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凌昨日表示,受益于汽车和工业设备销售的增长,预计截至12月31日的第一财季的营收将超出预期近10%。腾讯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第二大芯片厂商英飞凌昨日表示,受益于汽车和工业设备销售的增长,预计截至12月31日的第一财季的营收将超出预期近10%。 业绩环比增长幅度将超出它在发布上一财年财报时作出的业绩增幅预期。它当时预计第一财季营收将与上财年第四财季持平。 英飞凌首席执行官PeterBauer在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这一令人欣喜的表现是我们领先市场地位和严格成本管理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行业环境的改善。” 英飞凌去年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连续亏损十个季度之后,终于在上财年第四财季扭亏为盈。它成功地偿还了债务并说服股东购买更多的公司股票。 英飞凌昨日表示,预计第一财季的利润率将达到高单位数。 消息发布之后,英飞凌股票上涨了近3。6%。英飞凌股票今年以来几乎上涨了3倍。
1。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如坐“过山车”。2009年,连续5年保持攀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突然出现了大幅下跌,平均价格从2008年的$3。25跌至$1。90,到2009年底,甚至出现了$1。40/Wp的低价,但是,这一有利的价格受益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他企业仍然承受着巨大的购买压力。 2.令人困惑的光伏发电安装量。2009年初,根据市场需求,全球的光伏发电安装量约有2gigawatts库存,全年销售量约为4。8-4。9gigawatts,较往年下降了11%-12%,而安装量却超出销售量约1-2gigawatts,接近6gigawatts。 3.09年后,薄膜技术将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2009年,CdTe的制造商FirstSolar始终位列各专业榜单第一位,成为技术销售领域的领航者,该技术的销售占09年所有销售总额的25%,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创造了一项崭新的记录。 4.2009年,随着美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加利福尼亚领军其他各州实行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如通过了AB32条款,淘汰AB920中净超额罚款条款,AB920鼓励开发更强大的系统使用者,而不是小型住宅和商业系统。 5.德国再次拯救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经历了年初的缓慢起步,德国的技术销售在2009年中旬复苏,这与选举后的新政府提出的税收改革休戚相关。 6.2009年夏天,加拿大安大略省通过了《环保能源法》,根据《环保能源法》,安大略省将实行《上网电价法》,并要求至少60%的安装系统达到合格标准,其中包括家用安装系统,如此,安大略省至少在短期内可以提供一个强大的市场,同时刺激国内生产。 7.日本建成无需补贴的可持续市场,并声称将在11月实行《上网电价法》。 8.BPSolar关闭了位于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模块组装厂,将模块组装集中在美国进行。 9.原材料供应商MEMC越过电池组件制造商,直接收购了美国的系统集成商和PPA模式的先驱SunEdison。 10.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州开始实行《上网电价法》,虽然其程序与欧洲模式不同,仍然为开拓美国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12月15日,模拟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厂商Intersil公司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签署了收购磐大微电子的最终协议。根据收购协议,今后每年Intersil将向其中国公司投入1000万美金的研发费用,以加大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 磐大微电子是中国的一家私营无厂半导体公司,在电源管理IC的高集成度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磐大微电子在武汉和上海开设有设计中心,为无线、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解决方案提供高性能模拟和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其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类终端市场,如手机、个人导航设备、便携式多媒体播放机和其他流行的消费电子产品等应用。 IntersilCEODaveBell在发布会上说:“磐大微电子的产品与Intersil迅速扩大的电源管理、音频和通信IC构成了完美组合。对磐大的收购能够使Intersil在中国本土市场迅速实现大幅扩张。” 磐大微电子的总经理宋烨则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加入Intersil的团队。与Intersil的全球工程、制造和营销资源对接,将加速我们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并且使合并后的公司更快地参与到新市场。” 发布会之后,IntersilCEODaveBell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磐大微电子何时进入了Intersil的收购视野?收购何时可以完成? DaveBell:收购信息有多种方式来获取,比如可以自己寻找收购目标,或者对方主动上门,还可以在媒体上得到一些自己关注的信息。对于磐大微电子来说,朋友(磐大微电子总经理与Intersil中国区高管曾是同事及好友)的推介及介绍起了很大作用。目前我们双方已经签署了最终收购协议,收购程序将于以后几周内完成。 记者:Intersil收购磐大微电子的目的是什么?两公司的业务具有互补性还是能够获得乘积效应?着眼点是磐大微电子的哪些业务? DaveBell:Intersil致力于通过有机增长和战略收购来扩大自身的业务。收购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借助磐大微电子富有经验的模拟设计师,能够立刻提升我们的设计能力,我们可以立刻投产新产品,服务于中国和全球的成百上千家客户;其次,可以加深与中国本地客户的关系;最后,强化Intersil产品的竞争力,与消费、音频和电源管理产品形成强大协同效应。 我们看好磐大微电子在移动数字电子消费市场,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模拟和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能力,覆盖手机、可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及移动导航等业务。 