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0大本土IC设计公司收入均破亿元

    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正在快速成长,2001年到2009年,中国IC设计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8%。2009年,中国IC设计公司的营收增长为15%,而全球IC产业营收同期则下降了11%。      2007-2013年中国IC设计业总产值及增长率(单位:十亿元,%)      来源: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整理    中国半导体下游市场需求旺盛,计算机仍然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其次是消费电子和网络通信设备。      2010年中国IC市场应用结构      来源: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整理    中国IC设计企业仍然相对弱小。2009年,中国最大的IC设计企业海思半导体的销售收入仅为全球第10位IC设计企业销售收入的1/5,更是全球首位IC设计企业的1/40。    2009年中国大陆IC设计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亿美元的只有5家,而2010年增长为10家,10家公司中除国民技术、海思、深圳国微外,其余7家与手机行业相关。    2010年中国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IC设计公司      来源: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整理    提供32位嵌入式CPU产品的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设计公司,2009年在中国消费电子芯片市场处于第三位,在教育电子芯片市场处于第一位,2011年将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此外,上海贝岭、无锡华润微电子、吉林华微电子、晶门科技等传统基础IC设计公司在保留传统IC业务的基础上,进入新型显示、汽车电子、MEMS等领域,201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率都在100%以上。    在网络通信IC设计领域,锐迪科已经成长为中国实力强大的射频IC公司,2010年在Nasdaq上市。海思的WCDMA手机芯片研发成功后,华为就不再完全依赖高通的WCDMA芯片。2010年第三季度,展讯在2G手机芯片市场的占有率已从去年的5%上升到22%。    在多媒体IC设计领域,除了传统的中星微电子、士兰微和珠海炬力外,上海泰景、北京海尔、杭州国芯、澜起科技等公司发展迅速,具备了较强的设计实力。    智能卡IC设计领域,本土芯片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在高阶智能卡和大容量芯片上依然依赖国外厂商。本土智能卡IC企业包括大唐微电子、同方微电子、上海复旦微电子、远望谷等。    在IC设计的其他细分领域,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本土IC公司。如以高可靠嵌入式SOC芯片类产品为主的欧比特,以智能电表IC为主的福星晓程,和以电力载波芯片设计为主业的和东软载波等。  

    半导体 IC设计 微电子 智能卡 芯片市场

  • 2011年热门与冷门的IC市场

    2011年IC市场中哪些是热门,哪些又是冷门呢? 按IC Insight的看法,数据转换、汽车电子应用中的模拟电路、MPU等IC市场较热,而Gatearrays、EEPROM及ROM等市场较冷。 IC Insight的总裁Bill McClean重申它对于2011年半导体业的预测增长10%。 以下是预测今年增长最快的IC类别:  

    半导体 IC EEPROM BSP INSIGHT

  • Gartner公布全球前10大芯片采购商 芯片消费量达34.7%

    据Gartner的统计,以HP为首的全球十大半导体采购商在2010年共消费半导体芯片1043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34.7%。 Gartner认为2010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3003亿美元,与09年相比增长33.7%。 2009年的前10位采购商中有8家仍在2010的前10中,其中三家來自美国,其它來自亚太地区与日本,Nokia是唯一来自欧洲的厂商。 推动2010年高增长的是移动PC、智能手机与LCD TV市场。其中PC供应商包括HP、Apple、Dell及联想。尤其引人瞩目的是移动PC市场的大幅增长、三星电子在智能手机中的成功突破,而Nokia似乎遇到了麻烦。三星、索尼、东芝和Panasonic要感谢LCD TV的增长,这些公司在设计中都有新的创意。 作为新一代垂直集成公司的代表,苹果提供了硬件、软件与服务,产品包括PC、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这些产品的生产都是外包给OEM。尽管苹果的TV业务仍很小,但是苹果正积极投资开发IP TV,机顶盒等。另一家Google也正开发它的TV市场平台。Gartner相信在未来几年内TV服务平台市场将有高的增长。 Gartner的高级分析师Masatsune Yamaji认为,从总市场量来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对于各类器件提供了最大的市场机会。

