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的5G正式进入商用元年,无论是基站还是应用,都掀起了大踏步的建设狂潮。在未来,5G将会在金融、医疗、交通以及制造等诸多领域都将大展宏图。这些应用场景不仅需要非常低的、确定的网络时
随着物联网设备(例如手机,虚拟助手,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建筑物传感器,无人机,安全摄像机和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的数量有望在 2025 年超过 700 亿,边缘计算应用也将增加。 物联网
由于物联网设备的激增,企业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上,物联网设备收集的敏感数据大多存储在云中。但考虑到数据中心和最终用户之间的延迟,这种安排正变得难以维持。在处理紧迫的操作需求时,组织可能很难依
随着边缘计算、Wi-Fi 6和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E)v5.2等新的技术进展全面到来,连接和人工智能的创新即将进入全速发展阶段。
伴随着5G时代到来,各种新兴应用不断涌现,这些应用在带来大量待处理数据的同时,也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处理速度甚至需要达到“毫秒级”,这对传统云端的计算力提出了很大挑战。在此背景下
随着区块链技术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技术逐渐具备,区块链技术正在成为城市数据的可信流转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新型智慧城市应用试点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进行落
在“2019中国无线技术大会--5G/MEC/算力网络论坛”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深研究员,互联网架构、云网络领域资深专家李峰围绕算力网络Computing-First Networking(C
在“2019中国无线技术大会--5G/MEC/算力网络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昊表示,云原生和泛在计算将推动5G和网络转型深化发展。 在张昊看来,5G是一次端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院李海花副所长对2019年工业互联网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5G+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有机
近些年来数字经济风起云涌,传统行业转型上云的步伐也随之加快。数据中心作为核心基础设施的地位更加稳固,各种超大型云数据中心纷纷拔地而起。然而,随着5G的落地,边缘计算又将兴起,届时将会需要诸多形态
据说,开发一款5纳米芯片的成本将高达6亿美元。按照这个价格,只有少数公司能够负担得起,而且占用了这么多现金,创新就受到了严重限制。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AI)市场出现了一股创业热潮,大
一眼看上去,边缘计算似乎是一个平淡无奇的话题,我们只要使用需要的任何Arm或RISC-V解决方案就可以搞定,但请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想要在这些边缘设备中加入大量功能呢。假如我们不关心功耗、性能和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AI)市场出现了一股创业热潮,大约有60家初创企业出现,其中许多企业已经筹集了6000万美元甚至更多。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2017年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获得了12
5G 应用正在深入各行各业,“5G+边缘计算+AI”是运营商助力垂直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模式,这给运营商承载网带来了四大新挑战。运营商建设一个5G MEC Ready的承载网络需要重点落实六大
目前,全球5G正在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期。5G的创新技术、原生的行业应用支撑能力将会给市场带来重新洗牌的机会。对运营商而言,利用5G技术来构建自身的核心能力,为5G长期发展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5G
为了充分利用边缘计算数据,IT专业人员必须知道如何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将数据指定为实时或传统的云计算流程。 物联网的覆盖范围可以将组织的业务向外扩展到全世界,边缘计算将与其一起扩展。企业必须
新年伊始,送故迎新,如果说2019年是令人难忘的5G商用元年,那么2020年则是让人充满期待的5G应用爆发之年。“5G使能千行百业”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而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探索发现5G万亿级市场规
物联网产生的大部分数据现在都是通过网络发送到云中或远程数据中心进行处理。但是,网络开放架构中的许多性能和安全漏洞使得云不适用于许多物联网用例,尤其是那些涉及时间敏感和高度关键信息的用例。有一种更
物联网产生的大部分数据现在都是通过网络发送到云中或远程数据中心进行处理。但是,网络开放架构中的许多性能和安全漏洞使得云不适用于许多物联网用例,尤其是那些涉及时间敏感和高度关键信息的用例。有一种更
当我们考虑机器学习时,首先能够想到的是,通过服务器集群搭建的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对于很多机器学习的应用来讲,这是一个存在了很多年的标准搭建方式。但近些年来,随着硬件能力的不断提升、物联网场景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