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记者 刘映花 焦立坤) 昨天下午,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向本报证实,我国第三个赴美采购团已经成行。 尽管对于采购团在美的具体活动安排未作披露,但这位人士表示,赴美采购确有其事。过去两个月,中国已经向美国派出了两个采购团。 此前,有消息称中国将于本周派出信息产业的代表团到美国进行采购。这个团将由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率领,成员囊括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北大方正以及联想电脑等国内重量级信产企业。 据悉,这一采购团计划将于美国时间11日抵达华盛顿,12日拜会美国商务部,13日与美国的摩托罗拉、英特尔、思科等公司签署20多亿美元的合同,购买信息产业设备以及相关的产品。此后,中国代表团还将与美国信息产业界进行一场中美IT产业合作前景与贸易机会的研讨会。 对于中方的采购计划,美国商务部于上周五表示欢迎,认为有助于平衡美中贸易逆差。同时,此次采购由于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要目标,因而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去年11月中旬,中国与美国分别在华盛顿和底特律签署了三个大宗采购合同,购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发动机、30架波音飞机、4500辆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凯迪拉克、别克以及其他名牌汽车等。 同年12月,中国“大豆”采购团在赴美一周时间里,购买了总价值超过24亿美元的美国大豆、化肥、氧化铝和机电产品。
新浪科技讯 由于市场需求复苏,世界第二大专业晶片制造商台湾联华电子公司(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去年的销售额增长了25.8%。UMC表示,其2003年销售额为848.6亿台币(合25.1亿美元),2002年其销售额为674.3亿台币。 UMC称,其去年12月的销售额达到了83.5亿台币,较之前年同期增长了51.77%,较之去年11月77亿台币的销售额也略有增加。 在最近举行的一次投资者大会上,UMC首席执行官Jackson Hu表示,他预计去年第四季度的芯片出货量比前一季度增长大约10%,因为蜂窝电话和数字相机等产品的热销推动了市场对芯片的需求。(陈立荣)
日前,普天总裁欧阳忠谋突然以“退休”的理由离职(本报昨日B37版曾报道),让人浮想联翩,种种猜测聚焦到欧阳忠谋的离职原因上,以及“后欧阳忠谋时代”的普天何去何从? 欧阳忠谋:没有总结的方式告退 1月7日,普天一家下属企业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说,欧阳忠谋“退休”一事给人太多想像空间,因为欧阳忠谋一直是大刀阔斧的铁腕人物面孔,他的强势改革已经形成了惊涛骇浪的气势,但最后,他却以如此低调退休的方式结束其历程,按照他的性格来说,没有特殊原因,应该不会以这种“有头无尾”、没有总结的方式来告退。 在信息产业领域,欧阳忠谋曾被认为是仅次于信产部前任部长吴基传的受关注型人物,因为两人都处在一个体制新旧交替的时代,各自所管的信产部和普天集团在体制变迁中都一次次激起巨浪。 普天是业内皆知的一个电信巨无霸———连续两年600多亿的产值,使普天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这个规模竟然与赫赫有名的运营商联通一年的营业额差不多。 但业内人士都说,即便普天有“电信设备老大”的头衔,但如果没有将“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改名为“中国普天集团”的这次经历,普天不会像现在这样引人关注,欧阳忠谋也断然不会在近几年来反复成为业界焦点。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其间过程不仅是一次更名,而是之后,普天突然显得“激进”起来。普天的前身是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PTIC),成立于1980年。在原来的邮电部,工业局和邮电工业总公司是两个机构一个牌子,邮电工业总公司对邮电部部属所有制造电信设备的工厂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下达各项经济计划并组织实施,是典型计划经济的产物,但实际上管理松散,没有形成整体的力量,本身不是经营实体。 2000年,邮电工业总公司转制组建普天集团后,划归中央大型企业工委,就任总裁的欧阳忠谋一再发出声音,“普天自身要做大做强,而不是空架子”。其后,他推行了一系列“削藩释兵权”的做法,甚至要撤销普天集团旗下所有二级企业的法人资格,整合成“普天”一个品牌,这意味着首信、东信、巨龙等几十家原本就是通信业“大户”的企业将由“散兵游勇”式经营归入到普天一家集团旗下集中出击。 从此,改革使得整个普天集团下属企业及欧阳忠谋本人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再加上去年的审计署“弹劾”风波,欧阳忠谋的去留以及普天“新政”的未来一直都是焦点。 女帅邢炜早成普天实际操盘者 按照普天一位内部人士的说法,普天换帅其实早有征兆。去年3月在杭州举行的东信董事会上,欧阳忠谋曾对业绩出现滑坡的下属二级企业东信总裁施继兴说:“我们都到60岁了,是该退休的年龄了。”当时他确实是在动员对普天有情绪的施继兴离任,但这句话对于自己的命运似乎也是一种双重暗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发生在欧阳忠谋遭审计署“弹劾”之前。 另一个迹象是,去年3月,在中央企业工委被撤销并入国资委的前几天,来自中央企业工委监事会的邢炜忽然空降普天,担任普天集团党组副书记和副总裁,据一位普天下属企业高层对本报记者说,他之后每次去普天汇报,见欧阳忠谋之后,都会要求“具体事情找邢炜汇报”。他的判断是,国资委当时应该是想让邢炜先当二把手,以便接班,只不过时间待定。 一位普天内部人士透露,无论审计署弹劾事件发生前后,邢炜将接班在普天内部来说实际上是个“公开的秘密”。去年9月29日,普天股份公司成立时,欧阳忠谋任董事长,邢炜任实际操盘的总裁一职,这就表明,邢炜将是普天未来的实际掌舵人。 一位普天内部人士私下里说,从前述应该可推断出,欧阳忠谋与邢炜共事近一年,两人的交接应该是有步骤的,而非突然;欧阳忠谋在任后半期,普天益发地像是“欧阳忠谋主外,邢炜掌内”。他表示,之所以外界没有觉察和报道,是因为邢炜是个“风格非常低调、喜欢做实事的人”,“她从来是先做完事再说话”。 但是,外界狐疑的只是欧阳忠谋在其任期最后几个月的表现,因为欧阳忠谋的前半期和后半期给人以截然相反的感觉。 欧阳忠谋一手批准创办的普天房地产公司一位部门经理认为,欧阳忠谋是那种很喜欢干一番事业的人,但去年的审计署“弹劾”风波之后,他在公开场合露面很少,也不怎么再提曾搞得轰轰烈烈的品牌整合运动,这应该是欧阳忠谋在任后期受到了某种掣肘,他的说法是,“假如预料到只剩下这么短的任期,欧阳忠谋几年来断然不会得罪那么多人去推行整合普天的改革”。 他透露,在整合下属企业的过程中,欧阳忠谋曾派年轻干部去二级企业任高层,让在这些企业干了多年的创业型元老们感到了巨大威胁,所以元老们对普天整合的抵触可想而知。他认为,欧阳忠谋后期转而低调不排除有下级企业屡屡“告状”的可能。 “后欧阳忠谋时代”普天轨迹难变 到底是改革遭致的反弹对欧阳忠谋的退休时间表有影响,还是欧阳忠谋个人原因导致其后期无心恋战,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但人们现在更关注的并非欧阳忠谋个人,而是“后欧阳忠谋时代”普天及其下属几十家大企业的何去何从,这些通信业大户的整合不仅关系到普天能否捏合成一个巨无霸,更关系到国资改革的一种趋势。 此前,普天下属二十几家二级企业、几百个孙公司及曾孙公司的松散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因为普天由行业总公司过渡而来,属于财政部通过行政划拨手段将首信、东信等原邮电部所有工业企业的国有资产组合而成,也就是说,先有首信等二级企业,才有普天集团的。 这种情况导致普天下属企业的凝聚力不强,品牌多达上百个,欧阳忠谋2000年上台后一直做的就是这种把这些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拧成一个控股型集团的事情。 因此,普天整合的实际意义也非常明显,2000年6月,欧阳忠谋刚到任时,上海举行一个展览,他发现参会的普天下属企业数量众多,但展位都像鸽子笼———每个单位9平方米,“让外人看一个个都像小公司”。 普天房地产公司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继任者邢炜应该不会放弃整合普天,因为国资委做大做强普天本身的要求是明摆着的,普天如果是“空架子”、不是经营实体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该人士认为,欧阳忠谋与邢炜的区别仅是整合手段及时间表的区别。无论是谁接任欧阳忠谋,他(她)也必须接替体制改革的这面大旗,因为普天这种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行业总公司改革的大方向不会变。 并且,他认为,两人的大方向虽然一样,但邢炜与欧阳忠谋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结果反而可能会不一样———欧阳忠谋可谓强势人物,但强势人物往往会引起巨大争议和激烈反抗;邢炜则是一个低调的人,结果却不一定差。 欧阳忠谋迈五十步,邢炜能迈一百步? 痛恨“让外人看着普天下属企业一个个都像小公司”的欧阳忠谋主要用的是行政手段,甚至敢于撤换下属企业领导人,最终他还只是做到了所有下属企业的LOGO统一加上“普天”二字,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集合旗下企业资产捆绑上市。 欧阳忠谋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不过还来不及实施,他就离职。从投资银行界传来的消息是,普天上市融资项目从前年4月份就已开始启动。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和中金公司为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和主承销商,拟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预期筹资总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据说,在普天内部会议上,邢炜强调普天应该走股份多元化的道路,吸引战略投资者以确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认为多元化的资本必然会带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虽然她对于普天上市时间没有提及,但显然,上市是普天形成股份多元化、解决下属企业一盘散沙的最佳方式。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邢炜上台时面临的境况依然与欧阳忠谋当年一样,欧阳忠谋向前迈了五十步,邢炜能否迈出一百步则是外界拭目以待的。
