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半导体企业走向产业链核心 渐受风投追捧

    【导读】中国半导体企业走向产业链核心 渐受风投追捧     一贯孱弱的中国半导体设备业忽然成了美国风投追逐的对象。《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获悉,国内目前唯一能为12英寸半导体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司——中微半导体公司(下称“中微”)再获美国多家风投公司3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 亿元)联合注资。      美国华登国际、光速风险投资合伙人、红点风投、中西部合伙人、湾区合伙人、全球催化剂合伙人、美国科天投资继续扮演了投资角色。国际投行巨头高盛则参与了投资。而在两年前首轮融资中,上海市政府也曾作为投资方与风投一起共同注资3000多万美元。      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确实正走向半导体产业链核心环节。就在一周前,国内最大设备制造商北方微电子正式与中芯国际签订了设备合同,这是国内设备首次进入全球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生产线。      而在国家半导体产业“十一五”规划中,半导体设备业也是核心规划项目。信产部副司长丁文武曾在2006年中国半导体年会上强调,未来5 年,中国将力争在6 英寸线设备上完全自主,8 英寸线光刻机等设备实现实用,12英寸线65纳米光刻机等设备上有所突破。      尽管如此,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依然是国外企业的天下。美国应用材料、诺发等多家公司几乎垄断了这一领域,只留给本土企业非常低端、辅助的应用空间。SEMI(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9 月底发布最新报告预测称,未来三年,中国半导体工厂设备总投资将分别高达20.33 亿美元、20.53 亿美元、25.56 亿美元。而依据2004年的初步统计,中国本土设备只占不到1/50.      中微董事长兼CEO 尹志尧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将直接加快公司最新生产设备成功导入市场。据透露,公司最新系列设备目前正加紧测试,已有两家半导体公司初步签订了采购协议。      美国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公司董事长Lip-BuTan 表示,继续投资中微的原因在于,亚洲正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消化基地,而尹志尧等领导团队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原因。      中微一位市场人士说,与应用材料、诺发等全球设备巨头在中国主要转售二手设备,而中微则将高端设备研发、生产中心直接设立在亚洲,尤其中国,能直接依据客户需求设计生产。 

    半导体 中国半导体 BSP 半导体设备 光刻机

  • 半导体行业:并购才刚刚开始

    【导读】半导体行业:并购才刚刚开始     近来,飞利浦分拆半导体部门、飞思卡尔被投资集团高价收购,这些新闻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行业发展动态?       半导体市场不再依赖于大企业的花费预算,自2002年秋季起,消费者成为了半导体产品销售的推动力量。随着便携音乐播放器、移动电话、数码相机、DVD播放机和电视机顶盒等消费电子设备的普及,半导体行业正在变得不那么大起大落。        虽然半导体行业增长的速度放缓,但业界预测人士预测,半导体市场每年还将以接近于8%到10%的速度增长。尽管如此,市场仍有几十亿美元的份额等着私募股权投资购买者去争夺。近来,半导体行业收入周期变得更加稳定,而这也正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看好半导体行业的原因。                   重燃投资者兴趣       其实,私募股权投资对于半导体行业并不陌生。Citigroup公司的Yeung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末,私营投资集团一手炮制了Fairchild Semiconductor、On Semiconductor、Intersil和Conexant等半导体公司。       例如,当时Texas Pacific Group担当投资带头人,分别从摩托罗拉公司和Rockwell Automation公司剥离并组建了On Semiconductor公司(摩托罗拉也是飞思卡尔的前母公司)和Conexant公司。       近来,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投资购买者重回芯片领域,渴望从价值24002亿美元的半导体市场中争夺一块份额。私募股本投资基金资金雄厚并渴望投资,他们对半导体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和飞思卡尔公司在两项最大的技术公司融资收购中被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所收购。       Citigroup分析师Glen说:“我们可能实际上处于一系列可能发生的收购的早期阶段。”像飞利浦半导体和飞思卡尔这样的大型芯片厂商(两家公司在2005年的销售收入都超过了50亿美元)并不是仅有的引起私募股权投资投资者兴趣的芯片供应商。       芯片投资者Paul McWilliams说,这类机构中的银行家正在对年销售额不足10亿美元、有吸引力的半导体公司进行评估,他本人自今年夏季中旬就不断接到来自私募股权投资界打来的咨询电话。他说,银行家正在进行调查,询问管理团队的质量、新产品的状况以及发展前景。       最近的并购让投资者和华尔街分析师们一致认为,拥有雄厚现金的模拟芯片制造商符合他们的需要。因为模拟芯片制造商设计用于多种应用的集成电路,从消费电子、汽车与工业设备到军用与航天设备。       McWilliams说,模拟芯片与其它类型的半导体芯片的区别之处是,模拟芯片创造更高的利润,具有更长的产品设计周期,因此它们不太容易受到竞争的影响。他认为,总的来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半导体公司视为摇钱树,这是对半导体公司看法的一次非常大的转变。”                      但是,半导体行业中的公司一直受到激烈竞争、季节性销售疲软以及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上芯片过剩的困扰。不过,Morgan Stanley公司半导体分析师Mark Edelstone最近表示,来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兴趣至少将“为半导体股票价格设定一条底线”。  

