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拿数据说话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昨天在赛迪顾问主办的“2009年半导体行业年会”上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他身边的两个大屏幕,显示着大陆这一产业2008年的发展数据:上半年,整体产业增速达10.4%,但第三季度开始,急速放缓,第四季度则深度下滑。全年数据显示,产业平均增速为-0.4%。 “这是大陆半导体产业近20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他说。 自由落体 俞忠钰用“自由落体”一词形容了这一尴尬局面。他说,增长放缓是正常的,但这么快的衰退、程度之重,出乎意料。 在上下游三大环节中,仅芯片设计业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增速为4.2%,制造与封装测试则分别下跌1.3%、1.4%;按季度看,上半年增速10.4%,第三季度成了1.1%,而第四季度则变成-20%,“等于一季下滑21个百分点,前高后低,少有的负增长。” 俞忠钰认为,与2001年网络泡沫比,这次衰退特点主要是宏观经济导致,这一点也可从全球半导体市场表现得到印证。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球增速为5.4%,而下半年则跌去50%以上。其中,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市场增速分别下滑了10.5%、6.6%、0.7%、8.1%。 而全球排名前10位的巨头均面临运营困难、价格大幅缩水局面。即使是三星、英特尔,去年第四季度也出现了亏损,它们认为今年第一季度市场更不乐观。 俞忠钰表示,大陆市场之所以深度衰退,与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有关。此外,由于美元贬值,在美国等地上市的本土企业,也遭遇了汇率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出口以美元计算,但是大陆的报表以人民币计算,许多在美国赢利的业务,最终却以亏损体现。 危机意识淡漠 但是大陆企业似乎太大意了,俞忠钰表示,产业衰退“来得比较突然,企业都没怎么准备”。 这显然不是虚话。以生产项目为例,2008年上半年,多家半导体企业不但情绪高涨,而且一出手就是重大高额投资项目。其中影响最大的,分别是苏州中新创投与日本尔必达在苏州及山东浪潮在济南投资设立的两座12英寸工厂。 全球第三大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的布局,同样疯狂。一年多来,它再次延续了以往思路,在全国建立工厂。2007年底,上海12英寸厂宣布投产后不到两个月,它又在深圳宣布上马8英寸生产线,之后将上马12英寸生产线,总投资达15.8亿美元;9月,投资100亿元的武汉厂投产。 更为疯狂的则是重庆市。在引来茂德后,去年初,该市相关部门说,将再引三条12英寸生产线,打造“西部硅谷”。按一条15亿美元计算,重庆至少要投45亿美元。《2008年重庆工业技改投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显示,仅马来西亚Silterra项目的规划投资,就达145亿元人民币。 而这些项目的大部分结局不言而喻。重庆、苏州的都“黄”了,济南的还没真正运营,中芯武汉厂基本停产。 即使是表现稍好的芯片设计业,去年也是惨淡一片。许多企业发生裁员,凯明等公司甚至都以倒闭收场。 转“危”为“机”? 尽管如此,俞忠钰仍对大陆半导体行业今年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危机时期,中央政府连续出台的各类政策,有望拉动内需市场,为大陆半导体企业提供广阔的回旋空间,大陆市场规模毕竟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3。 最切实的拉动内需政策,在于家电下乡、3G启动、移动电视以及交通等领域的芯片应用。俞忠钰强调,设计、生产企业应加快研发创新,争取在需求上来时,真正量产。 而更宏观的产业政策——《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下称“规划”)也已经出台。涉及半导体产业的内容,占据不少比例。规划中的产业整合信号,他认为也是企业转危为安的重要措施。目前,台湾地区、日本、欧美都在朝这方面走,大陆“也应当提到日程上来”。 他透露,英特尔大连厂、中芯深圳厂、华润无锡厂、909升级工程都在进行中,而各地也正在规划新项目,投资驱动力仍在。 “有人说,2009年大陆半导体不行了,但我有信心,一定是增长。”他说。
记者从正在上海召开的“2009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上获悉,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增速出现连续5年下降。随着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占全球比重不断提高,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逐渐趋于平缓。 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为5973.3亿元,市场增速大幅放缓,增速仅为6.2%,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而且已经连续5年保持增速下降。 在连续经历了多年的高增长之后,中国的整机产量增速已经开始饱和,除了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等产品依然在2008年实现高增长以外,大多数产品的增速都已经趋于平稳或出现增速下降的趋势。整机产量增速的下降将直接反映到上游的集成电路市场上。 2008年计算机类、消费类、网络通信类三大领域占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87.8%,其中计算机类份额仍然最大,其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主要来自PC、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显示器、键盘及鼠标等电子信息产品。 近几年来,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发展缓慢,而中国也由于产能转移趋缓、行业不景气和整机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集成电路发展也逐年减缓。据预测,市场暂时无法走出低迷发展的态势,2009年市场的发展速度可能进一步下降,预计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将在2010年复苏,发展速度重新回到10%左右。 为期两天的“2009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是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和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SICA)共同主办,今年大会围绕“宏观经济变化与半导体市场波动”“半导体产业走势与企业发展策略”等主要议题进行讨论。
