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8minutenergy、Gestamp共同开发335 MW光伏项目

    8minutenergyRenewables和GestampSolar公司与加利福尼亚帝国灌溉区(IID)签署了公共事业级的光伏发电互连协议(GIA),将共同开发335MW的光伏项目,这335MW将分为五个独立的光伏项目。该项目据称将是帝王谷地区第一个同类项目,投资2.5亿美元,用以改善IID地区的电力条件。总体而言,该项目预计将创造超过1000个建筑职位,并在帝国郡创造55个永久性职位。8minutenerg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MartinHermann表示:“GIA协议的批准是8minutenergy公司、帝国郡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项协议凝聚了我们的团队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GestampSolar两年的努力。”首个将要建设的项目为50MW的ChocolateMountains电站项目。ChocolateMountains位于索尔顿湖附近,完成后,占地面积可达320英亩,可满足超过25000个家庭的电力需求。项目的施工、调试、并网预计在2012年第四季度或者2013年初完成。同时,CalipatriaII项目也将于15个月后完成。这个项目由两个50MW的系统组成,完成后占地面积近600英亩。其他项目的细节尚未披露。目前也不清楚将采用哪个设备制造商,以及项目的总投资。但声明显示,项目将被建造在低生产率的灌溉农田。总体而言,8munutenergy公司目前正在开发12个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项目,项目规模在50-200MW之间。这些项目预计可以创造23亿美元的总经济产出以及240个就业机会。

    半导体 ENERGY 光伏 TE ST

  • 日本工业新闻称尔必达计划兴建下一代芯片生产工厂

    日本媒体日刊工业新闻29日报导,因半导体制程技术将于数年后来到10nm等级(10-19nm)水平,加上现有工厂内可供设置设备的空间已不多,故日本DRAM龙头厂尔必达(Elpida)计划于广岛工厂内兴建乙栋新厂房,该栋新厂房并将导入次世代半导体制造技术「超紫外光(ExtremeUltra-violet,EUV)微影设备」,预估投资额为20亿日圆左右。报导指出,因EUV的实用化障碍不低,故尔必达将一边透过现有的ArF液浸曝光设备持续进行线路的细微化工程、一边摸索EUV的量产可行性,因此尔必达将不会对上述EUV新厂房的兴建时间等细节定出明确的时间表。据报导,就曝光技术来看,随者波长变短,硅晶圆上所形成的线路线幅就可变得更细,每片晶圆所能取得的芯片数也就可变得更多,而EUV的波长为13.5nm,为现行主流的ArF液浸曝光设备的1/10以下。

    半导体 尔必达 线路 芯片生产 EUV

  • GTM Research与SEIA报告称,2010年美国成太阳能产品净出口国

    GTMResearch和SEIA日前联合发布了最新的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2011年报告,分析了美国太阳能产业在2010年内的贸易走向和国内产值,并表示美国在全球太阳能供应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10年,美国成为太阳能产品净出口国,总价值达18亿美元,其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光伏资本设备和光伏硅料等。 太阳能产业的贸易走向 2010年美国安装的薄膜组件国内产值创造图美国的光伏零部件主要销往中国和德国市场,其中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平衡维持在一个极为积极的水平上,对中国的净出口额在2010年达到了2.47-5.4亿美元之间。”反过来,美国的光伏产品进口量为37亿美元,其中24亿美元来自对于海外组装组件的购买。据该报告称,中国和墨西哥为美国在2010年进口光伏产品的两大来源。“截止至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组件成为了整个产业在判断光伏制造业是否良性发展的准则之一。”GTMResearch总经理ShayleKann表示,“然而,光伏市场的现实情况遥远比其显现出来的要复杂。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贸易走向,这份报告从产业链的上游领域以及太阳能光伏系统中非电池板零部件两方面对行业进行了分析。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很大程度上由于原料和制造设备的生产转向了国内,美国仍旧是全球光伏制造业的发展重点。”这份报告同时还详细计算了2010年花费在美国太阳能安装设备上的资金中,有多大比例是花在了美国国内企业身上的。GTMResearch和SEIA发现,场地整理、人工、许可、融资和其他业内“软成本”占到了总体太阳能产业收益额的近一半。在高达60亿美元的收益额中,其中44亿美元的国内收益额来自美国太阳能安装设备,占到了整个光伏产业的82%。据此份新报告称,约20%的晶硅组件价值来自美国国内市场,而同时约71%的薄膜组件价值也来自美国国内市场。GTMResearch与SEIA指出,薄膜组件的国内价值“几乎由单一的、具有美国生产基地的美国供应商——福思第一太阳能(FirstSolar)所主导”。2010年美国国内市场价值主要来自使用美国产太阳能产品与服务的本土及外国企业。调研人员发现,2010年内花费在美国太阳能安装设备中的每一美元中,由75美分的产值是在美国国内创造。SE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纳·雷希(RhoneResch)“美国太阳能市场在总体低迷的经济条件下持续成为一个发展的亮点。随着全球太阳能市场持续增长并发展,美国将逐步在安装和出口领域被看做业内的领军市场。太阳能产业是体现美国创造了的一个典型产业。在2010年,整个产业增长了100%以上,同时还取得了积极的贸易平衡,并且,我们面向中国所出口的货物与服务已超出了从中国的进口量。”“太阳能产业在美国是一个创造型的产业,有助于美国重新获得其制造业龙头地位。但是为了保有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需要决策者们制定出具有创新性、积极主动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来自海外的投资要求,并促进太阳能供应链的强劲发展。此种做法将为近几年经历了许多工厂关门大吉的社会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和机遇。”

