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巨头谷歌(Google)酝酿已久的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即将问世。根据谷歌内部人士对外透露的信息,美国市场上的第三大移动运营商T-Mobile将于9月17日面向消费者预售首款Android手机,并于9月23日在纽约正式发布上市。 此手机由中国台湾宏达制造,目前此手机的外形、配置试用报告已经在网络上现身。这也是手机厂商惯用的营销策略,在手机上市前逐步释放产品信息。 首款Android手机代号为Dream,由于是免费的开放系统,将依靠独立软件开发者提供数百到数千种应用软件,比如照片共享,以运行在谷歌的操作系统中。 这款手机拥有3.17英寸的触摸屏,比苹果iPhone的3.5英寸屏幕略小,机身采用了侧滑盖设计,并有标准的QWERTY键盘输入,同样是一款3G手机。其内置的功能还包括无线上网、GPS卫星导航、300万像素摄像头等。在软件方面预装与iPhone一样基于Safari的网络浏览器以及Gmail、Google Maps和YouTube等Google自身的应用程序。 宏达北美副总裁Jason Mackenzie表示,这款手机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在于谷歌的品牌和旗下融合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服务,比如手机搜索、Gmail 或YouTube视频分享服务。 谷歌移动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谷歌基于Linux平台推出的操作系统将挑战微软的Windows Mobile、诺基亚的Symbian和苹果的iPhone。 谷歌移动平台主管安迪·鲁宾(Andy Rubin)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Android的成功取决于第一款手机是否畅销。谷歌希望它能够像改变PC搜索业务那样给手机互联网服务带来一场革命。 鲁宾表示,谷歌没有选择同时与数家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合作,而是选择只与一家手机厂商和一家手机运营商合作,就是希望对硬件有足够的控制能力,确保软件能够流畅运行,目的是确保第一款Android手机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据悉,首款Google手机的售价方面,与苹果3G版iPhone基本一致,即在用户签订两年合同的前提下,Google手机售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362元。另外,谷歌还正式邀请华硕等手机厂商协助开发其智能手机,争取不断增加机型种类。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研究报告称,今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3222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7%。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有47.5%的份额,位居第一,智能手机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RIM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有17.4%的份额. 在手机操作系统方面,根据Gartner报告,二季度最大的赢家是苹果,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0.6%。Windows Mobile销售量则增长了20.6%,达到了380万部,占据市场第三的位置,仅次于RIM和Symbian。RIM凭借其升级版黑莓,销售增长了126.6%。而Symbian仍保持去年的强势地位,高居榜首,占据总市场份额的57.1%,但市场份额在原地踏步,比去年同期销售量仅增长了0.7%。
京东方(000725.SZ)13日发布公告透露,将在合肥上马一条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总投资175亿元,不迟于明年3月份动工,预计2010年第四季末投产。 这是继上广电六代液晶面板项目在上海动工之后,国内投资的第二条六代线。而国内另一液晶巨头昆山龙腾也在酝酿上马一条七代或七点五代液晶线,广东省亦正积极吸引七代液晶面板线项目落户。中国液晶电视上游面板空白的历史即将被打破。 12日,京东方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后三者下统称“合肥方面”)签署了框架协议,双方确定在合肥市投资建设一条第六代液晶面板线,生产37英寸及以下的液晶面板及模组,设计产能为1500mm×1850mm的玻璃基板9万片/月。双方为此将专门设立“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项目公司”),并在45天完成项目公司工商注册等审批工作。 如何筹措175亿元巨资是该项目的最大考验之一。据了解,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为60亿元,项目资本金为90亿元,除注册资本外的其余30亿元资本金由双方共同通过资本市场、战略投资者引入等方式解决。若上述方式未能实现,最终由合肥方面负责落实解决。 60亿元注册资本金将由京东方通过定向增发(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合肥方面或其指定的投资平台)的形式注入京东方,然后京东方再将其全部投入项目公司。在京东方为该项目定向增发股票实施之前,合肥方面或其指定的投资平台所筹备的资金,以银行委托贷款的方式,根据项目进度需要借给京东方,该借款享有6个月免息期,京东方将该借款全部作为资本金投入项目公司。 总投资额的其余差额部分,由京东方与合肥方面共同负责落实银团向项目公司提供贷款解决,并根据项目公司的资金需求计划及时足额到位。 项目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合肥方面以现金4050万元出资,占81%;京东方以现金950万元出资,占19%。在合肥方面或其指定的投资平台筹集资本金全部到位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先由京东方单独增资至60亿元,项目资本金最终增至90亿元。 合肥方面承诺将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财政政策、贷款贴息等方面为该项目提供政策性支持。其中,合肥方面自项目公司量产年度起为项目公司银行贷款提供为3年、每年1.5亿元的贷款贴息。 京东方称,在合肥投建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有利于完善该公司的产业布局。不过,六代线的产品为37英寸及以下的液晶面板和模组,该产品会受到液晶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 安徽滁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邢高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认为,合肥之所以下大力气上马六代液晶线是因为安徽的彩电企业多,除了康佳在滁州有平板电视生产基地外,海尔和长虹在合肥也设有平板电视基地,安徽一旦上马六代线将可以吸引更多彩电企业集聚,这与安徽打造家电大省的目标是一致的。
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发展可谓如日中天,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材料及设备公司把目光投向该领域。他们的介入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为降低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此,我们约请了业内专家,请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对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以及设备材料企业如何进一步推动行业前行发表自己的看法。 太阳能光伏热仍将持续 ●光伏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成本差距进一步缩小 ●未来5到10年甚至更远,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年增长速度仍可高达30%-40% 王俊朝 太阳能光伏产业新一轮的爆炸性成长始于2004年,至2007年年底,全球太阳电池产量增加了437%。中国更是猛增了77倍,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形成了产业且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此次的高速成长较以往有明显不同,一是处于全球能源危机、温室气体排放日益严重、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年限逼近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政府不得不从能源安全方面和国家政治经济利益角度来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二是传统能源发电成本尤其是环保成本不断攀升,太阳能电池技术飞速进步及规模化生产进一步缩小了光伏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的成本差距。 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应用最大的障碍是成本问题。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使占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比重最大的多晶硅材料严重短缺,价格飞涨了10倍以上,从而抵消了近期太阳能电池技术大幅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原应带来的成本下降,目前光伏发电的单位成本与火电成本相比仍有5~10倍的差距。因此,除技术上不断进步、规模上进一步扩大来不断降低成本外,未来两三年内多晶硅短缺局面的改善,正常价格的回归也必将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直至接近和低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 国内光伏产业从兴起到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只经历了短短的5年,中国的光伏产品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从多晶硅材料到光伏应用产品的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并渐趋平衡,以江浙沪为代表的全球光伏产品制造加工基地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江西、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市紧追不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给予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王俊辉 太阳能光伏(PV)产业迅速崛起与走热还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因为:PV产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每一次新能源大规模进入人类社会,都会给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从而重塑整个社会形态和时代意识,太阳能的崛起也不例外;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中长期发展PV计划;化石能源价格持续上扬,全球变暖引起异常气候现象,环保理念加强;各国非常重视太阳能技术的研发,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李留臣 从发展趋势分析,全球光伏市场仍然呈现了良性增长态势,由原来德国、日本独霸市场的局面,演变为群雄并起的局面,市场需求有增无减。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悄悄向普及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据欧洲能源研究中心预测,到2050年,太阳能电池将为人类提供总电能需求的20%~30%。根据这一预测,加之专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相对降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商业化前景非常看好,未来5到10年甚至更远,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年增长速度仍可高达30%-40%。 