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的整合浪潮下,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虹集团)正在完成行业定位的转身。 近日,华虹集团旗下的上市子公司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600171,以下简称上海贝岭)在一份提示性公告中称,华虹集团通过分立方式进行重组,华虹集团持有的上海贝岭27.8%的股份全部变动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持有。而在此之前,早已传出华虹集团旗下的华虹NEC正与另一家产业巨头宏力半导体着手整合事宜。至此,拥有十多家子公司、号称集成电路(IC)芯片 “国家队”领头羊的华虹集团大规模重组的图景已逐渐浮出水面。 代工与设计各立门户 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华虹集团重组的基本思路是将芯片“设计”与“代工”这两块业务分割开来。其中,包括上海贝岭等在内的设计业务由华虹集团现有大股东中国电子接手;而芯片代工业务则以华虹NEC为主,并与宏力半导体合作,组建一家专注于代工的新公司。 华虹集团相关部门向本报表示,尚未得到集团方面重组事宜的确切通知,不便向记者透露有关信息。而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李珂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就整合问题,已经酝酿、商谈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因为涉及到股权等复杂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华虹是国内最大的国有芯片制造商,可谓是‘国家队’代表。由前一段时间国家出台的支持产业升级换代尤其是扶持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政策来看,华虹主营业务将转向芯片‘制造’的方向已经日渐明确。”李珂告诉记者,华虹集团现有的产业结构是设计与代工并重,但按照国际惯例,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应是独立发展、分工明确的,忌讳一个厂家既研发产品又做代工,否则会影响代工合作伙伴的实际利益。 也就是说,华虹集团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从业务“分散”向“集中”过渡,才能保证其行业竞争力。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芯国际、苏州和舰、华虹NEC、宏力、先进半导体被称为是业内“五虎将”,如果此次华虹能够顺利重组,将是国内芯片产业做强做大的一个契机。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务院刚刚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指出“依托骨干企业重点项目,提升工艺水平,实现先进12英寸生产线规模化生产”,但是,作为“骨干企业”的华虹本身却没有12英寸厂房,而宏力原有的12英寸厂房和生产线可为新公司所用。同时,上海贝岭由于生产线少且陈旧,对未来专注于芯片生产的华虹难以起到重要作用,被中国电子整合后反倒可以发挥其设计业务的所长。 另外,巨大的竞争压力也促使华虹集团不得不考虑通过重组壮大力量。有报道称,业内在选择本土代工厂商的顺序一般是中芯国际、苏州和舰、华虹NEC和无锡华润。与中芯国际相比,华虹NEC在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而芯片代工业素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竞争法则,对于华虹来说,与宏力的联手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重组背后的“上海意义” 此前坊间有猜测说,华虹集团与宏力半导体合作组建的专注于代工的新公司,将由上海市政府控股。随着华虹集团大重组的完毕,由上海市政府主导的一家大型芯片代工厂将诞生,由此,上海在国内芯片代工生产基地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电子信息产业是各个地方政府都十分看重的,尤其在芯片制造较为集中的苏州、上海一带更是如此。”李珂告诉记者,上海是国内率先发展芯片产业的城市,而且培育了一批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但国内其它地区对芯片产业投资的热度,使得上海的领军地位受到威胁。华虹集团是上海老牌的芯片巨头,又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门票芯片高级赞助商,政府支持引导下的企业重组也是大势所趋。据悉,在今年上海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华虹集团12英寸生产线位列今年上海市“加快推动”的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之首。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芯片产业的特殊性,政府和金融系统的支持向来至关重要,往往一条生产线就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投入。