    半导体 太阳能 薄膜 组件 RESEARCH

  • 乔布斯的进化:从独裁者到肄业生到教主

    乔布斯刚创业时斥责IBM为独裁者。而他自己亦是这一脾性。他的专断让他吃了大亏,却又塑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乔布斯 因身体原因辞任苹果CEO,35载创业史波澜起伏35年间乔布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没有人生来就是做舵手的料,但自我救赎可以加大从优秀到卓越的可能性 2011年8月25日,乔布斯因健康原因,辞去苹果公司CEO职务。“一个时代结束了。”科技博客TechCrunch感叹道。 以中国人“人生沉浮”的角度看,乔布斯的职业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得志—跌入深谷—王者归来。从隐喻的角度,这三个阶段之间的两个转折点,可以说是两部电视广告片——1984年的“为何1984不像1984”,和1997年的“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对比这两部反响巨大的广告片是一件有趣的事。它们都出自乔布斯的手笔,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当时的风格和思想。在第一则广告面世之后的12年里,他经历炼狱;第二则广告之后14年,他导演了苹果王国的完美复兴。 1984年1月22日,全美橄榄球大赛间歇,一部广告片与9600万观众见面:阴森的礼堂内,一群呆呆的光头男人正端坐观看大屏幕上喋喋不休的“独裁者”。突然,一位身材健美、身着白色Mac圆领衫的金发女子冲过来,奋力将一把大锤掷向屏幕,独裁者的影像瞬间烟消云散。 此广告片差点因苹果董事会的否定而胎死腹中,但乔布斯不屈不挠地促成了它的面世。结果电视台疯狂转播,开创“事件营销”的先河。但这则取材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意识形态小说《1984》的广告争议不断,人们指责它带有明显的攻击性。 时年28岁的乔布斯本人也像这部广告一样,激进、叛逆,锋芒毕露,火药味十足,登上过《时代》杂志封面的年轻人对于他将马上迎来的一次生命中的“拐点”,毫无察觉。 “我被打得不省人事, 无法呼吸” “1984”这则广告的背景,是苹果试图通过乔布斯领导开发的Macintosh电脑新品,打败他们的对手,即被他们讽为“独裁者”、市值达400亿美元的蓝色巨人IBM。 1981年8月,当价格低廉的IBM PC投放市场时,乔布斯颇为不屑,在《华尔街日报》刊登整版阴阳怪气的广告——“欢迎IBM,真的”。苹果公司当时诞生刚一年,是全美“成长最快”的公司,其1977年发布的Apple Ⅱ型电脑风靡全球。 事实上,1982年3月乔布斯还轻蔑地贬低对手,“我觉得奇怪,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甚至都比不过Apple Ⅱ,那可是我们6年前在车库中设计的。” 那时的乔布斯总认为苹果的技术更胜一筹,人们迟早会意识到这点并愿意多花钱购买自己的产品。但事与愿违,苹果面对兼容机节节败退。先是乔布斯负责设计的Apple Ⅲ惨败;定价高达9995美元的Lisa电脑投放市场,像是一场“自杀”;被乔布斯视为PC行业里程碑的Macintosh,出货量大大低于预期。 1984年4月,损失了6000多万美元之后,苹果停产Apple Ⅲ。据《苹果传奇》(Apple Confidential)一书记载,Apple Ⅲ惨败的重要原因是乔布斯指示的机箱尺寸和形状未考虑电气工程师的要求,且坚决不要散热风扇,导致变热膨胀的芯片易从插槽中脱落导致死机。而苹果的解决方案建议是:将电脑抬离桌面6英寸再放下,使芯片复位。 面对苹果历史上的首次亏损,公司高管和董事会认为乔布斯是问题的源头,他们达成一致:乔布斯在公司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1985年4月,董事会决定让乔布斯不再直接管理公司具体事务。 权力斗争持续了5个月,乔布斯试图发动“政变”,但几乎所有高级主管都站到了时任总裁史考利一边。“我觉得就像有人在我的肚子上猛击了一拳,打得我不省人事、无法呼吸。”乔布斯事后说,“我到森林里走了很久,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1985年9月,从苹果正式辞职后,乔布斯低价抛售了持有的11.3%苹果股票,仅保留一股。 “乔布斯什么都想掺合” 乔布斯暴躁的脾气和令人窒息的管理风格由来已久,创业初期的他并非一名成熟的舵手。 1976年,21岁的乔布斯以1500美元卖掉了他的红色大众车,与硬件天才沃兹·尼亚克、退休的英特尔副总裁马库拉一同创业。乔布斯从一开始就毫不怀疑自己有能力任公司总裁,但董事会中只有他一个人这么认为。于是他说服了自己的崇拜者、原百事可乐总裁史考利加盟任苹果总裁兼CEO,他自任董事长。 管理架构的混乱使苹果陷入失控,乔布斯沉迷于技术核心产品研发,对销售恶化听之任之,性格上的缺陷则使他在内部四面树敌。 据Macintosh的真正缔造者杰夫·拉斯金回忆,“乔布斯什么事情都想掺合,没人喜欢他。”被Lisa团队的驱逐后,乔布斯加入Mac团队负责硬件事务,拉斯金负责软件。不久拉斯金就给总裁斯科特发邮件告密,说乔布斯决策武断、不守承诺,不负责任且不顾及他人感受等。 他的描述得到了很多苹果早期人士的印证。比如史考利对乔布斯的评价:他傲慢、蛮横、极端和苛刻,是完美主义者。同时他还不成熟、脆弱、敏感和容易受伤害。