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往十年的更迭,从煤炭到天然气再到现如今风头正盛的新能源,国家越来越注重环保减排,节能降碳。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从局限国内到现如今向世界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家提出的“双循环”更大一步加速了中国汽车全球化的发展,市场上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步上升。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脱碳成为全球氢能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前景依旧未来可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大量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特别是外资品牌。市场竞争将进入真正的大浪淘沙阶段,过去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和品牌,在这一阶段会面临极大挑战,一些产能会加速退出,一些品牌会销声匿迹。还可以预见的是,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将合二为一。电动化的普及未来要靠智能化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从当前形势来看,尽管新能源汽车势头很猛,但受限于里程、配套设施等因素,还并不足以撼动燃油车的地位。不过,国内外车企先后宣布停产燃油车,也让“围观群众”意识到,车企们将很有可能主动放弃生产燃油车,以转向布局电动领域。简言之,为缓解能源紧张的局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汽车新能源化已是确定的趋势。接下来,随着电池技术日益成熟,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问题会得到更妥善的解决,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将保持稳步提升。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经过了十几年的创新发展,加上产业化、市场化培育,那么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越来越成熟,投放的新品也越来越丰富。与燃油车相比,使用的经济性也越来越明显,加上购买政策的优惠条件,那么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充分说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由过去的政策驱动,现在迎来了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新产品新技术加快研发运用,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持续升级。作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抢抓新能源发展先机成为全球知名车企的共同选择。国际社会应继续携手努力,加快汽车产业低碳转型,构建更加安全稳定、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融入,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关键时期,其蓬勃发展将带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刻变革。我们将坚持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线,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政策供给,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
新能源汽车事业承载了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我国能源、环境、气候问题的重要载体。7月21-23日,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及智能汽车展览会于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进入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热度依旧不减。伴随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碳排放配额和积分管理等政策的陆续实施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渐明晰,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由政策导向逐步过渡为市场导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迎来飞速发展的最佳时机。《消费电子》小编也亲临现场,本次展会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进入商业应用试点乃至规模落地的关键转折期,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之一,将加速带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快推动形成适应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滚动型综合性产业政策体系意义重大。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智能网联汽车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这是全球的共性问题。不仅如此,随着智能网联边界不断地扩大,除了车,交通、道路、通信等这些领域都存在法律法规模糊、空白和限制的情况。不过通过道路测试可以做前置的探索。相比电动化来讲,智能化的发展所涉及的层面更加的多元化,所涉及到的产业也更加具有跨界性,所以走好智能化的发展,对政策和体制创新的需求,相比电动化来讲可能更高。走好智能化这条路径,既需要技术和产业层面的创新,也同时需要制度层面的创新。
智能网汽车将是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汽车的"终极形态"(在飞行汽车未出来之前)。车网互联使得车辆不仅仅是独立个体,而是庞大交通网络体系中的有机一员,自动驾驶车辆将接受网络智能调度,将交通出行打造成智能化、自动化、联网化的有机整体。世界各国也都在制定智能网联车未来发展方向,比如美国明确将智能网联车和自动化作为两大主要发展目标。日本也是很早就开始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从车、路、物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规划。
车联网是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汽车。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全球能源危机加重以及汽车排放物引发环境问题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已然成为未来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技术正朝着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联网化的方向发展,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挑战和机遇。其中,智能网联技术被认为是汽车诞生百余年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在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影响下,未来5-10年汽车产业将经历一场突破式的创新变革。
智能汽车是汽车技术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智能汽车能够带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奠定基础。车联网技术最终实用性测试和无人驾驶实用化技术开发的进行,为逐步建设相应的通信、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协调式辅助驾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智能汽车厂商依靠自我研发或使用其他算法平台,结合国内大量的相关技术储备,对智能驾驶系统优化升级。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渐应用,无人智能驾驶将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现实。
互联网产业已经彻底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互联、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来袭,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国提出 "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业必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中坚力量,未来二十年,智能联网汽车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汽车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芯片已成为支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数据显示,一辆传统燃油车大致需要100-200个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大致需要2倍左右的数量,而一辆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纯电动汽车则需要800-1000个芯片。同时,相较于消费电子类芯片,汽车芯片在使用寿命、工作环境及规格标准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车联网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具有应用空间广、产业潜力大、社会效益强的特点,对促进汽车和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进入商业应用试点乃至规模落地的关键转折期,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之一,将加速带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快推动形成适应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滚动型综合性产业政策体系意义重大。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判,形成覆盖政府上层引导、企业底层自驱、行业协同共建的完整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应主动拥抱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出行模式重构的确定性,积极应对技术路径模糊、影响机理笼统的不确定性;从战略路线、法规政策、技术研发、配套设施、产业生态等方面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性产业政策体系,实现政府上层引导、企业底层自驱、行业协同共建的完整覆盖,推动形成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齐头并进的行业发展格局。
世界各国出台了一系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持政策,覆盖战略规划、研发创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全产业链条领域,但总体上聚焦道路测试及应用示范阶段,整体技术路径、商业运营模式、管理机构职责分工、配套设施体系仍处于较模糊阶段,且各国各有侧重,尚未形成业界公认的体系化政策模式。中国经过长期发力,已建立较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体系,但面向商业化加速下的法规完善、研发应用支持等新发展时期需要,以及全球贸易竞争加剧下愈为凸显的基础元器件、核心操作系统、底层设计工具等产业链制约瓶颈,亟待成体系推进面向商业运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突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