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球正掀起了一场新能源汽车革命,连地产商、互联网公司都卷入了这波造车狂潮,看上去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片繁荣,可笔者却要为这种盛况泼几盆冷水,国内大部分造车企业都没有核心技术,对外宣称要变革人类的出行方式,其实连量产车都没有,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去向何方?造车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我国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大而不强。汽车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满足了国内高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汽车产业集中度也有所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对外技术和品牌的长期依赖削弱了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占轿车产销四分之三的合资企业仍以引进国外技术作为主要途径,未能真正进入自主创新的主战场。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需求量也不断攀升,尤其为充电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作为相辅相成的两大产业,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均已经度过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行业发展初期困境,两者平衡发展、共同促进,经过多年探索,用户习惯已养成,充电桩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已经初步成熟,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期,发展前景广阔。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无外乎各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但更大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环保意识的觉醒。大家都知道燃油车对于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尤其在如今燃油车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因素并不是配套设施,设施只要有着资金的投入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的。最主要的因数在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以及人们的认可程度,还有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环保,否则发展这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
买新能源汽车,却由于各种原因短期内无法提车,担心车购税免征政策享受不到?继续免征车购税到明年底,让许多准车主和正在看车的消费者吃下“定心丸”。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和绿色低碳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底。这是自2014年中国首次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购税政策后第3次延续实施该政策。
中国已经培育出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构建起了全球最大的补能网络,持续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各城市要依托全国新能源车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保证新车供给能力,还要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完善整个供应链。全球碳中和愿景下,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产业都高度关注和依赖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转变,逐步从“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变。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等一列顶层设计,坚定了行业信心,明确了发展方向;在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质量发展专项等支持下,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有效贯通,产业发展实现了市场规模、质量效益的双提升;从私人消费试点、示范应用工程到出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拓展。
当今世界正处在能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中国也应顺势而为,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今能源控制着科技发展的命脉,时代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因此,怎样保证能源能够源源不断的供应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命题之一。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开发清洁能源的同时要注意节能减排。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就应该积极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首先,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引进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以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另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专业售后服务和检修的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与当地的高职院校加强合作,订单式培养所需要的技术工种,以解决新能源汽车专业售后服务和检修的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现状。总而言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必将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未来发展的阶段建议强化创新力度,优化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设计,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电动汽车是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各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目前全球超过20%的排放量来自于交通行业,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就要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这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对投资者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机遇。尤其是很多东南亚国家要发展国内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是未来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潜在市场。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种潮流,是汽车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发展历程中必须要坚持的理念,这就意味着环保行业会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新能源汽车的稳定性不断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现普及化生产后,会有更广阔的市场,人们将大量购入新能源汽车。
中国传统汽车技术上比发达国家落后30多年,但电动汽车技术只落后8年左右,部分核心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业内专家认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已成为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完全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迅速赶上先进国家的步伐,实现与世界汽车工业的同步发展。现代电动汽车是以自载电池为电源,依靠大功率电动机提供动力的新型交通工具,具有清洁无污染、动力源多样化、能量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新能源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环保汽车”。
在全球化背景下,疫情等意外情况导致人力短缺,对芯片、原材料价格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控制好疫情,能助力芯片和原材料生产重回正轨。当然,供应链问题叠加了很多因素,还需要各方合力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整个产业链在遭遇疫情、缺芯等状况的冲击下,依然实现了销量的高速增长,这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潜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面临风险和挑战,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仍存。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行业骨干企业要加强动力电池研发创新,更加注重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积极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等新模式,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有了很多东西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由于发展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现在有了很多新能源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同时在一些出行方式上与做了更多的改变。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发展当中是非常新兴的一个领域,而在这一领域我们也有比较好的一些优势,因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是我们最先涉足领域,所以现在在整体人员的利用上都有着更多的一些制造优势,在现在可推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候中国才能够发挥这样的优势。
汽车基础软件作为汽车软件的核心要素、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重要基础,是汽车电子的重要构成,其架构与性能直接影响上层应用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各大主机厂,开始比拼基于软件能力的汽车智能化水平,加速布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转型,这也让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市场迎来发展窗口。其实,燃油车时代的各种机械部件,本身也离不开各种代码的控制。只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汽车制造相比燃油车时代更加标准化,造车门槛进一步降低,才促使汽车开发从传统的“硬件定义”转变成“软件定义”。
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市场,已经崛起一批企业,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创新变革的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传统整车、零部件企业及科技企业纷纷加快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研发创新和业务布局。软件园的建成有利于帮助企业自身集聚人才,同时这里产业链高度集聚,也有利于帮助企业快速地迭代产品。汽车将持续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紧跟顶层政策引导,用心打磨智能化高阶新能源汽车。我相信软件园的集成优势,将帮助我们不断地用更短的时间把更好的产品推向市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世界各主要汽车大国也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主要的跨国车企也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革命将对‘双碳’目标达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本国节能减排,还可与全球共享造福全人类。
9月6日,在华为Mate 5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秋季发布会上,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推出的问界M5 EV正式上市,补贴后起售价为28.86万元。这也是问界品牌的首款纯电SUV车型,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第四款车型。根据问界的官方数据,截至9月6日,这款车型已经获得超过3万辆订单,看起来又将是一款成功在望的新车型。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与渗透,以及技术升级推动汽车行业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当前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