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最大太阳能电池工厂3Sun投产 由夏普等出资

    夏普与意大利EnelGreenPower(EGP)公司以及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共同成立的薄膜硅型太阳能电池生产公司意大利3Sun,于2011年7月8日举行了制造工厂的开业仪式。位于意大利卡塔尼亚的该工厂,是意大利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工厂。出席开业仪式的有西西里州州长、卡塔尼亚州长和卡塔尼亚市长等。EPG董事长PaoloAndreaColombo、夏普会长町田胜彦、意法半导体监督理事会副会长BrunoSteve等也出席了仪式。3Sun公司卡塔尼亚工厂最初的年产能为160MW,并有今后几年内扩大至480MW的计划。预计初期阶段的员工数为280人。该工厂生产的薄膜型硅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将主要销往欧洲、中东以及非洲市场。3Sun公司将由出资的3家公司提供各自擅长的技术和经验来运营。具体为,EGP提供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设备的开发及应用;夏普提供薄膜硅型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技术,意法半导体提供精通微电子尖端技术的人材以及电力管理系统等。销售方面,除了利用EPG子公司Enel.si在意大利拥有的570多家连锁店销售模块外,还将通过夏普的欧洲子公司销售。

    半导体 夏普 太阳能电池 薄膜 意法半导体

  • 扩大垂直整合 三星购并半导体后端设备公司Secron

    据南韩电子新闻报导,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为缩短新厂开发日程,并防止技术外流,持续扩大半导体和显示器设备关系企业持股,以加速垂直整合。日前三星便扩大收购自家关系企业,即半导体后端制程设备业者Secron股权,目前三星持有Secron73%股份。Secron为1993年三星与日本设备业者TOWA合资设立的后端制程设备企业。从设立Secron至今,三星和TOWA以各持股50.63%和22.5%方式营运,日前三星收购TOWA手中持股,买进贷款约87.4亿韩元(约826.8万美元)。三星从2010年来不断扩大对各关系企业的持股,先收购显示器前端制程设备厂SFA股份,半导体、显示器设备厂IPS可换股债券(convertiblebond),半导体、显示器前端制程设备厂Semes股权等,Secron则是三星第4间扩大持股的企业。以合资公司的形式成立后,再收购合作厂手中所有股权,这是自Semes以来的第2个案例,三星完成Secron的股权收购后,将会把前、后端制程厂全部转以子公司的概念进行发展。根据南韩半导体业界表示,2010年10月三星收购Semes股权当时,业界便盛传三星未来也将会收购Secron股权,然三星当时表示不曾讨论过此事。三星对于收购Secron股权表示,三星的目标在于提升生产和制程管理能力等综效,与日本TOWA间仍维持合作关系。然南韩半导体设备业界则认为,三星与日本合作厂的合作关系,实际上应已结束。业界相关人员表示,Semes和Secron皆为与日本厂合作设力的合资公司,近几年来没有特别的技术移转,设备开发方面,则是由合资公司与三星进行开发。三星接连收购半导体和显示器设备厂股权,并非为了扩大投资利益,而是为了防止新技术外流,并快速开发核心技术。业界相关人员表示,2010年全球设备厂出现技术外流问题后,三星甚至向合作厂要求只以独立支持团队进行营运,对保护技术相当用心。三星透过确保股权,一方面减少技术情报外流的疑虑,一方面又可共同开发新技术,相较于其他设备业者,可缩减技术开发的时程。

    半导体 半导体 三星 显示器 SE

  • 奥地利提高光伏补贴

    虽然耗费了奥地利政府很长时间来为该国的太阳能补贴制定新的法规,但现在冗长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这将为该国的光伏产业带来新的希望。奥地利联邦光伏协会(PVA)的主席HansKronberger表示:“尽管诞生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是最终结果是让人鼓舞的。”Krongberger所说的诞生指的就是光伏补贴的最后决议,该决议已被奥地利议会上议院通过。Kronberger还特别称赞了经济部长ReinholdMitterlehner在光伏补贴未来结构谈判过程中的表现。“此次的修正案表明光伏发电技术有了一个良好开端。”Krongerger补充道。它是能源政策所需改变的出发点。新的法律将于2011年9月1日起生效。对上网电价进行重新谈判意味着规模在5到20千瓦之间的屋顶光伏安装项目将接受0.38欧元千瓦时的补贴。大于20kW的屋顶光伏安装项目将接受0.33欧元千瓦时的补贴。而其他小型系统的补贴标准为0.35欧元千瓦时,大型的室外安装系统的补贴标准为0.25欧元千瓦时。与此同时,奥地利议会决定将对上网电价补贴实施逐年的削减政策。对于屋顶项目,根据联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明年起为5%,到2015年达到20%。而室外系统的比率则为2.5%。,到2015年达到17.5%。奥地利联邦光伏协会表示,共有5000万欧元的资金将用于资助可再生能源,其中800万欧元将用于光伏发电技术。Kronberger指出,这是光伏项目开发量的两倍。目前为止,将有210万欧元专门用于太阳能补贴。Kronberger很高兴的表示奥地利现在也将拥有自己的光伏市场。目前奥地利的光伏系统安装量仅仅有100MW。到2020年,光伏发电预计占该国总电力的8%,装机量达到5.5GW。Kronberger强调,8月份开始,还将有2800万欧元的预算用于缩短目前光伏项目的轮候名单。此外,将有1900万欧元的资金用于补贴风能、小型水电以及带有内部功耗的光伏电站项目。对于光伏系统的补贴标准将为0.18欧元千瓦时。而这笔1900万欧元的补贴将以每年100万欧元的比例削减。