他精力充沛、很有远见、魅力超凡,不过经常固执己见,态度强硬且直率得让人无法忍受。 乔布斯的好友、创业伙伴沃兹·尼亚克早年也曾因乔布斯太过霸道愤而离开苹果,他公开批评苹果高层不公。事后乔布斯阻止一名工业设计师与沃兹的新公司合作。“乔布斯恨我。”沃兹告诉《华尔街日报》。 敌意围绕着乔布斯,他只敢将自己的梅赛德斯汽车泊在残障区,以避免Lisa或Apple Ⅱ部门的同事用钥匙刮伤他的车。 “我们的产品太烂了!” 离开苹果的乔布斯创办了新公司NeXT,专注于开发高端工作站。1986年,他收购乔治·卢卡斯的电脑动画部。此后几年中,这家重新命名为皮克斯(Pixar)的公司推出了《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影片,赢得22项奥斯卡大奖,票房收入超过55亿美元。2006年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乔布斯成为迪士尼最大个人股东。 不过在当时,NeXT并不成功,7年时间仅仅卖出了5万台NeXT计算机,1993年-1995年间亏损近5000万美元。 老东家苹果的境况更惨,其市场份额由原来的20%下滑到5%以下,1996年亏损10亿美元。时任总裁阿梅里奥无力回天,被迫大裁员,苹果濒临破产。当时的《连线》杂志用长出尖刺的苹果Logo作为封面,标题是“祈祷”。 最紧迫的问题是,苹果需要新的操作系统,它手头的Copland根本无法与微软的Windows 95竞争。 苹果本想收购一家软件公司Be,但乔布斯使阿梅里奥相信NeXT的操作系统才是苹果需要的。1996年12月,NeXT惊险地击败Be公司,苹果以3.775亿美元现金加150万股股票买下了NeXT,并聘请乔布斯作为公司“特别顾问”。 乔布斯说他并不想要回阿梅里奥的CEO之位。但不久他就食言了。 7月4日美国国庆日,在乔布斯的一系列“运作”之下,苹果董事会召开长达36小时的电话会议,阿梅里奥辞职,乔布斯以1美元年薪出任苹果临时CEO。 《商业周刊》事后描述几天之后乔布斯的正式回归:乔布斯走进会议室,穿着短裤、运动鞋,坐在一张摇椅上开始慢慢晃荡,“好了,告诉我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他问。有人开始含含糊糊的回答他的问题,但他打断了这些人的回答:“问题出在产品!我们的产品又有什么问题呢?”又一次,有人开始试图给出答案,乔布斯再次打断他们,“我们的产品太烂了!”他开始咆哮,“我们的产品丧失了魅力!” 归来的乔布斯赶走了创业元老马库拉,亲自挑选董事会成员,从此牢牢掌控局势。 让人惊叹的是,早在1985年2月,接受《花花公子》专访时乔布斯已经预感到自己将在公司政治中败北,同样也预感到他将永远和苹果联系在一起,“尽管我可能会离开几年,但我最终会回来的。” “必须破除一个迷信” 1997年乔布斯第一次听到拍成的广告片“非同凡‘想’”的旁白时,激动得流泪了。 这部广告片短短30秒,发乱如蓬的爱因斯坦叼着烟斗,鲍勃·迪伦吹着口琴,金博士正在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毕加索在凝神作画……演员理查德·德莱福随之朗诵起一段旁白:向那些疯狂的家伙致敬,他们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惹是生非、格格不入,他们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他们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你可以引述他们,反对他们,以他们为荣,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无法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事物,他们推动人类进步,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在我们看来,他们是天才。因为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可能真正的改变它…… 广告中出现的18位人物,都是乔布斯亲自挑选的心中偶像,“这个广告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醒人们,苹果坚守的价值观是什么。”他说。 与1984年的广告相比,1997年的广告没有了年少轻狂的杀气和攻击性,只剩下直击人心的虔诚,散发着信念的隽永。 这是1997年的乔布斯的写照。他作为拯救者归来,也为了救赎他自己。 他还是那个怀抱坚定信念的乔布斯,但他的确已被过去12年光阴改变。在著名的2005年斯坦福大学演讲中,乔布斯说,“从苹果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 历练沉浮之后,他的内心变得柔和而平静,更懂得如何凝聚同时代的天才。 1997年8月的波士顿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没有发布任何新产品,唯独宣布接受微软1.5亿美元投资,Mac兼容微软产品。当比尔·盖茨出现在身后巨大的屏幕上时,他制止台下的嘘声,“我们必须破除一个迷信,那就是我们和微软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不再高调的接受采访,不再有苹果“内讧”的新闻传出。多年之后,人们才发现1997年到2001年的4年间乔布斯在做的事——争取时间。第一年他就砍掉了多条产品线,仅留下4条,使得苹果年收入减少了15%。