必须的。此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代工企业的客户—那些依靠追求技术进步取胜的芯片设计公司们已经在技术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作为它们的下家,代工企业自然也必须跟上。   不过,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咨询人士看来,华虹的12英寸生产线项目必将面临坎坷荆途,“当前已经上了12英寸生产线的企业,几乎都还处于亏损之中。而一条12英寸的生产线必须要有二十多个设计公司才能养活,更关键的是,即使华虹建成了12英寸生产线也很难跟中芯国际、台积电等公司抢夺国际上的订单,如果仅靠国内市场恐怕很难支撑下去。”   无论如何,对于华虹来说,这注定将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资金是华虹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尽管有政府的扶持,但面对12英寸生产线的巨额投资,华虹还是曾一度裹足不前。华虹NEC合并宏力的消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出的。“由于可以利用宏力已经建好的12英寸规格的厂房,如果合并成功,华虹12英寸生产线的投资就可以省下不少。”李珂说,“此外,双方还可以整合8英寸生产线的资源。”   不过,李珂认为,只是合并还不够,华虹还必须通过上市筹资,“我觉得它的上市和12英寸线的建设应该是捆绑的。”而国泰君安证券的半导体产业分析师吴险峰却不认为当下是华虹上市的好时机。据他介绍,华虹NEC两年前就有了IPO的计划,但囿于其差强人意的市场表现而一直未能如愿。   尽管当前半导体市场复苏的迹象十分明显,但由于采用国际顶级折旧方式计算,中芯国际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好,而它在美国的股价也一直处于低位。“对投资者来说,中芯国际几乎就是中国芯片企业的标杆。它都表现不好,凭什么让投资者追捧你?”吴险峰这样说道。   华虹的融资之路看来也注定不会顺利。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它上市的决心和计划。集成电路网首席分析师赵元闯与华虹有着很深的往来。他告诉《互联网周刊》记者说:“华虹为了上市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华虹半导体。这个公司的股东和华虹NEC的股东完全一样。”   华虹遇到的难题除了资金,还有人才。在半导体制造这个领域,高端人才的争夺一向十分激烈。此前曾有数位中高层离开中芯国际另谋他就,这让中芯国际董事长张汝京感到十分无奈。在今年的IC China高峰会上张汝京曾经自我解嘲说:“我们很高兴看到我们培养的人才到其他公司做了CEO,与原来的职位相比,他们可谓连升三级。”   在这些离开中芯国际的高层中,邱慈云是一个重要人物。邱是中芯国际负责天津厂区的营运副总,今年七月意外离职。邱的去向目前仍然还是个谜,业内普遍猜测他将到华虹就职。如果猜测成真,华虹将获得重要的技术负责人,因为邱有着丰富的管理12英寸厂的经验。另外,据中芯国际的内部人士透露,邱慈云本人在中芯国际很有号召力,一旦他转投华虹,很有可能有一批人会追随他。   挑起大梁的王宁国   在华虹酝酿的整盘棋局中,王宁国的到来可谓是非常关键的一着。在这个行业里,王宁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前,他曾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提供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服务长达二十五年,离职前担任应用材料公司的执行副总裁、亚洲区总裁。据一位在硅谷从事半导体行业的资深人士介绍,王宁国在世界半导体界,尤其是华人科技界,可谓是动见观瞻的人物。   此次王宁国投奔华虹,除了担任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CEO之外,还将担任华虹国际公司副董事长、CEO和总裁,以及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出场就身兼多任,足见华虹集团董事会对其重视程度。   在芯片代工行业有着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俗称“名人造芯”。从台积电的张忠谋,到中芯国际的张汝京,莫不是强有力的“名人”领导。志向远大的华虹似乎也需要这样一位 “名人”,姚钢分析道。王宁国空降华虹,除了带来“名人效应”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来帮助华虹。在宣布就任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宁国刻意强调了自己在华虹的任务—将华虹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半导体公司。在他看来,“电子行业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   不过,致力于带领华虹“走出去”的王宁国,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恐怕就是如何给华虹集团这艘庞大的巨轮订立方向,是沿着华虹NEC的8英寸线为主,还是发展其他更高的生产线?   在谈到半导体制造企业的时候,李珂将其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做专业代工的,称为‘Foundry模式’,台积电、中芯国际都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类是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做的企业,包括设计、综合制造、系统集成等,这种方式被称为‘IDM模式’,三星和英特尔是典型代表。国际市场上80%的芯片企业都是做IDM的, Foundry模式只是上世纪90年代才从中国台湾兴起的。”   王宁国所说的华虹的国际化指的应是第二条道路。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美国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主要是由IDM所驱动的,由于背靠着中国这个巨大的电子市场,华虹应该成为国内的IDM公司。事实上,华虹也确实有条件成为国内领头的IDM公司,因为它旗下的诸多子公司几乎完整地覆盖了从设计、制造到集成的所有领域。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吴险峰指出:“如果华虹NEC希望在美国上市,那么与Foundry模式相比,采取美国投资者所熟悉的IDM模式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肯定。”   王宁国的到来让华虹的上市计划清晰起来。但是,需要他动用影响力的地方还有很多。此前,中芯国际购买美国应用材料公司12英寸生产线设备的时候,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刻意刁难。据中芯国际的内部人士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汝京不得不赴美住了两个多月,专门与美国商务部进行谈判。   在经历了这样的事件之后,业内人士对有着更深政府背景的华虹集团能否在美国买到12英寸的生产设备倍感担忧。不过,赵元闯相信,王宁国在应用材料公司的经历会对华虹从美国购买设备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资料:华虹集团、华虹NEC与909工程   华虹NEC是华虹集团最主要的子公司,1995年,鉴于我国集成电路发展严重落后于国外,原电子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加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报告。一年之后,国家对建设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的项目正式立项,这就是业界俗称的“909工程。”   1996年,作为“909工程”的主体承担单位,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上海华虹微电子与日本NEC公司合作,组建了上海华虹NEC作为该工程的主要承担者。同时,服务于这个工程的一系列公司也先后成立,包括上海虹日国际、上海华虹国际、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等。   1998年,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系列子公司的投资管理型企业集团。但是,它的主体和标志性子公司仍然是华虹NEC。1999年,华虹NEC建立了我国内地第一条八英寸芯片代工生产线。 