    半导体 苹果 芯片 TV GARTNER

  • 2011年半导体制造商资本支出将超过590.7亿美元 Intel增幅最大

    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日前表示,2011年半导体制造商的资本支出将超过590.7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15%。 IC Insights称:“2011年25家半导体制造商的资本支出情况如图表显示,其中有5家公司的资本支出超过30亿美元,这一数字与2010年维持相同,而2009年仅为2家。” 5家公司分别为Samsung, Intel, TSMC, Globalfoundries及Hynix。 2011年前10大资本支出增长最快的制造商中有5家来自DRAM及闪存制造商,而资本支出增长最快的公司是Intel,高达38亿美元。

    半导体 Intel 半导体制造 IC INSIGHT

  • Q-Cells与Boralex合作法国太阳能电站项目

    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Q-Cells和Boralex两家公司完成了融资和计划工作,其位于法国南部4.5MW太阳能电厂的建设工作也将随之启动。该合资项目总价值达1,460万欧元(约合1.27亿人民币),根据全承包协议,Q-Cells将负责阿维尼奥内洛拉盖(Avignonet-Lauragais)项目的工程、建设和维护工作。项目计划在今年五月完工。该电厂已经与électricitédeFrance签署了一项为期二十年的电力供应合同。由于该电厂毗邻阿维尼奥内洛拉盖风力发电场,电厂落成后,其将成为法国境内首座太阳能风能电站。此项目约85%的经费来自西德意志银行(Landesbank)Baden-Württemberg分行。“我们很高兴能与Boralex合作完成这个项目。该项目厂址处风力很大,这增加了项目的难度。我公司位于里昂办公室的全体技术员公都在努力工作,以保证此项目的顺利完成。”Q-Cells法国地区总经理DanielCintolesi表示。“通过对于法国太阳能行业的研究,Boralex坚信这个项目将成为我们太阳能发电业务的立足点。”Boralex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莱梅尔(PatrickLemaire)表示,“Boralex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力发展太阳能业务,特别是在法国地区。”

    半导体 太阳能电站 IC CE DES

  • 欧洲半导体业者4Q营收乐观

    据道琼(DowJones)报导,由于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2011年持续发烧,殴洲半导体业者可望大展身手,走出往昔的经济泥沼,加上美国、亚洲对手上需面对棘手的PC市场挑战,欧洲业者当前更显轻松写意。半导体设备大厂荷商ASML于2010年末便已表示,受惠于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日亦到欢迎,是故微显影机台需求强劲,超乎预期,估算2010年第4季订单规模将超越20亿欧元(约27亿美元)。ASML还指出,2010年10~12月间,桌上型计算机(DT)、游戏机、手机所用DRAM记忆卡,市场需求并未如预期疲弱。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认为,ASML第4季表现将微幅超出市场预测,然摩根大通(JPMorgan)相信,ASML订单量已达颠峰,虽然NAND快闪存储器制造商持续有资本支出,然2011年第1季将有赖晶圆厂、客户投资最新超紫外光(ExtremeUltra-violet;EUV)技术支撑营收,高额的未结订单(OrderBacklog)效果将可从2011年第1季展望中显现。至于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日前预期该季营收将介于27.1~28.4亿美元,实绩有望向上靠拢。2010年10月时公司高层曾指出,除记忆芯片以外,整体半导体市场规模可望扩增5%~10%。分析师指出,看好意法在汽车、工业用芯片发展,认为相关业务足以弥补其它业绩如机上盒(STB)的不足。只是无线业务子公司意法易利信(ST-Ericsson)恐依然出现亏损,部分分析师认为约于2011年下半方能达到收支两平,有的分析师则较为悲观,认为不到2012年,意法易利信难见获利。德国Dialog半导体业已于17日公布第4季初期营运结果,该季Dialog营收较2009年同期成长36%,优于2010年预测值,同业是受惠于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升温所致。英飞凌(Infineon)同为德商则是期盼,2011会计年度第1季(2010年10~12月)排除规划出售的无线业务,业绩可望扬升1成左右,上探9.42亿欧元,对于营运获利亦抱持乐观态度。当前英飞凌旗下无线业务拟以14亿美元出售对手英特尔(Intel),收购案磋商已步入尾声。至于英飞凌2011会计年度(2010年10月~2011年9月)全年业绩成长1成的预测,分析师认为业者较为保守,可能会上修全年度营收预测。当前该公司于车用芯片市场上,无人能出其右。同时IC设计厂安谋(ARM)因芯片节能效果,为行动装置市场表现最为耀眼的业者,近来微软(Microsoft)向其示好,绘图处理器大厂NVIDIA亦对其亲睐有加。安谋的设计授权更广见苹果(Apple)炙手可热的iPhone、iPad等商品。近来投资机构RBCCapital相信,2011年设计授权金将见提升,对其寄予厚望,本益比达56倍,超越ASML的13.3倍,该公司股价闻讯跳升13%,2月1日安谋发布财报,势必需有坚厚实绩以为支撑。只是消费者对电视、PC兴味减弱,亦将对安谋造成影响,毕竟安谋设计架构亦见于笔记本电脑(NB)产品,估算该公司本益比降为36倍较为合理。

