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脑常常被喻为计算机,但是人脑不用任何软件是怎样运行的?欧洲研究人员说,一个全新的神经计算领域将为您解开答案。他们已经设计出了一个“芯片上的大脑”原型,这是未来神经计算机的雏形。 “芯片上的大脑”原型造个大脑给你用 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物理学家卡尔海因茨·迈尔正在协调由欧盟支持的FACETS项目,该项目汇集了来自7个国家15个研究院所的科学家来从事该项研究。得益于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他们正在构建一台像大脑一样工作的神经计算机,但规模要小得多。迈尔说:“我们都知道大脑具有神奇的运算本领。我们即将开发的系统将借鉴大脑的生物学知识,也许将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一部分。”人类大脑和日常使用的计算机在3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消耗功率非常小;即使在部件失效时也能运行良好;不用任何软件就能工作。那么它又是如何进行运算的呢?还没有人知道。不过,FACETS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对大脑细胞———神经元进行详尽的研究,以期找出它们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它们之间是如何相连的,这些网络又是如何“学会”做新事情的。测绘脑细胞迈尔说:“我们现在的处境极像是分子生物学家在几年前面临的境况,那时人们开始绘制人类基因组,并获取有用的数据。我们的同事现在也正在记录神经组织的数据,来描绘神经元和突触以及它们的连接。这项工作近乎工业规模,要记录许许多多神经细胞的数据,然后将其放入数据库中。”同时,另一个FACETS小组则正在开发简化的数学模型,以精确地描述正被揭示的这些复杂行为。虽然这些神经元可进行详细建模,但是它们实在是过于复杂,因而无法用软件或硬件来加以实施。研究人员的目标是要利用这些模型制造出一台可模拟大脑的“神经计算机”。第一步就是在单个芯片上建立一个由300个神经元和50万个突触组成的网络。研究小组使用模拟电子来代表神经元,利用数字电子来代表它们之间的通信。这是一个独特的组合。因为神经元是非常小的,所以这个系统要比生物等效法快10万倍,比软件模拟快1000万倍。迈尔说:“我们可在1秒钟内完成1天的模拟量。”目前,研究人员可在互联网上使用该网络开展工作,而无需亲身前往海德堡。新型计算但是,这个“第一阶段”的网络是在测绘和建模工作得出成果之前设计的。目前,研究小组正在构建“第二阶段”网络,新网络中包含了20万个神经元和5000万个突触,这将纳入迄今为止神经科学的所有发现。研究小组在20厘米的单硅片上建立了该网络,这种硅片通常用在批量生产芯片过程的切割和封装之前。此做法将有助于制成更紧凑的设备。此前,“圆片规模集成”从未这样使用过,因为如此大的电路必将产生制造缺陷。迈尔指出:“我们的芯片会有缺陷,但每个缺陷可能只会影响到网络中的一个突触或一个连接。我们利用了容错原理,使整个圆片成为一个神经网络。”神经计算机又是如何使用的呢?迈尔强调,制造数字计算机的原理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到大脑建模设备上。要使它们工作须有一个全新的计算理论。FACETS的另一个小组正在就此开展工作。超越大脑一台真正实用的神经计算机离我们可能还需5年的时间。迈尔说,第一步也许是在你的家用计算机中加入一个小设备,它能处理非常复杂的输入数据并提供一个简单的结果,一个典型的应用可能就是互联网搜索。从长远来看,哪里需要作出复杂和困难的决定,哪里就会有神经计算机的身影。比方说,公司可在作出重要的商业决策时,用神经计算机来评估此决策的效果。在今天暗淡的经济气候下,许多公司都会希望拥有一台这样的计算机吧!那么,神经计算机的发展最终将向哪里去?迈尔指出,神经计算机的低功耗和容错性,也许可将其部件的尺寸降至分子大小。“这样,我们就能制造出完全不同的计算机设备,它们具有优异的性能,在某些时候,它们的表现也许可与大脑媲美,甚至超越大脑。”
27日从科技部获悉,我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介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旨在开发集成电路关键制造装备,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成套先进工艺及相关新材料技术,打破我国高端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工艺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提升和结构调整。 