    半导体 华虹 中芯国际 BSP NEC

  • 瑞萨全部收购四通合资的半导体公司

    瑞萨科技(Renesas)今日宣布,其在华后期工序生产企业——瑞萨四通集成电路(北京)有限公司已将四通控股有限公司所控股部分全部购入。RSSB即日起更名为瑞萨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Renesas Semiconductor(Beijing)Co.,Ltd. 简称“RSB”)。 三菱四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RSSB)成立于1996年,是由当时的三菱电机公司、四通集团公司及三井物产公司合资兴建的。发挥出资方四通集团公司在中国的丰富经验和人力资源优势、顺利地完成了公司成立,同时还扩大经营了诸如混合信号、SRAM、单片机等的生产种类及规模。2003年瑞萨科技成立后,公司更名为瑞萨四通集成电路(北京)有限公司。目前,拥有月产量达3000万个生产能力的RSB,已作为瑞萨后期工序企业的主力军在不断成长。瑞萨通过两年多的成长,在中国从踏上扩大业务的道路,到此次提高RSB自有股份的比率,已形成了由本公司主导经营的体制。这也是RSB成长为一家在华进行业务运转公司的最好证明。 现在,RSB的生产业务以单片机为主,并计划在2007年将目前月产量3000万个提升至5000万个。同时,RSB得到了较高的本土化管理,在1600名员工中除了约10名日本人外,其余都是本地员工,相当比例的本地职员就任管理层职位。在北京,瑞萨的分支机构包括销售代表处、设计公司、应用技术公司、管理公司等,RSB携手各分支机构,形成了专门制造适用于中国市场产品的生产体制。为了积极配合汽车领域的高品质、高可靠性产品的生产及中国严格的环境标准,RSB已获得ISO9001、ISO4001资格认证。