但公司成功扭亏而不致沉船。 此后,他把赌注压在了新操作系统Mac OS X上,视为“登月计划”。2001年,近1000名软件工程师为期3年的努力下,苹果发布了Mac OS X。这是一个动画图形等新功能的系统,对程序员更友好,易于跨平台。正是这个基于UNIX的新操作系统给苹果打下了创造新一代消费电子设备的基础。 一个苹果值2.2万亿人民币 真正吹响苹果复兴号角的产品,当然是2001年苹果推出的iPod音乐播放器。但事后乔布斯告诉《新闻周刊》,他重回苹果时没有任何音乐方面的计划。2005年他对《财富》回忆,“我像一个笨蛋(dope)。”2000年夏天还沉迷于Mac视频编辑程序,而没有注意到年轻人正疯狂刻录CD,从Napster等网站下载MP3,“我以为我们已经错过了机会,但还是决定一搏。” 他召回已离开苹果的音乐播放软件SoundJam团队。这个团队用4个月的时间开发出可管理数万首歌的 “iTunes” 程序,2001年2月,拥有第一代CD播放/刻录功能的iMac电脑面世,广告语是霸气的“扒歌、混制、烧盘”(Rip,Mix,Burn)。 随即乔布斯意识到,一个便携的Walkman似的MP3播放器岂不更酷?5月,他要求苹果全力投入到这个“洋琴”项目中。6个月后,“9·11”之后的那个圣诞节前,乔布斯发布了iPod,“愿它为人们带去一些快乐。” 在把玩iPod样机的过程中,乔布斯又意识到,整个iPod平台还缺少点什么:一个供用户购买和下载音乐的在线音乐商店,因为翻录CD毕竟不方便。18个月后的2003年4月,苹果iTunes在线音乐商店发布。 到2004年底,苹果卖出了1000万台iPod,和2.5亿首歌,获得了成立28年来最高的收入和利润额,从此脱离了财务上的险境。 iPod和iTunes改变了消费电子和音乐唱片业,也让苹果重拾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苹果软件的成功。它们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电子商务基础平台、文件传输和交易结算等软件技术。 而乔布斯最伟大的才能,可能在于他的远见。“多年前我们的一大洞见是,对于未来几乎所有消费电子而言,软件将成为基础技术。而我们对软件非常在行,我们可以写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云-端软件,而且懂如何把它们无缝连接。”乔布斯曾对《财富》回忆称。 事实上,苹果即将改变更多行业。2007年,iPhone的诞生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2010年,“大号iPod Touch”iPad发布,占据平板电脑市场95%的份额。对手望尘莫及。 凭借着神似而形异的四条产品线:Mac、iPod、iPhone、iPad和两个在线商店:iTunes和App Store,截至2011年8月中旬,苹果公司市值超过3500亿美元(约2.2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了全球最高市值的公司;乔布斯被粉丝们尊称为“乔教主”。 乔布斯的创新密码 作者: 冯禹丁 乔布斯没有获得过任何编程、设计、工程或MBA学位,却能成为“商界贝多芬”(吉姆·柯林斯语),苹果从来没有真正发明过全新产品,但它总能颠覆前人的认知和经验,这些无一不让人感到诡异。 专注,是乔布斯的重要哲学。传统管理学让企业通过多元化分散风险,而苹果的哲学则是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尽量少的产品上。“质量比数量重要得多,一次本垒打要好过两次二垒安打。”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乔布斯说。 简约,是乔布斯的杀器。他为iPod、MacBook Air和iPad做的经典注脚分别是:口袋里的1000首歌;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无所不能的第三类设备。 极致和细节完美主义,确保苹果产品人见人爱。乔布斯对世界的评判是极端化的,产品在他看来要么“酷毙”(insanely great),要么是狗屎(shit);下属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笨蛋(bozos)。 苹果一直致力于生产艺术品,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科技产品。 给团队拧紧发条,是乔布斯赋予自己的责任。乔布斯当初对Mac开机启动太慢不满时大吼,“你知道多少人要买我们的产品吗?想象一下,如果你让启动速度提高5秒,每天5秒乘以100万,那就是50人一辈子的时间,你就能拯救50条生命!” 坚持走自己的路。封闭的软硬一体化路线,是乔布斯在PC市场惨败的原因。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此道。风水轮回之际,“封闭”的苹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出独此一家的无缝“用户体验”。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梦想。多年来,乔布斯一直在布道:“苹果的基因从未改变,那就是‘科技民主化’,把科技以令他们惊喜的方式带给普通人。” 对于一以贯之的“拿来主义”,乔布斯引用毕加索的话说:“优秀的艺术家模仿别人的作品,而伟大的艺术家则窃取别人作品中的精髓。”  