    半导体 飞思卡尔 模拟 半导体行业 BSP

  • 私人投资掀企业收购潮 半导体软件业是重点

    【导读】私人投资掀企业收购潮 半导体软件业是重点     近期以来,私人投资公司收购科技企业的势头不减,特别是半导体和软件业更是如此。       私人投资公司收购飞思卡尔和飞利浦半导体公司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购潮。451集团的分析师Brenon Daly称:“根据科技业的杠杆原理,我分析未来会有更大的收购活动。”他指出,在未来几个月内会有更大规模的收购芯片企业活动。     与1999和2000年的泡沫相比,如今的科技企业发展更为稳定,这也是其受业内青睐的原因。此外,随着泡沫现象的消失,收购价格也变得较低。另外,受公司董事会提高利润的压力推动,许多科技企业都想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最受关注的是半导体和软件业,私人投资集团以176亿美元收购了飞思卡尔,并以34亿欧元的价格获得了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的80.1%的股份。在软件业,私人投资集团分别以13亿美元、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ntergraph和WatchGuard科技公司。    高盛集团的分析师指出,Secure Computing公司和Quest软件公司都将成为私人集团战略收购的对象。 

    半导体 半导体 飞利浦 软件 BSP

  • 车用半导体产业迅速成长 2013年产值有望突破290亿美元

    【导读】车用半导体产业迅速成长 2013年产值有望突破290亿美元     目前在车用电子市场中,车厂、车用电子一线厂、IC设计厂,在上游部份环环相扣,各自以既有的优势做紧密的合作,其中车厂负责的部份在于整体汽车设计的创新、车内系统的规格制定及市场分析;车用电子一线厂则需负责安全设计、汽车内部的机电整合,及汽车内部各电子产品间的互动设计;IC设计厂则负责车用电子系统整合、整体汽车网络规划、技术创新,及最重要的品管。      目前全球的汽车产业正在往汽车电子化,以及持续增加复杂的控制功能前进。根据目前预测,从2005年至2010年之间,全球汽车的销售量年复合成长率为3.6%,但是相同的期间,车用半导体产业的营收却呈现8.2%的年复合成长率。据Strategy Analytics分析2006年车用半导体达到180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290亿美元。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制造商持续且密集的在研发符合世界潮流的汽车,其中最重要的包含安全、环保与节省能源的部份。      代表先进与智能的汽车目前已有许多榜样,以2006款Lexus LS460为例,其汽车动态综合管理系统利用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来预测打滑。它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和驾驶的判断来帮助驾驶恢复对汽车的控制。      通过激活电子控制剎车、电子助力转向、剎车防抱死、汽车稳定性控制、剎车辅助、电子剎车力量分配和引擎扭矩等功能来恢复对汽车的控制。如果这些还不够,其天气控制系统可以感应周围的温度,以及汽车乘客的身体散热情况来进行自我调节。可见,建构在半导体基础上的电子技术在汽车系统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何等重要。      此外,引擎在进入Hybrid技术后,更将采用控制芯片,包括引擎、变速箱、马达、电流控制、行车控制等,各需1颗控制芯片管理,特别是行车控制芯片,目前虽采用16位芯片,但在所需控制的项目逐渐增加下,未来将会采用32位芯片。 

    半导体 半导体产业 控制芯片 汽车产业 BSP

  • ISuppli: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将达2557亿美元

    【导读】ISuppli: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将达2557亿美元     由于现在没有迹象表明今年的半导体市场需求可能会出现明显地下滑,iSuppli研究公司预计今年的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增长到2557亿美元,与去年2372亿美元的销售额相比增长幅度达到7.8%。ISuppli公司在今年六月份时预测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涨幅为7.9%。       ISuppli公司的首席分析师加里格朗布瓦说:“在过去的两年中,推动半导体销售增长的主要是电脑和手机市场,这两片市场在今年的增长幅度依然比较可观。”       ISuppli公司预计,以电脑为主的数据处理设备市场在今年的全球收入将增长7.3%。同时,手机代表的无线通讯设备市场在今年的收入增长也将达到5.2%。       ISuppli公司之前曾经预计今年电脑市场的增长幅度为9.3%左右,但是现在电脑市场已经显示出增长放缓的迹象,iSuppli公司不得不对今年的电脑销售预测目标进行了修订。虽然手机的平均售价正在迅速下滑,但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数量却增长更快,因此iSuppli公司也将之前预计的今年无线通讯市场的4.6%的收入增长幅度上提了一些。       格朗布瓦说:“抛开这些预测的数据不谈,电脑市场和手机市场在2006年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因此今年上半年的半导体销量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又有增加。预计今年下半年的半导体收入将比去年同期增加6.4%。”       第三季度能源价格的上涨开始对半导体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抑止了芯片销售的增长。这将最终导致下半年的半导体市场增长速度比往年的下半年要慢一些。下半年的芯片销售与上半年相比将仅增加6.7%。这是自2001年以来,下半年增长速度最慢的一年。在过去的几年中,下半年的平均芯片销售增长幅度为8%。       有些经济学家已经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第三季度能源价格的上涨将抑止消费支出,甚至可能将美国经济送入慢车道。但是,近期石油价格的急剧下降已经减轻了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为第四季度绘制出了一个比较光明的前景。 ISuppli公司认为美国经济不会陷入低谷。       最近,半导体存货水平又有所上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更大担忧,他们担心2004年芯片市场退货撤单的历史可能会重演。       然而,今年的市场行情与2004年的行情明显不同。两年之前,存货增多、修改订单甚至撤销订单、市场衰退是电子业界的普遍现象。而今年的存货问题主要是由于新产品推出以及电脑处理器和核心逻辑芯片组市场的竞争过于激烈所致,所有的问题都指向同一个供应商:英特尔公司。虽然已经有迹象表明存货过多的问题已经开始扩散到电子工业界的其他市场中,但是它们与芯片销售的影响都不太大。       虽然iSuppli公司预计整体半导体市场的增长仍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但是仍然有一些主导市场的潜在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存储市场。       今年DRAM存储器的收入增长将超出之前的预期水平,每MB存储器的平均售价今年只下降了16%。而去年的每MB存储器的平均售价下降幅度为40%。因此,今年全球DRAM市场收入的增长幅度将达到24%,比iSuppli公司之前预计的8%的增长幅度要高得多。在DRAM存储器市场收入增长超出预期水平的同时,NAND闪存市场的收入增长却比预期的水平更低。今年,NAND闪存的平均售价猛降了60%,必将把NAND闪存产品销售量增长带来的利好因素完全抵消,最终今年全年的NAND闪存市场收入增长幅度将只有17%左右。 ISuppli公司之前预计今年NAND闪存市场的收入增长幅度大约在37.2%左右。       其他的市场变化还包括处理器预期收入的降低和其他市场前景的走弱。       结果,DRAM存储器市场收入增长幅度的提高、NAND闪存市场收入增长幅度的降低、处理器预期收入增长幅度的降低与其他市场前景的黯淡等几项因素综合起来,iSuppli公司预计今年半导体市场的预期增长幅度从总体上来说不会发生多大的变化。       ISuppli公司预计,今年电子设备销售收入将增长5.1%左右,比之前预计的6.8%的增长幅度要低一些。 这与去年8%的增长幅度相比明显有所降低。       全球半导体市场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主要是由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疲软造成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去年的收入增长为13%,而到今年的时候这个收入增长幅度则下降到了3%。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流行的消费电子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产品价格随之下滑造成的。       ISuppli公司还调低了它对2007年半导体市场收入的预测值,但是它仍然认为明年将是这个产品周期中市场收入最高的年份。       ISuppli公司之前预计明年全球半导体销售收入将增长12.4%,现在则已经将这个数据修改为10%。它还预计全球芯片销售收入在2008年将增长8.8%,但在2009年的增长幅度则会下滑到2.6%。它预计至少在2010年以前,半导体市场收入不会出现负增长。