记者:Intersil为什么要做这些业务?目前两家公司又是什么状态? DaveBell:磐大微电子在消费、音频和电源管理产品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中国国内有很多客户。整个亚太地区市场增长较快,收购磐大微电子可以加快Intersil本地化的进程,降低生产成本。 Intersil是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IC的先锋,全球有1500名员工,15个设计中心,具有稳健的财务状况,3。3亿美金现金流,无负债,2008年收入为7。7亿美元。Intersil的目标是:2010年第四季度实现10亿美元的营收,58%的毛利率(GAAP),26%的运营毛利率(GAAP)。 磐大微电子是中国国内首家实现高保真音频编解码器、D类音频功放和电源功率管理功能集成系统芯片提供商,也是目前国际上仅有的几家能提供单芯片集成音频处理、功放和电源管理系统芯片的提供商。磐大微电子目前有30多名员工,模拟设计师拥有平均8年的设计经验。 记者:这是一起跨国收购,政府审批方面是否顺利?收购后,磐大微电子将为Intersil带来什么? DaveBell:在审批方面进展得很顺利,中国政府部门及武汉地方政府都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我们也向政府承诺未来每年将投入1000万美元来帮助磐大微电子快速成长。收购后,磐大微电子将为Intersil多媒体消费电子类应用(包括手机、PDA、智能手机、MP3播放器、数码相框等),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也为我们的团队增添了经验丰富的工程人才。 记者:能否透露一下收购磐大微电子的金额?收购后磐大微电子的管理架构是否会变化?收购后什么整合是最重要的? DaveBell:对不起,收购金额我们从来不对外披露。收购后的磐大微电子将归入Intersil的电源管理部门。对于整合,除了财务等领域需要整合外,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整合,磐大微电子团队的精神状态很好,也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团队,我们会让他们保持状态。
随着薄型电视等产品需求呈现增长,东芝(Toshiba)等日本半导体大厂也纷纷取消或缩短今年年底的新年假期持续进行生产,有别于去(2008)年年底动辄停工近20天的严峻局面。 报导指出,东芝旗下生产NAND型闪存的四日市工厂去年年底12吋产线停工达13天,惟因今年春天以后智慧型手机订单增加,故四日市工厂今年年底假期将持续进行生产不停工。 报导指出,NEC电子(NECElectronics)旗下子公司所属的熊本川*工厂原先计划于元旦期间停工2天,惟因使用于薄型电视和环保车的微控制器(MCU)需求高涨,故已决定取消休假进行生产;该川*工厂去年年底产线停工天数最高达13天。而去年最高停工达11天的瑞萨科技(RenesasTechnology)除了将于元旦停工进行产线的定期检查之外,其余时间也将不停工持续生产。 另外,富士通(Fujitsu)旗下半导体子公司FujitsuMicroelectronics生产12吋晶圆的主力生产据点三重工厂今年年底新年假期也不停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亨廷顿海滩景色迷人,这里有细软的沙滩、成群的海鸥、冲浪的勇士,就连海豚也被吸引了过来,他们打着响鼻,在海中嬉戏。11月17日,将近600名世界各地的公司高管来到此地的凯悦度假村,他们将欣赏到现场连线的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吉米·法伦的脱口秀和吉他弹唱,还能够聆听梦工厂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卡曾伯格制作《功夫熊猫》和三维立体电影的心得。 当然,他们更希望听到的也许还是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的演讲。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往年都是在2季度举行的英特尔投资全球CEO峰会被推迟到了4季度,会期也从3天缩短到了2天。 会场的大屏幕上正放着视频:一支16世纪的船队正在大海中航行,他们发现了新大陆。“要知道,在大航海时代,航海家们的冒险就有风险投资的支持了。世界上第一个做环球航行的人是麦哲伦,他最后壮志未酬,在菲律宾去世了,我们可不愿意死。”苏爱文风趣地说道,“如今世界陷入了经济危机,风险投资行业也陷入了低迷。但是,中文很好地诠释了危机这个词,危机=危险+机会。” 这正是好的投资机会。如今,英特尔正在利用这家完全由自己投资的机构,力图抓住未来的机会。 强大的气场 对于美国之外的参会者来说,三天的时间意味着每人几万元人民币的差旅费用,但是他们仍然趋之若鹜。2007~2009年连续三年的英特尔投资CEO峰会均在美国举行,来此参加的被投资公司CEO每年都有增长:2007年是100人,2008年120人,今年则达到了150人。今年,包括芯原微电子、杭州中正、亮发科技等已经接受过英特尔注资的中国公司的CEO都前来参会。芯原微电子董事长兼CEO戴伟民更是每年都来参会,“这里能够发现很多的商业机会”。在峰会组织者对参会者的分类中,戴伟民被归为“被投公司的CEO”。 戴伟民来到这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寻找另一种人——超过150位的“行业领袖和公司技术决策者”。他们当中既有宏碁董事长王振堂、SprintNextel公司CEODanHesse这样的行业领袖,更多的还是在公司技术采购中一锤定音的CTO和CIO们。以前,很多“技术决策者”都是中国台湾OEM和ODM厂商如鸿海、广达的高管;如今,中国内地的华旗资讯、中电集团等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也来到了这里。当然,有些公司的身份其实有些混乱:例如软通科技和东软集团,他们既是英特尔投资的公司,希望在这里寻找到自己的客户;同时也来看看别的公司还有哪些新技术,能否整合到他们的解决方案当中。 在两天的会议中,这两拨人至少有两次“亲密接触”的机会。17日上午11点到12点15分,所有参会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制造、移动、软件、互联网等)前往会议室,这里将举行别具一格的电梯展示(ElevatorPitches),被投公司的CEO们上台,向台下的技术决策者Show一下自己的公司和技术。因为每个人限定了3分钟的演讲时间,还必须在一张PPT里涵盖所有的内容,所以被称为“电梯展示”。 基于“电梯展示”的环节,双方还可以参加“相亲大会”进一步进行沟通。第二天上午10点到12点15分是配对(Matchmaking)时间,几百平方米的“航海大厅”里摆了上百张小圆桌,桌子上摆放着东京电器、诺基亚、联想、华旗资讯、中电集团、英国电信、宝马等公司的铭牌,这家公司的技术决策者正襟危坐,等着被投公司的CEO上门洽谈。谈得投机,他们以后就可以单独“约会”了;没有谈成,再换张桌子接着谈就是了。 除了CEO峰会这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之外,英特尔投资每年还会在全球举办多达60场的“英特尔投资创新技术日”的活动,这是一种一对多的交流方式。