    半导体 英飞凌 ASML

  • Q1太阳能价格将下探至1.1美元,回温需待2月中下旬

    随着传统淡季的来临,在需求动能减缓与产品去化时间变长的影响下,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机构EnergyTrend认为,整体太阳能产业短时间内价格持续走跌的状况将不可避免,厂商的获利将面临严峻挑战,未来数周会出现接近$1.1/perWatt的报价。集邦指出,从模块来看,目前价格与上周相比下跌在1%~2%,但厂商表示需求动能与去化速度仍未出现明显的反转,降价的压力仍然存在。而在Cell方面,由于客户不断要求降价,使得本周价格已跌破$1.2/perWatt的水位,但有些厂商面临库存水位增加的压力,短时间内价格持续下探的状况将不可避免,后续效应值得观察。而在上游PolyWafer的价格变化上,受到客户产品售价持续下滑的影响,PolyWafer厂商也被客户要求共体时艰,因此本周的价格也呈现走跌的状况。但根据EnergyTrend访谈发现,PolyWafer厂商表示2011年的产能仍然呈现吃紧的状况,价格虽然走跌,但变化上不致出现较大的波动,呈现温和下滑的状态。而在硅薄膜方面,虽然目前在报价上仍随着硅晶模块价格的变动而调整,使得目前产品报价也呈现走跌的状况,然再进一步分析,微晶硅与非晶硅产品的状况略有不同。至于微晶硅(Tandem)产品,由短期内产能仍无大量增加,且产品效率高于传统非晶硅,因此在合约价方面仍出现$1.5/perWatt的价格;但在非晶硅产品上,由于竞争者众且转换效率较低,厂商在价格上面临较大的压力,根据EnergyTrend的调查,现货市场上已出现$1.23/perWatt的报价。展望未来,EnergyTrend认为在2011农历年前价格持续下探的状况仍将持续,但在2011年2月中下旬市场需求动能可望回温,价格止跌回稳的契机将会出现。