    半导体 集成电路 RS 半导体 BSP

  • 台湾元器件上市公司景气度上升

      芯片:产能率提高   今年半导体市场逐步恢复正常,研究机构iSuppli表示,200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平稳发展,半导体厂商不断消化过去的库存,芯片供需得以达到均衡。以前因为芯片制造商的接单状况不如预期,芯片存货一度高达16.2亿美元,于是从去年中期开始半导体业开始衰退。去年第四季度,半导体库存金额下降约到10亿美元,比去年第三季度库存大幅下降,库存下降的趋势延续到2005年第二季度,半导体市场供需开始平衡。   第三季度进入半导体行业的旺季,代工企业全面复苏,我国台湾地区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联电销售收入逐月增长。台积电已经连续7个月收入增长,9月收入为252.29亿元新台币,创下单月收入历史新高。联电9月收入为85.03亿元新台币,创下今年新高。此外,台积电、联电90微米产品的比重不断上升,有助于代工价格保持稳定,并且提高毛利率。台联电预计第三季度毛利率提升到40%以上。   我国台湾地区芯片设计、封装企业同样出现收入上升、毛利率提高的繁荣景象。封装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毛利较高产品比重增加,硅品、日月光两家封装企业9月收入继续保持增长,硅品收入创历史新高。由于2006年第一季度是传统的销售淡季,并且我国内地、韩国等厂商8英寸芯片产能不断释放,今年第四季度的芯片代工价格有下调可能,有助于芯片设计、封装企业第四季度毛利率继续提高。   面板:液晶电视降价刺激需求   显示器面板市场逐渐成熟。过去3年是液晶显示器快速成长的时期,2005年液晶显示器销售量达到高峰,预计2006年以后年增长率降至20%~30%,但由于PC面板供给增加不多,因此价格将逐渐稳定。液晶电视面板成长性高,将成为2006年以后液晶面板需求增加的主要动力。目前液晶电视面板成本偏高,零售价偏高。近期大部分液晶面板新增产能是6代、7代线,由于6、7代线零组件成本较高,生产17英寸以下尺寸面板不具成本效益,这些生产线以生产液晶电视面板为主,电视面板呈现供过于求,降价可以刺激需求,这也将带动液晶电视高速成长。   友达、奇美是我国台湾地区最大的两家液晶面板生产商,2005年第三季度,面板价格小幅上涨,并且友达、奇美新增产能释放,9月份收入分别比上个月增长8.93%、18.56%,比去年同期收入增长幅度超过60%。此外,我国台湾地区液晶电视面板一直以奇美的出货量最大,奇美的5.5代线生产32英寸TV面板比6代线成本低,目前32英寸为液晶电视的主流尺寸,奇美成为最大受惠厂商。   未来42英寸以上尺寸液晶电视的比重将逐渐提高,因此适合生产30英寸面板的6代线为进入液晶电视面板的门槛,生产40英寸的7代线将是未来液晶电视的必备生产线,台湾地区面板厂目前仅友达、奇美确定于2006年下半年投资7.5代线,这两家面板厂在液晶电视面板的竞争力增加,长期发展形势看好。   PCB:进入旺季   PC与手机强劲需求将带动PCB产业摆脱2005年上半年的淡季。2005年第三季度玻纤布及CCL(覆铜板)厂商进入传统的销售旺季,收入及利润都提高。今年8月玻纤布厚布价格跌幅达8%,9月因进入旺季而止跌,玻纤布生产企业德宏9月收入比上个月增加23.05%,但是比去年同期下降约30%。在玻纤布产业供过于求的状态尚没有改变,玻纤布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根据IEK资料显示,2004年全球CCL产值达63.4亿美元,增长率为15%。2005年CCL成长性下降,预期产值67.8亿美元,增长率为7.0%。进入第三季度,CCL厂商受益于下游需求高涨,产能增长,联茂、台耀9月收入比上个月增加约6%,并且下游厂商生产情况良好,CCL厂商可以顺利转移原材料上涨的压力。2005下半年,主要国际手机厂商将推出新款手机,手机线路板生产商华通、耀华从中受益,9月收入比上个月继续增长。   被动元件:价格止跌   2005年下半年各种被动元件价格止跌回升,大多数一线被动元件生产商已经形成共识,稳定产品价格,保持合理的利润。被动元件产业不断进行兼并、整合,MLCC(多层陶瓷电容)产业由于重整速度最快,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谷底,开始复苏。MLCC厂商华新科、国巨、禾伸堂9月表现各异,收入比8月成长增加22.94%、-6.01%、2.22%,电阻厂商企业旺诠由于提前出货,8月收入较7月增加32%,9月收入下降14.6%。电感厂奇力新9月比8月及去年同期收入增长24.86%、52.28%。铝电解电容厂立隆因日本厂商铝箔供给不足,9月收入小幅下降。此外,由于今年第三季度产品价格止跌,台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各类被动组件厂毛利率普遍提高。展望将来,除笔记本及手机销售量增长的拉动作用外,液晶电视出货倍增,游戏机推出新品,均可使单位产品被动元件使用量增加,促进被动元件产业增长。