    半导体 太阳能 光伏 光伏系统 GE

  • 尔必达拟发行新股筹资9.9亿美元 公司股价狂跌15%

    据路透社报道,世界第三大芯片制造商日本尔必达公司近日计划发行新股和可转换债券,融资近800亿日元(折合9.92亿美元)。尔必达从传统的DRAM芯片生产转向了更为有利可图的智能手机芯片生产,因此需要此笔资金进行新的研发和生产。自路透社报道了尔必达此项融资活动之后,该公司股价狂跌了15%。这是自日本3月11日大地震发生以来最大的一笔融资活动,此次融资将严重削弱现有股东的权益,但尔必达急需现金投资前沿科技。其目前正追随韩国企业——如三星和海力士半导体——进军更为盈利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芯片生产线,同时要抵御美国竞争者美光科技等的市场入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表示:“投资者意识到半导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他们想要知道的是这项投资何时、且如何能够产生利润。随着全球芯片产业的联合,尔必达期望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存活。”尔必达近日向日本金融服务厅递交的文件中表示,公司将签发522亿日元的股票和275亿日元的可转换债券。大和证券和摩根士丹利MUFG证券为此次融资的承销商。尔必达计划利用这笔资金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它设备生产和研发新的内存芯片。融资后公司计划投资250亿日元在日本西部的广岛建设新工厂,同时将用一部分资金偿还现有债务。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调查显示,由于个人电脑销售放缓,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DRAM芯片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08亿美元下跌到了82亿美元。5月份,尔必达曾表示其计划将今年内资本支出削减32%,减至800亿日元,并集中精力转向更为先进的30纳米和25纳米生产线,而非扩充生产能力。作为日本唯一的依家DRAM芯片制造商,尔必达陷入了个人电脑需求下滑的困境。尔必达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损失达到了52亿日元,而去年同期还盈利378亿日元。

    半导体 半导体 智能手机 尔必达 DRAM芯片

  • 日本太阳能业日渐衰落 日媒称中国企业或成领头羊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消息,日本“3•11大地震”以后,核电站的安全性受到日本民众的广泛质疑。严重依赖核电的日本如何闯出一条新路,是摆在日本面前的现实问题。太阳能作为安全清洁能源,成了替代核电的首选。但近年来,一直世界领先的日本太阳能发电行业也日渐衰落,被中国等新兴国家相继赶超。据日本《产经新闻》消息,近年来,一直以技术世界第一而自豪的日本太阳能发电相关产业日渐被“边缘化”,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低。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量排在前5位的企业中,日本的夏普、京瓷等大型电气企业占据了4席,具有压倒性优势。但仅仅5年后,排名在前五位的四家日本企业已经悄然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的企业。日本开发太阳能电池技术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不断提高太阳光转化为电力的效率和稳定性,使日本一直拥有世界领先的竞争力。把其它国家远远甩在后面的日本,为什么会失去领先地位。很多人认为是原材料供应出了问题。夏普公司和京瓷公司虽然不承认“失败”的说法,但决策失误却一个接着一个。美国的新兴企业“快速太阳能”公司开发出了“CdTe薄膜型太阳能电池”。该电池比日本生产的薄膜型电池转化效率更高而且价格更便宜,销量激增。2009年,该电池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这样的设计,日本企业想都没想到。2010年,中国的一家新兴太阳能生产企业又取代美国的“快速太阳能”公司,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这家2001年成立的公司,不到10年就成为了太阳能行业新的“老大”。这家中国公司的总经理是51岁的日本人山本丰,在业界的很多企业都工作过,而且还有在美国“硅谷”创业的经验。说到公司快速成长的原因,山本丰总结为两个字:“专业”。“日本的大型电气企业需要经历长时间决策过程才能确定对一个部门的投资。世界上不管在哪个国家,只要能源政策变了,企业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改变方针来适应新政策。在太阳能发电行业,我们在快速做出决断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3•11大地震”中,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核燃料泄漏事故。此后,“弃用核电站”的呼声越来越大,太阳能发电在日本市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行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对前景很乐观:“不用说,这次大地震肯定会让更多人注意到太阳能发电。随着设备越来越便宜,就在几年之内,不用政府给补贴,日本的各个家庭也用得起的时候很快就会到来。”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据有关部门测算,2025年,世界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9年的5倍以上。面对巨大的未开发市场,世界各国的企业必将进行新一轮激烈争夺。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对中国的经济形势非常熟悉。他指出:“日本企业要想重新站起来,必须进行让太阳能发电部门独立出来等彻底的改革,加快经营和技术开发的速度。”