裴二章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太阳能利用中最具意义的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应用的热点。从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光伏发电将实现从补充常规能源到部分替代常规能源再到替代常规能源的角色转变。各国根据这一趋势,纷纷出台有力政策或制定发展计划,世界光伏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格局。 李本成 这几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和走热,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部分欧美国家出台了对光伏发电的政府补贴电价的政策,大大刺激了这些地区的应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激发了人们使用清洁环保的光伏能源的热情;深层次的原因是能源短缺,导致人们对矿物能源枯竭期业已到来而引发的恐惧心理,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未来能源的发展,在冷静思考了各种可再生能源之后,普遍认为太阳能的开发和应用也许是人类未来能源的最佳选择;再则,日益严重的各类自然灾害,也迫使人们对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得不加以限制,人们既不能肆无忌惮地去开发和滥用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更不能毫无顾忌地向大气排放各类温室气体,然而人类对电能的需求还在快速增长,那么用什么形式发电既不造成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又能不释放出任何有害气体呢?光伏发电,也唯有光伏发电能担此重任,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曹仁贤 我认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热度应该会持续很久,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应该是人类最为理想的能源获取方式,可能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些波折,但肯定是会越来越红火的。 太阳能光伏发电真正的大规模应用还没有到来,主要问题仍然是在发电成本上,目前还不能和常规电源竞争,所以仍然需要政府扶植,政府扶植不是目的,是手段,因为政府拥有资源,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使之提前实现产业化,从而降低成本,让社会尽早享用清洁能源。 严大洲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得到广泛关注,拥有辉煌的前景与未来,随着多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上网电价法”,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人们把建设光伏电站看做是上好的获利投资项目,对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贡献的项目,使光伏发电进入市场,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所以太阳能产业还会持久发展壮大。 龚馨宇 太阳能热至少还能持续几十年,主要原因如下:1.化石能源的不断减少和枯竭,如煤、石油等,存储量在不断减少;2.可再生能源,如风能、生物制能、光伏能源等最有发展前景。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诸多挑战 ●一体化发展模式在目前更有竞争力 ●应该用高质量产品来获取永久市场 王俊朝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如下问题:一是产业链中间大两头小,两头在外。即多晶硅材料生产量小,近90%需要进口,抬高了中国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95%以上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市场的变化、汇率的变动尤其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始终存在,国内市场没有政策的支持而迟迟不能打开。二是光伏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近几年产业链各个环节基本处于卖方市场,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又居高不下,或迫于成本压力或为获取高额利润,少数生产企业在生产中的不规范行为导致硅片、电池片、组件质量参差不齐,最终产品质量控制不严且出口国外,成为影响生产总量占据世界第一的中国光伏产品信誉的隐患。如何严格控制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管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三是产品同质化严重,除以无锡尚德为首的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不具备自我创新能力。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光伏产业淘金,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颓势将随着市场的波动而逐步显现。 除国家层面的鼓励补贴政策之外,产品技术的提升、质量的控制、成本的管理是产业链上所有企业所共同面临的挑战。这就需要企业真正静下心来,建设特色技术及服务体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精细化成本管理,克服短期行为,建百年老店、树自身品牌。 王俊辉 目前面临的挑战是:1.PV产业高速发展不仅仅限于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同样来自发达国家的全面挑战,就单晶炉而言,国内企业有16家,国外如美国Kayex公司及德国CGS公司等推出PV级单晶炉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就多晶浇铸炉而言,国内企业有10家,美国CT、德国PVA、法国ECM亦加入竞争行列中。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对挑战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提高自身创新研发能力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国家应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李留臣 我国是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但不是应用大国,90%以上的电池组件出口国外,因此受国外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目前市场形势看好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产品质量,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为市场提供技术先进、质量稳定的最终产品。近两年,我国有几十家企业投资多晶硅生产,按照各公司的计划,预计到2010年多晶硅将达到10万吨的产能,这是很可喜的事情。在大量生产多晶硅的同时,生产企业一定要重视质量与环保,决不能舍弃环境求效益。行业发展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宏观把握,不能盲目投资无序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理性扩产,合理配套,要在良性竞争的前提下,互相促进,有序发展。 裴二章 由于海外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海外产能的增速才给中国光伏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很多省市都在进行多晶硅及光伏产业生产,这主要是因为2007年德国光伏市场突然启动后,加之无锡尚德等企业在美国成功上市的刺激,中国光伏产业链开始大规模扩张。然而全球光伏市场是有序的,也是有限的。而目前中国光伏市场主要在国外,企业没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盲目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对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市场需求、原料等“两头在外”,如果再加上关键技术设备的进口,就是“三头在外”。一旦海外市场产销平衡,而国内市场狭小的局面不能改变,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困境,国内过剩的光伏产业必将重新洗牌。 目前,国内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都在纷纷寻找长期发展之路,其中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所谓一体化,是指打通光伏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即一家光伏企业既做上游也做下游,实现一体化发展)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应更有竞争力,也更有生存空间。同时,国内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应该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用高质量的产品来获取永久的市场。 王瑞萍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面板生产国,但是绝大多数用于出口,国内消费量占比非常小。目前太阳能应用成本还较大幅度的高于电网价格,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于缩小两者差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不久前,中国对太阳能入网电价做了新的核定。我们相信,相关产业政策会逐步细化落实,将为本土太阳能产业提供发展机遇,刺激国内市场需求,扩大产业规模并不断降低每瓦成本。 严大洲 中国已成为世界太阳电池的最大生产国,光伏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在总体协调下,平衡、健康发展。 我国光伏市场发展依然缓慢,2007年安装20MWp,不足生产量的2%。截至2007年年底,累计装机100MWp,不足世界累计安装量的1%。产业和市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国内市场开发需要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要像日本、美国、欧洲等一样,出台鼓励光伏发电上网政策。有专家建议,参照三峡电站建设政策,在用电中提取可再生能源基金,用于鼓励光伏电站建设与发电上网。如此,不出几年,中国光伏应用将会蓬勃发展,中国产的、绿色、无污染、可再生的光伏能源将在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产业链合力降低光伏成本 ●国内材料厂家尽早突破多晶硅生产技术瓶颈 ●国内设备厂商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扩大性价比优势 王俊朝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2007年以1088MW的电池产量登顶世界第一,但近90%的多晶硅材料是从国外进口的。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太阳能电池企业多晶硅材料成本占其制造成本的80%左右,远高于国外厂商。另一方面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或组件)售价又比国际同类厂商要低5%左右,企业赢利何在,又是怎么做到的? 其原因在于远低于国外厂商的建线投资和生产成本控制,包括制造设备投资、厂房投资、土地优惠、劳动力成本等,而最根本的是设备投资。以国内25MW单晶硅电池生产线国产设备为主辅以部分进口设备的主流配置为例,设备投资仅需人民币3000万元左右,只有国外同等规模生产线设备投资的1/3。 因此,国内材料厂家尽早突破多晶硅生产技术瓶颈,实现规模化、低成本及无污染生产,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是当务之急。