有报道称,华虹集团12英寸生产线总投资约22亿美元,有望在合并后获得部委层面的助力,22亿美元主要来自于政府,包括国资委、上海市政府等。 其实,华虹重组不仅背负着上海加快信息产业步伐的意义,也是国内芯片产业迫切需要“突出重围”的必然选择。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2008最新分析》中显示,中国的半导体消费量占全球1/3以上,而产量却不到1/10,中间有一个600亿美元的市场鸿沟。 李珂表示,目前国内芯片产业还是偏弱,资金优势也不具备,与国际水平有五到十年的差距。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IC厂商就有四五十家,而美国只有一二十家,但国内一年的生产价值还不及美国厂商一个月的产出,国内企业小而分散的现状一直是该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所以,华虹重组以明确主营业务,正是其做强做大必要的铺路石。 专家建议,华虹集团重组后,内需市场将应成为其最重视的部分,国家在3G、家电下乡上的推广力度,都会带动芯片产业的庞大需求,还有公交卡、身份证等各类市场的需求也很可观。国家在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将成为华虹集团重组及重组后最重要的推动力。 新闻链接 上海不能没有制造业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表示,制造业是上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海并非不搞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俞正声称,“有同志说,上海现在只搞服务业不搞制造业,肯定要完蛋。这话对。不能简单弃置有发展潜力的制造业,靠制造业的萎缩来提高服务业的比例”。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理事长 温学礼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正式出台了,《规划》提出,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等九大重点振兴领域展开。政府将从7个方面出台配套措施,以争取3年内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分工模式 电子元器件被列入《规划》九大重点振兴领域,同时也被列入3个骨干产业,说明政府对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重视。作为多年从事元件行业工作的人来讲,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我国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目前在国内电子制造业中已居第二位,仅次于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我国许多门类的电子元器件的产量已稳居全球第一位,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的电子元器件行业。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出口大幅下滑。尤其是2008年12月份,电子元器件14大类69小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06亿美元,较2007年12月下降26.02%;出口创汇总额32.13亿美元,同比下降23.05%,环比下降14.52%。2009年第一季度,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8%,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5%,出口额同比下降30.74%。其中,3月份生产及外贸形势虽有好转,但并未见到根本性的恢复。在此时出台《规划》,无疑是对电子信息产业界的巨大鼓舞,也是对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巨大鼓舞。 《规划》是具有针对性的,它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部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制定积极措施,以保持产业的稳定增长。《规划》从7方面出台配套措施,即落实扩大内需措施、加大国家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投融资环境、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规划》提出,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充分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作用,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产品结构,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照明、混合集成电路、新型锂离子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新型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撑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体系。