    半导体 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 核电 太阳能电池

  • 日本新能源发展角色重要 中国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与其它产业类似,财团在日本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当下,该向日本学习什么?福岛核事故之后,太阳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核电阴影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对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更加重视。据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副社长本间充预计,日本太阳能市场将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翻番”也不是没有可能。日本财团模式资源短缺的日本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制作燃料电池,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寄予厚望。经过多年发展,太阳能在日本已逐渐普及,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太阳能发电装置。日本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形成诸多相关产业。仅在太阳能发电产业领域内,就有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变流器以及架台等周边产业,此外还有住宅厂家、电器设施店等等。每一个产业一方面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又都是整个日本新能源战略的细节支点。日本的战略选择是潜藏在暗处,并从“细节”上来控制世界。类似三井物产的这类综合商社是日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纽带,是民间与政府对接的桥梁,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认为是“产业组织者”。日本的综合商社实际上是产业商业和金融的一个结合体。日本之所以能够有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能有持续的竞争力、产业升级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样的商社。日本政府最近提出,今后将把太阳能发电相关成本削减到三分之一,再下一步将削减到六分之一。对于成本控制问题,本间充表示:“三洋已经于去年开始推进生产革新活动,从材料的分析到制造工序的革新,成本已经削减了百分之十几。而且我们还引进了新一代HIT太阳能以提高效率,同时正在设法利用最新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控制成本。”三洋能有这样的成绩,靠的就是日本财团对它的梳理。从日本财团的角度来看,各个日本光伏企业实际上是日本整条太阳能产业链的一部分,因为日本的整个产业链是一套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它不像中国企业基本上还是属于组装型,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一个下端,而日本要求的是全产业链竞争。举个例子,三井物产自90年代后期便开始着手致力于太阳能发电的相关事业,把迄今为止公司内各部门从事的太阳能发电相关事业集中在一起,成立了推动电力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本部,重组组织机构,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以期开展能够发挥公司整体综合实力的事业。2008年6月又成立了太阳能产业事业部。他们的强势在于,为了解决太阳能发电的有关问题,积累了从产业上游至下游广泛开展事业活动的经验。具体而言,在产业链上游开展多晶硅相关事业,销售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的材料;在中游销售太阳能电池模块和系统设备、以及策划销售燃料电池的零部件、设备、系统并且研究产品的用途;在下游开展IPP(独立发电事业)项目、提供发电项目专门系统、开发有关新能源的解决方案等,囊括整个价值链的事业活动。中国则没有日本综合商社这样的组织。中国企业更多涉及的是企业管理、企业竞争,都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然后再去谈宏观经济,汇率和GDP。一个是微观,一个是宏观,但是没有中观,商社其实就代表着中观。中国现在还处于企业竞争的时代,还没有人想到真正的竞争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竞争。如果占领了某个产业在全球的市场,这个产业很自然就能盈利。如果在这个产业中我们被压在最底层,这个产业中的上下游企业实际上最多只能苟延残喘。中国如何借鉴中国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已有10家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每天还有数以亿计的民间资本奔突欲入。但另一边,高昂的硅原料成本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两头在外”的格局也给光伏厂家戴上了无形的箍套;而前段时间多家中国光伏企业IPO“破发”的尴尬,更彰显了这一行业残酷的一面。光伏界一向有“拥硅者为王”的说法。随着近年来光伏行业的爆炸式增长,上游硅料的紧缺更推高了中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令后者利润受到严重挤压。光伏太阳能最主要的原料是多晶硅,日本多晶硅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三菱电机拥有业界最高效率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而中国光伏太阳能产业的核心装备、零部件几乎都是从日本进口,这直接导致国内太阳能成本的上涨。同时随着大量资本向上游领域渗透,有关光伏企业更适合一体化还是专业化发展的争论,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话题。所谓一体化,是指打通光伏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即一家光伏企业既做上游也做下游,实现一体化发展;所谓专业化,则是指仅仅从事产业链中某一段的生产。显然我们可以轻易看到一体化模式更有竞争力,也更有生存空间。若只做产业链的一段,抗风险能力就很差;而一旦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对企业来说就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尽管理论上专业化分工更合理,但由于原材料供应不充分,市场又受到政策因素的左右,光伏行业抗风险的要求就比专业化要求更高。因此,很多公司也是被迫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而且国际上对这种上下游打通的企业认可度更高——因为它可以拿到稳定价格的原料,能更好地控制成本,由此供货状况也会较好。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虽被称为制造业大国,却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与核心技术。中国现行的经济形态更注重概念性而忽略了可持续性,企业应该从各自为阵的竞争方式转而联手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竞争方式。由于国内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无序竞争,很多商机、价值都被内部消耗掉了。与此同时,日本近年来节能技术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出现扭亏为盈的倍增趋势,使日本经济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大幅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日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晋身新能源大国的行列了。中国目前尽管已经成为新能源生产大国,但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不能进行技术革新,规模再大也是为他人做嫁衣,新能源革命光鲜的背后,恍如烟花散尽般的空阔。