而国内设备厂商不断提高相应设备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扩大性价比优势,继而实现整线设备国产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直面国际竞争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只有掌握了材料及设备的主动权,方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王俊辉 在降低太阳能电池生产成品方面,设备企业要做的工作是:首先,顺应太阳能电池片发展需要,推出经济实用设备;其次,研发的设备满足硅晶片质量要求,特别是在提高电池主转换效率方面,改善硅片低氧、碳,高寿命(即降低杂质与缺陷);最后,仅就单晶炉而言,应在MCZ(磁场直拉法)及CCZ(多次加料)方向上下工夫。 李留臣 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是普及使用太阳能发电的关键,除了在电池生产技术方面进行技术研究与技术进步外,材料和设备企业同样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多晶硅原材料生产成本的控制是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的关键。材料生产企业要完善生产工艺,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多晶硅原材料主要生产工艺是改良西门子法,但国内改良西门子生产工艺与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尾气的回收利用、还原效率、能量消耗、产品品质等方面。同样,单晶材料、铸造多晶材料生产企业应在技术进步、工艺改进方面下工夫,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设备制造企业要紧跟材料生产企业的需要,提供技术先进、质量稳定、满足工艺需要的优质设备。设备企业应集中力量开发相关关键设备,稳定提高已经生产的设备,为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裴二章 国产太阳能光伏设备通过电池生产厂家的鼎力相助及在大生产线上的大量应用,在国内用户中已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客户从价格适中、性能良好、技术不断进步的国产设备中受益。 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光伏企业对电池转换效率的持续提高和制造成本不断降低的要求。其发展的目标,总的来讲,一是不断物化新的电池制造工艺技术,从而提高单体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产品的内在质量;二是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单机生产效率,使整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降低生产成本;三是降低化学消耗品用量、节能节水、减少废气废液排放,更环保更清洁更经济。 要实现真正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国产设备应加快提高具备整线供给装备和工艺技术的能力,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产业除后道的检测组装应用外,最关键的工序为硅片和电池片制造。在硅片加工工序中,用量最多的多线切割机目前国内尚未商品化;而占电池片制造工序全部投入近1/3的全自动印刷系统装备也是100%进口。只有实现多线切割机和全自动印刷系统完成国产化,才能说明我们具备了整线供给能力。另外,中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的开发也是迫在眉睫。 为此,国内设备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应采取供需结合或与院校合作成立实验室等方式,创造设备开发单位与工艺单位密切配合的条件,让用户的要求和工艺设想进入半导体设备的整体和顶层设计,使生产工艺在半导体设备中得以物化,以推动其商品化进程。第二,研制和生产过程国际化,国内不过关的零部件采用进口的办法解决,以利于配套专业化和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大力发展国内的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配套业,尽快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提高半导体设备的性价比。第三,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实用性和一致性,满足用户的生产需要。第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进半导体设备的标准化工作。 严大洲 目前太阳能电池产业主原料多晶硅严重供不应求,导致太阳能电池生产产量严重受限、质量参差不齐,成本虚高,严重影响了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在材料暂时暴利的刺激下,大批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多晶硅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以西门子改良法为技术路线的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随着多晶硅实际产量的释放,多晶硅供不应求的局面会得到扭转。 多晶硅材料生产属于技术密集、能耗密集和对环境敏感的产业,生产技术主要由美、日、德3国的7家公司所垄断,我国试图引进始终未果。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硅高科以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为依托,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规模多晶硅生产技术体系,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但发展中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克服。高品质硅材料、生产节能和清洁生产是多晶硅材料产业发展的永恒课题,是多晶硅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必由之路。 曹仁贤 太阳能电池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首先是上游的硅材料必须降价,现在很多企业看好产业链的这个环节,引来大量的资金投入,原料方面的紧张局面应该会在近期得到缓解,但对设备企业来说,中国的太阳能制造设备总体来说任务非常重,设备本身的技术跨越了众多行业,很多国产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目前与进口设备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关键是无论是从事原料生产还是设备制造,我们一缺乏核心技术,二缺乏人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当中什么企业都不缺,但当要真正拿出核心技术的时刻,我们就发现找不到什么可以自豪的东西了。所以我认为光伏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练内功,而不仅仅是在海外接订单。
近几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获得有目共睹的高速发展。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竞争现象越来越突出。如何尽快走出这一困局,是近年来IC设计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行业整合是一条出路,但目前时机还不太成熟。专家认为,行业整合的高潮将在两年以后。 这些年,我国IC设计业呈现了高速发展态势,并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先进国家的产业相比,我们的规模还较小,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IC设计业最热议的话题包括如何尽快渡过同质化竞争困局以及正在展开的行业整合问题。 同质化竞争是最大挑战 近几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IC设计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高速发展。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从2002年到200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9%,远高于全球IC设计业增长水平。在留学归国人才创业的带动下,企业开发的移动多媒体芯片、手机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数字电视芯片、计算机外设芯片及宽带无线芯片等产品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占领了一定的市场。 但我国IC设计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就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企业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使得企业陷入激烈的价格战,恶性竞争严重,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李珂曾对《中国电子报》记者分析了这种现象:“从国内IC设计业以应用市场划分的营收结构来看,消费电子与智能卡一直是近几年国内最大的两个IC产品应用门类。2007年,国内IC设计在消费电子领域营收占总营收的40.2%,智能卡及读卡机具占总营收的25%。这两个领域就占到国内IC设计业整体营收的65%。”而具体到产品,智能卡芯片市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二代身份证的换发,消费电子芯片则主要集中在MP3/MP4数码产品、小家电、电子玩具等中低端领域,而在平板电视、智能家电、变频控制等高端消费电子领域,国内鲜有厂商涉足。 除了上述两大类产品外,国内IC设计企业的产品还主要集中在通信类ASI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MCU以及标准通用芯片(ASSP)。而对于 LCD驱动 IC、FPGA、闪存产品、芯片组、显卡等高端通用产品,国内IC设计企业尚无法提供。 正是由于国内近500家IC设计企业将业务方向集中在过于单一的市场上,导致国内IC设计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且极易受到个别市场波动的影响。这两年,一些原来销售业绩不错的企业,业绩出现明显萎缩,正是这一矛盾的突出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新的产品方向成为无论是上市IC设计企业、传统IC卡芯片企业,还是初创IC企业的头等大事。而被兼并整合也是近两年来,我国IC设计业的一个热点。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政府的作用,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张鹏飞表示:“政府要在尊重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融资、人才和市场的便利,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使企业能得到较快的发展,以加速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使设计企业能尽快渡过竞争困境。” 辨证看待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 与同质化竞争相关联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国IC设计企业是走技术驱动还是市场驱动的道路更适合我们的发展。从理论上说,谁都知道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但这几年的一个现实情况是,一些以技术创新为发展驱动力的企业日子过得非常不好,而在无锡一带,以低技术含量芯片为生的一些企业却过得很滋润。 针对技术驱动或市场驱动的企业类型,芯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李栋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在美国硅谷创业的IC设计公司大多数是技术驱动型,常常拥有非常先进的新技术,或者完全有能力开拓某个新的市场。一般都是硅谷公司把市场做起来之后,中国台湾企业就会介入进去,进而把价格做低;然后是中国大陆公司介入,把价格做得更低。这是目前IC设计业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现状。”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陆的IC设计企业应该走一条立足于市场实际需求,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道路。