英特尔投资会带着自己的数十家被投公司一起前往一家大客户那里,让他们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去年,英特尔投资先后与东软集团、中电集团在中国举办了两场这样的活动。之前,英特尔还与华为、阿尔卡特、华硕、英国电信、宝洁、时代华纳等多家公司举办过“创新技术日”的活动。 有些交流已经开花结果了。Mobixell公司创始人兼CEOAmironi回忆起自己的公司与电讯盈科就是通过去年5月份的一次“投资创新日”活动才建立起的联系。全球最大的电子零售商安富利电子卖场总裁StephenWong也很满意今年3月份在台北与英特尔投资举办的活动,他当场就与3家公司签订了代理协议。 难怪有如此多的业内人士都对英特尔投资CEO峰会感兴趣了,因为他们能够从这里找到很多的商业机会。当然,通过这次峰会,他们也能够对英特尔这家业界领袖有更深的了解:英特尔公司新任董事长JaneShaw、总裁兼CEO欧德宁、执行副总裁马宏升、执行副总裁浦大卫全都出席了这次CEO峰会,并分别就公司治理、行业趋势、营销策略、产品策略等问题发表主题演讲。如果对某个话题感兴趣,演讲结束之后你可以走到话筒边,直接向他们提问。整个会场就像是个巨大的气场,把英特尔的合作伙伴们吸引了进来,就像吉米·法伦弹着吉他的调侃“Intellovemeinside”。 核心竞争力的投资 17日中午,6位CEO坐在高脚椅上,他们与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他们是来自美国的Joyent公司(云计算)和ActiveStorage公司(面向Apple用户的RAID存储系统)、韩国的Crucialtec公司(光调制技术)、中国台湾的家登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前端设备制造)、日本的V-Cube公司(基于Web的视频会议系统),还有一家被投公司凤凰新媒体则在几天前已经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这7家公司一共获得了英特尔投资的2500万美元。[!--empirenews.page--] 2005年苏爱文担任总裁之后,英特尔投资的策略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前主要做跟投改成了自己领投,从一个项目最多投两三百万美元到没有上限。在2006年9月,英特尔一下子就投资了东软集团4000万美元。而在这次发布的7家公司,英特尔投资大部分都是领投甚至是独家投资。 从存储、半导体到新媒体和云计算,英特尔投资的“手”伸得可够长的。实际上,作为英特尔的全资投资部门,其组织架构基本上能够与英特尔公司的业务部门直接对接:英特尔有制造集团,英特尔投资也有制造业的投资部门;英特尔有软件与解决方案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移动通信事业部,英特尔投资同样也有这些部门。英特尔投资部门的董事总经理除了向苏爱文汇报之外,往往也会“虚线”向英特尔公司对应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汇报,这样一种管理模式就将投资部门的行为与英特尔公司的整体战略紧密地捆在了一起。 “你可以从英特尔在制造上的投资方向找到我的投资策略。”英特尔投资副总裁兼制造业部董事总经理凯斯·拉尔森笑着说道,“实际上,我投资的大部分公司也是我们英特尔的制造供应商。”他刚刚投资的家登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家登的核心技术用于半导体晶圆制造的前端,通过在晶圆上覆膜,保证晶圆不会受到外界的污染,从而提高晶圆的良品率。 “当半导体的制程工艺从90纳米走向65纳米,然后到45纳米、32纳米,要保持晶圆表面非常清洁难度就会越来越大,我们的技术将来会大显身手。”拿到了英特尔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家登董事长兼总经理邱铭乾非常高兴,“凡是有晶圆半导体厂的地方就都有家登的足迹。像英特尔、台积电、联电等半导体制造大厂都是我们的客户。” 曾经创过业,还在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担任过高管的拉尔森丝毫没有觉得如今在英特尔做制造业的投资很乏味,因为他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制造一直就是英特尔最核心的竞争优势。除了家登之外,他还投资了一些做封装测试和内存控制器的公司。 目前,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存在两种商业模式,即集成器件制造(IDM)和垂直分工模式。IDM厂商自己独立完成产品的知识产权、设计、生产和封装测试,而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企业只是从事这几个流程中的某一个流程。随着越来越多的IDM厂商也转向了垂直分工模式,英特尔已经是硕果仅存的IDM厂商了。 这也是英特尔的主要产品CPU(中央处理器)对于制造工艺的严苛要求所决定的。这些年,英特尔采用了精准的Tick-Tock模式:每隔两年准时推出更小更先进制程的处理器,从90纳米一直到32纳米。更先进的制程带来了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低的制造成本,反映到市场上,也就意味着更便宜的价格。 对于拉尔森来说,他投下的很多公司的客户其实是英特尔公司本身。“鲍勃(鲍勃·贝克,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技术与制造事业部总经理)对我投资的所有公司都了如指掌。”这些投资组合公司能够帮助英特尔解决由于制程工艺不断进步所带来的各种现实问题,从而使得英特尔拥有傲视群雄的先进制造能力。有了强大的先进制造能力,英特尔才得以甩开竞争对手。在2005年的时候,虽然AMD率先推出了双核处理器,却由于制造能力出现了问题,无法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最后眼睁睁地被英特尔反超。 完善生态系统 随着处理器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英特尔发现自己孤身一人跑在了整个行业的最前面,由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拖了后腿,致使最终用户并不能够完全享受到英特尔处理器的强大能力。因此,作为行业领导者的英特尔必须通过对这些薄弱环节(英特尔内部称为“补足品”)投资来完善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 CEO峰会的嘉宾里有两位“大卫”,一位是做内存模块的金士顿公司创始人和COO孙大卫,另一位是做互动式电子白板的SmartTechnologies公司董事长和创始人大卫·马丁,他们创立的公司都接受了英特尔的投资,其产品也都能够对英特尔的处理器业务有帮助。如今,金士顿已经与英特尔一起推广固态硬盘,有了快速启动、易于携带的固态硬盘,消费者也许还想再买一台上网本随身携带;而电子白板也能够帮助英特尔打入教育市场。 处理器要想发挥最大效能,没有软件的配合是不可能的。因此,英特尔也对很多软件公司做了投资。在早期,为了使PC在运行多媒体应用程序方面比Mac机更有竞争力,英特尔对爱维德(Avid)技术公司投资了15亿美元。后来,英特尔还对包括金山软件在内的新兴软件开发公司做了大量的投资,这些公司都非常擅长开发浏览互联网上多媒体和图形内容的软件。通过这些投资,英特尔的处理器业务就能够进入新的细分市场,例如基于互联网的图像计算技术市场。 董事总经理莉莎·兰伯特负责英特尔投资的软件及服务事业部,她投资的领域非常广泛,从云计算、虚拟化、数据仓库到多核化编程都有涉及。