    半导体 新能源 太阳能发电 光伏企业 太阳能电池

  • SEMI发布光伏硅原料标准SEMI PV17-0611

    21ic讯 SEMI于7月12日发布了一项用于光伏 (PV)制造的硅原料新标准SEMI PV17-0611。该标准涉及到利用多种工艺方法生产的多晶硅材料详细规范,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冶金还原法和其他工艺方法。CVD工艺中包括了所谓的“西门子法”、流化床法、粉末法和其它使用蒸馏硅烷或卤化硅混合物的方法。这些特殊材料可用于生长单晶,铸造多晶,以及其他方法生长多晶硅材料,从而生产太阳电池用硅片。 迄今为止,SEMI共计发布了17项光伏产业标准,另有超过25个光伏标准提案正在进行。自2007年以来,已有超过400名光伏行业专家,成立了20个任务小组,致力于制定并发布相关SEMI光伏标准,涉及领域包括用于晶体硅电池、晶体硅组件和薄膜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设备、原材料以及测试方法。 SEMI PV17-0611:用于光伏行业的硅原料规范说明 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生产光伏用硅原料,造成了诸多的材料等级分类,这使得供应商和终端用户需要共同努力,就硅材料等级分类以及不同等级对最终光伏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所造成的影响达成共识。 SEMI PV17标准中对用于生长硅锭的原始硅材料提供了详细的规范说明。在标准中确定了四类产品规格,为不断上升的市场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标准。该标准定义了所用的术语,降低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发生误解的可能性。此外,该标准也有助于减少材料质量的差异。 “SEMI光伏硅材料标准工作组制定了用于太阳能级硅原料的规范标准,从而使制造商可生产出质量稳定的硅太阳能电池,”SEMI标准和EHS的高级总监James Amano说道,“我们很高兴在这一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得到了全球各地主要多晶硅供应商的大力协助。业界的共识对于标准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这一规范标准,多晶硅和电池制造商可在其购买原料的订单上注明其相关的化学特性(掺杂浓度)、尺寸信息(块状、棒状、砖状)及包装说明。除此之外,PV17-0611标准还列出了不同的测试方法,以验证各特性的实际参数。 目前,该项新标准已经列入SEMI网上商店,提供SEMIViews,单项标准下载等服务内容。

    半导体 光伏 多晶硅 测试方法 SEMI

  • 华强北市场交易前低后高,整体市场景气低于去年同期

    华强北电子交易市场总体交易呈现前高后低趋势,其中具体表现为1到2月份市场需求及现货交易低迷,3到5月份市场需求回暖,交易明显回升,进入6月份市场开始趋稳。华强北综合指数上半年由年初的97.42点上升至6月份目前的102.92点,增长了5.5个百分点,涨幅5.65%。其中3月份和4月份增长较为突出,3月份的指数环比上涨了2.75个百分点,4月份指数环比上涨了2.97个百分点。 通过华强北指数对华强北市场的观察与了解,2011年上半年市场交易景气整体明显低于2010年上半年,由于08年经济危机,09年各大厂商尤其是国外厂商开始大幅缩减产能,经过一年时间的经济复苏,进入2010年上半年市场需求出现明显回升,而另一方面国外厂商尤其是欧美厂商对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市场强劲的需求仍然持保守态度不愿扩产,致使供需平衡加剧,交易市场出现繁忙。面对上半年的强劲需求,使得生产厂商开始忙于增加产能来弥补消耗的库存,到下半年,供需状况便开始逐步平,进入2011年,一方面市场没有出现明显增长点,整体供需基本保持平稳态势,市场交易表现较为稳定。   元器件行业在整个电子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在华强北电子市场元器件的交易规模远高于其他整机或消费类电子,1到2月份受春节期间下游厂商的停产或减产以及年后部分企业延迟开工等影响,直接导致元器件市场交易需求减弱,华强北价格指数处于半年中较低水平。进入3月份一方面下游各厂商生产已步入正常轨道需求开始回升交易出现明显增长,另一方面作为全球元器件供应大国的日本发生大地震,使得多加厂商关闭工厂或停产检修,很多企业担心供货问题开始抢购库存,市场交易迅速回升,价格指数出现大幅增长,到5月份市场便开始趋稳直至目前的6月份。 1到6月份,电子元器件价格指数上涨了10.42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达到10.27%。其中3月份和4月份增长较为出色,3月份环比增长了4.62%,4月份环比增长了4.41%。   手机和IT产品市场价格指数都呈现步步下滑趋势,其中上半年手机价格指数从年初的93.48点到6月份的87.66点,下跌了5.82个百分点,跌幅为6.23%。手机市场,智能手机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所占市场比例明显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与提升,智能手机的份额仍将出现大幅增长;IT产品指数从年初的93.21点到6月份的91.15点,下跌了2.06个百分点,跌幅2.21%,同为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平板电脑,在电脑整机中的市场份额也在迅速扩大,根据我们的走访调研显示,各大电子卖场商家均表示普遍看好平板电脑的发展,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将会被平板电脑进一步挤压。      数码产品价格指数整体上涨明显,具体表现在1到5月份,5月份后便开始出现回落。上半年数码产品价格指数上涨了5.47个百分点,涨幅为6.15%。数码产品价格指数出现明显的增长,主要是因为3月份日本地震后,部分中高端相机尤其是单反相机市场和摄像机市场价格出现上涨明显,因为中高端相机市场日本品牌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拉动了整个数码价格指数的上涨。   根据上半年市场情况,我们预计下半年市场总体会好于上半年,从华强北指数的反应来看,预计下半年电子市场综合指数会增长3--4个百分点左右。尤其是元器件市场的增长会继续快于手机、数码、IT等消费类电子市场。 元器件中电子器件的增长可能会快于电子元件的增长,从应用观点来看,由于智能手机、移动计算机和平板媒体等持续受到关注,已经成为大家热衷的终端,市场份额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这将会带动器件的供应需求,也是器件的主要增长点。 电子元件方面,因为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一些电子元件的价格预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上浮,电感和电解电容就是行情和价格都看涨的元件。各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与节能技术(如变频空调及电子镇流器)已经提高了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对电解电容器的需求。2011年可能延续这种趋势,高压电容将引发强烈关注。2011年电感的需求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将会比2010年稍缓。今年给电子元件市场带来最大需求的前5大新兴应用分别是:智能手机、LED照明、高清电视、电子书和3G基础设施。  