彩电企业启动数字电视战略 事件 面对数字电视数千亿元的市场商机,2003年国内彩电企业纷纷进行了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长虹、TCL、康佳、海信、创维等国内企业都开始把高清数字电视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而且为启动数字电视发展战略,他们还进行了巨额的投资。从此国内数字电视市场进入了快车道。 点评 关注彩电行业的人士不会忘记悲壮的2001年,由于种种原因彩电全行业亏损,彩电产业“夕阳论” 甚嚣尘上。但自2002年开始彩电行业峰回路转,股市上彩电板块全面飘红,彩电产业在整个信息产业领域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把。然而真正让彩电行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则是在2003年。彩电企业纷纷向数字电视转向是2003年他们的战略决策,除了CRT数字电视之外,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背投电视等新型彩电将成为他们今后着力的重点。 3C认证进入执法阶段 事件 2003年8月1日,3C认证制度正式进入执法检查阶段,全国质检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3C认证执法检查。包括空调、电视机、冰箱等在内的19大类、132种没有获得3C认证的产品将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从此,3C认证制度实施的重点开始从推动企业申请认证向加强执法检查、巩固认证成果方面转移。 点评 从规范市场的角度来看,3C认证的作用正日益彰显。专家说3C认证只是对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质量安全认证,是最基本的认证。如果某企业的产品连3C认证都通过不了,那么该产品真是该退出市场了。对于家电行业来说,复读机、影碟机、音响、小家电等小件产品向来都是“螺丝刀”小厂泛滥的领域,3C认证制度的强制执行势必对“螺丝刀”小厂的嚣张气焰起到遏制作用。 信息产业部提出“机卡分离”政策 事件 目前,在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上试运行的机顶盒都是“机卡捆绑”类型的。不同的地区所采用的机顶盒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北京地区的机顶盒就不能在上海等其他地区使用。这种情况下,机顶盒生产厂商不可能大批量的统一生产,如果企业要引入多种CA系统置于机顶盒中,每一种都需要交纳昂贵的入门费及使用费。针对这种情况,信息产业部明确提出了发展数字电视要实行“机卡分离”的产业政策。 点评 3亿多台模拟电视向数字化整体平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大多数用户不会把模拟电视一下子都淘汰掉,而最好的办法则是选择购买机顶盒。信息产业部“机卡分离”政策最大的实践意义就是为我国模拟电视数字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机顶盒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对企业和消费者将是双赢的结果。 电子废弃物将有“办法” 事件 针对备受人们关注的电子废弃物污染与防治问题,2003年年底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负责起草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与防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法规在进行了数十次的修改后由信息产业部法规司审核,并最终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7个部门联合颁布。该法规确立了“生产者延伸责任原则”。 点评 电子废弃物污染与防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靠全体公民整体环保意识提高之外,进行有关电子废弃物污染与防治的立法也显得异常迫切。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污染与防治管理办法》甫一露面,就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毕竟电子废弃物污染与防治立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彩电遭遇美国反倾销 事件 2003年5月2日,美国五河电子公司和两家工会组织就产自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彩电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反倾销申诉。6月1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美国五河电子公司等三方诉中国彩电企业倾销案作出初裁。初裁认定,中国对美国的彩电出口对美国本土彩电业已造成“实质性侵害”。 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之后,初步裁定:中国电视机生产商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倾销价差从27.94%至45.87%不等。 点评 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为中国彩电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彩电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的时候一方面要遵循WTO的贸易规则,另一方面也要密切关注所在国的政策法规动向。 各方联手共推EVD 事件 2003年11月18日,上广电、新科、夏新、金正、步步高、万利达、金裕兴、创维、长虹等9家国内著名的影碟机企业共同推出了11种不同型号的EVD播放机。国内产业界开始发力EVD,这标志着我国激光视盘长期被DVD独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碟机竞争进入了新时代。 点评 我国DVD企业连连遭受国外专利收费公司的打压,被迫与6C、3C等签署缴纳专利费的协议。就在2003年第94届广交会上,又发生了因6C联盟追讨专利费,5家中国DVD生产厂家被集体逐出广交会会场的尴尬事件。可以说,专利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国DVD行业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和历史性机遇,EVD的横空出世要为我国DVD企业的专利枷锁解套。 TCL汤姆逊合并彩电业务 事件 11月4日,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公司联合对外宣布:双方将携手成立一家名为TCL-汤姆逊的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及销售彩电及其相关产品和服务,合资公司将以年总销量1800万台的规模成为全球彩电行业的巨头。 双方这次合并重组的总资产规模将超过4.5亿欧元。TCL国际控股将会成为合资公司的主要股东,占67%的股份,汤姆逊则持有余下的33%的股份。 点评 TCL-汤姆逊电子公司将成为超越三星、年彩电销售量达1800万台的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这正是TCL、汤姆逊合并的最大新闻卖点。两大巨头的业务整合,使TCL和汤姆逊各得其所:TCL因汤姆逊而名声大噪,在通往国际化的道路上迈了一大步;汤姆逊因为TCL而获利,开拓中国市场有了TCL的相助。TCL、汤姆逊名利各得其所。 连锁卖场资本动作不断 事件 2003年5月,永乐注资4000万元获得河南通利50%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进入中原市场。8月,安徽五交化、厦门思文、哈尔滨黑天鹅、秦皇岛百信4家地区家电零售企业宣布成为中永通泰成员。同是8月,北京大中出资1000万元参股雅泰电器,取得雅泰电器25%的股份。9月,永乐出资5000万元成为东泽电器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 点评 以永乐、大中为首的中永通泰,通过各自的资本扩张,正在演绎着一种新的扩张模式,这与国美、苏宁依靠独资直营和早期的特许加盟方式迅速建立起销售网络的扩张模式有着十分的不同,故此业内人士将其定义为“第三种连锁扩张模式”。