也就是说,市场驱动和技术驱动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只有真正满足市场应用的技术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当然只有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才能自主开拓新市场。 而记者认为,由于我国IC设计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也许还不能像一些美国公司那样,以技术驱动来引领或开拓某个市场,但由于我们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全球电子制造基地的地位,我们现阶段不开发高端产品,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在500家设计公司中可能超过2/3的企业,员工数不超过50人,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公司有存在的必要吗?这种公司能与联发科甚至英特尔竞争吗?从近几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态势来看,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原因在于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全球电子制造基地的地位。”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生明曾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他进而举了一个例子。“业内人士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希格玛晶华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偏偏就是这个不知名的公司每年生产的IC足够每个中国人分配一个。”周生明说,“希格玛晶华的主要产品是用于玩具的音频芯片,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巨额的销售量足以支撑公司的业务拓展。有了如此巨大的市场做基础,谁又能断言希格玛晶华未来不会开发出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呢?毕竟市场决定公司的未来,抓住了市场,希格玛晶华就抓住了未来。”而像希格玛晶华这样的企业在我国还有很多。当然,不论现在抓的是市场还是技术,不可否认,企业仍然要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向高端迈进。 整合条件还未成熟 这两年,整合无疑是国内IC设计业的热门话题。据统计,我国的500家IC设计企业中,目前50%左右仍然处于孵化期。总销售额远不如全球最大IC设计企业高通一家的销售额(高通2007销售额为56.19亿美元)。在500家企业中,还没有一家是世界级企业。“针对我国IC设计企业面临的挑战和产业发展的低谷,随着 IC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加上业界价格的竞争态势,IC设计产业的整合重要性已日益显现。”周生明说。 在这几年中,涉及国内IC设计业的并购案确实有10多个是比较大的,但多数都是国外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我们IC企业之间的并购非常少。“IC设计业整合的最佳时机还有待三个条件的成熟。”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郝伟亚分析说,“一是全国要有一批产值超一亿美元的大企业,只有这种量级的企业达到了一定数量,才可能诞生超级航母,这是一个基本条件。二是要有畅通的资本通道,在这方面现在正在发展,但还不成熟,资本通道还不是很畅通。三是要有一定量的中小企业作为兼并对象。”基于这几个条件,他认为两年以后整合的最佳时机才可能到来。因为到那时,资本通道打通了,人才的增量显现了,国家重大专项的启动将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和引导作用,这几种因素结合起来,在两年以后,大概会出现航母级企业和行业领头羊。 而李珂表示,中国IC设计业的整合绝非简单的合并同类项就可以实现,如何在“分”与“合”之间找到理想的结合点还需要IC设计企业的摸索。 相关链接 国内IC设计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获得有目共睹的高速发展。在产业规模上,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21.6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22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9.9%,大大高于全球IC设计业增长水平。从全球看,中国在全球IC设计业中所占比重已由2002年的2.3%快速提升至2007年的5.8%。从国内来看,IC设计业在集成电路产业整体规模中所占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8%上升至2007年的18%。 国内IC设计单位数量近几年也迅速增加。据统计,2000年时国内从事IC设计的单位尚不足百家,到2007年国内IC设计单位数量已经达到近500家。从业人员也由2000年时的不足万人增加到2007年末的超过6万人。在IC设计业的近500家企业中,大约有1/10的企业,托起了总营销规模的70%。赢利的企业在100多家,约占1/4。全国销售收入过亿元的IC设计企业数量也由2004年的13家增加到2007年的35家。国内IC设计业整体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设计线宽方面,2007年设计能力小于或等于0.18微米的企业比例上升得非常快,首次超过了20%,达到20.6%,部分企业设计水平已经达到90纳米的世界先直水平。
据路透社报道,研究咨询公司Gartner日前表示,全球芯片需求将不会在2010年之前出现反弹,因今年下半年需求料将萎缩,且宏观经济环境恶化。 该公司预计200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营收增长4.2%至2850亿美元,低于其第二季所预估的2870亿美元。 公司预计根据美国经济的疲软程度,将在未来数季进一步调降预估值。 2007年全球芯片市场增长了3.8%,总营收高达2740亿美元。 在Gartner于新加坡举办的第14届全球半导体路演年会上,分析师John Barber发表演讲称:“2008年上半年电子产品的终端市场需求十分稳健,但台湾行业报告显示,半导体市场状况正在恶化。” 他称:“我们要对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上半年极其疲软的市况做好准备。未来的复苏之路可能十分艰难。”他并补充称,该产业可能会在2010年上半年开始重整旗鼓。 全球最大的两家芯片代工厂商台积电(TSMC)和联电上月对第三季需求放缓表示担忧,因客户正设法出清超额库存。 与此同时Gartner还表示,亚太地区的笔记型电脑、手机和MP3播放器等电子产品行业对芯片的需求依然强劲,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和印度市场。 四年后亚太地区芯片销售量预计将占据全球约58%的份额,超过去年的55%。 Gartner分析师Philip Koh表示,2012年全球芯片需求将有62%来自中国(含香港地区),高于去年约59%的比重,但增速将放缓至个位数水平。 2012年印度需求占总需求比重将由去年的3%升至5%。 Koh还表示,越南和泰国预计将崛起为该地区的成长型市场,因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中国和印度之外的新兴市场签订生产合同。
放大了看,“山寨”背后的民营/草根力量,既是改革30年来中国奇迹的动力,也蕴涵着中国经济的很多秘密,包括当下的经济问题。为什么“中国制造”频繁受抵制?相比印度,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一批世界级企业?为什么深圳“山寨制造”和中国经济在2008年一起陷入低谷?归根结底,因为中国经济的本质就是山寨经济,而深圳“山寨机”产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范本。 “最近生意还好吧”?电梯只有我和这个斜挎小皮公文包、穿着像乡镇干部、衣服上有些汗渍、身上散发着烟味,神色匆匆的30多岁男人。作为一个刚入行的销售人员,这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搭话机会。也只有在2008年的夏天,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的电梯才难得这么清静——就好像广深高速公路上堵车曾会影响全球PC产品的行情一样,赛格大厦电梯的拥挤和汗臭程度也可以部分反映全球手机市场的旺淡。 “好什么啊,现在做手机就是做机(妓),不仅辛苦,最近还被人抓”。他把玩着手上一台还带着贴膜的新手机,并没有看我,自嘲地似笑非笑答道。在我反应出下一句话前,电梯门开了,他扬长而去,留下有些不知所措的我。不过,随着入行,我很快就发现“做机”这种自嘲竟然是这个行业的标准口头禅。 繁荣和坚挺的“山寨制造” 在深圳,类似这样做机的从业人员可能超过了十万数量级。由他们组成的2,000家左右手机生产商和贸易商,主要分布在以赛格广场、电子科技大厦和现代之窗等写字楼为代表的华强北,以及位于深圳中心区附近的车公庙工业区,并零星散落在深圳科技园等一带——大几十人以上的较大手机公司通常在华强北有销售办公室,并在车公庙或者其它较偏的地方有采购和项目管理部门,而很多小公司只在华强北有小型办公室且集各种职能于一体,只有少数大型公司有自己的组装工厂,而绝大多数公司的生产都是外包的——由于没有工厂加上业务往来以现金结算为主,相比江浙民营企业,他们的崛起和衰退都显得悄无声息。 每天,他们接收手机行业的最新流行信息,在网上或网下接见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来华强北“朝圣”和采购的手机经销商,并通过和配合的手机主板、外观设计、模具、壳料和组装料供应商以及组装工厂和物流公司,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将这些需求变成产品——围绕他们的零组件供应商可能数以万计,分布在深圳郊区及周边地区,从业人数以几百万计。 他们可能是这个亢奋城市里最亢奋的一群人,尽管很多人的眼睛看起来明显睡眠严重不足。就好像他们自嘲的职业那样,他们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到深夜结束,几乎没有周末。他们穿着随便,反应敏锐,有接不完的电话,语速极快而且有些焦躁不安,只有在和客人抽烟、喝功夫茶的时候,他们才会慢下来一会儿,有时会瘫坐在沙发里。他们很多人的办公室在深圳最高的写字楼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拖家带口去公司、当着客人大骂脏话和在茶几上抠脚丫子——他们中有人是海归,有人是博士,有人从前可能是手机店员,甚至也有人刚刚洗脚上岸。同样,他们也愿意在任何时候停下来,倾听新资讯和新想法,哪怕对方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 这些自称做机的草根英雄们,“官方”和主流媒体对他们的最新称呼是制造“山寨机”的“山大王”,取代了过去几年的“水货佬”、“黑手机”等称呼。如果说过去几年还只是《国际电子商情》这类敏锐的专业媒体有所关注的话,那么在2008年夏天,他们的名声达到了顶峰。在奥运会开幕前的2个月,作为这个“稳定压到一切”国家的媒体机器CCTV的报道,揭开了政府规范“山寨机”产业的序幕,也掀起了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评论——即使是中国最严肃、最受人尊敬的媒体《南方周末》,在奥运期间也不惜版面报道“山寨制造”,讲述山寨浪潮的第二波如何席卷数码相机和平板电视产业。在股市、房市和全球经济都暴跌的2008年,“山寨”俨然和“中国举重队”一样,成为最坚挺的代名词。 危机重重和欲罢不能 而事实上,表面风光的“山寨机”产业,在成功“伤害”并抢占了外资和所谓国产手机品牌的部分领地后,也开始了“自我毁灭”历程。由于大量厂商的低层次、同质化竞争,“山寨机”产业的真实状况是,供应过剩、渠道库存积压严重加上抛货不断,单机利润已经由人民币数百元,降至2007年的百元左右,到目前的几十元到几元不等甚至不少亏损出货,大多数“山寨机”厂商在为今天的富足甚至只是温饱搏杀,几乎没有人关心也没有能力关心明天的午餐在哪里。 一位“山寨机”老板估计说,2008年赚钱的“山寨机”厂商不到1/3,另外1/3是持平,还有1/3是亏损的,而2007年赚钱的“山寨机”厂商比例超过1/2,2006年则几乎人人赚钱。而从事手机闪存业务的创兴电子公司市场经理潘华萍也表示,“山寨机”产业其实在2006年就已经达到了顶峰,2007则是2006年的延续,从2007年底开始,“山寨机”产业就进入了低谷,至今都没有大的起色。对于2009年,“山寨机”厂商普遍的预期是更坏。 正因为如此,“跑路”成为2008年的“山寨机”产业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即使是2007年最成功的“山寨机”厂商,也有想跑路的嫌疑。一家非常知名的“山寨机”厂商,在2008年初获得了大笔投资后,一改过去低成本和强调现金流的成功操作模式,开始大量铺货和大打广告,让业内人士看不太懂。联想投资一位分析师表示,他们今年出货没有去年好,还这么狂烧钱,好像有点玄机。