重大专项是实现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专项的实施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为此,“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项咨询委员会、专项总体专家组和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等机构,规范了实施管理办法。 据了解,该重大专项面向全国广泛征集项目,经过严格的筛选及“三评两审”立项程序,目前拟启动54个项目,其中装备整机15项、成套工艺11项、关键材料9项、关键技术与零部件11项、前瞻性研究等8项,总投资180多亿元。 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启动“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行动,同时也是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体现“治本”要求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扩内需、保增长”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实现“调结构、上水平”的目标,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该重大专项将陆续发布项目指南,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有序推进立项评审及实施管理工作。
赛斯纯气体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气体净化技术设备的世界领导者和供应商日前在2009年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展览会上, 正式宣布引入微污染物检验服务和CollectTorr取样系统, 用于对在中国的光刻和测量设备提供检验。 赛斯公司开发的CollectTorr取样系统和离线分析服务能够向尖端光刻和检验/测量设备的最终客户提供一种简单、专用和可靠的分析工具, 对光学系统的分子污染物的吹扫气体进行验证。基于固态捕获器的CollectTorr取样系统与赛斯纯气体公司的尖端分析设备相结合,能够评估pptV水平的分子酸、碱、难熔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这项服务已经通过一家国际著名的光刻设备制造商的正式认证。 克里斯蒂安?兰东尼先生,赛斯纯气体公司的使用点产品经理说:”我们很自豪地把这项成功开发的固态取样技术和分析技术引入中国, 用于对光刻设备的检验。自从1995年起,赛斯纯气体公司就已经通过在上海设立的销售和客户服务办事处服务中国市场“。兰东尼先生总结道: “为了保持光刻和测量设备的光学系统的担保, 必须采用一种可靠的分子污染物检验。赛斯纯气体公司的压缩气体和环境空气CollectTorr系统提供比通常的液态滤尘器具有巨大的优势, 后者用于分子酸和碱的取样。 微污染物检验分析服务的应用如下: 光刻和检验/测量设备制造商的光学系统和镜头担保的吹扫气体验证 气体净化前后的分子污染物评估, 洁净室空气和化学过滤器的验证 气体管道和部件放气的检测 对于中国客户,微污染物检验分析服务将由赛斯纯气体公司在上海的办事处提供。 赛斯纯气体公司坐落在美国加州圣路易斯奥比斯波, 是气体中的杂质含量必须达到非常低的极限值的科技应用领域内的全球领导者。通过利用公司的核心能力,赛斯公司开发了应用于半导体和其它高科技市场的超高纯气体处理设备, 事实上对于全部的大宗气体和特气应用领域提供气体净化设备。凭借在气体净化领域20年的丰富经验,赛斯纯气体公司也在最新的半导体工业尖端应用领域,比如, 光刻、测量和检验设备光学系统的吹扫气体净化,成为一家关键的供应商。
SEMI Material Market Data Subscription (MMDS)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较2007年基本持平,第四季度迅速放缓的全球经济压制了材料市场的增长,但整个年度仍获得微幅增长,2008年半导体材料市场为427亿美元。 2008年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分别为241亿美元和186亿美元,2007年分别为251亿美元和175亿美元。金价上涨为封装材料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日本凭借庞大的晶圆制造和封装基础,仍保持最大半导体材料消费市场的地位,占全球24%,汇率波动也为市场收入做出贡献。中国大陆和ROW(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其他更小的市场)市场也获得增长,缘于晶圆产能的继续扩张以及黄金等封装材料的价格上涨。其他区域市场均受到了产业环境的影响。