而这种扩张模式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资本的互相渗透。在《中永通泰成员单位准入及退出规定》中,准入条件的其中一条就规定了“以资本为纽带”。 节能冰箱“新国标”出台 事件 2003年11月1日,被称为节能冰箱“新国标”的《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正式出台。新国标规定:凡是走上市场待售的冰箱都必须贴上节能标识。 点评 在“新国标”出台之前,节能冰箱市场十分混乱。各冰箱品牌虽然都十分重视节能冰箱产品的宣传,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因此在宣传上存在两大问题:其一,仅考虑耗电度数,未将其与考核节能的关键因素——“有效容积”相联系;其二,随意拷贝欧洲能耗等级,令节能冰箱市场更加混乱、模糊。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都在期待一个统一的节能标准,2003年“新国标”的正式出台无疑为这一混乱的市场带来了理性的参考因素,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指日可待。 中国8大DVD名牌出炉 事件 2003年9月1日,夏新、SVA、万利达、长虹、先科、步步高、金正、新科等正式成为中国DVD行业第一批名牌。中国DVD行业第一批名牌的诞生,标志着国内DVD行业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 点评 虽然目前国内DVD行业还有近百家企业,但以后DVD行业的竞争特点将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一些没有品牌意识的劣质小企业肯定会倒掉,而中国DVD名牌的诞生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以前国内DVD行业小、散、乱的局面将彻底改变。同时,中国名牌评价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唤起全社会的名牌消费意识和保护意识。如果DVD行业成长起来几个全行业乃至全国知名的品牌,昔日价格混乱的局面就不会重现。而中国DVD名牌的出炉,将使国内DVD市场走向品牌竞争时代。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赋予了信息产业新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模式、原则和步骤做了精辟的概括,对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综合、全面、开放、纵深的设计。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面临一个更好的体制环境,同时国家提出的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对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宏观环境的分析,大部分电子重点产品市场的发展仍将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移动通信产品 1998年-2002年,我国手机产业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73%、138%、61%和51%。2003年1-11月份,生产1.6亿部,销售1.6亿部,同比增长48%,预计今年国内用户需求为8000万部左右,出口在9000万部左右。 1.2004年我国手机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市场格局重新洗牌。随着国内品牌手机的崛起,手机生产企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虽然独资、合资企业仍占据国内生产总量的大头,但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77.5%下降为69.9%,而国内品牌手机从22.55%上升到目前的30.1%。从国内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国内品牌的手机市场占有率从2002年的39.4%上升到目前的55.5%。 ———移动通信新业务的开发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促进了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形成了新的市场空间。 ———手机销售渠道竞争更加激烈,运营商“捆绑”销售成为市场新的特点。 ———CDMA手机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中国联通公司2003年新增用户发展计划为1300万户,但由于各种原因上半年新增用户增长缓慢。2004年的发展在2003年的基础上仍然不会有较大的突破,因此CDMA手机生产企业2004年仍将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 ———价格竞争更加趋于白热化。手机生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在大规模扩大生产的同时,将价格当作竞争的利器。 ———小灵通产品的迅速成长进一步挑战手机产业发展。近年来 小灵通在部分省市迅速发展,目前已开始进军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2004年小灵通产品市场将继续挑战移动通信产品市场。 2.2004年移动通信产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由于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好转,我国手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是2004年电信运营业投资继续保持良好发展。2003年我国通信运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2100亿元,同比增长20%,为移动通信制造业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2004年电信运营业的投资将继续保持2003年的发展水平,新增移动通信用户仍将保持在6000万以上。另外在我国加入WTO的带动下,一些外商投资还将进一步扩大。 二是随着电话普及率的提高,国内潜在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目前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仅为20%-25%,离“十五规划”所确定的我国移动电话30%普及率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普及率相差更远。因此,国内手机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是我国将形成世界手机制造生产聚集带,出口贸易将继续增加。我国手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04年全国手机产量1.7亿部,其中出口9000万-10000万部。 彩电产品 当前,我国彩电工业产销快速增长,出口不断增加,结构调整进 展迅速,效益逐步回升,主要特点如下: 1.产销快速增长。2003年累计1-11月份全国共生产彩电5739.5万台,销售5600.7万台,二者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7%和25.1%,产品产销率高达99%。 2.出口不断增加。2003年1-11月份共出口彩电2016万台,同比增长9.5%;出口额高达22.6亿美元,占全部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的1.7%。 3.结构调整进展迅速。目前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高端产品成为行业发展热点,大屏幕彩电销量大幅提高。 4.效益逐步回升。进入2002年后,全行业开始走出2001年效益普遍低下的局面,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主要彩电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呈回升态势,部分去年大幅亏损的企业也开始扭亏为盈。 5.2004年彩电产品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04年彩电产品在城市彩电更新换代、住房制度改革以及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向我国投资转移力度的推动下,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国内市场需求量预计3600万台-3800万台,出口可望达到2200万台,总需求量约为6000万台左右。模拟电视仍是2004年国内市场和出口的主流产品,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份额将超过50%,其中29英寸纯平彩电将以其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继续占据主导地位,34英寸彩电约占市场份额的10%。