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电报道,日本松下电器和NEC周四表示,将联手德州仪器(TI)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从事手机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的开发。 为了扩大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手机业务,松下电器与NEC还将于十月初组建一家合资企业,目的就是要削减手机的开发成本及其他成本。 NEC和松下电器是首批提供基于W-CDMA 技术3G手机的企业,不过,它们在全球手机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大,并远远落后于诺基亚及摩托罗拉等业界领导企业。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松下电器和NEC将联手德州仪器建立一家合资企业,开发手机通信平台。该合资厂名为Adcore-Tech Co.,总投资120亿日元,拟于8月投入运营。 成立合资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削减开发高性能手机所必须的高额成本,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手机越来越先进,并广泛运用了音乐、视频、广播及其他新技术。
90nm技术是目前全球IC设计中最流行的工艺。根据Synopsys Users Group的调查,早在去年,90nm就已经取代早前的130nm,成为全球大多数地区使用的主流技术。 Synopsys公司Galaxy设计平台营销主管Robert Hoogenstryd介绍,在全球不同地区,向90nm工艺转换的原因各不相同,例如在日本,对大规模出货产品,尤其是无线和消费类应用产品的重视驱动向90nm工艺转移;以色列则受到英特尔公司的推动;而印度,更是受到全球IDM的影响。此外Hoogenstryd还指出,目前全球大约有160家设计厂商已经开始选择65nm或45nm工艺。 F1: 全球情况 各百分比相加也许达不到100,因为还有其它工艺尺寸 F2: 日本情况
如果前往技术爱好者所喜爱的展会“中国版”参观,你会惊讶于它与西方此类展会的反差,我就是这样。 相比于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CeBit)或拉斯加维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周举行的中国国际电子消费博览会(Sino-CES)缺少前两者那庞大的规模、华丽的排场和诱人的魅力。然而,尽管它缺少西方展会的那种排场,但中国国际电子消费博览会的确突显了中国希望成为全球信息科技大国的决心。 估计有7万名参观者(其中多数是买家)出席了此次交易展会,它吸引了逾390家参展商,其中包括82家海外企业。 在浏览展位的过程中能明显看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国内信息科技制造商正以日益浓厚的兴趣关注着全球市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将会推动创新,并有助于磨练其营销技能——在营销技能方法,它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西方市场的角度来看,许多展台的标识都太过矫揉造作,或含义不明。有些产品包装盒上甚至装饰着穿着暴露的(西方)女性形象。(中文的)信息宣传册不像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上分发的那么有份量、那么精致。 今年的中国国际电子消费博览会已经是第四届,在北京东南的沿海城市青岛举行,吸引了一些很有实力的国际展商和新兴的国内巨头,前者包括英特尔(Intel)、索尼(Sony)和台湾明基(Benq);后者则包括18个月前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ThinkPad个人电脑业务的联想(Lenovo),以及海尔(Haier)和海信(Hisense)。海尔和海信均是中国国内主要消费电子和白色家电制造商。 借鉴了日本、台湾和韩国企业以往的经验,中国本土电子公司将目光放在了树立国际知名品牌上,即由产品创新、研发规划以及消费者支持度提高所提供支撑的品牌。 多数参展商私下都承认,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不像美国等地市场那么激烈,美国的零售行业要发达得多,利润率也低得多。一位中国制造商在展台上点头承认:“美国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中国消费电子设备制造商的营销技能中,同样也缺乏与产品用户的直接联系。 多数中国公司——包括中国国际电子消费博览会上的大部分展商——都是从代工(OEM)做起的,它们根据合同,为美国和日本的大牌公司生产产品,并贴上这些公司的牌子,作为这些大牌公司的产品。 但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始设备生产商,已经开始以自己的品牌销售设备。其中一家是冠捷电子公司(Top Victory Electronics),这是中国市场最大的液晶电视制造商之一,在福建和北京均设有制造业务。 冠捷去年的电视机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在中国增长迅速的液晶电视市场中,拥有大约30%的市场份额。该公司一直是戴尔(Dell)、索尼和夏普(Sharp)等公司的大型代工服务供应商。如今,冠捷已开始在美国等海外市场推广自己的品牌,其中包括AOC和Envision。 其它一些中国企业则通过与海外知名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启动其打造全球品牌的尝试。