这种举动,既可以解读为希望通过树立品牌做强,也可以解读迅速进一步做大销售额以便上市套现跑路。 创兴电子的潘华萍表示,事实上,2008年很多从业人士都在是否“跑路”中痛苦抉择。“跑路”的途径,要么是通过资本市场上市或者并购退出,要么是关门大吉或者人间蒸发,但无论是哪一条路都不好走。即使能够很顺利抽身,但这些人转行后又能够去做什么呢? 他们中有不少人都从当年的电话机/传呼机、VCD、音响、DVD、MP3/MP4等产业一路杀过来,汇集成一支越来越庞大的队伍,最后都进入了手机行业。我的一位朋友说,类似炒股炒久了的人对普通工作不再感兴趣一样,对于做过手机行业的人来说,其它行业都索然无味。 因为很少有合法的行业能够好像手机产业一让人亢奋和感到惊险刺激。它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带来高额回报,同时也要求你高度兴奋和紧张,全身心投入,确保任何环节都不能够出错——一款“山寨机”的启动资金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产品规划到量产出货,慢则需要3-4月,快则1-2个月,如果大获成功,几个月后就是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利润。如此快速的产品周期,既得益于深圳完善的产业集群和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也要求“山寨机”厂商极其有限的员工好像上足了发条般高速运转,有时甚至是夜以继日。 因此,一家手机方案公司CEO的名言是,我不炒股,因为比起股市,我们这个行业惊心动魄多了,比股市更有意思。另一个从手机方案设计转行去做儿童电子玩具的朋友,则深感生活突然变得悠闲,因为传统行业的产品周期是以年计,而手机行业的产品周期是季和月甚至是周。而夏新手机一位德高望重的技术掌门人,在短暂转战视频监控行业后,又回到了手机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到处流传着“几百万甚至是几十万在几个月时间里变成几千万,保安开上奔驰”的故事,虽然这种故事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少,但每天仍然在发生着。因此,尽管这个行业已经危机重重,他们也比以前变得更加谨慎,但欲罢不能。尽管他们的眼睛隐约可见血丝,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倦,但他们坚信自己仍会找到那个机会,成就新的故事,很少人愿意服输。
9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NEC周四宣布,将与IBM和其它公司联合开发和生产新一代32纳米芯片。 NEC称,目前正在与东芝联合开发45纳米和32纳米CMOS芯片生产工艺技术。如今,又把类似合作扩大到了IBM及其联盟合作伙伴。 据悉,NEC将成为IBM芯片联盟的第8家成员,该联盟其他成员还包括三星电子、东芝、意法半导体、英飞凌、飞思卡尔和特许半导体。 该联盟声称,将于2010年之前进行合作,开发和生产32纳米芯片,但尚未确定32纳米芯片上市日期。当前,芯片巨头英特尔也在向32纳米制造工艺转移,首款32纳米芯片预计于2009年下半年上市。
当地时间9月9日上午,苹果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名为“Let’s Rock”的产品发布会,乔布斯在会上发布了全系列新款iPod音乐播放器产品。而我国台湾地区有网友随即发现:苹果公司此次发布的几款iPod新品,在某些设计创意上竟然与一年之前的某款“山寨”MP3/MP4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款2007年的山寨MP4的介绍 本次最新发布的第四代iPod nano 该网友表示,苹果官方公布的新款(第四代)iPod nano关于加大屏幕以便横向播放视频的构思,以及内置麦克风(或喇叭)的设计理念,让他感觉似曾相识。而经过翻查比对,他最后竟发现,2007年时在线商城PChome上售卖的一款“山寨”MP4,早就已经采用过这样的设计了。 同时该网友还发现,在本次发布会上一同公布的新款银、蓝、绿、粉色iPod shuffle的颜色搭配方案,也是“山寨机”玩剩下的。因为台湾雅虎奇摩上早就有这样配色的山寨MP3在卖,只不过山寨版并没有苹果慈善红这样的特别款式,而代之以黑色版本。
随着中国TD-SCDMA的商用进程全速冲刺,中国6亿手机用户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3G时代。在兴奋之中,业界也有着一分担忧,众所周知,为了等待TD标准的成熟,中国3G手机的开发已经比国外的手机巨头们晚了3-5年,尤其是看到苹果3G版iphone的火爆发布和其带来的炫酷视听体验,中国3G手机前景如何呢?“中国未来的3G手机多媒体功能也会非常出色。”中国领先的手机多媒体芯片企业中星微资深副总裁张韵东肯定的说。“我们新一代的Vinno-III应用处理器将为中国3G手机多媒体应用提供“芯”的保证。” 张韵东所指的手机应用处理器也被称作AP (Application Processor)。不同于传统手机上广泛采用的“基带芯片+协处理器”的架构,为实现越来越丰富的多媒体功能,新一代的智能化手机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的架构,即“AP+Modem”设计架构,在这一架构下 Modem和AP有了各自明确的功能分工,相对独立的AP有利于不断提升手机终端的多媒体处理能力。而除通信外的主要多媒体功能和应用软件基本上是依靠AP来运行和实现,可以说AP的性能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手机的功能和使用体验,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智能手机基本上都装备了一个强大的AP芯片。 AP技术趋势——视频性能提升将成关键 由于3G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传输的带宽问题,因此在2G手机上一直受困于带宽的移动视频业务将会在3G时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视频电话(会议)、流媒体、手机电视等。因此有业界人士指出,3G终端的多媒体相关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是在移动视频业务上,未来的AP芯片之争,将是视频处理技术之争。移动视频业务要求手机终端具备更高的多媒体处理能力,进而要求AP芯片生产企业不断追求高分辨率、高帧频、高内存、高解码能力,并确保自己的产品能够支持更高规格的数码相机和显示屏,而这必将带来手机终端对更快的处理器和更大内存的需求,而这恰恰是手机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简单提升硬件性能指标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够给芯片企业带来预想的市场,走一条强调以设计能力提升视频性能的道路将成为AP研发的潮流。 对于AP芯片的视频处理技术,最核心之处在于芯片架构的设计和流媒体的解码技术,而这需要芯片企业的模块研发能力和长期的视频技术积累,一度成为了制约中国芯片企业在AP芯片设计研发中的难点。张韵东表示目前中星微在AP的设计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其中长期以来对上一代协处理器和视频解码技术的研发积累成为了关键因素。“一个好的AP芯片综合视频性能,并不完全取决于芯片中采用的处理器的主频、运算速度,或者内存的大小,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和解码技术,优化AP芯片性能,也能最大程度的掘取芯片的潜力,这样无论是硬件的投入还是功耗,都会大大降低,这有利于AP芯片的普及化应用,当然也是芯片研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开放性AP推动手机终端多样化应用开发 未来,中国的手机终端市场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2G、2.5G和3G产品共存,而3G手机终端也将是TD-SCDMA、WCDMA、CDMA2000等多种标准共存。而对于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Linux和Symbian阵营也各自拥有广大的支持者,这就要求在中国手机市场开发的AP芯片必须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和开放性,这既是对AP芯片设计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专业AP芯片企业推出的应当不仅是强大的应用处理器系统芯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同时支持2G和3G手机,甚至对将来的4G手机也足以匹配,满足终端通讯设备厂商设计需求。而且同时也应当是一个灵活的开放平台,例如,中星微就特别强调自己产品的“平台”概念,推出的基于微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开放式移动平台Vinno-III-Win和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开放式移动平台Vinno-III-Linux,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用户可以随意增删各类应用软件,满足用户网游、视频、聊天、在线影院等多种的多媒体应用需要。 中星微认为“平台”概念有助于改变当前手机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实。张韵东表示,平台与芯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同时拥有很多软件。软件基本上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底层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和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就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功能。Vinno-III-Win和Vinno-III-Linux之所以被称为平台,是因为中星微已经对Vinno-III的芯片进行了深度的开发,使其具有了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支持手机终端厂商进行应用程序二次开发和移植,进而使手机厂商能够更快速地开发出消费者喜爱的手机功能,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用户界面。打个比方来讲,一家做网上购物的公司,只要有一个网上购物的应用程序,就可以把这个应用程序很容易地移植到这个平台上,形成一个专门针对网上购物的移动产品。 中国手机市场对于产品上市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如何帮助终端厂商提供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是芯片厂一直追求的。开放性的AP芯片,能够帮助手机厂商实现简单、灵活的手机开发,他们可以合理选配通信模块等外围器件,面对的是相对熟悉的Linux或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开发环境,这将极大降低开发难度和时间成本。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对移动多媒体应用将带来一次质的提升,极大的带动AP开发和应用基础平台保持持续的上升势头,就像PC时代芯片对整个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一样,数字多媒体芯片也将成为3G时代新通讯产业的强大引擎,这将大大加速中国通信产业崛起的进程,丰富3G体验和应用。然而要推动3G的全民普及,还需要从通信产业的上下游着手,如何发动3G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促进专业化分工企业进行有效互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3G终端和服务,将是中国3G成败的关键。
