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aymo和Uber的案件有了新进展。Uber被要求返还盗窃的机密文件并进行调查,案件主角莱万多斯基也停止了激光雷达相关工作。Waymo为自己的委屈讨了个说法,Uber也因为不必完全终止自动驾驶工作而松了口气。
据报道,美国一位法官表示,Uber科技公司上个月对旗下无人驾驶汽车部门的一位领导者进行降职处理以防止其接触相关激光雷达技术的做法,就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来说是合理的。Uber的竞争对手之一Waymo此前声称上述商业秘密已经被Uber窃取。
据外媒报道,Alphabet的Waymo现在已经跟Lyft联手开始在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而与此同时,Alphabet的另外一家公司--谷歌即将完成针对汽车开发的Android界面。目前关于Wa
自动驾驶汽车必然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谷歌、英特尔等公司都开始进行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测试。 但自动驾驶最大
苹果的 Project Titan 在不少人看来和失败也并没有什么区别,毕竟从最初的打造一辆车收缩到开发自动驾驶软件,其中的落差是有些大。然而现在人们却认为,Project Titan 的计划改变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机会。苹果未来可以建立的,比一辆车要多得太多。
深度神经网络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人工智能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的重要优势。这意味着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逐步从经验中提升驾驶水平。不过这么做的缺点在于,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工程师妄图通过勘察代码造出漏洞,完全不可能。这么来看的话,深度神经网络完全就是个深不见底‘黑匣子’。
知情人士透露,曾收购自动驾驶货车公司Otto的Uber,已经放弃了自动驾驶货车项目。
自动驾驶分为感知定位、规划决策、执行控制三个部分。但目前自动驾驶有关执行控制的部分一直谈得很少,这部分掌握在Tier1和主机厂手中的技术,因为国内积累薄弱,几乎成为了避而不谈的话题。然而,执行控制层是自动驾驶真正落地的基础,规划决策也无法和执行控制剥离,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谈谈自动驾驶的「腿脚」问题。
5月10日,在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之硅谷高科技创新创业高峰会上,中美业内专家就这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个共识是,2030年必将成为无人驾驶应用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
在智能驾驶传感器领域,和激光雷达(LiDAR)相比,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Wave Radar)更接地气,在技术上已非常成熟,而且其市场出货量相当可观,以中国市场为例,2015年车载毫米波雷达销量为180万颗,大概平均每12台车搭载1颗毫米波雷达。此外,毫米波雷达在欧洲的普及率非常高。
索尼已经开发了一款CCD(电荷耦合器件)成像传感器,能帮助自动驾驶汽车识别电子化道路标志,在由黑暗的隧道和“朗朗乾坤”之间过渡时,看得更清楚。
据报道,韩国将建设无人城镇来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多个汽车制造商纷纷申请加入测试。
编按:自动驾驶发展迅速,近年来不断有汽车进行无人驾驶路测,一些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也在规范这一领域,自动驾驶主流化是一大趋势,不过最值得庆幸的是,消费者愿意为自动驾
过去 20 年中,车载通讯系统一直是汽车基本的安全通信和交通管理方式,但现在新款传感器逐渐开始普及,为车主换来了更棒的连接和更安全的驾驶体验。汽车用上无线通讯技术后,应用开始支撑基本安全、交通效率和互联网接入等功能,车辆在 V2V 模式和 V2I 模式下实现了直接通信。同时,连接还成了自动驾驶车辆集成大量传感器的自然补充。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说,Uber的自动驾驶和其他厂商的自动驾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确实,Uber属于半道出家,软件硬件方面都没有基础,这不Uber为了走得更坚定,成立了人工智能团队,以改进自动驾驶汽车软件。
2016年被称为自动驾驶元年,各路创业者摩拳擦掌,巨头们搞了哪些事情呢?跨国主机厂、互联网公司、一级供应商,各自有不同的基因和资源,它们的路径和战略有何异同?
据外媒报道,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Elaine Chao)在被特朗普任命后就曾公开表达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开放态度。不过她在近日接受Fox Business采访时却让人们看到了其对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存在的误解。
在三星电子获得韩国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在公路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后,当地媒体报道称三星旨在重新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三星对此予以否认。韩国国土交通部表示,已批准三星正在开
3D 成像通常被称为自动驾驶的先决条件,去年英特尔却收购了Mobileye,后者是2D 相机系统的专家,芯片巨人是否买了一个过时的技术?还是说 2D 相机系统依然是自动驾驶中保持数
据外媒报道,去年泰坦计划受阻后,外界猜测苹果造车恐要搁浅,但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显示,硅谷巨头可不愿错过自动驾驶这个新的风口。在拿到了加州车辆管理局(DMV)的路测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