例如,在与法国汤姆逊公司(Thomson)成立了一家组装电视机和DVD机的合资企业之后, TCL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制造商。 TCL-汤姆逊电子公司(TCL-Thomson)在亚洲和其它新兴市场销售TCL品牌的产品,而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则使用汤姆逊和RCA品牌。 更近一些时候,此次展会另一家大型参展商、中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宁波波导(Ningbo Bird)与法国电信设备集团萨基姆通讯公司(Sagem Communication)签定了合资协议。波导希望在达成这桩交易后使其产量增长三倍。包括华为(Huawei)和中兴(ZTE)在内的其它通信设备制造商也开始在海外、特别是在欧洲树立自己的品牌。不过,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堪与韩国三星(Samsung)或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媲美的企业。 中国国内一些IT企业,比如联想,已经在确立全球品牌之路取得较大进展。在完成对IBM ThinkPad台式和笔记本个人电脑业务总价17.5亿美元的收购之后,联想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跃居至第三位。 本月早些时候,《世界经理人》(Chief Executive China)杂志公布的一项“中国十大商务品牌”调查(Top 10 Executive Brands in China),将联想与芬兰的诺基亚(Nokia)、日本的索尼和佳能(Canon)一并列入本土及海外品牌排行榜的前10名。 诸如海信等其它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外制造及分销业务方面大举投资。海信是中国主要电视制造商之一。 海信已经建立了包括匈牙利和南非电视制造业务在内的20多家分公司、60家销售公司和逾1000个服务部门。在博览会场外,海信总裁于淑珉表示:“我们的产品出口到39个以上的国家。”然而,她抱怨道,美国采取的反倾销政策特别使海信受到束缚。“我们面临两难的处境,一边是要求最低价格的美国零售商,另一边则是迫使我们提价的反倾销政策。” 中国领先的家用电器和电视制造商海尔已经是全球第四大白色家电生产商,同时也名列国际品牌前100位。 尽管一年前放弃了对美国家电制造商美泰(Maytag)13亿美元的竞购,海尔的全球实力还是得到了加强,因为该公司在海外制造和营销业务上大举投资,并增加研发支出,其中包括与几家美国大学签定了研发合同。 参观此次博览会的营销专家表示,许多中国企业都需要根据国际市场对自己的品牌塑造进行调整。他们以海尔的公司标识为例说明,从西方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个以两位穿泳衣的孩子为主要内容的标识有点“矫揉造作”,不太适合。他们认为,许多消费者电子产品的包装不够精致,“未必能被沃尔玛(Wal-Mart)接受”。 海尔总裁杨绵绵承认,公司在打造全球品牌方面面临着挑战。她坦承:“我们不是很了解美国市场。”她同时还征求了海外营销方面的建议。 一位参加中国国际电子消费博览会的美国领事馆官员指出,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不愿意在服务方面花钱——这其中包括公关和营销。 “他们并不真正重视服务,”他说,并指出这将妨碍中国消费者电子企业打造全球品牌的努力。(译者/梁鸥 徐柳)
在享受了WTO允许的3年特保期后,中国半导体业终于在近期申请入世,开始步入了一条前途坎坷的全球竞争之路。 2006年6月15日,北京,世界半导体理事会(以下简称WSC)轮值主席贺百恩(Brian Halla)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以下简称CSIA)理事长俞忠钰,共同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加入世界半导体理事会备忘录》上郑重签字,由此启动中国半导体业宣布正式申请加入WSC进程。 “从长远而言,加入WSC,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上拥有了话语权,有利于促进国内外产业界的深层次合作。但从短期而言,肯定也会给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是冲击。这也是中国半导体业必须经历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柯表示。 取消18号文 为入世开路 成立于1996年的WSC,实际是由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几大国家和地区的半导体行业协会组成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早在1998年就曾经加入WSC与该机构进行接触,到了2001年入世后才真正满足了WSC的要求。然而,时至2006年,CSIA才得以加入WSC,重要原因是它与著名的18号文(《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涉及的税收政策有关。 上海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薛自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顺利加入WSC,很大程度上源于中美两国在相关产业关系的缓和。