    半导体 元器件 液晶电视 被动元件 电视面板

  • MIPS 与 Virage Logic 合作内核优化IP套件

    MIPS 科技(美普思科技)与 Virage Logic宣布联合推出一个新系列的第一个内核优化 IP 套件(Core-Optimized IP Kit)。该套件由专门优化 MIPS 处理器性能的Virage Logic Area 、Speed and Power (ASAP) Memory™ 和ASAP Logic™ IP 组成。预期该战略联盟将有助于 MIPS-Based™ 的系统芯片 (SoC)设计者实现显著的提升,同时享用更多的设计灵活性。 第一个内核优化 IP 套件的目标是采用 TSMC 130 nm G 工艺生产的 MIPS32® 24K® 和 24KE™ 系列处理器内核。当采用内核优化 IP 套件时,24K 和 24KE 处理器内核系列的时钟频率将超过 440 MHz。该套件包括 Virage Logic 的 ASAP 存储器高速(HS)系列和ASAP 逻辑 HS 单元库。 MIPS 科技市场副总裁 Russ Bell 表示:“通过与 Virage Logic 的合作提供其内核优化 IP 套件,我们可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性能、灵活性和更快的部署时间。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与 Virage Logic 的合作关系的自然扩展,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被客户所认可的竞争优势。” Virage Logic 市场及业务拓展副总裁 Jim Ensell 表示:“MIPS 科技已经在高性能处理器内核方面建立了领导地位,持续致力于推进性能和改进客户体验质量,这两个目标和我们的目标一致。我们共同努力开发 Virage Logic 的业界领先的、高速的存储器和针对 MIPS32 24K 和 24KE 内核系列的逻辑 IP,加深了我们两个公司的合作,并为高性能系统设计者带来益处。”  

    半导体 MIPS 内核 LOGIC VI

  • 张汝京再遭千万台币罚款 台当局可能发通缉令

    由于在内地投资设厂而曾遭台湾当局打压的中芯国际公司CEO张汝京,再遭处罚。记者昨天从中芯国际公司获悉,继今年初宣布对张汝京处以500万元新台币的罚款之后,台湾当局近日已经对其开出了更加严厉的第二张罚单———1000万元新台币。中芯国际人士表示,张汝京的态度依旧是抗争到底。 “祸”起投资内地 中芯国际一直是台积电、台联电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商。但对于中国内地市场来说,中芯国际的动作显然更大一些。几年前,中芯国际公司CEO张汝京就选择了在上海和北京各建立一家公司来进行投资。随着台湾当局对于台企在内地市场投资行为的限制,不少台湾企业已经对投资行为开始有所顾忌。但中芯国际一直坚持扎根于此不动摇,张汝京便成为了台湾当局眼中难以驯服的“极端分子”。 鉴于内地市场的代工生产能力已经获得大量提升,部分产品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台湾企业的利益,今年三月,台湾当局要求张汝京从内地工厂撤资,并宣布对其处以500万新台币的罚款。 事实上,早在2004年,台湾当局以“张汝京动用台湾的资金到内地建设芯片厂”为由,要对张汝京本人罚款75万美元和判处2年监禁。 “台湾当局的做法就是杀鸡给猴看,对于台商来内地投资设厂进行打压。”业内人士称,在台湾当局的不断打压之下,威盛、宏碁等原本在内地市场很有作为的台湾厂商纷纷减小了投入。 据了解,台湾一向对于高科技特别是 半导体等行业厂商来内地投资设厂进行限制。中芯国际之前,威盛等公司也曾面临台湾当局同样威胁。目前台湾的半导体厂商中,只有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台积电获准在内地建厂。而第二大芯片厂联华电子,因为被怀疑与内地芯片厂有投资关系,目前正面临台湾当局的调查。 张汝京坚持说不 从遭受打压至今,张汝京的态度一直十分坚决,那便是对于台湾当局“罚款”、“撤资”等要求明确说“不”。 张汝京在对外发表的一份声明中称,他是美国公民,在美国求学与工作多年,一直持有美国护照。自2000年2月搬至内地工作,现已超过5年,“如同许多海外美籍华人,本人对海峡两岸和美国的热爱与关心,始终如一”。 “作为一个高科技工作者,我认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本人有幸参与美国、新加坡、欧洲与大中华地区多座民用晶圆厂的建立与经营。能将个人专长用于事业发展并对社会做出贡献,一直是我的使命与理想。对于台湾当局日前做出的处罚,本人深表不解与遗憾,将委托律师妥善处理此事。”张汝京表示。 据中芯国际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在9月底的期限到来之后,张汝京并没有向给出半年期限的台湾当局交纳一分钱。而在这个期限到来之前,张汝京已经申请放弃台湾户籍。 不过,台湾方面对于张汝京申请放弃户籍一事一直拖延不办,让张汝京陷入了困境。 “尽管如此,张总的态度仍然是坚决不从内地撤资。”中芯国际人士称。但与此同时,中芯国际内部人士也对张汝京的命运表示了一丝担忧,认为目前张汝京的强硬态度也可能会给其带来更大的麻烦,“今后张总在台湾的财产会被扣押”。据了解,张汝京在几年前离开台湾后就再没有进入过台湾,目前定居上海。