    半导体 半导体 半导体市场 ISUPPLI BSP

  • 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渐受风投追捧

    【导读】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渐受风投追捧      一贯孱弱的中国半导体设备业忽然成了美国风投追逐的对象。《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获悉,国内目前唯一能为12英寸半导体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司——中微半导体公司(下称“中微”)再获美国多家风投公司3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联合注资。     美国华登国际、光速风险投资合伙人、红点风投、中西部合伙人、湾区合伙人、全球催化剂合伙人、美国科天投资继续扮演了投资角色。国际投行巨头高盛则参与了投资。而在两年前首轮融资中,上海市政府也曾作为投资方与风投一起共同注资3000多万美元。  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确实正走向半导体产业链核心环节。就在一周前,国内最大设备制造商北方微电子正式与中芯国际签订了设备合同,这是国内设备首次进入全球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生产线。    而在国家半导体产业“十一五”规划中,半导体设备业也是核心规划项目。信产部副司长丁文武曾在2006年中国半导体年会上强调,未来5年,中国将力争在6英寸线设备上完全自主,8英寸线光刻机等设备实现实用,12英寸线65纳米光刻机等设备上有所突破。    尽管如此,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依然是国外企业的天下。美国应用材料、诺发等多家公司几乎垄断了这一领域,只留给本土企业非常低端、辅助的应用空间。SEMI(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9月底发布最新报告预测称,未来三年,中国半导体工厂设备总投资将分别高达20.33亿美元、20.53亿美元、25.56亿美元。而依据2004年的初步统计,中国本土设备只占不到1/50。    中微董事长兼CEO尹志尧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将直接加快公司最新生产设备成功导入市场。据透露,公司最新系列设备目前正加紧测试,已有两家半导体公司初步签订了采购协议。    美国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公司董事长Lip-BuTan表示,继续投资中微的原因在于,亚洲正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消化基地,而尹志尧等领导团队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原因。    中微一位市场人士说,与应用材料、诺发等全球设备巨头在中国主要转售二手设备,而中微则将高端设备研发、生产中心直接设立在亚洲,尤其中国,能直接依据客户需求设计生产。 

    半导体 中国半导体 BSP 半导体设备 光刻机

  • 我国半导体供需缺口巨大

    【导读】我国半导体供需缺口巨大     我国半导体行业供需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供需差额将由目前的280亿美元,扩展到2009年的480亿元。    在天相投资顾问公司举办的2006年度国际行业研究高峰论坛上,IXIS Securi-ties的法国半导体行业分析师Frank做出了上述判断。      2001年半导体行业的低迷加速了向亚太地区的转移。我国目前已占有亚太地区半导体设计市场的70%。我国的半导体市场之所以增长迅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本身就是巨大的客户,另一个就是在大中华区有很多的OEM厂商。我国市场越来越重要,主要是因为,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生产基地和安装工厂,聚集效应明显,而与低劳动力成本关系不大。厂商离客户近,交流起来方便,能及时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但巨大需求的背后是小的可怜的生产能力。我国大陆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在世界的排名也在40名之后,我国大陆所有的半导体公司总销售额只有10亿美元左右,仅占全球份额的0.5%。      另外,我国的技术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例如芯片制造行业,全世界共有35家生产厂商,而我国只有1家,其产能仅占世界总产能的6%。微处理器芯片目前被Intel和AMD所垄断,我国无缘进入这一高附加值的行业。 

