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日前宣布,开始提供业界第一款外部CAN灵活数据速率(CAN FD)控制器。采用MCP2517FD,设计人员能够很快从CAN 2.0升级到CAN FD,受益于CAN FD增强协议。
Microchip technology(美国微芯科技公司)宣布,该公司所有的产品自 2005年1月起将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无铅焊镀封装,以符合即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政府法规和行业标准。Microchip将采用雾锡(Matte tin)作为新的焊
在同时使用交流和直流电源的系统中,实现双模功率监控传统上需要多个IC才能保证卓越的性能和准确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太阳能逆变器、智能照明和云服务器通常使用双模式来保持安全运行,使用交流电作为主电源,直流电作为备用电源,或者反过来。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推出了汽车行业内系统成本最低的全新三维(3D)手势识别控制器,为高级汽车HMI设计提供了一套耐用的单芯片解决方案。作为Microchip简单易用的3D手势控制器系列的新晋成员,MGC3140是第一款可用于汽车的3D手势控制器。
去年ARM推出了M23/33内核,内置TrustZone技术,旨在针对M0+和M3/4实现安全能力加持的替选方案。Microchip是首批购买授权的厂商之一,而且开发速度也最快,在6-26日率先发布了基于Cortex-M23内核的SAM L10/11微控制
21IC讯 随着物联网(IoT)终端的蓬勃发展,安全有时被许多设计人员抛之脑后,这增加了泄漏知识产权(IP)和敏感信息的风险。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日前推出全新的SAM L10和SAM L11 MCU系列。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日前发布全新数字信号控制器(DSC),该控制器采用单芯片、双dsPIC DSC内核配置,将为设计高端嵌入式控制应用的系统开发人员带来福音。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日前通过其子公司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SST)宣布推出已通过认证、基于GLOBALFOUNDRIES 130 nm BCDLite?技术平台的、SST低掩膜次数的嵌入式SuperFlash?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今天宣布,扩展其适用于数字电源转换应用的16位dsPIC® 数字信号控制器(DSC)产品线。与Microchip现有的SMPS和数字电源
通过改进架构,PIC®和AVR® 8位单片机(MCU) 针对闭环控制进行了优化,让系统能够降低中央处理器 (CPU) 的负载,从而管理更多任务并实现节能。为了帮助设计师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日前推出了全新的PIC18 Q10和ATtiny1607系列产品,可提供多个独立于内核的智能外设 (CIP),简化开发过程,并迅速响应系统事件。
电容式触控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和各种应用领域,它用流畅直观的触控面板取代了曾经控制电子产品的旋钮和按钮。
美国微芯科技(Microchip)公司总裁、CEO兼董事会会长史蒂夫-桑吉(Steve Sanghi)是一位半导体业界的传奇式人物。 史蒂夫-桑吉的童年是在印度度过的,当时在印度工程师并不是一个被看好的职业,于是在得了旁遮普(Punj
半导体巨头微芯科技宣布,将斥资大约8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0亿元)感收购美国最大军用、航天半导体设备商业供应商美高森美(Microsemi)。
新工具编程速度更快、电压范围更宽、接口选项更优,适用于各种Microchip器件
1. How did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nd Microchip perform in 2017? Microchip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17年,半导体行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在多方面实现了两位数增长。Microchip也同样保持着强劲势头,增长速度甚至
为空间应用开发耐辐射系统不但需要很长的交期,而且成本非常高,因为系统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长年工作。今天,NewSpace和其他重要的航空航天应用都要求
ATmegaS64M1单片机支持客户先采用商用器件进行开发,然后再迁移到引脚兼容的耐辐射器件。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日前宣布,PIC18系列产品线又新增了两款8位单片机(MCU)产品。这些单片机将控制器区域网(CAN)总线与大量独立于内核的外设(CIP)结合使用,不但增强了系统功能,而且,设计人员不需要增加复杂的软件,便能够更轻松地开发基于CAN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