2月24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月份的工业企业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电子信息产品的下降幅度高达27.6%。来自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消息称,1月份,上海半导体产业的运行情况继续下行。这一产业,前年曾为上海贡献了389.5亿元,而该协会的数据显示,整个2008年,增长幅度可以忽略不计。 以中芯国际为例,总裁张汝京之前表示,公司1月份订单数量已比去年12月有所增长。记者获悉,该公司最近获得了社保卡订单,但其工厂产能利用率却大幅下降至30%,显示出“无米下炊”局面。去年第四季财报显示,其净亏损已扩大至1.245亿美元。 其他代工企业同样难受。今年1月,全球第二大代工企业伟创力、笔记本代工巨头广达、和硕联合(原华硕代工业务)等公司的人力明显缩减。背后原因同样是去年第三季度以来,订单锐减。1月份虽是旺季,它们仍表示,困难局面还在持续。而广达一直是上海市工业出口的冠军。 和硕联合相关人士表示,全球经济危机仍在持续,相比去年第四季度,1月份已经算好些了,有“急单”进来,公司前段时间也在招人。但是,2008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成本压力上升,在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形势下,短期不可能得以缓解。 尽管英特尔不透露浦东封装测试厂的1月份具体运营数据,但巨头的日子显然不好过。自去年以来,由于下游终端消费不力,订单拉动不再明显。本月,它已经决定,将在一年内关闭该厂。 目前2008年上海信息产业总产值尚未公布。不过,2007年总规模已达7417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约5914.8亿元,连续4年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 不过,报告也表示,春节因素影响也是1月份表现不佳的原因。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监陈苏桥表示,1月份,上海产销比同比上升,是市场转好的一个信号。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称《规划》)在上周获批,投资者越发关注《规划》的细节究竟如何。上海证券报昨日获得的《规划》初稿显示,涉及该行业的利好政策多达10条。 《规划》显示,十大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出台和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完善融资体系、加大对外向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扩大国内需求、建立产业安全和损害预警机制。 在扩大内需一项中,《规划》明确提及,要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形成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带动国内产业发展。 具体措施方面,《规划》从提振出口和扩大国内消费着手,主要包括提高行业出口退税率、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关税、加快拨付重大项目发展资金、加大销售补贴、减免企业所得税、提供专项发展资金、促进银行向相关企业发放贷款等措施。 对于《规划》的细则,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是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 《规划》明确提及,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国家新增资金投入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以贷款贴息、研发和产业化补助、政府采购、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结合六大工程的实施,设立产业化专项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及结构调整,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大国有资本预算支持国有大型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上海证券分析师陈启书指出,平板电视和软件行业无疑是最受益《规划》的行业。 《规划》提出,力争3到5年内,以平板彩电整机技术改造为龙头,以建设LCD高代生产线、PDP生产线等显示器件为突破口,初步形成平板显示产业工业配套链,国内彩电出货量超过1亿台,继续保持全球彩电市场50%以上的份额,国内自主品牌彩电厂商出货量5000万台。 《规划》对于软件行业也将形成重大利好。《规划》初稿提及,未来将实施政府国产软件替代计划。支持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和辐射国外的软件外包服务平台,完善软件产业基地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工程。
据iSuppli公司,俄罗斯曾经被视为全球电子合同制造业增长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但现在面临新投资停滞、现有设施关门和新厂建设推迟的窘境。2008年初,俄罗斯被视为新兴的合同制造地区,是快速崛起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之一。iSuppli公司在OEM、电子制造服务(EMS)、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元件供应商和金融领域中的客户,对俄罗斯的电子制造业市场机会抱有强烈兴趣。但由于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似乎进军俄罗斯市场的兴趣已经消失殆尽。而且,在俄罗斯开展业务的电子制造商过去曾遇到许多问题。最近的EMS活动突显俄罗斯存在的问题快速回顾一下主要EMS提供商的战略与战术行动,可以发现目前在俄罗斯开展业务可能不是最好的主意。考虑以下迹象:• 作为较早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厂商之一,Elcoteq自从2004年启动其圣彼得堡工厂以来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由于Elcoteq的企业与地区战略有缺陷,这家圣彼得堡工厂从未被看作是成功之举。在其短短的历史中,该工厂曾两次被挂牌出售。1月15日,Elcoteq管理层宣布将关闭该工厂,纳入其重组计划。• 有几次,伟创力曾公开暗示将向俄罗斯扩张业务。2008年初,伟创力与Elcoteq签署了收购其圣彼得堡工厂的协议。但是,后来伟创力决定放弃收购计划,并向Elcoteq支付了大约100万美元以取消原来的合同。iSuppli公司认为,液晶电视元件及系统的进出口关税促使伟创力做出了停止向俄罗斯扩张的决定。• 富士康和惠普在2007年8月宣布,双方将在圣彼得堡建立一家投资5000万美元的合资企业,生产个人电脑。当初预计该工厂每月将生产40000台电脑。尽管富士康在2008年4月开始兴建这家工厂,但投产计划被推迟。现在,该工厂计划将在今年稍晚的时候投产。经济,贸易政策,分销与政府障碍iSuppli公司的专家与业内人士指出,有几个因素打击了厂商对于俄罗斯的兴趣。其中一个妨碍因素是俄罗斯经济所固有的问题。该市场不稳定,存在诸多社会与政治问题,而且面临原油价格下跌。俄罗斯经济未来强劲成长的希望似乎不大。 从运营角度来看,俄罗斯的关税和增值税也对俄罗斯内部及出口的总体登陆成本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些问题和其它问题上,俄罗斯政府经常改变政策和法律,导致商业环境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我们和其它公司来说,俄罗斯市场存在一些挑战,”一家领先的北美半导体供应商销售主管表示,“把元件运进这个地区非常麻烦,关税和海关造成的延误多达四周。政府政策变化不定。”在半导体、模块和组件进入俄罗斯之后,该国也缺乏有效率的配送运输系统。因此,有些Elcoteq供应商把部件运到芬兰,而不是圣彼得堡,以简化这一过程。而且,在俄罗斯取得商业成功主要靠关系,而不是靠竞争力。“在后普京时代,黑手党情况没有变化,但在某种程度上,该地区做生意仍然需要认识适当的人,”iSuppli公司的首席开发官Greg Sheppard表示。缺乏半导体制造业另一个妨碍俄罗斯合同制造业发展的因素是缺乏国内半导体供应,而国内供应可能有助于改进和优化该地区合同制造商的效用。“目前俄罗斯只有为数不多的半导体制造,除了Mikron之类政府补贴的项目,该项目面向国防,”iSuppli公司的半导体制造首席分析师Len Jelinek表示。假冒产品,犯罪与安全在俄罗斯面临的另一个挑战,类似于在巴西,是电子供应链中假冒产品的冲击。就消费电子来说,以前有报道称俄罗斯有高达80%的DVD是来自黑市。最后iSuppli公司了解到,猖獗的犯罪与安全问题让人对在俄罗斯做生意望而却步。考虑到上述因素,近期外界对于俄罗斯合同制造商市场的兴趣不太可能上升。