    半导体 半导体 AMD 半导体行业 BSP

  • 中微半导体获得3500万风投

    【导读】中微半导体获得3500万风投   伴随大陆芯片代工行业的迅速崛起,国际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开始把目光瞄准刚刚起步的中国芯片设备制造业。    10月10日,新兴半导体设备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中微)获得8家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共计35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    这是国内半导体设备业迄今为止获得的数额最大的风险投资。包括高盛银行、美国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光速风险投资、红点风险投资、中西部合伙人、湾区合伙人、全球催化剂合伙人和美国科天投资等在内的8家知名风投参与了投资。    中微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2600万美金,总部位于上海,汇聚了尹志尧、钱学煜、倪图强等不少该领域资深专家。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用于生产65纳米及其以下技术的半导体设备厂家。    芯片设备工业是半导体行业的“晴雨表”,设备的投资额能够直接反映产业的景气度。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公司董事长陈立武称,芯片设备厂商不仅给芯片制造提供新的技术,还帮助代工厂不断降低芯片的制造成本。    国际风投首次大规模联合投资半导体设备业,折射出中国半导体行业近几年发生的变化:在蓬勃发展的半导体代工产业带动下,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开始苏醒,由此可能产生出的一批具有技术实力的设备制造企业。    市场调研机构SEMI今年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全球芯片设备投资将增长20%,达到390亿美元。不过国内芯片制造商几乎无法从中享受任何益处。由于技术含量高,巨大的芯片设备市场几乎完全被美国、日本等企业垄断。大部分脱胎于科研机构的国产芯片设备制造商只能提供低端或生产配套设备。    陈立武称,昂贵的设备投入在不断挑战芯片生产厂家的获利能力,因此行业需要能够创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推动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中微公司为此做出了“大胆的努力和尝试”。    在此之前,华登已经联合除高盛银行以外的其余6家风投,对中微公司一期工程做出了尝试性投资。光速风险投资的执行合伙人CHRIS SCHAEPE对中微公司的一期运营表示满意。 

    半导体 半导体 半导体行业 BSP 半导体设备

  • 研究机构IMS表示:英飞凌仍是电源半导体市场老大

    【导读】研究机构IMS表示:英飞凌仍是电源半导体市场老大     市场研究机构IMS指出,在2004年暴增25%之后,2005年电源半导体市场趋于平淡,总值为113亿美元,但受到各种消费品应用的驱动,这一市场依然有着不错的中长期前景。      电源分立器件市场(包括晶体管、晶闸管和整流器)将在今后的十年内将近翻一番,而电源模块市场的增长甚至更为强劲。      分析师Ash Sharma表示:“消费品市场是这一强势增长背后的主要动力之一。平板显示器等快速增长的市场,以及白家电等产品的技术改进,将给电源半导体供应商带来巨大的潜在额外收入。”      而且,那些相对小但同样快速增长的领域,例如可更新能源和油电动力混合车等,也将推动这一市场的增长。IMS Research公司的这份市场报告显示,英飞凌在2005年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电源半导体供应商,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4%。           

    半导体 英飞凌 半导体市场 电源 BSP

  • 纵览全球半导体,从容走过中国电子业“严冬”