可以说,《规划》为电子元器件产业今后3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电子元器件企业来说,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面向国内外市场,根据需要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建立创新型企业。要对自身做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根据当前的形势审时度势,确定今后的经营战略。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培育核心竞争力,而主导产品是竞争力的精髓,创新则是竞争力的灵魂。企业一定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推进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加快更新换代。作为行业协会来讲,我们要积极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结构。市场低迷,正好是企业整合资源的好时机,淘汰那些前景不明、经济效益低的业务,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具竞争力的业务上来。抓住机遇,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化专业分工,优化产业分工模式。 关注新兴产业发展 元器件行业的企业家则要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关注第三代无线通信、宽带网、三网合一、地面高清电视、手机电视、医疗信息化等,在国家科技战略指导下积极发展相关配套的电子元器件产品。充分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作用,对电子元器件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新型整机的发展一定会带动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当前,国家采取的拉动内需的措施,如家电、计算机、摩托车和汽车下乡,对拉动内需已初见成效,而且,这种作用正在逐步扩大。 《规划》指出,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3G通信的建设,光电线缆行业已经是受益者了。今年,由于发了3张3G牌照,3G通信建设加快,建设基站的工作加快,使得我国的通信电缆行业订单十分饱满,大多数企业都加班加点抢时间完成订货合同。实际上,这正是我国政府一揽子救市政策措施刺激了通信产业的投资,给电子元器件企业带来了商机。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加快建设,电子元器件行业已经从中受益。同时我们也期待其他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尤其期望数字电视尽快普及,高清节目尽快播出。《规划》指出,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丰富数字节目资源,推动高清节目播出。我国的视听产业在电子制造业内是一个比较大的产业,它的发展可以带动许多行业的发展,例如带动发射机、机顶盒、显示器件、配套的元器件、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家电下乡的政策措施非常好,但它只能拉动低端消费,而且这种消费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积极推动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高清节目的播出,既可以使老百姓早日看到高清电视节目,又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拉动高端市场需求,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要拉动这个高端市场,则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只靠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电子制造业的努力是不够的。遗憾的是,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后,至今数字电视广播的进展十分缓慢。达到高清标准的平板电视接收机早已投放市场,而消费者期盼的则是高清电视节目。因此,我们迫切希望广电部门早日播出更多的高清电视节目,为拉动内需作出应有的贡献,也为新型电子元器件提供更多的商机。