据DRAMeXchange数据,周二主要DRAM现货价格上涨4%以上. 分析师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存取记忆体芯片生产商,海力士遭遇了该产业剧烈下滑的严重打击,但近期对其流动性状况的担忧有所缓解. 至0102GMT,海力士股价上涨11.76%至11,400韩圜,领涨大盘.综合股价指数.KS11上涨0.26%.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宇航员20日成功展开国际空间站第四组也是最后一组太阳能电池板。这标志着建设10年之久的国际空间站终于可以享有满负荷电力供应。 美国航天局电视台的电视画面显示,当天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随着宇航员约翰-菲利普斯按下按钮发出指令,太阳能电池板就像“折叠起来的地图”那样缓缓展开。在展开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菲利普斯将其暂停了一小时,以便太阳能电池板吸收阳光,防止其粘在一起。 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宇航员密切关注着太阳能电池板,以便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应对。在2007年进行的一次太阳能电池板展开过程中,电池板曾意外“受伤”,宇航员们被迫进行紧急太空行走,加以修复。 当天展开的电池板完全发挥功能后,国际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的总发电功率将增加到120千瓦。这对空间站常驻人员的“扩编”也至关重要。按计划,到今年5月,国际空间站长期考察组成员将由目前的3人增至6人。 “发现”号本月15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7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对接期间,“发现”号机组人员将实施3次太空行走,完成空间站相关组件的安装。“发现”号预计将于25日脱离国际空间站,27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 欧洲卫星开始“透视”地球 欧洲航天局20日宣布,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Goce)自17日发射后系统运行良好,从20日零时开始,所有科学仪器进入试运行阶段。 欧航局说,Goce升空后,其携带的卫星跟踪器即投入运行,这台仪器的作用是接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它的精确度极高,除了发挥导航功能,还可记录和调整卫星轨道。Goce卫星是欧航局近年来发射的最先进的探测卫星之一,它重约1吨,装备有多套灵敏度极高的探测设备,获得的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对人类研究海洋和气候变化也将有所帮助。
北京时间3月27日凌晨消息,仙童半导体宣布,作为其削减成本的努力的一部分,将关闭两座晶圆制造厂。 该公司表示,这两座工厂分别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Mountain Top,以及韩国的富川(Bucheon)。 该公司表示,预计此举将使其每年节约2000万至2500万美元。
日前,从日本电子业内不断传来消息,东芝、日立、索尼即将更换掌门人。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电子企业即将“下岗”的掌门人,都跟其业绩有一定的关系。最近,日本九大电子厂商相继公布的2008财年业绩预期显示,业绩预期总额比2007财年减少了近3万亿日元,亏损总额达1.91万亿日元,接近IT泡沫破灭后2001财年亏损1.913万亿日元的业界历史最低水平。 3月18日,株式会社东芝宣布,现任社长西田厚聪将于6月下旬出任无代表权的董事长,59岁的副社长佐佐木则夫将升任社长。半导体业务恶化导致东芝2008财年营业亏损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2800亿日元。佐佐木主管核能业务,东芝希望在其领导下力争尽快恢复业绩。西田厚聪在记者会上表示:“在极大的危机中招致业绩恶化,作为社长我感到责任重大。”他否认自己是引咎辞职,称亏损业绩“与此次更换社长无关”。据财经网报道,西田厚聪是一个比较冒进的经营者。2005年6月他就任东芝社长以来,推进了“选择和集中”,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大规模投资半导体业务等。但半导体业务的恶化,也导致东芝的“选择与集中”战略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西田神话”开始破灭。3月19日,东芝股价报收于261日元,较前一日上涨3日元,涨幅达1.16%。 其他电子制造巨头索尼、日立也已决定更换社长,显示出领导层不得不为经营困境承担责任。 3月16日,株式会社日立制造所发布了新的高层人事安排。