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台湾的面板厂商加快了氧化物半导体TFT的开发速度。其目的是掌握有助于提升显示器性能的基础技术,促进液晶面板实现高精细化和大型化以及有机EL面板的大型化和提高可靠性。在“FPD International 2009”现场,各公司纷纷展出了使用液晶面板和有机EL面板的试制品。 其中包括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17英寸液晶面板、韩国LG显示器(LG Display)的6.4英寸液晶面板、韩国三星移动显示器(Samsung Mobile Display)的19英寸有机EL面板、台湾友达光电(AU Optronics)的2.4英寸有机EL面板。各公司展出的都是试制品,并不意是为量产而设计的。也不是具备高精细化、大型化等氧化物TFT特点的面板。但却迈出了确立量产基础——制造工艺和设计技术的第一步。其中,三星集团技术开发的进展之快引人注目。 各公司都没有透露使用的氧化物半导体的种类,以及TFT的详细构造。只有三星电子公布了少量信息:迁移率为7cm2/Vs。开关电流比为7位数以上,半导体层的厚度为100nm以下,TFT采用Etch Stopper结构。
韩国晓星日前称其已提出申请,将其收购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厂商--海力士半导体股权的出价期限延期。 "由于准备不足,我们错过了10月30号的初步收购要约截止日期。所以我们现在申请延期,目前还在等候回复。"晓星发言人表示。 韩国外换银行周日称其预期晓星将于本周提交最终决定。 "交易顾问和股东委员会将在听取晓星的最终立场後做出决定,"韩国外换银行在一则声明中称。 晓星是一家关注纤维及化学品的中型企业。在海力士前债权人决定出售其持有的28%股权後,晓星成为惟一一家竞购方.这些股份的总价值约为3-4兆(万亿)韩元(合25-33亿美元)。
日前在中国电子报上见长电科技总经理于燮康的文章“形成IC封装与自主品牌终端产业链”,受到很大的鼓午与启发。一直以来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模式议论颇多,中间有一个代工还是IDM。其实细想两者之间并非没有共存点。至少近期已看到韩国的东部(Dongbu)芯片代工厂,它说代工照做,但要打出部分树自己品牌的产品,即向IDM过渡。一直以来代工与IDM之间的分界线,在于客户利益,即如果代工也自立品牌,会涉嫌代工厂窃取客户的knowhow,所以代工厂通常不做自主品牌产品是事实。但是如果与客户不发生冲突,那么代工厂自立品牌也并非不可。所以东部在做模拟代工的同时已率先推出部分自主产品,跨入IDM是一种进步。如今中国第一大封装代工厂,长电科技也宣称跨入自主品牌终端产业链,也即销售长电的IC产品,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进步,表示后道封装代工厂也试图逐步跨入IDM领域。任何改革总有风险,处在今天的时代,尤其在中国更要大胆的创新,除了技术与产品之外,模式的创新可能更为关键。
10月28日,株式会社日立高科(社长大林秀仁,以下简称日立高科)与株式会社瑞萨科技(会长塚本克博,以下简称瑞萨)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已达成一项基本协议:瑞萨将其100%子公司株式会社瑞萨东日本半导体公司(社长村山幸男,以下简称瑞萨东日本半导体)转让给日立高科的全资子公司株式会社日立高科设备有限公司(社长川崎义直,以下简称日历高科设备)。该项业务转让计划将于明年春天开始执行。 株式会社瑞萨东日本半导体公司目前主要负责半导体生产设备的开发,日立高科则主要负责这些产品的全球销售。日立高科和瑞萨一致认为:整合管理那些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开发将是最佳的可行方案。此举不仅有利于提高对近年富于变化的市场灵活性的应对能力、进一步的增强业务水平并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利于努力加速开发反应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通过这次的业务整合,日立高科旨在确立与强化市场不断扩大中的半导体后期工序装置事业的基础业务。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业务转让是将株式会社瑞萨东日本半导体公司转让,日立高科设备将继续存在。通过将日立高科设备多年以来在表面安装系统和半导体生产设备等业务方面所积累的技术和开发能力相结合,日立高科设备将进一步拓展其业务范围,为市场提供更加卓越的产品。 就瑞萨而言,此举措也是其不断追求多领域化发展的策略,推进优化了其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提高并强化稳固的管理基础。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即使在金融危机这样的逆境中仍能保证其利润的半导体领军企业。这种业务转让展现了瑞萨在提高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决定,以增强其在微控制器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瑞萨今后也将快速有效地实现各种战略措施,以实现安定瑞萨自身的经营基础和强化事业基础的目标。 此次半导体生产设备业务的积极转让目前正在进行过程中。而日立高科、日立高科设备,瑞萨和瑞萨东日本半导体计划于2009年12月签订最终协议。