这些年来,英特尔在Linux上也投入了巨资,在两大企业级Linux厂商红帽和SuseLinux当中均有投资。兰伯特的团队还投了一家刚刚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国公司银江科技,主要看中的就是银江在MID(移动互联网设备)上的Linux开发能力。在中国,她还投了一家做手持设备虚拟化的软件开发商。 “我们认为Linux在手持设备上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我们会与其他Linux软件开发商密切合作,使得其软件能够顺畅地运行在英特尔架构之上。”在明年1月的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上,英特尔还将推出支持上网本也就是支持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应用程序商店,而兰伯特的团队投资的这些软件开发商将会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empirenews.page--] 为了进入新的领域,英特尔有时候不得不通过投资重新搭建一整套生态系统。例如,英特尔对通信终端芯片市场觊觎已久,但是它发现ARM架构在这个领域已经占据了垄断地位,而由于知识产权的壁垒自己却无处下手。为此,英特尔干脆重新定义移动终端的产品规格和技术特性,上网本和MID的推出就是英特尔架构在这个市场上的一个尝试:这类新产品无一例外采用了“凌动低功耗处理器+低功耗芯片组+无线模块”的组合。英特尔希望通过高集成度形成的性价比优势来冲击ARM阵营,从而进入手机等比PC还要大很多的市场。 要掌控组合中“无线模块”这关键的一环,还必须掌控住无线的标准。之前,英特尔通过Wifi技术掌控住了无线局域网;下一步,英特尔还希望通过WiMax拿到无线广域网的主导权。 但是,目前无线广域网的核心接口技术标准是CDMA,未来为业界所接受的主流技术标准是LTE,他们都不在英特尔的掌控之中。为此,英特尔支持WiMax(802。16e)技术进入了3G的国际标准。明年,国际电信联盟还将审议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俗称4G),已经接纳的6种技术方案中,LTE和WiMax(802。16m)各占一半。 为了加快WiMax生态系统的成熟,英特尔投资还投了不少的WiMax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厂商,像Beceem、Skycross、VMaxTelecom等公司。与此同时,英特尔投资还投资了好几家WiMax移动运营商,其中包括美国的Clearwire、日本的UQ、马来西亚的P1、巴西的Neovia。其中,英特尔投资在Clearwire身上已经投下了16亿美元的重注,虽然Clearwire持续亏损,英特尔投资仍然在这次CEO峰会前宣布再次追加5000万美元的投资。也是在英特尔的号召下,全球最大的几家WiMax运营商已在着手准备WiMax网络的全球漫游。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努力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我们仍需努力,有很多东西仍待完善。当我们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WiMax的时候,不仅需要更多的WiMax设备,也需要更多的公司来提供WiMax的网络服务。”英特尔投资移动通信与基础设施事业部高级总监大卫·弗拉纳根认为。而通过英特尔的投资,就能够大大加快这个进程。 投资新的未来 如果只是从当前的业务来看,你很难为英特尔投资中国的凤凰新媒体和印度的娱乐门户网站Wortal等互联网公司找到适当的理由。 “在英特尔公司内部,我们确实找不到能够直接对接的业务部门。”英特尔投资消费类互联网事业部董事总经理迈克·巴克利介绍,他负责的这个部门在3年前才刚刚成立,主要投资于跟消费者有关的互联网公司,投资领域包括社会化媒体、数字媒体、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等。该部门目前已经投了34家企业,合计金额为1。2亿美元,其中一半在美国,一半在美国以外。在CEO峰会第一天的演讲中,苏爱文花了好几分钟专门谈互联网和社会化网络,谈Facebook、Youtube和Wiki,虽然他们的业务与英特尔目前的主业八竿子都打不着。 还有一个部门与英特尔的主营业务也是隔得较远,那就是英特尔投资董事总经理斯迪夫·埃卿莱布负责的平台技术、数字医疗与环保科技事业部。如果说他投的智能电网、智能数据中心、电子病历还与英特尔的业务有一定互补关系的话,那么其他一些项目比如水循环、电动汽车用电池则与英特尔的业务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去年10月,英特尔还对太阳能薄膜光伏产品制造商深圳创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了2000万美元。 去年12月,英特尔前任董事长安迪·格鲁夫曾经建议英特尔进军电动汽车领域。格鲁夫曾经说过“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20多年前也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英特尔将主业从存储器转到了CPU,取得了巨大成功。 也许再过20年,当“摩尔定律”失效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英特尔已经不再是一家CPU厂商,而是变成了汽车电池厂商或者互联网服务厂商,那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不要忘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北京时间12月2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亚洲最大的半导体交易市场Dramexchange提供的数据显示,受消费者需求增加及企业纷纷更换PC的推动,明年下半年计算机存储芯片可能会出现缺货。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DRAM芯片的售价一直保持稳定。受制造商降低产能导致供不应求的影响,在经历了去年的价格下跌之后,DRAM芯片售价在今年绝大部分时间一直处于上涨之中。 Dramexchange周四同时预计,受笔记本电脑出货增加的推动,明年全球PC出货总量将增长13%。其中,笔记本电脑出货将增长22。5%,达到1。60亿台;上网本的出货将增长22%,达到3500万台。Dramexchange指出,“由于PC热销,DRAM芯片在2010年下半年可能将出现严重的缺货现象。这意味着明年DRAM芯片制造商很有可能在全年都保持盈利。” Dramexchange预计,明年DRAM芯片制造商的资本支出将比今年增长80%,达到78。5亿美元。到2011年或2012年,资本支出将上涨至100亿美元至120亿美元。Dramexchange预计,行业龙头三星电子明年在DRAM产业中的投入将达到26亿美元。海力士周四已经表示,该公司明年将把资本支出扩大至2。3万亿韩元(约合22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PV-Tech23日列出太阳能产业2009年的10大精彩故事,其中最特别的,有关太阳能市场的预测准确度极低,2009年太阳光电市场行情起伏不定,让分析师及专业人士眼镜碎一地。 