62岁的现任社长古川一夫将从4月1日起担任副董事长,69岁的原副社长、日立Maxell会长川村隆升任社长并兼任日立董事长,73岁的现任董事长庄山悦彦将退任董事会主席。日立预计2008财年将出现70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在日本制造业内成绩最差,这一数额也是公司创业以来的最差业绩。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19日报道,索尼公司将从4月1日起将员工薪金冻结一年,以改善获利状况。日经新闻称,索尼员工的奖金也将从之前的相当于6个月薪资下调至4个月薪资的水准。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也将下调10%至20%,通过下调薪资、削减奖金35%至40%来完成。2月27日,索尼株式会社宣布,社长中钵良治将于4月1日起担任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副董事长,董事长霍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则将兼任CEO(社长)一职,执掌集团大权。日本经济新闻还称,截至3月31日的本财年,索尼预计将亏损2600亿日元(约合26.5亿美元)。
3月18日,IBM宣布以65亿美元收购Sun微系统公司,如果该并购成功,将是计算机工业领域自惠普收购康柏电脑之后最大宗的商业并购。从商业和技术的角度来说,该合并是合情合理的,但同时,合并也引发了人们对IBM垄断市场的担忧。 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 几年来,计算机工业一直奉行越大越好的原则,于是,在思科系统公司宣布进军服务器市场两天后,IBM宣布动用65亿美元收购Sun公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商场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比人类尚处于蛮夷时代时更加残酷和“血腥”。互联网巨头亚马逊、谷歌以及微软公司所拥有的大规模、高度集成的数据中心对服务器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正是IBM和Sun公司唯一关注的焦点。在欣欣向荣的云计算机时代,这些互联网数据中心将抢夺越来越多的全球范围的数据计算处理任务,而要实现独大的目标,就要求计算机供应商能提供更广泛、更深层的服务。 于是,思科将其交换机和服务器以一种新颖的架构整合在一起。据悉,思科将于四月份首次推出相关产品,就目前得到的资料看,思科对于如何为数据中心运营商在热门领域(如虚拟和统一网络互连)提供独特的价值成竹在胸。 思科的这一举动无疑给其他计算机制造商施加了额外的压力,一直以来,Sun是这个游戏的顶层玩家中承受能力最弱的一家。Sun公司的麻烦很大程度上在于:在支持自家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架构的电脑制造商中,Sun的实力最弱。在“越大越好”的商业环境下,Sun免不了要受制于人。因此,合并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IBM收购Sun成功,这将是计算机行业自惠普公司收购康柏电脑以来交易额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即使合并成功,这次合并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人们还在拭目以待。“深蓝巨人”以作风保守而闻名,而Sun则以标新立异著称。比较两家公司CEO的作风就可以管窥一二。IBM的彭明盛行事低调、一心一意打理生意;而Sun的乔纳森?施瓦茨则是高新技术产业内的知名博客写手。不难预见,由此引发的企业文化的冲突似乎在所难免。 新一轮合并潮在所难免 如果IBM和Sun真的合并,那么在业务整顿和文化冲突之外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 IBM可能会让Sparc微处理器架构逐渐从市场上消失,而绘制出一幅Power和X86系统攻城略地的战略图。IT行业可能会因此淘汰很多富于创意但销售业绩不佳的中央处理器,可无奈的是,这也是合并游戏的一部分。 如果IBM和Sun合并,Java将最终真正被开源。尽管Sun公司一直口口声声说开放,但Sun对Java语言相关技术的管控很严,这就常常导致Sun和一些希望在手机、机顶盒以及服务器等一系列产品中使用Java以对抗微软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发生冲突。一旦合并成功,IBM就可以让Java在中立标准组织如IEEE落脚。如果真正被开放,Java语言和技术将发挥更明显、更重要的作用。 随着思科进入服务器市场,Brocade和Juniper等网络公司所承受的压力已然陡增,这会迫使它们推出一套完整的数据中心系统,包括刀片服务器,而这样一来,他们便被推到了一些第二层服务器制造商(如富士通———西门子)的门口,从而引发更多的合并。