编者语: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点有:第一,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主要有防暴、高压带电清扫、星球检测、油汽管道等机器人;第二,医用机器人:主要有脑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遥控操作辅助正骨等;第三,仿生机器人:主要有移动机器人,网络遥控操作机器人等。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规模化生产,解决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和提高 。 生产质量而代替人工作业。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真正使用到现在已经接近20多年了,已经基本实现了试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勘探业等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门户的逐渐开放,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与冲击,因此,掌握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实际情况,把握我国工业机器人研究的相关进展,显得十分重要。 工业机器人带来的效益 发达国家的使用经验表明: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降低废品率和产品成本,提高了机床的利用率,降低了工人误操作带来的残次零件风险等,其带来的一系列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减少人工用量、减少机床损耗、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机器人具有执行各种任务特别是高危任务的能力,平均故障间隔期达60000小时以上,比传统的自动化工艺更加先进。采用工业机器人还有如下优点:第一,改善劳动条件,逐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更强与可控的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第三,提高零件的处理能力与产品质量;第四,消除枯燥无味的工作,节约劳动力;第五,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风险;第六,提高机床;第七,减少工艺过程中的工作量及降低停产时间和库存;第八,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面临全球性竞争的形势下,制造商们正在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来帮助生产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一个公司想要获得一个或多个竞争优势,实现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将是推动业务发展的有效手段。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 (一)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情况 工业机器人发展长期以来受限于成本较高与国内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状况,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更是保持在9%左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劳动力供应格局已经逐步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由供远大于求转向供求平衡。作为制造业主力的农民工也从早期的仅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对薪资和工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情况使得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采用的增加工人数量、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方法变得成本高昂,同时也受到法律的限制和政策的阻碍。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都认识到必须采取从改善机器设备入手,提高技术和资金的密集度来减少用工量以应对这种改变。总之,劳动力过剩程度降低、单个工人成本上升、对产品质量更高的要求、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重视等变化改善了机器人的使用环境,工业机器人及技术在中国已逐步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重视。随着机器人知识的广泛普及,人们对于各种机器人的了解与认识逐步深化,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情况 国家863机器人技术主题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机器人技术在产业中的推广和应用,长期以来推进机器人技术以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人技术发展高新产业。 目前,政府正在使用各种办法加大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并提供优惠措施鼓励更多企业使用机器人及技术以提升技术水平。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工业机器人,各种机器人生产厂家的销售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最近4年来许多企业在华的销售量甚至是前面十几年销售量的几倍,年平均增长率超过40%。200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海关进出口数量不过是3774台,国内生产数量约700台左右。2004年市场规模已经增长到万台左右,数量和金额相对于2001年都增长了两倍。200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数量突破了1400台,产值突破8亿元人民币。进口机器人数量超过9000台,其中多功能机器人约1700台,简易机器人7500台,进口额约25亿美元。德国CLOOS公司在华焊接机器人销售量2000年以前为47台,2000年以后已经突破121台,销售量翻了近3倍。可以预见,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不久后将会作为一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而存在。 (三)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特征 1.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促进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行业。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2000年开始,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及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面对这种局面,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与我国企业合资设厂或扩大原有生产规模,国内企业也纷纷转型或加大对汽车行业的投资,整个行业增产扩能增加了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国内厂家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有超过一半是提供给汽车行业的,海关进出口增长数据与汽车行业增长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可知,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的原动力之一。 2.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这种分布态势和增长趋势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已经从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展到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3.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客户。工业机器人属于技术含量高,价格相对昂贵的制造装备,采用工业机器人较多的企业,一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影响力。现阶段,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多的仍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也在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采购用于技术改造,如汽车行业中的一汽、二汽、上汽等,它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具有了相当强的竞争力,它们对工业机器人有着较大的需求,同时采购上它们能够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因此制造业中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量一直很大,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另外,我国的民营企业正逐渐认识到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对工业机器人的采用量也在逐步增加,虽然装备的数量上与以上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增长的速度惊人,将很快成为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客户。4.国内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国家和地区分布。2001~2004年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日本与台湾,2004年日本对华出口金额占我国进口工业机器人金额的一半。 我国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中国工业机器人经过“七五”攻关计划、“九五”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已经成熟,应用上已经遍及各行各业,但进口机器人占了绝大多数。 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但还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则很少。目前我国机器人技术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特别是在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不能生产高精密、高速与高效的关键部件。我国目前取得较大进展的机器人技术有:数控机床关键技术与装备、隧道掘进机器人相关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机器人相关技术、装配自动化机器人相关技术。现已开发出金属焊接、喷涂、浇铸装配、搬运、包装、激光加工、检验、真空、自动导引车等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 我国机器人技术主题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根据2l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对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高技术发展方向创新性地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产品技术和系统技术。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点有:第一,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主要有防暴、高压带电清扫、星球检测、油汽管道等机器人;第二,医用机器人:主要有脑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遥控操作辅助正骨等;第三,仿生机器人:主要有移动机器人,网络遥控操作机器人等。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 点评 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要认识到以下几点情况:第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政府要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第二,在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与国外相当,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估,立足国产。