他告诉《IT时代周刊》:“从去年4月1日正式施行新的芯片扶持政策后,原有向国内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的政策已经取消,这被国外看作是中国芯片税收制度上作出的让步,也是中美两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关系改善的开端。” “如今,促进CSIA加入WSC,我们将会面临降低关税的更大压力,国外企业正在寻觅各种契机,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业的壮大将面临考验。”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福新教授认为。 目前,旧的芯片增值税退税政策已经取消,新的增值税政策还没有出台。伴随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加入WSC,相关政策的制定将更加谨慎。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中国半导体市场供给有80%依赖进口,面对海外竞争者日益加快的进驻脚步,要减小进口数字,国内半导体企业亟待增强核心竞争力。 增强意识 直面专利地雷区 近期,北美业者对于中国内地半导体业的所谓不公平竞争的抗议愈加强烈。他们认为,由于所有受到WSC规范的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环保所花费的成本,都比中国内地同业高的情况下,形成不平等的竞争。加之近年来内地半导体业的迅速发展,最终促成了SIA积极力邀CSIA入会的行为发生。 “国外半导体企业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现状缺乏全面了解,认为中国知识产权环境很差,这影响了他们在国内的投资。”陈炽是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专门负责知识产权跨国诉讼的律师,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国外的半导体企业,让他感触很深。 无论是在国内产值名列前茅的珠海炬力,还是为中国IT业告别无芯时代作出巨大贡献的中星微电子,在知识产权问题上都遭遇质疑。其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认定珠海炬力有侵权行为,并建议美国海关排斥其产品入关,而中星微电子却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遭遇了投资者的冷眼。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中星微被投资者反复问及的是“专利是否侵权”、“有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等问题,这样的经历更充分折射出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企业的不信任。 据王福新介绍,国内在半导体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课题上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王福新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例如各知识产权局)对此很重视,也积极推动,但作为工作主体的企业却对此漠不关心。他们本身没有核心技术,自然不会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下功夫。” “随着CSIA加入WSC之后,中国政府完善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脚步会进一步加快。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的意识将愈发重要。”李柯解释说。 在李柯看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加入WSC的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中国被纳入国际半导体产业界对话的公共平台,中国半导体企业在知识产权和降低关税方面的压力,早在中国加入WTO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开始就已经面对了。只不过加入WSC,给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一个更加明确的信号。
据业内知情者称,全球最大的几家私人投资组织本周将参与竞购飞利浦公司半导体业务,这起竞购金额估计高达100亿美元。 飞利浦把7月27日定为最后的期限,但由于这项业务的复杂性,参与竞购的最后期限时间会延长。飞利浦半导体业务,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汽车和家用产品等。 华尔街日报最早报道飞利浦半导体业务出售的消息,消息传出后,飞利浦公司的股价上涨了4%。对此,飞利浦公司未做评论。此前,飞利浦表示要在2006年底出售半导体业务。 有消息称,竞购飞利浦半导体业务的公司分为三类,美国的Kohlberg Kravis Roberts与Silver Lake Partners联手、德州太平洋与黑石集团联手对抗英国的Permira,第三个竞购组织包括Bain Capital、Apax Partners和Francisco Partners Management。 现在,飞利浦正在实施战略调整,关注于医疗和生活相关的产品生产,其半导体业务是全球第10大芯片组织。分析师预测,飞利浦半导体芯片部门,2005年销售额为46.2亿美元,Delta Lloyd组织的分析师称Dinant Wansink:"其出售价超过了100亿美元,这出乎我们的预测,现在主要有三大私人集团竞购其半导体业务。"今年,飞利浦股票下跌了6%,而芯片业务则下降了20%。