未来机器人或取代人类智能? 在大西洋(12.67,-0.08,-0.63%)的一座岛屿上,有一家制造和生产生物机器人的洛苏姆万能机器人公司。大量机器人从这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渗透到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机器人的大量出现,导致人口停止增长,有人预言人类将有灭绝之灾.....。 文 / Maggie Yu 在大西洋的岛屿上,洛苏姆万能机器人公司生产出的机器人渗透到世界各地。于是有人预言人类将有灭绝之灾。然而洛苏姆公司的负责人一意孤行,不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还不断改进机器人,使它们具有思想。结果机器人拥有了反抗意识,越来越不听命令,甚至发动了暴乱。面对危机,工程师毅然烧毁了所有制造机器人的资料,但这样一来,人类也失去了对抗机器人的王牌。这场战争最后两败俱伤, 除了这位掌握机器人秘密的工程师以外,其他人全被杀死;无法生育的机器人也在不断老化,数量逐渐减少。故事的结尾,是工程师听到世界上最后两个机器人的笑声,他们已经获得了人类的思想和情感,甚至有了性别之分——他们成了新的亚当和夏娃。 这是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创作的科幻戏剧——《洛苏姆万能机器人公司》中的情节,也是机器人一词的初次登场亮相。恰佩克根据robota(捷克文:“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工人”)创造出了robot,用来称呼剧中的机器人。后来这个单词被各语种吸收采纳,成为世界性词汇,并为科幻文学发扬光大。如今,机器人研究制造水平的发展早已不仅仅停留在科幻戏剧中,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独具功能性的机器人,一些国际性赛事也定期举办。 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 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于12月5日在广东中山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数百支参赛队伍在这里颠峰对决。RoboCup公开赛是国际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全球五大赛事之一,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泛的机器人科技赛和学术大会,自1997年开始举办以来每年一度的机器人世界杯赛。本次大赛的比赛项目将分为机器人足球赛、机器人武术擂台赛、舞蹈机器人赛、水中机器人赛、空中机器人赛、机器人救援赛、机器人仿真赛等,其中最受关注和最精彩的当属机器人足球赛和机器人武术擂台赛。 本次赛事中除了各种机器人比赛以外,最引人关注的是可以为家庭提供服务的机器人。目前,已经有机器人进入家庭,市场价格在5万元左右,5年后家庭机器人价格有望降到2万元左右,一般家庭可以普及。在家庭组现场,上海交通大学的机器人交龙正在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交龙,身高120厘米,体重20公斤,我会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做完自我介绍,机器人随后跟在缓慢行走的“主人”身后,在“厨房”和“客厅”穿梭,在机器人背后的屏幕上,清晰地打出“主人”的影像。此时,一位陌生人故意与机器人的主人交错,机器人能够继续跟着自己的“主人”,并没有跟丢,让现场观众十分惊讶。除了跟随主人之外,家庭组比赛项目主要还包括:自我介绍、自定位与导航、操纵物体、特定人识别、遗失与寻找以及技术挑战赛等七个方面。研究者对这类机器人做了缜密的计算与设计,使其在一个特定的陌生的环境里,由人引导走一次,机器人就会知道怎样走了,这是运用了机器人的自定位与导航技术。这一项技术以后可以运用到超市的导购,以及街上的机器人带路。不仅仅在中国,世界各国的机器人研发技术更是层出不穷。 日本科学家制造机器人替身代自己上班 公务缠身,每一个上班族都不得不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常感身心疲惫。如果能舒舒服服待在家里,遥控机器人代替自己上班,那该多好!西罗思-石黑浩就是这么一位忙忙碌碌的人,他有两份工作,有无数的会议和演示,紧凑的时间表把他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没有一点清闲。为了让自己得到片刻休闲,他给自己制造了一位机器真人,代替自己去现场工作,甚至让它代自己到大学去上课,而他只需在家中遥控就可以远程与学生交流,从而免去赶路的辛苦。 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兼智能机器人安定主任的西罗思-石黑浩向公众展示了他的“机器替身”——“杰米诺德HI-1”号。其相貌、神态、动作、声音都酷似石黑浩本人,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了一个真人,就像它的制造者。 这个名叫“杰米诺德HI-1”号的机器人是由石黑浩领导的ATR实验室的研究小组研制的。“杰米诺德”是“好似双胞胎”的意思,HI则是石黑浩英文名字的首写字母。为力求逼真,石黑浩的分身是由按他自己的身体量身定制的。研究小组先制作了石黑浩的面部模型,并以核磁共振技术获取了他头骨的形状数据。制成的机器人和石黑浩一样身高1.75米,它的骨骼是钢和铝,皮肤是硅树脂,前半部的头发则是石黑浩本人的真发。 这个机器替身用压缩空气和小型传动器驱动,全身有46处可以自由运动。机器替身的内部程序也是根据石黑浩的个人习惯设计的,不论是眨眼还是转动眼球的方式,都与石黑浩本人如出一辙。当它坐在椅子上时,像真人似地扫视房间,它还会像正常人一样“眨眼睛”, 做出一幅坐立不安的样子,不安地上下摆动它的脚,或挪动它的屁股。当它呼吸时,还可稍稍地耸一下肩膀。这些细微动作令人叹服,使人很难相信它是一个机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戴着橡皮面具的人。当这个机器替身和石黑浩坐在一起时,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他们是一对双胞胎,绝对可以以假乱真。 英国机器人酷似人类 面部表情丰富能够对话 英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第一款极为人性化的机器人“朱尔斯”,它可以像人类一样表达面部表情、蠕动嘴唇,看起来十分逼真自然。这款由布里斯托尔机器人实验室设计发明的机器人没有躯体,只有头部,而且它的脸看上去既像男人也像女人,皮肤手感逼真富有弹性,头部内置视频摄像仪和34个微型电子发动机,使它可以自动模拟人类的多种表情,露齿微笑、扮出各种鬼脸,随之变化的或深或浅的额头皱纹很是逼真,也能进行简单的会话。朱尔斯的眼睛是一架视频摄影仪,看到人的表情后,将视频图像转化成数字指令,然后通过其相应的系统和微型电子发动机形成表情运动。每秒25帧的速度使机器人表情模拟即时发生。 该机器人实验室是由英格兰西部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共同创建,试验室机器人工程师克里斯 梅尔赫什、奥尼尔 坎贝尔和彼得 杰克尔三人历时三年半的时间才研发出这种新型机器人,实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人互动完美地模拟人类的面部表情,能模拟出人类十余种面部表情,如快乐、悲伤、担忧等。克里斯 梅尔赫什说:“朱尔斯的表情富于变化,当他的表情动起来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的自然,就像人的表情一样。” 彼得 杰克尔在布里斯托尔机器人实验室里负责机器人面部表情的研究工作,他说:“栩栩如生的机器人表情对进行面对面的人机交互是最为重要的。 有一天,机器人可以成为宇航员的好帮手、老年人的伙伴,在保健和教育领域为人类提供帮助。这要求机器人外表和行为要相匹配以满足人们的期望,才能最终实现机器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我们对这款机器人的研究重点放在了面部表情的逼真程度上,这不同于以往的机器人研究,它可以说是面部表情最像人的一款机器人了。”对此,来自赫里福郡大学的机器人研究专家科尔斯廷也对太过逼真的机器人表示担忧,表情、动作、手感都太过像真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会让人难以辨分真假、人机混淆。 韩科学家在数月内赋予机器人性欲 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能够行走、讲话甚至奔跑的机器人,但一位来自韩国的科学家决定要将机器人的研究更向前推进一大步——赋予机器人性欲!