日前,VLSI Research Inc.公司公布了2009年“十佳客户满意芯片设备供应商”排名,其中Keithley Instruments位于小型晶圆处理设备供应商的首位,而Varian则连续四年夺下大型晶圆处理设备供应商的第一名。自1988年起,VLSI Research每年向包括Intel、Samsung、Qualcomm、Texas Instruments、TSMC及ASE等在内的各大芯片厂商进行调研,来评估芯片设备厂商所提供设备的性能及客户服务水平。芯片供应商可参考此调研数据来定量评估其设备性能极服务水平并不断提高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增加公众认同度,此项调研还详细列出了各种设备类型、平台以及所在区域等信息。另外,客户忠诚度及使用者偏好在此调研中也有体现。 尽管经济大环境极度不景气,但设备供应商整体成绩依然突出,得到的满意度平均评分为7.68,而去年这一分数为7.70。“2009年客户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出,在衰退的经济形势下设备供应商依然贯彻着服务客户的承诺。”VLSI Research公司CEO 表示,“这些设备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而客户的满意度将促使其在未来经济反弹后处于竞争性地位。”Varian公司依然稳居大型晶圆处理设备供应商满意度榜首,在13项调研类别中有10项获得最高分。设备性能与客户服务双管其下的策略使得Varian获得了8.20的高分,这也是蝉联四届榜首中的最高分数。客户给予Varian的高度评价:“一流的设备、卓越的工程质量及优异的服务支持”。Keithley Instruments公司是连续第二次获得小型晶圆处理设备供应商满意度排名首位。客户在“设备正常运行时间”、“软件”及“技术领先”方面给予其高度评价。研究所及芯片制造商称Keithley Instruments的设备能够“保持优良性能达20年之久”。大型及小型晶圆处理设备供应商的第二名分别是JEOL及Novellus。因其设备出众的“质量结果”及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售后支持”使得JEOL首次上榜便荣获第二名。Novellus得分由去年的7.66而跃升为8.09,尽管今年仍位居次席,但其与第一名的分数差却缩小到仅为0.11。Novellus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成本优势”、“服务承诺”、“设备正常运行时间”及“最优吞吐量”等方面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ASML及DISCO Corp.分别居于大型及小型晶圆处理设备供应商的第三位,满意度得分分别为7.96及8.04。ASML在“技术领先”这一评估指标方面获得了最高分8.65,被称为“业界技术的领先者”。DISCO在“工艺支持”及“现场工程服务”方面领先于业者而获得高分。 点击放大 点击放大
据iSuppli公司,虽然全球模拟IC与晶体管市场形势趋于稳定,需求上升而且价格下降速度放缓,但距离真正的产业复苏仍很遥远。模拟IC与晶体管厂商报告称,继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新订单几乎停滞之后,目前需求开始回升。这已帮助价格在危险水平上停止进一步下滑。 全球模拟单片电路半导体平均合同价格第二季度将下降3.9%,降幅小于第一季度时的7.9%和2008年第四季度时的4.7%。随着需求在圣诞节前继续增长,预计第三季度价格将略有反弹,上涨0.7%。 预计第二季度晶体管平均价格下降3.8%,降幅明显低于第一季度时的9%和2008年第四季度时的7.3%。预计第三季度降幅将收缩至0.2%,第四季度仅微跌0.04%。 全球模拟与分立元件的平均价格变动预测。 由于晶体管与单片电路半导体是普通元件,可以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之中,因此其销售情况可以充当电子产业趋势的晴雨表。所以,上述情况可以解读为整体电子产业的积极迹象。但是,这些元件的价格走势也受到晶体管与模拟单片电路半导体市场内部因素的影响。 库存水平是影响产业价格走势的一个主要因素,2008年曾膨胀到过剩程度。虽然第一季度需求低迷,但电子供应链还是设法大幅削减了库存水平。投资者认为削减库存是一个积极信号,因为当需求开始上升的时候,必须增加库存,从而刺激需求和稳定价格。 与许多其它半导体产品相比,模拟单片电路半导体与晶体管库存不能被削减到极低的水平。由于需求可见度目前极其有限,所以多数供应商必须保留相对较高的库存水平,以便在需求回升之际迅速作出反应。 虽然需求在上升,但模拟单片电路半导体与晶体管产业要想恢复到2008年第四季度以前的销售水平,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模拟与分立元件供应商报告称订单销售比率出现改善,但总体订单可见度仍然较低,只有两到三周,具体取决于客户与最终产品。 随着模拟元件与晶体管销售额增长,生产这些元件的工厂产能利用率也随之上升。模拟元件与晶体管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在第一季度降到了40%左右,预计第二季度将升至60%。产能利用率不断上升,预计将有助于稳定模拟单片电路半导体的价格,甚至促使其价格在第三季度上涨。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九大电器公司上财年年报日前已全部出炉。除去三菱电机以外的8家公司均为亏损,净亏损总额达到22244亿日元(约合1596亿元人民币),超过2001财年IT泡沫崩溃时的19130亿日元,创下历史纪录。全球经济不景气、商品需求急剧减少和日元升值影响了业绩。 5家公司预测2009财年将继续亏损,预计亏损总额将达到6220亿日元。电机和汽车一样同属日本的基础产业,业绩恢复还需要时间。 制造业中日立的亏损额最多,为7873亿日元;其次是松下和东芝,亏损额均超过3000亿日元。 索尼在2007财年盈利3694亿日元,在9家公司中最多,2008财年却转为亏损989亿日元。东芝苦于半导体业务不振,自己资本比例在今年3月底下降到8.2%,低于警戒线的10%。公司计划通过增资5000亿日元来重建财务。