10月28日消息,富士通电子第三季度(新财年第二季度)净利猛升,主要是因为出售股票获得了巨额回报。尽管芯片需求回暖,公司依然对未来形势保持谨慎。与此同时,NEC电子新财季亏损比往年扩大,公司还表示,到2010年三月止的整个财年亏损会扩大。为了挽回业务,NEC将大规模关闭本国工厂,并与瑞萨进行业务合并。 据最新财报显示,富士通三季度净利724亿日元(7.87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2亿日元。但是,富士通在股票出售中净赚895亿日元。它的运营利润由去年的327亿日元跌至189亿日元,净利也下滑11%。富士通首席财务官Kazuhiko Kato说:“最大的风险是日本的一些谈判被推迟,因为客户缩减了IT开支。” 至于NEC,第三季度亏损155亿日元,比去年同期4.95亿日元亏损严重不少,销售额为1185亿日元,同比降29%。NEC称产品成本控制、研发、人力安排都在有序进行,但各产品线销量大降,尤其是与电脑与电脑外设销量猛跌,最终造成亏损。 为了缩减成本,NEC决定在2011年9月前关于日本西部一家工厂,并在2012年关闭一条圆晶生产线。
韩国电子业巨头——韩国三星电子公司30日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总额为35.8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4.23万亿韩元,均创历史新高。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的销售额比第二季度增加10.3%,营业利润比前一季度增加67.9%,均创历史最大增幅。除数码媒体产品(电视机等家电)外,三星的半导体、液晶显示器、信息通信(手机)等几大主力部门的营业利润均超过1万亿韩元。 截至9月份,三星电子今年累计销售额为97.0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7.22万亿韩元。三星电子表示,受韩元对美元汇率上升和年底市场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第四季度公司业绩将比第三季度下降,但通过加强主力部门产品成本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业绩将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据悉,三星电子全年销售额和营业利润有望分别突破100万亿韩元和10万亿韩元。
据媒体报道,日本第四大芯片制造商NEC电子周三发布了该公司第二财季财报。受汽车、平板电视和手机用芯片需求下滑的影响,NEC电子在财报中扩大了整个财年的亏损预期。 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二财季,NEC电子的净亏损为174亿日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5.9亿日元,不及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的亏损73亿日元。NEC电子第二财季运营亏损为155亿日元,高于上年同期的5亿日元。NEC电子第二财季营收为1185亿日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了29%。彭博社调查显示,分析师此前预计,NEC电子第二财季运营亏损为51亿日元,营收为1175亿日元。 NEC电子上半财年净亏损达到381亿日元(约合4.15亿美元)。这一业绩不及上年同期。2008财年上半年,NEC电子的净亏损为19亿日元。 NEC电子在财报中还下调了全年的业绩预期。该公司当前预计,在截至2010年3月末的本财年,公司净营收为4600亿日元,较此前预计的4800亿日元低出4.2%;半导体销售预计将为4450亿日元,比先前的预期低出150亿日元。净亏损预计将达到550亿日元(约合6.02亿美元),不及此前预期的亏损460亿日元。 NEC总裁Junshi Yamaguchi表示,“下调本财年业绩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日本北部地区 Yamagata的先进产品生产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该工厂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电视、视频游戏机和手机。但是这不会更改在下一财年让运营利润转正的计划。” NEC电子表示,该公司将进一步整合半导体生产业务,将会在2011年9月之前关闭位于日本西南部地区Fukuoka的一家芯片制造厂。
据国外媒体报道,AMD公司近日在其网站支持页面发布声明称,将停止在Windows 7系统下对DirectX 9显卡提供支持。这一举动让众多硬件爱好者大跌眼镜。 AMD在其网站上称,AMD将不再为DirectX 9 ATI Radeon显卡提供Windows 7系统下的支持。在Win 7下使用这些显卡的用户可以安装Vista版本的ATI Catalyst显卡驱动,这样用户需注意所有新的Windwos 7显卡驱动提供的功能都不被支持。AMD官方并不支持在Win 7下使用Vista版本的ATI Catalyst显卡驱动,AMD不会为使用该驱动的用户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AMD提到的DirectX 9显卡包括ATI Radeon 9500系列、ATI Radeon X300系列、ATI Radeon X1900 系列、ATI Radeon X2100系列等诸多型号的显卡。 上述型号显卡的用户不会获得来自官方的任何支持,而实际市面上流行的大部分游戏仍采用了DirectX 9技术。而对手Nvidia则按照此前的惯例为自家显卡提供Windows 7驱动支持。