如果IBM再成功收购Sun,更大一轮的合并浪潮来的势必更加凶猛。 赢在垄断还是胜在创新? 如果合并成功,这将标志着独立、垂直式集成(verticallyintegrated)电脑公司的结束;另一方面,IBM还能获得用于大型机的关键存储系统的垄断地位,这就引发了竞争对手对IBM实施垄断的批评。 自40年前大型机市场出现以后,IBM就一直独领风骚。每年,全球大型机硬件、软件和服务等销售收入是1000亿美元,而IBM一家就占了四分之一。 Sun微系统、惠普和微软公司都曾尝试了种种办法,想通过制造一些处理同样的任务但可以在服务器上运行的产品来将客户从IBM身边拉走,但种种努力最终都付诸流水。 IBM称,该公司是因为使大型机不断与时俱进,让更多的现代商业软件在上面大展拳脚,它的大型机才会不断受到追捧,立于不败之地。 而华尔街主要市场分析公司斯坦福?贝尔斯顿的分析师萨康纳吉却对IBM自诩的赢在创新不以为然,他认为,IBM从缺少竞争中获得的好处远远超过其从技术创新中获得的好处。 过去8年来,大型机处理能力的增长率持续下跌,IBM发布新的大型机系统的周期已经从每18个月下降到每30到36个月。 尽管IBM在声明中信誓旦旦称自己没有违反竞争法律。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沃尔特?提克在微软公司委托编写的一篇考察大型计算机替代技术的论文中还是一针见血的指出,由于IBM的行动,“用户得不到技术创新的好处,必须用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IBM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必须用高薪雇佣日益减少的大型机工作人员。”
芯片设备商Lam Research将再度裁员10%,约375名员工,以降低成本。 据悉,375名员工中有225名位于北美,其余的是亚洲和欧洲地区。该公司预计裁员计划将于第二季度内完成。 此次裁员的成本降低目标为8500万美元至9500万美元。 Lam表示在第二季度还将进行额外的成本降低措施,包括关闭闲置工厂。但该公司未透露细节。 去年11月,Lam曾裁员600人,年成本降低9400万美元。
北京时间3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知情人士周三称,IBM今明两天将在旗下全球企业服务部门裁减约5000名美国本土员工,其中许多工作岗位将转往印度部门。 据要求不被具名的知情人士今天透露,IBM这一轮最新裁员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全球企业服务部门,该部门的业务范围很广,覆盖从运营企业数据中心到为宝洁等客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2008年该部门营收为196亿美元,上季度销售下滑4.5%,原因是在经济滑坡的形势下,公司纷纷削减预算支出。 IBM一直以来都在印度及其他地区稳步组建员工团队,同时削减美国本土的员工人数。截至今年初为止,IBM的外国员工人数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71%,2006年这一比例为65%左右。IBM此前曾表示,预计今年该公司的员工离职相关支出约为3亿美元到4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支出将在上半年发生。 知情人士称,有些IBM员工被裁的原因是客户终止了合同,或是公司拥有了自动化处理任务的能力。但IBM员工则表示,在很多时候,他们一直都在对来自印度的IBM员工进行培训。 据IBM的一名经理透露,包括他在内的IBM经理一直都在接受人力资源专家的培训,课题是如何处理裁员问题。IBM向下属软件、半导体和金融部门分发的文件显示,该公司已于今年1月份向这三个部门的大约4600名员工发出了裁员通知书。 IBM还曾在今年早些时候向员工表示,如果他们希望转到新兴市场工作,则可向公司提出申请,但工资将按当地水平而定。IBM发言人周三称,有“几十个”人提出了这样的申请,这些人通常都是所去国家的本土人士。 IBM内部文件显示,截至目前为止,全球企业服务部门的营收和员工人数都在IBM各部门中排名第一,该部门的全球员工总数约为18万人。 IBM此前公布的财报则显示,截至2008年底,该公司全球员工总数为398,500人,多于截至2007年底为止的386,558人;但美国本土的员工总数则一直呈现出稳步下滑的趋势,从2007年底的121,000人减少至2008年底的115,000人。 IBM的这一裁员计划表明,即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形势下仍旧成功运营的公司也正在继续削减支出,其中一些公司正试图利用较为廉价的亚洲劳动力成本。 IBM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净利润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并预测今年净利润将有所增长。