PV-Tech首先点名的就是CIGS厂商Nanosolar,其在2009年宣布将大量扩产,市场人士一度以为薄膜市场将有革新,不再是美国FirstSolar一枝独秀,不过最后这个扩产计画显然未落实,而市场也怀疑其背后恐无强有力订单支持扩产。PV-Tech认为,转眼2010年,众CIGS厂仍试图挑战FirstSolar的地位。 分析机构iSuppli被点名2次,首先为4月时,分析师Dr。HenningWicht预估2009年全球太阳能系统总安装量为32亿瓦(3。2GWp),较2008年的5。2GWp大幅减少32%。 Wicht做出这样的结论,主要考量到太阳光电受大环境变动,使需求急冻及价格剧跌,产业面临严重供过于求的问题,但实际上2009年太阳光电下半年需求回复,德国市场有效填补西班牙补助下降造成的市场缺口,让Wicht被迫向上更正原本预测。 其次,iSuppli还进一步推估太阳能供应链将出现供过于求情况,但不到5个月的时间,市场却传来太阳能模块及太阳能转换器(PVInverter)缺货消息。 研究机构PhotonConsulting分析在2009年险峻的环境下,定位良好的太阳能业者生存机会较佳,包括大陆江西赛维(LDK)、德国Q-Cells、挪威REC、德国SolarWorld、美国SunPower、大陆尚德及英利等均被点名。当时读者或许以为在2009年险恶的环境下恐怕只有这些大厂可以存活。 然而,近期新闻却引爆LDK的资金周转问题,而Q-Cells及REC在2009年也面临艰苦挑战。 太阳能业者表示,2009年大环境的波动剧烈,太阳光电产业供应链运作秩序改变,不单只有业者一度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包括专业分析师也乱了分寸。
位于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MicronTechnology)周二公布,受惠于存储处理器旺销,公司第一财季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美光第一财季实现净利润2。04亿美元,合每股收益23美分。去年同期,美光亏损7。18亿美元,合每股亏损93美分。美光当季营收为1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4亿美元。盘后交易中,良好财报刺激美光股价上涨约3%。 据FactSetResearch的调查,分析师此前对美光第一财季的营收的预期为16亿美元,对每股收益的预期为6美分。 美光披露,受惠于产品量价齐升,当季该公司DRAM产品销售收入较上个季度增长了50%,NAND闪存销售额较上一季度增长20%。 DRAM芯片一般应用于个人电脑,而NAND闪存主要应用于数码相机和音乐播放器等一类产品中。 芯片产业曾一度受困于存储芯片产品的泛滥,平均价格也相应一路下滑。 在一份事前准备好的声明中,美光首席执行官斯蒂夫-阿普里顿(SteveAppleton)说:“全球经济依然面临挑战。”但他同时也注意到“市场状况正在好转”。
根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的初步估计,2009年全球半导体总收入为2,260亿美元,比2008年下滑11。4%,这将是该行业在过去的25年来经历的第六次收入下滑。 Gartner半导体调研总监StephanOhr先生表示:“2009年第一季度半导体收入急剧下降,这一持续恶化是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而2009年第一季度末收入的轻微上扬,则导致了随后明显的同比增长。” 然而,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2009年依旧是自2001年网络泡沫破裂以来收入最差的年份之一。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了当年全球半导体收入下滑5。4%。 StephanOhr先生接着表示:“随着市场从衰退中复苏,2010年,半导体厂商都需要追踪最终用户的消费模式,以便探明需求是否中断,或是否有超出生产能力的额外需求。不是所有的半导体厂商对衰退和复苏的感受都是一致的。个人电脑市场是最先反弹的市场,随后是像手机、汽车等能够反应消费者情绪的一些市场反弹。企业支出深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复苏仍旧很慢。” 一些半导体厂商所经历的衰退比其他一些半导体厂商所经历的更糟糕。例如,日本半导体厂商首先遭受了全球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订单削减;其次受到日元升值的打击,使得日本产品比美国和欧洲的产品更贵。 尽管收入下滑,英特尔公司连续18年来收入蝉联首位。2009年,该公司的市场份额增加到14。2%。 表1: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商收入预估排名(百万美元)。 2009年,前十大半导体厂商中只有三家实现了收入增长。其中三星和海力士(Hynix)这两家内存生产商的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期待已久的内存价格走高。高通公司通过抓住蜂窝基带处理器的市场份额,收入略有提高。排名在前十大厂商以外、前25名之内的台湾联发科技由于其在中国杂牌手机制造商中的强势地位,收入增长了21。4%。该公司是前25大半导体厂商中唯一一家显示两位数增长的公司。 而在前十大半导体厂商中有七家收入下滑,其中四家收入更是经历了两位数的下滑。内存业务部门奇梦达的失利和出售有线通信业务导致英飞凌公司陡降46。5%。如果从英飞凌2008年的收入中减去有线部分的收入,以便和2009年做同类比较,那么英飞凌收入下滑仅为27。2%。 内存领域由于其在2009年所出现的情况与其它领域出现的情况相反,因而值得关注。内存市场在经历了2007年和2008年的收入下滑之后,看到了复苏。在前几年,内存厂商削减了资本支出,供应抑制有效地提升了价格。2009年初,NAND闪存供应不足;随后,在2009年第二季度末,DRAM价格飙升。然而,奇梦达的破产和一些实力较弱的台湾厂商接近崩溃则意味着大多数DRAM厂商以这些公司为代价能重拾市场份额,甚至收入有所增长。总体而言,2009年内存收入下滑,但明显比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下滑要小。
欧洲第二大半导体生产商英飞凌科技公司22日表示,受益于汽车和能源产业的需求回升,2010财年第一季度(截至今年底)公司业绩预计将好于预期。 英飞凌科技当天表示,本财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有望比上季度上升近10%。该公司董事长彼得·鲍尔认为,业绩表现良好是缘于公司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以及严格的成本管理,而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好转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历连续10个财季亏损后,该公司2009财年第四季度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为1400万欧元,而上一财年同期则亏损8。84亿欧元。当季公司销售收入也从上个季度的7。61亿欧元上升至8。55亿欧元。 此前,该公司曾预计,2010财年的销售收入有望上升10%以上,全年将实现盈利。