北京时间10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称,AMD前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鲁毅智(Hector Ruiz)卷入了华尔街对冲基金内幕交易获取暴利的丑闻之中。 美国对冲基金公司帆船集团(Galleon Group)创始人、亿万富翁拉杰·拉贾拉特南因涉嫌从事对冲基金内幕交易获取暴利,于本月16日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起诉。拉贾拉特南被指控在2006年 1月至2008年10月间,和其他嫌疑人利用内幕信息,交易10家上市公司股票,涉及的知名科技公司包括了英特尔、谷歌、AMD和IBM。此前,曾被视为 IBM首席执行官接班人的高管小罗伯特·莫法特(Robert W. Moffat Jr.)因为涉嫌内幕交易案中泄露敏感数据而被捕。 AMD发言人德鲁·普雷利(Drew Prairie)表示,“我们正在完整的整个事件进行审视。我们目前还不清楚有AMD员工或前员工因卷入此内幕交易案而被起诉,或是有员工或前员工从事违法行为。”美国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指控一名AMD高管涉嫌向该案被告泄露机密信息。消息人士透露,这名高管就是鲁毅智。鲁毅智当前是 Globalfoundries的董事会主席,Globalfoundries是从AMD分拆出来的芯片制造公司。截至目前,Globalfoundries的发言人对此报道未置可否。 涉嫌内幕交易 检方表示,2008年6月,AMD开始同阿布扎比的投资者就芯片制造业务的出售问题展开谈判。在双方的交易接近完成时,对冲基金New Castle hedge fund的员工丹尼尔·切西(Danielle Chiesi)被控“与一位AMD的高管进行了交谈,并被告知‘华尔街将会震惊’,AMD‘肯定在财报发布之前宣布这一消息’。”切西的辩护律师阿兰·考夫曼(Alan Kaufman)对此表示,他的当事人是无罪的。 AMD在10月6日宣布了与阿布扎比投资局的交易。AMD在当时曾表示,新公司将获得“已证实的57亿美元投资。”鲁毅智一直担任AMD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至2008年7月,随后迪克·梅耶(Dirk Meyer)接任他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鲁毅智继续担任AMD董事会主席至去年10月AMD分拆芯片制造商业务。在此之后,他开始出任 Globalfoundries的董事会主席。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日前宣布,2009年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0.34亿美元*,与第二季度的8.57亿美元*相比,名义销售增长为20.7%。这一增长在恩智浦的全球各个市场及全线业务均有体现。 2009年第三季度调整后未计利息税收折旧和摊销前收益(EBITDA,不包含购买会计法及附带事项的影响) 为1.47亿美元,而第二季度则为8,900万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调整后未计利息税收和摊销前收益(EBITA)为5,500万美元,而上一季度则亏损1,800万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12亿美元,而第二季度为3.44亿美元。 2009年第三季度工厂产能使用率为69%,与第二季度的53%相比有所提高。 注: *不包括2009年第三季度及第二季度分别向ST-Ericsson出售晶圆所得4,300万美元及3,800万美元。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最快几周内就会正式决议对英特尔公司垄断行为的指控。 据报道,美国反垄断主管机构将对芯片巨人英特尔提出惩罚。继欧盟对英特尔处以14.5亿美元罚金后,这家全球最大个人电脑芯片厂商也将因为违背反垄断法规,而在美国本土市场受到处罚。 消息人士表示,在FTC2008年6月成立的英特尔调查小组中,4名委员中有3名倾向对英特尔提出垄断行为的指控。FTC主席乔恩·莱博维茨、委员托马斯·罗施与琼斯·哈珀倾向同意处罚。 曾任FTC委员的巴托说,在正常情况下,FTC只会命令垄断公司停止垄断行为。但在重大恶性的罕见案例中,FTC也可能同时处以罚金。 在全球个人电脑中央微处理器芯片市场中,英特尔生产的处理器芯片占80%。其竞争对手AMD多年来一直指控英特尔非法垄断。欧盟、韩国与日本都已引用反垄断法规对英特尔提出处罚。 一位消息人士说,FTC对英特尔的调查案不只是中央微处理器,而是包括英特尔的整个芯片事业,例如芯片组。 本月稍早,英伟达(Nvidia)发表声明说,由于英特尔的不正当干扰战术,将不再投资用来搭配最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的芯片组。英伟达CEO黄仁勋今年5月指控,英特尔对芯片组与处理器一同购买的客户提供优惠,让英伟达根本无法竞争。举例来说,英特尔的Atom处理器一般的单一售价是45美元,但只要电脑厂商愿意连芯片组一同采购,就可以打折到25美元一枚。 英特尔发言人查克·穆罗伊表示:“我们相信我们的商业行为符合法规,而且对消费者有利。”穆罗伊表示,英特尔过去的确曾配合FTC的调查,也将继续合作,英特尔希望“这项臆测并不是真的”。 今年5月,欧盟对英特尔处以10.6亿欧元(14.5亿美元)罚金。欧盟反垄断机构认为,英特尔付钱给计算机厂商,提供秘密回扣,要求他们不要采用AMD的处理器芯片。英特尔还付钱奖励只销售英特尔芯片电脑的零售商。上述行为都是阻止竞争的非法手段。 日本官员在2005年认定英特尔违反日本的反垄断法。2008年6月,韩国也发现英特尔对电脑厂商提供回扣,让他们不采购AMD产品,因此对英特尔处以2600万美元罚金。 而早在1999年,FTC曾与英特尔就垄断问题达成和解。Real World Technologies公司分析师坎特尔说,FTC的这项指控很有可能和解,如果AMD控告英特尔的案件和解处理,FTC就失去坚持提诉的理由。