    半导体 乔布斯 MDASH MIDDOT APPLE

  • 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yndra申请破产

    被寄予厚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yndra周三表示将停止运转。该公司的失败及对纳税人的损失可能重新激起在华盛顿有关清洁能源补贴和贷款担保的唇枪实战。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去年的一次访问中称赞了Solyndra的先进技术。但该公司周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目前困难的全球经营环境,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放缓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其业务已陷入困境中。曾批准给该公司拨款的美国能源部表示中国对太阳能行业的补贴正对该公司及其他参与竞争的美国制造商的能力构成威胁。美国能源部还表示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自2010年12月以来已下降42%。至于Solyndra,一些专家表示不考虑竞争情况,该公司高昂成本的独特设计是公司失败的罪魁祸首。

    半导体 清洁能源 太阳能电池板 薄膜太阳能电池

  • 三星首度挤下高通成为全球第六大系统芯片厂商

    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的系统LSI2011年上半营收首度挤下美国高通(Qualcomm),前进第6名。三星2011年上半销售成绩逼近45亿美元,较2010年上半增加70%。韩国业界专家指出,2008年前,三星在相关领域中一直徘徊在10名之外,2012年三星则有希望挤进前3名。据韩国电子新闻报导,韩国业界比较2011年上半系统LSI专门企业销售成绩,三星首度超越美国高通,跃升全球排名第6。2010年上半三星在系统LSI领域营收25.47亿美元,高通在同期间的营收为32.28亿美元,以6.8亿美元差距名列高通之后。2011年上半主要系统LSI业者营收以英特尔(Intel)的238.9亿美元,稳坐龙头地位。台积电则以74.32亿美元固守第2名,美国德仪(TI)、日本瑞萨(Renesas)、欧洲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等则紧接在后。这是三星进军系统LSI事业以来,首度营收超越高通。三星系统LSI事业从2010年下半开始出现经营成果。2011年上半供应行动应用处理器给苹果(Apple),营收也出现大幅成长,高画素CMOS传感器的扩大销售,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三星计划2011年第4季系统LSI也将投入30奈米制程,并正式量产1.5GHz4核心(QuadCore)应用处理器Celox。2012年第1季后半将转换为20奈米制程,以生产4核心应用处理器。美国奥斯汀厂新设系统LSI产线后,下半年也将大幅增加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韩国KiwoomSecurities常务表示,三星的系统LSI扩大采用微细制程,2012年事业领域将可望从既有的智能型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用应用处理器市场上,扩大至Windows8笔记本电脑(NB)用CPU市场。2012年中期以后,三星甚至可能成为威胁英特尔地位的强者。韩国业界专家指出,2012年增设12吋新工厂后,三星将再前进一大步。三星预估2012年第3季进军电力芯片事业,2012年后三星在全球系统LSI领域中可望挤进前3名。

    半导体 三星 芯片厂商 系统芯片

  • 半导体产业重大趋势:愈加有效率的节能

    过去四十年来,半导体产业始终是资讯科技革命的前锋,所提供的技术让通讯更为便捷、商业运作更有效率,且让消费者能掌握更多的资讯,当然也能拥有更棒的娱乐体验。 Intersil执行长Dave Bell指出,半导体产业的活跃带来了惊人的好处:利用制程新技术的持续创新打造了更小、更快及更便宜的IC。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起1960年代后期一整个房间的IBM大型主机,最新行动电话的处理能力甚至更为强大。医学专家已可使用过去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可携式诊疗工具,而在2010,印度更推出了价格仅仅35美元的平板电脑,并在今年五月正式上市。 Intersil执行长Dave Bell指出,半导体产业的活跃带来了惊人的好处:利用制程新技术所进行的持续创新打造了更小、更快及更便宜的IC。此种“化繁为简”的技术进展为美国和全球经济提供了巨幅的效益,且目前依旧继续着。在近几年间,由更快速及更便宜的晶片所驱动的资讯技术大幅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并让生产力出现两位数的成长。 接下来是什么呢?Dave Bell认为,此产业目前积极发展的趋势是将技术成功应用于更有效率的发电、电力传输和消耗。“智慧电网”就是很好的例子,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电力过剩时进行设备运作或车辆充电,并在用电尖峰时节能,如此就能提升用电效率。将智慧型电源转换IC和通讯功能整合进设备中便能实现此重要机制。 电源IC也有助于限制电力的浪费。就目前而言,由于电力网路的老化,约有三分之二的电力都是被浪费掉的。这些老旧设备都必需由“自愈系统”所取代,而这些系统是由结合了感应、通讯、记忆体和处理元件的装置所组成。 Dave Bell说,新一代的IC能为简单的系统增加控制和智慧功能,进而改善发电效率并在节能中实现全新、令人满意的节省成本的特性。电子产业社群也必需继续致力于解决缺乏统一布建标准的问题,并将IC实际应用于“智慧电网”中。我相信情况已在进展中,当标准出现时,IC将会继续改变我们产生、传输及消耗能源的方式。最后,藉由和能源生产业者、输送公司、电子制造商以及消费者的合作,半导体公司正处于一个极为独特的位置,能影响全世界对于新兴能源及环境挑战做出正确且有效的反应。  