高端产品继续处于市场导入期,从销售量增长速度来看,背投、液晶、高清、等离子彩电产品会继续快速增加,但鉴于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心理、技术支撑、服务网点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其市场份额在彩电销售总量中仍不会超过4%,预计为180万-200万台左右,其中背投占70%以上。 2003年开始实施的数字电视计划将会给彩电产业带来新的机遇。2003年已在33个试点城市开播10套数字广播,15套付费频道,用户约100万,到2005年会增加到3000万,数字电视产品(包括接收一体机、机顶盒等)将占彩电业收入的40%。用户对未来彩电的选择,将更注重于个性化,彩电企业为避开产品同质化将不断开发彩电的个性化功能,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通过增强产品的差异性而寻求新的市场需求。 计算机产品 由于我国信息化推广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2003年以来计算机类产品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销量大幅度上升。特别是2003年非典疫情的突发,加速了我国办公网络化的步伐,网上洽谈业务、网上教学、电子政务等迅速展开,明显地拉动了计算机产品市场的发展,累计到11月份,全行业完成PC机、显示器销售同比分别增长了92.6%和54.1%,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了近20个和10.2个百分点,特别是笔记本电脑,由于体积小、携带方便、上网灵活、销量剧增,占PC机销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7.2%上升到23%,产销同比增幅超过PC机产品的两倍。 2004年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快速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用个人电脑需求不断增加的带动下,计算机类产品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我国加入WTO后,极大地促进了海内外投资的积极性。目前全球前20名的显示器厂商有14家在我国设厂生产显示器,台湾十大知名笔记本电脑商有6家入户祖国大陆,因此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类产品的出口增长。随着关税壁垒的打破,外商进入内地更加容易,国内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的产量仍将不断增加,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04年全国产量将达到3000万台,出口近600万~700万台。 汽车电子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和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成为汽车高新技术的特征之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人们对汽车先进性要求的提高将带动汽车电子产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今后汽车电子的发展必将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3年,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了迅猛发展,全年汽车产量将达到430万辆,同比增长29.2%,今后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04年全国汽车产量将达到510万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将更大。 目前,中国消费者对车辆需求的增加、网络在车辆中的高速发展、安全与防盗需求的增加、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之间的转换以及动力总成方面性能的提高,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 2004年我国卡车生产量将达275万辆,轿车为235万辆。随着我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的价值含量迅速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将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汽车电子产品占汽车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轿车中的汽车电子产品比例将达到30%-40%,卡车的比例为10%-20%。因此,2004年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以年均29.3%的速度发展,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 软件产业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下,2004年我国软件产业将继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1.开放源代码软件开发将继续快速增长。开放源代码是软件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由于它的开放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得到各国政府的一致支持,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政府充分发挥带头引导和组织作用,积极采用开放源代码的Linux软件,为国内软件产业创造市场需求,赢得了一批富有市场经验的软件开发厂商的支持,使Linux能快速发展,从而加速开放源代码软件开发进程。 2.电子商务软件市场将增大。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展开,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电子商务将迎来崭新的时代,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影响。作为高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游戏的市场巨大,近年来,由于宽带网在我国快速普及,网上娱乐急剧增加,传统媒体所有的形式今后也将成为网络内容的新“亮点”,网络游戏将依附网络状态,对传统游戏形成冲击,成为一种更有意义的娱乐活动。 3.软件向其它产业加速渗透。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能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软件必然会加速渗透到其它产业,促进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嵌入式软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将推动通信产品升级换代,使通信产品更具有智能性。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微电脑芯片,数字化3C产品的不断涌现,使嵌入式软件成为产品增值的关键因素;成熟的通信技术使移动设备、移动计算设备接入互联网成为可能,这将大大推动PDA、笔记本电脑、手机、车载信息设备的发展,使网络的接入终端设备更加多样化。因此,嵌入式软件在软件产品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攀升,2004年有望达到50%。 4.软件产品出口将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通过了国际CMM等级认证,为我国软件企业走出去营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在我国一系列有利政策和措施推动下,我国的软件出口大幅增长,软件出口使我国软件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发展自己,提升软件产品的技术等级。 因此,2004年,我国软件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100亿元人民币,与2003年相比增长31%,其中,软件产品为1400亿元,比上年增长35%,软件服务为700亿元(含系统集成),比上年增长30%,软件产品出口为25亿美元。 集成电路及元器件产品 从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中长期的发展趋势看,在国民经济和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的拉动下,更多世界IT厂商向中国大规模投资设立制造基地,中国本地IT企业也快速成长。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仍将是未来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预计到2006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集成电路市场,到2010年,中国更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集成电路器件采购国。因此,预计2004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在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规模持续增长的带动下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160亿块,增长33.3%。 电子元器件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容量估计在3500亿-3800亿只,销售收入有望突破6000亿元。