一直以来,封装业就是我国集成电路发展最快的产业。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市场需求还主要集中在中低档封装产品中,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将需要大量高端封装产品。芯片集成度快速提高,高端封装产品的技术含量日益加重,新的封装技术的导入,将给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商机和挑战。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封装分会理事长毕克允曾指出,我国需要加快在先进封装技术上的创新,以确保封测业的长足发展。 储备中高端封测技术 作为集成电路的后道,封装技术正在向微组装技术、裸芯片技术、圆片级封装发展,封装测试厂家的技术工艺和产品也必须同步发展。如果不能准确预测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及时研究开发新的关键技术及新产品,跟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发展主流,则可能使公司在技术水平上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 就封装形式来讲,国内市场目前的主要需求仍在中低端产品上,而且引脚数还比较少。但随着数字电视、信息家电和3G手机等消费及通信领域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IC市场对高端电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IC设计公司和整机厂对QFP(LQFP、TQFP)高脚数产品及QFP、FBP、MCM(MCP)、BGA、CSP、3D、SiP等中高端封装产品的需求已呈现较大的增长态势,在国内实现封装测试的愿望十分强烈。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燮康强调,封装测试企业应抓住商机,积极开发、储备具有市场潜力的中高端封装测试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封装测试技术间的差距,在中高端封装测试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王小江认为,MCM、SiP、BGA、WLP、FlipChip等封装技术将是国内封装测试企业今后5年内发展的重点。“国内封装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间仍有较大差距,他们目前的热点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国内企业更多的是关注。”王小江表示。 前后道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半导体产品集成度越来越高,半导体制造前道与后道封装融合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如今的封装已不再是给芯片穿上外衣那种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工艺,由于电子产品功能的多样性发展要求和SoC芯片制造受成本和技术的局限,半导体封装正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系统集成的功能,SiP、PiP等技术及MEMS产品的封装工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技术整合了SMT、FC和传统的封装技术,使产品实现了在单个封装体能独立完成某个功能的要求。于燮康介绍说,现在世界半导体理事会正着手有关多元件集成电路(MCO)的讨论。多元件集成电路,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单片、混合或多芯片集成电路同一个或多个分立有源或无源元件、集成无源dies,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压电、充电或光电元件,在一个腔体内组合在一起。这些都表明封装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制造与封装测试的结合程度更加紧密,集成电路产品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制造及封装测试的问题,同时TSV技术的渐趋成熟,使得半导体制造前道与后道封装进一步融合,芯片制造企业(如台积电)已开始涉足晶圆层面的后道封装。王小江认为,目前这种融合对国内封装测试企业并未造成太多影响,因为国内封测企业的技术水平与产品档次还较低,主要集中于SOP、QFP等传统产品,而3D、MCM、BGA、FlipChip、WLP、CSP及SiP等先进封装技术产品的生产才刚刚起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企业产品中的占比还不高,因此,封装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国内封装测试企业的影响有限。 紧盯市场少走弯路 全球经济放缓确实给半导体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国内的封装测试产业也不能幸免。封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考验。王小江认为,自主创新是企业二次创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不二法门,在封装测试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逐年走低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实现产品和技术的突破,才能立足于国内外市场,使企业有更好更快地发展。但要引起注意的是,自主创新要紧盯市场,以市场当前需求及潜在需要作为企业技术研发与攻关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少走弯路、更好地发展。作为一个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代工企业,决不可忽视市场需求而单纯追求高端技术的突破,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创新技术产品的批量生产并获得市场认可,从而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近年来3C类电子产品的旺盛需求,便携式电子产品和汽车电子的兴起,为半导体封装业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提升,有些整合和提升甚至是跨行业的。环保对产品工艺和材料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产品的封装密度要不断提高以配合便携式电子产品体积和重量的进一步缩小,产品在安全和可靠性方面更要不断提高以适应汽车电子等新兴市场的要求。”于燮康表示。 企业策略 长电科技:三大研发平台助力企业腾飞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著名的分立器件制造商,是集成电路封装生产基地,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之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第一)。公司于2003年6月上市。公司已形成年产分立器件250亿只、集成电路75亿块的能力。公司于1996年6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通过QS9000和ISO14001、TSI6949、QCO80000和SONY绿色伙伴等体系认证。长电科技拥有两家下属企业:一家是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是由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APS公司共同投资建立的合资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长电先进主要着力于半导体芯片凸块(waferbumping)及其封装产品WLCSP、FCOL、FCOS、TCP/COF及COG的开发、制造和销售,现已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另一家是江阴新顺微电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应用服务。公司已形成月产4英寸-5英寸100万片的能力,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南通富士通:综合效益名列前茅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产品品种最多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7年8月1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多年来,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技术改造项目,有力推动了我国先进封装测试技术的产业化。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O9001、ISO14001及ISO/TS16949三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设有省级技术中心,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先后开发的LQFP、TSSOP、MEMS、MCM、QFN、汽车电子等新产品在国内领先,BGA、CSP等新产品正在开发中。公司拥有专利11项。公司具有较强的海外市场开发能力和竞争力,出口占比60%。主要客户为世界半导体知名企业,摩托罗拉、西门子、东芝等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半导体企业有一半以上是南通富士通的客户。公司现已形成年封装12亿块、测试成品8亿块、测试芯片6亿块的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达300多种,公司历年综合效益名列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前茅。
金秋9月,以“加强产业合作,完善产业链,推动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第6届中国国际集成电路博览会暨高峰论坛(IC China 2008)将在苏州举办。与会各界人士将展示现有成果,探讨竞争策略,交流发展经验。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半导体产业寒气逼人的大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企业将如何渡过难关,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危机考验中国半导体业 进入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期,而中国半导体产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今年8月发布的上半年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受国际市场疲软、市场环境变化和部分重点企业业务调整的影响,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据统计,1-6月,国内集成电路总产量为202.1亿块,同比增长6.2%;全行业销售总额为656.13亿元,同比增长10.4%.从上半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三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集成电路设计业共实现销售额106.6亿元,同比增长9.9%;芯片制造业整体销售额增幅为8.4%,规模达到191.5亿元;封装测试业共实现销售额357.98亿元,同比增长11.6%.在产业增速放缓的同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进出口增速也相应放缓。据海关统计,1-6月国内集成电路进口总额6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集成电路出口总额116.1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6.4%.可见,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受到国际市场低迷的影响,国内集成电路市场需求的增长也在放缓,并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半导体行业绝大部分企业的产量仍然保持增长,但由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减少,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现象。此外,由于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价格恶性竞争的现象,设计业增长速度的回落最为明显。