信息技术在我们人类生活中起的作用越大,那么缩小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就越显得重要。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减少人类的其他活动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存在着很大潜在因素。尽管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信息技术仍是控制全球变暖和解决其他环境问题的关键。丹麦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丹麦家庭的计算机拥有量从1990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83%。[1] 2007年在丹麦拥有计算机的家庭中,有94%的家庭使用互联网。[2] 此外,只要任何一个拥有10名以上雇员的公司就都已经采用了信息技术。[3] 所有这些数字表明,丹麦已经全面使用了信息技术。图一:1997年~2007年家庭耐用品拥有量(来源:丹麦统计局)绿色信息技术是指人们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以及对环境保护、环境使用的有效力。绿色信息技术可以用于一个产品全过程的几个阶段——产品开发、生产、使用和废除。产品开发时需要将环境问题考虑在内;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在对环境有利的条件下进行;信息技术使用方法也需要考虑环保问题;信息技术中垃圾处理的方式同样要考虑对环境是否有利,所有这些阶段都是在绿色信息技术研发和绿色信息技术创新的支持下来完成的。然而,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会对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丹麦嘎德纳咨询公司是一家有影响力的研究咨询公司。在它的研究分析报告中指出,运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范围内相当于整个航空业的释放量,而航空业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总量则占全球比例的2%。[4]从现在起,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将在全球气候议题上占更重要的地位。因此丹麦需要通过采用对环境有利的信息技术来减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车辆的使用效率在于如何操作,而信息技术的使用道理也同样在于如何运用。这对私人用户、各大公司、以及拥有大量数据库或信息中心的国家机关都是相同的。一个人很少在开车途中吃饭的时候开着汽车发动机,也很少在夜里睡觉的时候开着电视机。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却大不相同。[5] 换句话说,绿色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往往用常理便可做出解释。绿色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时光倒流到数字革命前。普通市民和公、私企业人士均要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虽然会对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其产生的正面影响却大得多。信息技术不仅是减少家庭能源消耗、而且是产品生产和服务巧妙利用及研发的关键。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控制二氧化碳总释放量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促使能源的消耗减少,扩大对资源的利用。信息技术的设备还可以为会议提供视频服务,从而减少人们飞机旅行以及其他差旅形式的频率。同样,在家庭办公中使用互联网,便可减少对交通的压力。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自动化控制对能源消耗,这对家庭办公和办公室办公都具有很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对绿色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环境确实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对环保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更新和利用信息技术。
根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的初步估计,2009年全球半导体总收入为2,260亿美元,比2008年下滑11.4%, 这将是该行业在过去的25年来经历的第六次收入下滑。 Gartner半导体调研总监Stephan Ohr先生表示:“2009年第一季度半导体收入急剧下降,这一持续恶化是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而2009年第一季度末收入的轻微上扬,则导致了随后明显的同比增长。” 然而,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2009年依旧是自2001年网络泡沫破裂以来收入最差的年份之一。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了当年全球半导体收入下滑5.4%。Stephan Ohr先生接着表示:“随着市场从衰退中复苏,2010年,半导体厂商都需要追踪最终用户的消费模式,以便探明需求是否中断,或是否有超出生产能力的额外需求。不是所有的半导体厂商对衰退和复苏的感受都是一致的。个人电脑市场是最先反弹的市场,随后是像手机、汽车等能够反应消费者情绪的一些市场反弹。企业支出深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复苏仍旧很慢。”一些半导体厂商所经历的衰退比其他一些半导体厂商所经历的更糟糕。例如,日本半导体厂商首先遭受了全球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订单削减;其次受到日元升值的打击,使得日本产品比美国和欧洲的产品更贵。尽管收入下滑,英特尔公司连续18年来收入蝉联首位。2009年,该公司的市场份额增加到14.2%。表1: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商收入预估排名(百万美元)2008 2009 公司 09 收入 09 市场份额(%) 08 收入 2008-2009 增长 (%) 1 1 英特尔 31,990 14.2 33,814 -5.42 2 三星电子 17,827 7.9 17,391 2.53 3 东芝 9,749 4.3 10,601 -8.04 4 德州仪器 9,576 4.2 10,593 -9.65 5 意法半导体 8,428 3.7 10,270 -17.98 6 高通 6,503 2.9 6,477 0.49 7 Hynix半导体公司 6,150 2.7 6,010 2.37 8 瑞萨科技 5,670 2.5 7,081 -19.911 9 AMD 4,820 2.1 5,361 -10.16 10 英飞凌科技 4,530 2.0 8,461 -46.5 其它 120,750 53.4 138,951 -13.1 总计 225,993 100.0 255,010 -11.4来源:Gartner(2009年12月)2009年,前十大半导体厂商中只有三家实现了收入增长。