    半导体 通讯 电网 半导体产业 INTERSIL

  • 三星首度超越高通成为全球第六大系统芯片厂商

    据了解,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系统LSI 2011年上半营收首度挤下美国高通(Qualcomm),前进第6名。三星2011年上半销售成绩逼近45亿美元,较2010年上半增加70%。韩国业界专家指出,2008年前,三星在相关领域中一直徘徊在10名之外,2012年三星则有希望挤进前3名。 据韩国电子新闻报导,韩国业界比较2011年上半系统LSI专门企业销售成绩,三星首度超越美国高通,跃升全球排名第6。2010年上半三星在系统LSI领域营收25.47亿美元,高通在同期间的营收为32.28亿美元,以6.8亿美元差距名列高通之后。 2011年上半主要系统LSI业者营收以英特尔(Intel)的238.9亿美元,稳坐龙头地位。台积电则以74.32亿美元固守第2名,美国德仪(TI)、日本瑞萨(Renesas)、欧洲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等则紧接在后。这是三星进军系统LSI事业以来,首度营收超越高通。 三星系统LSI事业从2010年下半开始出现经营成果。2011年上半供应行动应用处理器给苹果(Apple),营收也出现大幅成长,高画素CMOS传感器的扩大销售,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星计划2011年第4季系统LSI也将投入30奈米制程,并正式量产1.5GHz 4核心(Quad Core)应用处理器Celox。2012年第1季后半将转换为20奈米制程,以生产4核心应用处理器。美国奥斯汀厂新设系统LSI产线后,下半年也将大幅增加在北美市场的销售。 韩国Kiwoom Securities常务表示,三星的系统LSI扩大采用微细制程,2012年事业领域将可望从既有的智能型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用应用处理器市场上,扩大至Windows 8笔记本电脑(NB)用CPU市场。2012年中期以后,三星甚至可能成为威胁英特尔地位的强者。 韩国业界专家指出,2012年增设12吋新工厂后,三星将再前进一大步。三星预估2012年第3季进军电力芯片事业,2012年后三星在全球系统LSI领域中可望挤进前3名。  

    半导体 三星 芯片厂商 系统芯片

  • IHS ISuppli称日系和台系内存芯片厂商面临合并或退出的压力

    由于负债累累、不断亏损、内存芯片价格持续下滑,内存芯片制造商尔必达、茂德和力晶科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或因此寻求合并或退出业界。市场调研公司IHSISuppli分析师迈克·霍华德(MikeHoward)表示,台湾茂德已经遭遇了连续16个季度亏损,而日本尔必达则饱受46.1亿美元的债务困扰,所生产的芯片售价低于成本。力晶近三个季度营收或利润也未实现增长。PC内存市场规模已达到390亿美元,但是内存芯片制造商一直无法平衡供需关系。随着消费者开始疏远PC,芯片制造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DRAM芯片价格过去一年已经下降了26%。东京资产管理公司MyojoAssetManagementJapanCEOMakotoKikuchi表示,单独公司很难应对这种局面。他说:“要想在业内生存下去,合并不可避免。它能让公司摆脱赤字。”DRAM芯片制造商的整体市值今年已经缩水19%,而代表芯片业界整体表现的费城半导体指数(PhiladelphiaSemiconductorIndex)跌幅为13%。今年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为2.9%。美光科技CEO史蒂夫·阿普尔顿(SteveAppleton)上周表示,在遇到购买力出现波动时,少数大型芯片制造商在计算需求和调整产能方面更具优势。