    半导体 太阳能 WAFER TREND ENERGY

  • 手机半导体营收三年将增12% Wi-Fi芯片达14亿美元

    据市场调研机构ABIResearch预测,2010年手机半导体出货总收入将增长约5.5%,并有望在今后三年延续这一增长势头,到2013年实现总收入累计增长12%。行业分析师CeliaBo表示,手机处理器与连接类芯片出货率上升是带动该行业市场增长的主因。在连接类芯片方面,ABIResearch首席分析师PeterCooney预计今年来自手机蓝牙、GPS和Wi-Fi芯片的总收入将增长15%以上,并在2015年达到35亿美元。高通、联发科和德州仪器是手机芯片市场的主要厂商,其出货量占全行业出货量的80%左右。ABI预计,凭借强大的知识产权库和几乎覆盖全部产品类别的领先技术,高通公司极有可能在未来几年继续稳坐头把交椅。数据显示,2010财年,高通公司MSM芯片总出货量达到创纪录的3.99亿片,较去年同期增长26%。PeterCooney表示:“连接类芯片将是今后五年中驱动手机半导体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预计今年来自手机蓝牙、GPS和Wi-Fi芯片的总收入将增长15%以上,并在2015年达到35亿美元。”在各类连接类芯片中,蓝牙相比于其他产品拥有最高的配售率,2010年其平均渗透率预计将达55%。GPS在2010年的渗透率预计将达23%,并在今后五年中保持增长势头,到2015年上升至45%。今后五年,Wi-Fi芯片的收入增长将超过蓝牙与GPS,预计在2015年达到14亿美元,其在2010年到2015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为14%。

    半导体 Wi-Fi 半导体 芯片

  • 半导体设备制造商ASML四季度净利4.07亿欧元

    北京时间1月19日下午消息,欧洲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荷兰阿斯麦控股公司(ASMLHoldingNV)发布第四季度财报,由于2010年销量创历史记录,其第四季度利润超过之前分析师预测。阿斯麦今日报道称,公司第四季度净利润为4.07亿欧元(5.4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为5.05千万欧元。此前彭博社对11位分析师预测统计,平均预测其第四季度净利润为3.258亿欧元。此外,公司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上升至15.2亿欧元,高于此前预测的13.4亿欧元。

    半导体 半导体设备 ASML HOLDING LH

  • “美国制造”法案或打击中国太阳能企业

    美国总统奥巴马7日签署了军事授权法,其中包含了一项鲜为人注意的“购买美国制造”条款,即国防部购买太阳能电池板必须“美国制造”。这一法案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过去两年内,中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生产国。去年中国产品占据世界总额的至少一半,其市场份额在迅速增加。美国占据世界太阳能电池板市场总额290亿美元中的160亿美元,而市场分析家通常并没有把销售给国防部的分开计算。也就是说,在过去美国国防部采购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很可能有为数不少是“中国制造”。中国是太阳能电池板最大的出口国,显而易见,这个“美国制造”条款针对的对象是谁。实际上,2010年年中时,奥巴马就做过类似表态,他一次讲话中表示:“我不想看到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和电动车,我希望这些产品都是在美国制造。”因此,最新的“美国制造”法案实际上是这种思路的落实。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条例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之前签署,在时机上有些敏感。美国也已经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对“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今后可能有更多歧视。对于中国的太阳能制造企业而言,如果今后还想打美国军方的市场,恐怕要考虑在美国投资设厂了。