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称,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在四季度将会实现年比增长,这是该行业复苏开始起步的信号。 iSuppli预计全球半导体收入年比将增长11%。这将是半导体行业收入首次实现年比增长。 iSuppli市场分析师福特(Dale Ford)称,“目前复苏的种子已经在二季度播种,”“在二季度期间,制造商开始报告正的订单出货比(book-to-bill ratio),暗示未来的收入增长。” 他补充称,二季度之后紧随又一连续增长的第三季度。连续的季比增长预计将持续至2010年,尽管这到2011至2012年间仍不足以将半导体行业收入水平提升至经济衰退前的水平。 同时,预计0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将萎缩几乎17%。而在08年则为下降5.4%。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增加的抵押品赎回权的丧失,艰难的信贷和银行市场使得很难预计经济前景。这些因素限制消费者支出。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的数据报告显示,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国内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和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延续二季度企稳向好的态势,生产增速继续回升、出口下滑速度放缓、经济效益降幅收窄,但要看到部分行业和领域仍存在波动反复现象,要实现实现全年增长有一定难度。 一、产业总体呈回升态势,部分领域存在波动现象 (一)生产增速低位回升。前三个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扭转了上半年下滑的势头,但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9月增长6.3%,增速比8月提高1.5个百分点,但比7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重点产品增长面逐步扩大。9月,重点监测的27个产品中,14个产品产量出现正增长,比上半年多了3个产品;其中计算机、显示器、彩电、数码相机继续保持增长,增速分别为25.5%、9.8%、5.3%、31.8%,手机、集成电路扭转上个月下降的势头,分别增长2.4%、4.7%。 (二)经济效益下滑放缓。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18亿元,同比下降4.8%,实现利润892亿元,同比下降21.5%,二者降幅分别比1-5月缩小3.7、19.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11个行业中实现利润增长的行业扩大为4个,其中通信设备、视听产品行业分别增长28.1%、6.4%,计算机、电子元件行业分别下降35.5%、29.4%,电子器件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5亿元。 (三)出口降幅逐步收窄。前5个月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月降幅均保持在20%以上,6-8月降幅收窄至15%左右,9月降幅进一步降至10%。累计到9月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3123.8亿美元,同比下降20%,其中来料、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分别下降32%、19%,计算机、通信设备、视听产品、电子元件、电子器件下降13%-36%,排名前列的九个东部省市中除山东(-4.4%)外其余地区均下降15%以上。 (四)软件产业增速回落。1-9月,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6775亿元,同比增长20.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软件产品、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IC设计收入分别增长21.1%、15.3%、17.3%、6.5%,增速同比回落13、10、11、16个百分点;软件技术服务增长28.5%,占行业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五)投资增长步伐放慢。1-9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8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2.1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制造业增速11.5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行业投资分别增长32.5%、12.7%,视听产品、电子器件行业投资分别下降24.8%、3%。 二、产业阶段性特征明显,结构出现一些新变化 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逐步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各项指标增速开始慢于工业平均水平,过去产业增长相对依赖产品出口、依赖外资企业、依赖整机行业、依赖东部地区的格局逐步改变;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带来较大冲击,也从一定程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国内市场、内资企业、中西部地区在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攀升,但电子元器件行业从前两年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转变成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出现新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产业各项指标增速大大低于工业平均水平。