    半导体 芯片厂 台积电 CE 中芯国际

  • 马可尼12亿英镑出售给爱立信 更名Telent

    网易科技讯 周二英国电信设备制造商马可尼公司宣布,同意以12亿英镑的价格将大多数资产和商标品牌出售给瑞典无线设备公司爱立信。  爱立信称,收购完成后马可尼将更名为Telent,并获得马可尼公司大部分电信设备和国际服务业务,只留下少部分在英国的服务业务。  马可尼表示,它计划在2006年第一季度向股东回报275便士/股的股息,而股东也将继续持有100% 新的Telent公司的股份。马可尼公司董事局主席约翰-德万内(John Devaney)称,与爱立信的合作是因为该公司具有规模化和全球性的影响,可使马可尼的设备业务朝以前自己无法单独获得的途径发展。

    半导体 爱立信 电信设备 TE BSP

  • 汤姆森选择ZiLOG设备支持新远程平台

    ZiLOG Inc近日宣布,该公司与面向综合媒体和娱乐公司的领先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汤姆森 (Thomson) 结成战略开发合作伙伴关系。汤姆森将把 ZiLOG 的 Crimzon 系列微控制器、红外线代码数据库以及工程和设计服务应用到其最新的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系列和零售用的红外线通用遥控器 (URC) 上。  汤姆森的远程控制业务为其零售渠道提供远程控制设备,还为 RCA-Thomson 品牌供应 OEM 远程控制设备。ZiLOG 为汤姆森提供其称为 Remote on a Chip 的解决方案。ZiLOG 的 Remote on a Chip 是一个完整的通用红外线遥控全包解决方案,它支持 ZiLOG 低成本的红外线微控制器以及业界最为全面的红外线设备代码数据库。该代码数据库包含145,000多个特殊代码(包括1,300多个品牌和12,000种左右的设备)以及 ZiLOG 的开发工具、软件、固件以及设计工程专门技术。ZiLOG 数据库中所包含的大量数据和广泛的代码确保了汤姆森通用遥控器的卓越全球兼容性。消费者能够使用一个通用红外线遥控器控制多种设备,如机顶盒、电视、录像机 (VCR) 和 DVD 播放器。  ZiLOG 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 Jim Thorburn 评价说:“与汤姆森签署的协议对本公司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阶段的开始。在向市场领先者提供全面的红外线解决方案的同时,该协议巩固了我们在通用遥控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并凸显了我们提供创新全包解决方案的现行承诺,而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带来有形的效益。因而,我们能够实现非常卓越的设备红外线兼容性,并极大地提高和简化终端用户的体验。我们在许多远程控制平台上已经与汤姆森展开了密切且广泛的合作,这些平台已经被整合进汤姆森正在推出的2个平台。我们的微控制器和设计专门技术(特别是在通用遥控器市场上)对我们的客户来说是创新的,也是简易、完善的,它也有助于加快上市时间。”  ZiLOG 提供全系列的高效低电压 Z8 微控制器,它们为红外线远程控制、红外线键盘和红外线爆破应用而定制。提供的应用支持是用来帮助客户执行 ZiLOG 广泛的数据库。使用一个包含有 ZiLOG 通用遥控器红外线数据库和功能软件的遥控器,汤姆森的客户将从增强的客户体验和更加简易的使用中获益。例如视频显示极大地简化了最初的遥控器编程和设置。  ZiLOG 计划巩固其在一个将持续提供显著发展潜力的市场上的地位。例如,领先市场研究公司 InStat/MDR 表示,就交付量而言,对8位红外线远程应用的需求到2007年将位居微控制器领域的前5列。 