杰尔系统 Agere Systems 近日宣布:其已收购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库玻蒂诺市的私有千兆以太网交换技术解决方案开发商 TeraBlaze 公司。通过此次收购,杰尔系统将可提供高密度交换技术解决方案,以服务增长迅猛的千兆以太网 (GbE) 市场。业界领先的 TeraBlaze 单片交换 (switch-on-a-chip) 技术使杰尔系统能够为设备供应商提供单芯片 GbE 解决方案,以满足 SOHO(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室)及企业应用的需求。 2003 年 8 月,杰尔系统收购了一家独立经营的 GbE 物理层器件 (PHY) 解决方案供应商 Massana 公司。通过此次收购杰尔系统对 TruePHY? 技术进行了开发,宣布推出千兆以太网单端口器件,即堪称当前业界功耗最低的 PHY-0.13 微米 ET1011。借助此次收购,杰尔系统将把 TeraBlaze 的技术与自己的 TruePHY 系列GbE 产品进行完美结合,提供高度集成的 PHY 及交换解决方案。 杰尔系统中国区副总裁康明瀚先生表示:“收购 TeraBlaze 将不断推进我们的战略进程,以使我们能在快速增长的千兆以太网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TeraBlaze 与 TruePHY 技术的有力结合,使我们在向市场推出集成 GbE 交换与 PHY 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先发优势。” 杰尔系统中国区总经理梁宜表示:“客户设备市场中铜缆千兆以太网 PHY(Gigabit Ethernet-over-copper PHY)出货量的激增将极大推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在 2004 与 2005 年的快速部署。我们现在已拥有可提供广泛 PHY 及交换解决方案产品系列的核心技术,从 SOHO 到 48 端口企业应用无所不包。我们的架构与集成能力将使系统制造商能够提供市场中每端口价格最具竞争力的 GbE 产品。” 杰尔系统预计会在 2004 年下半年交付与多端口 TruePHY 产品捆绑在一起的交换解决方案。 TeraBlaze 的16名员工将全部加盟杰尔系统,其中包括 TeraBlaz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hankar Mukherjee。
ChinaByte快讯(记者洪波)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在今天举行的普天集团内部会议上,原集团总裁欧阳忠谋正式退休,原集团副总裁邢炜就任新的集团总裁。 据了解,现年62岁的欧阳忠谋在今天的会议上,以“正常退休”去职。 欧阳忠谋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5年,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兼任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信息产品分会会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电子信息软科学与国际关系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2000年5月迄今任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裁。 接任欧阳忠谋出任普天集团总裁的邢炜,曾经担任国家经贸委高科技司副司长、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中央企业工委监事会工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3月空降普天,担任普天集团党组副书记和副总裁。(完)
2003年的中芯国际,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表现得太完美了,以至于在年末收官阶段,才有了一些插曲花絮。回顾中芯国际的发展历程,很多人都说象百米冲刺一样,尤其是今年,频繁的圈地预示了自己在业务上的疯狂扩张,同时也赚足了业界的眼球。 “中芯国际将在3-5年内成为半导体业的老大”,这是来自业内人士的声音,也许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然而,中芯国际真的有这么大的潜力?未必如此!拨开表面的浮华,让我们揭开它的盛世危言。 扩张之后的资本真空 2003年是中芯国际疯狂扩张的一年,它的圈地运动的速度之快,在半导体产业史上非常少见。如果说收购摩托罗拉天津半导体厂还不算大手笔的话,那么在京再建三座12英寸晶圆厂则有些不可思议。中芯国际创造了世界最快的芯片厂建厂纪录——从2000年8月1日打下第一根桩到2001年9月25日正式建成投产,前后只用了13个月;作为中国第一家8英寸专业芯片代工厂(foundry),从0.25微米过渡到0.14微米的工艺——国际一流技术,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很难相信这是一家刚刚成立不到3年的本土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公司的规模和产能大副提高。根据iSuppli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球晶圆代工最新统计报告,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中芯国际赫然跃居第五。而它在2002年还未挤进前十强。 频繁的并购和建厂肯定会带来数据的辉煌,但是这也需要资本的支撑。半导体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玩的,由于其耗资巨大,门槛极高,历来被认为是豪门的游戏。2002年,台积电的营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占整个市场份额的57%;联电的营业额约为22亿美元,占有24%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中芯国际1亿美元左右的营业收入与这两个竞争对手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今年5月,中芯国际公布其2002年亏损约9235万美元,创下中国大陆发展晶圆制造业以来最大的亏损数字。此前,这一纪录是华虹NEC创造的7亿元人民币的亏损。第一大股东上海实业上半年摊占中芯国际亏损7539万港币。可以说,2003年中芯国际的业绩并不理想。 在自身亏损的情况下,还如此频繁地圈地。不管扩张后的中芯国际业绩会如何,可以确定的是,张汝京现在肯定承受了许多来自资本的压力。9月中旬,中芯国际以私募方式发行新股,集资约6.3亿美元,即使加上2001年9月,来自美国、新加坡和大陆的投资者投资的10亿美元,与所需的投入相比,这些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在这种情形下,上市是中芯国际的唯一出路,但是中芯国际芯片项目投入如此的庞大,以及其目前糟糕的盈利记录,上市就能解决问题吗?在中国,申请上市的最基本条件是持续三年赢利,目前A股上市的唯一的芯片企业上海贝岭,表现难尽如人意。 因此,海外上市就成为中芯国际的唯一出路。然而。从目前美国、香港股市情形来看,芯片业发展依然处于低谷,高科技股并不被市场看好,受欢迎的是那些已经具备盈利能力的企业。可能也是因为意识到这些因素,中芯方面已经将上市日程从原计划今年年底延迟到明年. 2003年,中芯国际一直在扩张和资本的钢索上游走。很多人相信他们能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存在过度失衡坠入深渊的可能。在业绩并不理想的情况下,还在不断并购扩建,面对股东的压力,张汝京们需要做得更好! 技术转让与代工的隐忧 2003年1月,中芯国际与世界芯片巨头尔必达、东芝、英飞凌达成技术转让及代工协议。对此,来自业界的声音是中芯国际股权换技术,产能换定单,做了笔绝对划算的买卖。芯片制造业毕竟是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掌握核心制造技术不是朝夕之功,中芯国际选择了一条迅速提高自身技术竞争力的途径——拿来主义。 “不容忽视的好处在于中芯国际不仅获得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客户资源和定单”,有人这么评论。然而,这样的合作也存在着隐忧。这意味着中芯国际缺乏自主的制造技术及销售渠道,一旦与上游技术转让厂商的合作发生变故,中芯国际则会缺乏足够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另外,中芯国际在利用转让技术的同时,频频打出擦边球。中芯在宣布引进日本尔必达0.13微米DRAM工艺后,德国英飞凌与中芯的合作可能生变。英飞凌拟将代工合约转向宏力。据了解,由于尔比达和英飞凌分属不同的制造技术阵营,对代工厂而言,想同时兼顾二者的产能供应困难极高。中芯国际为拉高产能利用率,对各种代工合作兼收并蓄的做法,显然让英飞凌难以理解。显然,拿着自己的技术为别的企业服务,英飞凌抗议中芯国际也就变得无可厚非了。 而中芯国际的代工,同样也存在着隐忧。2002年,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依然是台积电和联电并驾齐驱的天下,台积电占43%,联电占18%。