    半导体 芯片厂商 芯片制造商 内存芯片 ISUPPLI

  • 2010年全球半导体二手设备市场达到60亿美元

    根据SEMI与Semico的共同研究结果《半导体二手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0年全球半导体二手设备市场销售达到约60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77%。二手设备支出已占设备总支出的13%,二手设备与服务在300mm和200mm工厂中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该研究项目由SEMI的特殊兴趣组SEA(Secondary Equipment & Applications Group,二手设备与应用委员会)牵头,参与企业涉及整个二手设备市场,包括IDM、代工厂、设备原厂、租赁公司、翻新公司和代理商等。 “估计半导体二手设备市场规模的主要难度在于目前市场的复杂性”SEMI产业分析与统计部资深总监Dan Tracy提到“半导体二手设备通过不同的参与者翻新并出售—这是一个高度分散的供应链。此外,原始设备制造商、半导体制造商、翻新公司、经销商和代理商同样也买卖二手设备。一件设备在进入生产或者研究机构之前可能会倒手很多次。” 《半导体二手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是基于一手资料研究和二次数据数据分析结合而成的:SEMI SEA与Semico Research Corp.合作,调研了二手设备市场环境,参与者包括IDM、代工厂、设备原厂、租赁公司、翻新公司、经销商和代理商;这些原始数据辅以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师报告以及Semico Research Corp.数据库(包括资本支出,半导体工厂和晶圆需求)进行分析。SEMI和Semico拥有广泛的关系网包括半导体制造商和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高管和工程师们,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来自于对这些联系人的问卷、采访及同这些联系人不间断的交流。 该报告通过对半导体二手设备市场按地区,按晶圆尺寸,按设备类型,按厂商类型进行估算,有助于公司提高业务规划、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分析、投资采购、资源分配和新产品研发。  

    半导体 半导体 晶圆 半导体制造 SEMI

  • 多晶矽2012将跌破40美元 矽晶圆产业将面临整合

     大陆太阳能多晶矽料源厂预估,多晶矽料源有机会在2012年跌破每公斤40美元关卡,届时将是大陆与南韩料源厂正面交峰之际,目前台面下各业者积极为2012年之争备战,欧美业者预估将被动旁观战局,太阳能业者表示,为了迎战,近期料源业者台面下积极布局,未来进一步向下游矽晶圆整合的机会极可能提升。     针对多晶矽料源的价格走势,大陆多晶矽一线厂预估,由于各方的新产能在第4季将陆续开出,多晶矽价格可望在年底开始明显下滑,2012年预估有机会下探每公斤40美元以下,届时将掀起料源激烈的争夺战。     实际上诸多料源厂均已感受到2012年将是料源激战的1年,主因新产能大量开出,终端需求在各政府补助锐减的情况下成长变得有限,使得供过于求的压力正式到来,因此目前台面下诸多料源厂也积极布局。     大陆多晶矽厂认为,2011年被列为多晶矽「4大金钢」的美国Hemlock、德国Wacker、大陆保利协鑫(GCL)及南韩奥矽艾(OCI)等,将带领所属区域的料源厂展开群雄割剧战,主因其所属区的料源厂均跟随其价格走势。     其中,交战可能最激烈的2方主力军队,又以长期合约弹性较佳的GCL及OCI为主,预估2012年步入抢战激?P期后,将是大陆与南韩对峙的局面,年底双方每公斤的多晶矽料源生产成本将达到20多美元,有充裕的子弹可以进行价格战。     大陆太阳能业者说,由于GCL从多晶矽到矽晶圆的整合性布局,挟着矽晶圆的价格让其他专业矽晶圆及料源厂都被迫跟着降价,2011年第1回合的价格之战,把诸多=业矽晶圆厂打的东倒西歪,因为所属的专业料源厂降价幅度有限。     这使得其他料源厂不得不思索未来在矽晶圆端的布局,近期大陆市场也传出,某国际专业多晶矽料源厂正规划,在大陆透过关系的矽晶圆厂来建置以10亿瓦为单位的切晶厂,极可能也是为因应2012年而做的战备筹措,或许也为未来出海口未雨绸缪。     而欧美多晶矽料源业者,因为合约议价弹性度不佳,预估2012年将成为观战方,价格将采取被动式的跟价,也极有可能等到其矽晶圆客户性命都快不保了,才会考虑降价;欧美业者在半导体领域的地位预估仍难撼动,再加上投入早、成本低,初期受太阳能激战的波及相对轻。  

    半导体 太阳能 晶圆 晶圆厂 BSP

  • 分析称英特尔可能削减明年资本支出 今年计划不变

    北京时间8月31日早间消息,华尔街分析师认为,鉴于PC需求疲软,英特尔可能削减今年和2012年的资本设备支出。 巴克莱资本分析师穆斯(C.J.Muse)周二引用消息称,英特尔已经将其在爱尔兰莱克斯利普(Leixlip)的Fab 24晶圆厂从其22纳米路线图中移除,目前还不清楚英特尔是否会把为Fab 24准备的22纳米设备转移至美国亚利桑那州或以色列的其它工厂。 穆斯表示:“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英特尔是否会将产能转移至以色列等其它工厂,或者这是否是英特尔的资本支出削减计划。”穆斯认为,英特尔将在9月份的第二周决定是否将设备发往其它工厂或将其下线。 日前,英特尔刚刚否认了爱尔兰Fab 14工厂升级工程的延期传言,该消息是由工程承包商DPS透露给爱尔兰时报的,他们已获悉工程将延期12个月。 但亦有观点指出,英特尔今年并不会削减资本支出,但明年资本支出显然要小于2011年。 英特尔之前并未公开表示他们将在Fab 24工厂开发22纳米芯片。英特尔此前也将22纳米设备列入了俄勒冈州的两座开发工厂、以色列Fab 28、亚利桑那州Fab 32和Fab 12工厂计划。 英特尔发言人周二确认称,他们现在无意将Fab 24转换成22纳米芯片生产工厂,22的量产FAB已经比45/32多1个了,不可能多2个的。 不过穆斯认为,过去几个月PC销售的疲软已经使很多人相信英特尔将降低三季度的营收预期。穆斯表示,销售渠道的较低存货以及服务器市场的较强需求将使得英特尔三季度营收达到指导性预测的下端预期,预计每股盈利60-65美分。英特尔此前预计三季度营收为135-145亿美元。  