    半导体 微控制器 数据库 ZILOG BSP

  • KEITHLEY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立分公司

    吉时利 (Keithley) 仪器公司 (NYSE: KEI),宣布对其在东南亚的业务进行进一步扩张,包括大规模扩充其在新加坡的分公司,并在马来西亚新增两家分公司,以便对东南亚市场的客户提供更直接方便的支持和服务。 “我们新加坡分公司的扩充和马来西亚的新的分公司的成立使我们能够和当地的客户建立更紧密地业务合作关系”,Keithley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Joseph P. Keithley解释说,“这将使我们能够在这些新兴市场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快、更有效的销售和应用服务”。 Keithley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区域经理Jimmy Tan表示,“我们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分公司将扩充Keithley 公司的在这一地区的销售和支持力量,使我们能够为这一地区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Tan补充说,“我们感谢Caltron 公司在过去为Keithley的产品在这一地区的推广所作的贡献”。 Keithley一直致力于加强其全球的直接销售队伍的建设。公司超过50%的销售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公司在15个国家拥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并且在全世界超过76个国家派驻销售代表。 应用和市场。吉时利仪器公司为全球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各种测量解决方案。产品定位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与数据采集产品,用于微弱电信号(电压、电流、电阻、 温度、电容以及电荷等)的测试。其产品用于材料研究实验室的导电测试以研发新的纳米材料、原型和工艺过程。同时提供完整系统解决方案,用于工业界大批量的产品制造和生产线测试。 吉时利仪器公司主要从事于为电子工业以及以下主要市场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半导体工业:用于半导体特性测试,监控半导体晶片生产工艺和纳米科技研究。测试系统用于材料研究,器件特性分析,可靠性测试和晶圆监控应用,包括自动参数测试系统,晶片可靠性(WLR)系统和I-V/C-V测试系统等。  无线通讯: 多种完整集成的产品方案,用于测试RF和微波元器件,包括手机、传呼机、基站以及数字交换系统等,用于产品设计、生产和QA/QC实验室。 电子制造:低电压、低电流测量仪器、开关和源,特别适用于多种有源和无源器件的高准确度测量,这些器件用于光电器件、显示器、汽车电子、军事/航天、医疗及其它需要将高准确度测量和高产能相结合的应用。 

    半导体 测试系统 新加坡 KEITHLEY BSP

  • 五大原因导致电子信息业效益大幅下滑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日前发表研究报告称,今年前8个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增速继续放缓,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报告说,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一直存在增量不增效的现象,效益增幅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全行业利润出现负增 长,虽然7月份出现小幅回升,但到8月份增幅又出现回落,全行业实 现利润560.1亿元,同比下降5.2%;税金也于8月份首次出现负增长, 1~8月税金总额180.8亿元,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利润增速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报告认为,电子信息产业效益下降主要原因有:    一是受原材料持续涨价以及银行利率上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企业成本不断加大,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从经济类型看,三资企业实现利润456.7亿元,占全行 业利润总量的81.5%,同比下降1.9%。三资企业利润的涨幅情况对全 行业利润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是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产品销售价格直线下跌。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1%,比 年初下降了0.2个百分点。 通信设备和家用视听行业目前正处于产品升级换代阶段,尚未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换代新产品没有形成较大的市场空间,导致这两 个行业的经济总量和效益都有所下滑。另外电子器件行业利润下降成为全行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    三是受人民币升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依赖成本优势 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小幅上调,无疑将加大产品出口成本。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较难通过提高产品出口价格转嫁成本,迫使 国内出口产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在出口成本和出口量双重受到挤压 的情况下,最终影响企业利润。    四是国有控股企业亏损情况日益严峻,销售收入、利润等经济指 标均为负增长。在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下,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 幅已从年初的27%上升到56.8%。特别是国有控股企业,到8月份累计 亏损额为66.2亿元,同比增长110.4%,占全行业亏损额的33.8%,其 增幅几乎是全行业亏损增幅的2倍。    五是资金紧张仍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引发资金短缺。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企业自身的成长,不少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取得规模效应。新产品的研发、技术的投入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半导体 电子信息 电子器件 电子信息产业 BSP