在全球代工领域,台积电树大根深,不仅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化解风险,也能在竞争中适时化解自身的风险。联电不仅拥有自己的晶圆厂,而且拥有从IC设计、到芯片组开发、再到CPU制造的完整IC产业链。 中芯国际今年能排名全球第五,很大程度上是靠中国市场来拉动的。列强对于中国市场的觊觎,使得本来泾渭分明的市场变得混沌。对于中芯国际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势必会产生一些不确定因素。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大陆将是新一轮芯片代工的主战场。美国和日本芯片制造商加速抢滩中国,实施新的战略布局。英特尔、IBM在上海和深圳建立研发基地,日本厂商纷纷把二手晶圆厂转移到我国,NEC、东芝、日立、三菱、富士通、三洋等芯片厂都在紧锣密鼓地扩大中国投资。中芯国际不仅要与台积电和联电正面交锋,而且还要应对外国兵团的冲击。所以,代工不是中芯国际的发展方向,中芯需要发展自己的技术。如不尽快提升综合竞争力,中芯国际很可能受困于对手的围剿。 纷扰的专利纠纷 商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于本来就交恶的台积电和中芯国际而言,撕破脸皮对簿公堂只是迟早的事。众所周知,张汝京曾在台湾一手创办世大积体电路公司,但身为总经理的张汝京事先没有听到任何风声,大股东中华开发就把世大卖给了台积电。双方的交恶由此产生,张汝京大中国创办中芯国际,或者也有报复台积电的原由。 另外,中芯国际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已经引起台湾半导体巨头的恐慌。面对中芯国际高速发展的态势,台积电不可能无动于衷。原先,中芯国际创办伊始,台积电并没放在眼里,因为在台积电看来,中芯国际充其量只能在低端芯片市场竞争,对高居芯片代工业峰巅的台积电不可能构成威胁。 然而,如今的中芯国际不仅羽翼渐丰,而且大有与台积电一决雌雄之势。台湾传统的半导体巨头不可能坐视中芯国际疯狂扩张,台积电到松江投资、联电赴苏州,从企业经营策略上都是要遏制中芯。台积电和中芯一连串的事件就说明了台积电遏制中芯的决心。 这次在美国的诉讼让人们立刻想到了明年中芯赴美上市的计划。不久前,中芯通过海外媒体宣布已于日前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了上市申请,公司随后还将向香港相关机构提交上市申请。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德意志银行负责中芯国际的股票承销工作。预计最早于明年2月完成上市计划。 企业上市前诉讼缠身是很忌讳的事情,尤其是象美国这样对上市公司严格审查的国家。台积电的醉翁之意也就在此。尽管事情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不了之局,但是对于资本诉求非常强烈的中芯国际而言,绝对是如坐针毡。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中芯国际今后走的绝非坦途
中芯国际总裁兼CEO张汝京 一场半导体代工业的诉讼案引起海峡两岸华商企业高度关注,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对决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台积电曾经吞并张汝京亲手创立的企业,却无法打消其超越竞争对手的决心和意志。 【赛迪网独家特稿】12月22日,全球半导体代工龙头台积电向美国加州联邦地方法院提交诉讼状,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权及窃取商业秘密,并申请对中芯实施禁制令处分及 赔偿财务损失,起诉对象包括中芯国际的上海及美国子公司。 就这样,在2003年的最后几天,两大半导体巨头长期的商业矛盾一朝爆发。中芯国际总裁兼CEO张汝京不得不死磕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此二人也是亚太半导体代工业的老对手了。 张汝京出走,台积电吞并世大 张汝京曾经在德州仪器从业20年,其间8年从事研发,12年从事工厂运营,并成功领导过德州仪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我国台湾省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技术转移、发展和业务运营。他有超过24年的代工厂运营、晶圆加工和研发等半导体产业经验,是德州仪器中坚力量的代表。 张汝京刚加入德州仪器的时候,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已是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张忠谋当时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业务,手下有2.5万名雇员,在11个地区建有16个工厂,同时也是张汝京的大老板。 1987年,张忠谋离开美国回到我国台湾省,创办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即后来的台积电,自任董事长。台积电是全球第一家专做硅导体代工的工厂,从此掀开了半导体业设计与加工分流的大格局。 长期的半导体制造、管理经验使得张汝京也了解到这个IT基础行业的一举一动,他也觉察到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发生迁移,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调整,半导体工业需要找寻低成本的加工基地。 他也想到办半导体代工工厂。离开德州仪器之后,张汝京回到台湾并创办了世大积体电路(WSMC)公司,并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带领世大实现了赢利。但是此时世大突然后院起火——2000年1月,身为总经理的张汝京事先没有听到任何风声,公司大股东中华开发不声不响地趁其在外地出差之际,把世大作价50亿美元卖给了竞争对手台积电。 不管其中有没有猫腻,张忠谋老谋深算,兵不血刃,轻取世大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成功,但是这桩有点离奇的收购案带给张汝京的却只有耻辱。因为企业股权高度集中,此后张汝京被迫负气出走。 张汝京二次创业成功 “盖厂高手”开始在内地市场寻找新的创业基地。张汝京来得恰是时候——此时的内地市场对于半导体代工厂,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 2002年内地芯片市场的规模为194亿美元,但是内地厂家能够提供的产品仅有37亿美元。内地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很小的产能现状,为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想象空间。IDC在今年1月发布报告预测说,到2005年,内地市场的芯片需求量将达到361亿美元,而自己能够提供的仅有85亿美元。 市场活跃带动了对芯片需求。据全球半导体工业协会估计,2003年全球芯片的销售额将达到1693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19.8%。亚太地区是芯片市场成长最快的地区,去年销售量增加了29%,市场占有率达到36%,超过美洲,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市场。 同时,由于电子产品的生产继续大量移往亚洲地区,2002年美洲、欧洲以及日本的芯片销量分别比前年减少13%、8%和8%。到2006年,全球芯片市场将达到5000亿美元,其中,1/4的需求和2/3强的产能集中在亚太。 张汝京曾亲身参与了近10座芯片工厂的建造,被认为是除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和联电董事长曹兴诚之外芯片代工业界的第三号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代工车间“盖厂大王”。“盖厂速度第一高手”居然此时到了内地,张汝京的投资计划立刻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内地投资设厂最大的好处便是税收优惠,根据有关文件,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可以享受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据张汝京自己测算,由于政府优惠地皮、人才价格相对低廉等因素,就经营成本来说,上海的成本将比台湾高科技产业基地新竹低5%~10%左右。 2000年4月,中芯国际在上海成立。张汝京以火箭般的速度再度发家。2001年9月,上实、高盛、华登国际、汉鼎亚太和祥峰投资的资金大都就位,中芯国际第一期招募结束,董事会共计有16名股东。张汝京有意令股权分散,避免再蹈世大落入敌手的覆辙。 目前中芯在上海的一厂、二厂和三厂均已投入生产,到今年6月份,一厂和二厂的产能计划达到每个月4万片。按中芯国际的规划,到2004年第四季度,这两家工厂将达到最大产能月产8.5万片的规模。这个成绩已经可以超越内地所有的同行了。 如今的中芯国际不仅羽翼渐丰,而且大有与台积电一决雌雄之势。从代工实力看,中芯国际在上海已拥有三家制造厂,全球已有65家客户拟委托中芯国际代工。中芯国际的北京新厂总共投资约12.5亿美元。中芯的长远规划一共要在内地建成6-9座代工厂。 从技术升级角度看,中芯国际正在与半导体界前沿公司结盟。它首先与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合作,成为内地第一家0.18微米芯片制造商;接着与美国德州仪器达成合作协议,获得芯片生产0.13微米技术授权。