    半导体 电子元件 智能手机 华强 BSP

  • 印度太阳能计划遭遇“差钱”窘境 企业忙于筹资

    随着7月9日的临近,信实能源、兰科集团等涉足太阳能市场的印度企业都在为筹措资金而疲于奔命,如果这些企业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成功实现融资,他们承揽印度政府太阳能发展计划的4100万美元保证金将被银行罚扣。这将会给印度雄心勃勃的太阳能发展计划蒙上阴影。根据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毕马威印度公司不久前的预测报告,印度太阳能发展将呈现井喷态势,2022年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到6.8万兆瓦,是官方设定目标的3倍多。受益于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低成本设备制造中心的出现等因素,印度太阳能发电成本每年将下降5%至7%,而火力发电成本则由于燃料和新建电厂成本的上升而每年增加4%至5%,因此印度的太阳能发电成本将在2020年与火力发电成本持平,届时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报告还建议有关国家对印度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离网设备等进行更大的投资,加快推动太阳能在印度农村地区的应用。毕马威可再生能源部常务董事卡玛特日前表示:“在农村推广太阳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政府减轻财政负担,减少柴油和煤油的消耗。”印度地处南亚,光照条件好,非常适合发展太阳能。2009年8月,印度政府启动了尼赫鲁国家太阳能计划,宣布到2022年将印度的太阳能并网发电能力提高到2万兆瓦,同时实现太阳能电网平价,并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大规模的太阳能发展计划不排除“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可能性。目前,印度太阳能发电量仅为40兆瓦。印度发展太阳能的主要短板就是资金。要在2020年达到毕马威报告预测的太阳能发电规模,印度需要投入1100亿美元。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在印度还较高,每千瓦时约为12至14卢比(1美元约合44卢比),远高于煤电每千瓦时5卢比的成本。如果政府要大力引导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为此拨付大量资金。但因国际金融危机和印度持续近两年的高通胀,印度央行频繁加息,企业借贷成本已攀升至2008年以来的新高;加之印度股市也无法令投资者振奋,企业通过股市融资也难达到预期效果,太阳能产业因此陷入资金匮乏的窘困之中。建设环节的拖沓也影响到太阳能的有效利用。目前,在印度南部的一些省份,由于电网建设迟迟不能到位,农村地区的家庭正越来越多地使用小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照明,对太阳能的实际利用率很低。此外,印度大部分地区终年炎热,一般民众在生活中也很少用到热水,这可能会成为实现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在2022年达到2000万平方米目标的最大障碍。

    半导体 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 电量 太阳能热水器

  • 飞思卡尔起诉联发科侵犯芯片专利权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本周表示,将开始调查飞思卡尔针对包括联发科、Zoran、船井电机(Funai Electric Co)在内的电视芯片厂商的侵权指控。     根据ITC发布的声明,飞思卡尔在6月8日提交的诉讼称,上述芯片厂商侵犯了飞思卡尔所持有专利,并要求ITC针对相关侵权IC、芯片组和电视发布排斥令(exclusion order)、禁令(cease and desist orders)。     ITC表示,根据标准程序,其首席行政法官要将该案件指派给ITC 6名行政法官其中一人,后者负责安排时间举行听证会,并做出初步裁定,然后交予ITC审核。在调查开始后的45天内,ITC将设定结案日期。     联发科周二表示,ITC对其展开的调查不大可能对公司运营产生任何立刻影响。  