    半导体 英特尔 纳米芯片 PC FAB

  • 面向平板E-reader半导体市场将达160亿美元

    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市场分析公司In-Stat最新发布的一份《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市场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全球出货量的起飞,到2015年,面向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的半导体市场将接近160亿美元。In-Stat的高级分析师StephanieEthier表示:“在未来五年,电子阅读器的OEM厂商有机会增加收入,尤其是产品价位的下滑能够让消费者买的起。对平板电脑而言,市场驱动因素如市场新进入者,应用程序可用性范围的扩大以及价格的下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因素将使单位出货量在预测期内增长超过720%。”报告还指出,2012年,超过1500万的电子阅读器将在美国上市;未来平板买家超过60%打算购买一台配备Wi-Fi和3G连接的平板电脑。

    半导体 半导体市场 平板电脑 平板 READER

  • 2011韩国半导体光刻胶需求预计达2.58亿美元 国内外供应商竞争日趋激烈

    在半导体制程中,曝光制程非常重要,因此作为其核心材料的光刻胶(Photoresist)占较大的生产成本,在技术与产业方面的重要性也非常高。根据DisplayBank统计,2011年用于韩国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光刻胶量约为25万~30万加仑,产值约达3,000亿韩元(约2.58亿美元)的规模。其中,用于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光刻胶中,KrF(KrFEximerLaser,248nm曝光)的市占率约达5成,而ArFImmersion(ArFEximerLaser,Wet制成,193nm曝光)与ArFDry(ArFEximerLaser,Dry制成,193nm曝光)的合计市占率约达25%;另外,高价位光刻胶ArFImmersion产品的年销售额,约达1,000亿韩元。韩国的内存与半导体产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因此光刻胶企业也非常重视韩国市场。供应韩国企业光刻胶的厂商有2家韩国厂商,包括东进化学、锦湖石油化工,另外有5家日本厂商,包括住友化学、TOK、信越、JSR、FFEM,以及收购罗门哈斯(RohmandHaas)的陶氏化学等。其中,住友化学、TOK、信越、JSR及陶氏化学,在KrF以上等级的产品领域竞争非常激烈,韩国厂商锦湖石油化学对海力士(Hynix)半导体,供应大量的ArFDry产品以及部分ArFImmersion产品。东进化学虽在LCD用产业光刻胶的供给比例较高,但在半导体领域仍只供应KrF以下等级部分产品。DisplayBank指出,内存与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厂商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与海力士,在技术、销售额、利润及市占率等方面,与日本及台湾厂商的差距越来越扩大,因而韩国市场成为光刻胶产业的重要市场。同时,未来在韩国光刻胶市场上各专业厂商之间的竞争也将会愈演愈烈。另外,光刻胶除了用于半导体产业之外,也用于显示及LED等产业。其中,LCD产业2010年年平均使用量已超过870万公升,在总使用量中所占比例最大。但LCD产业使用的光刻胶相较于半导体产业仍属较低价产品,因此在供应半导体光刻胶的专业厂商,只有JSR与TOK供应LCD产业用的光刻胶产品,其他厂商则对供应LCD用光刻胶的意愿非常薄弱,而且因产业特性之故,新厂商参与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因此在未来仍会维持由3家厂商包括东进化学、AZEM、TOK寡占的市场格局。

    半导体 半导体 LCD 光刻胶 RF

  • 欧洲半导体设备“海豹”计划第一年进展顺利 中小型厂商受益

    由欧盟出资1400万欧元资助、38家欧洲厂商和研究机构等组成的一项半导体设备创新评估计划(SemiconductorEquipmentAssessmentLeveragingInnovation-SEAL,简称“海豹”计划)实施一年来进展顺利。最近该项目的年度评审报告对3家厂商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表扬,其中包括SiltronicAG、FriesResearch&Technology和Fraunhofer-InstitutofIntegrierteSysteme。“海豹”计划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制造商和研究机构的网络,让中小型的欧洲半导体设备厂商从中受益,从而加强欧洲半导体设备制造业的地位和全球竞争力。

    半导体 半导体设备 RESEARCH EQUIPMENT INNOVATION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