    半导体 太阳能 新能源 中国制造 太阳能电池板

  • IMS Research:2010年光伏安装量达17.5GW 2011年预计达到20.5GW

    来自IMSResearch的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新增光伏安装量增长了130%,达到17.5GW,使得该公司早前在2010年第三季度预测的2010年全球新增产能达17GW得到了印证。此外,这份新的报告预测2011年安装量将有两位数的增长,可达20.5GW,到年底总安装量将达58GW。尽管一些其他的市场报告修改了其在2010年做的预测,但两个季度前IMSResearch在2010年做的预测却没发生多少变化,只是根据其最新一轮的研究和调查,提高了对2011年前景的预测,确定了今年至少有22个国家的安装量将达到50MW以上;其中的18个国家将至少达到100MW;而其中至少有四个国家至少将达到1GW。德国市场的需求将减少,而捷克市场也将抑制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增长势头,但这也将加速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调,并有助于加速其他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2010年17GW的新增安装量略高于大多数分析师,银行和主要供应商的预测;然而IMSResearch认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意大利;因为大多数人预测意大利只有约1GW的安装量。IMSResearch在去年比大部分的预测都更看好意大利市场,并根据对其供应链和系统开发商所做的大量研究,预测其新增产能将接近3GW。确切数字还要等至少一个季度之后才能确定,监管机构正在处理年末几个月收到的数以万计的并网申请。IMSResearch的光伏研究主任AshSharma确认了这些结果,并对2011年有一个积极的预测,“在2011年产能将达到20GW,这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是两,三年前谁也不敢想象的。在调查了光伏供应链的几个关键点之后,我们的光伏分析师团队仍然对今年的市场发展持非常乐观的态度;甚至对未来两到三年的市场都保持乐观态度。我们最新的预测,在2014安装量达到35GW现在看来是肯定可以实现的。”尽管意大利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如英国,希腊和保加利亚也将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但由于德国和捷克的新增安装量下降,IMSResearch预测EMEA地区(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合称)的安装量份额将从2010年的81%降到2011年的68%。IMSResearch最近的报告选出了2011年五大光伏增长市场,其中只有一个是在欧洲;三个在亚洲,显示欧洲的市场份额在下降。报告还预测光伏需求将根据安装规模的大小呈现不同变化,超过5MW的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系统在2011年将增长近50%,而10到100kW间的安装量将持平,这主要是由于德国市场的情况所决定的。IMSResearch对光伏产业的长期前景仍持乐观态度,除了“以往的”两,三个重点国家外,至少有34个国家的安装量在2015年将超过100MW,而去年预测只有13个国家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半导体 供应链 光伏 5G RESEARCH

  • 西班牙光伏投资者指政府的补贴削减不公平

    西班牙太阳能补贴的争辩升温,业界挑战政府减低太阳能光伏电站电力收购税率的决定。西班牙光伏企业协会认为对新的和现有的太阳能发电厂的补贴削减30%,对那些基于政府承诺补贴而已投资数以十亿的企业,是一个严峻的打击。该协会在其网站上表示执行削减补贴是他们最大的忧虑,而此举被视为歧视光伏产业。“相对于其他技术产业,无论是传统的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地区之间,削减并不平衡...”该协会在声明中表示。他们还指出,强行实施一小时的限制,而不考虑社区、太阳辐射、技术特点和商业投资计划的不同是不公平的。政府决定对资助太阳能发电厂可以出售给电网数目设上限。最大的削减来自于光伏产业,很可能是因为该产业在2009年占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总额60亿欧元(超过80亿美元)的一半。固定光伏系统以往可向电网提供多达1753小时,而在今后三年只允许提供1250小时。较低的补贴是否合理?面对160亿欧元巨额赤字,政府认为降低补贴合理,尤其是光伏电池成本下降。但是,从投资者和分析师的角度,这种改变被认为是违反协定,EuPD研究指,政府于2007年推出计划保证25年的补贴。他们说,这可能对西班牙其他清洁能源行业增加不确定性。最近的裁决是四年内对光伏产业监管的第四次改革。目前产业对马德里太阳能资金削减的反应仍不确定,但EuPD研究分析师认为,影响将十分深远。分析公司的行政总裁MarkusAWHoehner说:“政府的决定不仅对光伏产业,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相关的附带产业,西班牙数百万的老人和退休人员,以至世界各地的基金投资者亦会感受到影响。”一批国际投资者于2010年5月直接写信给总理萨巴德罗,迫使他不要削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他们说,西班牙的赤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将常规和可再生能源的全部费用传递予消费者。“太阳能光伏不是根本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此但却成为针对目标十分不公平。”该批投资者重申。