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张鹏飞则对记者表示,严酷的竞争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优胜劣汰的机会,只有能够经受得起这场磨难的公司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才能具备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的实力。 紧贴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 面对“生”与“死”的命题,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别无选择,市场与技术是驱动企业前进的双轮,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王芹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由于市场驱动力已经由个人电脑转向以个人消费为主的数字消费类产品,电子整机行业呈现了四个“日益”的特点,即产品市场寿命周期日益缩短,开发费用日益提高,应用市场日益分散,产品功能日益复杂。于是,集成电路设计业也处于一个“时尚驱动”的新时期,因此,紧贴市场成为半导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提高创新能力似乎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话题。王芹生表示,为了全面应对竞争,把握命运,各企业都非常重视原创技术开发和技术产品储备。目前,已有企业做出了非常高端、带有核心技术的芯片产品,他们推动了整机企业成功拓展高端市场。 对于市场竞争的酸甜苦辣,芯片制造企业同样感同身受。早在去年11月底举办的IC制造年会上,与会的代表就提出中国的IC制造业要寻求差异化道路,利用特殊工艺拓展市场空间。今年3月,由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授权的0.13微米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器技术在华虹NEC成功获得验证;今年6月,和舰科技与爱普生合作的0.15微米高压芯片也开始量产。而中芯国际则因为存储器价格连续7个季度下跌,断然退出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业务。目前,该公司 DRAM产能转换为逻辑芯片的计划已初步取得成果,据中心国际有关负责人透露,逻辑产品继第一季度出货量增长6.2%之后,第二季度又增长了7.8%,预计2008年逻辑产品的出货量将比2007年增长30%. 合纵连横开辟产业整合正道 由于我国半导体企业实力较弱,仅凭单个企业“单打独斗”很难在全球竞争中立足,这一点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王芹生透露,我国有500家 IC设计企业,其中50%左右仍然处于孵化期;相比之下,在FSA(全球无晶圆厂半导体设计公司协会)登记的全球设计企业也只有500家,其中最大的公司一年的营收都在40亿美元左右,而我们最大的企业营收也仅在1.6亿美元左右。可见,力量过于分散制约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企业间的整合来形成合力,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把“加强产业合作”作为“IC CHINA 2008”的主题之一,显然也是有其深意的。 同行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自然是产业整合的重要途径,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有效整合同样不应被忽视。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浩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半导体企业应该跟整机企业和原材料企业充分合作,与它们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甚至以资本为纽带与它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产业链互动的优势。 关于在产业整合过程中政府应该有何作为,徐小田对本报记者表示,政府应该引导与支持设计企业与系统厂商合作,制定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间重组、兼并政策,此外,还应该加大投入,搭建系统厂商也能够参与的工艺平台。
又一个行业落入山寨厂商之手。近来,淘宝、易趣等网络销售平台上出现了一些标价两三百元的数码相机,没有品牌,但是绝对是“白菜价”。而日前记者走访广州海印附近的一些电子市场时发现,一些打着索尼、富士、卡西欧等标识的相机报价十分低廉,开价七八百元,侃价却能杀到三五百元。仔细辨认,这些数码相机很可能也是山寨厂商的“作品”。 种种迹象表明,在玩残了国产手机行业后,山寨军团正在向液晶电视、数码相机等其他3C领域挺进。越来越多消费电子出现山寨厂商的身影,将给我们的3C制造业带来怎样的冲击与思考呢? 山寨滥觞:MP3行业早被洗劫 说起“山寨”现象,受灾最严重的当然是手机行业。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市场上销售的山寨手机的总量逼近4000万台,几乎占到整个市场的1/3。由于受到了山寨手机的大规模冲击,国产正规手机厂商的日子更加难过。2008年中报显示,波导、夏新老将等继续大亏,创维、联想等新兵则早早就进行了变卖,在它们的苦难叙述中,山寨手机都扮演这罪魁祸首的角色。 但实际上,山寨文化的始作俑者并非手机,MP3市场才是孕育出这一有着中国特色现象的温床。在太平洋电脑城开档口多年的小刘告诉记者,早在5年前,MP3市场上就充斥着无牌和杂牌的产品,“当时我们一般称这类产品为公模机或者是白牌机,大家用的其实是同样的芯片方案,甚至是同一家厂开出的模具,除了品牌标识,基本上各家的东西都没什么不同的。”正是因为在产品技术上没有差异化,仿冒别人品牌的情况在当年的MP3市场上更为盛行,“大家外观都一样,冒牌只需要换个商标,比手机更容易。” 有所不同的是,当年的MP3市场并没有那么多的知名品牌,即使仿冒也得不到太多的超额利润。于是一些有雄心的厂商开始自己运作品牌,产品设计、生产仍然是外包,但是宣传、策划却是精心打造。广州昂达的一位朋友这样告诉记者,昂达正是通过品牌化运作成功活下来的MP3代表厂商之一,而这种剥离生产和芯片级的研发,专心与外观设计和品牌运作的厂商在IT行业内也被冠以了“通路品牌”的外号。 山寨大捷:1/3手机市场尽落其手 由于市场原本就是完全开放的,MP3行业的山寨文化并没有引起行业内太多的关注。而国产手机行业则是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以TCL、波导、夏新为代表的第一批国产手机厂商甚至还在2001年前后掀起了市场狂潮,将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揽入怀中。但也正是这种政策庇护,使它们在山寨军团的冲击下显得格外地不适应。 手机行业的山寨之风大盛实在是要“感谢”联发科的芯片———高度整合的手机芯片方案使低价成为了可能,芯片加软件应用的打包营销则拆除了技术门槛。当山寨厂商发现手机可以像MP3一样光设计一下外观就能轻易生产出来的时候,它们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竞争者的行列。 “说实话,在联发科的芯片方案支持下,一台的带蓝牙、大屏幕手写、键盘双输入的手机出厂成本也就几百块,山寨厂商往往只赚50元到100元就肯卖,这种低价是正规厂商没有办法做到的。”深圳一家知名手机厂商的老总在谈到山寨机时显得颇为无奈。正规厂商有自己的营销、售后渠道要维护,还有品牌宣传、手机检测、政府税收等众多的支出,因此光拼价格,没法和山寨机对抗。 结果是,正规手机厂商节节败退,从2006年山寨手机大举入侵以来,国产手机的份额逐年下滑,尤其是在过去曾经辉煌的三、四、五线市场,国产手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下滑。 山寨扩张:还有哪个行业幸存? 随着在手机行业的大捷,山寨文化在其他3C产品领域的复制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今年二季度,广州海印市场惊现山寨平板液晶,其中不少甚至已经打开了海外销售的渠道。如今,山寨相机又开始大规模的登陆网上销售平台和卖场,更加见证了山寨文化的“进取”精神。 记者在海印市场看到,目前的山寨相机在功能和工艺上还和品牌数码相机有着很大的距离。尤其是在功能方面,品牌数码相机目前都已经进入到800万像素以上的水平,但是山寨相机却还多是500万像素左右的产品,而且大部分连自动对焦功能都不支持。“这些其实只能算是披着相机外壳的摄像头,充其量也就和手机摄像头差不多的水平。”网易的一位网友在网上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可是,如果山寨相机也能等到联发科的芯片方案呢?事实上,据记者了解的信息,已经有台湾芯片厂商投入中低端相机的整合型芯片方案研发。“今年可能是赶不及了,估计明年上半年能够出来。” 在笔记本电脑领域,芯片巨头英特尔也曾经推过“白牌”笔记本计划,但由于当时笔记本平均售价较高,很少消费者愿意购买无牌的产品。但是,如今笔记本的底价已经下探到1999元,谁敢保证山寨厂商不会进入呢? 金立通信的董事长刘立荣说得好:“山寨机的出现无疑会加快行业市场洗牌,正规厂商在山寨机的压力不仅要把价格做低,还要把质量、服务和品牌做得更好,这样才能撑下去,而能够撑下来也将成为真正可以持久的知名品牌。”本报记者程鹏 记者观察 有暴利才有山寨机空间 虽然山寨厂商对于行业的威胁不小,对于消费者的安全隐患也存在,但是山寨现象的茁壮成长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为什么它们能够活下来? 联发科的芯片方案固然贡献不小,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行业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我本人曾多次去深圳华强北调查,结果发现同样是双卡单待的蓝牙大屏幕手机,创维、金立、天宇的售价大多在1000元到1300元之间,但是山寨机却能够报出300-500元的超低价,这其中的价差居然高达800-1000元。当然,正规厂商有着品牌宣传、政府税负、技术研发、渠道维护等费用支出,但这些成本会导致高达上千元的价差吗? 2008年国产手机上市公司的中报数据显示,不少公司的毛利率已经低于10%,厂商大喊手机已经成为夕阳产业。但是,出身长城电脑的夏新新任总裁卢振宇就感慨,手机行业的利润空间比电脑还是要大得多的。金立董事长刘立荣也承认,手机行业的毛利率比液晶电视要高,因此金立中途放弃了进军液晶电视领域。 由此可见,充足的利润空间甚至是暴利的存在,才是山寨现象盛行的关键。而要清除山寨机,最终还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当行业经过一片混战之后,利润率降到冰点,一些坚强的品牌会依靠优异的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从“死人堆”里站起来。这时候,低价策略已经行不通了,山寨厂商觉得无利可图了,山寨文化自然会大潮退去。
轻薄可携带的无线“电子报” “电子报”可以储存数百页报纸、书籍与文件的内容 中新网9月9日电 轻薄可携带、有如屏幕、内容不断更新的电子式报纸阅读器终于问世。英国塑料逻辑(Plastic Logic)公司8日新推出的“梦幻设备”,大小如A4影印纸,通过无线连结,可以储存数百页报纸、书籍与文件的内容。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塑料逻辑公司的新设备尚未正式命名,使用的是“电子墨水”(E Ink)公司研发的显示器,有黑白两色、清楚易读,该公司选择在芝加哥市举行的新兴科技展上公开展出这款阅报器。 塑料逻辑公司执行长亚裘列塔表示,新推出的设备大小足以刊出报纸版面格式;原本定位为显示商业文件之用,但外界最想要的则是电子式阅报器。 塑料逻辑的电子式阅报器将在2009年上市销售。然而,要到09年元月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时,塑料逻辑才会宣布哪些报社会使用该款阅报器来发布新闻内容。 电子墨水公司表示,最理想的形式是像传统报纸一样有弹性、可卷曲或折迭的显示器,这还要过好些年才能研发出来。但该公司副董事长佩鲁文巴表示,彩色的超薄显示器,影像可活动,广告可点触互动,再过几年就能制造出来。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周二发布了采用“Blue Track”技术的“蓝光”鼠标,微软称使用该技术的鼠标精度高于现有各种光电鼠,可在更多物体表面上使用。 BlueTrack技术使用蓝光光束传感器,光束尺寸为传统光电鼠的四倍,集成了微软设计的跟踪传感器,可在地毯和花岗石板等一系列材料表面上使用,将应用于微软高端Explorer和Explorer迷你鼠标。 使用BlueTrack技术的Explorer鼠标售价将为99.95美元,Explorer迷你鼠标为79.95美元,两款鼠标均从10月起通过百思买出售。 对于“Blue Track”鼠标,微软的广告词是“Say Goodbye to laser“(向激光告别)。有分析人士认为,新鼠标可能以“蓝光”技术取代当前的激光技术。 微软同时宣布推出其他许多电脑配件及服务,如新款Arc鼠标和Video Messages服务,前者尺寸缩至老款一半,便于携带;后者是“语音邮件的视频版”,允许用户录制视频信息发送给好友及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