芯片厂商意法半导体(ST)日前宣布,与美国下一代充电电池开发商FET签署商业协议,在新的应用市场采用FET的“纳米能源”超薄锂电池技术。 物理弹性是超薄固态电池技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可以做成“可弯曲”的超薄电池,最薄仅有200微米厚,也可以把电池做成不同形状和尺寸。此外,此类电池采用锂磷氧氮固态电解质,这种材料最初由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制,能使FET的薄膜电池输出功率比当前最先进的钮扣电池高10倍到20倍。 ST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先进的便携电子产品种类繁多,对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电源在性能、使用寿命和环境影响方面均落后于电子产品的发展,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此前,该公司一直在开发微型电池和微型燃料电池技术。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随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欧美企业业绩急剧下滑,开始对其研发机构的成本和效率进行评估和优选。由于日本土地和人才成本高、市场发展潜力低,欧美电子、医药领域企业纷纷考虑将其在日研发机构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 报道称,瑞士诺华制药2008年12月关闭了位于日本茨城县筑波市的研究所,并在中国上海成立研发机构,以加强抗癌新药的研究开发。公司高管称,中国人才及临床试验成本较低,“将在华开展胃癌等亚洲多发病症抗癌药品研发”。此外,随着半导体研发费用的上升,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成本优势愈发突出,欧美企业为保证收益实施转移战略。美国德州仪器(TI)日前宣布将于6月底前关闭位于日本筑波的半导体研发中心,并考虑向印度及美国本土转移。
有关陆资来台投资议题持续发烧,尽管台“经济部”表示,第1阶段不会开放半导体投资,但似乎已有部分陆资对投资台湾半导体产业跃跃欲试,针对市场盛传中国南方基金抢进台积电、联电美国信托凭证(ADR),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表示,不论是哪里里的投资人,他都希望这些投资人能够长期持有台积电的股票。 市场盛传,中国前5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南方基金已抢先布局台股,事实上,对于陆资入台股尚未开放,所谓的抢先布局,其实是透过间接购买台企在美发行ADR的方式,据传言指出,南方基金计划进军台企包括台积电、联电的ADR金额便高达新台币700亿元。 面对此传言,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表示,目前ADR在美国的溢价空间高过普通股,而ADR也已经占台积电所有在外流通股份数的21%,其余的79%则是普通股台股,即使南方基金的规模很大,但也不可能全部买下,言下之意是,尽管透过公开市场交易但仍无法持有具份量股份。 张忠谋说,美国ADR是公开自由买卖的市场,不能干预,但是他希望所以有台积电的投资人都可以长期稳定的持有台积电股票。日前台积电才向主管机关管会沟通关于现金股利配股政策,台积电希望可以在低利率时代,藉由每年稳定的高股息约3元吸引投资人长期持有。 张忠谋也表示,他相当肯定目前台湾当局开放台湾与大陆政策,他认为做得相当好,他说大陆市场很大,台湾业者应该善用核心优势开拓大陆市场,他也曾分析,台湾晶圆代工产业应该与大陆IC设计产业合作共创双赢。
综合外电5月22日报道,国际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协会(SEMI)公布,北美4月半导体设备订单年比萎缩77%。但景气前景领先指标BB值上升至0.65。若与3月相比,4月订单增长3%。 此外,4月订单出货比(BB值)则由0.56上升到0.65。不过,低于1仍代表产业持续萎缩。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17日说,澳大利亚计划建造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预计耗资超过14亿澳元(约合10.5亿美元)。 陆克文当天参观一座发电站时说,目前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计划新建的太阳能发电站规模相当于它的3倍。 据报道,澳太阳能发电站建设计划的具体内容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公布,2010年上半年可确定首批竞标者名单。 陆克文说,借助这样一座太阳能发电站,澳大利亚将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太阳能能源网络,澳大利亚也将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国家。 “我们不愿成为全球清洁能源的追随者,”他说,“我们希望成为全球清洁能源的领跑者。” 陆克文还说,这一计划还可以刺激澳大利亚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贸易机会。 澳大利亚政府已出台一项计划投入46.5亿澳元(34.8亿美元)的清洁能源倡议,这座世界最大太阳能发电站就属于这一计划内容。