据海外媒体最新报道,台积电日前发表声明称,AMD收购加拿大图形芯片开发商ATI并不会影响该公司与后者的合作关系。目前,台积电是ATI最大的代工合作伙伴。 据了解,ATI公司通常在芯片产品开发成功之后,交由台积电等企业代工生产。目前,ATI公司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之一,对于芯片代工企业而言,图形芯片售价往往高于其它芯片产品。 “AMD计划收购ATI”的消息一经传出,在台湾证券交易所的台积电股价应声下跌2元新台币,跌至52.90元。根据我国台湾当地媒体报道,投资者认为AMD/ATI联姻意味着ATI将从台积电撤出芯片订单,并转向AMD合作伙伴——IBM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 台积电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表示,“通过与ATI公司协商,我们与ATI之间的合作在AMD/ATI合并之后仍将继续照常进行。”Merrill Lynch分析师Dan Heyler表示,“我们并不同意‘台积电将失去所有ATI订单’的看法。”Heyler同时指出,芯片组和图形芯片更适合类似台积电的代工合作伙伴而不是AMD等芯片开发商生产,代工企业能够通过生产其它芯片产品消除某一种产品因市场需求疲软带来的不利影响,而类似AMD的芯片生产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能默默地遭受损失。此外,Heyler还表示,ATI从台积电撤出订单将经历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因为AMD自己的制造工厂已经开足马力生产自己的产品。 受此影响,当天台积电股价涨至53.7元新台币,涨幅达到1.5%。AMD证实计划投资54亿美元收购ATI。
Tensilica公司日前宣布,其最新钻石标准处理器内核系列自第一季度发布以来,市场认知度超越公司预期。截至2006年度二季度末,Tensilica 进行了12个钻石标准处理器内核的授权,其中包括10家从未使用过Tensilica处理器产品的新客户。在其中大部分设计中,钻石系列标准处理器内核应用于SOC主控制处理器或主DSP引擎。 钻石系列处理器于2006年3月的发布有效拓展了新兴客户范围,这些业务是对Tensilica本季度同样表现卓越的Xtensa可配置处理器业务的补充。Xtensa可配置处理器内核尽管也可用作控制器,但更广泛地应用在更复杂的逻辑设计中。这些复杂功能包括音频和视频处理,激光及喷墨打印处理,存储网络,路由交换,无线通信处理,VoIP处理等。 Tensilic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 Rowen表示,“对于需要在设计流程后期快速部署易用处理器或DSP解决方案的客户而言,钻石家族系列标准处理器堪称完美选择。典型的处理器客户要求标准控制器或DSP实现最小体积、最省电等要素。这些就是Tensilica提供的。我们欣喜地看到钻石系列标准处理器为新客户开启了大门,扩展了基于Tensilica的SOC设计联盟。”
欧洲芯片巨头英飞凌公司周一表示,旗下的内存子公司Qimonda近期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将凑得11亿美元巨款。 英飞凌和Qimonda公司周一均表示,Qimonda在纽约股市的代码为QI。两家公司将发行6300万股Qimonda股票,定价为16美元到18美元。预计这次公开募股上市将凑集到10亿到11亿美元的资金。 两家公司表示,所凑到的资金中,约有三分之一将归英飞凌公司,三分之二归Qimonda。其中,Qimonda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投资建设新的DRAM内存芯片厂,购买芯片设备,并投资于新产品和技术研发。 英飞凌选择在下半年将内存子公司上市可谓用心良苦。最近几周来,由于供货不足,DDR2 DRAM内存的价格开始上扬。此外,第二季度,三星电子忙于生产闪存,更是导致DRAM内存缺货。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按照销售收入来说,Qimonda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DRAM内存厂商,仅次于韩国三星电子。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6.6%,三星电子为27.7%。去年四季度,Qimonda公司还排在第四名,不过,第二季度,该公司的销售猛增了45%。 目前,除了在德国的内存芯片工厂外,Qimonda公司还在台湾和南亚科技拥有一家名叫Inotera的内存合资公司。 将内存业务剥离对英飞凌公司来说意义重大。由于内存市场波动厉害,近年来,陆续有多家公司从内存市场抽身,而英飞凌也决定全力聚焦逻辑芯片市场,并将内存业务独立出来。 目前,内存价格已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不过,也有一些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全球DRAM内存的市场正在接近一个峰值。CLSA公司的半导体分析师Timothey Chen指出,DRAM内存的产业周期正在抵达一个波峰,每台计算机使用的内存量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计算机厂商已经没有再多安装一些内存的利益驱动。这位分析师还补充说,今年,全球PC市场的表现将比预期的要糟一些。