    半导体 光伏 可再生能源 光伏产业 UPD

  • 意大利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简析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一)2009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情况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uropeanPhotovoltaicIndustryAssociation,简称EPIA)统计,到2009年年底,全球光伏市场累计容量已超过20GW(注1),其中仅2009年全球新增设备发电容量就达6.4GW。而根据国际太阳能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报告显示全球太阳能光伏安装量达6.43GW,比2008年增长6%。(二)欧洲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进程在欧洲最先利用太阳能技术的国家是德国。西班牙从2006年起效仿德国,也颁布了“馈入税”方案。尽管起步较晚,但由于西班牙政府光伏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太阳能市场发展的上升势头非常明显,2008年曾以2.5GW的新增安装量排名全球第一,取代德国成为第一大光伏发电消费国。(三)欧洲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对意大利的影响以及意大利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进程与西班牙相比,意大利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慢热”。从2008年起,意大利相继出台了多个光伏能源应用方面的刺激政策和法规,除了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优惠上网电价回购政策,还对光伏应用总成本提供高达20%的资金补贴,从而带动了意大利光伏市场容量的快速增长。其光伏电力安装规模仅在西班牙和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四)2009年意大利太阳能光伏市场与中国市场紧密相连意大利太阳能光伏市场与全球各国市场联系频繁,尤其2009年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电磁板数额与2008年相比呈增长态势。2009年1月至8月期间意大利购买中国光伏电磁板总值已达到4.2亿欧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252.79%。2009年1月至7月期间,意大利已成为进口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第二大国,仅次于德国。二、意大利太阳能光伏市场扶持政策及前景预测意大利太阳能现行退税补贴方案将于2010年12月31日到期,新一轮太阳能补贴方案将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意大利为2010-2014年Terna工业计划追加了9000万欧元,这样一来该项目投资总额将达到4亿3000万。此外意大利经济发展部还将投资10亿欧元用于加大光伏发电规模,目前已有7万个光伏发电设备正在建设中。一些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也正在建设中,如PremierPowerRenewableEnergy在意大利的1MG太阳能项目是太阳能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对于开发商来讲,意大利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和建筑物集成光伏市场从长期来讲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意大利太阳能安装量增长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开发。中国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而意大利又很重视发展光伏产业,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市场前景广阔。

    半导体 光伏市场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 光伏产业

  • IMS Research:公用事业级光伏需求猛增 美国系统集成商得益

    根据IMSResearch的最新研究成果,2010年美国光伏系统集成商在全球排名中获得一席之地。这家长期从事系统集成商和公用事业市场调查的市场研究公司表示,三家来自美国的大规模系统供应商在2010年首次跻身全球十大集成商。在美国,系统集成商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IMSResearch跟踪的最活跃的400家集成商中,有接近30%总部设在美国,尽管他们占全球安装量的份额不到10%。2010年公用事业级光伏系统需求高涨,在所有类型系统中增长最快,较2009年增长超过150%。Sunpower、FirstSolar、SunEdison,所有这些美国的系统提供商抓住了需求高涨的机会,巩固了在集成商排名榜的地位。“2010年对于公用事业级光伏领域是不可思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创纪录的公用事业级光伏系统容量在全球范围被安装,”光伏研究分析师SamWilkinson表示。“几个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在去年完工,如FirstSolar在加拿大的萨尼亚项目和SunEdison在意大利的罗维戈电站。这些电站设定了此等规模光伏系统的新标准,并且使他们的供应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几家集成商。”Wilkinson补充道。2009年,集成商排名还是被德国公司占据,那时最大的集成商是Q-Cells。2010年,尽管许多美国供应商在排行榜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下一季度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许多德国公司,如Juwi,仍然表现良好。

    半导体 光伏 系统集成 光伏系统 RESEARCH

  • 奥巴马签署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军方禁购令”