近日,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发布了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20大半导体厂商排行榜。 IC Insights在其报告中指出,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前20大半导体厂商座次变动较大,仅有英特尔、三星和富士3家仍保持了2008年度的排名,分列第一、第二及第17名。 和2008年半导体平均销售收入相比,此次20家厂商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对此,IC Insights将其归结为信贷紧缩以及库存原因。该公司预测,在下个季度,许多半导体供应商的销售额将出现两位数的强劲增长,但业绩不稳定的状态还将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去年唯一一家跻身前十的无生产线芯片供应商,高通公司延续其上升势头,第一季度排名从2008年的第八名连升两位,跃居第六。 面对其稳健的攀升势头,IC Insights预测,得益于高端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强劲需求,高通公司本年度还将有更为优异的表现。截至2009年3月底,高通公司的累计芯片出货量已经突破50亿片。 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前20位半导体供应商排名(单位:亿美元) 第1季度排名<?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8年全年排名 公司 [!--empirenews.page--]总部 2008年 半导体业务 销售收入 2008年与2007年销售收入同比变化 [!--empirenews.page--]2009年第1季度半导体销售收入 1 1 英特尔 美国 344.90 [!--empirenews.page--] -2% 65.73 2 2 三星 韩国 202.72 [!--empirenews.page--] 2% 36.86 3 5 东芝 日本 104.22 [!--empirenews.page--] -12% 20.08 4 3 德州仪器 美国 116.18 [!--empirenews.page--] -13% 19.82 5 6 意法半导体 欧洲 103.25 [!--empirenews.page--] 3% 16.60 6 8 高通 美国 64.77 [!--empirenews.page--] 15% 13.16 7 9 索尼 日本 64.20 [!--empirenews.page--] -11% 12.70 8 7 瑞萨 日本 70.17 [!--empirenews.page--] -12% 12.33 9 12 AMD 美国 58.08 [!--empirenews.page--] -1% 11.77 10 4 台积电 中国台湾 105.56 [!--empirenews.page--] 8% 11.62 11 14 美光 美国 56.88[!--empirenews.page--] 3% 10.10 12 11 英飞凌 欧洲 59.03[!--empirenews.page--] 2% 9.70 13 10 海力士 韩国 61.82[!--empirenews.page--] -33% 9.27 14 13 NEC 日本 57.32[!--empirenews.page--] 2% 8.63 15 18 博通 美国 45.09[!--empirenews.page--] 20% 8.53 16 19 松下 日本 43.21[!--empirenews.page--] 13% 8.50 17 17 富士 日本 45.36[!--empirenews.page--] -1% 8.20 18 16 飞思卡尔 美国 49.59[!--empirenews.page--] -11% 7.98 19 22 夏普 日本 34.11[!--empirenews.page--] -7% 7.90 20 25 联发科 中国台湾 28.45[!--empirenews.page--] 16% 7.04
MD首席执行官德克-梅耶尔(Dirk Meyer)周一称,随着下半年PC市场有望走强,预计公司核心业务年底有望实现盈利。 梅耶尔纽约举行的路透全球科技峰会(Reuters Global Technology Summit)上发表了该言论:PC市场下半年如能像往年一样强于上半年,那么AMD的核心部门年底将盈利,并实现正的自由现金流。 但AMD的发言人表示,梅耶尔的上述预期不包括GlobalFoundries。AMD今年3月拆分了制造部门,与阿布扎比投资机构合资创建GlobalFoundries。该发言人称,两家公司将合并财报,而合并后的财报不会实现盈利。 梅耶尔称:“从增长角度来看,我们的季节性增速至少会与往年持平,这就使得我们有能力在今年年底实现盈利以及正的自由现金流。我希望情况可以稳定下来,并希望下半年重新恢复增长。” 这是自欧盟委员会上周对英特尔处以巨额罚款后,梅耶尔首次接受外界深度采访。梅耶尔预计该处罚不会给AMD带来重大影响,但它对AMD未来持乐观态度。他说,“一段时间后,我们的业务将会更有竞争力。” 在被问及AMD是否会从阿布扎比寻求更多的融资时,梅耶尔表示尚未与该公司代表联系。 裁员计划完成 鉴于感受到PC行业已触底趋于稳定,梅耶尔称AMD已经完成了重组和裁员工作。 今年1月AMD宣布拟裁员1100人。 梅耶尔称,AMD已削减足够成本保证每季营收达到13亿美元,或年营收略低于55亿美元时实现收支平衡。在2007年底,AMD的收支平衡点为年营收80亿美元。 展望未来,AMD将指望进军低价PC和处理器市场。该市场目前被英特尔统治。某些人士认为,数月来,增长最快,同时也是唯一增长的市场就是由英特尔凌动处理器驱动的上网本市场。 在被问及AMD是否计划进军上网本市场时,梅耶尔表示,公司已经发布了低价处理器的计划。 梅耶尔表示,笔记本和上网本的区别终将消失,但目前二者的区别非常明显:“上网本用凌动处理器,笔记本不用。”