    【导读】纵览全球半导体,从容走过中国电子业“严冬”       在深圳第八届高交会开幕前一天,一场由创意时代会展主办,国际著名半导体分析机构iSuppli与著名半导体厂商德州仪器、飞思卡尔、NXP、NEC等公司参加的全球半导体市场大会,使得高交会的热潮提前到来,这些半导体产业的专家引导听众从全球半导体的趋势看中国OEM/ODM未来的机会、并帮助中国电子业制定未来的市场战略。       “从全球半导体需求来看,2006年来自DRAM、闪存、DSP、标准线性IC(电源IC)以及图像传感器领域的增长率最大,均达到了2位数以上增长率,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需要这些器件的电子产品是最热的产品,比如PC、手机、便携设备、数字电视等。”iSuppli副总裁Dale Ford在大会开场白中首先指出。他接着分析说,2006年全球半导体将会达到7.8%的增长率,比2005年的3.6%翻倍,而2007年仍会保持上升的势头增长率达10%。       相应的,全球半导体厂商的产能在今年上半年都达到了满负荷,开工率在90%以上。       但是,他也警告,半导体需求的快速增长会带来供应链上的不协调。2006年2季度已出现半导体厂商库存增长的情况,估计2季度的库存总数已达31亿美元,虽然其中英特尔的库存就占了近一半的数量,但是业界还是比较紧张,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业的库存会有所下降,降至21亿美元。       因此,他提醒制造商和半导体厂商需要对某些器件的预测判断准确。他举例说,对于前面谈到的几个今年增长率最大的器件,明年将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DSP的需求会在明年会减半、DRAM、NAND闪存的需求明年也会有所下降,而与之相反,MPU、MCU、面向应用定制的逻辑器件和模拟器件以及标准线性器件(电源IC)等明年都会出现需求上升趋势。特别是面向应用定制的逻辑器件和模拟器件需求将会大增,此外他强调数字电源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已开始出现,其中TI、Primarion、Volterra、Sillicon Labs、Zilker Labs等半导体厂商是数字电源IC的推动者;而Artesyn, Power-One,爱默生,Delta电子,Tyco Power等制造商都是数字电源产品的推动者。来自TI高性能模拟器件/便携电源管理的副总裁Dave Heacock还专场讲解了数字电源将给业界带来的好处:数字电源将会解决目前OEM需要采购多个电源IC、面对多个电源供应商的复杂局面,未来设计和采购都将变得简单。因为现在的情况是不同的平台需要不同的电源方案,而将来电源产品将与应用无关。这样,对于半导体厂商来说也带来好处,就是他们不用太多关心应用,而是更多关注于芯片本身的差异化。       Dale Ford向大家预测道,从大的应用趋势来看,未来四年增长率最大的是汽车电子,但出货量最大的领域仍是PC和手机市场。他特别指出:“从1994年至2003年,2G移动通信在业界占主流地位近10年,但2.5移动通信网的主流地位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不到3年,很快就要让位于3G网络,以后业界向3.5G和4G网的转移会更快。各制造商要提前作好准备。”半导体厂商的技术革新也加速了新兴应用的普及,比如飞思卡尔高级副总裁姚天从就表示,他们现在采用一种新兴的封装技术RCP,能将3G手机的六个主要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中,尺寸仅有一张邮票大小,甚至连天线也集成在其中,功耗与成本大大降低。       除这两大市场外,Dale Ford还列举了几十种新兴电子产品和半导体技术,比如3D图形芯片、硅碳电源IC、IPD、OLED、多核处理器、超亮LED、MEMS、NRAM/OUM、混合电子汽车、药片摄像机、移动电视、混合3D存储器、PMP、可配置处理器、新型背光显示街等等。“未来电子业的增长不会由一种新兴应用所驱动,而是多个新兴应用驱动。”Dale Ford总结道。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吴同伟也总结道:“现在是技术过剩的时代,并且技术呈现分散状态,不会掌握在个别人或公司的手中,大家都有机会。”市场的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兴应用,一个是新兴市场。“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是未来最增长率最大的几个市场。”Dale Ford指出。、       “然而,作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电子产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吴同伟表示,“可以说中国电子业即将经历一场严冬!”       从容面对中国电子业的“严冬”,为中国厂商把脉       在持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多年后,2006年中国电子业的增长率将仅在10%左右,吴同伟预测。“2006年的下降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电子工业的盘子已足够大,增长率不可能持续上升,需要调整;二是整体中国电子业缺乏像更多的像联想,华为,海尔,TTE,ZTE这样强有力的国际品牌,大家都在低水平地竞争,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低下,总体平均水平仅为2%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他接着分析道:“这样低的利润率使得OEM无心投资于研发和创新,导致恶性循环,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变坏,不夸张地说,中国电子工业的冬天已来临。”他又解释说,这种滑波现象仍属正常,是中国加入WTO的后效应。“面对严冬,中国厂商要积极寻找国际合作伙伴。”他指出。       另外,从中国半导体市场需求来看,2006年中国半导体需求增长率低于20%,主要需求拉动已从本土品牌制造商转向国际制造商。“随着中国电子业的全球化,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需求周期也开始随着国际半导体的需求周期而波动,与国际同步化。”吴同伟分析道。他预测2010年时,中国的半导体需求将占全球总需求量的23%。       但是,在这么大的需求中,中国能自供的半导体器件仍非常少,仅占中国半导体需求量的2-3%。“因此,中国的IC公司与晶圆代工厂的机会非常大。”他说道。       然而,观察中国目前的400多家IC公司,销售额能上亿美元的公司不过两三家,他说。并且,更严重的是,中国的IC公司缺少第二梯队,青黄不接。他建议中国的IC公司应主动与国际半导体公司合作与联姻,可以收购国际半导体公司的IP和一些技术。他透露说,某一家知名的美国DVD半导体厂商将在不久关闭,中国IC公司可以找这样的机会获得一些成熟的技术人员与IP。“中国大陆IC公司未来直面的竞争对手不是欧美半导体厂商,而是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IC公司,后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迅速增长!”   [!--empirenews.page--]    对于中国的晶圆代工业,但也提醒道,虽然目前的情况比较好,中国的芯片出货量已占全球的13%,以中芯国际、华虹NEC、和舰以及上海台积电为代表的晶圆厂几乎是满负荷工作,但是随着下一代12寸晶圆厂逐渐成为主流,中国的代工业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现在能看得见的12寸厂只有四家,一个在中芯国际在北京的12寸厂、一个是意法与海力士合资的无锡12寸厂、一个是中芯国际在上海和准备在武汉建的12寸厂。他分析说中国缺少12寸厂有三个原因:一是目前的8英寸厂已是供过于求,使大家在投资12寸厂时持保守态度;二是12寸厂的投资巨大;三是12寸厂商需要引进先进的纳米级技术,比如45纳米工艺,这一先进的工艺目前只有Intel,Samsung和TSMC掌握,中国的代工厂商很难获得这样的先进工艺技术和客户。       那么,中国的电子制造商如何面临严冬呢?其实,中国的厂商仍可以在一些市场找到机遇。比如iSuppli高级分析师党楠对《国际电子商情》表示:“2007年是中国消费电子更新换代的一年,中国的厂商可以从这里找到巨大的商机。”她解释说,从他们分析的数据来看,明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产值增长率将大于产量增长率,这正说明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单价在上升,表示产品将会向更高端转移。她继续分析说,2009-2010年,这些新兴的消费电子将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普及,进一步推动中国消费电子需求的增长。她建议中国的制造商可以关注以下几个领域:液晶电视、机顶盒/一体机市场、可录DVD/DVR、PMP、IPTV和移动电视等。她进一步分析道,虽然液晶电视在逐步占领市场,但CRT电视并没有全部退市,一些短管或超短管的CRT电视仍受到用户的欢迎,特别是21寸以下电视机。“因为在21寸以下市场,短管能为制造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她说。       对于一体机市场,目前仍不是厂商进入的最佳时间。今年的出货量仅为几万台,预测2010年才会达到380万台。一体机目前的拉动主要是出口市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有线数字电视和机顶盒仍是最大的市场。而地面数字电视则在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的机会。       而DVR和可录DVD在中国不会成为量大的市场,只会是一种利基(Nich)的市场。“因为在中国可以花10元钱买到一个电视连续剧的DVD碟,消费者当然对DVR功能不会感兴趣。”她称。       党楠特别指出,随着电视机技术的变化,电视机产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电视机产业的设计链变长,一些电视机主板设计公司和厂商开始浮出水面,并将迅速进入主流市场。目前大陆市场上已有不少主板设计公司,比如Proview, AOC, 新科等。”她接着指出,“电视机芯片厂商的格局也在变化。比如显示处理器芯片不再是欧美厂商主导,随着液晶电视的出现,台湾IC公司和一些大陆的IC公司已进入主流芯片市场,比如Mstar, Genesis, Trident, Invista以及华亚电子和联发科等。”这些变化是中国的OME/ODM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目前炙手可热的IPTV,她分析道,如果中国政府不对该产业进行制约和出台一些不利的政策的话,该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前景,201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IPTV市场。     

    半导体 半导体 中国电子 半导体厂商 BSP

  • 亚洲无晶圆厂半导体投资风头正劲,硅谷将成明日黄花?