这位科学家名叫金正勋,来自韩国ITRC职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他已经发明了一系列的人造染色体。据称这些人造染色体可以让机器人“好色”,并最终能够“生育”,实现自我繁殖。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这些染色体将被安装到一个机器人身上,而这个机器人将能够拥有感知、逻辑推理和欲望等人类才拥有的能力。虽然金正勋承认他的想法有些疯狂,但他并不是一个怪人。在20世纪90年代,金教授发起了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现在这项赛事已经成为最受机器人研究者欢迎的检测机器人进步状况的盛大赛事。 未来机器人或取代人类智能? 在科幻小说中,robot除了指钢铁机器人(mechanical men)以外,还包括所谓的“生物机器人”,甚至早期的“克隆人”。广义地说,一切非生育的“人”都属于robot。而在现实世界中,机器人也并非真要具有人的外形,为了能够更有效率地工作,它们的长相往往千奇百怪。在现代科技的背景下,robot不过是“自动智能机”的代称而已。 涉及机器人的早期科幻故事,大都表现出一种对科技进步的担忧:人类创造了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往往会自食恶果,被机器人取而代之。为了扭转这种技术悲观论调,1940年年底,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和科幻编辑约翰·坎贝尔,共同为机器人制定出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就是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定律”: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或任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从1941年的短篇科幻小说《推理》开始,阿西莫夫就在“三定律”的框架下创作了一系列短篇机器人科幻小说。他熟练运用“三定律”,在机器人有可能违背规则的前提下逐渐展开故事。 在阿西莫夫的一篇优秀作品《二百岁人》(1976)中,他的这一思想表露得淋漓尽致。 《二百岁人》讲述了一个机器人版的匹诺曹奇遇记。这个机器人刚被制造出来,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艺术才能。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它的才能为它带来了巨额财富,而它则用这些钱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人。它不断地打官司,试图通过法律来认可身份;它将身上的零件逐渐换成生物器官,直到完全变成生理意义上的人;最后,为了让社会彻底承认自己是人,它主动放弃了永生。在弥留之际,法庭的宣判终于到来——“他”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了一名真正的、有尊严的人。 科学幻想一直是人类展示梦想的舞台,伴随着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未来:机器人将与人类和平共处,帮助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甚至替代我们去探索和开发未知的领地。有了这样的共识,再加上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梦想正在走出科幻,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但是也有这样一种说法,从短期来看,当机器人和我们相比还没有足够智慧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对他们做出命令,指手画脚,这时候是不对我们构成任何威胁的。但是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万一有一天它们的智慧超过了人类,你再对它们说,我这个地方输错了,我再给你改一下,或者说我们成为朋友吧,这时候它们根本不会把人类放在眼里,会把我们看成蚊子一样随时拍死.....。在21世纪末,如果说还会有世界大战的话,那个时候能够伤害人类的就不一定是军事能力,很有可能是一种生物技术、生物武器,所以说机器人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萎缩,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半导体材料行业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最上游,也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今年半导体材料行业将很有可能出现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是,“危机”也意味着“危”中藏“机”,一方面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来说,使其产品更具有价格和本地化优势;另一方面,危机也给企业提供了抓紧时间,修炼内功的良机。谁能够抓紧创新,推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谁就能在危机后的经济繁荣中抢占先机,进而赢得市场。 需求萎缩半导体材料将出现负增长 “半导体产业今年可能会出现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整个半导体产业有可能整体下滑10%。”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秉克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半导体产业的下滑直接拖累了半导体材料企业。“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开始,半导体材料价格急剧走低,呈‘雪崩’式下滑,硅材料恐慌性抛售有增无减,危机已蔓延到国内。”万象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青云表示。此次危机使得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受到重大冲击,许多企业的开工率大幅下降。 宁波华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龙表示,今年半导体材料行业的产能可能不到金融危机前的一半。据悉,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硅材料市场急剧恶化,不仅是半导体厂商,太阳能光伏电池厂商也出现了需求下降,其中半导体厂商需求下滑更加严重。“2009年,半导体级硅片将出现负增长,太阳能级也将出现负增长,同时由于多晶硅价格的迅速回落,硅片价格也将出现比较大的降幅。”赛迪顾问分析师徐鹏表示。据赛迪顾问预测,2009年半导体硅材料销售量预计达5.8亿平方英寸,同比下滑4.5%;销售额预计达59亿元,同比下滑7.3%,这是近7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危”中藏“机”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半导体行业资金周转困难、产能利用率降低、库存增加、增长减速,企业也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渡过难关。“目前公司努力强化财务管理、节约经营成本,同时加强了对现金流的管理,把有效资源集中在主营业务上。”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必清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危机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蕴藏着有利的因素。“一些经济状况不佳、产品相对单一、竞争力不足的厂商将被淘汰,一直困扰市场的产能过剩问题有可能得到改善。”陈秉克表示。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整个产业都在想方设法削减费用降低成本,半导体企业对硅材料的成本自然也更加敏感。“同进口产品比较,国内企业的产品凭借价格优势和本地化服务,更具有竞争力,对国内企业来说,这是赶超国外企业的一个大好时机。”