其中三星和海力士(Hynix )这两家内存生产商的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期待已久的内存价格走高。高通公司通过抓住蜂窝基带处理器的市场份额,收入略有提高。排名在前十大厂商以外、前25名之内的台湾联发科技由于其在中国杂牌手机制造商中的强势地位,收入增长了21.4%。该公司是前25大半导体厂商中唯一一家显示两位数增长的公司。而在前十大半导体厂商中有七家收入下滑,其中四家收入更是经历了两位数的下滑。内存业务部门奇梦达的失利和出售有线通信业务导致英飞凌公司陡降46.5%。如果从英飞凌2008年的收入中减去有线部分的收入,以便和2009年做同类比较,那么英飞凌收入下滑仅为27.2%。内存领域由于其在2009年所出现的情况与其它领域出现的情况相反,因而值得关注。内存市场在经历了2007年和2008年的收入下滑之后,看到了复苏。在前几年,内存厂商削减了资本支出,供应抑制有效地提升了价格。2009年初,NAND闪存供应不足;随后,在2009年第二季度末,DRAM价格飙升。然而,奇梦达的破产和一些实力较弱的台湾厂商接近崩溃则意味着大多数DRAM厂商以这些公司为代价能重拾市场份额,甚至收入有所增长。总体而言,2009年内存收入下滑,但明显比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下滑要小。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9日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潘基文在出席气候变化大会间隙举行新闻发布会说,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气候变化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所有这些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 潘基文说,他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本次会议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但潘基文也承认,过去13天的谈判相当复杂,进展也相当艰难。虽然本次会议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他将尽力推动在2010年实现这一点。 经过各方彻夜谈判,自7日开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9日有望落下帷幕,较原计划拖延了一天。
拉斯穆森首相阁下,各位同事: 此时此刻,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我们在此表达的意愿和做出的承诺,应当有利于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站在这个讲坛上,我深感责任重大。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各位,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2006至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5亿吨标准煤。农村有3050万户用上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万吨。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2003至2008年,森林面积净增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5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各位同事,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从零开始的,国际社会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必须倍加珍惜、巩固发展。本次会议的成果必须坚持而不能模糊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而不能偏离“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必须锁定而不能否定业已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进展。 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如果说二氧化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今天全球仍有24亿人以煤炭、木炭、秸秆为主要燃料,有16亿人没有用上电。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中国有句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西方也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不少发达国家的排放不减反增。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公布的中期减排目标与协议的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期望仍有相当距离。确定一个长远的努力方向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把重点放在完成近期和中期减排目标上,放在兑现业已做出的承诺上,放在行动上。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我们应该通过切实的行动,让人们看到希望。 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应对气候变化,贵在落实行动,重在机制保障。国际社会要在公约框架下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促使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持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转让气候友好技术,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谢谢!