    半导体 飞思卡尔 联发科 芯片 BSP

  • 苹果三星风波引发四大半导体厂商四角恋

    最近举办的Semicon West2011半导体业界大会上,三星与苹果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事件显然会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目前,三星正准备于8月份开始量产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用 A5 SoC芯片。而且他们最近花费36亿美元对奥斯汀芯片厂进行了升级,使其产能能够在NAND或逻辑芯片产品之间自由切换,不过三星显然希望能够在保住苹果芯片订单的前提下继续拓展自己的代工业务。     然而,今年4月份,苹果以一份长达337页的诉状将三星告上了法庭,指控对方剽窃其iPhone/iPad产品的外形设计创意。事件曝光后,分析师们纷纷猜测这起事件很可能会对双方的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一篇有关此事件的分析文章中,作者 Kirk Ladendorf援引分析师Ashok Kumar的说法,称这起状告案其实是在苹果教父乔布斯的授意下发动的。“两家公司都想把对方往死里整。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恶化到了极点,除非三星肯低头服软,否则两家公司的关系将无法修复。”     有人猜测Intel私底下非常希望能够拿到苹果的代工订单,intel正计划将三门晶体管技术引入到其SoC芯片产品的生产中去。intel最近也在频繁进行产能扩充,他们对位于俄勒冈,亚利桑那,以色列和爱尔兰等的几间芯片厂进行了产能扩增操作。考虑到他们手中握有抢先推出垂直型晶体管架构产品的法宝,大量的芯片产能,而且还在为苹果的Macintosh机型提供x86处理器,看起来苹果确有可能放弃三星,转向intel(由其生产A7 SoC)和台积电(由其生产A6 SoC),由这两家公司同时代工自己的SoC芯片产品。     不过三星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甩得掉的,他们一定会想出一些高招来缓解这种危机。要知道苹果一向具有不断压低子供应商元件价格的传统,而相比intel而言,三星在价格上让步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了。另外一方面,虽然台积电没有价格方面的问题,但是考虑到最近日本地震事件的影响,再加上台积电所在的台湾又是地震多发区,因此苹果也不太可能将代工权全部独家下放给台积电。     不仅如此,三星手上还有另外一张王牌,那就是他们的NAND闪存芯片产品,三星是全球最大的NAND闪存芯片厂商。目前苹果的热门移动设备中使用的SoC芯片中,每一块里面都需要用到8块NAND闪存芯片。虽然intel和镁光的合资公司也具备一定的NAND闪存芯片供应能力,而且东芝和Hynix也足以作为三星的候补,但是苹果要彻底甩掉三星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另外一方面,苹果在显示设备产品上对三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     与苹果的关系急转直下之后,三星与另外一家大主顾--德州仪器公司之间的关系便成了人们关心的另外一个焦点所在了。EE Times的一位记者就此向德州仪器提出了疑问,但是他得到了令人惊讶的回答。德州仪器表示三星代工的产品良率OK,但是德仪制造部门的经理却对三星表示了不满之意,他认为三星芯片代工部门对苹果的态度显得过于殷勤,而相比之下,却总是很迟才想到搭理德仪的问询。从这种假恭维式的回复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星与德仪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这还不足以令乔布斯感到暗爽。     另外,有传言称台积电正加快向finFET技术转换的步伐。一年多以前,台积电曾表示他们会在14nm节点转向finFET技术.但是今年5月6日,intel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会在22nm节点启用三门晶体管技术,有关产品的量产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启动,同时intel还承诺会尽快将三门晶体管技术引入其SoC产品中去。此间有许多消息来源均表示,台积电会加快转向垂直型晶体管架构的步调。     实际上,台积电秘密研究finFET技术的时间可能要比其它任何一家公司都长。考虑到台积电手中握有大量大型芯片设计公司的代工订单,我想其积累的财力足以让他们在14nm节点启用finFET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预料未来的发展态势,也许台积电很快就会上马一款finFET制程,并以此为武器与intel争抢代工大单。     另外,许多人还认为在启用finFET之前,台积电会更快推出一款采用基于TSV技术的3D芯片堆叠产品。Gartner公司的分析师Dean Freeman就表示:“我把宝押在台积电20nm节点会先推出采用TSV技术的3D芯片堆叠产品上,虽然其可能性并非绝对,但是我已经听到很过有关的传言了。”     转接板+TSV,垂直型TSV还是finFET?台积电究竟会启用三者中的哪几种,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还不够明了。据此前台湾当局的说法,台积电会采用基于TSV的3D芯片堆叠技术,而且产品量产的时间会先于intel量产22nm三门晶体管芯片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其原话所采用的说法颇有混淆三门晶体管与3D芯片堆叠技术之区别,令听者“直把凉州作汴州”的混水摸鱼之嫌。     如今苹果与三星之间的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intel则会很快转向三门晶体管技术,加上台积电的搅局,四大半导体厂商演出一台n角恋的好戏,情况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今后将继续为您追踪报道。