知情人士称,IBM正在讨论以65亿美元到80亿美元价格收购Sun的交易。 其他在当前形势下仍能实现盈利的公司中,微软今年早些时候宣布裁员5000人,卡特彼勒也表示将在本月底以前裁减5000名白领员工。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发布2008年各国太阳能市场排名,西班牙和德国分列第一第二位,美国排名第三,但和前两名存在较大差距。 2008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总量至少增长至5.5GW,2007年为2.4GW。专家预计今年可能增长至7GW。 2008年装机总量约为15GW,2007年为9GW。 西班牙占了2008年近一半的新装容量,德国新装1.5GW,美国新装342MW。 在当前的危机下,2009年将面临挑战。EPIA指出,尤其是西班牙近期改变了支持政策,使2009年全球市场受限。光伏市场希望美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市场能推动需求。
东芝公司日前宣布,目前的总裁西田厚聪将于6月下旬退居二线,改任名誉董事长,现任副总裁佐佐木则夫将出任总裁。本项人事变动将提交6月下旬召开的股东大会讨论批准。 有报道称,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影响,去年秋天以来电子产品需求低迷,东芝半导体的主力产品需求下降、价格大跌,公司业绩随之迅速恶化。东芝本财年(截至2009年3月底)的亏损可能达到2800亿日元 (约合29.17亿美元)。这是东芝历史上首次出现如此巨额的亏损。此时换将,显然是希望目前掌管公司两大业务之一 ——核电事业的佐佐木则夫能带领东芝渡过目前的难关。 今年1月,东芝曾以半导体业务为中心进行了4500人的大裁员,以期减少人力成本。 佐佐木则夫表示,将继续坚持西田总裁制订的以半导体和核电事业为两大支柱、大力拓展海外业务的既定政策,力争在即将开始的2009财年实现扭亏为盈。
英特尔宣布,将对目前实行的员工薪酬计划进行改革。英特尔将停止其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上涨,另外还将更换水下期权("underwater" stock option)。 根据英特尔的最新计划,这家芯片制造业巨头将为所有非高层员工更换其手中持有的水下期权,并给予新的期权一个更低的行权价格。这样,英特尔也成为继Google等公司之后,又一个通过更换水下期权的方式来减小股市下跌对员工所造成经济损失的IT业巨头。据悉,英特尔已经在本周一的一份文件中详细说明了此次的薪酬变更方案。根据有关规定,英特尔的此次决定必须得到公司股东的同意。 另一方面,由于英特尔在最早发放这些期权时已经计提了相关费用,因此本次的期权置换计划将不会对其公司财务造成任何影响。由于股票期权常常作为薪酬的一部分发放给员工,因此各大企业也习惯于通过置换期权的方式来给予员工经济利益,从而激励员工并挽留人才。但是,如果期权的行权价格高于公司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那么这些期权也相应变得毫无价值,即所谓的“水下期权”。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德国经济大幅下滑,尤其是第四季度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2.1%,创下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大降幅,以汽车、钢铁为代表的行业损失惨重。 但在逆市之中,德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艳阳高照,光伏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据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最新数据分析显示,2008年世界第二大太阳能电池厂商德国Q-CELLS净利润达1.87亿欧元,同比增长28.5%,而在2007年该公司的净利润为1.46亿欧元。另外2008年Q-CELLS销售收入为12.5亿欧元,2007年则为8.59亿欧元。 分地区来看,2008年欧洲仍然是Q-CELLS的主要市场。其中在德国本土,Q-CELLS销售收入为3.75亿欧元,占总收入的29.9%;其他欧盟国家为4.39亿欧元,占总收入的35.1%;欧洲其他地区为1.30亿欧元,占总收入的10.3%;亚洲为1.72亿欧元,占总收入的13.8%;非洲为0.48亿欧元,占总收入的3.9%;北美洲为 0.79亿欧元,占总收入的6.3%;世界其他地区为0.08亿欧元,占总收入的0.7%。 分产品来看,2008年多晶太阳能电池仍然是Q-CELLS的主打产品,多晶太阳能电池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85%;其次为单晶太阳能电池的7%、工程业务的7%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