2002年12月中旬,中芯国际与德国英飞凌(Infineon)签订DRAM代工协议,后者将0.14微米的DRAM沟道式动态内存技术转移给中芯,并考虑今后转移0.11微米技术——0.11微米为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 中芯国际2002年的营业收入约为1亿美元,这个成绩在全球的代工厂中已经能够排到第九位了,也是内地规模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 数度与台积电交手,终于爆发法律诉讼 中芯国际刚开始与台积电竞争时,还有人置疑,这场发生在全球半导体代工整体排名第一名和第五名之间的“芯竞争”能不能给张汝京带来机会,结果反而是较为弱势的中芯国际在人才竞争方面占了上风。 张汝京以大约为台积电两倍的待遇,从台积电召回原世大公司的众多旧部,加强了中芯国际的研发队伍。中芯国际1000人的团队里,有300人是来自台湾的技术人员,不少人是台积电的旧部。 为了把台湾的芯片技术人才挖到上海来,中芯国际还耗费3亿多新台币,给大批台湾技术人才提供过3天4夜免费的“上海游”,帮助台湾IT人士移民内地,并适应长三角的工作生活。不少张汝京过去在我国台湾省和美国的老客户纷纷把定单直接下到了内地代工厂。不久,台湾联电也绕道投资了上海,本来就不太景气的台湾代工业更是感受到了巨大震动。 2003年9月13日,中芯国际发表声明,称其已向原有股东和新投资人私募成功,募得6.3亿美元。中芯在声明中表示所筹资金将用于在上海的3家工厂建设及在北京设立内地第一家12英寸芯片厂。 中芯国际准备在美国和我国香港特区上市,筹资7.5亿~10亿美元,如能成功将成为“仅次于去年11月中电信上市以来的香港股市最大集资案”。中芯已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了上市申请,随后还将向我国香港特区相关机构提交上市申请,预计最早于明年2月完成海外上市计划。台积电偏偏在这个时候起诉了中芯国际。 分析家认为,台积电此举应为达到两个目的,首先想影响中芯国际在北美的客户,其次是影响中芯国际将要进行的IPO。业界也有人认为台积电已经相当忌惮中芯国际的成长速度,中芯国际的低成本运作已经让台积电不得不使用非常手段,才能确保其市场地位。 台积电表示在此时控告中芯国际是依据该公司近期销往美国的产品加以分析,在查出确实侵犯到台积电的数项专利证据后,才正式提出起诉。台积电称,中芯国际雇用了超过100名台积电前员工,并让其中一些人提供台积电的商业机密。 12月22日,中芯国际就台积电起诉一事发表声明,表示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未收到来自任何法院的正式(起诉)通知,公司对此不做任何评论。但中芯国际强调,公司一直尊重来自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中芯国际建设8英寸芯片生产线,需要10亿美元投资,建设12英寸生产线,需要25亿美元左右的投资。中芯国际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实现海外上市计划,融到足够的资金扩张规模。 来自台积电的一纸诉状无论如何都将干扰中芯的融资进程,台积电等于是已经达到部分目的。从今年年末到明年第一季度,张汝京将会在张忠谋的压力下负重而行,“两张之争”亦会有所升级。 作者:金凡
新浪科技讯 eweek网站12月26日文章称,液晶面板价格2003年不断上涨的趋势将延续到2004年。液晶显示器市场需求旺盛,笔记本用液晶面板需求量大幅增加,以及台湾液晶面板制造商希望开拓液晶电视市场是造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2003年上半年,由于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下降,PC生产厂商在新产品中更多地使用液晶显示器,许多个人消费者和商业用户也纷纷购买液晶显示器更换已有的CRT显示器。然而, 液晶面板制造厂商对液晶显示设备的迅速流行准备不足,无法为强烈的市场需求提供足够的产品供给,从而导致价格不断上涨。液晶面板的平均价格第二季度为219美元,第四季度就涨到了271美元。美国知名显示器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十二月的报告认为,这一上涨趋势可能会有所减慢,但肯定会持续到2004年。2004年第一季度的价格将很可能达到291美元。液晶面板价格的上涨将迫使美国PC厂商降低产品中其他配件的配置以维持产品定价的稳定,消费者短期内不得不面对价格的上涨。 与此同时,笔记本电脑对液晶面板的需求也大幅上升。分析家指出,价格的下降、性能的提升和无线功能增强使商业用户和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对笔记本电脑的购买欲增强。近期,台湾第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就表示,将考虑把部分液晶显示器用面板的生产能力转向笔记本用面板的生产。 液晶电视是液晶面板新的应用领域。韩国厂商在这一领域的液晶面板产品中居于领导地位,同时也获得了液晶电视产品的最大利润点。台湾厂商已经看到这一点,并希望通过使用第五代生产线,生产面积更大的、能够用于液晶电视的面板产品以打入这一市场。新生产线于2003年才开始投入使用,影响了液晶显示器用面板的供应量。 不过,DisplaySearch总裁罗斯-杨(Ross Young)对液晶面板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现在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液晶面板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预计2003年液晶面板的出货量将上升42%,达到9720万单位。同时收入将上升32%,达到230亿美元。”(明月编译)
2003年度《铁电创新应用》有奖征文活动,承蒙各位不吝赐文,受到来稿数十篇,经(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RAMTRON中国服务中心、深圳市华胄科技有限公司)多方评议协商,现把结果公布如下(作品选登):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奖金1000元;获奖名单如下:张坤:《基于铁电存储器编程技术的DSP SPI引导装载方案》于超、李刚:《FRAM存储器及其在新型12导心电图机中的应用》张冠男、:《铁电存储器FM18L08在DSP系统中的应用》 三等奖:奖金500元。获奖名单如下:李建炜:《铁电存储器在仪表中的应用》陈冲:《一种基于铁电存储器的双机串行通信技术》周保国:《16Kbit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FRAM)芯片FM25C160原理及其应用》高强:《电能计量装置的无线抄表系统》周刘宝:《FM25C160原理及其应用》马一兵:《铁电存储器在多CPU自动识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李胜涛:《铁电存储器在无线公话上的应用方案的介绍》黄伟:《铁电在电力参数监测中的应用 》 Xiewen:《FRAM在车速里程表中的应用》 获奖者请迅速于我们联系,确认您现在正确的联系方式。上述获奖者我们将会通知您本人领取奖金,来稿未获奖者将会收到我们给您准备的一份精美礼品(价值200元),再次对您的参与表示深深的谢意;《铁电创新应用》有奖征文活动,将会一直开展,希望各位优秀的工程师,能够把自己宝贵的应用经验,撰写成文参与投稿活动;使之更好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造福社会。祝新春工作顺利、生意兴隆、万事如意!RAMTRON中国服务中心深圳市华胄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
【eNews消息】有关统计显示,尽管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新兴产业到战略性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基本齐全、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技术水平日益提升、宏观调控不断规范的产业体系。但这些长足的发展与工业化国家相比,仍 有相当的差距: 一是总体规模尚难以与跨国公司匹敌。去年我国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约合691亿美元,相当于IBM同年营业收入(831亿美元)的83%;百强企业排首位的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为 85.8亿美元,仅为IBM公司同期的10.3%。 二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国内企业所申请的专利也无法与跨国公司相比:百强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000~2002年分别为4.2%、3.8%和3.8%,而2002年Cisco、Intel、Microsoft、Nokia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则分别达到25.3%、17.5%、15.5%和10%。1997~2001年,百强企业前10家申请的专利数总计3886件,相当于IBM公司去年申请的专利数。 三是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制造业、软件业的比例失调,软件、芯片等高技术产品的瓶颈依然制约产业发展,地区发展仍不平衡。 四是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技术创新、持续盈利能力、信息化水平、员工素质、管理体制、质量保障、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我国电子信息企业与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 五是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缺少得力措施。多数企业仍热衷于对高新产品(如手机、高档彩电等)的快速跟进,或者单纯依赖于降价竞销、贴牌生产来维持或增加市场份额。