大连保税区科利德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同时,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半导体材料需求急剧萎缩,因而企业有更多的时间韬光养晦,修炼内功,加快产品创新和研发的步伐,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期待在市场回暖时能够拿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抢得先机。陈秉克表示,公司目前正抓紧时间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为下轮经济繁荣做好准备。“创新始终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自主创新能力,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的观点是越是危机越应该自主创新。”赵毅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国外一些企业减员、削减研发经费、经济不景气,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合作开发、引进人才,用较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价值。我们坚信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企业才会具有竞争的资本。”
2008年受世界经济低迷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增长周期性放缓,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产销和收入增速稳中有降,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增多,市场格局和行业发展出现很多新的变化。销售收入稳中有降“十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但从2007年第四季度起,受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不景气的影响,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有所下降。2008年,集成电路行业完成销售收入2107.3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年下降6.8个百分点;完成出口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幅比上年下降12.6个百分点。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企业订单数量明显减少,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赢利水平大幅下降,亏损企业增多,集成电路行业月销售收入额逐月下降。10月当月销售收入下降0.8%,11月降幅进一步提高至14.1%,12月下降32.2%,创下历年来月销售收入增速的新低。生产下滑和库存增加现象突出据有关国际机构调查,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收入比第三季度下降6%,库存增长1倍以上。从国内看,2008年累计生产集成电路417亿块,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下降21.3个百分点,12月当月产量为23亿块,比11月份减少9亿块,同比下降35.6%。从部监测的34家重点企业情况看,2008年累计生产集成电路378.5亿块(占全行业产量的91%),同比增长4.1%,增幅比上年下降9个百分点;销售352亿块,同比增长3.4%,增幅比上年下降9.2个百分点;出口259亿块,同比增长9.8%,增幅比上年下降15.4个百分点。库存率(库存量占生产量比重)由2007年的5.6%上升到2008年的10%。设计业效益下滑,制造业项目投资放缓2008年,我国IC设计业完成销售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16%,与近几年的高速增长相比,增速明显回落,特别是比上年(80%)降低64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国IC设计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较为单一,中低端产品存在同质化和价格恶性竞争现象;一些高端应用产品,如移动通信终端芯片、数字电视芯片、多媒体芯片等因国内应用市场不够成熟,市场启动缓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2008年,多家TD芯片设计企业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近年来,在国内市场拉动和产业政策引导下,国内上马了很多大型集成电路投资项目。2008年,上海、无锡、武汉、重庆、大连、深圳等多个城市均有大型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启动或投产;封装测试业中也有多家企业陆续进行扩产。但进入下半年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些新建和扩产的项目进度明显放慢甚至延期。值得注意的问题自2007年年底以来,集成电路行业进入全球性萧条周期,2008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化,加剧行业下滑趋势,集成电路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减产面加大。2008年12月,全球第二大DRAM内存芯片厂商韩国海力士公司宣布将产量削减比例从9月初的20%提高到30%,日本尔必达、中国台湾力晶和南科等公司减产比例超过15%,台积电、华亚预计2009年第一季度减产比例达到50%。近期,意法半导体、东芝陆续关闭了多个芯片工厂。2008年年底,国内多家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2009年进一步降到50%以下。亏损现象严重。由于部分主流产品价格已跌破成本价(1GB/667兆赫的DDR2内存芯片价格从18个月前的6美元/片下跌到当前50美分/片),导致企业亏损严重。2008年,韩国海力士亏损超过30亿美元,德国奇梦达亏损超过20亿美元,日本尔必达亏损超过10亿美元,中国台湾力晶、茂德、华亚、南科等四大芯片厂亏损超过34亿美元。中芯国际也出现大幅亏损。上游行业下滑明显。全球最大的几家半导体设备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美国应用材料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比2007年下降了16%,荷兰ASML公司宣布2009年上半年将分阶段停工。国际半导体与物料协会调查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集成电路设备订单数量同比下降50%以上,预计2009年设备行业收益将下降1%-3%。企业兼并重组现象增多,产业格局面临新调整随着集成电路行业下行趋势加剧,企业竞争和整合出现新趋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存储芯片领域的一些变化。由于市场需求下降、芯片价格低于成本价等原因,众多厂商纷纷采取减产措施(目的是使价格上升缓解亏损局面),但部分大厂商不减产,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继续保持,产品价格短期内难以回升。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台湾、日本、美国厂商加强合作,力图形成更紧密的联盟。2008年10月中旬,美国美光公司宣布用4亿美元收购中国台湾华亚半导体35.6%的股份。近期,日本尔必达公司与中国台湾力晶、瑞晶、茂德,日立与NEC均在商洽合并方案,若合并成功,将成为自1999年以来最大的两宗集成电路企业合并案。国内产业格局也面临新的调整,众多企业在2008年掀起并购整合的热潮。浪潮、比亚迪等多个整机企业开始投资进入集成电路领域。2008年11月初,大唐电信宣布投资中芯国际,成为其最大股东。