由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外需下降影响十分突出,导致行业各项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前三个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低于工业平均水平(8.7%)6.9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差距超过5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低于工业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前8个月利润降幅是工业平均水平(-10.5%)的2倍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从前几年引领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变为当前下滑最明显的行业,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一方面反映了产业整体调整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 (二)内销比重上升,外销持续下降。1-9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14955亿元,同比增长13.4%;进入二季度以后,每月内销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8、9月两个月增速均达到20%以上。前9个月,完成出口交货值20330亿元,同比下降10.6%,其中每月出口降幅均达4%以上。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外销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1.72变为当前的1:1.36,出口依存度(57.6%)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7个百分点。 (三)内外资企业差别明显。1-9月,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长12.8%,占全行业的比重(26.2%)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销售产值下降7.2%,外商投资企业下降5.7%,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下降1.3、2.1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49.5%,占全行业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三资企业投资下降15.3%,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7.1%。从出口看,三资企业下降22%,高于全行业降幅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从效益看,1-8月内资企业利润增长31.3%,三资企业下降44.7%。 (四)整机调整回升较快,元器件下滑明显。1-9月,视听产品、测量仪器、专用设备等行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4%、6.9%、13.7%,成为全行业回升的主要力量。整机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截止到9月底,液晶电视占彩电产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1.2%上升到55.1%,笔记本电脑占微型计算机的比重(83.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5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滑明显,前9个月电子元件、器件行业销售产值分别下降2.8%、2.1%,下降额占全行业下降额的四成以上;投资增速分别为1.2%、-3%,远低于全行业17.2%的平均水平;前8个月利润分别下降29.4%、77.4%,下降额占全行业下降额的八成左右。 (五)东部地区持续放缓,中西部地区增势突出。1-9月,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8.5%、19.0%,成为遏制全行业下滑势头的重要力量,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同比下降3.3%。从投资看,中西部地区增速均达30%以上,东部地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出口看,广东、江苏、上海等所有东部沿海省市出口分别下降5%-34%,但中西部地区中,部分比重较大的省市出现正增长,如四川、江西、安徽实现1%-54%不等的增长。 三、实现全年增长有一定难度,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一)出口需求依然不容乐观。世界经济仍未完全走出衰退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以上,全球贸易将下降10%以上。根据IDC、Gartner等国际市场咨询机构调查,一、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分别下降15%、11%,彩电出货量分别下降6%、8%,计算机出货量分别下降7%、5%,集成电路收入分别下降30%、20%,预计全年IT市场降幅达3%以上,手机、彩电、计算机、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出货量将分别下降5-20%,市场形势将是新世纪以来最糟糕的一年。