芯片制造行业的控制权将逐渐被亚洲企业控制。 扩大,扩大,扩大——英特尔(博客)(Intel)一直恪守着这个信条,并利用危机来超过它的竞争者。英特尔总裁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在年初说,英特尔将加速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年花费70亿美元在32纳米制程工艺上实现量产。他说此举将会在美国保持大约7000个高薪职位。这项投资将会使AMD的生存更为艰难,而AMD为英特尔在PC处理器市场最大的现存竞争对手。 另外两项长期发展计划也指向了芯片制造领域。技术变革超出了摩尔定律的藩篱。完全自动化的“熄灯”晶圆厂正处于运作中。在几年之内,晶圆厂将生产出直径为450毫米的晶圆,超出现在的300毫米,从而进一步提高产能。“当行业进入450毫米时代,同时技术达到22甚至11纳米时,一个工厂就可以满足一个企业的所有需要。”欧德宁说。但他也强调英特尔从来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芯片产业的年增长率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两位数滑落到今天的5%。并且从2004年,由于很多芯片制造商降低价格扩大市场,使得芯片企业的收益率平稳下降。 有预测认为:在将来,只有3种半导体企业能做到体面回落——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乐于制造日用品芯片的和有足够的现金来发展空前的规模的。 这种合并将会走多远?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龙头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他认为,在长远看来,只会存在3个可维持的实体,至少在领先的芯片制造领域:三星在内存芯片制造领域,英特尔在微处理器领域,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剩下的都将是由政府定期投资来挽救的“民族企业”。 高度集中 然而,这些预测也许并非千真万确。主要是因为国家主义使得半导体工业最终不可能由垄断企业所把持。譬如台湾不可能让韩国掌控本土内存芯片。 新成立的台湾内存公司(TMC)将要接管6个本土企业,可能会由此成为全球存储巨头的核心。它将与日本唯一的内存制造企业尔必达内存(Elpida Memory)联合。也有传言说TMC对奇梦达也有兴趣。 再来看微处理器领域,在快速增长的电子阅读器和其他移动设备市场,英特尔已经与很多“无生产线”企业展开了争斗。大部分“无生产线”企业制造的芯片基于英国公司ARM的设计。此外,在分拆生产后,“我们的客户不再需要问:AMD公司能够投资于下一代的制造吗?”AMD总裁德克·梅耶尔(Dirk Meyer)说。 同时,阿布扎比在全球晶圆代工厂上的投资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后石油时代,它同时也是一个长期计划,是为了创造晶圆代工厂在台湾和中国大陆之外的又一个全球性选择。该公司将在纽约州建立工厂,也许有一天工厂就会设在海湾国家。 无论企业的精确数目是多少,半导体行业将会高度集中,同时其中的大部分将被亚洲企业控制。该行业的极端资本集约度是外人进入的阻碍。但芯片制造商们不可能提取不成比例的租金或者限制供应。原因之一是该行业有激烈竞争的历史。这在亚洲国家之间尤其猛烈,而国家声望在此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信息制造行业的全球制造网络相互依赖。如果晶圆代工厂拿走了太大的一块蛋糕,价值链上的其他业者如芯片设计者将会很难生存。 迷你工厂? 从政治角度来看,转向亚洲将会导致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欧洲。虽然美国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芯片制造的“后端”工序——包装和测试已经转移到了亚洲,但其仍然掌握着很多技术领先的晶圆厂,特别是那些由英特尔运营的。由于占主导地位,英特尔的财政仍然保持健康,但大型欧洲芯片企业,例如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NXP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目前都处于挣扎中。NXP刚刚公布了财务重组计划,以减轻近6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 更不利的是,根据顾问机构Future Horizons的说法,过去10年的欧洲半导体市场份额从23%降到15%。游说团体欧洲半导体产业协会(ESIA)最近所做的一个报告列出了一系列原因:欧元升值,其他地区更为慷慨的补贴金和落后的研发投入。该报告的结论是,如果欧洲各国政府仍然不采取举措,芯片制造商将继续转移到别处并使得欧洲的竞争力处于危险之中。 虽然精密芯片是很多欧洲出口品的核心要素,从汽车到医疗设备,但政府不可能肆意挥霍纳税人的金钱来扶植这项产业。为了增加就业,欧洲政府已经在制造业上花费了很多钱,但收效甚微。因为试图与亚洲芯片制造业比肩无疑是徒劳的。 有些人说,有个老方法将使得欧洲重返世界芯片舞台,这就是“迷你晶圆厂”——制造小的、灵活的、轻巧的产品单元。这曾经在钢铁行业发生过:巨无霸型企业看似是不可战胜的,然而今天很多钢材由使用废铁作为原材料的“小钢铁厂”制造。这对信息时代的芯片工厂也同样适用吗?或许吧。但也有专家认为:晶体管虽然会越来越小,但它们仍处于芯片制造的规模和规则下。 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之前,芯片制造业就已经处于危机中。经济危机的到来无疑火上浇油,也使得芯片制造业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方面的转变迫在眉睫。 [!--empirenews.page--]