近期,上海贝岭与上海先进、上海华虹与宏力半导体的并购方案正在推进中。各国(地区)纷纷对集成电路产业采取救援措施面对行业下滑形势,各国(地区)政府纷纷采取对集成电路企业的救助措施。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台湾当局增拨资金,设立对DRAM芯片行业的中大型企业新增投资融资支持方案;韩国外汇银行及其他公司股东向海力士公司提供5.6亿美元紧急贷款援助;美国纽约州政府向AMD公司在当地兴建工厂划拨6.5亿美元;德国萨克森州政府和一家欧洲投资银行对其芯片厂商奇梦达给予3.25亿欧元贷款。这些措施是在集成电路WTO反补贴诉讼不断、市场咨询机构表示政府救援无助行业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出台的,显示了各国(地区)政府对集成电路行业的战略考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由于其集成电路企业以代工为主,规模又相对分散,在遭遇萧条周期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产能过剩、技术缺乏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中国台湾当局将新的扶持措施定位于大企业整合和引进关键技术。大陆地区产业模式与台湾存在相似之处,其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形势展望与对策全球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连续下调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最近的预测数据已调低到不足1%。IDC、Gartner、DisplayResearch等研究机构均调低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增长预期,预计全球电视市场的销量和销售额将比2008年分别减少3%和18%,PC机出货量增幅从10%下调到4%,手机出货量比2008年减少5%,市场增长率由6%下调到3%。上游整机市场的萎缩正不断给集成电路行业带来压力。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本来就处在硅周期的谷底,硅周期的特性历来有放大振幅的效应,衰退不会在短期内停止,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因此,2009年集成电路行业继续下行的可能性增大。据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收入下降5%以上,设备支出下降30%。国内行业面临形势严峻。一是新增产能受阻,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增值税改革影响,部分重大集成电路投资项目进展放缓,无锡、大连、重庆等多个项目建设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进入2009年后,国内众多企业通过延长放假时间、提前进行设备检修等作法进一步压缩产能。二是国内代工厂受到的冲击较大,据国内代工厂反映,目前许多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不足30%,2008年第四季度订单量减少10%以上,且订单周期普遍少于4周,因此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行业可能进一步下滑。国内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一是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安排4万亿元资金拉动内需,人民银行从2008年10月起多次降息,家电下乡政策扩大实施范围,这些将为行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务院18号文件(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将到期,政府正在加快推进新的替代政策出台,将给集成电路行业更大的政策支持。三是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2011年)已于近期出台,将推进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的重大工程,并引导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的重大工程扩大采购电子产品、信息系统以及相关服务的比例。四是国内市场需求仍有不少亮点,3G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各种多媒体产品的应用与推广,都将拉动IC产品新一轮的增长。总体上看,2009年不确定因素很多,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延续,形势不容乐观。预计2009年国内市场销量与2008年持平,收入将下降2%。为应对当前的不利形势,国家应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并将着力点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整合和产业链完善等方面。一是加大对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由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推进高科技产业投资,对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大型企业并购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提供融资支持。二是完善产业政策环境。加快出台《进一步促进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避免政策断档。在新的增值税税制下,继续实施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至2020年。三是增强内需拉动效应。依托国内市场建立产业长链条管理体制,加大对TD-SCDMA、数字电视、电子标签的推进力度,通过重大工程带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四是深化外资引进工作。继续完善投资环境,吸引行业巨头特别是我国台湾芯片企业在大陆投资建厂。同时以政策为导向,推动外商将投资重心从代工逐步转向关键技术研发和核心器件生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2008年集成电路行业每月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集成电路分月度产量变化情况 (单位:亿块)
从事电子相关材料业务等的JSR子公司——美国JSR Micro与美国IBM就共同开发32nm工艺和22nm工艺半导体技术的新材料和工艺达成了合作协议。 此次缔结协议的目的是,双方将把低介电率层间绝缘膜(low-k)材料和光阻材料(Photoresist)等JSR此前开发并实现商用生产的材料群改进为新一代产品。两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共同开发新CVD low-k材料、可制作新图形的low-k绝缘材料、以及介电率小于2的超low-k绝缘材料等的相关技术。在平板印刷领域,两公司此前已共同开发出尖端的ArF光阻材料等。新的共同开发项目的目标是,解决将来在技术节点方面使用的图形二次曝光(Double Patterning)相关技术和其它平板印刷材料的有关课题。
2月17日消息,意法半导体向该公司出售未经授权“标售利率证券”提出的仲裁请求,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的仲裁委员会已做出终局性裁决,裁定瑞信证券偿付意法半导体包括财务损失、利息、律师费和间接损失,共计4.06亿美元。 此外,意法半导体有权保留已被偿付的大约2500万美元利息。 意法半导体在2008年3月备案的20-F报表中即指出,瑞信未按照公司的委托要求购买公司指定的联邦助学贷款证券,而未经公司准许购买了其他债券。就此意法半导体向金融业监管局提出了对瑞信的仲裁请求。 据意法半导体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信用市场向负面发展,公司就此计提一次性资产减值准备金累计高达1.73 亿美元。 按照FINRA的仲裁裁决,瑞信将支付的金额可进一步改进意法半导体的财务状况,使流动资产提高大约4.06亿美元,同时非流动资产降低2.42亿美元。在收到偿付金后,意法半导体将把非授权的“标售利率证券”的所有权转交给瑞信,意法半导体将有1.63亿美元的税前收益入账,以冲回在上期利润报表中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