    【导读】亚洲无晶圆厂半导体投资风头正劲,硅谷将成明日黄花?       硅谷仍然是风险投资和新兴公司所热衷的地区,但是对于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们,这个地区在其心中的“中心位置”正在逐渐丧失。Saeed Amidi日前发表了上述看法,他最近在硅谷投资创办了一个技术开发中心(Plug and Play Technology Center),希望吸引到100家初创技术公司加盟。       Amidi说:“尽管目前有不少研发中心转移到以色列和班加罗尔,但技术产业的‘圣地’依旧在硅谷。如果你想要从事技术前沿产业,这仍然是个好地方。”然而,无晶圆厂芯片制造商在硅谷的角色“将变换为架构和管理中心。我不是无晶圆厂行业人士,这只是我在过去六个月观察所得到的结论。”       Amidi注意到,亚洲现在拥有比美国更大的芯片市场,并且大多数晶圆代工和封装工厂也落户亚洲。“实际上,许多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也将转移到远东地区。”       Amidi的研发中心在2006年1月开始运营,包括8家无晶圆厂半导体设计公司在内的55家公司已经进驻,出租率达到了65%。其中包括由前英特尔管理人员设立的两家初创公司,大多数公司的雇员在10到15人之间。Amidi希望吸引到20家无晶圆厂芯片公司进入中心。       不同于一般孵化中心,Amidi的中心不直接向其租客投资。这个工作由名为Amidzad的独立技术执行机构处理。2006年迄今为止,Amidzad已在七家公司中投资了大约500万美元。中心仅进行出租业务,为初创公司提供电话、计算机和食物服务,以及办公室空间,同时也面向希望在硅谷设立窗口机构的大学和国际企业。       虽然Amidzad公司在七年以前就开始运作,那还是网络泡沫破裂之前,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运转良好。Amidi表示,该公司投资的企业中,三分之二已经上市、被收购或者仍然在运营。Amidi表示,“这是相当不错的结果。”     

