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阿里巴巴试图将数字工具与公路结合在一起,共同支撑起自动驾驶的进步。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虽然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有一定局限性,但它仍然是具有变革性的应用。如果我们对无人驾驶出租车和货车的需求量足够大,我们可以为它们建设专用道路。
致力于“inside”的英特尔在自动驾驶上依旧延续“inside”风格,并不选择自主造车,而是收购自动驾驶领域的硬件和软件佼佼者,来进行全链条布局。
近日,“ADAS与自动驾驶处理器大会”在广州举行。来自政府、高校、整车企业、供应商、半导体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了车载AI处理器和计算平台的的开放生态和中国方案。这是国内第一次围绕车载AI处理器专门组织的行业会议。
9月13日,由汽车电子产业联盟、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汽车电子大会在广州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出席大会并致辞。
当车联网、自动驾驶、信息共享技术成熟,将AI驱动的汽车通过5G纳入到智慧交通乃至于智慧城市这个大的网络平台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释放社会生产力的新物种,将大量的人类驾驶员从驾驶中解放出来。
自动驾驶可以说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说服力的应用之一。作为国内三巨头,BAT在2014年的时候就已相继入局;而这三家公司在ABC(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各方面都颇有研究,但只有把这三者和自动驾驶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价值。时至今日,不知道这三家公司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布局到底如何呢?
Humatics称该系统结合使用无线信号,软件和移动传感器的来跟踪物体和人在特定空间内的移动,并确保在500米范围内位置追踪精确精确到2厘米。
热成像摄像头能够感知物体发射的8~14 um波长的远红外热能,并进行成像。它们能够不受光照或天气影响,探测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因此应用非常广泛,不过由于价格昂贵,目前主要应用于军事及工业安全等特殊领域。
在未来移动终端领域,英特尔不只是投注在VR/AR上,还押宝在无人驾驶上,叫停VR/AR项目,只是英特尔将战略重心压在了无人驾驶上。
SOS LAB革命性的混合LiDAR产品已经多次赢得国际奖项,预计SL-1的发布将在LiDAR行业树立新标准,巩固SOS LAB作为该领域主要参与者的市场地位。
恩智浦半导体宣布收购汽车以太网子系统技术提供商OmniPHY。OmniPHY的专业技术包括汽车以太网,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所需的快速数据传输。通过将OmniPHY的先进高速传输技术与恩智浦在车载网络领域的领先产品组合及丰富经验相结合,恩智浦将在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新一代数据传输解决方案方面处于独领先位。
9月5日,在深圳举办的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百度总裁张亚勤与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共同披露了双方合作的最新进展,并宣布百度将联手比亚迪于三年内实现自动驾驶汽车量产。
当我们谈及3D捕捉时,总是先想到光学传感器。当我们讨论在第四维度(时间)讨论视觉数据时,倾向于考虑场景数据调度。这些是我们多年来关注激光雷达(LiDAR)和摄影测量,以及用户针对缓慢移动的大型项目,在时间尺度上将这些技术应用于静态物体所造成的偏见。时间来到2018年,当自动驾驶汽车细分市场已经成长为达到甚至超过这个市场规模时,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3D。
Metawave还创建了一款电动可控(electrically steerable)雷达天线系统,其名为WARLORD,其意为远程目标物识别及探查用W频段先进雷达。
过去数月,特斯拉CEO Elon Musk时不时地透露下新中控软件Version 9的消息,据说这是两年内最大的一次升级更新。尽管马斯克此前承诺8月份先向Beta通道的用户推送,但并无下文。据Electrek报道,特斯拉version 9系统一批截图曝光,来自知名的特斯拉黑客Jason Hughes。
在未来20 - 30年中,自动驾驶汽车(AV)将改变我们的驾驶习惯、运输行业并更广泛地影响社会。 我们不仅能够将汽车召唤到我们的家门口并在使用后将其送走,自动驾驶汽车还将挑战个人拥有汽车的想法,并对环境和拥堵产生积极影响。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道路上四分之一的汽车将会是自动驾驶汽车。
无人车与人类司机的冲突,最激烈的莫过于发生了交通事故,目前报道出来的两者间的交通事故,责任方绝大部分是人类司机。实际上,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除了事故现场的双方责任划分外,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是无人车的责任,那么这个责任是归属技术方还是车辆拥有者。
Marenko还提出,4D成像雷达还擅长通过高度区分物体,这可以帮助汽车判断前方静止物体是树枝还是人。
Uber今年第二季度总业绩亏损8.91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0亿美元虽略有收窄,但值得注意的是,旗下无人驾驶项目每季度都为Uber造成了约1.25亿到2亿美元的亏损,占比十分惊人,且过去三年里Uber在该项目上也共计烧掉了约20亿美元,成为该公司业绩上涨的最大负累。