意法半导体(ST)日前宣布,关于意法半导体就美国瑞信证券向该公司出售未经授权的“拍卖利率证券(AuctionRateSecurities)”提出的仲裁请求,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ancialIndustryRegulatoryAuthority,FINRA)的仲裁委员会已做出最终裁决,裁决瑞信证券赔偿意法半导体包括财务损失、利息、律师费和间接损失共计4.06亿美元。此外,意法半导体有权保留已被支付的大约2500万美元利息。 意法半导体在2008年3月提报的20-F报表中即指出,瑞信未按照公司的委托要求购买公司指定的联邦助学贷款证券,而未经公司授权购买了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和信用连结债券(creditlinknotes),就此意法半导体向金融业监管局提出对瑞信的仲裁请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信用市场呈负面发展,该公司就此计提的非暂时资产减损费用累计高达1.73亿美元。 按照FINRA的仲裁裁决,瑞信将支付的赔偿金可进一步强化意法半导体的财务状况,使流动资金增加大约4.06亿美元,非流动资产中降低2.42亿美元。在收到赔偿金后,意法半导体将把未经授权的“拍卖利率证券”的所有权转交给瑞信,意法半导体将可帐载1.63亿美元的税前收益,以抵销在前期损益表中计提的减损损失。
2009年2月18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本次规划将对电子信息产业做出怎样的调整?对产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规划出台的背景 从2007年底开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整个产业的竞争优势开始弱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电子产品销售收入单月增速从年初的17%急速降为10月份的1.9%;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从5月份的32.6%下降到10月份的12%。与上年同期相比,铝电解电容、印刷电路板等领域的骨干企业订单减少50%;太阳能电池行业海外订单下降30%;集成电路产业增速从2007年的24.3%骤降至2008年1~10月的7.1%;第四季度出现了近10年来首次负增长。《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中也首次未公布电子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由此可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状况并不乐观,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期。 明确三大重点任务 规划中确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为了确保三大重点任务的完成,规划着重强调了“落实内需带动”、“加大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在加大投入上明确指出:“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加大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力度,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力度,进一步发挥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的支持作用。 具体措施方面,规划从提振出口和扩大国内消费着手,将提高行业出口退税率、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关税、加快拨付重大项目发展资金、加大销售补贴等;将减免企业所得税、提供专项发展资金、促进银行向相关企业发放贷款等措施。 规划提出,要靠内需带动和拓展电子信息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空间。这意味着,政府在鼓励相关行业的发展时,不仅要给扶持政策、注入资金,也将加大政府采购的比例,刺激内需以形成市场。 强化新型显示产业 “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集中力量实施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不同于十一五规划,平面显示产业成为此次振兴计划三大重点突破的核心产业之一,并单独列入六大工程,同时还将新型显示企业纳入高新科技企业范畴。可见政府对于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视。 规划提出力争3~5年内,以平板彩电整机技术改造为龙头,以建设LCD高代生产线、PDP生产线等显示器件为突破口,初步形成平板显示产业工业配套链,国内彩电出货量超过1亿台,继续保持全球彩电市场50%以上的份额,国内自主品牌彩电厂商出货量5000万台。同时,初步建成研发、生产、应用、服务“四位一体”的平板显示工业体系,确保自主品牌彩电整机厂商可以实现50%以上的平板显示面板本土配套,进一步加强上游原材料配套供应能力,实现70%以上的上游原材料本土供应,并加大对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显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近年来以液晶电视为主的平板电视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继2006年、2007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2008年的液晶市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态势。2008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零售量规模为1171万台,同比2007年增长51.3%;零售额规模为878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43.9%。由于液晶电视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国产彩电企业在与合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态势,国产彩电企业也加快了进军液晶产业链上游的步伐。2007年9月海信建成并投产了国内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拉开了国产彩电巨头进军液晶模组领域的序幕。继海信之后,创维、康佳参股LGD广州模组工厂;TCL联手三星建立惠州液晶模组厂;国产彩电企业开始向液晶产业链上游靠近。 除了进军液晶模组,企业及科研机构也在不断探索新一代平面显示技术,在材料开发、器件结构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清华大学1996年开始研究有机EL技术,2001年成立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条有机EL中试线,目前单色产品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和销售,申报专利150多项。 3G产业将是重头戏 规划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集中力量实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的新跨越。