但要看到,当前全球市场呈现复苏趋向,三季度起各种半导体价格环比有2%-15%不等的回升,预示全球市场正在回暖,根据国际市场调查机构预测,预计四季度起全球市场开始止住下滑势头,明年市场将比今年略有增长。 (二)国际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对IT等高技术领域的战略投入,产业竞争态势日趋加剧。美国政府支持企业开展智慧地球、物联网研究,提出了宽带刺激计划,并划拨72亿美元予以支持;日本政府推出I-Japan战略,设立了相当于副首相的首席信息官,并大幅增加政府、医疗、教育信息化投入;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将于未来五年内投资189万亿韩元发展信息核心战略产业;台湾地区实施投入上千亿新台币的半导体支持计划,并整合建立了“台湾记忆体公司”。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各国纷纷采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各种专利诉讼遏制别国产品的进入,我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成为各国采取措施的主要对象。2008年底以来,发达国家进一步提高进口产品的环保要求,特别是欧盟的EUP指令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对我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此外,很多国家还利用货币贬值的手段,力图在企业竞争力和招商引资上形成新的优势。 (三)内需市场和投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今年国务院正式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后,1-9月通信业投资超过2000亿元,预计全年投资超过2700亿元,特别是二季度后网络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将拉动通信设备行业发展。今年以来,各地新上了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和模组生产线,总计投资近千亿元,将为产业发展增加新的后劲。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完善,实施的产品和地域范围扩大,日益刺激农村家电消费增长。三网融合加快,相关的措施意见即将出台,同时电信运营商全年定制笔记本终端数量将超过1百万,对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但要看到,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有其短期时效性,特别是投资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基于消费的内生促进机制仍未完全形成。 (四)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产业核心基础薄弱、关键技术和元器件受制于人、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制约产业发展,上半年国内企业面临液晶面板供应紧张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宏观环境变化也正在冲击产业传统优势,人力成本、汇率成本、原材料成本趋高与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形成明显的反差,企业利润空间日益缩小,也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新的要求。粗放型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部分光电领域重复建设的苗头逐步显现,废旧电子污染治理、产品能耗降低和生态设计的要求愈显迫切。需要统筹采取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平稳发展、在扩大内需和稳定出口等多方面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综合来看,四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将有所加快,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预计全年制造业收入可能会与去年基本持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体将继续负增长,软件业收入增速保持在20%左右。明年形势可能进一步好转,预计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增长5%,其中产品出口将比今年有所增长,软件业收入增长18%。
英特尔CEO欧德宁(Paul Otellini)周四表示,全球处理器市场将于明年反弹,而强劲的中国市场需求是重要推动力。 欧德宁说,全球经济低迷已经触底,这比人们预期的要早。受中国市场及全球个人消费者需求的推动,处理器市场将于2010年反弹。 欧德宁还称,去年以来,企业纷纷压缩IT开支,但这种情况即将改变,预计企业IT开支将于明年回暖。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周二表示,2010年企业在个人电脑上的支出将会上涨。 欧德宁在印度首都的一次会议上对媒体表示,“企业在PC上的开支情况将在2010年出现显著改善。” 但欧德宁拒绝预测究竟在2010年电脑销量会达到多少。本月初,欧德宁曾重申英特尔2009年业绩预期,称公司销售收入或与此前前同或稍有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