  • 韩国反三星情绪高涨 苹果取消投资计划

    据韩国媒体报道,由于韩国国内反三星情绪日益高涨,苹果已决定取消与三星闪存业务合作进行38亿美元投资的计划。 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为确保闪存供货充足,苹果此前有意在三星NAND芯片业务上投资4亿韩元。但由于近期韩国政界和民间组织反三星的情绪日益高涨,苹果已结束与三星的谈判。” 该消息还称,苹果当前正在与另外一家闪存芯片厂商进行谈判,希望在美国闪存市场进行合作。目前,三星和苹果均未对此发表任何评论。  按照原计划,苹果计划购买三星公司40%的闪存产量。但作为全球最大的闪存制造商,三星两名高层本月初因曝涉嫌黑幕交易而被起诉。

    半导体 三星 苹果 NAND BSP

  • 意法半导体成立大中国区 地区总裁为公司副总裁

    意法半导体 (STMicroelectronics)今天宣布成立大中国区,该地区涵盖意法半导体在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的所有业务。与此同时,公司还任命Bob Krysiak先生担任意法半导体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经理。 目前,意法半导体在亚太区的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总额的近50%,其中,亚太区超过50%的销售额来自于中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在今后五年内预计会占到全球经济的五分之一。ST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在中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涉及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市场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在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地区建立公司自己的大中国区,是ST为加强并巩固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功而迈出的至关重要一步。 公司正式任命Bob Krysiak先生担任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经理这一新的要职,此项任命即日生效。Bob Krysiak先生现年 51岁,之前担任意法半导体公司家庭和个人娱乐及通信产品部(HPC)市场总监。他拥有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同时具备丰富的市场及产品知识,并在ST的诸多重要产品部门(如数字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电子和工业应用等)担任过职务。他在这些领域的经验将为公司大中国区的成立及在华业务的持续发展带来极为有效的帮助。 Krysiak先生于1983年加盟ST公司,在不同领域担任过各类职务,曾从事开发先进的微处理器、管理复杂的系统级芯片项目,并成功运营公司在创新的消费电子应用中的全球业务。2004年9月,Krysiak被任命为ST新成立的家庭和个人娱乐及通信(HPC)产品部市场总监,该部门的销售额超过整个公司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包括从手机到数字机顶盒等全系列应用产品。  意法半导体公司首席运营官Alain Dutheil先生表示:“大中国区的成立将得到亚太地区母公司的积极支持,并在亚太区总裁Jean-Claude Marquet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完成。Bob在华的新机构一定能协调发展中国本地市场,同时维系我们与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客户已建立的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ST大中国区将根据市场需要来设立组织机构,支持并保护公司在其它地区的成功产品设计。”Dutheil先生继续解释道:“在大中国区的初建阶段,Bob Krysiak先生将向亚太区总裁Jean-Claude Marquet汇报,Marquet先生协助设定新成立地区-大中国区的组织机构。”

    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 AN HP BSP

  • 印度的制造业真的能赶超中国么?

    当前,中国的电子制造市场还远在印度之上。Dublin-based市场调研公司表明,2004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720亿,而印度只有$115亿。  然而,印度计划每年增长23%的CAGR,争取到2010年时能达到$400亿的产值;而中国将下降19%,给印度提供了绝好的赶超机会。也许,在2010年,印度的产值会超过中国。  印度的产业巨头包括Flextronics,Jabil Circuits,TVS Electronics,Solectron Centum,LG Electronics,Tata Infotech, Samsung India,Celetronix India和Bharat Electronics Ltd.;还存在许多潜在的产业大户,如D-Link and WeP,while Samtel和Tyco。据悉,Nokia和Elcoteq也将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  市场调研公司透露,2010年,中国的电子制造业仍然会占据整个国际市场的30%。 

    半导体 TE CE ELECTRONICS BSP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