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领先高科技公司昂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77) 在深圳向市场发布新一代具价格竞争力光雷达(「LiDAR」)产品「PANDA」,这是一款新型脉冲光纤激光光源产品平台,可制造适用于自动驾驶应用、3D扫描及遥感的1550 纳米LiDAR 激光雷达系统。多名行业专家、业务领导以及全球领先科技及汽车公司代表,均有出席今天PANDA的发布仪式。
“这款新能源车的外观设计基本与燃油版保持一致”。此前,在评价一款新能源汽车的造型时,人们总是习惯了这样的表述。似乎脱胎于传统燃油版车型,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的标准配置。然而,特斯拉的横空出世,却从各个维度刷新了人们对于汽车的固有认知。前卫、充满未来感的颠覆性设计,令不少汽车造型设计师开始思考: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是否应该有更多的玩法?
据外媒报道,PSA集团及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Imotive宣布将合作开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即在限定环境下,无需驾驶员介入操作。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未来5年,全球车联网市场将实现26.75%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到2021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551.4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在近两年吸引了众多汽车业内外企业积极布局,其中不乏诺基亚、苹果、谷歌、微软、黑莓、LG这样的科技公司。
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工业4.0\"理念的不断推动下,汽车产业作为落实智能制造的关键领域,正在积极尝试新的灵活制造模式,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了能够动态感知并响应消费需求,汽车产业对提升制造智能化和灵活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美国媒体报道,尽管现在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但丰田公司董事长内山田武(Takeshi Uchiyamada)认为:在电动汽车大范围普及之前,车载电池技术还有待突破,然后才能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日前,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电)与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飞凌)共同宣布,双方共建的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双方将通过该中心进一步加强在汽车电子核心技术的深度合作,为未来汽车电子新产品的开发、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应用开拓道路。
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装备行业的迅猛增长,有数据显示,汽车行业设备需求在500-600亿/年,新增占比30—35%,替换占比45%。此外,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4.0两个大的工业背景下,“智能制造”在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日趋盛行,更是给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当地时间本周三,美国众议院一致表决通过了一项可以加快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和部署的提案。有消息表示,这项提案随后就将递交给参议院。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 日前宣布其 Flexible Engine 公共云平台被宝沃汽车集团(BORGWARD Group AG)选用。该 IaaS/PaaS 平台由 Orange 与华为联合开发,它将协助这家创立于 1929 年的德国汽车公司, 基于云平台管理其海外企业网站,支撑其国际业务拓展。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其生产定制磁性产品的珠海工厂通过ISO/TS 16949认证,该标准是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的行业标准。
全球连接和传感领域领军企业 TE Connectivity Ltd.(以下简称“TE”,纽约证交所代码:TEL)于2017年9月1日宣布,已正式完成此前公布的对德国赫思曼汽车通讯设备公司(HCC)的收购。
为什么仪表厂商、特别是射频仪表的厂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自动驾驶这个话题中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自动驾驶带来的技术变革,其实十分类似十多年前手机从传统手机转变为智能手机的那次变革。智能网联汽车给传统意义上机械为主的交通工具带来很多新的技术,最明显的就是汽车会越来越多的用到感知和通信技术。比如说蓝牙、雷达、无线通讯。这些技术其实使得整个汽车载电子系统的复杂度上大大的提升。
据外媒报道,奥迪计划向监管部门寻求型式批准豁免,以此来加速在欧洲市场推进Traffic Jam Pilot系统。该系统为首款L3级自动驾驶系统,可在部分量产车型当中搭载。
随着自动驾驶、网联汽车“造车热”的愈演愈烈,带动各类传感器在汽车上的搭载数量大幅增长,近几年国内汽车电子市场也随之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为3979亿元,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7049亿元。且不只是中国市场,全球范围来看,汽车电子行业也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的比重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联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8月25日举办“e星球汽车行业沙龙”,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态势及政策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