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2年8月26日 /美通社/ -- 储能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关键器件,是决定电化学储能进步的"中枢"。 面向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周期,一条"长坡厚雪"的超级赛道正在全面开启,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
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通道。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115%的增长,市场占有量达到21.6%。整体来看,全行业已经开始从量变进入到质变阶段。
8月11日消息,今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7月动力电池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4.2GWh,同比增长114.2%,环比下降10.5%;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4.3GW,累计同比增长110.6%。
新加坡2022年8月25日 /美通社/ -- 为锂离子电池系统创造关键部件的创新公司JIOS Aerogel,将会在 "The Battery Show"(美国诺维电池展览会)上展示最新技术,而该展会将于2022年9月13日至15日举行。将在美国密歇根州举行的...
宁德时代最近的动作是相当频繁,从麒麟电池到钠电池,再到刚刚宣布已经量产的M3P电池,整个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产品线一时之间甚至显得相当“臃肿”。
重庆2022年8月23日 /美通社/ -- 8月22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辰储能)正式发布2022电池新品,推出首款300Ah电力储能和大圆柱户用储能专用电池,并于2023年一季度,开启全球交付。作为新型储能产业龙头代表之一,海辰储能精准卡位电力储能及...
小米造车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小米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近日,爱卡汽车从国内相关媒体处获悉,小米汽车将搭载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弗迪的电池组。
8月18日,宁德时代与一汽解放合资公司揭牌暨签约仪式在石家庄市正定县举行,宁德时代与一汽解放共同成立“解放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8月19日报道,通用汽车公司与韩国LG新能源的合资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正考虑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选址建立第四家美国电池工厂。
电池存在测试和测量的困境和难题。一方面,端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基本电池外部参数相当容易测量。下一层评估,例如评估充电状态,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事后肯定是可行的。
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提升的背后,是多方合力的共振。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涉及购置车补贴、购置税免征、牌照与通行优惠等层面,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动力电池等核心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而整车产品品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认可度的提高。
电池价格的快速下降是 BEV 兴趣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最终使 BEV 与内燃机价格持平。当电池成本达到每千瓦时 100 美元时,普遍认为 BEV 将等于许多汽车领域内燃发动机的购买价格。
宁德时代(300750)8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建设匈牙利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73.4亿欧元。
随着今年国家给出各种优惠减免新能源汽车购买政策,我国的新能源销量和发展都迎来了一个高峰。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电池也迎来了高幅度需求。
宁德时代目前已是全球第一电池厂商,宇通客车为国内客车销冠,两者此次再次联手,签下又一个“十年之约”。
博世创投领投易来科得A轮融资!
在长期研究开发进程中,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及国际汽车企业对传统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形成了共识:在未来20年,汽油和柴油仍将是汽车主要的能量来源,但传统汽油机汽车的市场份额将在此后明显下降,而柴油车仍将在重型车辆领域继续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的近期解决方案是传统内燃机新技术和替代燃料汽 车;中期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排放;远期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没有排放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格局。这种新能源汽车的宏观发展路径,也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依据。
随着全球能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就会越来越广泛。对于不同技术的前景,产业界和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全球碳中和愿景下,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产业都高度关注和依赖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在2035年或2040年前,距今只有10-20年,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都要实现净零排放。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产销创新高。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2万辆,同比增长1.6倍。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6.5万辆,同比增长1.5倍。随着国家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及行业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偏好预计将增加,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15.5%攀升至2022年的20.20%。
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的切实路径,也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和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举措。壮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和达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