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汽车供应商博世已与荷兰图商TomTom达成合作,共同基于博世的雷达传感器研发高精度地图测绘系统。博世于本周三的声明中表示,该技术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应用而研发,
今年年初有参加2017年消费电子展的消费者可能会感觉自己参加了一次车展。这个一年一度的展会吸引了各行业顶尖的高科技公司,展出了500多件汽车的移动解决方案的展品。许多全球汽车制造商和汽车供应商都参与进来,引入了创新的传感器、地图应用、连接平台和其他新技术。这些改进与电动汽车(EV)的扩张相结合,将会改变汽车市场——包括公共和私人交通,以及货物运输的市场。在新的环境中,汽车的电子元件和功能部件(已经成为购买时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可能使之脱颖而出。
一直以来自驾车被当成电视影集里的想象,直到最近才不再被视为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当下正逐渐实现的科技产品,其主要是因为各种尖端科技逐渐到位成熟,让研发自驾车技术可普及和取得,最终让自驾车可以改变人类生活型态。
6月7日,2017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在此发布了最新的科技成果,上汽通用汽车也借此机会向消费者展示了旗下最新的互联技术,并发布了最新互联战略。在活动现场,上汽通用汽车客户互联与体验事业部市场/产品与策略总监王晨东向网上车市表示:“2009年开始,我们就定义车联网,随着整个汽车生态化的发展,我们也建立了更多的交互。”同时APP也将成为未来产品的迭代,安吉星也将打通汽车与生活的通道。
Lyft今天宣布与波士顿自动驾驶车辆初创公司NuTonomy合作,最终将“成千上万”的按需自动驾驶车辆投放在路上。同时,两家公司表示,他们打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在波士顿推出一个有限的测试服务,其中Lyft的用户将能够通过使用Lyft的应用程序来乘坐NuTonomy的自动驾驶汽车。
由于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非汽车行业企业的参与,为面向未来和提高竞争力,日本主要汽车企业宣布将增加本年度(2017年4月-2018年3月)的研发费用,以加快对尖端技术研发的先期投资。汽车产业受到自动驾驶和互联汽车等创新技术的影响,将发生巨大变化。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家公司对顶级汽车制造商的公共投资和高管的声明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汽车公司都在打赌,自动驾驶将不可避免,而且他们都在投资和创新方面投入了资金。
不知你是否留意,在分食自动驾驶这盘裹挟着巨大利益的奶酪时,与前两年守旧的“各自为战”不同,进入2017年,无论是整车厂商、科技巨头、还是产业链供应商,都纷
自动驾驶这事儿,似乎所有入局者都口径都格外一致,把无人驾驶真正落地的时间定在了 2020 - 2025 年。然而又不是所有无人驾驶的入局者都把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方式能说明白
《纽约时报》网站撰文称,激光雷达传感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该项技术,谷歌和Uber陷入了激烈的法律争斗。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创业公司也在争相
数据是物联网(IoT)的命脉。它唤醒了全新一代强大的联网设备,这些设备早已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而自动驾驶汽车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Alphabet的Waymo现在已经跟Lyft联手开始在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而与此同时,Alphabet的另外一家公司--谷歌即将完成针对汽车开发的Android界面。目前关于Waymo和Lyft的合
在过去几个星期,苹果已经在 3 台雷克萨斯 RX450h SUV 中测试了其自动驾驶软件,这些 SUV 在旧金山的湾区周边被发现。今天凌晨,又有国外网友捕捉到了其中一台 SUV,让我
高盛的一份新报告显示,自驾汽车要全方面的影响社会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但当它来袭时,美国卡车司机将大面积失业。根据高盛的一份报告,当自动车辆饱和度达到峰值时,美国
在过去几个星期,苹果已经在 3 台雷克萨斯 RX450h SUV 中测试了其自动驾驶软件,这些 SUV 在旧金山的湾区周边被发现。今天凌晨,又有国外网友捕捉到了其中一台 SUV,让我们
即使在没有狭窄路段、变道或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公路上也会发生因车辆停停走走而出现的“幽灵堵车”现象。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让少量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或可消除
说到“雷达”,小伙伴们的脑海里大概立马能蹦出战争片中“报告长官,雷达上发现敌舰靠近!”这样的对白。这里所谓的“雷达”(Radar)一般是指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全称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很多人也叫它“无线电定位”。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CBInsights对无人驾驶领域的投资、并购和合作等行为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确定了44家正在开发上路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其构成相当多元化,既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发布半个月后,“智能网联”迅速超过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被谈及最多的话题。5月15日,在“2017中国汽
当我们激动地谈论未来汽车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个想法真大胆,在多向前迈几步,我们就能实现它。但事实上,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有些怀疑论者甚至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