    半导体 半导体 晶圆厂 AD BSP

  • 中国遭遇严冬 全球半导体厂商产能满负荷

    【导读】中国遭遇严冬 全球半导体厂商产能满负荷     在深圳第八届高交会开幕前一天,一场由创意时代会展主办,国际著名半导体分析机构iSuppli与著名半导体厂商德州仪器、飞思卡尔、NXP、NEC等公司参加的全球半导体市场大会,使得高交会的热潮提前到来,这些半导体产业的专家引导听众从全球半导体的趋势看中国OEM/ODM未来的机会、并帮助中国电子业制定未来的市场战略。   “从全球半导体需求来看,2006年来自DRAM、闪存、DSP、标准线性IC(电源IC)以及图像传感器领域的增长率最大,均达到了2位数以上增长率,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需要这些器件的电子产品是最热的产品,比如PC、手机、便携设备、数字电视等。”iSuppli副总裁Dale Ford在大会开场白中首先指出。他接着分析说,2006年全球半导体将会达到7.8%的增长率,比2005年的3.6%翻倍,而2007年仍会保持上升的势头增长率达10%。      相应的,全球半导体厂商的产能在今年上半年都达到了满负荷,开工率在90%以上。      但是,他也警告,半导体需求的快速增长会带来供应链上的不协调。2006年2季度已出现半导体厂商库存增长的情况,估计2季度的库存总数已达31亿美元,虽然其中英特尔的库存就占了近一半的数量,但是业界还是比较紧张,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业的库存会有所下降,降至21亿美元。      因此,他提醒制造商和半导体厂商需要对某些器件的预测判断准确。他举例说,对于前面谈到的几个今年增长率最大的器件,明年将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DSP的需求会在明年会减半、DRAM、NAND闪存的需求明年也会有所下降,而与之相反,MPU、MCU、面向应用定制的逻辑器件和模拟器件以及标准线性器件(电源IC)等明年都会出现需求上升趋势。特别是面向应用定制的逻辑器件和模拟器件需求将会大增,此外他强调数字电源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已开始出现,其中TI、Primarion、Volterra、Sillicon Labs、Zilker Labs等半导体厂商是数字电源IC的推动者;而Artesyn, Power-One,爱默生,Delta电子,Tyco Power等制造商都是数字电源产品的推动者。来自TI高性能模拟器件/便携电源管理的副总裁Dave Heacock还专场讲解了数字电源将给业界带来的好处:数字电源将会解决目前OEM需要采购多个电源IC、面对多个电源供应商的复杂局面,未来设计和采购都将变得简单。因为现在的情况是不同的平台需要不同的电源方案,而将来电源产品将与应用无关。这样,对于半导体厂商来说也带来好处,就是他们不用太多关心应用,而是更多关注于芯片本身的差异化。      Dale Ford向大家预测道,从大的应用趋势来看,未来四年增长率最大的是汽车电子,但出货量最大的领域仍是PC和手机市场。他特别指出:“从1994年至2003年,2G移动通信在业界占主流地位近10年,但2.5移动通信网的主流地位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不到3年,很快就要让位于3G网络,以后业界向3.5G和4G网的转移会更快。各制造商要提前作好准备。”半导体厂商的技术革新也加速了新兴应用的普及,比如飞思卡尔高级副总裁姚天从就表示,他们现在采用一种新兴的封装技术RCP,能将3G手机的六个主要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中,尺寸仅有一张邮票大小,甚至连天线也集成在其中,功耗与成本大大降低。      除这两大市场外,Dale Ford还列举了几十种新兴电子产品和半导体技术,比如3D图形芯片、硅碳电源IC、IPD、OLED、多核处理器、超亮LED、MEMS、NRAM/OUM、混合电子汽车、药片摄像机、移动电视、混合3D存储器、PMP、可配置处理器、新型背光显示街等等。“未来电子业的增长不会由一种新兴应用所驱动,而是多个新兴应用驱动。”Dale Ford总结道。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吴同伟也总结道:“现在是技术过剩的时代,并且技术呈现分散状态,不会掌握在个别人或公司的手中,大家都有机会。”市场的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兴应用,一个是新兴市场。“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是未来最增长率最大的几个市场。”Dale Ford指出。、      “然而,作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电子产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吴同伟对《国际电子商情》记者表示,“可以说中国电子业即将经历一场严冬!”      从容面对中国电子业的“严冬”,为中国厂商把脉      在持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多年后,2006年中国电子业的增长率将仅在10%左右,吴同伟预测。“2006年的下降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电子工业的盘子已足够大,增长率不可能持续上升,需要调整;二是整体中国电子业缺乏像更多的像联想,华为,海尔,TTE,ZTE这样强有力的国际品牌,大家都在低水平地竞争,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低下,总体平均水平仅为2%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他接着分析道:“这样低的利润率使得OEM无心投资于研发和创新,导致恶性循环,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变坏,不夸张地说,中国电子工业的冬天已来临。”他又解释说,这种滑波现象仍属正常,是中国加入WTO的后效应。“面对严冬,中国厂商要积极寻找国际合作伙伴。”他指出。      另外,从中国半导体市场需求来看,2006年中国半导体需求增长率低于20%,主要需求拉动已从本土品牌制造商转向国际制造商。“随着中国电子业的全球化,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需求周期也开始随着国际半导体的需求周期而波动,与国际同步化。”吴同伟分析道。他预测2010年时,中国的半导体需求将占全球总需求量的23%。      但是,在这么大的需求中,中国能自供的半导体器件仍非常少,仅占中国半导体需求量的2-3%。“因此,中国的IC公司与晶圆代工厂的机会非常大。”他说道。      然而,观察中国目前的400多家IC公司,销售额能上亿美元的公司不过两三家,他说。并且,更严重的是,中国的IC公司缺少第二梯队,青黄不接。他建议中国的IC公司应主动与国际半导体公司合作与联姻,可以收购国际半导体公司的IP和一些技术。他透露说,某一家知名的美国DVD半导体厂商将在不久关闭,中国IC公司可以找这样的机会获得一些成熟的技术人员与IP。“中国大陆IC公司未来直面的竞争对手不是欧美半导体厂商,而是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IC公司,后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迅速增长!”  [!--empirenews.page--]    对于中国的晶圆代工业,但也提醒道,虽然目前的情况比较好,中国的芯片出货量已占全球的13%,以中芯国际、华虹NEC、和舰以及上海台积电为代表的晶圆厂几乎是满负荷工作,但是随着下一代12寸晶圆厂逐渐成为主流,中国的代工业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现在能看得见的12寸厂只有四家,一个在中芯国际在北京的12寸厂、一个是意法与海力士合资的无锡12寸厂、一个是中芯国际在上海和准备在武汉建的12寸厂。他分析说中国缺少12寸厂有三个原因:一是目前的8英寸厂已是供过于求,使大家在投资12寸厂时持保守态度;二是12寸厂的投资巨大;三是12寸厂商需要引进先进的纳米级技术,比如45纳米工艺,这一先进的工艺目前只有Intel,Samsung和TSMC掌握,中国的代工厂商很难获得这样的先进工艺技术和客户。      那么,中国的电子制造商如何面临严冬呢?其实,中国的厂商仍可以在一些市场找到机遇。比如iSuppli高级分析师党楠对《国际电子商情》表示:“2007年是中国消费电子更新换代的一年,中国的厂商可以从这里找到巨大的商机。”她解释说,从他们分析的数据来看,明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产值增长率将大于产量增长率,这正说明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单价在上升,表示产品将会向更高端转移。她继续分析说,2009-2010年,这些新兴的消费电子将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普及,进一步推动中国消费电子需求的增长。她建议中国的制造商可以关注以下几个领域:液晶电视、机顶盒/一体机市场、可录DVD/DVR、PMP、IPTV和移动电视等。她进一步分析道,虽然液晶电视在逐步占领市场,但CRT电视并没有全部退市,一些短管或超短管的CRT电视仍受到用户的欢迎,特别是21寸以下电视机。“因为在21寸以下市场,短管能为制造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她说。      对于一体机市场,目前仍不是厂商进入的最佳时间。今年的出货量仅为几万台,预测2010年才会达到380万台。一体机目前的拉动主要是出口市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有线数字电视和机顶盒仍是最大的市场。而地面数字电视则在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的机会。      而DVR和可录DVD在中国不会成为量大的市场,只会是一种利基(Nich)的市场。“因为在中国可以花10元钱买到一个电视连续剧的DVD碟,消费者当然对DVR功能不会感兴趣。”她称。      党楠特别对《国际电子商情》指出,随着电视机技术的变化,电视机产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电视机产业的设计链变长,一些电视机主板设计公司和厂商开始浮出水面,并将迅速进入主流市场。目前大陆市场上已有不少主板设计公司,比如Proview, AOC, 新科等。”她接着指出,“电视机芯片厂商的格局也在变化。比如显示处理器芯片不再是欧美厂商主导,随着液晶电视的出现,台湾IC公司和一些大陆的IC公司已进入主流芯片市场,比如Mstar, Genesis, Trident, Invista以及华亚电子和联发科等。”这些变化是中国的OME/ODM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目前炙手可热的IPTV,她分析道,如果中国政府不对该产业进行制约和出台一些不利的政策的话,该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前景,201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IPTV市场。 