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终于进入了恢复期。但“雷曼事件”后的大萧条余波犹在,预计2009年度仍将有许多设备厂商大幅减收或亏损。而且,虽说市场已步入恢复轨道,但考虑到近来半导体制设备订单的增加只是超前需求,因此业内有观点警告称,2010年初“订单量将二次触底”。此外还面临着其他诸如少数设备厂商的市场垄断加重,市场因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而使得单价较高的最尖端设备难以畅销等危机。而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如何应对这些情况?笔者就此采访了日本第一,全球第三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东电电子的社长竹中博司。 ——从雷曼事件后的大萧条和制造设备订单量的下滑中学到了什么? 现在还不到谈论学到了什么的时候。但直面此次的低迷和订单量下滑,有些方面的意志更为坚定。这就是“要重视人才”。我们没有因为雷曼事件后的萧条而裁减国内员工。而是以其他手段来实现机构扁平化。而且,技术开发投资也未削减,下半年度反而还有所增加。我们一直在增加人员及技术开发方面的投资。 在困境中学到了什么,又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今后会知道的。估计两年后便可得出结论。 ——许多企业都进行裁员以应付萧条局面,贵公司努力坚持的原因何在? 是因为在接下来的恢复期,我们想通过员工发挥更大能力来实现企业增长。如过半导体及制造设备是衰退产业,裁减就不得不为之。但该产业还在成长,我认为新一轮增长肯定能实现。因此,如果公司内部因裁员而导致士气低落,或者只是通过减薪来获得眼前利益的话,就会得不偿失。 为了在新一轮增长期发挥出更大能力,我们要求员工要“上一个台阶”,一直在强调“正是这个时候才有时间,因此要把个人能力提高一个档次”。比如,“使英语能力检测分数达到100分”、“平时没时间,大家要借这个机会来学习半导体工艺”、“把现在为两个月的交货期缩短到6周”等等。由于每个人都可自由设定主题,因此希望员工拿出时来钻研和学习各种业务。 关于与雷曼事件后的低迷无关的结构调整,我们进行了包括裁员在内的改革。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订单量在雷曼事件之前就在下滑,鉴于此情况,我们不得不停止了派遣员工的续约。并且,在海外,随着客户向亚洲市场转移,需要重新分配工厂的生产能力,就此,之前我们一直在进行裁员。 ——在这种低迷境况下,增加开发投资也是一种果断措施吧? 对于报上来的开发项目,我已全部满额批准。下半年度的投资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亿日元。尽管有些项目可能不会取得成果,但我仍然会让开发部门“去试试”。因为我相信,只有挑战才能催生技术革新。 我们能否实现增长,取决这些技术革新的成败。如果技术革新停止,以后就只有展开成本竞争。那样的话,就只有廉价销售产品了。而推进技术革新则可创造出新的市场。从这一意义来说,半导体产业能否实现增长,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自己不寻求技术革新,就只能在既定的“蛋糕”中争夺份额,走低价销售的道路。而实现技术革新的话,还可继续增长下去。 因此,不能因低迷就选择退缩。对于报上来的项目,如果我说“砍掉10%”资金,员工就有了借口“因为资金减少了,所以拿不出成果也没办法”。 当然,我们还是改变了如节省招待费,员工出差时,如果是短途,就从商务舱改为经济舱等应改变之处。这些改变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为了使员工有切身感受。但也有不能改变以及应该保持的。其中就包括作为技术革新源泉的开发投资。 ——是否还会继续录用新毕业生? 录用新毕业生也是应该继续保持的地方之一。根据形势的好坏来大幅减少或增加录用并不是好事。那样做的话,员工的年龄构成会变得不合理,为以后公司的经营增添困难。员工的录用须以10年为一个时间轴来考虑。虽然也可以到社会上去招聘,但我们仍然尽量录用新毕业生,以使令其接受我们的文化,以传承企业的DNA。尽管开始的时候会有些“步履蹒跚”,但也有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喜悦。 现在,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在一线总会听到说“人不够用”。因此,我们也在考虑增加录用。对于那些“心怀世界,希望投身制造业”的人,我们非常欢迎加盟。 ——有人认为半导体产业已经饱和。真的能说是有前途的产业吗? 以前主要是北半球的部分发达国家在使用半导体,而今后市场将扩展到中国及印席等新兴市场国家。将来,半导体的应用将会不断增加。比如,“Windows7”的推出使海外的半导体需求出现增长。并且,在机器人及医疗等领域,半导体需求也开始扩大。此外,对半导体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比如,手机市场上智能电话的比例日趋扩大,从而使高情能半导体的需求增加。虽然在某一时期需要充分应对价格迅速下滑等问题,但市场蛋糕仍在不断扩大,因此认为半导体产业今后确实会增长。 不过,实现持续增长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得以实现的话,便有望做大市场蛋糕,实现持续增长。 ——半导体市场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会给设备厂商的业务带来什么影响?[!--empirenews.page--] 由于市场会扩大,因此我认为将带来基本良好的影响。 实际上,与发达国家不同,新兴市场国家对于高性能且高价的半导体,以及用于制造这些半导体的最尖端制造设备的需求并不大。但这些国家会有很多厂商“希望设备能够用到10年”。因此,会有“将工厂内的设备升级以提高使用效率”的新需求。在我们迄今没有看到的地方,将会出现新的商机。 ——如何应对少数半导体厂商垄断市场的情况? 以前使用尖端工艺的半导体厂商曾经达到近20家。但现在只有几家。甚至还有过获得一家公司的订单,份额即提高10%的例子。如何与这样的半导体厂商建立密切关系是成败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必须从上游开始就一起开发,这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上半年度改变了经营体制,并在台湾设立了开发基地。正在挑战最尖端工艺的半导体厂商近在咫尺,今后能否找到办法抓住机会,这将关系到我们今后的发展。 另外,强化便携产品群也很重要。虽然我们的产品单个拿出来看市场规模很大,但也有几个领域的份额很低。比如,检查设备及清洗设备。这些领域还有增长的空间。下半年度的开发费用也重点投在了这些方面。 ——从您4月份就任社长起已过去半年多。对于一个企业负责人所要具备的资质,有没有新的感悟? 我所重视的一直是光明磊落的做人做事,即公私分明。公司是公器。不只是员工的,也不只是股东的。它就是我们置身其中的一种社会载体,不能在其经营中加入个人感情。 因此要进行公平 的公司运营。在做出某种决定时,要时常自问这一决定是会博得周围的赞同。要实现公平的经营,还要尽量公开形成决定的整个过程。要让员工知道为什么这么决定。考虑员工是否同意这么做。我不赞成滥用权力迫使员工服从。此外还要有洞悉未来的能力等,总之,企业负责人要具备的资质有很多,但基本上就是要公平、正直且诚实地经营作为社会公器的公司。 其次,我想必须要在公司内部营造愉快的氛围。虽然利润也很重要,但在获得丰厚利润后并不快乐的话,倒不如少一些利润而多一些快乐。因为人生中有很多时间是在公司渡过的。必须要使员工在退休后有一个美好的回忆,让每个人感到“我的一生非常快乐”、“在东京电子工作是件愉快的事”。 因此我想,不做到满分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形成“用自己接受的方法使公司实现成长,我们也得到回报”的循环。快乐是最重要的。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只有“公开”、“公平”的经营态度是形成快乐源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