    半导体 三星 苹果 半导体厂商 BSP

  • 半导体库存连续七月上升 制造商可能增加订单缓冲

    调研机构IHSiSuppli最新《库存市场简报》指出,第2季全球芯片供货商的半导体库存水平估计上升,应已连续第7个月上升,系因产业重建被消耗完的库存,且为预计增加的需求量作准备。根据IHS最新预测,第2季全体半导体供货商的总库存水平(不含变动大的记忆芯片部分)估计上升至81.5日,较第1季的80.3日提升1.5%,加上此回上升,库存水平已自2009年最后一季迄今一直上升。 分析师SharonStiefel:“第1季库存上升反映出半导体供货商重建产品库存的努力,去年因产能缩减,供应短缺。供货商也转向策略性建立库存,因为今年稍晚预计升高的需求量。因为时机巧合,半导体零件制造商得以利用向来是需求淡季的第1季重建库存。” 包括半导体供货商、经销商、代工厂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等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库存均上升,除了计算机制造商以外。计算机OEM库存减少超过8%,可能因为去年第4季的年终消费旺季后,零售商重建库存,因此他们大笔出货至零售商。 相较而言,记忆芯片和模拟芯片厂内部库存上升的百分比最高,升幅近15%,而IC厂商和经销商的升幅最小。 随着总体经济因素滋长全球电子产业的成长,且普遍趋向正面(除了美国房市以及汽油与粮食价格的上升),至今年底半导体库存可能持续上升,市场对热门产品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的需求可能会刺激成长。 IHS研究指出,日本311地震对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影响不大,因为在前两季已经建立起库存了。事实上本来恐会发生更广范围的生产中断,却因拥有适当的供应量在手,且生产工厂实时修复、重新开工而化解此危机,部分制造商当初也灵活对应,将生产移至日本以外的工厂。 其中一个持续令人担心的部分可能是原料晶圆的供应,因为日本是供应全球近60%半导体晶圆的供应国。 眼见市场近来颠簸混乱,制造商可能增加订单作为缓冲空间,避免未来供应链中断。日后维持较高的库存,可能会成为新常态,减低因天灾和政治动乱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半导体 半导体 供应链 计算机 BSP

  • 京瓷公司增加太阳能组件在其福岛发电站

    日本京瓷公司近期增加了其位于福岛县的棚仓制造厂屋顶太阳能系统的尺寸,以响应福岛核泄漏灾难后制定的能量功耗法规。日本京瓷公司在东京电力公司和东北电力公司的服务地区内有8处设施。而今,其棚仓发电站有日本国内最大的光伏安装系统,现在产电能力已由194KW增加到230KW。然而,这次改进的电力系统也只能为其所有电力消耗的8.2%买单,要想达到减能15%的目标,京瓷公司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发电器、将空调设置为28摄氏度、关闭不必要的照明系统、以及将办公室电脑设置为省电模式,尤其是在夏季东京的用电高峰期。京瓷公司还强调,其全球范围内的26个所在地是由2.2MW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供电的。近期,京瓷公司还在其新总部和横滨销售部分别安装了130KW和58KW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半导体 太阳能 电站 组件 太阳能发电系统

  • 第二季度太阳能企业投资金额下滑

    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太阳能公司迎来了一波投资热潮,其中单是BrightSourceEnergy和Miasole两家公司便分别投入2.01亿和1.06亿美元。然而CleantechGroup的最新统计表明,第二季度太阳能企业投资较前一季度有了大幅下滑。2011年第一季度内,太阳能企业总共完成26笔投资,投资总额达6.41亿美元。虽然第二季度有27笔投资,总额却降至3.63亿美元。太阳能是2010年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投资最大的行业,总投资额达到了18.3亿美元,占去年全部清洁能源技术投资的24%。第二季度最大的手笔来自Suniva公司,该公司总共从WarburgPincus和NewEnterpriseAssociates两家公司融资9440万美元。英国微型逆变器公司从威灵顿风险投资公司(WellingtonPartnersVentureCapital)、GoodEnergies、ClimateChangeCapital以及BankInvestNewEnergySolutions公司共融资4130万美元。中国聚光及追踪设备制造商常州龙腾太阳能热电设备公司(RoyalTechSolar)也从鼎鑫国际资本(TripodCapital)融资3570万美元。CleantechGroup的最新统计表 CleantechGroup表示,第二季度内来自北美洲、欧洲、中国和印度的清洁能源公司总共完成了161笔投资,总金额高达18.3亿美元。

    半导体 太阳能 API ENERGY GROUP

  • 印度PK中国,谁是太阳能市场新人王?