据外国媒体报道,飞利浦电子很可能将以10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的半导体业务部门。 《华尔街日报》报道,飞利浦去年11月曾表示,将剥离公司的半导体制造业务,转而集中发展保健、消费电子、照明和家电等核心业务。当时,飞利浦表示,将通过分拆上市、合作或出售的方式来分离半导体业务。 目前,共有三组私人资本联盟计划以102亿美元购买飞利浦半导体部门,并且交易已经接近尾声。飞利浦方面则表示,最终的结果将在本周末的最后一轮竞标后出台。 据Gartner数据显示,按营收额计算,2005年飞利浦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排名并未跻身十强之列,这也是公司自2000年以来首次跌破前十名。
“五免五减半”为初稿意见非最终版本 “这是国务院的工作时间问题,在文件没出来之前,谁说的都是假的。”对于政府将在下半年出台新的半导体产业扶植政策的说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信息产业部产品管理司巡视员徐小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他无法估计新政策的出台时间。 对于此前有媒体报道的“五免五减半”新政策,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李柯解释说,这是在专家座谈会议上形成的初稿中的意见。具体来说,就是从半导体企业盈利的年度开始,第一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至第十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李柯表示,在五六月份召开的专家座谈会议上,与会专家没有对当时形成的初稿有明显反对,但负责这一政策的发改委、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各部委还会对政策内容进行二审、三审,“如果没有意外,这一政策下半年就可以出来。”但他也坦承,“政策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徐小田也认为,按照当初的说法,新政策去年年底就会出台,但后来却没有动静,这说明其中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 而实际上,关于新半导体扶植政策将出台的消息从去年就开始流传,“这些说法从18号文修改之日就有了。”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有关人士表示。相关部门去年就进入了预研阶段,并且通过走访企业征求意见。 不过这一条内容对部分企业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国光就表示,根据18号文件,华虹已经可以享受“五免五减半”的优惠。 李柯表示,之前这一政策只针对非常少数的几个企业,新政策将推广到所有企业,不管是本土企业、外资企业,或者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都可以享受这一优惠。 他表示,在新政策二审、三审的过程中,初稿的部分内容可能被删除,但新增的可能性不大,其中比较确定的是国家将成立扶持半导体产业专项基金等内容,至于“五免五减半”是否保留,还看到最后定下来的政策最终版本。 从2000年开始执行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被业内人士称为18号文件。由于这一政策遭到美国及欧盟的反对,从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决定不再对半导体产品征收增值税,但会出台新的政策进一步扶植半导体产业。
天极网7月23日消息 (他山石 编译) 据外电报道,微软公司日前公布了它的Xbox 360 游戏机自去年11月22日发布以来的销售数据并预定了下财年的销售目标。 微软公司表示, 今年第四财季Xbox 360 游戏机销售了180万部。其中在美国销售了330万部,在欧洲销售了130万部,在全球其他地区销售了40万部。仅去年假日购物旺季销售的游戏机就达到150万部,自发布以来Xbox 360 游戏机已经销售了500万部实现了公司先前的销售目标。去年微软公司曾宣布今年6月30日前它的Xbox 360 游戏机的销售目标为450至550万部。今年早期由于缺货曾一度影响了游戏机的销售,但微软公司通过增加游戏机制造商等措施终于实现了先前的销售目标。 微软公司估计今年年底游戏机的总销售量将超过1000万部。2007财年的销售目标为800万至1000万部。到明年6月30日之前,Xbox 360 游戏机自发布以来的总销售量将达到1300万至1500万部。
为了维持其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夏普公司计划斥资5000亿日元(约合42.6亿美元),投入液晶面板第10代生产线建设。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夏普将在2007年第三季动工、2008年年中开始量产。 中国台湾的大多数液晶面板厂商表示,不会效仿夏普的举动。 目前,台湾最先进的液晶面板工厂属于6代线水平。 不过,从今年10月份开始,友达光电的7.5代线将会投产,生产42英寸面板。 今年4月份,奇美电子表示,其8代线工厂将在2008年5月竣工投产。
日前,Nu Horizons(好利顺)宣布计划收购DT Electronics,后者是一家位于英国考文垂(Coventry)的电子元器件特许分销商,年销售规模大约为2,500万美元。 预计收购交易将在2006年8月15日完成,收购资金来自Nu Horizons手头的现金,加上从银行获得的贷款。 DT Electronics成立于1987年,产品来自领先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和无源器件供应商,分销业务遍及广播、通信、工业应用、仪器仪表、医疗和消费电子工业。Nu Horizons Electronics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是一家面向OEM和EMS厂商的半导体、显示和系统解决方案分销商。