    中国太阳能企业若想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自美对华启动“301调查”事件开始,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摩擦就从未停止。2010年12月22日,美国在世贸组织就中方风能有关措施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就在这一事件还未取得结果之际,美国政府又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行动。2011年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军队拨款法案,政府首脑签署军事法案本无可厚非,但是其中却包含了一项颇具政治挑衅意味的特别条款,即美国军方不得采购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对中国的敌意表露无疑。政府缘何出台“军方禁购令”根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这项条款中要求美国军方不得采购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并要求军方优先购买本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据悉,该条款是在部分议员的支持下添加进去的,其中纽约州民主党众议员西奇表示,美国过去拿出大量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尤其是替代能源。但现在美国不需要假手于人,而是要亲历亲为地从事替代能源产品的生产。据专业律师的说辞,这一条款要求美国五角大楼在采购太阳能电池板时,只能考虑签署世贸政府采购协议的国家,而目前中国尚未签署这一协议。根据这一表述,美国的做法并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定。但类似做法,美国早有前科,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就曾在经济刺激法案中设置了大同小异的“购买本土货”的条款,从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事实上,美国每年用于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并不算多,这也是美国近两年在清洁技术方面落后于一些竞争对手的原因。如果想要在这场清洁能源竞赛中胜出,赶超其他竞争对手,美国不得不忍痛割爱,削减国防预算,每年从国防预算中挪出1000亿美元。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即便是在经济危机的窘境下,虽然政府声称要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摆脱低迷的经济,但也并未限制五角大楼的开支预算。一位五角大楼内部人士不无得意地称,国会不会削减国防预算,即便削减,这些钱也不会重新分配到清洁技术领域。在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称,他将服从白宫指令,在接下来的5年内减少国防部开支780亿美元,但是盖茨指出其所谓的削减只是削减花费预期,总花费还是会增长,只不过是没有原计划增长得快。如果美国真的要将更多资金用作军费开支,此消彼长,那么给予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势必不会有太多增长。面对更具价格优势的中国太阳能企业,美国政府自然是急在心上。从美国政府对中国太阳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一贯态度来看,做出这样的举动并不出人意料。禁购影响不可小觑美国军方一直是清洁能源的积极用户。根据计划,到2025年,美国军方所使用的所有能源中,必须有1/4来自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由于美军能源消耗日渐增加,再加上向海外美军基地运输能源的成本太高,美军正计划在更多基地安装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在军费开支有增无减的情况下,美国军方自然会成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强力消费者。所以,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新增条款想必会再次给中国风电企业带来不小的打击。过去两年内,中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生产国。去年中国产品占据世界总额的至少一半,其市场份额还在迅速增加。美国占据世界太阳能电池板市场总额290亿美元中的160亿美元,而市场分析家通常并没有把销售给国防部的分开计算。也就是说,在过去美国国防部采购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很可能有为数不少是“中国制造”。中国是太阳能电池板最大的出口国,显而易见,这个“美国制造”条款针对的对象是谁。实际上,2010年年中时,奥巴马就做过类似表态,他在一次讲话中表示:“我不想看到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和电动车,我希望这些产品都是在美国制造。”因此,最新的“美国制造”法案实际上是这种思路的落实。太阳能电池组件属于劳动密集行业,美国自行生产并不具备优势。据美国业内人士分析,海外进口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要比美国本土生产的便宜两成。预计这一条款将让德国的光伏公司受益。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想要在充满壁垒的美国市场寻找商机则会变得更加困难重重。美国政府的纠结态度无论如何,包括太阳能、风电在内的众多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的态度从过去的提防变成了现在的阻扰,这种变化恰恰体现了中国新能源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正在日益增强。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政府可谓相当纠结。举一个不久前发生的例子,2010年底美国政府宣布其可再生能源现金返还补贴政策(1603条款)延期一年。这个延期法案很快被参众两院通过。但就是这个被美国风电业内人士视为一个“圣诞大礼”的政策,却让奥巴马在签字时犯了难。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次补贴政策延期对民主党和共和党来说都是“双赢”,但是对中国风电设备商而言,现金返还政策同样大大降低了中国风电设备商与开发商进入美国的门槛,这大大增加了项目的回报,相当于给新进入美国市场的海外企业颁发了一张金牌通行证。这可让奥巴马着实纠结了一回。奥巴马这个字不签,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就难有进展,美国新能源霸主地位就难以成就;签了,又会大大降低中国风电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的风险。从这个事件中不难看出,尽管美国政府态度一向强硬,但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事实,他们也并没有很好的办法。无论是之前的“301调查”还是这次的“军方禁购令”,美国政府在给中国企业设置一道道障碍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心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妨将其当做又一次“历练”,这样的条款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有学会从容应对,才能在美国市场更好地走下去。

    半导体 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 中国制造 太阳能电池板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