    中国和印度,同样的是处于经济快速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同样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他们的能源需求都十分迫切。最近,中国“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提案尘埃落定,而印度也推出了规模宏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国PK印度,谁是太阳能市场新人王?谁能终止世界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状况下文将综合几方面来评定一下。装机目标中国:在新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提案)中,光伏“十二五”(2015年)装机目标上调为10GW,到2020年的光伏装机目标可能大幅上调至50GW。印度:印度中央政府于去年1月出启动了尼赫鲁国家太阳能愿景(JNNSM)。该计划的第一阶段从2010年1月到2013年3月,目标达到1.3吉瓦的太阳能装机总量。第二阶段从2013年4月开始,努力在2017年3月前完成3.7吉瓦的装机总量。另外17吉瓦装机总量计划于2017年4月到2022年3月间实施。就今年来说,印度政府将投资22亿美元发展太阳能,力争实现新增光伏装机量700MW。分析:从装机目标来看,中国的太阳能装机目标在印度之上。即使将来实际上的装机容量比目标预计的缩水,以中国目前的成本控制状况和招徕资金状况,也并不会比印度缩水的厉害。产业情况中国:全球光伏产业制造第一大国。中国生产世界50%以上的光伏组件。在许多环节上技术领先。而中国光伏产业有数十家规模巨大的领航企业,他们把成本控制的非常底。但是中国工程开发企业相对海外企业缺乏经验。印度:印度光伏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上不成熟。但印度有在IT行业成功的经验以及廉价的劳动力,一旦起步,将在低端市场具有竞争力。但印度政府十分扶持本国的光伏产业,在国内的项目上给外来企业设置了很多壁垒。在工程建设上,印度同样缺乏经验。分析:中国光伏产业的实力远远强于印度,这给太阳能电力在国内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市场终究是开放的市场,印度在可在生能源上的雄心可能惠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光伏产业。补贴政策中国:2009年7月起,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启动金太阳示范工程,今年7月15日,第三批金太阳项目将申报完毕。中国对光伏工程电站建设的补贴方式是投资补贴。以总投资额或装机瓦数为标准进行补贴。该计划实施之初规定:纳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而最近申报的第三批金太阳示范工程则规定:采用晶体硅组件的示范项目补助标准为9元/瓦,采用非晶硅薄膜组件的为8元/瓦;独立光伏发电项目的补助标准另行确定。印度:受西方影响,印度采用FiT(Feed-InTariff)补贴的形式来支援太阳能产业。在位于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运营商生产的电力将按照古吉拉特邦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由各地区的电力公司以13卢比/kWh的价格收购12年。到13年后仍将以9卢比/kWh的价格收购,在25年内确保较高的固定价格。但是具体的补贴也并不是那么确定,在最近的报道中,古吉拉特邦的500MW项目得到的补助是15卢布/kWh,维持10年。不管具体是多少,印度国内的开发商似乎对这个补助不是很满意。分析:两国对光伏电力在财政上的补助都不是很稳定,处于体制摸索阶段,承揽项目的开发商似乎都有些抱怨。但是两国对于可再生能源进行支持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体经济不够发达、具体项目运作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刺激安装量,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政府、外资、企业、人民相互间利益分配均衡,经历摸索阶段的阵痛将是不可避免的。现有工程中国:自实施金太阳工程以来,中国的光伏工程建设小有进展,目前国内光伏安装量约1GW。但是也屡有申报了金太阳项目却最终搁浅的消息传出。中国的太阳能工程多为光伏发电系统。光热发电等技术运用的比较少。从规模上,中国目前最大光伏工程为20MW。印度:目前,印度太阳能市场还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换句话说,就是还仅仅在准备中。有报道称,印度目前国内太阳能装机容量仅为40MW。印度今年预计在太阳能上投资22亿美元,实现装机容量700MW。但事实上,目前仅有1亿美元的投资板上钉钉。规模上,印度第一次电站招标的上限为5MW,这次将放宽至20~25GW。但是,印度政府相较于光伏更喜欢光热发电。印度政府在2010年第一次太阳能项目招标中,光伏项目仅占150MW,而光热项目却占了470MW。分析:从现有市场规模来看,印度和中国还不处于一个重量级上。如果说中国是新兴市场,印度还仅仅能够算是潜力市场。更令光伏业者沮丧的是,印度对于占世界主流的光伏发电技术并不是特别感冒,更倾向于向美国加州一样发展光热电力。总结尽管印度政府官员信誓旦旦地说:“从此人们将不用因为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政策的不稳定而忧心忡忡了。”但印度光伏市场的开启依然前路慢慢。不难看出,在产业规模、技术、融资状况、企业成熟度上,印度都稍逊中国一截。印度一方面想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又一方面不想让境外企业捞到好处,这使其在发展太阳能中面临两大困难:不仅要解决安装环节的资金、技术问题,更要解决生产环节薄弱的问题,否则成本无法降低将成为扼杀印度太阳能市场的刽子手。但是,印度身处低纬度,太阳能资源充沛,能源缺口巨大,加之其另辟蹊径寻找光热发电的突破口,也使人不敢低估它的潜力。而中国太阳能市场虽利好消息频传,产业基础良好,但能否制定一个符合国内情况的补贴政策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半导体 太阳能 电力 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产业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