    半导体 中国电子 半导体厂商 IP BSP

  • 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快速增长将持续到2010年

    【导读】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快速增长将持续到2010年     市场调研公司Semico日前发表研究报告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增长将持续到2010年,但07年售额增长速度将会放缓。       该公司认为,新型颠覆性技术和强劲的全球需求,将在2010年以前推动半导体产业增长。2006年IC销售额将增长11.6%,2007年增长7%。替代能源成为迅速增长的市场,“创新性”便携消费产品层出不穷,是中国正在成为IC大国,2006年占半导体市场的份额达23%左右。预计2006年总体半导体市场为2540亿美元。IC设备销售强劲增长,今年资本支出可能上升20%。       但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市场份额战将推动平均销售价格(ASP)在2007年下跌,而明年增长的潜力来自于内存,半导体市场已变成“非典型”市场。虽然计算机需求强劲且产能利用率很高,但价格低迷,而且市场有可能变得比较脆弱。许多网络泡沫的幸存者在经营公司,这些公司在进行价格竞争,而且许多公司宁愿为了市场份额而牺牲利润。

    半导体 半导体市场 半导体行业 IC BSP

  • 飞思卡尔和意法半导体推动汽车合作向前迈进

    【导读】飞思卡尔和意法半导体推动汽车合作向前迈进     飞思卡尔半导体(NYSE:FSL,FSL.B)和汽车行业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公司(NYSE:STM)的联合设计计划已经取得关键的里程碑式的成就。该计划旨在加快汽车行业的创新。自从7个月前宣布计划以来,两家公司已经为联合设计中心配备人员,设计出下一代微控制器内核,并定义了产品路线图,和调整了工艺技术。       意法半导体公司副总裁兼汽车产品部总经理Ugo Carena表示:“依托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意法半导体和飞思卡尔的工程团队已经全力投入到联合设计计划的各方面工作中。我们已经建立了分层组织机构,为几个设计中心配备了人员,建立了全球物流体系,并且设计出微控制器内核,这些内核都是很多未来设计的基本构件。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两家公司将从合作开发计划中实现巨大价值。”       两家公司已经建立了合作设计中心,汇聚了芯片、软件和汽车应用领域的全球设计人才。据两家公司预测,截至年底,工程师人数将达到120人。       作为双方长远合作的一部分,飞思卡尔和意法半导体已将Power Architecture?技术作为联合开发的微控制器(MCU)产品的标准指令集架构。此外,两家公司还将在广泛的汽车应用领域中进行联合产品开发,包括动力总成、底盘、发动机控制和车身系统。        迄今为止,双方合作的最重大成就之一就是联合定义和开发了基于Power Architecture e200内核的高电源效率32位微控制器。新开发的Z0H衍生内核产品用在专为车身控制应用设计的MCU中,作为公司的这些初期成本优化MCU的CPU。这些联合设计产品的最初样品计划于2007年上半年推出。 双方合作成功的表现之一是,意法半导体决定在其未来的汽车MCU设计中采用这些内核和其它衍生内核产品。        飞思卡尔高级副总裁兼汽车和标准产品部总经理Paul Grimme表示:“我们很快就定义了基于Power Architecture技术的下一代内核,并且达成了一致,这凸显出我们合作的优势和良好势头。我们致力于开发优化内核,并在专用MCU芯片组中实施,这也向我们提出了很高的创新要求。随着我们从设计转移到生产,客户将能从两家公司购买我们联合设计的汽车MCU。”       飞思卡尔和意法半导体计划采用相互调整的90纳米工艺技术,生产双方联合设计的MCU产品。两家公司在飞思卡尔和意法半导体晶圆厂调整了工艺测试车辆,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此外,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的联合开发也正在进行中。即将面市的MCU产品将集成性能优化和成本优化的闪存模块,用于特定汽车应用。两家公司期望未来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能扩展到其它应用领域,如安全系统、驾驶员辅助和驾驶员信息。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是半导体解决方案开发和供应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产品覆盖整个微电子应用领域。公司独树一帜地结合了芯片和系统专业技能、制造实力、知识 产权(IP)及战略合作伙伴的优势,并处于片上系统(SoC)技术的前沿。其产品已成为支撑当今整合市场的重要力量。公司的股票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Euronext Paris证券交易所和米兰证券交易所上市。2005年,公司的净销售收入达到88.8亿美元,净利润为2.66亿美元。如需了解有关ST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t.com。       关于飞思卡尔半导体       飞思卡尔半导体(NYSE: FSL,FSL.B)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为汽车、消费、工业、网络和无线市场设计和生产嵌入式半导体产品,并于2004年7月公开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德州奥斯汀,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机构。飞思卡尔半导体是S&P 500?成员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2005年的总销售额达到58亿美元。www.freescale.com  

    半导体 汽车 飞思卡尔 意法半导体 BSP

  • 2010年全球微机电系统市场规模将达950亿美元

    【导读】2010年全球微机电系统市场规模将达950亿美元     微机电系统(MEMS)市场包括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显示系统和打印机墨盒等。日前,SEMI发布名为“全球微机电/微系统市场和机遇”的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2005年该产业总规模达到480亿美元,期待到2010年将增长到950亿美元。     这些系统的核心微机电器件在2005年产业规模达到53亿美元,由于消费电子微机电器件使用量增加,预计到2010年产业规模将增长到9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     微机电器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加速仪、陀螺仪、麦克风、数字显示、微射流器件等。2005年,用于制造微电机器件的材料和设备产业规模高达1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MEMS材料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5%,而MEMS设备市场复合增长率为6%。     SEMI新兴技术高级主管Lubab Sheet表示,“MEMS产业受到许多新兴应用驱动,如手机MEMS微话筒、游戏应用中的加速器、电视中的光学微机电器件、替代石英振荡器的MEMS共鸣器等,以及未来几年将出现的微型燃料电池。”

    半导体 器件 微机电系统 MEMS BSP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