【eNews消息】信产部日前出台加快推进大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和指导意见。 大公司战略的目标定位是,在2005年,排在电子信息百强首位的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百强企业中有两家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两家进入全球IT100强;到2008年力争有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有5家进入IT100强。 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要加快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实现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有效途径,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新兴产业到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是要在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定位全球,做大做强,做大要继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营业收入总量;做强则要实施两个转变,增强企业顺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是要按市场规则引导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研究开发,突破产业瓶颈,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是要为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要通过有效途径,促进企业加快改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五是要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换,整合可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优先扶持对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公司,尽快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可能连中科院计算所自己也没有预料到,“龙芯2号”的消息会在公众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一篇署名为“龙芯2号”研发负责人胡伟武的帖子,“我们的龙芯2号,DESIGN BY CHINA的背后故事”被各种网站和论坛疯狂转载。 神州龙芯公司由综艺股份与中科院计算所、北京汇博轻舟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智浩联科技开发中心等注资1亿元,于去年8月19日宣布成立,前两者分别占有49%和30%的股份。 近几个交易日连续封于涨停板的综艺股份(600770.SH)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12月22日,综艺股份在本周第一个交易日继续走高,涨幅达10.02%。 随着龙芯今年底进入商业化应用,市场前景和利润率都十分诱人。龙芯公司将继续依托第二大股东中科院计算机所的强大研发力量加快“龙芯2号”研发进程,在两到三年内成为国内CPU方面的龙头企业。 文字游戏 2002年9月28日,被誉为第一颗中国芯的“龙芯1号”正式发布。 龙芯被看好,业界普遍认为与蓬勃发展的中国IC产业相关。在台湾IC制造厂商纷纷“西进”的热潮背后,北京神州龙芯公司IC设计的定位,正迎合了目前我国IC产业链中的一大稀缺。在北京,与神州龙芯类似的IC设计公司正成规模,这些公司普遍有“海龟创业”背景,北京市政府也对IC设计业特别支持。 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12月20的开放日活动中,中科院宣布将在明年6月研发出“实际性能与英特尔奔腾4CPU水平相当的“龙芯2号”的消息,在公众中引起的反响仍然始料未及。 在一项“你认为中国是否需要自己研发CPU”的网络调查中,有97.31%的网民投了赞成票。许多人把此作为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重大事件,而更多的则认为“龙芯”可以打破英特尔所谓的“垄断”。 但知情人士都知道,“龙芯”当初在对X86、PowerPC、MIPS、SPARC等多种指令系统分析后,最终选择的是“比Alpha功能强又比PowerPC简单的MIPS指令系统”。即如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初就明确定义——龙芯是“较通用的嵌入式芯片”。 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龙芯与英特尔这样的通用CPU供应商没有关系,“中国芯追上奔腾4”从市场角度理解更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扯上英特尔也不是龙芯开发者的本意。“我们暂时不具备实力与英特尔比高低。”李国杰早就表示。 不堪一击的热情 “技术成功并不是‘龙芯’项目的成败关键,要害问题是其能拥有多大的用户群”——这是去年底“龙芯”产业化联盟成立时,联盟发起单位中科院计算所、海尔、曙光、中软、长城软件、神州龙芯、中科红旗等达成的共识。 “根据我们推广曙光机的经验,我们不能把产业化的希望寄托在用户的爱国热情中。”李国杰深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热情”往往是不堪一击的,这也是他亲自倡导成立“龙芯”产业化联盟的原因。 由于“龙芯”适合搭配的是Linux操作系统,所以其瞄准的是政府、国防、金融等对“安全”有特别需求的行业和用户。但由于“龙芯1号”性能限制,此前曙光推出的“龙腾服务器”如同泥牛入海。 而对中科院计算机所来说,“龙芯”是其正在部署的863计算机软硬件主题最大的一个项目。记者从计算所内部获悉,目前已知的发展蓝图中,该项目将直接为中科院计算所与曙光公司联合制定的“织女星网格”计划服务。 在这个预计于2005年12月完成的计划中,最核心的就是推出曙光4000T网格计算系统。除了“龙芯”CPU,该系统还将采用SMP主板、织女星网格操作系统、网格应用路由器、网格终端等在内的计算所正在部署的十大核心技术,并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其最终目标,就是能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提起曙光,就不得不提李国杰另外的身份:曙光公司董事长、神州龙芯公司董事长。在李国杰的“龙芯”产业化版图中,除了借助曙光这样的本土企业,外力的引入也至关重要。12月7日,神州龙芯与AMD宣布将合作在北京开设一家新型瘦客户机研发中心,其目标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整合AMD和神州龙芯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向客户提供创新的瘦客户机解决方案。 李国杰与AMD中国区总裁郭可尊的密切关系,促使曙光、神州龙芯与AMD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此外,AMD在中国的一家合资公司——北京中基超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将IC设计引为发展目标,并引入AMD的X86处理器、MIPS嵌入式处理器等相关技术。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如果“龙芯”系与AMD在IC层面全面联手,双方的未来就更值得期待。
从事物业发展的运盛(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时间12月22日公布,计划收购内地一家手机制造公司——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的65%股权,卖家为国营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收购代价为2.6亿港元。 公司声明指出,拟按每股0.04港元,发行65亿股新股,以融资有关收购。 关于深圳桑菲消费通讯有限公司: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是深圳桑达集团与飞利浦公司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企业,注册资本达3300万美元,主要生产经营高科技通讯产品,目前主要生产经营手机。经营范围是:生产经营寻呼机、有绳电话、无绳电话、移 动电话、电话答录机、及其附件、软件、元器件,以及技术咨询服务。 公司位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拥有14000平方米厂房,现有员工750多人。桑菲公司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方法,配备了专业进取的技术力量。目前拥有四条先进的移 动电话CKD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已达到800多万台,先后生产了Philips、CECT等品牌7个系列共22种型号的移 动电话产品供应国内和国际市场,并于近期推出了SED品牌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