“中国半导体泡沫初现”的论调正在业内流传,而此刻,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半导体产业新政。6年政策倾斜扶出泡沫?有专家昨天持反对意见。 接连数家国内半导体公司发展陷于停滞,部分观察家相信,这是中国第一轮半导体产业泡沫破裂的缩影。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杨学明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今后若干年内都不会出现泡沫。”他指出,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给率”只有2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而所谓“泡沫”的最大特征是供大于求。半导体行业协会李珂也对“泡沫论”摇头:“目前国内的半导体行业谈不上什么泡沫。” 杨学明分析,悲观论调的根基在IC设计领域。“从‘18号文件’出台后,国内的IC设计厂商增长飞速,5年里从开始的百家扩张到500多家,不过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现象”。 杨学明提到的“18号文件”,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不能不提的一个里程碑。200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俗称“18号文件”,随后国内集成电路(IC)设计企业蓬勃发展,引来诸多海外芯片制造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大规模投资。 但该政策对国内芯片企业的税收优惠遭到了美国的压力,其中两项关键的扶持措施分别于2004年9月1日和2005年4月1日停止执行。 曾参与“18号文件”制定的杨学明认为,未来几年,在IC设计领域出现整合、合并的现象将非常正常,企业的家数将可能减少,但总的从业人员、产能的需求量却不会减少。而在投资领域,中国未来几年需要几千亿元的资金注入。 相关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半导体消费市场增长32%,达到408亿元,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地区性半导体市场。市场分析公司IDC表示,未来5年,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以两倍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速度增长。 浇灭“泡沫论”之余,行业的目光集中在正在酝酿中的半导体产业新政上。为鼓励我国半导体产业规范地发展,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政,有望下半年出台。 杨学明透露,鼓励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新政的主线之一。有消息称,与“18号文件”由原国家计委匆匆出台不同,此次新政将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可操作性更强。
美国政府计划对针对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法规进行修订,其中部分修订内容是为了美国厂商更容易向中国市场销售半导体制造设备。 美国商务部的计划中包括芯片厂商和芯片制造设备厂商感兴趣的三个方面。第一项,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项,是对具体出口产品可能流向的“正当最终用户(VEU)”提供新的授权;第二项是对已知具有军事用途的产品进行新的控制;第三项是扩大对中国颁发其自己的最终用户证明的要求。这次相关法规的修订涉及防止商业出口被用于军事目的。 第一项关于VEU的计划可能有助于加快向中国工厂出口美国芯片制造设备的过程。与目前按个案申请许可证的做法不同,美国公司可能能够自由向美国政府事先审查并批准的中国公司销售产品。这些中国公司可能包括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该公司在遵守美国出口许可方面表现良好。相反,任何与军方有关联的中国公司不会获得进口资格。 目前美国厂商在中国做生意所抱怨的关键问题在于,日本和欧洲公司能够较快地获得中国政府的出口许可证,其速度比美国企业快得多。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3-2004年美国企业平均出口审批时间缩短了25%,从74天下降至55天。而其他公司的审批时间只需几周,有时甚至几天就能搞定。 在中国,商务部的新计划会产生什么全面影响仍然不得而知。中芯国际是中国购买先进半导体设备最多的公司,该公司的发言人表示,仍在对新计划进行评估。中国商务部的行业分析师梅新宇表示:“似乎美国将为中国打开一扇门,但会有多宽呢?” 再看美国方面,了解上述新规定的公司不是很多。但总体来看,官方的管理手续似乎会减少一些。“出口控制规定会逐渐放宽。”设备供应商FSI International Inc.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on Mitchell表示,“必须这样。出口控制使美国公司难以与其它对手竞争。” 美国政府拟修改出口法规,可能影响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梅新宇表示,无论美国方面最终的计划如何,中国加大半导体设备的资金投入是必然且必须的。“中国同样能够自行开发、制造高科技设备,关键在于附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