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关注367人关注
我要报错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既要实现规则创新又要筑牢基本安全保障底线

    智能网联汽车是推动众多重点领域协同创新、构建新型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塑造产业生态、提高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法规、政策、技术、标准、试点、项目资金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不断突破阻碍产业发展的商业边界、管理办界和技术边界。

  • 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持续落实汽车行业开放措施

    中国顺应汽车产业变革趋势,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将持续落实汽车行业开放措施,鼓励并支持各国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在贸易投资、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领域的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实现共赢发展。

  • 加强与车企之间的沟通协作推动行业内新能源汽车的标准统一

    中国是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销量和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和绿色低碳发展,也有利于丰富消费者选择和提供高质量产品。鼓励企业充分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四是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中外双方企业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 传斯柯达将退出中国市场,将在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近日消息,据报道,斯柯达首席执行官Klaus Zellmer表示,大众斯柯达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并将在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目前还是小众市场后期的市场潜力会更大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在不断增加,都需要维修和保养。但相较传统燃油汽车而言,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市场保有量和占有率还不高,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目前还是小众市场,后期的市场潜力会更大。

  •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成为热门投资标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

  •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质和量上都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过导入期、成长期并进入快速增长期,已由“政策驱动”为主转向“市场驱动”,从产品上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进步飞速,产品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多项技术指标处于领先地位,从市场发展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趋向良性发展,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升。目前,我国进入到了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品质、服务水平,打造新能源汽车优质品牌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今明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质和量上都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 新能源汽车与市场主流的传统燃油车进行正面竞争

    政策牵引市场,让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赢得了先机。随着市场不断成长壮大,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已经从最初的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市场双驱动。如今,“国补”彻底退出,政策交出“接力棒”,前路将交给市场,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退坡,补贴的金额逐渐下降、补贴的标准逐年提高。每一次补贴退坡,都引发了市场的波动。如今,这最后一次也不例外。在享受“国补”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不少车企出台了锁单补贴、限时保价等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赶上政策“末班车”。

  • 我国新能源行业前景依旧未来可期

    回顾过往十年的更迭,从煤炭到天然气再到现如今风头正盛的新能源,国家越来越注重环保减排,节能降碳。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从局限国内到现如今向世界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家提出的“双循环”更大一步加速了中国汽车全球化的发展,市场上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步上升。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脱碳成为全球氢能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前景依旧未来可期。

  • 智能网联的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车的提速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大量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特别是外资品牌。市场竞争将进入真正的大浪淘沙阶段,过去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和品牌,在这一阶段会面临极大挑战,一些产能会加速退出,一些品牌会销声匿迹。还可以预见的是,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将合二为一。电动化的普及未来要靠智能化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 向着低油耗和电动化转型力争以最有利的姿态抢占市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 费者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决定因素将更加纯粹

    从当前形势来看,尽管新能源汽车势头很猛,但受限于里程、配套设施等因素,还并不足以撼动燃油车的地位。不过,国内外车企先后宣布停产燃油车,也让“围观群众”意识到,车企们将很有可能主动放弃生产燃油车,以转向布局电动领域。简言之,为缓解能源紧张的局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汽车新能源化已是确定的趋势。接下来,随着电池技术日益成熟,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问题会得到更妥善的解决,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将保持稳步提升。

  • 新能源将是汽车发展的大势所趋绝非一蹴而就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经过了十几年的创新发展,加上产业化、市场化培育,那么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越来越成熟,投放的新品也越来越丰富。与燃油车相比,使用的经济性也越来越明显,加上购买政策的优惠条件,那么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充分说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由过去的政策驱动,现在迎来了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 未来应该会逐步市场化很多精彩的车型已经开始接受市场的考验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新产品新技术加快研发运用,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持续升级。作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抢抓新能源发展先机成为全球知名车企的共同选择。国际社会应继续携手努力,加快汽车产业低碳转型,构建更加安全稳定、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 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融入,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关键时期,其蓬勃发展将带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刻变革。我们将坚持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线,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政策供给,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

  • 中国(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及智能汽车展览会开展

    新能源汽车事业承载了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我国能源、环境、气候问题的重要载体。7月21-23日,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及智能汽车展览会于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进入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热度依旧不减。伴随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碳排放配额和积分管理等政策的陆续实施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渐明晰,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由政策导向逐步过渡为市场导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迎来飞速发展的最佳时机。《消费电子》小编也亲临现场,本次展会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进入商业应用试点乃至规模落地的关键转折期,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之一,将加速带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快推动形成适应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滚动型综合性产业政策体系意义重大。

  • 当前很多新势力企业做电动车往往更多依靠智能化做卖点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智能网联汽车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这是全球的共性问题。不仅如此,随着智能网联边界不断地扩大,除了车,交通、道路、通信等这些领域都存在法律法规模糊、空白和限制的情况。不过通过道路测试可以做前置的探索。相比电动化来讲,智能化的发展所涉及的层面更加的多元化,所涉及到的产业也更加具有跨界性,所以走好智能化的发展,对政策和体制创新的需求,相比电动化来讲可能更高。走好智能化这条路径,既需要技术和产业层面的创新,也同时需要制度层面的创新。

  • 世界各国也都在制定智能网联车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网汽车将是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汽车的"终极形态"(在飞行汽车未出来之前)。车网互联使得车辆不仅仅是独立个体,而是庞大交通网络体系中的有机一员,自动驾驶车辆将接受网络智能调度,将交通出行打造成智能化、自动化、联网化的有机整体。世界各国也都在制定智能网联车未来发展方向,比如美国明确将智能网联车和自动化作为两大主要发展目标。日本也是很早就开始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从车、路、物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规划。

  • 真正释放技术创新价值将是下一步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

    车联网是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