特别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政府力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方式,规划提出要通过研发和产业化补助、政府采购、贷款贴息、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多种方式来扶持TD-SCDMA产业链相关公司、光设备及光纤光缆公司。 2008年3G投资大约在600亿元左右,3G发牌后,2009年和2010年中国国内3G投资合计将超过2800亿元,其中2009年可能会达到1500亿元,换言之3G投资增幅超过2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加速建设自己的3G网络,在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的3G网络建设给电信设备制造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所有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都希望参与中国的无线网络建设,中国本土的华为、中兴、大唐已经获得了大笔的3G设备订单。除了设备制造,中国的3G建设还将刺激上游芯片厂商,手机终端厂商等各环节的发展。 除了通信设备行业、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之外,振兴规划还涉及数字电视推广应用和产业链建设(建设基于自主音视频标准的数字电视内容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国家数字电视应用工程中心)、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实施政府国产软件替代计划)、集成电路元器件(支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和产能提升,建设12英寸晶圆、65~45nm工艺的集成电路生产线)等多个行业。短期来看,规划的出台实施有利于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缓冲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将使电子、软件、通信、家电等相关行业及企业的生存空间得到一定拓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的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与结构调整。
走进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简称:中芯国际)上海总部的接待区,很难不让人感到沮丧。 天花板上剥落的油漆,以及空荡荡大厅内昏暗的灯光,给人一种挫败感——与该公司资产负债表讲述的故事如出一辙。 难以逾越的困境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并非唯一一家遭遇困境的企业。在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宣告成立近10年之后,中国的芯片制造商们仍很难与老牌跨国企业竞争,甚至难以实现盈利。 如今,全球经济危机加重了它们的苦难。近日,中芯国际公告称,其2008年第四季度的净亏损额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至1.245亿美元,销售收入较2007年同期下降31%。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张汝京(Richard Chang)表示,预计当前季度销售收入还将下降50%。 中国规模较小的本土芯片制造商,包括上海华虹集团(Shanghai Huahong)、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Grace Semiconductor)和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Wuxi China Resources),都在经历同样的困境。 “它们陷入了困境,受到需求削减的打击,”麦格理证券(Macquarie Securities)驻香港半导体业分析师刘华仁(Warren Lau)表示,“它们的现金流正逐渐枯竭,因此不是需要摘牌并进行彻底重组,就是需要合并或是被规模更大的集团收购。” 整合 中国的芯片设计企业——自行研发半导体但将制造外包给其他公司的企业——正在留意市场征兆,并为整合做好准备。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它们的私营部门股东。 但是,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中国各区域间的竞争。 地方政府热衷于吸引能够抬高地价、创造制造业就业机会并提高政府声望的大型项目,因此为愿意在当地建设加工厂的芯片制造商提供了丰厚的奖励。 中芯国际试图从这种竞争中获利。公司与成都、武汉以及深圳市都签订了协议。根据协议,地方政府支付加工厂的部分或全部建设费用,中芯国际负责对工厂进行运营管理。 如今,地方政府正努力保住这些工厂,以及这些工厂所代表的就业机会与声望。 因此,中国的本土芯片制造业已经历了好几轮的政府救助。
日本半导体业也呈现赤字,所以计划整合老的生产线。Fujitsu,NEC及瑞萨等都列出关闭老的生产线计划。正在讨论SoC制造技术合并的NEC和东芝首席执行管表明了继续整合的决心,并声言要达成目标。日本半导体制造商宣布一项关闭老的生产线和减少重复生产等结构重组计划,NEC及东芝首席执行管表示正在讨论它们的SoC生产兼并问题,并声称在取得成功之后再考虑芯片制造商之间的兼并问题。东芝的CEO Nishida先生认为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运营能力,然后再来考虑整合问题。并认为东芝的成败将与整个日本半导体业联合在一起。目前日本的半导体公司数量太多,未来整合的方向是SoC及分立器件,而不是NAND。NEC的CEO Nakajima先生表示公司首要的工作是减少亏损,并声称至此公司并未有任何的整合计划。至2010年3月时NEC计划关闭在日本Kawajiri及加州Roseville的6英寸生产线,比原计划提早6个月。同样在2009年9月时将与首钢合资的6英寸生产线售出。在另一方面,NEC正计划加紧扩充海外的IC研发中心,包括在印度的统一设计方法论和IP核重复使用中心。瑞萨技术公司计划于2010年3月前关闭于Kofu的120mm生产二极管及晶体管的分立器件生产线,将其业务归并至6英寸及8英寸生产线中。同样瑞萨的Takasaki厂进行类似的动作,关闭生产线性电路及晶体管的120mm生产线,并同样归并到6英寸及8英寸生产线中。其余的瑞萨生产线都将开展提高生产效率的计划。富士通计划将3条6英寸生产线归并成1条,以及4条8英寸生产线归并成3条。同样富士通计划削减部门化费及减少各产品部门的重迭机构。此次日本半导体业的重组原因是到2009年3月底的2008年度将出现巨大的亏损,其中东芝将亏损32.2亿美元,NEC电子预计亏6.11亿美元以及端萨亏损12.2亿美元。富士通的电子器件部,包括半导体及元件可能亏损达3.16亿美元。
欧洲第二大晶片制造商英飞凌公司(Infineon)执行长包尔(Peter Bauer)说,英飞凌愿意考虑与另一家公司合并,不过经济危机当前,可能很难找到理想的伙伴。另一方面,奇梦达(Qimonda)则乐观认为终将找到投资者。 包尔在西班牙巴塞隆纳接受访问时说:“与另一家公司结合确实是个选项,但此刻每家公司都忙着削减成本与应付经济危机,我不知道哪家公司还有收购意愿。”他补充说,任何收购交易势必都很难找到融资。 包尔上周说,他今年将减薪20%,也不排除公司2009年的营收会萎缩两成。英飞凌本月宣布连亏八季,股价已跌到1欧元以下,可能会被踢出法兰克福DAX股价指数的成分股。 包尔说,英飞凌的行动电话事业正在扩大市场,目前市占率已超出10%。他说,英飞凌正尽一切努力协助汽车客户度过危机,并期望汽车业需求回升时,能收割一些利益。 记忆晶片生产商奇梦达公司监事安布列希特则乐观地认为,破产律师雅飞终将为奇梦达找到投资者。英飞凌拥有奇梦达77.5%的股权。 安布列希特说:“雅飞告诉我们,我们有不错的机会。”他并且预测,DRAM价格2010年时会从谷底回升。 奇梦达公司1月23日向法院声请破产保护,目前有一个月的时间寻找投资者,安布列希特说,潜在的投资者可能等到期限快截止时才露面。 奇梦达和全球其他竞争对手一样,惨遭DRAM价格一年内暴跌54%的重击,股价在同期间狂跌97%,英飞凌股价也连带重挫88%。 台湾的南亚科技、力晶与南韩的海力士半导体(Hynix),都已各向自家政府或者当局寻求资助,以面对日益扩增的亏损;日本的尔必达日前也说,将寻求政府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