台积电一位高层人士传给CBN记者的内容显示,该公司董事长张忠谋昨天说,去年底,公司辞退了好几百名同仁,造成员工心里不安,“为了弥补遗憾”,公司管理层已邀请离职员工6月1日回公司重新任职。 台积电并不是第一个采取内部“怀柔政策”的企业。 三大代工巨头推“怀柔政策” 此前,中芯国际取消降薪15%的计划、联电4月份多发半个月奖金的消息,曾经让其他半导体代工企业的员工羡慕不已。 面对竞争对手的内部“怀柔政策”,几日前,全球半导体代工龙头台积电未曾积极评价。 因为它刚刚走出一场小规模裁员风波。但它也表示,自己的日子同样不错。 日子过得不错的台积电,很快也拿出了自己的“怀柔政策”。 管理上曾非常强硬的张忠谋,昨天显示出罕见的内疚之意。他说,去年底、今年初,全球性的经济衰退,造成公司业务突然紧缩,公司辞退同仁时,“没有适当尊重同仁的个人尊严”,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不景气时找工作的困难,引起不满,自己“感到非常的痛心与遗憾”。而为了弥补遗憾,“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回归基点”,回复到事件发生前的状态,重新出发。 事实上,此前,台积电的裁员行动,一度导致员工抗议,部分员工从新竹科学园北上,到劳资机构,甚至有人前往张忠谋家门口申诉。由于台积电多年来一直是福利待遇最好的企业之一,这一抗议曾让它十分被动。 张忠谋昨日表示,希望被辞退的员工全部回来。对于不愿回来的,除已发放的资遣费、优惠离职金外,公司还将额外加发一笔“关怀金”,希望能在严峻的状况下,提供一些帮助。 台积电苦乐并存 看起来,张忠谋内疚的背后,有让他高兴的理由。 他强调,“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公司第二季状况比第一季“好很多”,第三季最差也会与第二季持平。他强调,台积电将不会裁员。 此前,该公司表示,公司8英寸厂,7月前的产能利用率已逼近90%,市场能见度可看到8月。 他的表述与他的本家、曾经的老部下、如今的对手张汝京几乎雷同。后者前不久对CBN的说法也是:行业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尽管如此,张忠谋内疚里仍然有一丝强硬的味道。 张忠谋坚持称,辞工事件虽是由于公司绩效管理与发展制度被误用而起,但公司的策略仍然是坚持鼓励先进员工、警告不够努力的员工。 公司会督促员工改善,不改善的话,还会请他离开,对于十分努力但不称职的,则会主动帮他找其他机会。 不过,张忠谋没有提及自己去年的许诺,即2009年,公司仍将是台湾分红最好的公司之一。 也许他有苦衷。因为,截至目前,虽然半导体代工业有了一丝回暖迹象,业内甚至认为已见底,但是同比增长数据仍不见乐观。台积电首季净利同比减少高达94.5%,创2001年第三季以来的最低。 张忠谋可能不担心联电、相对较小的中芯,但新的强大对手可能比这场经济危机更让他紧迫。 因为脱胎于AMD制造业半导体代工企业Global Foundries,前不久不但挖走了台积电的技术高管,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频频前往台湾地区拉拢合伙伙伴。而这个中东资本控制的新生者,优势在于,技术工艺更先进、更高端。未来几年,老大台积电或许要吃一点苦头了。
就欧盟委员会针对英特尔业务活动的决定,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Paul S. Otellini)近日发表以下声明: “英特尔强烈反对这一决定。我们相信这一决定是错误的,它无视微处理器市场中竞争异常激烈的实际情况——表现为技术持续创新,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而价格不断下降。毫无疑问,消费者的利益并未曾受到任何损害。英特尔将提起诉讼。” “我们坚信,英特尔的做法并未违反欧洲法律。在一个只有两家主要供应商的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其结果自然是此消彼长。欧盟委员会竞争总署(The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Competition)忽视了、或拒绝取得与这一裁决结论相反的重要证据。我们相信这些证据足以表明:一家公司运营良好,市场就会回报他们;反之,当他们表现不佳,市场也会相应地做出反应。” “英特尔从未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相反,我们持续投资于创新、制造和领先技术的研发。其必然结果是,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微处理器批量制造商,英特尔可以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通过提供更优惠的价格来进行竞争,从而带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效率的提升。” “尽管我们持强烈反对意见,在后面的诉讼过程中,我们仍将与欧盟委员会保持合作,以确保我们遵守其决定。最后,毫无疑问,英特尔将继续投资于新产品和新技术,为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提供产业内性能最好、价格更低的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